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3557A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33557A CN112233557A CN202011179382.0A CN202011179382A CN112233557A CN 112233557 A CN112233557 A CN 112233557A CN 202011179382 A CN202011179382 A CN 202011179382A CN 112233557 A CN112233557 A CN 1122335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flexible
- flexible region
- supporting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6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结构和承载多个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板;其中,多个支撑结构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以保证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第一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确保第一柔性区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柔性显示装置性能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向。目前柔性显示技术可实现多种应用,例如可折叠显示装置、卷曲装置等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显示面板的柔性性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显示装置进行折叠或者卷曲,在应用中可以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以及使用舒适度。而目前柔性显示装置中的柔性区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影响了用户体验,同时还会影响柔性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提升柔性区的用户体验,保证柔性显示装置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
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支撑结构对应一个子柔性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支撑体包括靠近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
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其中,
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其中,在展平状态时,第二区域、第一柔性区和第三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在弯折状态时,第一柔性区发生弯折,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0゜≤θ<180゜,弯折角度θ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对形成的夹角的角度;
多个支撑结构用于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包括: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支撑结构对应一个子柔性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支撑体包括靠近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
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其中,在展平状态时,第二区域、第一柔性区和第三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在弯折状态时,第一柔性区发生弯折,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0゜≤θ<180゜,弯折角度θ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对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多个支撑结构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包括:控制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提供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相连,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
主支撑板和收纳仓;
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支撑结构对应一个子柔性区;
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
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
在未拉出状态时,主支撑板支撑第一柔性区,第一支撑板和主支撑板交叠,且第一支撑板和多个支撑结构均位于主支撑板的远离第一柔性区的一侧,第二柔性区收纳在收纳仓内;
在拉出状态时,第一柔性区与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至少部分第二柔性区随第一柔性区移动被拉出收纳仓,被拉出收纳仓的第二柔性区被主支撑板支撑;同时第一支撑板和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支撑结构随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相连,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主支撑板和收纳仓;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支撑结构对应一个子柔性区;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
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
在未拉出状态时,主支撑板支撑第一柔性区,第一支撑板和主支撑板交叠,且第一支撑板和多个支撑结构均位于主支撑板的远离第一柔性区的一侧,第二柔性区收纳在收纳仓内;
在拉出状态时,第一柔性区与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至少部分第二柔性区随第一柔性区移动被拉出收纳仓,被拉出收纳仓的第二柔性区被第二支撑板支撑;同时第一支撑板和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包括:
在拉出状态时,并控制支撑结构随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于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设置多个支撑结构和承载多个支撑结构的第一承载板,支撑结构与子柔性区相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承载板的距离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承载板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在显示面板弯折过程中支撑结构能够根据子柔性区的状态实时对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在第一柔性区为展平状态或者不同弯折状态时,各个子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实现多个支撑结构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提升了用户体验,能够改善第一柔性区多次弯折展平后导致展平状态下存在折痕、凹陷或者凸起的问题,也能够确保柔性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对于抽拉式柔性显示装置,设置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相对于主支撑板产生位移,第一支撑板承载的多个支撑结构也能够随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同时被拉出收纳仓的第二柔性区被主支撑板所支撑。通过支撑结构和第一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保证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能够共同用于显示时显示面板的平整性,提升用户体验。而且,通过支撑结构对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也有利于实现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实现触控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弯折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由展平状态变化到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一种支撑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另一种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拆解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解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基于相关技术中柔性区在不同使用状态下不能得到有效支撑,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式的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第一柔性区的不同程度的弯折实现柔性显示装置不同程度的折叠,设置多个支撑结构和承载多个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板,利用多个支撑结构根据第一柔性区的弯折状态或者展平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相应的支撑,以保证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第一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抽拉式的柔性显示装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利用第一支撑板和其承载的多个支撑结构随时对处于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以保证第一柔性区在拉出状态下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在拉出状态下的第一柔性区也能够实现触控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弯折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由展平状态变化到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柔性区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第一柔性区11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111。图1和图2均示意的显示面板10的展平状态,在第一柔性区11为展平状态时,第二区域12、第一柔性区11和第三区域13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图1中示意了第一柔性区11的一种划分方式,第一柔性区11划分为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子柔性区111,子柔性区111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条状,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典型的,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图2中示意了第一柔性区11的另一种划分方式,第一柔性区11划分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子柔性区111,在阵列中,多个子柔性区111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成行,且多个子柔性区111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成列。
图1和图2示意了第一柔性区11为展平状态,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还包括弯折状态。如图3示意的,在第一柔性区11为弯折状态时,柔性显示装置100整体为折叠状态。第一柔性区发生弯折,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0゜≤θ<180゜,弯折角度θ为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相对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相对形成的夹角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柔性区11弯折状态时,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图3示意的状态为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对折的情况,此种状态下弯折角度θ大约为0゜。在第一柔性区11为展平状态时,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基本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随着第一柔性区11发生弯曲,能够实现柔性显示装置由展平状态变为折叠状态。在第一柔性区11由展平状态开始弯折时,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最大,随着第一柔性区11的弯折程度变大,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逐渐变小,最终能够实现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对折。第一柔性区11在不同弯折状态时,显示面板具有不同的弯折角度。
继续参考图4示意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结构14和第一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5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14。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5为刚性支撑板,具有一定硬度。一个支撑结构14对应一个子柔性区111,其中,如图1中示意的,子柔性区111为长条状,则一个长条状的子柔性区111对应一个支撑结构14;如图2示意的子柔性区111相当于块状,则一个块状的子柔性区111对应一个支撑结构14。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体141,支撑体141包括靠近子柔性区111一侧的支撑表面141m。支撑结构14对应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的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支撑结构14用于根据第一柔性区11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11进行支撑。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图中黑色实心示意)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h1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图中黑色实心示意)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h2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显示面板10具有一定厚度,图4中以子柔性区111的远离第一支撑板15一侧的表面的几何中心为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进行示意。在确定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情况时,也可以以子柔性区111的靠近第一支撑板15一侧的表面的几何中心作为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来确定距离的变化。
