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0593A - 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0593A
CN112230593A CN202010597508.XA CN202010597508A CN112230593A CN 112230593 A CN112230593 A CN 112230593A CN 202010597508 A CN202010597508 A CN 202010597508A CN 112230593 A CN112230593 A CN 112230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orrection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75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理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Advanced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erv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erv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erv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30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5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05Calibrating; Standards or reference devices, e.g. voltage or resistance standards, "golden" referen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5/00Setting, i.e. correcting or changing, the time-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控制电路是对作为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具有对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

Description

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背景技术
对控制作为对象的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校正进行了研究、开发。在控制电路的校正中,例如包含有控制电路所具有的时钟、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的校正。
作为控制电路的校正方法,例如,公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校正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3-175317号公报
控制电路的校正是为了减小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的个体差异而进行的。然而,进行各个控制电路的校正有时会在控制电路的制造过程中增加作业工序、增大控制电路的制造成本。另外,也能够通过减小构成控制电路的各个部件的个体差异来减小控制电路的个体差异。然而,减小该各个部件的个体差异意味着使用特性偏差小的部件(即,精度高的部件)作为该各个部件。而且,与特性偏差大的部件相比,特性偏差小的部件存在价格高的倾向。其结果为,减小该各个部件的个体差异有时也会增大控制电路的制造成本。
根据以上的情况,以往存在很难在不增大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减小控制电路的个体差异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个体差异的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其对作为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其中,该控制电路具有对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其对作为控制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其中,该控制电路具有对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在未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所述装置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了一种校正系统,其具有上述的控制电路和所述校正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个体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校正系统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控制电路11通过校正电路121来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时钟校正电路121的电路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分别例示了电压传感器114的电路结构和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5是分别例示了电流传感器115的电路结构和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绘制了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控制电路11对第1时钟频率进行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控制电路11对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进行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控制电路11对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马达M的扭矩目标值与转速误差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马达M的扭矩目标值与转速的偏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表示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检测电源电压VM的情况下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与检测到各电压值的控制电路11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的直方图的一例的图。
图13是例示了表示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检测总线电流的情况下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与检测到各电流值的控制电路11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的直方图的图。
图14是分别例示了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对同一马达M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电路11的不同而引起的马达M的转速的偏差和风量的偏差的图。
标号说明
1:校正系统;11:控制电路;12:校正电路;13:交流电源;111:控制部;112:存储部;113:第1时钟;114:电压传感器;115:电流传感器;116:直流电源电路;121:时钟校正电路;121C:第2时钟;122: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4:显示部;125:直流电源电路;A1:仪表放大器;A2、A3:电压跟随器;A4:运算放大器;C1:振荡电路;C2:分频电路;C3:开关元件;C41:电容器;DT:达林顿晶体管;F:风扇;F51、F52、F61、F62:场效应晶体管;M:马达;R11、R12、R21、R22、R31、R32、R41、R42、R51、R61、R71、R72、R73、R74、R81、R82:电阻;T51、T52、T61:晶体管;VD1、VD2:分压电路;X1:第1电路;X2:第2电路;X3:第3电路;X4:第4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校正系统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的校正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校正系统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校正系统1具有控制电路11和校正电路12。
在校正系统1中,控制电路11的校正是通过校正电路12来进行的。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例如,包含有控制电路11所具有的时钟、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的校正。以下,作为一例,对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包含有控制电路11所具有的时钟、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各自的校正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也可以是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包含有其他装置、其他电路、其他传感器等的校正的结构。
控制电路11是对作为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的电路。控制电路11例如对作为该装置的未图示的马达M的驱动进行控制。马达M例如是在冷冻陈列柜、冰箱等中使未图示的风扇F旋转的马达,该风扇F用于进行冷却或强制地使空气循环。另外,控制电路11也可以是代替对马达M进行控制而对其他装置、其他电路等进行控制的结构。另外,马达M也可以代替使风扇F旋转的马达而是其他马达。
这里,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优选较小。能够通过减小构成控制电路11的各个部件的个体差异来减小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然而,减小该各个部件的个体差异意味着使用特性偏差小的部件(即,精度高的部件)作为该各个部件。而且,与特性偏差大的部件相比,特性偏差小的部件存在价格高的倾向。其结果为,减小该各个部件的个体差异有时会增大控制电路11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对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来减小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然而,对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会导致在控制电路11的制造过程中增加作业工序。其结果为,对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有时也会增大控制电路11的制造成本。
因此,在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1对校正电路12进行控制而进行自身电路的校正。由此,控制电路11的制造者能够通过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并使得满足该条件而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这意味着能够通过采用简单的条件作为预先决定的条件来减少用于对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的作业工序的数量。例如,能够使对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所需的作业工序仅是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工序。在该情况下,该条件例如是经由与控制电路11连接的校正电路12向控制电路11提供电力。即,该制造者能够抑制与各个控制电路11的制造相关的作业工序增大,并且对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其结果为,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个体差异。换言之,具有控制电路11的校正系统1能够抑制控制电路11的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以下,对具有这样的控制电路11的校正系统1的结构、以及控制电路11通过校正电路12来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状态简称为连接状态而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控制电路11未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状态简称为非连接状态而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控制电路11具有控制部111、存储部112、第1时钟113、电压传感器114、电流传感器115以及直流电源电路116。在该情况下,在校正系统1中,作为控制电路11的校正,分别进行第1时钟113的校正、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另外,控制电路11也可以是具有与电压传感器114不同的一个以上电压传感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包含有该一个以上该电压传感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校正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不包含该一个以上该电压传感器全部的校正的结构。另外,控制电路11也可以是具有与电流传感器115不同的一个以上电流传感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包含有该一个以上该电流传感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校正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控制电路11的校正中不包含该一个以上该电流传感器全部的校正的结构。
控制部111对控制电路11整体进行控制。
另外,控制部111在非连接状态并且马达M与控制电路11连接的状态下,对马达M进行控制。
