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3471A - 铲斗及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铲斗及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3471A
CN112243471A CN201980038232.7A CN201980038232A CN112243471A CN 112243471 A CN112243471 A CN 112243471A CN 201980038232 A CN201980038232 A CN 201980038232A CN 112243471 A CN112243471 A CN 112243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et
straight line
reference straight
bottom plate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82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3471B (zh
Inventor
村上隼一
岩泽尚久
吉原幸秀
岩崎明信
门内祐树
杉原伸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43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3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3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3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40Dippers; Buckets ; Grab device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buckets, form, geometry or material of buc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hovel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铲斗(50)具备具有后端部(69)的底板(60)、具有侧端部(85)的一对侧板(81)、以及具有前端部(73)的前斗唇(72)。底板(60)具有从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底板(60)为止的长度最大的第一最深部(62)。第一最深部(62)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凹陷部(83)具有从第一基准直线(121)到凹陷部(83)为止的长度最大的第二最深部(84)。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

Description

铲斗及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铲斗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4/02300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建筑机械用的铲斗。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2300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搭载于液压挖掘机等作业车辆、进行地面的挖掘的铲斗。在上述那样的铲斗中,谋求提高铲斗对地面的插入性以高效地进行挖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效的挖掘的铲斗、以及具备这样的铲斗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铲斗是以规定轴为中心可转动地与工作装置的斗杆连结的铲斗。铲斗具备底板、一对侧板、托架、以及前斗唇(front lip)。底板与铲斗的开口部对置。一对侧板以彼此对置的方式设置于底板的两侧。托架设置于底板的背面。托架在规定轴上与斗杆连结。前斗唇沿着开口部设置。前斗唇具有前端部。前端部规定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底板具有后端部。后端部在安装托架的一侧规定开口部的开口边缘。侧板具有侧端部。侧端部规定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底板还具有第一最深部。第一最深部从通过后端部与侧板相连的位置以及前端部的第一基准直线到底板为止的长度最大。第一最深部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上。在侧端部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在从规定轴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向接近底板的方向凹陷。凹陷部具有第二最深部。第二最深部从第一基准直线到凹陷部为止的长度最大。第二最深部位于第二基准直线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靠近前斗唇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和工作装置。工作装置安装于车辆主体。工作装置具有动臂、斗杆、以及上述的铲斗。动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连结。斗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动臂连结。铲斗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斗杆连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可进行高效的挖掘的铲斗、以及具备这样的铲斗的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搭载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铲斗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II所表示的方向观察时的铲斗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V所表示的方向观察时的铲斗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向图4中的V-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时的铲斗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2中的由双点划线VI围起的范围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5中的由双点划线VII围起的范围放大示出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地面的挖掘时的铲斗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铲斗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地面的挖掘时的铲斗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中的铲斗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铲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参照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构件标注有相同的编号。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搭载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100具有车辆主体11和工作装置12。车辆主体11具有回转体13和行驶装置15。