在第一柔性区11为弯折状态时,由于不同位置处的子柔性区111的弯折情况不同,则不同位置处子柔性区111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情况不同,且第一柔性区11在不同弯折状态时,同一位置处的子柔性区111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情况不同。通过设置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h2的变化而变化,则各个支撑结构14能够分别根据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的弯折情况对相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支撑,以保证在第一柔性区11弯折时,不同弯折程度的各个子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
在第一柔性区11为展平状态时,随着各个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h2的变化,相应的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发生变化,则各个支撑结构14分别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支撑,从而多个支撑结构14支撑第一柔性区11以保证第一柔性区11的平整状态,能够改善相关技术中,柔性区多次弯折后导致展平状态下存在折痕、凹陷或者凸起的问题。
上述以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情况,来说明了支撑结构14根据第一柔性区11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11进行支撑的情况。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能够反映第一柔性区11在不同的弯折状态时子柔性区111相应的状态,实际也可以采用子柔性区111的其他位置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或者根据子柔性区111的多个位置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来反映在第一柔性区11弯折时子柔性区111的状态。也即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对任意一种通过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来表征子柔性区111的状态的度量方式进行应用,以实现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的实时支撑。
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和相应的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为两个相应的固定位点,在实际中,支撑结构14与子柔性区111相对应,则在第一柔性区11为展平状态时,垂直于第一支撑板15的垂线穿过支撑体141的支撑表面141m和子柔性区111,同一条垂线与支撑表面141m的交点与子柔性区111的交点为两个相应的固定位点。以垂线与支撑表面141m的交点为第一位点,同一条垂线与子柔性区111的交点为第二位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位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随第二位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支撑结构14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11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11进行支撑。
在相关技术的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柔性区(对应本申请中的第一柔性区)对应设置有铰链结构,通过铰链结构实现柔性区弯折,使得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铰接结构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对柔性区进行支撑,铰接结构不能对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时的弯折过程中对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而且在类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外弯折过程(即折叠状态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位于外侧)中,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较大,铰链结构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过渡拉伸,而显示面板中走线可能会由于过渡拉伸而断裂,或者显示面板中一些膜层结构由于过渡拉伸而产生裂纹,进而影响柔性显示装置的性能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设置多个支撑结构和承载多个支撑结构的第一承载板,支撑结构与子柔性区相对应,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承载板的距离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承载板的距离而变化,在显示面板弯折过程中支撑结构能够根据子柔性区的状态实时对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在第一柔性区为展平状态或者不同弯折状态时,各个子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实现多个支撑结构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提升了用户体验,能够改善第一柔性区多次弯折展平后导致展平状态下存在折痕、凹陷或者凸起的问题,也能够确保柔性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在弯折过程中支撑结构实时对子柔性区进行支撑,能够避免柔性显示装置在外弯折过程导致第一柔性区过渡拉伸,从而提升柔性显示装置的性能可靠性。
具体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保护壳18,保护壳18位于第一支撑板15的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一支撑板15与保护壳18固定连接。保护壳18可以在显示面板10的背侧对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其中,保护壳在对应第一柔性区11和第二区域12交界的位置、以及对应第一柔性区11和第三区域13交界的位置能够随第一柔性区11发生弯折时进行相应的弯折,以配合显示面板形成一定的弯折角度θ。通过保护壳的设置,将第一支撑板以及支撑结构封闭在装置的内部,能够避免外界的灰尘或者空气中的水汽进入装置的内部,使得装置内部的器件与环境隔绝,保证装置内器件不受环境影响,进而确保装置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6所示,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三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6与第二区域12连接,用于对第二区域12进行支撑;第三支撑板17与第三区域13连接,用于对第三区域13进行支撑;其中,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一支撑板15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板17和第一支撑板15转动连接。能够实现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一支撑板15之间相互转动,且第三支撑板17和第一支撑板15之间相互转动。在第一柔性区发生弯折时,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一支撑板15转动连接的位置、以及第三支撑板17和第一支撑板15转动连接的位置能够辅助显示面板进行相应的弯折。同时转动连接的位置也能够对第一支撑板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能够保证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二支撑板16和第一支撑板15之间通过转轴连接,第三支撑板17和第一支撑板15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具体的,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和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之间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支撑结构14与子柔性区111相对应,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大,则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大;相应的,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小,则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小。从而各个支撑结构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以保证第一柔性区的各个位置处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
可选的,当以子柔性区111的靠近第一支撑板15一侧的表面的几何中心作为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时,支撑结构14对子柔性区111进行支撑时,支撑结构14的支撑表面141与当以子柔性区111的靠近第一支撑板15一侧的表面相接触,则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和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相等。
在相关技术中,在显示面板的柔性区(对应本申请中的第一柔性区)对应设置有铰链结构。设计显示面板的使用状态包括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类似上述图3中示意的状态),通过铰链结构实现柔性区弯折,使得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这两个状态下铰链结构能够对柔性区进行支撑。但是在由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时,柔性区的不同弯折情况下,铰链结构并不能够对柔性区的不同位置进行不同的支撑。
而本申请中,具体的,弯折状态包括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在第一弯折状态,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1;在第二弯折状态,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2;θ1<θ2;也就是说,在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下,第一柔性区的弯折程度不同,第一柔性区的同一子柔性区在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下弯折情况不同。对于相互对应的支撑结构和子柔性区:在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下,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均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第一弯折状态下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与在第二弯折状态下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不同的弯折状态下,支撑结构的支撑体能够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不同程度的高度支撑。则在第一柔性区由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时的各个不同的弯折状态下,支撑结构都能够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保证第一柔性区的各个位置处在不同的弯折状态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弯折感应器21和支撑控制单元22(图中以框图进行示意);支撑结构14包括微处理单元142,微处理单元142与支撑控制单元22电连接,即每个支撑结构14的微处理单元142均与支撑控制单元22电连接。图7中弯折感应器21的设置位置仅作示意性表示,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弯折感应器21用于感应显示面板10在弯折状态时的弯折角度θ,并将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发送给支撑控制单元22。也就是说,在第一柔性区11发生弯折时,弯折感应器21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11的弯折情况,随时感应出显示面板10的弯折角度θ。
支撑控制单元22用于根据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支撑结构14的待支撑高度,并向各个支撑结构14的微处理单元142发送相应的待支撑高度,其中,第一预设关系表包括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和每个支撑结构14的支撑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支撑控制单元22相当于一个能够控制所有的支撑结构的主控制器,在支撑控制单元22中存储有第一预设关系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的支撑高度数据是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的,在显示面板不同的弯折角度下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时需要的支撑高度的数据。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一个弯折角度θ对应有一组支撑高度的数据,其中,一个支撑高度的数据对应一个支撑结构14。具体的,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的范围为0゜≤θ<180゜,第一预设关系表中包括多组对应关系的数据,在进行仿真试验时,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每变化一定固定角度大小,则测试各个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得到相应的支撑高度数据,变化的固定角度可以是1゜、2゜、3゜等任意角度大小。
以第一预设关系表中的数据为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每变化2゜,测试各个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得到相应的支撑高度数据为例,则在实际应用中,弯折感应器21每感应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变化2゜,则向支撑控制单元22发送一次弯折角度感应结果,进而支撑控制单元22根据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相应的待支撑高度,并反馈给支撑结构的微处理单元。