另外,控制部111在连接状态下对校正电路12进行控制。更具体而言,在连接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对校正电路12进行控制而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条件称作校正开始条件而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校正开始条件例如是经由与控制电路11连接的校正电路12向控制电路11提供电力。另外,校正开始条件也可以是将使控制电路11的结构开始的开关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等其他条件。
控制部111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另外,控制部111也可以由多个CPU构成。在该情况下,控制电路11具有该多个CPU分别作为实现控制部111所具有的功能中的一部分的处理器。另外,控制部111也可以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其他处理器来代替CPU。
存储部112例如是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等的存储装置。另外,存储部112也可以是与控制电路11连接的外置型的存储装置来代替内置于控制电路11的存储装置。
第1时钟113生成第1时钟信号。第1时钟信号是时钟频率的标称值为规定的第1时钟频率的时钟信号。第1时钟113生成的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有时因第1时钟113的制造误差而在该时钟频率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第1时钟频率。这里,该容许差是通过与作为该时钟频率的标称值的第1时钟频率的偏差的比例来表示的。例如,在该容许差为±2%的情况下,该时钟频率有时在以第1时钟频率为中心的范围中的第1时钟频率±2%的范围内偏离。以下,将这样的该时钟频率与第1时钟频率的偏差称为第1时钟误差而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与第1时钟频率的偏差的比例来表示第1时钟误差。在上述的第1时钟113的校正中,计算用于使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接近第1时钟频率的修正系数作为第1修正系数,并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计算出的第1修正系数的第1修正系数信息。以下,作为一例,对该时钟频率的容许差像上述那样为±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第1时钟误差的绝对值超过2%意味着第1时钟113是不合格品。
电压传感器114检测控制电路11向马达M提供的电源电压。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VM来表示该电源电压。电源电压VM是由后述的直流电源电路116生成的电压。另外,电压传感器114也可以是代替检测电源电压VM而检测其他电压的结构。电压传感器114在检测电源电压VM时,进行电源电压VM的分压。用于进行该分压的电阻的电阻值有时因该电阻的制造误差而在该电阻值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该电阻值的标称值。其结果为,电压传感器114有时将电源电压VM的电压值检测为偏离了实际电压值的电压值。在上述的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中,计算对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源电压VM的电压值的这种偏差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作为第2修正系数,并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计算出的第2修正系数的第2修正系数信息。
电流传感器115检测电流。电流传感器115具有用于检测电流的分流电阻。该分流电阻的电阻值有时因该分流电阻的制造误差而在该电阻值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该电阻值的标称值。其结果为,电流传感器115有时将作为检测对象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偏离了实际电流值的电流值。在上述的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中,计算对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的这种偏差进行修正的修正式,并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计算出的修正式的修正式信息。
直流电源电路116根据提供到控制电路11的直流电压,生成期望大小的直流电压作为上述的电源电压VM。直流电源电路116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直流电源电路116例如是DC(Direct Current:直流)/DC转换器。另外,直流电源电路116也可以是除了生成电源电压VM之外、或者代替生成电源电压VM而生成其他电压的结构。
另外,在控制电路11中,存储部112、第1时钟113、电压传感器114、电流传感器115、直流电源电路116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与控制部111一同构成为微型计算机。
校正电路12例如具有时钟校正电路121、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显示部124以及直流电源电路125。另外,校正电路12与交流电源13连接。并且,从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交流电源13向校正电路12提供交流电压。另外,校正电路12也可以是除了时钟校正电路121、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显示部124以及直流电源电路125之外,还具有其他装置、其他电路等的结构。
时钟校正电路121是在第1时钟113的校正中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的电路。例如,如图1所示,时钟校正电路121具有第2时钟121C。另外,时钟校正电路121也可以是除了具有第2时钟121C之外、或者代替具有第2时钟121C而具有其他装置、其他电路等的结构。
第2时钟121C生成第2时钟信号。第2时钟信号是时钟频率的标称值为规定的第2时钟频率的时钟信号。第2时钟121C生成的第2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有时因第2时钟121C的制造误差而在时钟频率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第2时钟频率。这里,该容许差是通过与作为该时钟频率的标称值的第2时钟频率的偏差的比例来表示的。例如,在该容许差为±2%的情况下,该时钟频率有时在以第2时钟频率为中心的范围中的第2时钟频率±2%的范围内偏离。以下,将这样的该时钟频率与第2时钟频率的偏差称作第2时钟误差而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与第2时钟频率的偏差的比例来表示第2时钟误差。
这里,第2时钟信号是在第1时钟113的校正中使用的时钟信号。因此,第2时钟误差优选小于第1时钟误差。因此,以下,作为一例,对第2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的容许差与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的容许差相比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例如,小到该容许差的十分之一以下程度)的情况进行说明。这能够通过使用例如石英振荡器来作为第2时钟121C所具有的振荡器而实现。
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是在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中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的电路。
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是在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中由控制部111控制的电路。
显示部124根据控制部111的控制而显示与控制电路11的校正有关的信息。显示部124例如是LED。在该情况下,显示部124显示表示与控制电路11的校正有关的信息的闪烁图案的光。另外,显示部124也可以是显示器等来代替LED。
直流电源电路125基于从交流电源13提供的交流电压而生成多个大小互不相同的直流电压。例如,直流电源电路125生成校正电路12的电源电压。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VDD来表示该电源电压。直流电源电路125例如是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DC转换器。
交流电源13是提供交流电压的电源。交流电源13例如是商用电源。另外,交流电源13也可以是提供交流电压的其他电源来代替商用电源。另外,交流电源13可以是校正系统1所具备的结构,也可以是校正系统1所不具备的结构。
<控制电路通过校正电路来进行控制电路的校正的处理>
以下,对控制电路11通过校正电路12来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控制电路11通过校正电路12来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以下,作为一例,对在进行图2所示的步骤S110的处理之前的时机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
控制部111待机,直至满足校正开始条件(步骤S110)。
控制部111在判定为满足了校正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进行第1时钟113的校正(步骤S120)。这里,对步骤S120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111对时钟校正电路121进行控制,取得由时钟校正电路121所具有的第2时钟121C生成的第2时钟信号。控制部111根据所取得的第2时钟信号来进行第1时钟113的校正。控制部111进行这样的处理作为步骤S120的处理。然而,根据时钟校正电路121的电路结构,步骤S120的处理的处理内容不同。以下,作为一例,对时钟校正电路121的电路结构为图3所示那样的电路结构的情况下的步骤S12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时钟校正电路121的电路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控制电路11所具有的功能部中的控制部111和第1时钟113以外的功能部。另外,在图3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校正电路12所具有的功能部中的时钟校正电路121以外的功能部。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时钟校正电路121所具有的第2时钟121C具有振荡电路C1、分频电路C2以及开关元件C3。振荡电路C1的输出端子与分频电路C2的输入端子连接。分频电路C2的输出端子与开关元件C3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在开关元件C3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导通的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而且,如图3所示,在连接状态下,这两个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控制部111连接。例如,在开关元件C3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情况下,这两个端子是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
振荡电路C1例如具有石英振荡器、电容器以及放大器。振荡电路C1生成规定的时钟频率的时钟信号。该时钟频率例如是32.768kHz。振荡电路C1将所生成的时钟信号输出给分频电路C2。另外,振荡电路C1也可以是具有其他振荡器来代替石英振荡器的振荡电路。另外,该时钟频率也可以是比32.768kHz低的频率,也可以是比32.768kHz高的频率。
分频电路C2对从振荡电路C1取得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分频电路C2例如对该时钟信号进行8分频。在该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为32.768kHz的情况下,由分频电路C2进行8分频后的该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为128Hz。分频电路C2将分频后的该时钟信号输出给开关元件C3作为上述的第2时钟信号。即,该一例中的第2时钟频率是128Hz。另外,分频电路C2也可以代替对该时钟信号进行8分频的结构,而进行比8分频小的分频,也可以进行比8分频大的分频。
分频电路C2例如由计数器电路构成。另外,分频电路C2也可以代替由计数器电路构成而由触发器构成,也可以由其他电路构成。
开关元件C3例如是场效应晶体管。另外,开关元件C3也可以是双极晶体管等其他开关元件来代替场效应晶体管。开关元件C3根据来自控制部111的控制信号,将开关元件C3的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中的任意状态。当在连接状态下开关元件C3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开关元件C3将从分频电路C2的输出端子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11。当在连接状态下开关元件C3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开关元件C3不将从分频电路C2的输出端子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11。
控制部111根据从这样的具有第2时钟121C的时钟校正电路121输出的第2时钟信号来进行第1时钟113的校正。更具体而言,控制部111计算从第2时钟121C取得的第2时钟信号的每个周期的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脉冲数测量值作为第1实测值。这里,在计算第1实测值时,控制部111从第1时钟113取得第1时钟信号。这样的第1实测值的计算例如能够使用包含控制部111的微型计算机的输入捕获功能来进行。此外,控制部111将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与第1时钟频率一致的情况下的该每个周期的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脉冲数测量值确定为第1标称值。控制部111计算将计算出的第1实测值除以所确定的第1标称值而得到的值作为第1修正系数。即,控制部111根据以下的式子(1)来计算第1修正系数。
(第1修正系数)=(第1实测值)/(第1标称值)…(1)
控制部111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根据上述的式子(1)计算出的第1修正系数的第1修正系数信息。由此,控制部111能够通过第1修正系数来修正第1时钟信号的第1时钟频率。控制部111通过使存储部112存储第1修正系数信息而完成第1时钟113的校正。
