CN112260626A -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0626A
CN112260626A CN202011127239.7A CN202011127239A CN112260626A CN 112260626 A CN112260626 A CN 112260626A CN 202011127239 A CN202011127239 A CN 202011127239A CN 112260626 A CN112260626 A CN 112260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window
plate
power supply
sol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72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0626B (zh
Inventor
华闻霞
李鑫
周英辉
华建新
张发忠
曲兴磊
李丙华
王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ian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ian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ian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ian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72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0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0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0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0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0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6/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power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8/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B60L8/003Converting light into electric energy, e.g. by us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40Mobile PV generat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车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体及车体顶部的窗口,车体上安装有主电源和副电源;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与副电源相连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窗口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车体相连,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丝杠,丝杠上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座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第二太阳能板,窗口内还配合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铰接座上;窗口内还设置有限位板、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机构及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板不方便使用、在狭窄空间内不能很好的进行收纳和角度调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的石油储量有限以及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情况严重等情况,使得人们逐渐把汽车使用的能源从石油能源转向电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但电能尤为普遍利用,因此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电动汽车有以下优点:零排放、能源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噪声小、原料广。电动汽车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如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成本高、充电网点少、维护成本高、蓄电池寿命短、售后服务不理想等。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都在100至200公里之间,如果短距离行驶还可以接受,一旦要出远门,在路上没电了对用户来说是很痛苦的事。一般采用夜间充电,但是一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遇到突发情况,纯电动车充电慢的缺点就会凸显出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电板应运而生,但是一直没用到汽车上还是因为其转换效率较低,不能完全依靠其发电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这就出现了主副电源,主电源采用外部电量输送,副电源采用的是太阳能发电充电。但是太阳能电板在车上天窗位置安装的利用率不高,大多数是固定在车顶,不方便进行角度调整,不能很好的吸收太阳光,即使小部分可以调整角度,但是如何在狭小天窗空间内方便收纳、方便伸出天窗、方便倾斜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板不方便使用、在狭小空间内不能很好的进行收纳和角度调整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置有方形的窗口,窗口处配合设置有天窗,所述车体上安装有主电源和副电源,用于向车体供电;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副电源充电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与所述副电源相连;所述窗口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卡槽滑动连接有和所述窗口相适配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顶部设置有所述的第一太阳能板;所述遮挡板底部设置有驱动遮挡板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窗口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所述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窗口内还配合设置有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窗口内还设置有与车体相连的限位板,用于实现对安装板的限位;所述安装板在收纳时隐藏在所述窗口中,且设置在遮挡板的下方;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及第二电机电性连接并实施控制。
优选的,所述窗口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连接板开设有通孔,第二电机的转轴穿过该通孔;连接板与所述底座相连。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遮挡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条;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呈“L”型设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使用时,当副电源电量不足时,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充电,若天气状况良好,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遮挡板右移,打开车体底部的窗口;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工作,第二电机带动丝杠转动;在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杆的限位作用下,第一螺母只能沿着丝杠向下移动;在第一螺母下移过程中,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会发生偏转和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板及第二太阳能板移动;另外,由于安装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会对安装板起到阻挡作用,在共同作用下,安装板靠近丝杠的这一端会快速抬升,呈倾斜状,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能;