微处理单元142还用于根据待支撑高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高度支撑。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弯折感应器和支撑控制单元,支撑控制单元与所有的支撑结构的微处理单元连接。弯折感应器能够随时感应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并将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发送给支撑控制单元,支撑控制单元中预设有弯折角度与每个支撑结构的支撑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支撑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弯折角度在表中进行查找得到各个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并发送给相应的微处理单元。然后微处理单元根据待支撑高度控制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通过预设第一预设关系表,能够在感应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之后迅速查找各个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并反馈给相应的支撑结构的微处理单元。能够简化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过程,缩短各个支撑结构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其进行支撑的响应时间。
具体的,支撑结构包括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其中,高度调节机构与微处理单元连接,高度调节机构响应于微处理单元的控制,来调节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在一种实施例中,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支撑控制单元向其发送的待支撑高度数据后,根据待支撑高度数据对高度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一种支撑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体141,支撑体141包括顶部1411和侧部1412,侧部1412和顶部1411相连接,顶部1411包括支撑表面141m,在展平状态时,顶部1411平行于第一支撑板,侧部1412垂直于第一支撑板。图中并未示出第一支撑板。其中,侧部1412可以在顶部1411的一端与顶部1411相连接,或者侧部1412在靠近顶部1411的中心区域与顶部1411相连接,本发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支撑结构14包括本体142,本体142包括两个滑槽1421(图中为本体142的斜视角度,仅示意出一个滑槽1421),在柔性显示装置中,滑槽14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板垂直。
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滑柱143,侧部141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滑柱143,滑柱143卡合在滑槽1421内,滑柱143在滑槽1421内滑动带动支撑体141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示意的方向e。
图8中未示出微处理单元142,可选的,微处理单元142设置在本体142内部,滑柱143与微处理单元142连接。滑柱143响应于微处理单元142的控制,带动支撑体141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支撑表面141m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进而实现支撑结构14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有效的高度支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另一种支撑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两个调节件144,两个调节件144交叉设置,且转动件145依次贯穿两个调节件144的中部,以实现两个调节件144能够相对转动。在支撑体141上设置有滑槽146,在第一支撑板15上设置有滑槽147。高度调节机构的一个调节件144的一端与支撑体141固定连接(图中区域Q1示意的位置),另一端与卡合在滑槽147内;高度调节机构的另一个调节件14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5固定连接(图中区域Q2示意的位置),另一端与卡合在滑槽146内。通过两个调节件144的分别卡合在滑槽146和滑槽147内的两端,分别在滑槽146和滑槽147内滑动,实现支撑体141的支撑表面141m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具体的,两个调节件144均与微处理单元(图9中未示出)连接。两个调节件144响应于微处理单元142的控制,卡合在滑槽146和滑槽147内的两端分别在滑槽146和滑槽147内滑动,从而实现支撑表面141m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即如中示意的支撑表面141m在方向e上距第一支撑板15的距离的变化,进而实现支撑结构14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有效的高度支撑。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拆解示意图,如图10所示,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体141,支撑体141包括顶部1411和侧部1412,侧部1412和顶部1411相连接,顶部1411包括支撑表面141m,在展平状态时,顶部1411平行于第一支撑板,侧部1412垂直于第一支撑板。图中并未示出第一支撑板。
支撑结构14包括本体142,侧部1412和本体142滑动连接,侧部1412能够相对于本体142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进行滑动。可选的,侧部1412和本体142滑动连接方式可以与图8中示意的滑动连接方式相同,也即在侧部的两侧设置滑柱,在本体上设置滑槽,将滑柱卡合在滑槽内,实现侧部1412和本体142滑动连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杆148,连杆148垂直于第一支撑板,连杆148用于支撑顶部1411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进行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示意的方向e。
可选的,微处理单元142设置在本体142内部,连杆148与微处理单元142连接。连杆148响应于微处理单元142的控制,带动支撑体141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运动,同时带动支撑体141的侧部1412相对于本体142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支撑表面141m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进而实现支撑结构14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有效的高度支撑。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关系还包括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和每个支撑结构14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图7实施例示意的支撑控制单元22还用于根据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支撑结构14的待支撑角度,并向各个支撑结构14的微处理单元142发送相应的待支撑角度;微处理单元142还用于根据待支撑角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角度支撑。其中,第一预设关系表中包括支撑角度数据,支撑角度数据是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的,是在显示面板不同的弯折角度下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时需要的支撑角度的数据。可参考上述图4中示意的,支撑结构14在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支撑时,支撑体的支撑表面141m不仅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垂直距离而变化,同时支撑表面141m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实现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111进行角度支撑,以支撑第一柔性区11弯折时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可以理解为子柔性区相对于第一支撑板形成的倾斜角度),使得不同位置处的子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预设关系表存储在支撑控制单元中,通过支撑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向各个支撑结构的微处理单元反馈待支撑高度和待支撑角度的信息,能够简化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过程,缩短各个支撑结构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其进行支撑的响应时间。
具体的,支撑结构14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使得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其中,角度调节机构与微处理单元连接,角度调节机构响应于微处理单元的控制,来调节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相对于第一支撑板的倾斜角度。在一种实施例中,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支撑控制单元向其发送的待支撑角度数据后,根据待支撑角度数据对角度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1所示,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体141,支撑体141包括顶部1411和侧部1412,侧部1412和顶部1411相连接,顶部1411包括支撑表面141m,在展平状态时,顶部1411平行于第一支撑板,侧部1412垂直于第一支撑板。图中并未示出第一支撑板。支撑结构14还包括转轴149,在柔性显示装置中,转轴149与第一支撑板平行。侧部1412和转轴149转动连接。角度调节机构(图中未示意)用于控制侧部1412相对于转轴149进行转动,侧部1412相对于转轴149进行转动,则侧部1412带动顶部1411运动,则顶部1411的支撑表面141m相对于第一支撑板能够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实现支撑表面141m相对于第一支撑板的角度的变化。控制支撑表面141m相对于第一支撑板能够形成的倾斜角度与第一柔性区11弯折时子柔性区的相对于第一支撑板形成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从而在子柔性区弯曲时支撑表面141m也能够与子柔性区以接触的方式进行支撑,保证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的有效支撑。
图11中还示出了连杆148,连杆148用于支撑顶部1411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进行运动,连杆148能够实现支撑结构14对子柔性区的高度支撑;而且,在支撑结构14对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时,连杆148也能够同时对顶部1411进行支撑,以辅助角度支撑的稳定性。
具体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拆解示意图,如图12所示,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弹性件151和连接块152,连接块152与弹性件151相连接;弹性件151用于向连接块152施加弹性作用力,连接块152用于将弹性作用力传递给侧部1412、以控制侧部1412相对于转轴149进行转动。其中,弹性件151与微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连接,弹性件151响应于微处理单元的控制,向连接块152施加弹性作用力,连接块152将弹性作用力传递给侧部1412,从而侧部1412相对于转轴14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顶部14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倾斜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在一种实施例中,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支撑控制单元向其发送的待支撑角度数据后,根据待支撑角度数据对弹性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3所示,支撑结构14还包括高度感应器153和微处理单元142;高度感应器153,用于感应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并将距离感应结果发送给微处理单元142;相应的,在采用子柔性区的其他位置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来反映子柔性区的状态时,则高度感应器153能够感应该其他位置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在采用子柔性区的多个位置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来反映子柔性区的状态时,则高度感应器153能够感应该多个位置点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高度感应器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微处理单元142,用于根据距离感应结果得到待支撑高度,并根据待支撑高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高度支撑。该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支撑结构中均设置有高度感应器和微处理单元,每个支撑结构都能够根据其自身的高度感应器对相应的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进行准确的感测,能够实现对各个子柔性区进行精准有效的高度支撑。
