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7099B -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7099B
CN112217099B CN202010645469.6A CN202010645469A CN112217099B CN 112217099 B CN112217099 B CN 112217099B CN 202010645469 A CN202010645469 A CN 202010645469A CN 112217099 B CN112217099 B CN 112217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ive path
discharge
electrod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5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7099A (zh
Inventor
冈野哲之
大江信之
江崎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1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7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7/00Ion beam tubes
    • H01J27/02Ion sources; Ion guns
    • H01J27/02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实现可进行杂讯的减低的小型的放电装置。离子产生装置(100)包括:高压变压器(2);放电电极(5,6),连接到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端子(2a);以及感应电极(7),在与放电电极(5,6)之间产生离子,连接到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端子(2b)。包含端子(2a),从端子(2a)到放电电极(5,6)的第一导电路径、与包含端子(2b)以及感应电极(7)的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抑制伴随高压放电的杂讯的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放电装置在放电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使高压放电产生,藉此使放电生成物产生。在放电装置,为了产生用于高压放电的脉冲状的高电压,设置有高电压产生部。高电压产生部产生如辐射杂讯、感应杂讯般的电磁杂讯。
如此的电磁杂讯是从放电装置的驱动电路通过电源线传播到搭载放电装置的设备。又,所述电磁杂讯若通过设备的电源线漏出到外部,也有侵入到使用与所述设备相同的电源系统的其他设备的情形。因此,受到电磁杂讯的影响的设备有误动作的疑虑。
为了解决如此的不便,一般而言,多为在设备设置杂讯除去用的线过滤器等的零件。又,其他,也有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2公开般的解决方法。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括可生成脉冲电压的脉冲生成装置、被施加脉冲电压的多个电极、藉由在多个电极间产生的放电生成臭氧的放电反应器的臭氧生成装置。所述臭氧生成装置为了遮蔽电磁杂讯,包括覆盖脉冲生成装置内的磁性脉冲压缩电路的第一屏蔽、覆盖放电反应器,与第一屏蔽为独立的第二屏蔽。
又,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包括掌控装置整体的控制的电力控制部、基于来自电力控制部的指令,产生对放电部施加的高电压的高压产生电路的离子产生装置。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中,电力控制部设置在第一基板,另一方面高压产生电路设置在配置在与第一基板不同的位置的第二基板,藉此电力控制部难以受到在高压产生部产生的磁性杂讯的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1-3765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3-441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有包括互相独立的两个屏蔽的必要。因此,有所谓装置的小型化为困难的问题。
又,根据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装置,由所述装置产生的杂讯之中,虽然针对传导杂讯能够容易地减低,但为了减低辐射杂讯以及感应杂讯,有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大地隔离的必要。因此,针对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装置小型化也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一方案将实现可进行杂讯的减低的小型的放电装置设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放电装置包括:变压器;放电电极,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第一端子;以及感应电极,在与所述放电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生成物,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第二端子;其中包含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放电电极的第一导电路径、与包含所述第二端子以及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实现可进行杂讯的减低的小型的放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箭视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其他构成的图1的A-A线箭视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导电体被连接到高压变压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面构造的纵剖面图。
图10是图9的B-B线箭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清净机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包含本实施方式的全部的实施方式中,说明关于产生离子作为放电生成物的离子产生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为离子产生装置,能够将例如电子、臭氧、自由基、活性基等,能量状态高的粒子(放电生成物)适用于藉由放电从气体生成的任意的放电装置。
若针对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1基于图1~图6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箭视剖面图。图3是表示离子产生装置100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离子产生装置100(放电装置)是在空气中进行放电藉此使离子产生的装置。
如图1~图3所示,离子产生装置100包括箱体1、高压变压器2(变压器)、驱动电路基板3、高压电路基板4(基板)、放电电极5、6、感应电极7、二极管8、9、驱动电路10、导线11(配线部件)、绝缘性密封材1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箱体1是以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为箱状。箱体1包含底部1a、开口部1b。底部1a设置在包含规定箱体1的箱形的三边之中的长边以及短边的下端侧的面(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为下面)。开口部1b设置在包含上述的长边以及短边的上端侧的面(在图1以及图2的例子中为上面)。
