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8412B - 扶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扶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8412B
CN112208412B CN201910616083.XA CN201910616083A CN112208412B CN 112208412 B CN112208412 B CN 112208412B CN 201910616083 A CN201910616083 A CN 201910616083A CN 112208412 B CN112208412 B CN 112208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groove
armrest body
protrusion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60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8412A (zh
Inventor
焦新强
郝荣伟
杨纪军
冯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60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8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8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8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8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扶手及车辆,其中,扶手,包括:壳体;扶手本体,相对于壳体可活动地设置,扶手本体包括握持部,扶手本体具有使握持部位于壳体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使握持部伸出壳体的伸出位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扶手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扶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扶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政府对于车辆的监管法规越来越健全,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差异,这对整车厂的设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法规需求,保证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以外,还需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目前,市场在售车辆要么有扶手配置,要么没有扶手配置。但是实际上消费者使用车辆的环境较为多变,在接送老人、孩子时需要带扶手的配置,老人和孩子能够抓住扶手安全上车;而当平时朋友出去玩时,扶手就显得的比较多余,比较占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扶手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扶手,包括:壳体;扶手本体,相对于壳体可活动地设置,扶手本体包括握持部,扶手本体具有使握持部位于壳体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使握持部伸出壳体的伸出位置。
进一步地,扶手还包括:限位结构,设置于壳体和/或扶手本体上,其中,在扶手本体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结构能够使扶手本体保持在伸出位置,和/或,在扶手本体位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结构能够使扶手本体保持在收起位置。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中的一个设置在壳体上,凸起和凹槽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扶手本体上,至少部分凸起能够伸入至凹槽内,或者,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弹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设置于壳体与扶手本体之间,壳体包括缩颈段,扶手本体与缩颈段能够通过第一弹性结构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凸起和凹槽,凹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凸起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设置于扶手本体的侧壁上,在扶手本体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凸起伸入至第一凹槽内,在扶手本体位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凸起伸入至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座体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座体上的按钮,凸起设置于按钮的靠近壳体的一侧,凸起与壳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按钮具有靠近壳体的锁定位置和远离壳体的解锁位置,在按钮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按钮与凸起配合以使凸起伸入第一凹槽内,在按钮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凸起在第二弹性结构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凹槽外侧。
进一步地,壳体与扶手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结构,扶手本体能够在第三弹性结构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在伸出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壳体与扶手本体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沿扶手本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凸起和导向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本体;扶手,设置于车本体上,扶手为上述的扶手。
进一步地,车本体包括:立柱以及护板,扶手设置于立柱上,护板位于扶手远离立柱的一侧,护板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扶手的扶手本体能够由第一避让口穿出。
进一步地,扶手本体的外端在扶手本体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与护板之间具有间隙。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扶手本体可活动地设置,扶手本体包括握持部,扶手本体包括握持部位于壳体内的收起位置以及握持部伸出壳体的伸出位置。当需要接送老人孩子时,可以使扶手本体切换至伸出位置,老人和小孩可以抓握握持部以安全上车。而当需要和朋友聚会、不需要扶手时,可以使扶手本体切换至收起位置。