具体的,图13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其中,高度调节机构对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调节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8至图10实施例中的示意。在图13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与微处理单元连接,微处理单元根据高度感应器的反馈对高度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实现支撑结构对相应的子柔性区的高度支撑。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13所示,支撑结构14还包括角度感应器154,角度感应器154用于感应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与支撑结构14对应的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并将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发送给微处理单元142,其中,状态角度为子柔性区1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的角度,状态角度也就是在第一柔性区11弯折时,子柔性区1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在第一柔性区11为弯折状态时不同位置处的子柔性区1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形成的倾斜角度不同。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二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待支撑角度,并根据待支撑角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角度支撑;其中,第二预设关系表包括子柔性区111的状态角度和支撑结构14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预设关系表中的支撑角度数据是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的,是第一柔性区在不同的弯折状态下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时需要的支撑角度的数据。将第二预设关系表存储在微处理单元中,微处理单元通过根据角度感应器的反馈在第二预设关系表中查找相应的待支撑角度的信息,并对支撑结构进行角度支撑的控制。该实施方式中,各个支撑结构都能够根据自身的角度感应器的反馈来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有效的角度支撑,保证角度支撑的精准性。
具体的,图13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其中,角度调节机构用于使得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角度调节机构对支撑结构的角度支撑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11或图12实施例中的示意。在图13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与微处理单元连接,微处理单元根据角度感应器的反馈对角度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实现支撑结构对相应的子柔性区的角度支撑。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一柔性区11具有虚拟弯折轴Z,在展平状态时,虚拟弯折轴Z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支撑结构14的侧部1412所在平面和顶部1411所在平面的交线(未标示)与虚拟弯折轴Z平行。图中示意柔性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第二区域12、第一柔性区11和第三区域13沿第一方向x排列,虚拟弯折轴Z的延伸方向为垂直于纸面方向。支撑结构14的侧部1412所在平面和顶部1411所在平面的交线也垂直于纸面方向。在第一柔性区11沿虚拟弯折轴Z弯折时,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形成一定的弯折角度θ,通过设置支撑结构14的侧部1412所在平面和顶部1411所在平面的交线与虚拟弯折轴Z平行,在侧部1412相对于转轴(如图11中示意)转动时能带动顶部14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形成一定倾斜角度,有利于实现支撑结构14适应第一柔性区11的弯折状态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继续参考图14所示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4-1和第二支撑结构14-2;第一支撑结构14-1和第二支撑结构14-2在第一方向x上分别位于虚拟弯折轴Z的两侧;其中,第一支撑结构14-1的顶部1411具有靠近虚拟弯折轴Z一侧的第一端14-1a和远离虚拟弯折轴Z一侧的第二端14-1b,第一支撑结构14-1的侧部1412在第二端14-1b与顶部1411相连接;第二支撑结构14-2的顶部1411具有靠近虚拟弯折轴Z一侧的第三端14-2a和远离虚拟弯折轴Z一侧的第四端14-2b,第二支撑结构14-2的侧部1412在第四端14-2b与顶部1411相连接。在第一柔性区沿虚拟弯折轴进行弯折时,虚拟弯折轴左右两侧的第一柔性区相对于第一支撑板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设置两种支撑结构,能够保证虚拟弯折轴左右两侧的支撑结构的侧部相对于转轴转动以带动顶部运动,使得顶部与第一支撑板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时,侧部能够有足够的转动空间,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时,单个支撑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占据的长度最小,从而保证在第一方向上能够排布设置更多的支撑结构。则第一柔性区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划分为更多个的子柔性区,使得每个支撑结构能够对更小面积的子柔性区进行高度和角度支撑,从而确保第一柔性区在使用状态时,各个位置处均能够得到精准有效的支撑。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适用于对上述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进行控制。对于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14任意实施例的示意,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柔性区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第一柔性区11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111;多个支撑结构14,一个支撑结构14对应一个子柔性区111,支撑结构14包括支撑体141,支撑体141包括靠近子柔性区111一侧的支撑表面141m;第一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5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14。第一柔性区11的使用状态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其中,在展平状态时,第二区域12、第一柔性区11和第三区域13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在弯折状态时,第一柔性区11发生弯折,显示面板10具有弯折角度θ,0゜≤θ<180゜,弯折角度θ为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相对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5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控制多个支撑结构14根据第一柔性区11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11进行支撑,包括:控制支撑表面14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第一柔性区11为弯折状态或者展平状态时,支撑结构14对第一柔性区的支撑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图4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控制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承载板的距离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承载板的距离而变化,从而保证在第一柔性区为展平状态或者不同弯折状态时,各个子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实现多个支撑结构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提升了用户体验,能够改善第一柔性区多次弯折展平后导致展平状态下存在折痕、凹陷或者凸起的问题,也能够确保柔性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控制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控制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和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之间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大,则控制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大;相应的,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小,则控制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变小。从而各个支撑结构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以保证第一柔性区的各个位置处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
具体的,弯折状态包括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在第一弯折状态,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1;在第二弯折状态,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2;θ1<θ2;控制方法还包括:
分别在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下,控制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均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控制在第一弯折状态下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与在第二弯折状态下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不同。
该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不同的弯折状态下,控制支撑结构的支撑体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不同程度的高度支撑。则在第一柔性区由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时的各个不同的弯折状态下,支撑结构都能够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保证第一柔性区的各个位置处在不同的弯折状态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16所示,步骤S101中控制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包括:
步骤1011:感应显示面板10在弯折状态时的弯折角度θ,并根据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支撑结构14的待支撑高度,其中,第一预设关系表包括显示面板10的弯折角度θ和每个支撑结构14的支撑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1012:根据待支撑高度,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
具体的,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对图7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进行控制,在柔性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弯折感应器和支撑控制单元,通过弯折感应器感应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的弯折角度θ。支撑控制单元中存储第一预设关系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的支撑高度数据是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的,在显示面板不同的弯折角度下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时需要的支撑高度的数据。通过预设第一预设关系表,能够在感应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之后迅速查找各个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控制支撑结构根据待支撑高度对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能够简化高度支撑的数据处理过程,缩短各个支撑结构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其进行支撑的响应时间。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关系还包括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和每个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17所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13:根据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支撑结构14的待支撑角度。其中,第一预设关系表中包括支撑角度数据,支撑角度数据是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的,是在显示面板不同的弯折角度下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时需要的支撑角度的数据。
步骤1014:根据待支撑角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角度支撑。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在感应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之后,能够根据弯折角度感应结果查找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和待支撑角度,实现控制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同时进行高度支撑和角度支撑。从而使得不同位置处的子柔性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而且通过预设第一预设关系表,能够简化感应到弯折角度之后对待支撑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缩短各个支撑结构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其进行支撑的响应时间。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18所示,控制支撑表面141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随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包括:
步骤1015:感应子柔性区111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15的垂直距离,根据距离感应结果得到待支撑高度。
步骤1016:根据待支撑高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高度支撑。
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对图13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进行控制,每个支撑结构中都设置有高度感应器和微处理单元,高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感应结果对支撑结构的高度支撑进行控制。该实施方式能够控制对每个支撑结构对应的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进行准确的感测,能够实现对各个子柔性区进行精准有效的高度支撑。