在箱体1内,从底部1a朝向开口部1b依序地,收纳高压变压器2、驱动电路基板3以及高压电路基板4。又,在箱体1的内部,填充绝缘性密封材12。作为绝缘性密封材12,例如,使用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脂(urethane)树脂等的绝缘材料。
藉由绝缘性密封材12,维持高压变压器2、驱动电路基板3以及高压电路基板4之间的电绝缘性。又,开口部1b由于被绝缘性密封材12密封,即便在开口部1b不设置盖,也能够防止尘埃等附着在高压变压器2、驱动电路基板3以及高压电路基板4。
驱动电路基板3是细长并且大致矩形的电路基板。在驱动电路基板3配置有驱动电路10。驱动电路10是在搭载离子产生装置100的设备中将被使用的直流电压变换成既定的频率的交流电压,将已变换的交流电压施加到高压变压器2的一次线圈,藉此驱动高压变压器2。高压变压器2是将由驱动电路10施加的交流电压升压的变压器。
高压电路基板4是,成为细长并且大致矩形的单一的电路基板。在高压电路基板4,设置有放电电极5、6以及感应电极7。高压电路基板4是仅在其表面(上面)形成有放电电极5、6、感应电极7、配线图案等的导电图案的单面基板。
放电电极5被安装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一端部,另一方面放电电极6被安装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另一端部。放电电极5、6是以从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垂直地立起,从绝缘性密封材12的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放电电极5、6是一部分从箱体1的开口部1b露出到外部。放电电极5、6是形成为尖锐的针状的电极。放电电极5、6不限定为针状电极,也可以是前端形成为刷状的电极等。
感应电极7设置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感应电极7是形成在除了放电电极5、6对向的侧以外的,放电电极5的周围以及放电电极6的周围,并且包含以连接这些部分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的部分。
感应电极7是用以在放电电极5、6之间形成电场的电极。放电电极5是用以在与感应电极7之间,产生正离子的电极。放电电极6是用以在与感应电极7之间,产生负离子的电极。
二极管8、9是分别介于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一方的端子2a(第一端子)与放电电极5、6之间。二极管8将从高压变压器2输出的交流电压半波整流,藉此输出交流电压的正的半周期。又,二极管9将从高压变压器2输出的交流电压半波整流,藉此输出交流电压的负的半周期。二极管8的阳极以及二极管9的阴极被连接到端子2a。二极管8的阴极被连接到放电电极5。二极管9的阳极被连接到放电电极6。
又,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另一方的端子2b(第二端子)被连接到感应电极7。如此,在离子产生装置100中,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未被接地。
从驱动电路10向高压变压器2供给电力,藉此在放电电极5、6与感应电极7之间产生放电,产生离子。针对构成离子产生装置100的电路的各零件不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习知的零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高压变压器2是在上面设置有端子2a、2b。端子2a配置在高压变压器2的上面的放电电极6侧的角部,短地形成。端子2b配置在位于与设置有高压变压器2的上面的端子2a的角部为对角的角部的附近,以贯通高压电路基板4的方式长地形成。又,端子2b是前端部分被连接到感应电极7。
另外,端子2a、2b为了确保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的线圈的所需的圈数,有隔着某种程度的间隔而配置的必要。因此,难以接近端子2a、2b而配置。
二极管8被安装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下面)侧。二极管8的阳极端子以及阴极端子贯通高压电路基板4。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与二极管8的阳极端子是经由导线11、形成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的配线图案41而连接。又,二极管8的阴极端子与放电电极5是经由形成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的配线图案42而连接。
又,虽然在图1以及图2中未图示,但二极管9也被安装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侧,二极管9的阳极端子以及阴极端子贯通高压电路基板4。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与二极管9的阴极端子是经由导线11、形成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的未图示的配线图案而连接。又,二极管9的阳极端子与放电电极6是经由形成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的未图示的其他配线图案而连接。
导线11的一端与端子2a连接,导线11的另一端贯通高压电路基板4而连接到配线图案41。如图1所示,导线11与感应电极7是一部分在图1的俯视中重叠,所述一部分对向。又,如图2所示,导线11从与端子2a的连接位置朝向高压电路基板4以陡倾斜延伸,并且从放电电极6的下端部附近到高压电路基板4的贯通位置为止,以成为与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下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导线11的一部分成为与感应电极7的一部分大致平行。
接着,针对藉由导线11的配置的杂讯减低效果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离子产生装置100的其他构成的图1的A-A线箭视剖面图。
首先,针对成为未实施杂讯对策的基准的离子产生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虽然未图示,但不包括导线11,与端子2b同样地形成为到达高压电路基板4的长度的端子2a经由设置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配线图案连接到二极管8、9。在如此构成的离子产生装置中,产生最多的杂讯。
与此相对,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100中,导线11与感应电极7是一部分配置成平行。由此,与在上述的基准的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杂讯相比,确认到20dB左右的杂讯减低。
又,图4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100虽然不包含导线11与感应电极7配置成平行的部分,但导线11与感应电极7对向,相对于高压电路基板4倾斜而配置。在如此的离子产生装置100中,虽然不影响到图1以及图2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100的杂讯减低效果,但与在上述的基准的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杂讯相比,确认到13dB左右的杂讯减低。
导线11与感应电极7对向的距离是越长越能够使杂讯减低效果提升。又,对向的导线11与感应电极7之间的距离D较佳为超过0mm,并且5mm以下的范围(0mm<D≦5mm)的值,在此范围的值确认实用性地充分的杂讯减低效果。在距离D超过5mm,并且10mm以下的范围(5mm<D≦10mm)中,在5mm的附近获得接近藉由0mm<D≦5mm的范围的上限值(D=5mm)的杂讯减低效果的良好的杂讯减低效果。又,在5mm<D≦10mm的范围中,在10mm的附近,虽然比藉由0mm<D≦5mm的范围的值的杂讯减低效果差,但确认实用性地足够的杂讯减低效果。