此时扶手本体被隐藏,一方面避免由于扶手本体的存在干扰正常上下车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车内结构简洁,同时节省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的实施例一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扶手的扶手本体位于收起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扶手的扶手本体位于收起位置时的仰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扶手的扶手本体位于收起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扶手的扶手本体位于伸出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扶手的扶手本体位于伸出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扶手的扶手本体的按钮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扶手的扶手本体的按钮处于解锁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扶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扶手的扶手本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部分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示出了图11的车辆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20、扶手本体;21、握持部;30、限位结构;31、凸起;32、凹槽;321、第一凹槽;322、第二凹槽;33、座体;34、按钮;40、第三弹性结构;50、导向结构;51、导向凸起;52、导向凹槽;60、安装支架;70、扶手;80、护板;81、上护板;82、下护板;90、第二弹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一的扶手包括:壳体10以及扶手本体20。其中,扶手本体20相对于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扶手本体20包括握持部21,扶手本体20具有使握持部21位于壳体10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使握持部21伸出壳体10的伸出位置。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扶手本体20,可活动地设置,扶手本体20包括握持部21,扶手本体20具有使握持部21位于壳体10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使握持部21伸出壳体10的伸出位置。当需要接送老人孩子时,可以使扶手本体20切换至伸出位置,老人和小孩可以抓握握持部21以安全上车。而当需要和朋友聚会、不需要扶手时,可以使扶手本体20切换至收起位置。此时扶手本体20被隐藏,一方面避免由于扶手本体20的存在干扰正常上下车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车内结构简洁,同时节省车内空间。
如图1至图3、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扶手还包括:限位结构30,设置于壳体10和扶手本体20上,在扶手本体20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结构30能够使扶手本体20保持在伸出位置。上述结构使得用户抓握扶手本体20的过程中,扶手本体20不会回缩,从而保证用户的安全。
如图1至图3、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在扶手本体20位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限位结构30能够使扶手本体20保持在收起位置。上述结构使得扶手本体20切换至收起位置后能够一直保持在收起位置,防止扶手本体20突然伸出。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仅使扶手本体保持在收起位置,或者是仅使扶手本体保持在伸出位置。
如图1至图3、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限位结构30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31和凹槽32,凸起31和凹槽32中的一个设置在壳体10上,凸起31和凹槽3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扶手本体20上,至少部分凸起31能够伸入至凹槽32内。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1至图3、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凹槽3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凸起31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一凹槽321与第二凹槽322设置于扶手本体20的侧壁上,在扶手本体20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凸起31伸入至第一凹槽321内,在扶手本体20位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凸起31伸入至第二凹槽322内。具体地,在扶手本体20切换至伸出位置时,凸起31能够与第一凹槽321对应,并能够伸入第一凹槽321内。当扶手本体20受到其移动方向上的外力时,第一凹槽321的槽壁能够与凸起31的侧壁止挡,以阻止扶手本体20移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样地,在扶手本体20切换至收起位置时,凸起31能够与第二凹槽322对应,并能够伸入第二凹槽322内。当扶手本体20受到其移动方向上的外力时,第二凹槽322的槽壁能够与凸起31的侧壁止挡,以阻止扶手本体20移动。
如图1至图3、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限位结构3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上的座体33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座体33上的按钮34,凸起31设置于按钮34的靠近壳体10的一侧,凸起31与壳体1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90,按钮34具有靠近壳体10的锁定位置和远离壳体10的解锁位置,在按钮34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按钮34与凸起31配合以使凸起31伸入第一凹槽321内,在按钮34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凸起31在第二弹性结构9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凹槽321外侧。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切换扶手本体20的位置时,可以按压按钮34,以使按钮34移动至解锁位置,此时扶手本体20即可在壳体10内自由移动。当扶手本体2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再次按压按钮34使按钮34移动至锁定位置,此时扶手本体20的位置被限位结构30锁定,扶手本体20能够保持在该预设位置。上述结构简单,便于用户操作,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按钮34与凸起31的配合与圆珠笔按压头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壳体10与扶手本体2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结构40,扶手本体20能够在第三弹性结构4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在伸出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将扶手本体20的位置由收起位置切换至伸出位置时,可以按压按钮34,以使按钮34移动至解锁位置。此时扶手本体20能够在第三弹性结构4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伸出位置移动。当扶手本体20移动至伸出位置时,再次按压按钮34使按钮34移动至锁定位置,此时扶手本体20的位置被限位结构30锁定,扶手本体20能够保持在伸出位置。而当用户需要将扶手本体20的位置由伸出位置切换至收起位置时,可以按压按钮34,以使按钮34移动至解锁位置。此时用户按压扶手本体20以使扶手本体20朝向收起位置移动,在扶手本体20回收的同时,第三弹性结构40被压缩。当扶手本体20移动至收起位置时,再次按压按钮34使按钮34移动至锁定位置,此时扶手本体20的位置被限位结构30锁定,扶手本体20能够保持在收起位置。上述结构简单,在按压按钮34解锁后,扶手本体20能够自动弹出,不必用户手动抽出,从而便于用户操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壳体10与扶手本体20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50。