这里,控制部111通过将第1修正系数乘以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定时器计数标称值来进行基于第1修正系数对第1时钟频率的修正。例如,在控制部111进行马达M的PWM控制时,控制部111通过将第1修正系数乘以PWM定时器计数标称值来计算PWM定时器计数值。然后,控制部111根据计算出的PWM定时器计数值来进行马达M的PWM控制。由此,与不进行第1时钟113的校正的情况相比,控制部111能够高精度地计算根据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来计算的值。该值例如是PWM周期、马达M的转速等。即,控制电路11能够减小第1时钟113的个体差异。另外,在该一例中,第1时钟113的校正是通过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而自动进行的。即,控制电路11能够使对第1时钟113进行校正所需的作业工序仅是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工序。其结果为,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第1时钟113的个体差异。换言之,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在进行了步骤S120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11判定通过步骤S120的处理,第1时钟113的校正是否失败了(步骤S130)。这里,对步骤S130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1修正系数例如是包含于规定的第1范围内的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判定为在步骤S120中第1时钟113的校正成功了。另一方面,在该第1修正系数是不包含于第1范围内的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判定为在步骤S120中第1时钟113的校正失败了。第1范围例如是根据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的容许差而决定的。在该容许差为±2%的情况下,第1范围是1.00±0.02的范围(即,相对于1.00处于与该容许差相同的±2%的误差范围)。由此,控制部111能够通过步骤S130的处理来判定例如第1时钟113是否是不合格品。这是因为,在该情况下,第1修正系数是不包含于第1范围内的值意味着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从第1时钟频率偏离了不被容许的程度。另外,也可以与该容许差无关地决定第1范围。在该情况下,第1范围可以是任意范围。
控制部111在判定为通过步骤S120的处理,第1时钟113的校正失败了的情况下(步骤S130-是),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校正失败的信息(步骤S190),结束处理。更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1在该情况下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信息的闪烁图案的光。
另一方面,控制部111在判定为通过步骤S120的处理,第1时钟113的校正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30-否),进行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步骤S140)。这里,对步骤S140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111对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进行控制,进行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更具体而言,控制部111通过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而将电源电压VDD输出给电压传感器114,使电压传感器114检测电源电压VDD。另外,控制部111使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检测电源电压VDD。并且,控制部111根据电压传感器114的检测结果与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分来进行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控制部111进行这样的处理作为步骤S140的处理。然而,根据电压传感器114的电路结构和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的电路结构,步骤S140的处理的处理内容不同。以下,作为一例,对电压传感器114的电路结构和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的电路结构分别为图4所示那样的电路结构的情况下的步骤S14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分别例示了电压传感器114的电路结构和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的电路结构的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控制电路11所具有的功能部中的控制部111和电压传感器114以外的功能部。另外,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校正电路12所具有的功能部中的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以外的功能部。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电压传感器114在非连接状态下检测电源电压VM。因此,如图4所示,电压传感器114具有基于电阻R11和电阻R12的分压电路。另外,在图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电压传感器114的电路结构中的该分压电路以外的电路结构。该分压电路是第1分压电路的一例。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RH来表示电阻R11的电阻值。这里,电阻R11有时因电阻R11的制造误差而在电阻R11的电阻值RH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电阻值RH的标称值。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电阻R11是以电阻值RH在NRH(1.00±ΔRH)的范围内偏离的程度的精度而制造出的电阻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NRH表示电阻值RH的标称值。ΔRH是表示电阻值RH的容许差的比例。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RL来表示电阻R12的电阻值。这里,电阻R12有时因电阻R12的制造误差而在电阻R12的电阻值RL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电阻值RL的标称值。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电阻R12是以电阻值RL在NRL(1.00±ΔRL)的范围内偏离的程度的精度而制造出的电阻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NRL表示电阻值RL的标称值。ΔRL是表示电阻值RL的容许差的比例。
在电压传感器114所具有的分压电路中,在非连接状态下,向电阻R1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提供电源电压VM。这里,电源电压VM向电阻R11的供给是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的。另外,在该分压电路中,电阻R1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电阻R1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另外,在该分压电路中,电阻R1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接地。在具有这样的分压电路的电压传感器114中,在电阻R11与电阻R12的连接点P11处出现电源电压VM被电阻R11和电阻R12分压后的电压。电压传感器114根据在连接点P11处出现的电压来检测电源电压VM。因此,如上所述,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源电压VM的误差是由于电阻值RH和电阻值RL各自的制造误差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在电压传感器114所具有的分压电路中,在连接状态下,经由电源电压VM与电阻R11的连接点P12向电阻R11提供电源电压VDD。这里,电源电压VDD向电阻R11的供给是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的。另外,在连接状态下,不进行向电阻R11的电源电压VM的供给。其结果为,在连接点P11处出现电源电压VDD被电阻R11和电阻R12分压后的电压。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该电压称作第1检测电压,用V-来表示。第1检测电压V-是使用电阻值RL和电阻值RH,根据以下的式子(2)和式子(3)来计算的。
(V-)=(第1分压比)×VDD...(2)
(第1分压比)=(RL/(RL+RH))...(3)
上述的式子(2)中的第1分压比是通过式子(3)来定义的。通过式子(2)来计算的第1检测电压V-是上述的电压传感器114的检测结果的一例。这里,在连接状态下,连接点P11与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连接。因此,第1检测电压V-在连接状态下输出给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具有仪表放大器A1、分压电路VD1、分压电路VD2以及电压跟随器A2。分压器电路VD1是第2分压器电路的一例。分压电路VD2与电压跟随器A2的组合是输出电压生成电路的一例。
仪表放大器A1由电源电压VDD驱动。仪表放大器A1放大输入到仪表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子的电压与输入到仪表放大器A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的电压之间的差分。在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状态下,向仪表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子提供上述的第1检测电压V-。这是因为,在连接状态下,连接点P11与该反相输入端子连接。从后文描述的分压电路VD1向仪表放大器A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提供第2检测电压。即,仪表放大器A1放大第1检测电压与第2检测电压之间的差分。另外,仪表放大器A1对该差分的放大率是预先决定的。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A来表示该放大率。仪表放大器A1输出将从后文描述的电压跟随器A2输出的参考电压与放大至A倍的该差分相加而得到的值,作为仪表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因此,电压跟随器A2的输出端子与仪表放大器A1的参考输入端子连接。
此外,仪表放大器A1的输出端子在连接状态下与控制部111所具有的多个A(模拟)/D(数字)转换器之一连接。另外,在连接状态下,向控制部111提供电源电压VDD。控制部111将提供给控制部111的电源电压VDD用作该多个A/D转换器中的在连接状态下与该输出端子连接的A/D转换器的基准电压。
分压电路VD1是用于在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中检测电源电压VDD的分压电路。另外,分压电路VD1是基于电阻R21和电阻R22的分压电路。另外,电源电压VDD是基准电压的一例。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RH*来表示电阻R21的电阻值。这里,电阻R21有时因电阻R21的制造误差而在电阻R21的电阻值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该电阻值的标称值。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电阻R21是以电阻值RH*在NRH*(1.00±ΔRH*)的范围内偏离的程度的精度而制造出的电阻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NRH*表示电阻值RH*的标称值。ΔRH*是表示电阻值RH*的容许差的比例。这里,电阻R21是电阻值NRH*为与电阻值NRH相同的值的电阻。并且,电阻R21是ΔRH*比ΔRH小的电阻。另外,在ΔRH*与ΔRH相比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例如,小到ΔRH的十分之一以下程度)的情况下,能够将ΔRH*近似地看作0。因此,以下,作为一例,对ΔRH*与ΔRH相比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RL*来表示电阻R22的电阻值。这里,电阻R22有时因电阻R22的制造误差而在电阻R22的电阻值的容许差的范围内偏离该电阻值的标称值。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电阻R22是以电阻值RL*在NRL*(1.00±ΔRL*)的范围内偏离的程度的精度而制造出的电阻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NRL*表示电阻值RL*的标称值。ΔRL*是表示电阻值RL*的容许差的比例。这里,电阻R22是电阻值NRL*为与电阻值NRL相同的值的电阻。并且,电阻R22是ΔRL*比ΔRL小的电阻。另外,在ΔRL*与ΔRL相比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例如,小到ΔRL的十分之一以下程度)的情况下,能够将ΔRL*近似地看作0。因此,以下,作为一例,对ΔRL*与ΔRL相比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分压电路VD1中,向电阻R2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提供电源电压VDD。这里,电源电压VDD向电阻R21的供给是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的。另外,在分压电路VD1中,电阻R2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电阻R2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另外,在分压电路VD1中,电阻R2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接地。
这样,分压电路VD1具有与电压传感器114所具有的分压电路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具有容许差比该分压电路所具有的电阻(即,电阻R11和电阻R12)的容许差小的电阻(即,电阻R21和电阻R22)。