行驶装置15具有一对履带15Cr和行驶马达15M。液压挖掘机100通过履带15Cr的旋转而能够行使。行驶马达15M作为行驶装置15的驱动源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行驶装置15也可以具有车轮(轮胎)。
回转体13设置在行驶装置15上。回转体13能够以回转中心41为中心而相对于行驶装置15回转。回转中心4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回转体13具有驾驶室(cab)14。在驾驶室14设置有供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座14S。操作员能够在驾驶室14内操作液压挖掘机100。
回转体13具有发动机室19以及设置于回转体13的后部的配重。在发动机室19收容有发动机、工作油箱、空气滤清器以及液压泵等。
工作装置12安装于车辆主体11。工作装置12安装于回转体13。工作装置12进行地面的挖掘等作业。工作装置12具有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
动臂16经由动臂销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辆主体11(回转体13)。斗杆17经由斗杆销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动臂16。铲斗50经由铲斗销2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斗杆17。铲斗50以中心轴110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于斗杆17。铲斗销25具有销形状,且在中心轴110的轴上延伸。中心轴110是铲斗50的转动轴。
工作装置12还具有动臂缸20A及动臂缸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
动臂缸20A、动臂缸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是通过工作油而进行驱动的液压缸。动臂缸20A和动臂缸20B在动臂16的两侧成对设置,使动臂16进行转动动作。斗杆缸21使斗杆17进行转动动作。铲斗缸22使铲斗50进行转动动作。
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的转动轴彼此平行地延伸。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的转动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液压挖掘机100是铲斗50朝向操作员一侧安装的反铲型。
接着,对铲斗50的构造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铲斗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II所表示的方向观察的铲斗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向图2中的箭头IV所表示的方向观察的铲斗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向图4中的V-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的铲斗的剖视图。
如图2至图5所示,铲斗50形成用于装入土等被挖掘物的空间。铲斗50在一方向开口。
在以下的铲斗50的构造的说明中,左右方向是铲斗50的转动轴(中心轴110)延伸的方向。前后方向是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铲斗50的转动轴所在的一侧是后方,其相反一侧是前方。将铲斗50朝向前方配置时的右侧是右方,将铲斗50朝向前方配置时的左侧是左方。上下方向是指与包含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铲斗50的开口(开口部51)所在的一侧是上方,其相反一侧是下方。这些方向以铲斗50在装入有土砂等被挖掘物的状态下提升时的姿态为基准而被规定。
铲斗50具有底板60、一对侧板81(81L、81R)、托架86、以及前斗唇72。底板60、一对侧板81以及前斗唇72由板材构成。在由底板60、一对侧板81以及前斗唇72所围起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装入土等被挖掘物的空间。
底板60与铲斗50的开口部51对置。底板60在上下方向上向开口部51开口。一对侧板81在底板60的两侧彼此对置地设置。一对侧板81与左右方向上的底板60的两端连接。侧板81左右成对设置。侧板81L设置于铲斗50的左方。侧板81R设置于铲斗50的右方。
底板60与铲斗50的转动轴(中心轴110)平行地设置。侧板81沿与铲斗50的转动轴(中心轴110)相交的方向设置。侧板81沿与铲斗50的转动轴(中心轴110)正交的方向设置。
前后方向上的铲斗50的长度在上下方向上越靠近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则变得越大。通过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将铲斗50切断了的情况下的切断部的开口面积在上下方向上越靠近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则变得越大。
底板60具有底部61。底部61构成从开口部51观察时的底板60的底部分。底部61在沿中心轴110的轴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沿左右方向观察的视角:图3以及图5所示的侧视观察,以下也简称为“侧视观察”)下具有弯曲形状。底部61在由与中心轴110正交的平面切断了的情况下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山形(圆弧形状)的截面。
底板60在由与中心轴110正交的平面切断了的情况下,具有从底部61的前方侧的端部朝向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而向斜上前方延伸的直线形状的截面。底板60在由与中心轴110正交的平面切断了的情况下,具有从底部61的后方侧的端部至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位置向斜上后方延伸的直线形状的截面。