上述结构使得扶手本体20能够按预定方向移动,避免扶手本体20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偏位而与壳体10产生卡涩的现象发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导向结构50为沿扶手本体2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凸起51和导向凹槽52。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壳体10的内腔为弧形内腔,扶手本体20呈弧形。上述结构一方面更便于用户抓握,另一方面能够改善用户抓握手感,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扶手还包括:安装支架60,安装支架60设置在壳体10的外壁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扶手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二的扶手与实施例一的扶手的区别在于限位结构30的设置位置,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限位结构30设置于壳体10上(图中未示出),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弹性结构,壳体10包括缩颈段,第一弹性结构设置在缩颈段的内壁上。扶手本体20与缩颈段能够通过第一弹性结构过盈配合。具体地,当扶手本体20在伸出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时,扶手本体20不与缩颈段处的第一弹性结构接触或过渡配合,而当扶手本体20切换至伸出位置或收回位置时,扶手本体20将与第一弹性结构并与其过盈配合,从而使得扶手本体20保持在伸出位置或收回位置。
实施例三的扶手与实施例二的扶手的区别在于限位结构30的设置位置。具体地,在实施例三中,限位结构30设置于扶手本体20上(图中未示出),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弹性结构,壳体10包括缩颈段,扶手本体20与缩颈段能够通过第一弹性结构过盈配合。具体地,当扶手本体20在伸出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时,扶手本体20上的第一弹性结构不与缩颈段的内壁接触或过渡配合,而当扶手本体20切换至伸出位置或收回位置时,设置于扶手本体20上的第一弹性结构将与壳体10的缩颈段接触并与之过盈配合,从而使得扶手本体20保持在伸出位置或收回位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的车辆的实施例包括:车本体以及扶手70。其中,扶手70设置于车本体上,扶手70为上述的扶手。由于上述扶手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因此具有其的车辆也具有上述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车本体包括立柱。扶手70设置于立柱上(图中未示出)。上述结构使得扶手70的可靠性更高,用户拉拽扶手70时,扶手70位置不变,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传统扶手的两端一般是固定在车的立柱上的,扶手会影响内饰整体设计的协调性,从而使得外观不美观。而且,传统扶手设计时,由于人机的考虑,布置高度和滑门开启扣手基本在同一位置,由此导致扶手设计时需避开滑门扣手,要么设计为两个扶手,要么设计为一体式扶手,但是需要在扣手位置处做避让,造型极其怪异,增加了设计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本体包括:立柱以及护板80,扶手70设置于立柱上,护板80位于扶手70远离立柱的一侧,护板8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扶手70的扶手本体20能够由第一避让口穿出。上述结构使得扶手70在不使用时能够隐藏在护板80内,一方面保证了整车内饰的协调性,另一方面不必考虑需要避开滑门扣手的问题,使得设计更加简洁。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本体20的外端在扶手本体20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与护板80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结构使得扶手70与护板80之间形成开环,扶手70能够充当挂钩使用,提高了扶手70的实用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护板80包括上护板81和下护板82,第一避让口设置于下护板82的侧边沿上,扶手本体20的外端在扶手本体20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与上护板81的侧边沿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扶手本体20与上护板81并不连接,因此上护板可以使用通用护板,从而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70包括按钮34,护板80包括上护板81和下护板82,下护板82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口,扶手70的限位结构30的按钮34能够由第二避让口穿出。上述结构使得按钮34能够露出,从而便于用户按压按钮,提高可操作性。此外,由于上述第二避让口与第一避让口一样设置于下护板82上,与上护板81互不连接,因此上护板可以使用通用护板,从而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上车扶手只有一端固定,影响边界零部件较少,实际设计时只需要考虑布置位置,而无需重新设计扶手,降低了设计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采用此种扶手,因配合边界减少,使得整体内饰设计协调性更高,外观更为美观。假设这款扶手使用在一辆采用侧滑门的VAN类车辆,平时用来接送老人和孩子,扶手作为上车支撑较为方便,但是,当某天需要搬运某些大型行李时,因为扶手占用了一部分通道宽度,导致搬用行李不便,传统扶手只能拆除,而采用此款扶手的车辆仅需按下控制按钮,收起扶手即可;此款扶手考虑了顾客的多种使用环境,从细节上体现出对客户体验的重视程度;另外,该款扶手采用开环的设计,所以使用意义更强,可以代替挂钩,用于悬挂一些购物袋之类的东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弧形内腔;
扶手本体(20),设置于车辆的立柱上,所述扶手本体(20)相对于所述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所述扶手本体(20)呈弧形,所述扶手本体(20)包括握持部(21),所述扶手本体(20)具有使所述握持部(21)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收起位置以及使所述握持部(21)由所述壳体(10)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0)的伸出位置;
限位结构(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扶手本体(20)上,其中,
在所述扶手本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结构(30)能够使所述扶手本体(20)保持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或,
在所述扶手本体(20)位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结构(30)能够使所述扶手本体(20)保持在所述收起位置;
所述限位结构(30)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31)和凹槽(32),所述凸起(31)和所述凹槽(3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凸起(31)和所述凹槽(3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20)上,至少部分所述凸起(31)能够伸入至所述凹槽(32)内,或者,