又,导线11若确保绝缘,则也可以接触到高压电路基板4。这个情况,导线11成为隔着高压电路基板4的厚度(0.8mm左右)的间隔与感应电极7接近。即便导线11与感应电极7接近到这个程度,也获得杂讯减低效果。
另外,在图1以及图4中,虽然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上侧配置有感应电极7,但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下侧配置有感应电极7的情况,也在与上述的距离D的范围相同的范围中确认同等的杂讯减低效果。
在此,导线11与感应电极7接近驱动电路基板3与高压电路基板4重叠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又,导线11与感应电极7也可以连续地接近,也可以断续地(非连续地)接近。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是,如图4所示,从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到放电电极5、6的第一导电路径、与包含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b以及感应电极7的第二导电路径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在此的第一导电路径是,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由端子2a、导线11、配线图案41、二极管8、配线图案42构成的导电路径。又,第一导电路径是由端子2a、导线11、连接导线11以及二极管9的配线图案(未图示)、二极管9、连接二极管9以及放电电极6的配线图案(未图示)构成的导电路径。又,在此的第二导电路径是端子2b以及感应电极7。并且,成为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的导线11、与成为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的感应电极7的一部分以接近并且对向,而且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由于高压变压器2的二次侧未被接地,分别出现在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2b的电压的波形成为相反的相位。因此,在第一导电路径产生的电磁杂讯与在第二导电路径产生的电磁杂讯也成为相反的相位。因此,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一部分对向,藉此在这些产生的电磁杂讯的至少一部分互相抵销。而且,在第一导电路径以及第二导电路径成为平行的部分中,抵销电磁杂讯的效果更高。
因此,没有使用用以遮蔽电磁杂讯的屏蔽等的必要。因此,能够实现可进行杂讯的减低的小型的离子产生装置100。
又,第一导电路径由于在导线11与第二导电路径对向,适当调整导线11的配置、形状,藉此能够容易地使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对向。
在此,导线11虽然具有柔软性,但有因柔软,变得难以保持成为与感应电极7大致平行的形状的情形。与此相对,导线11也可以是以可因外力变形,维持已变形的形状的程度的硬质的导电性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保持成为与感应电极7大致平行的形状。又,导线11也可以是加上既定的热藉此变形成规定的形状的形状记忆合金。
顺带一提,高压电路基板4是单面基板,在高压变压器2侧的背面未形成有配线图案。因此,导线11即便外侧未被绝缘,在与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接触时,也不使与配线图案的短路故障产生。但是,高压电路基板4为在背面也包含配线图案的两面基板的情况,导线11若外侧未被绝缘,则在与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接触时,使与配线图案的短路故障产生。因此,如此的情况,为了避免短路故障,导线11较佳为如氟树脂管般被绝缘性覆盖部件覆盖。
又,高压电路基板4是设置有放电电极5、6以及感应电极7的单一的基板。由此,与放电电极5、6以及感应电极7分别形成在个别的基板相比,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因此,能够减低离子产生装置100的成本。
又,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高压电路基板4、驱动电路基板3以及高压变压器2被配置成上下的纵型的离子产生装置100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为如此的构成,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在高压电路基板4以及驱动电路基板3的侧方配置有与高压变压器2不同的构造的高压变压器的构成的离子产生装置。在如此的构成中,高压变压器在其侧面包含二次侧的端子,能够以从所述端子向侧方的高压电路基板4的下侧或上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导线。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离子产生装置100的导电体14被连接到高压变压器2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在离子产生装置100中,也可以取代导线11,使用导电体14。导电体14是由板状的导电性材料构成,包含本体14a、下降部14b、立起部14c、连接部14d、14e。
本体14a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的长方形。导电体14是以本体14a成为与感应电极7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又,导电体14也可以是以如金属箔般薄的材料形成,也可以是以比金属箔厚的薄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
下降部14b是以在本体14a的一端侧朝向下方(高压变压器2侧)的方式以与本体14a相同的宽度形成。立起部14c是以在本体14a的另一端侧朝向上方(高压电路基板4侧)的方式以与本体14a相同的宽度形成。
连接部14d是从下降部14b的下端突出,以比下降部14b狭窄的宽度形成。连接部14d是被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与焊料15连接。连接部14e是从立起部14c的上端突出,以比立起部14c狭窄的宽度形成。连接部14e是被在图5未表示的高压电路基板4上的配线图案41与焊料连接。
使用如上述般的导电体14,藉此能够确保比导线11宽广的宽度。由此,能够将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对向的范围变宽广。
[实施方式2]
若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基于图6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实施形态1中已说明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附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A的构成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10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离子产生装置100A与离子产生装置100不同,在高压电路基板4中,取代配线图案41(参照图1),设置有比配线图案41长的配线图案43。又,离子产生装置100取代导线11(参照图1)包含导线13。
配线图案43与配线图案41相同,虽然一端与二极管8的阳极端子连接,高压变压器2侧的另一端具有到达将高压变压器2的上面投影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区域的长度。与此相应,感应电极7是,与离子产生装置100的感应电极7相比,以高压变压器2侧的端部在更接近放电电极6的位置的方式短地形成。