进一步的,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19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7:感应显示面板10在弯折状态时,与支撑结构14对应的子柔性区111的状态角度,状态角度为子柔性区1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的角度。状态角度也就是在第一柔性区11弯折时,子柔性区1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在第一柔性区11为弯折状态时不同位置处的子柔性区1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5形成的倾斜角度不同。
步骤1018:根据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二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待支撑角度,第二预设关系表包括子柔性区111的状态角度和支撑结构14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预设关系表中的支撑角度数据是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的,是第一柔性区在不同的弯折状态下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支撑时需要的支撑角度的数据。
步骤1019:根据待支撑角度,控制支撑结构14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111进行角度支撑。
该实施方式,首先感应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并通过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二预设关系表中查找相应的待支撑角度的信息,控制各个支撑结构根据相应的待支撑角度信息对子柔性区进行有效的角度支撑,保证角度支撑的精准性。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拉式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种拆解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同时参考图20和图21中的示意,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柔性区21和第二柔性区22,第一柔性区21和第二柔性区22相连,第一柔性区21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211。第一柔性区21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
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主支撑板23和收纳仓;多个支撑结构25,一个支撑结构25对应一个子柔性区211;第一支撑板26,第一支撑板26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25。
图20示意的为第一柔性区21为未拉出状态时的示意图,在未拉出状态时,主支撑板23支撑第一柔性区21,第一支撑板26和主支撑板23交叠,且第一支撑板26和多个支撑结构(图20未示出)均位于主支撑板23的远离第一柔性区21的一侧,第二柔性区22收纳在收纳仓内;图中还示意出了柔性显示装置的保护壳27。在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壳27即为用于收纳第二柔性区22的收纳仓。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壳27内设置有独立的与其他器件相互隔离的空间,而该空间作为收纳第二柔性区22的收纳仓。第一柔性区21的未拉出状态,也相当于第二柔性区22的收纳状态。
图21示意的为第一柔性区21为拉出状态时的示意图以及柔性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在拉出状态时,第一柔性区21与主支撑板23之间产生位移,至少部分第二柔性区22随第一柔性区21移动被拉出收纳仓,被拉出收纳仓的第二柔性区22被主支撑板23支撑;同时第一支撑板26和主支撑板23之间产生位移,支撑结构25随第一柔性区21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21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图21中还示意出了将第一柔性区21划分成多个子柔性区211,一个子柔性区211对应一个支撑结构25。可选的,图21中还示意出了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板29,在第一柔性区21为拉出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6与主支撑板23之间产生位移,同时保护板29也为拉出状态,用于对第一支撑板26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第一柔性区21的拉出状态,也相当于第二柔性区22的展开状态。
对于抽拉式柔性显示装置来说,当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第二柔性区随着第一柔性区的移动而被拉出收纳仓,从而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能够共同用于显示,增大了显示面积。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由于其具有柔性,在没有支撑部件对其支撑的情况下,第一柔性区的平整性受到影响,影响用户体验。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相对于主支撑板产生位移,第一支撑板承载的多个支撑结构也能够随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同时被拉出收纳仓的第二柔性区被主支撑板所支撑。通过支撑结构和第一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保证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能够共同用于显示时显示面板的平整性,提升用户体验。而且,通过支撑结构对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也有利于实现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实现触控等功能。
进一步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感应器和位置处理单元;支撑结构包括微处理单元,微处理单元与位置处理单元电连接;其中,位置感应器,用于在拉出状态时感应第一柔性区21的移动位置得到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位置处理单元;可选的,位置感应器可以设置在图20中示意的主支撑板23的端部231。位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在多个支撑结构25中确定待控制支撑结构,并向相应的微处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对待控制支撑结构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柔性区21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211,一个子柔性区211对应一个支撑结构25。可以在微处理单元中预设各个子柔性区211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坐标信息、预设各个支撑结构25在第一支撑板26上的位置坐标信息,并预设子柔性区的位置信息与支撑结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当位置感应器,感应到第一柔性区21的移位位置后得到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能够确定第一柔性区21中被拉出的已经不能够被主支撑板23支撑的子柔性区211的位置坐标。然后再根据子柔性区211与支撑结构25的对应关系,将第一柔性区21中被拉出的已经不能够被主支撑板23支撑的子柔性区211对应的支撑结构25确定位待控制支撑结构,然后向待控制支撑结构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对相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
通过设置位置感应器与位置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感应到的第一柔性区的位置信息,通过位置处理单元对各个支撑结构的支撑状态进行控制,各个支撑结构中不需要分别设置位置感应器,简化了支撑结构的结构构造,同时增加了柔性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简化了控制方式。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拆解示意图。如图22所示,第一柔性区21处于拉出状态,但是第一柔性区21并没有完全被拉出,也就是说,部分未被拉出的第一柔性区21仍然由主支撑板23进行支撑。而第二柔性区22部分被拉出收纳仓,而剩余部分仍然收纳在收纳仓内。随着第一柔性区21与主支撑板2之间产生位移,同时第一支撑板26和主支撑板23之间产生位移,根据位置处理单元的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251对被拉出的第一柔性区21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控制指令包括支撑控制指令和收纳控制指令;第一柔性区21的拉出状态还包括: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和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其中,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也即为第二柔性区22逐渐展开的状态;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也即为第二柔性区22逐渐收纳的状态。
在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位置处理单元向相应的微处理单元发送支撑控制指令、以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25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在第一柔性区21拉出的区域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位置处理单元实时向待支撑结构的微处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待支撑结构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以保证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能够实时得到有效的支撑。
在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位置处理单元向相应的微处理单元发送收纳控制指令、以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25不再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在第一柔性区21拉出的区域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位置处理单元实时向已经被主支撑板23支撑的第一柔性区21对应的待支撑结构的微处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该部分待支撑结构不再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从而配合完成第二柔性区22逐渐收纳的过程。
进一步的,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23所示,支撑结构25还包括支撑感应器252,支撑感应器为252高度感应器或者压力感应器;支撑感应器252用于感应子柔性区211的使用状态,并将状态感应结果发送给微处理单元253;微处理单元253,用于根据状态感应结果控制支撑结构25对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该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支撑结构25中都设置支撑感应器252,则每个支撑结构25都能够根据支撑感应器252的感应,在微处理单元253的控制下对相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更加精准的支撑。应用在具有触控功能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时,当手指按压处于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21时,手指的按压力可能会大于控制支撑结构25的支撑高度的控制力,导致支撑结构25对子柔性区211的支撑高度降低,在使用中可能会对显示面板造成损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感应器能够对这种状态进行感应并反馈给微处理单元,从而微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支撑感应器的感应结果对支撑结构的支撑高度进行微调,以保证支撑结构对子柔性区具有最佳的支撑高度,从而避免由于按压对显示面板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支撑体包括靠近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支撑结构包括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用于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调节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24所示,支撑结构25包括支撑体254,支撑体254包括靠近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254m;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伸缩部255,支撑体254和伸缩部255伸缩连接。其中,伸缩部255与微处理单元连接,伸缩部255响应于微处理单元的控制,能够调整伸缩部255的伸缩状态,从而调节支撑表面254m的几何中心距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以实现支撑结构25对子柔性区211的高度支撑。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拉式柔性显示装置中,支撑结构25主要用于实现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对子柔性区的高度支撑,支撑结构25的具体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上述图8至图10实施例中能够实现高度支撑的结构进行设计。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对图20或图21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进行控制。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柔性区21和第二柔性区22,第一柔性区21和第二柔性区22相连,第一柔性区21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211;主支撑板23和收纳仓;多个支撑结构25,一个支撑结构25对应一个子柔性区211;第一支撑板26,第一支撑板26用于承载多个支撑结构25。
第一柔性区21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
在未拉出状态时,主支撑板23支撑第一柔性区21,第一支撑板26和主支撑板23交叠,且第一支撑板26和多个支撑结构25均位于主支撑板23的远离第一柔性区21的一侧,第二柔性区22收纳在收纳仓内。
在拉出状态时,第一柔性区21与主支撑板23之间产生位移,至少部分第二柔性区22随第一柔性区21移动被拉出收纳仓,被拉出收纳仓的第二柔性区22被主支撑板23支撑;同时第一支撑板26和主支撑板23之间产生位移。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25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拉出状态时,控制支撑结构25随第一柔性区21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15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相对于主支撑板产生位移,控制第一支撑板承载的多个支撑结构随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对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能够实现在第一柔性区为拉出状态时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保证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能够共同用于显示时显示面板的平整性,提升用户体验。而且,控制支撑结构对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也有利于实现拉出状态的第一柔性区实现触控等功能。