在这样的分压电路VD1中,在电阻R21与电阻R22的连接点P21处出现电源电压VDD被电阻R21和电阻R22分压后的电压。上述的第2检测电压是该电压。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用V+来表示第2检测电压。第2检测电压V+是使用电阻值RL*和电阻值RH*,根据以下的式子(4)和式子(5)来计算的。
(V+)=(第2分压比)×VDD...(4)
(第2分压比)=(RL*/(RL*+RH*))...(5)
上述的式子(4)中的第2分压比是通过式子(5)来定义的。通过式子(4)来计算的第2检测电压V+是上述的电压传感器校正电路122的检测结果的一例。这里,连接点P21与仪表放大器A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因此,如上所述,第2检测电压V+提供给该非反相输入端子。
这里,仪表放大器A1将第1检测电压与第2检测电压之间的差分放大至A倍,并输出将从电压跟随器A2输出的参考电压与放大后的该差分相加而得到的值,作为输出电压。在用VR来表示参考电压并且用Vdf来表示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从仪表放大器A1输出的输出电压通过以下的式子(6)来表示。
Vdf=A×((V+)-(V-))+VR...(6)
上述的式子(6)中的参考电压VR是由分压器电路VD2和电压跟随器电路A2提供的。
分压器电路VD2通过对电源电压VDD进行分压而生成参考电压VR。分压电路VD2是基于电阻R31和电阻R32的分压电路。
电阻R31和电阻R32各自的电阻值的容许差没有特别限制。然而,该容许差优选较小。因此,以下,作为一例,对电阻R31和电阻R32各自的电阻值的容许差为与电阻R21和电阻R22各自的电阻值的容许差相同程度的容许差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里,电阻R31的电阻值和电阻R32的电阻值是根据参考电压VR的电压值而决定的。关于参考电压VR的电压值,只要比电源电压VDD的电压值低,则可以是任何电压值。然而,从电压检测的观点出发,参考电压VR的电压值优选采用(VDD/2)。因此,以下,对参考电压VR为(VDD/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电阻R31和电阻R32的电阻值彼此相同。
在分压电路VD2中,向电阻R3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提供电源电压VDD。这里,电源电压VDD向电阻R31的供给是由控制部111进行控制的。另外,在分压电路VD2中,电阻R3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电阻R3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在分压器电路VD2中,电阻R3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接地。在这样的分压电路VD2中,在电阻R31与电阻R32的连接点P31处出现电源电压VDD被电阻R31和电阻R32分压后的电压、即参考电压VR。
这样的分压电路VD2的连接点P31与电压跟随器A2的非反相端子连接。因此,从电压跟随器A2的输出端子输出参考电压VR。此外,该输出端子与上述的仪表放大器A1的参考输入端子连接。在该参考输入端子与连接点P31之间设置有电压跟随器A2的理由是利用电压跟随器A2的输入阻抗以使得不会在连接点P31处产生电压降。
这里,如上所述,在连接状态下,从仪表放大器A1的输出端子向控制部111提供输出电压Vdf。控制部111根据所提供的输出电压Vdf来计算第2修正系数。用HC2来表示第2修正系数的话,则能够通过以下的式子(7)和式子(8)来计算第2修正系数。
HC2=(1.00/MX)×(Vdf-(VDD/2))+1.00...(7)
MX=A×VDD×(第2分压比)...(8)
上述的式子(7)和式(8)能够根据第1分压比相对于第2分压比的偏差来生成。这是因为,观察上述的式子(2)~式子(6)可知,输出电压Vdf的偏差是由于第1分压比相对于第2分压比的偏差而产生的。另外,第1分压比相对于第2分压比的偏差是通过以下的式子(9)~式子(11)所示的分压比偏差比来表示的。
(分压比偏差比)=(第1分压比)/(第2分压比)...(9)
(分压比偏差比最大值)=(第1分压比的最大值)/(第2分压比)...(10)
(分压比偏差比最小值)=(第1分压比的最小值)/(第2分压比)...(11)
这里,在第1分压比大于第2分压比的情况下,第1检测电压V-大于第2检测电压V+。因此,在该情况下,从仪表放大器A1输出的输出电压Vdf小于VDD/2。根据这样的情况,第2修正系数HC2应是小于1.00的值。另一方面,在第1分压比小于第2分压比的情况下,第1检测电压V-小于第2检测电压V+。因此,在该情况下,从仪表放大器A1输出的输出电压Vdf大于VDD/2。根据这样的情况,第2修正系数HC2应是大于1.00的值。通过以上内容可知,用上述的式子(7)和式子(8)来表示第2修正系数HC2是妥当的。
例如,在ΔRL=ΔRH=0.01并且RL<<RH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1检测电压V-从第2检测电压V+偏离2%左右。在电阻值NRH为660kΩ并且电阻值NRL为10kΩ的情况下,第2检测电压V+大致为(0.0149×VDD)。在该情况下,将放大率设为1000的话,则上述的式子(7)和式子(8)变为以下的式子(9)。
HC2=(0.02/(1.49×VDD))×(Vdf-(VDD/2))+1.00...(9)
如上所述,控制部111在连接状态下,根据上述的式子(7)和式子(8)、所提供的输出电压Vdf以及所提供的电源电压VDD来计算第2修正系数HC2。控制部111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计算出的第2修正系数HC2的第2修正系数信息。由此,控制部111能够通过第2修正系数HC2来修正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源电压VM。即,控制部111通过使存储部112存储第2修正系数信息而完成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
这里,控制部111通过将电源电压VM乘以第2修正系数HC2来进行基于第2修正系数HC2对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源电压VM的修正。由此,与不进行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的情况相比,控制部111能够高精度地计算根据该电源电压VM来计算的值。即,控制电路11能够减小电压传感器114的个体差异。在该一例中,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是通过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而自动进行的。即,控制电路11能够使对电压传感器114进行校正所需的作业工序仅是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工序。其结果为,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电压传感器114的个体差异。换言之,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在进行了步骤S140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11判定通过步骤S140的处理,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是否失败了(步骤S150)。这里,对步骤S150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2修正系数HC2例如是包含于规定的第2范围内的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判定为在步骤S140中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成功了。另一方面,在第2修正系数HC2是不包含于第2范围内的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判定为在步骤S140中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失败了。第2范围例如是从通过上述的式子(10)而计算出的分压比偏差比最大值至通过上述的式子(11)而计算出的分压比偏差比最小值的范围。由此,控制部111能够判定通过步骤S140的处理,例如电压传感器114是否是不合格品。这是因为,在第2范围被决定为该范围的情况下,第2修正系数HC2是不包含于第2范围内的值意味着电阻R11和电阻R12各自的电阻值从标称值偏离了不被容许的程度。另外,也可以代替将第2范围决定为该范围的结构,而是通过其他方法来决定第2范围的结构。另外,第2范围也可以是比从分压比偏差比最大值至分压比偏差比最小值的范围窄的范围,也可以是比从分压比偏差比最大值至分压比偏差比最小值的范围宽的范围。
控制部111在判定为通过步骤S140的处理,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失败了的情况下(步骤S150-是),转移到步骤S190,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校正失败的信息,结束处理。更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1在该情况下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信息的闪烁图案的光。
另一方面,控制部111在判定为通过步骤S140的处理,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成功了的情况下(步骤S150-否),进行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步骤S160)。这里,对步骤S160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111对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进行控制,进行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更具体而言,控制部111对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进行控制,使得从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向电流传感器115输出大小互不相同的多个电流。然后,控制部111根据电流传感器115对该多个电流各自的检测结果而进行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控制部111进行这样的处理作为步骤S160的处理。然而,根据电流传感器115的电路结构和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的电路结构,步骤S160的处理的处理内容不同。以下,作为一例,对电流传感器115的电路结构和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的电路结构分别为图5所示那样的电路结构的情况下的步骤S16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分别例示了电流传感器115的电路结构和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的电路结构的图。另外,在图5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控制电路11所具有的功能部中的控制部111和电流传感器115以外的功能部。另外,在图5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校正电路12所具有的功能部中的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以外的功能部。
电流传感器115将所提供的电流转换为电压。控制部111能够根据这样由电流传感器115转换得到的电压来计算提供到电流传感器115的电流的电流值。
电流传感器115具有作为分流电阻的电阻R41、以及作为去除高频噪声的滤波器发挥功能的电阻R42和电容器C41。电阻R4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与电阻R4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电阻R4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接地到控制电路11的接地端。另外,电阻R41与接地端的连接点P41在连接状态下接地到校正电路12的接地端。由此,控制电路11和校正电路12的接地端电位被共用化(或大致共用化)。电阻R4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电容器C4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电容器C4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接地到控制电路11的接地端。电阻R42与电容器C41的连接点P42与控制部111所具有的多个A/D转换器中的一个连接。电阻R41与电阻R42的连接点P43在连接状态下与从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输出电流的输出端子连接。
电流传感器115通过这样的电路结构,将提供到连接点P43的电流转换为电压。另外,在图5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省略了在控制电路11内向连接点P43提供电流的电路结构。
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在连接状态下,根据控制部111的控制而将电流值互不相同的多个电流分别依次输出给电流传感器115。以下,作为一例,对该多个电流为四个电流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作为一例,对该四个电流各自的电流值的组合为0A、0.1A、0.2A、0.3A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该四个电流各自的电流值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电流值的组合。
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具有第1电路X1、第2电路X2、第3电路X3以及第4电路X4。
第1电路X1根据控制部111的控制而输出电压值互不相同的两个电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1电路X1根据该控制而输出0V或5V中的任意电压。另外,第1电路X1根据该控制而输出的两个电压各自的电压值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电压值的组合。
第1电路X1具有晶体管T51、逆变器I51、电阻R51、场效应晶体管F51以及场效应晶体管F52。
晶体管T51作为切换从第1电路X1输出0V还是从第1电路X1输出5V的开关发挥功能。晶体管T51例如是NPN型的晶体管。在晶体管T51的基极端子被提供了0V的情况下,第1电路X1输出5V。另一方面,在晶体管T51的基极端子被提供了5V的情况下,第1电路X1输出0V。这里,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控制部111输出的0V的电压称为L电平的电压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控制部111输出的5V的电压称为H电平的电压而进行说明。另外,晶体管T51也可以是继电器开关等其他开关元件。