S2:若天气状况变坏,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反向转动,将第二太阳能板收纳在窗口中,并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遮挡板左移回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第一太阳能板采用常规设置,第二太阳能板采用可收纳、可倾斜设置,便于在雨天等极端天气下及时将安装板、第二太阳能板收纳起来,以便遮挡板将窗口封死,防止雨水进入车内;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丝杠螺母结构带动安装板移动,并且配合设置的限位板,利用限位板的阻挡作用,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可使安装板一端迅速抬升,呈倾斜状,以便更好的吸收太阳光,提高转化效率;
2.通过设置丝杠螺母结构,以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共同通过铰接座铰接在安装板上,第二连杆可以起到顶升安装板的作用,由于安装板一端有限位板,所以会阻碍安装板顶升,这样就会以铰接座位杠杆支点,将安装板另一端顶起,快速伸出窗口,形成倾斜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太阳能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安装板倾斜状态)。
图3是图2中太阳能发电装置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太阳能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安装板收纳状态)。
图5是A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双电源切换供电系统控制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体;2窗口;3底座;4第二电机;5丝杠;6连接板;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铰接座;10安装板;11第二太阳能板;12限位板;13遮挡板;14第一太阳能板;15齿条;16第一电机;17齿轮;18固定架;19卡槽;20副电源;21第一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车体1,车体1的顶部设置有方形的窗口2,窗口2处配合设置有天窗,车体1上安装有主电源和副电源20,用于向车体1供电。主电源采用家用充电的方式,副电源20采用光伏充电的方式。
还包括用于向副电源20充电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能板14和第二太阳能板11,第一太阳能板14、第二太阳能板11通过太阳能控制器等部件与副电源20电性连接,其为常规连接方式,不再赘述。
窗口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18,固定架18与车体1相连,固定架18上开设有卡槽19,固定架18通过卡槽19滑动连接有和窗口2相适配的遮挡板13,用于将窗口2封堵。遮挡板13顶部设置有第一太阳能板14,第一太阳能板14可跟随遮挡板13一块移动,遮挡板13底部设置有驱动遮挡板13移动的驱动机构。
窗口2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机4,第二电机4与车体1相连,第二电机4的转轴上连接有丝杠5,丝杠5上设置有第一螺母21,第一螺母21铰接有第一连杆7,第一连杆7另一端通过铰接座9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表面安装有第二太阳能板11,窗口2内还配合设置有与车体1相连的连接板6,连接板6上铰接有第二连杆8,第二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铰接座9上;窗口2内还设置有与车体1相连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可呈“L”型设置,用于实现对安装板10的限位;安装板10在收纳时隐藏在窗口2中,且设置在遮挡板13的下方,具体而言,窗口2底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与车体1相连,底座3上安装有第二电机4,连接板6开设有通孔,第二电机4的转轴穿过该通孔;连接板6与底座3相固定连接,第二连杆8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限位作用,实现第一螺母21只能上下移动;另一个是实现顶升作用,将安装板10顶起。
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机构及第二电机4电性连接并实施控制。
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固定在车体1上,第一电机16转轴上连接有齿轮17,遮挡板13底部设置有与齿轮17相适配的齿条15,在使用时,利用齿轮17的转动带动齿条15移动,进而实现遮挡板13的移动,第一电机16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电动汽车采用双电源供电,并配置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主电源的电量来自正常的外充电补给,副电源20的电量则来源于太阳能电板产生的电量供应,且当主电源电量耗尽或者动力不足时,副电源20能够辅助主电源或者副电源20单独供电的方式使得车辆正常行驶一段距离。
车体1内配置有电池电量检测单元时刻对主副电池的电量进行检测,然后把数据显示到仪表盘上供车主观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如果主电源的电量充足,则还是主电源用来给汽车供电,车辆正常行驶,直至到底所去的目的地;如果在行驶过程中检测到主电源的电量不足或者即将消耗殆尽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开始工作,把对汽车正常行驶需要的动力转移到副电源20上,然后副电源20向车体1供电,车辆运行,直至到达目的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使用时,当副电源20电量不足时,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充电,若天气状况良好,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遮挡板13右移,打开车体1底部的窗口2;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4工作,第二电机4带动丝杠5转动;在连接板6以及第二连杆8的限位作用下,第一螺母21只能沿着丝杠5向下移动;在第一螺母21下移过程中,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会发生偏转和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板10及第二太阳能板11移动;另外,由于安装板10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会对安装板10起到阻挡作用,在共同作用下,安装板10靠近丝杠5的这一端会快速抬升,呈倾斜状,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能;
S2:若天气状况变坏,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4反向转动,将第二太阳能板11收纳在窗口2中,并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遮挡板13左移回位。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太阳能板14、第二太阳能板11,第一太阳能板14采用常规设置,第二太阳能板11采用可收纳、可倾斜设置,便于在雨天等极端天气下及时将安装板10、第二太阳能板11收纳起来,以便遮挡板13将窗口2封死,防止雨水进入车内;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丝杠螺母结构带动安装板10移动,并且配合设置的限位板12,利用限位板12的阻挡作用,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可使安装板10一端迅速抬升,呈倾斜状,以便更好的吸收太阳光,提高转化效率。