托架86设置于底板60的背面(后方侧的外表面)。托架86是用于将铲斗50连结于图1中的工作装置12(斗杆17)的构件。托架86在中心轴110与斗杆17连结。
托架86具有基台89和多个板87。基台89从铲斗50的外侧连接于底板60。基台89具有从底板60朝向后方突出的山形的截面,同时沿左右方向呈板状地延伸。板87连接于基台89。板87由左右方向成为厚度方向的板材构成。板87从基台89朝向后方延伸突出。多个板87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
在托架86设置有孔88和孔90。孔88设置为在左右方向(板87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板87。孔88设置为沿左右方向贯穿多个板87。孔88在铲斗50的转动轴即中心轴110的轴上具有中心。孔88具有以中心轴110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通过向孔88插入铲斗销25,从而铲斗50相对于斗杆17以中心轴110为中心可转动地与该斗杆17连结(也参照图1)。
孔90设置为在左右方向(板87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板87。孔90设置为沿左右方向贯穿多个板87。孔90在中心轴111的轴上具有中心。孔90具有以中心轴111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中心轴111与中心轴110平行地延伸。中心轴111位于比中心轴110靠下方的位置。在孔90中插入用于将铲斗50与图1中的铲斗缸22连结的销。
前斗唇72在底板60中的与托架86对置的位置沿着开口部51设置。前斗唇72在前后方向上与托架86对置。前斗唇72与底板60的前方侧的端部连接。前斗唇72在侧视观察下具有恒定的厚度,同时向斜上前方呈直线状地延伸。前斗唇72由具有恒定的厚度的板材构成。前斗唇72具有比底板60厚的厚度。在前斗唇72经由斗齿适配器(tooth adapter)75连接有斗齿76。
前斗唇72具有前端部73。前端部73在铲斗50的前侧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前端部73是从底部61观察时的前斗唇72的前端(上端)部分。前端部73是前斗唇72之中位于最上方的部分。
底板60具有后端部69。后端部69在安装托架86的一侧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后端部69在铲斗50的后侧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后端部69是从底部61观察时的后侧处的底板60的前端(上端)部分。
侧板81与中心轴110的轴向上的底板60的两端连接。侧板81由左右方向(中心轴110的轴向)成为厚度方向的板材构成。
侧板81具有侧斗唇82。侧斗唇82沿着开口部51设置。侧斗唇82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与前斗唇72相同的高度处。侧斗唇82由具有恒定的厚度的板材构成。侧斗唇82具有比侧板81的其他部位的厚度大的厚度。在侧斗唇82固定有侧刃(side cutter)77。侧刃77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比托架86靠向前斗唇72的位置。
侧板81(81L、81R)具有侧端部85。侧端部85在铲斗50的右侧以及左侧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侧端部85是从底部61观察时的侧板81(侧斗唇82)的前端(上端)部分。
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凹陷部83在侧视观察下具有向接近底板60的方向凹陷的形状。凹陷部83以夹着后述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且横跨前方以及后方这两侧的方式设置。凹陷部83设置于避开了侧刃77的位置。
在侧板81(81L、81R)与底板60的角部设置有加强构件91。加强构件91设置于铲斗50内。加强构件91设置于安装托架86一侧的底板60。
图6是将图2中的由双点划线VI围起的范围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7是将图5中的由双点划线VII围起的范围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如图5至图7所示,规定有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斗唇72的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
如图5所示,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底板60为止的长度H沿着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变化。
底板60具有第一最深部62。第一最深部62是底部61的一部分。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底板60为止的长度H在第一最深部62处成为最大的值(Hmax)。第一最深部62是以第一基准直线121为基准而铲斗50内的深度变得最大的部分。关于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底板60为止的长度H,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越从第一最深部62趋向前方而变得越小,且越从第一最深部62趋向后方而变得越小。
规定出通过第一最深部62且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凹陷部83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Hmax与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第一最深部62为止的第二基准直线122的长度对应。
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凹陷部83为止的长度h沿着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变化。
凹陷部83具有第二最深部84。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凹陷部83为止的长度h在第二最深部84处成为最大的值(hmax)。第二最深部84是以第一基准直线121为基准而凹陷部83的凹陷量变得最大的部分。关于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凹陷部83为止的长度h,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越从第二最深部84趋向前方而变得越小,且越从第二最深部84趋向后方而变得越小。
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位于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第一最深部62以及第二最深部84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相同的直线(第二基准直线122)上。Hmax与从第一基准直线121至第二最深部84为止的第二基准直线122的长度对应。