晶体管T51的基极端子与第1电路X1的输入端子连接。该输入端子在连接状态下与控制部111所具有的多个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由此,控制部111能够对晶体管T51的发射极端子与晶体管T51的集电极端子之间的导通进行控制。
晶体管T51的发射极端子接地到校正电路12的接地端。晶体管T51的集电极端子与电阻R5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向电阻R5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提供由直流电源电路125生成的电压VX。电压VX例如是5V。另外,图5所示的“+5V”表示电压VX。另外,电压VX也可以代替5V而是比5V低的电压值的电压,也可以是比5V高的电压值的电压。
晶体管T51与电阻R51的连接点P51与逆变器I51的输入端子连接。
逆变器I51是非门(NOT门)。在逆变器I51的输出端子与第1电路X1的输出端子之间,并联连接有场效应晶体管F51和场效应晶体管F52。
场效应晶体管F51是P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另外,场效应晶体管F52是N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另外,场效应晶体管F51也可以是N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在该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52是P型的场效应晶体管。
场效应晶体管F51的栅极端子和场效应晶体管F52的栅极端子分别与逆变器I51的输出端子连接。向场效应晶体管F51的源极端子提供电压VX。场效应晶体管F51的漏极端子与场效应晶体管F52的漏极端子连接。场效应晶体管F52的源极端子接地到校正电路12的接地端。场效应晶体管F51的漏极端子与场效应晶体管F52的漏极端子的连接点P52与第1电路X1的输出端子连接。
这里,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控制部111向晶体管T51的基极端子提供L电平的电压的状态称作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控制部111向晶体管T51的基极端子提供H电平的电压的状态称作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51的栅极端子提供0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5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51的栅极端子提供5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5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52的栅极端子提供0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52的状态为断开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对场效应晶体管F52的栅极端子提供5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52的状态为接通状态而进行说明。
在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5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在该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52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从第1电路X1的输出端子输出5V的电压。
另一方面,在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5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52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从第1电路X1的输出端子输出0V的电压。
第2电路X2根据控制部111的控制而输出电压值互不相同的两个电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2电路X2根据该控制而输出0V或5V的任意电压。另外,第2电路X2根据该控制而输出的两个电压各自的电压值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电压值的组合。
第2电路X2具有晶体管T61、逆变器I61、电阻R61、场效应晶体管F61以及场效应晶体管F62。
晶体管T61作为切换从第2电路X2输出0V还是从第2电路X2输出5V的开关发挥功能。晶体管T61例如是NPN型的晶体管。在晶体管T61的基极端子被提供0V的电压的情况下,第2电路X2输出5V。另一方面,在晶体管T61的基极端子被提供5V的情况下,第2电路X2输出0V。晶体管T61也可以是继电器开关等其他开关元件。
晶体管T61的基极端子与第2电路X2的输入端子连接。该输入端子在连接状态下与控制部111所具有的多个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连接。由此,控制部111能够对晶体管T61的发射极端子与晶体管T61的集电极端子之间的导通进行控制。
晶体管T61的发射极端子接地到校正电路12的接地端。晶体管T61的集电极端子与电阻R6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向电阻R6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提供由直流电源电路125生成的电压VX。
晶体管T61与电阻R61的连接点P61与逆变器I61的输入端子连接。
逆变器I61是非门(NOT门)。在逆变器I61的输出端子与第2电路X2的输出端子之间,并联连接有场效应晶体管F61和场效应晶体管F62。
场效应晶体管F61是P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另外,场效应晶体管F62是N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另外,场效应晶体管F61也可以是N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在该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62是P型的场效应晶体管。
场效应晶体管F61的栅极端子和场效应晶体管F62的栅极端子分别与逆变器I61的输出端子连接。向场效应晶体管F61的源极端子提供电压VX。场效应晶体管F61的漏极端子与场效应晶体管F62的漏极端子连接。场效应晶体管F62的源极端子接地到校正电路12的接地端。场效应晶体管F61的漏极端子与场效应晶体管F62的漏极端子的连接点P62与第2电路X2的输出端子连接。
这里,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控制部111向晶体管T61的基极端子提供L电平的电压的状态称作晶体管T6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控制部111向晶体管T61的基极端子提供H电平的电压的状态称作晶体管T61为接通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61的栅极端子提供0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6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61的栅极端子提供5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6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62的栅极端子提供0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62的状态为断开状态而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向场效应晶体管F62的栅极端子提供5V的电压的状态称作场效应晶体管F62的状态为接通状态而进行说明。
在晶体管T6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6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另外,在该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62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从第2电路X2的输出端子输出5V的电压。
另一方面,在晶体管T6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6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另外,在该情况下,场效应晶体管F62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从第2电路X2的输出端子输出0V的电压。
第3电路X3通过分压而输出与从第1电路X1输出的电压和从第2电路X2输出的电压对应的电压。
第3电路X3具有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3以及电阻R74。
电阻R7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与第1电路X1的输出端子连接。电阻R7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电阻R73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向电阻R73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提供电压VX。电阻R71与电阻R73的连接点P71与电阻R74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电阻R74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电阻R7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电阻R7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第2电路X2的输出端子连接。电阻R74与电阻R72的连接点P72与第3电路X3的输出端子连接。
第3电路X3通过这样连接的四个电阻器(即,电阻R71至R74)而输出与从第1电路X1输出的电压和从第2电路X2输出的电压对应的电压。
例如,在从第1电路X1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5V并且从第2电路X2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5V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5V的电压。换言之,在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并且晶体管T6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5.00V的电压。
例如,在从第1电路X1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0V并且从第2电路X2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5V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3.75V的电压。换言之,在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并且晶体管T6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3.75V的电压。
另外,例如,在从第1电路X1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5V并且从第2电路X2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0V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2.50V的电压。换言之,在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并且晶体管T6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2.50V的电压。
另外,例如,在从第1电路X1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0V并且从第2电路X2输出的电压的电压值为0V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1.25V的电压。换言之,在晶体管T5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并且晶体管T61的状态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第3电路X3输出1.25V的电压。
第4电路X4根据从第3电路X3输出的电压而输出电流值互不相同的四个电流。
第4电路X4具有电压跟随器A3、运算放大器A4、电阻R81、电阻R82以及达林顿晶体管DT。
电压跟随器A3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与第4电路X4的输入端子连接。该输入端子与第3电路X3的输出端子连接。电压跟随器A3的输出端子与运算放大器A4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运算放大器A4的反相输入端子与电阻R8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向电阻R81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提供电压VX。该反相输入端子与电阻R81的连接点P81与达林顿晶体管DT的集电极端子连接。达林顿晶体管DT的基极端子与电阻R8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电阻R82所具有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与运算放大器A4的输出端子连接。达林顿晶体管DT的发射极端子与第4电路X4的输出端子连接。并且,该输出端子与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的输出端子连接。另外,该输出端子在连接状态下与电流传感器115的连接点P43连接。
通过这样的电路结构,第4电路X4将与从第3电路X3输出的电压对应的电流输入给达林顿晶体管DT的基极端子。由此,第4电路X4能够根据该电压而输出电流值互不相同的四个电流。该四个电流各自的电流值能够通过电阻R81的电阻值来调整。以下,作为一例,对该四个电流各自的电流值的组合为0.0A、0.1A、0.2A、0.3A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该四个电流各自的电流值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组合。