通过设置丝杠5螺母结构,以及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共同通过铰接座9铰接在安装板10上,第二连杆8可以起到顶升安装板10的作用,由于安装板10一端有限位板12,所以会阻碍安装板10顶升,这样就会以铰接座9作为杠杆支点,将安装板10另一端顶起,快速伸出窗口2,形成倾斜状。采用此结构,丝杠5的长度可以设置的比较短,节省空间,第一螺母21位移很短的行程就可使安装板倾斜较大的角度,从而快速伸出天窗外,结构简单、实用,不占用空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旋转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置有方形的窗口,窗口处配合设置有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安装有主电源和副电源,用于向车体供电;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副电源充电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与所述副电源相连;所述窗口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卡槽滑动连接有和所述窗口相适配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顶部设置有所述的第一太阳能板;所述遮挡板底部设置有驱动遮挡板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窗口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所述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窗口内还配合设置有与车体相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窗口内还设置有与车体相连的限位板,用于实现对安装板的限位;所述安装板在收纳时隐藏在所述窗口中,且设置在遮挡板的下方;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及第二电机电性连接并实施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车体相连,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连接板开设有通孔,第二电机的转轴穿过该通孔;连接板与所述底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遮挡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条;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呈“L”型设置。
5.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使用时,当副电源电量不足时,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充电,若天气状况良好,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遮挡板右移,打开车体底部的窗口;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工作,第二电机带动丝杠转动;在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杆的限位作用下,第一螺母只能沿着丝杠向下移动;在第一螺母下移过程中,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会发生偏转和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板及第二太阳能板移动;另外,由于安装板一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会对安装板起到阻挡作用,在共同作用下,安装板靠近丝杠的这一端会快速抬升,呈倾斜状,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能;
S2:若天气状况变坏,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反向转动,将第二太阳能板收纳在窗口中,并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遮挡板左移回位。
CN202011127239.7A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2260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7239.7A CN112260626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7239.7A CN112260626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0626A true CN112260626A (zh) 2021-01-22
CN112260626B CN112260626B (zh) 2021-09-03

Family

ID=74244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7239.7A Active CN112260626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062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03841U (zh) * 2014-09-28 2015-01-14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车用太阳能系统
KR20150032921A (ko) * 2013-09-16 2015-03-31 이철훈 태양광을 이용한 메카니즘
CN107444136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高续航能力的新能源汽车
CN210578400U (zh) * 2019-08-21 2020-05-19 深圳市炬火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2921A (ko) * 2013-09-16 2015-03-31 이철훈 태양광을 이용한 메카니즘
CN204103841U (zh) * 2014-09-28 2015-01-14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车用太阳能系统
CN107444136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高续航能力的新能源汽车
CN210578400U (zh) * 2019-08-21 2020-05-19 深圳市炬火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0626B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852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持续续航的太阳能汽车
CN205440235U (zh) 一种可调节车内温度的机动车
CN102255355A (zh) 基于混合储能的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5059297U (zh) 太阳能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电源系统
CN210101337U (zh)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铺设结构
CN208484657U (zh) 一种便于清理鞋底赃物且防止车顶压垮的新能源汽车
CN112260626B (zh) 一种新能源电车用双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7536030U (zh) 一种小区升降旋转式停车装置
CN101698387A (zh) 车用太阳能发电、隔热装置
CN213837918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电动车充电车棚
CN111102131A (zh) 一种旅行房车用太阳能及风能发电装置
CN112180904B (zh) 一种智能车载中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9509320U (zh) 一种电瓶车太阳能雨棚
CN211969186U (zh) 一种可进行收纳的客车顶棚用太阳能光伏板
CN211731288U (zh) 一种可收纳可展开的移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111404464B (zh) 一种适用于房车太阳能电池板的折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976764U (zh) 一种环保型箱式车载发电照明装置
CN211335626U (zh) 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112918268A (zh) 电动汽车补能装置、汽车和电动汽车补能装置控制方法
CN211995113U (zh) 一种太阳能车顶天窗
CN212243005U (zh) 一种便于夜间使用的充电桩
CN11202656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式充电桩
CN205232109U (zh) 车用太阳能供电装置
CN206451252U (zh) 一种车载太阳能行车记录仪
CN220662270U (zh) 一种新能源供能节能的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