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2b与离子产生装置100的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2b不同。
具体而言,端子2a是,在高压变压器2的上面中,配置在配线图案43的另一端的下方,以具有其端部贯通高压电路基板4的长度的方式形成。由此,端子2a、配线图案43、二极管8、配线图案42形成第一导电路径。又,端子2a、连接端子2a以及二极管9的配线图案(未图示)、二极管9、连接二极管9以及放电电极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形成第一导电路径。
端子2b配置在位于与设置有高压变压器2的上面的端子2a的角部为对角的角部,与离子产生装置100的端子2a同样地短地形成。因此,端子2b与感应电极7被导线13连接。
导线13是以,在高压电路基板4的下方中,从端子2b延伸到端子2a附近,从这与配线图案43对向的方式,更佳为以成为与配线图案43大致平行,在二极管8的附近延伸到感应电极7的直线部分的方式配置。并且,导线13的端部被连接到感应电极7的直线部分。由此,端子2b、导线13、感应电极7形成第二导电路径。
在如上述般构成的离子产生装置100A中,由于构成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的配线图案43与构成第二导电路径的导线13对向(较佳为成为大致平行),与离子产生装置100同样,能够减低杂讯。
[实施方式3]
若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基于图7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实施形态1中已说明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附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B的构成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10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B与离子产生装置100不同,调换高压变压器2的端子2a、2b的位置。伴随此,感应电极7包含以与突出到高压电路基板4的表面的端子2b连接的方式,从放电电极6侧的一部分延伸到端子2b的连接部7a。又,离子产生装置100B取代导线11(参照图1)包含导线16。
导线16虽然是连接端子2a与配线图案41的是与导线11相同,但配置的路径不同。导线16是以沿着感应电极7的方式对向而配置在感应电极7的下方。
由此,导线16由于比导线11长,能够更接近感应电极7。因此,能够将导线16与感应电极7成为大致平行的区间设为更长。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杂讯减低效果提升。
[实施方式4]
若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基于图8~图10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实施形态1中已说明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附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C的构成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离子产生装置100C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面构造的纵剖面图。图10是图9的B-B线箭视剖面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高压电路基板4以及驱动电路基板3的记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产生装置10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8~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100C与离子产生装置100不同,箱体1包含配线保持部1c。
配线保持部1c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的导线11的配置路径的任意的位置。配线保持部1c是较佳为设置在于从端子2a向高压电路基板4侧延伸的导线11成为与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大致平行的位置的近前能够保持导线11的位置。配线保持部1c是以从下方接受导线11的方式形成为凹状。又,配线保持部1c的上端与高压电路基板4的背面相接。由此,配线保持部1c是以不将导线11从配线保持部1c拔出的方式,与高压电路基板4一起保持。
根据如上述般构成的离子产生装置100C,由于导线11被配线保持部1c保持在箱体1,即便是上述的具有柔软性的导线11,也能够一定地保持此姿势。又,即便是上述的硬质的导线11,一定地保持姿势也变得容易。由此,能够使导线11与感应电极7容易地对向。
另外,配线保持部1c能够以能够分别保持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导电体14、实施方式2以及3的离子产生装置100A、B的导线13、16的方式适用。为此,配线保持部1c形成为与导电体14以及导线13、16的各个的配置位置和形状相应的位置以及形状。
[实施方式5]
若针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5,基于图11进行说明,则如以下所述。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在实施形态1~4中已说明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附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清净机200(电气设备)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11所示,空气清净机200包括离子产生装置101、送风装置201。离子产生装置101是实施方式1~3的100A~100C之中的任一个。
送风装置201为了送出由离子产生装置101生成的离子,在图11以箭头表示的方向产生空气的流动。
在如此构成的空气清净机200中,由放电电极5、6与感应电极7之间的放电产生的离子随着由送风装置201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被送出。
空气清净机200包括离子产生装置101,藉此与包括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空气清净机比较,能够小型并且低成本地构成。又,空气清净机200即便在由于尺寸的关系无法搭载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情况,也能够搭载离子产生装置10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针对离子产生装置101被搭载在空气清净机200的例子进行说明,但除了空气清净机200以外,离子产生装置101也可以被搭载在空气调节机、扫除机、冰箱、洗衣机、干燥器等的电气设备。针对如此的电气设备,也与空气清净机200相同,与包括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比较,能够小型并且低成本地构成。
[总结]