电流传感器115和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的电路结构是以上那样的电路结构。因此,控制部111能够对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进行控制,使得从电流传感器校正电路123向电流传感器115输出大小互不相同的四个电流。
这里,控制部111能够根据分别输出到第1电路X1和第2电路X2的电压来确定从第4电路X4输出到电流传感器115的电流的电流值。因此,控制部111将根据分别输出到第1电路X1和第2电路X2的电压而从第4电路X4输出到电流传感器115的电流的电流值确定为第1电流值。另外,控制部111将在该电流输出到电流传感器115的情况下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确定为第2电流值。而且,使存储部112存储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的组合。即,该组合所包含的第1电流值和第2电流值是彼此对应起来的电流值。每次向第1电路X1和第2电路X2分别输出电压时,控制部111进行这样的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的组合的存储。即,在该一例中,控制部111重复四次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的组合的存储。
这里,对某第2电流值进行修正的处理是使该第2电流值被修正后的电流值和与该第2电流值对应起来的第1电流值一致或大致一致的处理。因此,控制部111通过基于所存储的四个组合的最小二乘法,计算对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修正的修正式。具体而言,控制部111通过基于所存储的四个组合的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图6所示那样的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图6是示出绘制了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的一例的图。
图6所示的曲线图的纵轴表示第1电流值。该曲线图的横轴表示第2电流值。在该曲线图上绘制的四个点示出了表示由控制部111存储于存储部112中的四个组合各自所包含的与第2电流值对应起来的第1电流值的点的一例。控制部111例如通过基于这四个点的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在该曲线图中示出的直线FNC1的斜率和截距。FNC1示出基于这四个点和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直线的一例。控制部111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这样的FNC1的斜率和截距的信息、存储表示修正式的修正式信息。在该一例中,控制部111能够在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任何电流的电流值的情况下,计算将检测到的电流值乘以该斜率、并将相乘得到的值加上该截距的值。该值是对该电流值进行修正后的电流值。换言之,控制部111能够通过使存储部112存储该修正式信息而对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修正。即,控制部111通过使存储部112存储该修正式信息而完成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另外,关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直线的计算方法,由于是已知的,因此省略说明。另外,控制部111也可以是使用其他计算回归直线的方法代替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基于该四个点的回归直线的结构。
如上所述,控制部111进行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由此,与不进行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的情况相比,控制部111能够减小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与提供到电流传感器115的电流的实际电流值之间的差分。换言之,与该情况相比,控制部111能够减小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的误差。即,控制电路11能够减小电流传感器115的个体差异。另外,在该一例中,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是通过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而自动进行的。即,控制电路11能够使对电流传感器115进行校正所需的作业工序仅是将控制电路11与校正电路12连接的工序。其结果为,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电流传感器115的个体差异。换言之,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在进行了步骤S160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11判定通过步骤S160的处理,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是否失败了(步骤S170)。这里,对步骤S170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11例如确定存储于存储部112中的四个组合中的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之差最大的组合。在确定出的组合所包含的第2电流值相对于第1电流值的偏差的比例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判定为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失败了。另一方面,在该比例不到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11判定为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成功了。另外,控制部111也可以通过根据计算出的修正式的斜率、截距等进行判定的方法等其他方法,来判定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是否失败了。
控制部111在判定为通过步骤S160的处理,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失败了的情况下(步骤S170:是),转移到步骤S190,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校正失败的信息,结束处理。更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1在该情况下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信息的闪烁图案的光。
另一方面,控制部111在判定为通过步骤S160的处理,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成功了的情况下(步骤S170:否),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控制电路11的校正成功的信息(步骤S180),结束处理。更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1在该情况下使显示部124显示表示该信息的闪烁图案的光。
另外,关于上述所说明的使显示部124显示的闪烁图案,表示第1时钟113的校正失败了的闪烁图案、表示电压传感器114的校正失败了的闪烁图案以及表示电流传感器115的校正失败了的闪烁图案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模式。由此,控制电路11能够通知第1时钟113、电压传感器114、电流传感器115中的任意部件的校正失败了。
另外,在上述所说明的流程图的处理中,步骤S120、步骤S140以及步骤S160各自也可以按照与图2所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也可以并行执行。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也是,在进行了步骤S120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130的处理。另外,即使在该情况下也是,在进行了步骤S140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150的处理。另外,即使在该情况下也是,在进行了步骤S160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170的处理。
<控制电路对第1时钟频率进行修正的处理>
以下,参照图7对控制电路11修正第1时钟频率的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控制电路11对第1时钟频率进行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控制部111在进行使用第1时钟信号的第1时钟频率的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使用修正后的第1时钟频率来进行有关处理。
控制部111从存储部112读出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12中的第1修正系数信息(步骤S210)。
接着,控制部111计算将第1时钟信号的第1时钟频率乘以在步骤S210中读出的第1修正系数信息所示的第1修正系数而得到的值,作为修正后的第1时钟频率(步骤S220),结束处理。
像以上那样,控制部111对第1时钟频率进行修正。由此,控制部111能够提高使用第1时钟频率来进行的控制的精度。
<控制电路对由电压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进行修正的处理>
以下,参照图8,对控制电路11修正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的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控制电路11对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进行修正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控制部111在进行使用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的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使用修正后的该电压值来进行有关处理。
控制部111从存储部112读出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12中的第2修正系数信息(步骤S310)。
接着,控制部111计算将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乘以在步骤S310中读出的第2修正系数信息所示的第2修正系数而得到的值,作为修正后的该电压值(步骤S320),结束处理。
像以上那样,控制部111对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进行修正。由此,控制部111能够提高使用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来进行的控制的精度。在该一例中,该电压是电源电压VM。即,在该一例中,控制部111能够提高使用由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源电压VM的电压值来进行的控制的精度。
<控制电路对由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修正的处理>
以下,参照图9,对控制电路11修正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的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控制电路11修正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图。控制部111在进行使用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的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图9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使用修正后的该电流值来进行有关处理。
控制部111从存储部112读出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12中的修正式信息(步骤S410)。
接着,控制部111计算将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乘以在步骤S410中读出的修正式信息所示的修正式的斜率而得到的值。控制部111计算将计算出的该值加上该修正式的截距而得到的值,作为修正后的该电流值(步骤S420),结束处理。
像以上那样,控制部111对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修正。由此,控制部111能够提高使用由电流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来进行的控制的精度。
<马达M的转速的误差通过校正控制电路的减小>
以下,对由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所驱动的马达M的转速的误差的减小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马达M的扭矩目标值与转速误差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这里,马达M的扭矩目标值是作为控制部111通过反馈控制使马达M的扭矩所接近的目标的值。转速误差率是通过以下的式子(12)来定义的值。
(转速误差率)=((转速的计算值)-(转速的实测值))/(转速的实测值)...(12)
在上述的式子(12)中,转速的计算值是控制部111根据第1时钟频率计算出的马达M的转速。在式子(12)中,转速的实测值是控制部111根据由测定马达M的转速的传感器检测到的值而确定的马达M的转速。即,转速误差率表示转速的实测值与转速的计算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转速的实测值的比例。
图10所示的曲线图的横轴表示扭矩目标值。该曲线图的纵轴表示转速误差率。
图10所示的曲线图的折线LC1示出通过进行校正前的控制电路11来控制马达M的情况下的多个扭矩目标值与转速误差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折线LC1的各绘点表示针对多个控制电路11来测定该关系的情况下的平均值。另外,在该情况下,马达M使用同一马达。如图10所示,可知:在该情况下,转速误差率在变化的扭矩目标值的整个范围内取包含于-1.4%至-2.0%左右的范围内的值。