进一步的,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26所示,在拉出状态时,并控制支撑结构25随第一柔性区211的移动对与支撑结构25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包括:步骤S2011:在拉出状态时,根据第一柔性区211的移动位置得到位置信息;步骤S2012:根据位置信息在多个支撑结构25中确定待控制支撑结构,并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211的支撑状态。
具体的,可以预设各个子柔性区211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坐标信息、预设各个支撑结构25在第一支撑板26上的位置坐标信息,并预设子柔性区的位置信息与支撑结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通过设置位置感应器,感应到第一柔性区21的移位位置后得到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能够确定第一柔性区21中被拉出的已经不能够被主支撑板23支撑的子柔性区211的位置坐标。然后再根据子柔性区211与支撑结构25的对应关系,将第一柔性区21中被拉出的已经不能够被主支撑板23支撑的子柔性区211对应的支撑结构25确定位待控制支撑结构,然后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对相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能够根据第一柔性区的位置信息,对各个支撑结构的支撑状态进行控制,各个支撑结构中不需要分别设置位置感应器,简化了支撑结构的结构构造,同时增加了柔性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简化了控制方式。
进一步的,第一柔性区的拉出状态包括:第一柔性区位于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和第一柔性区位于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流程图。如图27所示,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的支撑状态,具体包括:
步骤S2012:在第一柔性区21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中,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
步骤S2013:在第一柔性区21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中:控制待控制支撑结构不再对与其对应的子柔性区211进行支撑。
在第一柔性区21拉出的区域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实时控制待支撑结构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以保证第一柔性区21位于主支撑板23之外的部分能够实时得到有效的支撑。同时,在第一柔性区21拉出的区域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实时控制已经被主支撑板23支撑的第一柔性区21对应的待支撑结构不再对相应的子柔性区进行支撑,从而配合完成第二柔性区22逐渐收纳的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2)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
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一个所述子柔性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靠近所述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其中,在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和所述第三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在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区发生弯折,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0゜≤θ<180゜,所述弯折角度θ为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相对形成的夹角的角度;
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所述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包括: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包括:
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和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之间呈正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状态包括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在所述第一弯折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1;在所述第二弯折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2;θ1<θ2;
对于相互对应的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子柔性区:
在所述第一弯折状态和所述第二弯折状态下,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均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在所述第一弯折状态下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与在所述第二弯折状态下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弯折感应器和支撑控制单元;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与所述支撑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弯折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的弯折角度θ,并将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支撑控制单元;
所述支撑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并向各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微处理单元发送相应的待支撑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表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和每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微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支撑高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关系还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θ和每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支撑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待支撑角度,并向各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微处理单元发送相应的待支撑角度;
所述微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待支撑角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高度感应器和微处理单元;
所述高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并将距离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单元;
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距离感应结果得到待支撑高度,并根据所述待支撑高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角度感应器,
所述角度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与所述支撑结构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并将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状态角度为所述子柔性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角度;
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二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待支撑角度,并根据所述待支撑角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关系表包括所述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和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和所述顶部相连接,所述顶部包括所述支撑表面,在展平状态时,所述顶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侧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垂直;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滑柱,所述侧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滑柱,所述滑柱卡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柱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带动所述支撑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和所述顶部相连接,所述顶部包括所述支撑表面,在展平状态时,所述顶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侧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本体,所述侧部和所述本体滑动连接,所述侧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进行滑动;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连杆用于支撑所述顶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进行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使得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和所述顶部相连接,所述顶部包括所述支撑表面,在展平状态时,所述顶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侧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所述侧部和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侧部相对于所述转轴进行转动,实现所述支撑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角度的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弹性件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接;
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连接块施加弹性作用力,所述连接块用于将所述弹性作用力传递给所述侧部、以控制所述侧部相对于所述转轴进行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2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区具有虚拟弯折轴,
在展平状态时,所述虚拟弯折轴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侧部所在平面和所述顶部所在平面的交线与所述虚拟弯折轴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虚拟弯折轴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所述顶部具有靠近所述虚拟弯折轴一侧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虚拟弯折轴一侧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所述侧部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顶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所述顶部具有靠近所述虚拟弯折轴一侧的第三端和远离所述虚拟弯折轴一侧的第四端,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所述侧部在所述第四端与所述顶部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支撑;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区域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三区域进行支撑;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
18.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一个所述子柔性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靠近所述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展平状态和弯折状态,其中,在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柔性区和所述第三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在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区发生弯折,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0゜≤θ<180゜,所述弯折角度θ为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相对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根据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对所述第一柔性区进行支撑,包括:控制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控制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和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之间呈正相关。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状态包括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在所述第一弯折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1;在所述第二弯折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弯折角度θ2;θ1<θ2;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分别在所述第一弯折状态和所述第二弯折状态下,控制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均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且控制在所述第一弯折状态下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与在所述第二弯折状态下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包括:
感应所述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的弯折角度θ,并根据所述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待支撑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关系表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和每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待支撑高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关系还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和每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弯折角度感应结果在所述第一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各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待支撑角度;
根据所述待支撑角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随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包括:
感应所述子柔性区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距离感应结果得到待支撑高度;
根据所述待支撑高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高度支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感应所述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与所述支撑结构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所述状态角度为所述子柔性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角度;
根据所述状态角度感应结果在第二预设关系表中查找待支撑角度,所述第二预设关系表包括所述子柔性区的状态角度和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待支撑角度,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角度支撑。
25.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所述第一柔性区和所述第二柔性区相连,所述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
主支撑板和收纳仓;
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一个所述子柔性区;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
在未拉出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板支撑所述第一柔性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主支撑板交叠,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均位于所述主支撑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区收纳在所述收纳仓内;
在拉出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区与所述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柔性区随所述第一柔性区移动被拉出所述收纳仓,被拉出所述收纳仓的所述第二柔性区被所述主支撑板支撑;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所述支撑结构随所述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所述支撑结构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位置感应器和位置处理单元;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微处理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与所述位置处理单元电连接;其中,
所述位置感应器,用于在拉出状态时感应所述第一柔性区的移动位置得到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位置处理单元;
所述位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中确定待控制支撑结构,并向相应的所述微处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对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进行控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支撑控制指令和收纳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柔性区的拉出状态还包括: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和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其中,
在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中:所述位置处理单元向相应的所述微处理单元发送所述支撑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在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中:所述位置处理单元向相应的所述微处理单元发送所述收纳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不再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感应器,所述支撑感应器为高度感应器或者压力感应器;所述支撑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子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并将状态感应结果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单元;
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状态感应结果控制所述支撑结构对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靠近所述子柔性区一侧的支撑表面;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调节所述支撑表面的几何中心距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垂直距离。
30.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柔性区和第二柔性区,所述第一柔性区和所述第二柔性区相连,所述第一柔性区划分为多个子柔性区;主支撑板和收纳仓;多个支撑结构,一个所述支撑结构对应一个所述子柔性区;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承载多个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使用状态包括拉出状态和未拉出状态;
在未拉出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板支撑所述第一柔性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主支撑板交叠,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均位于所述主支撑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区收纳在所述收纳仓内;
在拉出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区与所述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柔性区随所述第一柔性区移动被拉出所述收纳仓,被拉出所述收纳仓的所述第二柔性区被所述主支撑板支撑;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主支撑板之间产生位移;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拉出状态时,控制所述支撑结构随所述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所述支撑结构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出状态时,并控制所述支撑结构随所述第一柔性区的移动对与所述支撑结构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包括:
在拉出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柔性区的移动位置得到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中确定待控制支撑结构,并控制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的支撑状态。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区的拉出状态包括: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和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其中,
控制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的支撑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大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在所述第一柔性区位于所述主支撑板之外的部分面积逐渐变小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待控制支撑结构不再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子柔性区进行支撑。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79382.0A CN112233557B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17/133,119 US11366496B2 (en) | 2020-10-29 | 2020-12-23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79382.0A CN112233557B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3557A true CN112233557A (zh) | 2021-01-15 |
CN112233557B CN112233557B (zh) | 2022-06-24 |
Family
ID=7410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79382.0A Active CN112233557B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66496B2 (zh) |
CN (1) | CN11223355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7716A (zh) * | 2021-03-19 | 2021-07-0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支撑结构和显示设备 |
CN113539098A (zh) * | 2021-07-16 | 2021-10-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870712A (zh) * | 2021-09-29 | 2021-12-3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3936560A (zh) * | 2021-11-05 | 2022-01-1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折叠显示装置 |
CN114203040A (zh) * | 2021-12-03 | 2022-03-18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22658S1 (en) * | 2016-06-30 | 2018-07-10 | Intel Corporation | Computer notebook |
USD949147S1 (en) * | 2017-12-27 | 2022-04-19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USD961586S1 (en) * | 2018-05-11 | 2022-08-23 | Lenovo (Beijing)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
KR20210048022A (ko) * | 2019-10-22 | 2021-05-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힌지 장치 |
DE102021125964A1 (de) | 2021-10-06 | 2023-04-06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Ein Positionssensorsystem, ein optisches Linsensystem und eine Anzeige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17948A1 (en) * | 2014-07-31 | 2016-02-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device and interfacing method thereof |
CN105518766A (zh) * | 2014-12-31 | 2016-04-20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CN107437378A (zh) * | 2017-09-20 | 2017-12-0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 |
WO2018052192A1 (en) * | 2016-09-13 | 2018-03-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
CN108417152A (zh) * | 2018-04-16 | 2018-08-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柔性屏幕终端 |
CN108538208A (zh) * | 2018-05-31 | 2018-09-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显示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
CN108561389A (zh) * | 2018-01-03 | 2018-09-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板吸附治具及采用其进行基板吸附的方法 |
