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1154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1154B CN112201154B CN202011192907.4A CN202011192907A CN112201154B CN 112201154 B CN112201154 B CN 112201154B CN 202011192907 A CN202011192907 A CN 202011192907A CN 112201154 B CN112201154 B CN 1122011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film
- chip
- layer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避免弯折后的覆晶薄膜翘起,降低显示亮线的风险,提高显示模组的良率。该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的显示面板;覆设于显示面板的背光面的中间膜层;固定于中间膜层中远离显示面板的一面的固定连接结构,且固定连接结构的一端突出于显示面板的侧面;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另一端向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弯折的覆晶薄膜;其中,覆晶薄膜围绕固定连接结构突出于显示面板的侧面的一端的外周缘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固定连接结构用于固定覆晶薄膜的弯折形状,且用于固定覆晶薄膜中弯折至显示面板背光面的部分。该显示装置包括该显示模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手机模组多采用PAD Bending(端子弯折)及COF Bending(覆晶薄膜弯折)方案,为了保证PAD Bending或者COF Bending后的高度及保护IC(IC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Circuit,对应中文为:集成电路),必不可少的会采用胶层来粘牢固定PAD或者COF。通常COF较硬,弯折后回弹力大,同时COF材质为PI(PI的英文全称为:Polyimide,对应中文为:聚酰亚胺),其表面能低,使得COF粘结不牢,COF会翘起,降低模组良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10’、中间膜层20’、胶层30’,以及一端与显示面板10’的连接,另一端弯折至显示面板的后方的覆晶薄膜40’,覆晶薄膜40’的自身回弹力的方向如箭头F’所示。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1’在覆晶薄膜40’未弯折至显示面板10’的后方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地展示位于显示面板10的后方的结构(中间膜层20’、胶层30’),用虚线表示该些结构。
为了改善该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增加胶层的粘性,但是粘性增加,内聚力会下降,意味着胶体的保持力会降低,在COF回弹力作用下,胶体自身发生拉胶,COF翘起与整机干涉,亮线风险增加,如果发生在用户端,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因此,如何能够使COF更好地贴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避免弯折后的覆晶薄膜翘起,降低显示亮线的风险,提高显示模组的良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
中间膜层,所述中间膜层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且所述中间膜层的外周缘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周缘以内;
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中间膜层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且所述固定连接结构的一端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
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另一端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弯折;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围绕所述固定连接结构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一端的外周缘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所述固定连接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形状,且用于固定所述覆晶薄膜中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的部分。
可选的,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层、以及覆设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缘的粘接层,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缘。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弯折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
所述支撑层包括主体和延伸部,所述主体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中间膜层的外周缘内,所述主体为一平板结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中间膜层的外周缘外,所述延伸部中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的形状与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部中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的外周缘,所述覆晶薄膜的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部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以及所述主体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
可选的,所述支撑层的延伸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背光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一端斜向设置,所述延伸部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一端斜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固定连接结构中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一端的形状为向外突出的弧形。
可选的,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PET或者泡棉。其中,PET的英文全称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对应的中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可选的,所述中间膜层为散热膜层。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上设置有集成电路,所述固定连接结构与所述集成电路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集成电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能够固定覆晶薄膜的弯折形状,并且能够固定覆晶薄膜中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的部分,使绑定后的覆晶薄膜不易翘起,从而降低了显示亮线的风险,提高了显示模组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在覆晶薄膜未弯折至显示面板的后方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在覆晶薄膜弯折至显示面板的后方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覆晶薄膜未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面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覆晶薄膜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覆晶薄膜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固定连接结构的支撑层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多个”包括两个,相当于至少两个。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结合图3至图6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显示模组1包括显示面板10、中间膜层20、固定连接结构30以及覆晶薄膜40。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膜层20为散热膜层,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膜层结构。
显示面板10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和背光面12。中间膜层20覆设于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且中间膜层20的外周缘位于显示面板10的外周缘以内。固定连接结构30固定于中间膜层20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且固定连接结构30的一端突出于显示面板10的侧面13。覆晶薄膜40的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1,另一端向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弯折。
其中,覆晶薄膜40围绕固定连接结构30突出于显示面板10的侧面13的一端的外周缘弯折至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固定连接结构30用于固定覆晶薄膜40的弯折形状,且用于固定覆晶薄膜40中弯折至显示面板10背光面12的部分。
这样,通过设置固定连接结构30的具体结构,能够固定覆晶薄膜40的弯折形状,并且能够固定覆晶薄膜40中弯折至显示面板10背光面12的部分,使绑定后的覆晶薄膜40不易翘起,从而降低了显示亮线的风险,提高了显示模组1的良率。由于覆晶薄膜40是围绕固定连接结构30突出于显示面板10的侧面13的一端的外周缘弯折至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也就是说,从覆晶薄膜40开始弯折的部分开始到覆晶薄膜40中弯折至显示面板10背光面12的部分,均与固定连接结构30接触,从而大大地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抵消覆晶薄膜40自身的回弹力,能够更好地固定住弯折后的覆晶薄膜40;同时,固定连接结构30突出于显示面板10的侧面13的一端能够对覆晶薄膜40的弯折形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连接结构30的形状是根据覆晶薄膜40的弯折设计需要进行的设计,也就是说,先观察覆晶薄膜40弯折后的形态,根据覆晶薄膜40的弯折形态,进行固定连接结构30相应的设计,使得覆晶薄膜40和固定连接结构30在覆晶薄膜40的弯折区域能够完美贴合。