另一方面,图10所示的曲线图的折线LC2示出通过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来控制马达M的情况下的多个扭矩目标值与转速误差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折线LC2的各绘点表示针对多个控制电路11来测定该关系的情况下的平均值。如图10所示,可知:在该情况下,转速误差率在变化的扭矩目标值的整个范围内大致为0。这表示:无论扭矩目标值的大小如何,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都能够使马达M以期望的转速旋转。换言之,这表示:通过对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这样的校正,控制电路11的制造者能够针对马达M的转速的控制,减小各个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另一方面,图11是示出马达M的扭矩目标值与转速的偏差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这里,在图11中,用使多个控制电路11分别控制马达M的驱动的情况下的转速的标准偏差的3倍的值来表示转速的偏差。但是,在该情况下,马达M使用同一马达。
图11所示的曲线图的横轴表示扭矩目标值。该曲线图的纵轴表示转速的标准偏差的3倍的值。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1所示,将转速的标准偏差的3倍的值称作转速3σ而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曲线图的折线LC3示出通过进行校正之前的控制电路11来控制马达M的情况下的多个扭矩目标值与转速3σ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该情况下,马达M使用同一马达。如图11所示,可知:在该情况下,扭矩目标值越大,转速3σ越大。即,这表示:进行校正前的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大,并且扭矩目标值越大,个体差异也越大。
另一方面,图11所示的曲线图的折线LC4示出通过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来控制马达M的情况下的多个扭矩目标值与转速3σ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可知:在该情况下,转速3σ在变化的扭矩目标值的整个范围内几乎不变化。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变化的扭矩目标值的大致整个范围内,转速3σ比通过进行校正前的控制电路11来控制马达M的情况下的转速3σ小。这表示: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减小。即,这表示:通过对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这样的校正,控制电路11的制造者能够针对马达M的转速的控制,减小各个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控制电路检测电源电压的误差的减小>
以下,对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检测电源电压VM的误差的减小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表示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来检测电源电压VM的情况下检测到的电压的电压值与检测到各电压值的控制电路11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的直方图的一例的图。图12所示的直方图的纵轴表示控制电路11的个数。该直方图的横轴表示在电源电压VM的检测中电压传感器114检测到的电压值。图12所示的阴影H1的直方图是针对进行校正前的控制电路11的直方图。图12所示的阴影H2的直方图是针对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的直方图。
如图12所示,可知:与进行校正前相比,进行校正后的多个控制电路11检测到的电压值的偏差小(换言之,该电压值的方差小)。即,这表示:通过对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这样的校正,控制电路11的制造者能够针对控制电路11对电源电压VM的检测,减小各个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控制电路检测总线电流的误差的减小>
以下,对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检测总线电流的误差的减小进行说明。
图13是例示了表示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检测总线电流的情况下检测到的电流的电流值与检测到各电流值的控制电路11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的直方图的图。图13示出了分别针对四个目标扭矩值的柱状图。在图13所示的(1)中,示出了扭矩目标值为10mNm的情况下的该直方图。在图13所示的(2)中,示出了扭矩目标值为40mNm的情况下的该直方图。在图13所示的(3)中,示出了扭矩目标值为90mNm的情况下的该直方图。在图13所示的(4)中,示出了扭矩目标值为160mNm的情况下的该直方图。
在图13中,与图12同样地,用阴影H1的直方图示出了针对进行校正前的控制电路11的直方图。在图13中,与图12同样地,用阴影线H2的直方图示出了针对进行校正后的控制电路11的直方图。
如图13所示,可知:扭矩目标值越大,与进行校正前相比,进行校正后的多个控制电路11检测到的电流值的偏差越小(换言之,该电流值的方差越小)。即,这表示:通过对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11进行这样的校正,控制电路11的制造者能够针对控制电路11对总线电流的检测,减小各个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
<由控制电路控制的马达M的转速的偏差和风量的偏差的减小>
以下,对由控制电路11控制的马达M的转速的偏差和风量的偏差的减小进行说明。
图14是分别例示了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控制同一马达M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电路11的不同而引起的马达M的转速的偏差和风量的偏差的图。
如图14所示,可知:关于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控制同一马达M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电路11的不同而引起的马达M的转速的偏差,与进行校正前相比,进行校正后,变小。例如,进行校正前,扭矩目标值为40mNm的情况下的该偏差分布在586rpm~622rp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进行校正后,该情况下的该偏差分布在580rpm~596rpm的范围内。即,与进行校正前相比,进行校正后,该情况下的该偏差变小。无论在扭矩目标值为90mNm的情况下,还是在扭矩目标值为160mNm的情况下,这种倾向都不变。另外,与扭矩目标值为40mNm的情况相比,在扭矩目标值为90mNm以上的情况下该偏差变小的比例大。
另外,如图14所示,可知:关于在使多个控制电路11控制同一马达M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电路11的不同而引起的风扇F的风量的偏差,与进行校正前相比,进行校正后,变小。例如,进行校正前,扭矩目标值为40mNm的情况下的该偏差分布在55.4CFM~61.7CF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进行校正后,该情况下的该偏差分布在57.2CFM~62.6CFM的范围内。即,与进行校正前相比,进行校正后,该情况下的该偏差变小。无论在扭矩目标值为90mNm的情况下,还是在扭矩目标值为160mNm的情况下,这种倾向都不变。另外,扭矩目标值越大,该偏差变小的比例越大。
从以上可知,通过进行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控制电路11的校正,所制造的各个控制电路11的个体差异变小。即,控制电路11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个体差异。
此外,由于校正电路12具有对控制电路11进行校正所需的电路的一部分,并且控制部111具有对校正电路12进行控制的功能,因此能够简化控制电路11和校正电路12各自的电路结构。这也关系到控制电路11的制造成本降低。
<进行校正前的控制电路>
上述所说明的控制电路11可以是在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之前不对马达M的驱动进行控制的结构。即,控制部111可以是以下结构:在控制电路11与马达M连接之后,即使接受了使马达M的驱动开始的操作的情况下,也不开始马达M的驱动。例如,控制部111在接受了该操作之后,判定是否进行了该校正。控制部111在判定为进行了该校正的情况下,使马达M的驱动开始。另一方面,控制部111在判定为未进行该校正的情况下,不开始马达M的驱动。由此,能够抑制控制电路11在进行控制电路11的校正之前的状态下被用于马达M的驱动控制。
控制部111能够通过例如以下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这样的判定:在判定为控制电路11的校正成功了的情况下,使存储部112存储表示该校正成功的信息。另外,控制部111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该判定的结构。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控制电路11)是对作为对象的装置(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马达M)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该控制装置具有对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校正电路12)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控制部111),在控制电路与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连接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校正开始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对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控制电路的校正。由此,控制电路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减小个体差异。
并且,控制电路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控制电路具有生成规定的第1时钟频率的第1时钟信号的第1时钟(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第1时钟113),在控制电路的校正中包含有第1时钟的校正,校正电路具有生成规定的第2时钟频率的第2时钟信号的第2时钟(第2时钟121C),在控制电路与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从第2时钟取得第2时钟信号,根据所取得的第2时钟信号来进行第1时钟的校正。
并且,在控制电路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控制部计算从第2时钟取得的第2时钟信号的每个周期的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脉冲数测量值作为第1实测值,将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与第1时钟频率一致的情况下的第2时钟信号的每个周期的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脉冲数测量值确定为第1标称值,计算将计算出的第1实测值除以所确定的第1标称值而得到的值作为第1修正系数,根据计算出的第1修正系数来进行第1时钟的校正。
另外,控制电路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控制电路具有电压传感器(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电压传感器114),电压传感器具有对所提供的电压(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电源电压VM、电源电压VDD)进行分压的第1分压电路(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电压传感器114所具有的分压电路),在控制电路的校正中包含有电压传感器的校正,校正电路具有:直流电源电路(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直流电源电路125),其生成作为基准的电压来作为基准电压(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电源电压VDD),将所生成的基准电压输出给电压传感器;第2分压电路(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分压电路VD1),其具有与第1分压电路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具有容许差比第1分压电路所具有的电阻的容许差小的电阻,对基准电压进行分压;以及输出电压生成电路(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仪表放大器A1与电压跟随器A2的组合),其生成与第2分压电路对基准电压进行分压后的第1检测电压和第1分压电路对基准电压进行分压后的第2检测电压之间的差分对应的电压作为输出电压,控制部根据输出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的输出电压来计算第2修正系数(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第2修正系数HC2),并根据计算出的第2修正系数来进行电压传感器的校正。
另外,控制电路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控制电路具有电流传感器(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电流传感器115),在控制电路的校正中包含有电流传感器的校正,在控制电路与校正电路连接的情况下,当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时,校正电路根据控制部的控制而将电流值相互不同的多个电流(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四个电流)输出给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检测所取得的多个电流的每一个,控制部根据电流传感器对多个电流各自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电流传感器的校正。
另外,在控制电路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控制部计算基于多个电流各自的检测结果的修正式(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回归直线),根据计算出的修正式来进行电流传感器的校正。
另外,在控制电路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作为对象的装置是马达(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马达M)。