US20180341293A1 (en) * | 2017-05-29 | 2018-11-29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8962036A (zh) * | 2018-09-07 | 2018-12-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0010001A (zh) * | 2017-12-28 | 2019-07-1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和包括该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
CN110097826A (zh) * | 2019-03-28 | 2019-08-0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显示屏弯曲检测装置和方法、显示装置 |
US10504421B1 (en) * | 2018-10-12 | 2019-12-10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on o a curved display |
CN110752222A (zh) * | 2019-10-31 | 2020-02-04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1192525A (zh) * | 2020-02-28 | 2020-05-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弯折控制方法 |
CN111344771A (zh) * | 2018-05-28 | 2020-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1399594A (zh) * | 2020-04-07 | 2020-07-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折叠角度检测方法 |
US10736225B2 (en) * | 2016-11-03 | 2020-08-0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WO2020204633A1 (en) * | 2019-04-02 | 2020-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88238B1 (ko) * | 2013-09-03 | 2021-08-0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발광 장치 |
GB2520271A (en) * | 2013-11-13 | 2015-05-20 | Nokia Corp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bendable portion |
CN106233362B (zh) * | 2014-04-24 | 2019-04-05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JP2016081051A (ja) * | 2014-10-10 | 2016-05-1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機能パネル、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
KR102378601B1 (ko) * | 2015-01-13 | 2022-03-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모듈 |
KR102344282B1 (ko) * | 2015-03-17 | 2021-12-3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US10063677B2 (en) * | 2016-03-18 | 2018-08-28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hinged housing,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JP6429909B2 (ja) * | 2017-01-10 | 2018-11-28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KR101834793B1 (ko) * | 2017-07-28 | 2018-03-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KR102567096B1 (ko) * | 2018-04-03 | 2023-08-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
KR102656238B1 (ko) * | 2018-11-22 | 2024-04-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2020126298A (ja) * | 2019-02-01 | 2020-08-2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CN111862798B (zh) * | 2019-04-25 | 2021-06-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0049159B (zh) | 2019-04-30 | 2024-01-19 | 曹磊 | 一种扩大柔性屏幕设备的屏幕使用面积的装置 |
CN110085129A (zh) * | 2019-05-27 | 2019-08-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式显示装置 |
CN113366927A (zh) * | 2019-07-15 | 2021-09-07 |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428732B (zh) | 2019-07-20 | 2021-05-04 | 深圳市研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抽拉式柔性屏幕 |
JP6807993B1 (ja) * | 2019-07-24 | 2021-01-06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CN110827691B (zh) | 2019-11-27 | 2021-11-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支撑架及显示装置 |
CN111477106A (zh) * | 2020-04-17 | 2020-07-3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支撑背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10-29 CN CN202011179382.0A patent/CN112233557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23 US US17/133,119 patent/US1136649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17948A1 (en) * | 2014-07-31 | 2016-02-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device and interfacing method thereof |
CN105518766A (zh) * | 2014-12-31 | 2016-04-20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WO2018052192A1 (en) * | 2016-09-13 | 2018-03-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
US10736225B2 (en) * | 2016-11-03 | 2020-08-04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US20180341293A1 (en) * | 2017-05-29 | 2018-11-29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7437378A (zh) * | 2017-09-20 | 2017-12-0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 |
CN110010001A (zh) * | 2017-12-28 | 2019-07-1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器和包括该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
CN108561389A (zh) * | 2018-01-03 | 2018-09-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基板吸附治具及采用其进行基板吸附的方法 |
CN108417152A (zh) * | 2018-04-16 | 2018-08-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柔性屏幕终端 |
CN111344771A (zh) * | 2018-05-28 | 2020-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08538208A (zh) * | 2018-05-31 | 2018-09-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显示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
CN108962036A (zh) * | 2018-09-07 | 2018-12-0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US10504421B1 (en) * | 2018-10-12 | 2019-12-10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on o a curved display |
CN110097826A (zh) * | 2019-03-28 | 2019-08-0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显示屏弯曲检测装置和方法、显示装置 |
WO2020204633A1 (en) * | 2019-04-02 | 2020-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CN110752222A (zh) * | 2019-10-31 | 2020-02-04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1192525A (zh) * | 2020-02-28 | 2020-05-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弯折控制方法 |
CN111399594A (zh) * | 2020-04-07 | 2020-07-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折叠角度检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辛鹏飞: "一种新的可折叠柔性太阳能电池阵列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7716A (zh) * | 2021-03-19 | 2021-07-0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支撑结构和显示设备 |
CN113077716B (zh) * | 2021-03-19 | 2022-07-1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支撑结构和显示设备 |
CN113539098A (zh) * | 2021-07-16 | 2021-10-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539098B (zh) * | 2021-07-16 | 2023-06-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870712A (zh) * | 2021-09-29 | 2021-12-3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3870712B (zh) * | 2021-09-29 | 2023-09-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US11797049B2 (en) | 2021-09-29 | 2023-10-24 |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13936560A (zh) * | 2021-11-05 | 2022-01-1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折叠显示装置 |
CN113936560B (zh) * | 2021-11-05 | 2023-11-07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折叠显示装置 |
CN114203040A (zh) * | 2021-12-03 | 2022-03-18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116971A1 (en) | 2021-04-22 |
CN112233557B (zh) | 2022-06-24 |
US11366496B2 (en)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33557B (zh)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89589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228114A (zh) | 柔性显示装置用铰链模块 | |
CN100472341C (zh) | 纸运送分支装置 | |
EP3107082A1 (en)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0728913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EP2573644A2 (en) | Display, electronic unit, and supporting substrate | |
US10936016B2 (en) | Rollable display device | |
CN106205384A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10738932B (zh) | 一种柔性显示屏卷曲装置和显示装置 | |
KR20160089164A (ko) |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의 디스플레이의 형상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 | |
WO201006854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abilizing a haptic touch panel or touch surface | |
CN112740140A (zh) | 支撑设备和具有该支撑设备的可折叠设备 | |
KR20220029148A (ko)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 |
CN111798753B (zh) | 显示装置 | |
KR102456179B1 (ko) |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의 벤딩 테스트장치 | |
CN113296577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1667760A (zh) | 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3870712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11831068A (zh) | 电子设备 | |
KR102017564B1 (ko) | 플렉서블 필름용 폴딩테스트 장치 | |
KR20200019473A (ko) | 벤딩 장치 및 벤딩 방법 | |
US12019054B2 (en) | Device for evaluating 360-degree bidirectional folding durability of flexible material | |
Bernardes et al. | Design of an origami bendy straw for robotic multistable structures | |
CN115078123A (zh) | 弯折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