本发明的方案1的放电装置包括:变压器;放电电极,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第一端子;以及感应电极,在与所述放电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生成物,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第二端子;其中包含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放电电极的第一导电路径、与包含所述第二端子以及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变压器的二次侧未被接地,在变压器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分别出现的电压的波形成为相反的相位。因此,在第一导电路径产生的杂讯以及在第二导电路径产生的杂讯也成为相反的相位。因此,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一部分对向,藉此在这些产生的杂讯的至少一部分互相抵销。因此,没有使用用以遮蔽杂讯的屏蔽等的必要。能够实现可进行杂讯的减低的小型的放电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2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中,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路径是以在接近并且对向的部分中,一部分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第一导电路径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路径成为平行的部分中,抵销杂讯的效果更高。
本发明的方案3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2中,所述第一导电路径或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包含配线部件。
根据上述的构成,适当调整配线部件的配置、形状,藉此能够容易地使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对向。
本发明的方案4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3中,所述配线部件是被绝缘性覆盖部件覆盖的导线。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导线被绝缘,能够避免导线与周围的配线图案等接触所致的短路故障。
本发明的方案5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3中,所述配线部件是板状的导电体。
根据上述的构成,藉由板状的导电体,能够将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对向的范围变宽广。
本发明的方案6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3至5的任一个中,还包括:箱体,收纳所述变压器、所述放电电极、所述感应电极、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其中所述箱体包含保持所述配线部件的配线保持部。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配线部件被保持在箱体,能够一定地保持配线部件的姿势。由此,能够使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容易地对向。
本发明的方案7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3至5的任一个中,还包括:二极管,将从所述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半波整流;其中所述放电电极经由所述二极管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所述配线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二极管;所述配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在第一导电路径之中从二极管到放电电极的部分中,有藉由二极管的配置与第二导电路径不对向的情形。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构成,藉由配线部件,能够使第一导电路径与第二导电路径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本发明的方案8的放电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至7的任一个中,还包括:单一的基板,设置有所述放电电极以及所述感应电极。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放电电极以及感应电极设置在单一的基板,与放电电极以及感应电极分别形成在个别的基板相比,能够削减零件个数。由此,能够减低放电装置的成本。
本发明的方案9的电气设备包括在上述方案1至8中的任一个的放电装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谋求电气设备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附注事项]
本发明并非限定为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于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针对将分别公开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手段适当地进行组合而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组合分别在各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性方法,藉此能够形成新的技术性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c...配线保持部;2...高压变压器(变压器);2a...端子(第一端子、第一导电路径);2b...端子(第二端子、第二导电路径);4...高压电路基板(基板);5、6...放电电极;7...感应电极(第二导电路径);8、9...二极管(第一导电路径);11...导线(配线部件、第一导电路径);41~43...配线图案(第一导电路径);100、100A~100C、101...离子产生装置(放电装置);200...空气清净机(电气设备)

Claims (8)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
放电电极,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第一端子;以及
感应电极,在与所述放电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生成物,连接到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的第二端子;其中
包含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放电电极的第一导电路径、与包含所述第二端子以及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正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导电路径和所述第二导电路径是以在接近并且对向的部分中,一部分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
并且所述第一导电路径还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倾斜的另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路径或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包含配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部件是被绝缘性覆盖部件覆盖的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部件是板状的导电体。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体,收纳所述变压器、所述放电电极、所述感应电极、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以及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其中