另外,在控制电路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校正电路具有显示部(在上述所说明的例子中为显示部124),控制部使显示部显示与控制电路的校正相关的信息。
另外,控制电路是对所控制的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具有对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在控制电路与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对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控制电路的校正,在未进行控制电路的校正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该装置的控制。由此,控制电路能够抑制在进行校正之前的状态下对该装置进行控制。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可以进行变更、置换以及删除等。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路,其对作为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其中,
该控制电路具有对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生成规定的第1时钟频率的第1时钟信号的第1时钟,
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中包含有所述第1时钟的校正,
所述校正电路具有生成规定的第2时钟频率的第2时钟信号的第2时钟,
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2时钟取得所述第2时钟信号,根据所取得的所述第2时钟信号来进行所述第1时钟的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部计算从所述第2时钟取得的所述第2时钟信号的每个周期的所述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脉冲数测量值作为第1实测值,将所述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与所述第1时钟频率一致的情况下的所述第2时钟信号的每个周期的所述第1时钟信号的时钟脉冲数测量值确定为第1标称值,计算将计算出的所述第1实测值除以所确定的所述第1标称值而得到的值作为第1修正系数,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第1修正系数来进行所述第1时钟的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电压传感器,
所述电压传感器具有对所提供的电压进行分压的第1分压电路,
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中包含有所述电压传感器的校正,
所述校正电路具有:
直流电源电路,其生成作为基准的电压来作为基准电压,将所生成的所述基准电压输出给所述电压传感器;
第2分压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1分压电路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具有容许差比所述第1分压电路所具有的电阻的容许差小的电阻,对所述基准电压进行分压;以及
输出电压生成电路,其生成与所述第2分压电路对所述基准电压进行分压后的第1检测电压和所述第1分压电路对所述基准电压进行分压后的第2检测电压之间的差分对应的电压作为输出电压,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输出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的所述输出电压来计算第2修正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所述第2修正系数来进行所述电压传感器的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电流传感器,
在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中包含有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校正,
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情况下,当满足了所述预先决定的条件时,所述校正电路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控制而将电流值互不相同的多个电流输出给所述电流传感器,
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所取得的所述多个电流的每一个,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电流传感器对所述多个电流各自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部计算基于所述多个电流各自的检测结果的修正式,根据计算出的所述修正式来进行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装置是马达。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校正电路具有显示部,
所述控制部使显示部显示与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相关的信息。
9.一种控制电路,其对作为控制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其中,
该控制电路具有对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校正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校正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决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校正电路进行控制而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
在未进行所述控制电路的校正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不进行所述装置的控制。
10.一种校正系统,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以及
所述校正电路。
CN202010597508.XA 2019-06-26 2020-06-28 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Pending CN1122305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8713 2019-06-26
JP2019118713A JP2021005951A (ja) 2019-06-26 2019-06-26 制御回路、及び校正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593A true CN112230593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04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7508.XA Pending CN112230593A (zh) 2019-06-26 2020-06-28 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408867A1 (zh)
JP (1) JP2021005951A (zh)
CN (1) CN11223059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694A (zh) * 2021-03-05 2021-06-04 正负壹先进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投影时钟
CN113093507A (zh) * 2021-03-05 2021-07-09 正负壹先进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的投影时钟
CN115079758A (zh) * 2021-03-15 2022-09-20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电流输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02893B2 (en) * 2021-11-15 2023-10-31 Sea Sonic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module of power calibration circui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0865A (en) * 1978-10-30 1980-05-08 Yokogawa Hewlett Packard Ltd Frequency counter
JPS597228A (ja) * 1982-06-17 1984-01-14 ウエスチングハウス エレクトリツク コ−ポレ−シヨン 温度監視装置
JP2005061849A (ja) * 2003-08-12 2005-03-10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流センサーの特性補正装置
JP2015064300A (ja) * 2013-09-25 2015-04-09 株式会社東芝 周波数検出装置及び周波数検出装置の較正方法
JP2017009423A (ja) * 2015-06-22 2017-0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流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電流検出icの出力信号調整方法
CN107026645A (zh) * 2015-12-09 2017-08-08 株式会社巨晶片 频率校正电路及频率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0865A (en) * 1978-10-30 1980-05-08 Yokogawa Hewlett Packard Ltd Frequency counter
JPS597228A (ja) * 1982-06-17 1984-01-14 ウエスチングハウス エレクトリツク コ−ポレ−シヨン 温度監視装置
JP2005061849A (ja) * 2003-08-12 2005-03-10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流センサーの特性補正装置
JP2015064300A (ja) * 2013-09-25 2015-04-09 株式会社東芝 周波数検出装置及び周波数検出装置の較正方法
JP2017009423A (ja) * 2015-06-22 2017-0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流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電流検出icの出力信号調整方法
CN107026645A (zh) * 2015-12-09 2017-08-08 株式会社巨晶片 频率校正电路及频率校正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694A (zh) * 2021-03-05 2021-06-04 正负壹先进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投影时钟
CN113093507A (zh) * 2021-03-05 2021-07-09 正负壹先进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的投影时钟
CN112904694B (zh) * 2021-03-05 2022-06-28 正负壹先进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投影时钟
CN115079758A (zh) * 2021-03-15 2022-09-20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电流输出模块
CN115079758B (zh) * 2021-03-15 2024-03-26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电流输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08867A1 (en) 2020-12-31
JP2021005951A (ja)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0593A (zh) 控制电路和校正系统
US10284123B2 (en) Motor unit
US10466070B2 (en) Disconnection detector
US8139385B2 (en) Inverter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5049704A (ja) 電子制御装置
JP2010226844A (ja) ホールセンサ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1135647A (ja) Dc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換気装置
JP6319126B2 (ja) 温度補正回路および感温素子の検出温度補正方法
JP2005323488A (ja) モータ回転情報検出方法及びモータ回転情報検出装置
JP6266298B2 (ja) 電流検出回路、およ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6117663B2 (ja)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70363481A1 (en) Fault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9425486B (zh) 轴承诊断装置以及轴承诊断方法
JP5079530B2 (ja) 電源装置
KR102325681B1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의 측정값 오차 보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1053102A (ja) 回転数検出装置
US20140117898A1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duty ratio of pwm signal
JP2019118236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104093B2 (ja) 信号補正装置
JP6361016B2 (ja) 送風機器
WO2024047736A1 (ja) 温度測定装置および異常検知方法
JP2007240286A (ja) 計測方法および計測装置
JP6056653B2 (ja) 回転センサ
JP6315273B2 (ja) 絶縁状態測定装置
JP2002022582A (ja) 圧力センサ、出力装置及び圧力検出出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