所述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扶手本体(20)之间,所述壳体(10)包括缩颈段,所述扶手本体(20)与所述缩颈段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结构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0)包括所述凸起(31)和所述凹槽(32),所述凹槽(3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所述凸起(31)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第一凹槽(321)与所述第二凹槽(322)设置于所述扶手本体(20)的侧壁上,在所述扶手本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所述凸起(31)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321)内,在所述扶手本体(20)位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所述凸起(31)伸入至所述第二凹槽(3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座体(33)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33)上的按钮(34),所述凸起(31)设置于所述按钮(34)的靠近所述壳体(10)的一侧,所述凸起(31)与所述壳体(1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90),所述按钮(34)具有靠近所述壳体(10)的锁定位置和远离所述壳体(10)的解锁位置,在所述按钮(34)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钮(34)与所述凸起(31)配合以使所述凸起(31)伸入所述第一凹槽(321)内,在所述按钮(34)位于所述解锁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凸起(31)在所述第二弹性结构(9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第一凹槽(321)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扶手本体(2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结构(40),所述扶手本体(20)能够在所述第三弹性结构(4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在所述伸出位置与所述收起位置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扶手本体(20)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50),所述导向结构(50)包括沿所述扶手本体(2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凸起(51)和导向凹槽(52)。
6.一种车辆,包括:
车本体;
扶手(70),设置于所述车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70)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本体包括:立柱以及护板(80),所述扶手(70)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护板(80)位于所述扶手(70)远离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护板(8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所述扶手(70)的扶手本体(20)能够由所述第一避让口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20)的外端在所述扶手本体(20)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护板(80)之间具有间隙。
CN201910616083.XA 2019-07-09 2019-07-09 扶手及车辆 Active CN112208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083.XA CN112208412B (zh) 2019-07-09 2019-07-09 扶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6083.XA CN112208412B (zh) 2019-07-09 2019-07-09 扶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8412A CN112208412A (zh) 2021-01-12
CN112208412B true CN112208412B (zh) 2022-09-20

Family

ID=74048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6083.XA Active CN112208412B (zh) 2019-07-09 2019-07-09 扶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841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35346A1 (de) * 1999-07-28 2001-02-01 Volkswagen Ag Haltegriff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Dachhaltegriff
TWM312451U (en) * 2006-10-17 2007-05-21 Yu-Tian Tzeng Seat armrests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3172487U (zh) * 2013-04-02 2013-09-04 郑叶波 一种可变长度的拉手
US9821696B1 (en) * 2016-05-04 2017-11-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grated assist handle
CN207481730U (zh) * 2017-09-22 2018-06-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扶手和车辆
CN208530362U (zh) * 2018-05-18 2019-02-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8412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1213B1 (en) Integrated seat fold-down lever/belt exit
CN106904108B (zh) 把手装置及车辆后备箱垫总成
CN112208412B (zh) 扶手及车辆
EP1967412A1 (en) Seat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CN105818895A (zh) 一种带有插接儿童座椅的两轮踏板式电动自行车
CN107380024B (zh) 车辆扶手
KR101371985B1 (ko) 누름타입 도어내측핸들
KR101857037B1 (ko) 윙 아웃 헤드레스트의 플레이트연결수단
CN210454925U (zh) 一种医疗车用可转向、锁定的扶手
US7273224B2 (en) Tray device for stroller
CN112644356B (zh) 一种汽车的拉手结构
CN209141948U (zh) 车用座椅解锁装置
CN207311194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11519751U (zh) 一种隐藏式折叠器
CN211335589U (zh) 副仪表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EP1418110B1 (en) Foldable baby carriage
KR0117061Y1 (ko) 자동차용 안전벨트의 버클수납장치
CN210960763U (zh) 拉杆安全装置及滑板车箱包
CN207725266U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前置护体装置
CN107499194A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09022864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汽车前门内饰板
CN212332459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弹出式置杯盒扶手
CN208993544U (zh) 杯托内盖和杯托主体的弹性解锁机构
JPH0754044Y2 (ja) シートベルトガイド
CN214565182U (zh) 一种安全带织带导向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