所述箱体包含保持所述配线部件的配线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二极管,将从所述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半波整流;其中
所述放电电极经由所述二极管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
所述配线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二极管;
所述配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导电路径是一部分接近并且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一的基板,设置有所述放电电极以及所述感应电极。
8.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
CN202010645469.6A 2019-07-09 2020-07-07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112217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7817 2019-07-09
JP2019127817A JP7339035B2 (ja) 2019-07-09 2019-07-09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099A CN112217099A (zh) 2021-01-12
CN112217099B true CN112217099B (zh) 2022-11-01

Family

ID=7405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5469.6A Active CN112217099B (zh) 2019-07-09 2020-07-07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7419B2 (zh)
JP (2) JP7339035B2 (zh)
CN (1) CN11221709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3462A (en) * 1982-07-21 1983-12-27 The Simco Company, Inc. Controlled emission static bar
US4626876A (en) * 1984-01-25 1986-12-02 Ricoh Company, Ltd. Solid state corona discharger
JP2006302573A (ja) * 2005-04-18 2006-11-02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7213986A (ja) * 2006-02-09 2007-08-23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の高圧リード線引き回し構造
JP4145939B2 (ja) * 2006-07-06 2008-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4503085B2 (ja) * 2008-07-07 2010-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4747328B2 (ja) * 2008-07-31 2011-08-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4642131B1 (ja) * 2009-12-21 2011-03-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11037650A (ja) 2009-08-07 2011-02-24 Toyota Motor Corp オゾン生成装置
JP2013004416A (ja) 2011-06-20 2013-01-07 Panasonic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JP6527664B2 (ja) * 2013-12-18 2019-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09690894B (zh) * 2016-09-21 2021-02-26 夏普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EP3547804A4 (en) * 2016-11-28 2019-11-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ON GENERATOR
JP6527977B2 (ja) * 2018-03-02 2019-06-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7271299B2 (ja) * 2019-05-10 2023-05-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12995A1 (en) 2021-01-14
US11217419B2 (en) 2022-01-04
JP2021012860A (ja) 2021-02-04
JP2023160850A (ja) 2023-11-02
JP7339035B2 (ja) 2023-09-05
CN112217099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3213B1 (en) 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10079528B2 (en) Power converter
JP5403073B2 (ja) 電力受電装置及び電力送電装置
JP6404433B1 (ja) 電子発生装置
CN105914584B (zh) 离子发生器
CN112217099B (zh)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JP6493174B2 (ja) 電子機器
CN109690894B (zh)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4348353A (zh) 能够使电磁噪声最小化的紧凑结构的电源设备
CN108235672B (zh) 屏蔽体、电子电路以及dc-dc转换器
JP2011066226A (ja) 基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20230010775A1 (en) Inverter device, drive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able vehicle, and vehicle
CN111917010B (zh) 离子产生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JP2008293884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用トランス、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US11881685B2 (en) Ion generation device, discharge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538237B2 (ja) 高電圧発生装置
CN117440674A (zh) 电子器件模块
JP544711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15103641A (ja) 電圧生成装置
CN114556522A (zh) 电源模块以及质量分析装置
JP2008159302A (ja) 避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