底板60具有在第一最深部62处具有曲率1/R(曲率半径R)的弯曲形状。凹陷部83具有在第二最深部84处具有曲率1/r(曲率半径r)的弯曲形状。第二最深部84处的凹陷部83的曲率1/r大于或等于第一最深部62处的底板60的曲率1/R(1/r≥1/R)。第二最深部84处的凹陷部83的曲率1/r与第一最深部62处的底板60的曲率1/R相同(1/r=1/R)。
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大(β>α)。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地面的挖掘时的铲斗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8所示,通过动臂缸20A、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的驱动而使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进行转动动作,从而进行地面的挖掘(挖槽)。
在图8中,由实线131表示挖掘前的地面,由双点划线132表示挖掘后的地面。伴随挖掘的进行,铲斗50依次移动至铲斗50A、铲斗50B以及铲斗50C所表示的位置。
首先,使斗齿76的前端抵接于地面(铲斗50A)。接下来,使铲斗50以中心轴110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由此以斗齿76为前端而使铲斗50插入地面(铲斗50B)。接下来,一边使铲斗50以中心轴110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一边使动臂16以及斗杆17进行转动动作,由此使铲斗50向靠近驾驶室14的方向水平移动(铲斗50C)。之后,使铲斗50在将所挖掘的土装入铲斗50内的状态从地面提升。
作为典型的例子,铲斗50在如图8中的铲斗50C所示那样进行水平移动的期间,采取第一基准直线121成为铅垂方向、第二基准直线122成为水平方向的姿态。此时,前斗唇72和底板60的前方侧在比地面靠下方的地中行进,底板60的后方侧在比地面靠上方的地上行进。
在使铲斗50插入地面时,侧板81需要一边推开土一边挖入地中,因此侧板81可能成为增大铲斗50的插入时的阻力(插入阻力)的原因。另外,挖入地中的侧板81的位置从沿着将底板60的前方侧与侧端部85连结的直线的区域(铲斗50B中的阴影区域146)依次移行至沿着将底部61与侧端部85连结的直线的区域(铲斗50C中的阴影区域147)。
针对于此,在侧板81的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由此,挖入地中的侧板81的长度(上述的阴影区域147的长度)变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增大。另外,在使用了铲斗50的挖掘作业中,假定使前斗唇72以及底板60的前方侧进入地中的情况较多。因此,凹陷部83的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假定进入地中的情况较多的位置处有效地缩短侧板81的长度。结果是,能够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从而进行高效的挖掘。
另外,上下方向上的侧板81的长度在通过底板60的第一最深部62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变得最大,因此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的侧板81对插入阻力的增大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在凹陷部83的第二最深部84位于通过底板60的第一最深部62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的情况下,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的侧板81的长度由于凹陷部83而最大地缩短。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增大。另外,在挖入地中的侧板81的位置如上述那样依次移行时,侧板81的长度发生变化,因此挖掘阻力会变动。针对于此,底板60的第一最深部62、以及凹陷部83的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从而在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的侧板81插入地面时、与从第二基准直线122向前后方向偏移的位置的侧板81插入地面时之间的期间,能够使挖入地中的侧板81的长度缓慢地变化。由此,能够抑制由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大小过度变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地面的挖掘。
另外,第二最深部84的曲率1/r大于或等于第一最深部62的曲率1/R。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将第二最深部84处的凹陷部83的凹陷量设定得更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缩短通过第一最深部62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的侧板81的长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特别是,在第二最深部84的曲率1/r与第一最深部62的曲率1/R为相同大小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的效果、以及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大小过度变动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最深部84的曲率1/r也可以比第一最深部62的曲率1/R小。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从第二基准直线122向前后方向偏移的位置的更大的范围内缩短侧板81的长度。因此,在使用了铲斗50的挖掘作业中,即使发生了除了前斗唇72和底板60的前方侧之外、底板60的后方侧的一部分也进入地中的情况,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增大。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铲斗50以及液压挖掘机100的结构和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铲斗50以作为规定轴的中心轴110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于工作装置12的斗杆17。铲斗50具备底板60、一对侧板81、托架86、以及前斗唇72。底板60与铲斗50的开口部51对置。一对侧板81以彼此对置的方式设置于底板60的两侧。托架86设置于底板60的背面。托架86在中心轴110与斗杆17连结。前斗唇72沿着开口部51设置。前斗唇72具有前端部73。前端部73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底板60具有后端部69。后端部69在安装托架86的一侧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侧板81具有侧端部85。侧端部85规定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底板60还具有第一最深部62。在第一最深部62,从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到底板60为止的长度变得最大。第一最深部62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凹陷部83在从中心轴110的轴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向接近底板60的方向凹陷。凹陷部83具有第二最深部84。在第二最深部84,从第一基准直线121到凹陷部83为止的长度变得最大。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侧板81的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增大。另外,凹陷部83的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假定进入地中的情况较多的位置更有效地缩短侧板81的长度。由此,能够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从而进行高效的挖掘。
另外,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通过底板60的第一最深部62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侧板81的长度由于凹陷部83而最大地缩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增大。
另外,底板60具有在第一最深部62具有作为第一曲率的曲率1/R的弯曲形状。凹陷部83具有在第二最深部84具有大于或等于曲率1/R的作为第二曲率的1/r的弯曲形状。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在通过第一最深部62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更有效地缩短侧板81的长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
另外,第一最深部62处的底板60的曲率1/R与第二最深部84处的凹陷部83的曲率1/r为相同的大小。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第二基准直线122上的侧板81插入地面时、与从第二基准直线122向前后方向偏移的位置的侧板81插入地面时之间的期间,能够抑制挖入地中的侧板81的长度产生差异。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的效果、以及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大小过度变动的效果。
另外,第二最深部84处的凹陷部83的曲率1/r也可以比第一最深部62处的底板60的曲率1/R小。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在从第二基准直线122向前后方向偏移的位置的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地抑制因侧板81引起的插入阻力的增大。
液压挖掘机100具备车辆主体11和工作装置12。工作装置12安装于车辆主体11。工作装置12具有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50。动臂1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车辆主体11连结。斗杆1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动臂16连结。铲斗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斗杆17连结。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提高铲斗50插入地面的插入性,从而在液压挖掘机100中进行更高效的挖掘。
(实施方式2)
图9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铲斗的剖视图。图9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5对应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铲斗150与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50相比,基本上具备同样的构造。以下,对于重复的构造,不再重复其说明。
如图9所示,铲斗150具有底板60、一对侧板81、托架86、以及前斗唇72。
前斗唇72具有前端部73。底板60具有后端部69。侧板81具有侧端部85。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底板60具有第一最深部62,该第一最深部62距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的长度最大、且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凹陷部83具有第二最深部84,该第二最深部84距第一基准直线121的长度最大。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
底板60具有第一倾斜部67、以及第二倾斜部68。第一倾斜部67以及第二倾斜部68设置于安装托架86的一侧。第一倾斜部67与底部61相连。第一倾斜部67从底部61的后方侧的端部向斜上后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倾斜部68与第一倾斜部67相连。第二倾斜部68沿着开口部51设置。第二倾斜部68从第一倾斜部67弯折并延伸至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第二倾斜部68以与第一倾斜部67不同的倾斜度从第一倾斜部67向斜上后方呈直线状地延伸。底板60在侧视观察下具有在第一倾斜部67与第二倾斜部68的边界处弯折的弯折形状。
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小(β<α)。换言之,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大。
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二倾斜部68所成的角度γ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小(γ<α)。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地面的挖掘时的铲斗的动作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0中所示的铲斗150(150C)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图8中的铲斗50(50C)。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铲斗150中,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小,因此可将前斗唇72与铲斗150的行进方向所成的角度抑制得更小。由此,在前斗唇72以及底板60的前方侧在地中行进时,如箭头141所示那样,能够使土通过前斗唇72高效地进入铲斗150内。
另一方面,在比地面靠上方的地上,如图10中的实线133所示,以构成安息角δ的方式从地面鼓起的形态的土进入铲斗150内的第一倾斜部67正下方的区域52。此时,若第一倾斜部67相对于铲斗150的行进方向的倾斜度过小,则有可能土向区域52的进入被第一倾斜部67妨碍。针对于此,在铲斗150中,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大,因此第一倾斜部67的倾斜度不会变得过小。由此,如箭头142所示,能够高效地使从地面鼓起的形态的土进入区域52。
由于这些理由,能够增加装入铲斗150的土量,从而进行更高效的挖掘。
另外,在铲斗150中,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二倾斜部68所成的角度γ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小。由此,土以填满铲斗150内的第二倾斜部68正下方的区域53的整体的方式进入该区域53,因此能够防止在将铲斗150从地面提升了时,在铲斗150内产生无用空间(dead space)。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铲斗150,能够同样地起到实施方式1中所记载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中的铲斗的剖视图。图11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5对应地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铲斗250与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50相比基本上具备同样的构造。以下,对于重复的构造,不重复其说明。
如图11所示,铲斗250具有底板60、一对侧板81、托架86、以及前斗唇72。
前斗唇72具有前端部73。底板60具有后端部69。侧板81具有侧端部85。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底板60具有第一最深部62,该第一最深部62距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的长度最大、且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凹陷部83具有第二最深部84,该第二最深部84距第一基准直线121的长度最大。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
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安装托架86一侧的底板60所成的角度α小(β<α)。换言之,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安装托架86一侧的底板60所成的角度α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大。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中的铲斗250,能够同样地起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所记载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铲斗的剖视图。图12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5对应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铲斗350与实施方式1中的铲斗50相比基本上具备同样的构造。以下,对于重复的构造,不重复其说明。
如图12所示,铲斗350具有底板60、一对侧板81、托架86、以及前斗唇72。
前斗唇72具有前端部73。底板60具有后端部69。侧板81具有侧端部85。在侧端部85设置有凹陷部83。底板60具有第一最深部62,该第一最深部62距通过后端部69与侧板81相连的位置Q以及前端部73的第一基准直线121的长度最大、且位于与第一基准直线121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122上。
底板60的底部61在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前方处具有弯曲形状。底部61在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后方处具有倾斜度不同的两条直线相连而成的弯折形状。底板60的第一最深部62构成朝向下方突出的角部。
凹陷部83具有第二最深部84,该第二最深部84距第一基准直线121的长度最大。第二最深部84位于第二基准直线122上、或者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第二最深部84在第一基准直线121的直线方向上位于比第二基准直线122靠近前斗唇72的位置。
第二最深部84具有三角形的缺口形状。在侧斗唇82未设置实施方式1中的侧刃77。
底板60具有第一倾斜部67、以及第二倾斜部68。第一倾斜部67以及第二倾斜部68设置于安装托架86的一侧。第一倾斜部67与底部61相连。第一倾斜部67从底部61的后方侧的端部向斜上后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倾斜部68与第一倾斜部67相连。第二倾斜部68沿着开口部51设置。第二倾斜部68从第一倾斜部67弯折并延伸至开口部51的开口边缘。第二倾斜部68以与第一倾斜部67不同的倾斜度从第一倾斜部67向斜上后方呈直线状地延伸。底板60在侧视观察下具有在第一倾斜部67与第二倾斜部68的边界处弯折的弯折形状。
第二基准直线122与前斗唇72所成的角度β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小(β<α)。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二倾斜部68所成的角度γ比第二基准直线122与第一倾斜部67所成的角度α小(γ<α)。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铲斗350,能够同样地起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所记载的效果。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的说明而由技术方案所表示,且旨在包含与技术方案均等的意味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可应用于在作业车辆搭载的铲斗。
附图标记说明:
11…车辆主体;12…工作装置;13…回转体;14…驾驶室;14S...驾驶座;15…行驶装置;15Cr...履带;15M...行驶马达;16…动臂;17…斗杆;19…发动机室;20A、20B...动臂缸;21…斗杆缸;22...铲斗缸;23…动臂销;24...斗杆销;25...铲斗销;41…回转中心;50、50A、50B、50C、150、150C、250、350...铲斗;51…开口部;52、53…区域;60...底板;61…底部;62...第一最深部;67...第一倾斜部;68…第二倾斜部;69...后端部;72...前斗唇;73…前端部;75…斗齿适配器;76…斗齿;77…侧刃;81、81L、81R...侧板;82...侧斗唇;83…凹陷部;84…第二最深部;85…侧端部;86...托架;87...板;88、90...孔;89...基台;91…加强构件;100...液压挖掘机;110、111…中心轴;121…第一基准直线;122...第二基准直线;146、147...阴影区域。

Claims (6)

1.一种铲斗,其以规定轴为中心可转动地与工作装置的斗杆连结,其中,
所述铲斗具备:
底板,其与所述铲斗的开口部对置;
一对侧板,它们以彼此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托架,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背面,在所述规定轴上与所述斗杆连结;以及
前斗唇,其沿着所述开口部设置,
所述前斗唇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的前端部,
所述底板在安装所述托架的一侧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的后端部,
所述侧板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的侧端部,
所述底板还具有第一最深部,所述第一最深部从通过所述后端部与所述侧板相连的位置以及所述前端部的第一基准直线到所述底板为止的长度最大、且位于与所述第一基准直线正交的第二基准直线上,
在所述侧端部设置有从所述规定轴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向接近所述底板的方向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具有第二最深部,所述第二最深部从所述第一基准直线至所述凹陷部为止的长度最大、且位于所述第二基准直线上或者比所述第二基准直线靠近所述前斗唇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斗,其中,
所述第二最深部位于所述第二基准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铲斗,其中,
所述底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最深部处具有第一曲率的弯曲形状,
所述凹陷部具有在所述第二最深部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的弯曲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铲斗,其中,
所述第一曲率与所述第二曲率为相同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铲斗,其中,
所述底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最深部处具有第一曲率的弯曲形状,
所述凹陷部具有在所述第二最深部处具有比所述第一曲率小的第二曲率的弯曲形状。
6.一种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
车辆主体;以及
所述工作装置,其安装于所述车辆主体,
所述工作装置具有:
动臂,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车辆主体连结;
所述斗杆,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动臂连结;以及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铲斗,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斗杆连结。
CN201980038232.7A 2018-09-10 2019-09-09 铲斗及作业车辆 Active CN112243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8691 2018-09-10
JP2018168691A JP7236829B2 (ja) 2018-09-10 2018-09-10 バケットおよび作業車両
PCT/JP2019/035293 WO2020054639A1 (ja) 2018-09-10 2019-09-09 バケットおよび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3471A true CN112243471A (zh) 2021-01-19
CN112243471B CN112243471B (zh) 2023-03-28

Family

ID=69778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8232.7A Active CN112243471B (zh) 2018-09-10 2019-09-09 铲斗及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4415B2 (zh)
JP (1) JP7236829B2 (zh)
CN (1) CN112243471B (zh)
DE (1) DE112019002268T5 (zh)
WO (1) WO2020054639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3590A (ja) * 2008-08-28 2010-03-11 Hung Jin Industry Co Ltd 鋳造工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耐摩耗・耐衝撃用の掘削機バ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301258A1 (en) * 2009-10-20 2012-11-29 Komatsu Ltd. Bucket and work vehicle
JP2013217067A (ja) * 2012-04-06 2013-10-2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掘削バケット
US20130323000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Ryan A. Rochel Machine bucket
CN103857843A (zh) * 2013-04-16 2014-06-1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挖掘铲斗及作业车辆
CN103993617A (zh) * 2014-06-06 2014-08-20 山东中川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铲斗
CN104213593A (zh) * 2014-09-18 2014-12-1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变曲率特征的装载机铲斗
CN104563175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挖掘机铲斗
CN105339557A (zh) * 2015-07-15 2016-02-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铲斗及具备其的作业车辆
CN206128168U (zh) * 2016-10-26 2017-04-26 郭艳丽 装载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7654U (ja) 1991-07-04 1993-09-07 安田産業有限会社 両用バケット
JPH0620546U (ja) 1992-08-24 1994-03-18 油谷重工株式会社 バケットツースの取付構造
JP2002054171A (ja) 2000-06-02 2002-02-20 Hirose Kogyo Kk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作業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DE10393242T5 (de) 2002-09-02 2013-10-02 Komatsu Ltd. Schwingungsdämpfungsvorrichtung und Baggerlöffel für Baumaschine
JP2006188870A (ja) 2005-01-06 2006-07-20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建設機械のバケット
USD616469S1 (en) * 2009-09-18 2010-05-25 Werk-Brau Co. Inc. Bucket
US8201350B2 (en) * 2010-05-28 2012-06-19 Caterpillar Inc. Machine bucket
US9428881B1 (en) * 2015-03-16 2016-08-30 Caterpillar Inc. Bucket with multi-component wrapper
US9957689B2 (en) * 2015-09-28 2018-05-01 Caterpillar Inc. Tilt bucket profile and front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3590A (ja) * 2008-08-28 2010-03-11 Hung Jin Industry Co Ltd 鋳造工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耐摩耗・耐衝撃用の掘削機バ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301258A1 (en) * 2009-10-20 2012-11-29 Komatsu Ltd. Bucket and work vehicle
JP2013217067A (ja) * 2012-04-06 2013-10-2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掘削バケット
US20130323000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Ryan A. Rochel Machine bucket
CN103857843A (zh) * 2013-04-16 2014-06-1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挖掘铲斗及作业车辆
CN103993617A (zh) * 2014-06-06 2014-08-20 山东中川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铲斗
CN104213593A (zh) * 2014-09-18 2014-12-1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变曲率特征的装载机铲斗
CN104563175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 挖掘机铲斗
CN105339557A (zh) * 2015-07-15 2016-02-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铲斗及具备其的作业车辆
CN206128168U (zh) * 2016-10-26 2017-04-26 郭艳丽 装载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春歧等: "土壤切削试验", 《工程机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17630A1 (en) 2021-10-14
JP2020041313A (ja) 2020-03-19
WO2020054639A1 (ja) 2020-03-19
CN112243471B (zh) 2023-03-28
JP7236829B2 (ja) 2023-03-10
DE112019002268T5 (de) 2021-02-25
US11274415B2 (en)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3504B2 (ja) 作業機械用ブレードと同ブレードを備えた建設・土木機械
JP5566542B1 (ja) 掘削バケット及び作業車両
CA1132148A (en) Trench rock saw
US7654336B2 (en) Work machine blade device and work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US4459768A (en) Bucket design
CN1711398A (zh) 挖掘装载机
JP6430941B2 (ja) 掘削バケット及び作業車両
CN112236559B (zh) 铲斗及作业车辆
CN112243471B (zh) 铲斗及作业车辆
JP4023392B2 (ja) ドーザ装置付き油圧ショベル
CN105339556B (zh) 铲斗及具备其的作业车辆
KR20210128245A (ko) 건설기계
JP4031372B2 (ja) 建設機械の排土装置
CN114277869B (zh) 推土铲装置和工程机械
JP5409506B2 (ja) 溝掘機
KR20240070239A (ko) 쇼벨기능을 갖는 굴삭기 도저블레이드장치
JP3459353B2 (ja) 旋回作業機の旋回フレー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345568Y2 (zh)
JPH0379495B2 (zh)
JPS6315396Y2 (zh)
JPH0336332A (ja) 油圧式掘削機
JP5577294B2 (ja) 爆弾処理機
JPH0716345B2 (ja) 掘取機
JPH02229328A (ja) ショベル系掘削機のフロント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01173003A (ja) 溝掘削用バ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