图3是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在覆晶薄膜40未弯折至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地展示位于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的结构(中间膜层20、固定连接结构30),用虚线表示该些结构。
具体的,覆晶薄膜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弯折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1远离弯折部42的一端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1连接,第二连接部43位于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12。
固定连接结构30包括支撑层31、以及覆设于支撑层31的外周缘的粘接层32,覆晶薄膜40通过粘接层32固定于支撑层31的外周缘。支撑层31的材料为PET或者泡棉,以起到支撑作用。
支撑层31包括主体311和延伸部312,主体311的正投影位于中间膜层20的外周缘内,主体311为一平板结构。延伸部312的一端与主体311连接,另一端向远离主体311的方向延伸,延伸部312的正投影位于中间膜层20的外周缘外,延伸部312中远离主体311的一端3121的形状与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其中,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通过粘接层32固定于支撑层31的延伸部312中远离主体311的一端3121的外周缘,覆晶薄膜40的第二连接部43通过粘接层32固定于支撑层31的延伸部312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22、以及主体311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12。由上可知,支撑层31的延伸部312中远离主体311的一端3121为固定连接结构30突出于显示面板10的侧面13的一端。
这样,通过设置延伸部312中远离主体311的一端3121的形状与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并通过粘接层32使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贴合固定于延伸部312中远离主体311的一端3121,以为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提供更好的定型支撑,避免绑定治具造成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死折,缓冲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外力对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的冲击。覆晶薄膜40的第二连接部43通过粘接层32固定于支撑层31的延伸部312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22、以及主体311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12,以增大粘接层32与覆晶薄膜40的第二连接部43的固定面积,从而更好地固定住覆晶薄膜40的第二连接部43,防止覆晶薄膜40的第二连接部43翘起。
将支撑层31的延伸部312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23与主体311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13位于同一平面内,以简化制作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位于显示基板的背光面12,第二连接部43与弯折部42连接的一端斜向设置,延伸部312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22对应于第二连接部43与弯折部42连接的一端斜向设置。
也就是说,固定连接结构30的形状是完全根据覆晶薄膜40弯折后需固定的形状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最好地为覆晶薄膜40提供支撑定型作用,以及固定作用。覆晶薄膜40的弯折部42位于显示基板的背光面12以更好地缩短边框所占用的面积,实现更窄的边框效果。
从图5中可以看出,由于设有延伸部312,覆晶薄膜40的第二连接部43中与弯折部42连接的一端的自身的回弹力(图中箭头F),与延伸部312中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面3122上的粘接层32所产生的粘和力(图中箭头D)抵消,从而避免了覆晶薄膜40的翘起。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结构30中突出于显示面板10的侧面13的一端的形状为向外突出的弧形。如上所述,固定连接结构30的形状是根据覆晶薄膜40的弯折设计需要进行的设计,根据覆晶薄膜40的需要弧形弯折的形态,进行固定连接结构30相应的弧形设计,从而能够为覆晶薄膜40的弧形弯折的形态提供更好的支撑和固定。
覆晶薄膜40上设置有集成电路50,固定连接结构30与集成电路5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3114,凹槽3114用于容纳集成电路50。具体的,凹槽3114开设于固定连接结构30的主体311上。通过开设凹槽3114,能够避免在绑定后,集成电路50与中间膜层20挤压接触导致损坏失效。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1。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
中间膜层,所述中间膜层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且所述中间膜层的外周缘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周缘以内;
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中间膜层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且所述固定连接结构的一端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
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另一端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弯折;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围绕所述固定连接结构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一端的外周缘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所述固定连接结构用于固定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形状,且用于固定所述覆晶薄膜中弯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光面的部分;
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层、以及覆设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缘的粘接层,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周缘;
所述覆晶薄膜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弯折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面;
所述支撑层包括主体和延伸部,所述主体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中间膜层的外周缘内,所述主体为一平板结构;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中间膜层的外周缘外,所述延伸部中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的形状与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部中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的外周缘,所述覆晶薄膜的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粘接层固定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部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以及所述主体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
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背光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一端斜向设置,所述延伸部中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一端斜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PET或者泡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结构中突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一端的形状为向外突出的弧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膜层为散热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上设置有集成电路,所述固定连接结构与所述集成电路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集成电路。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92907.4A CN112201154B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92907.4A CN112201154B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1154A CN112201154A (zh) | 2021-01-08 |
CN112201154B true CN112201154B (zh) | 2022-08-09 |
Family
ID=74012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92907.4A Active CN112201154B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011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3249B (zh) * | 2021-03-19 | 2023-01-3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23684A (ko) * | 2012-05-03 | 2013-1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칩 온 필름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어셈블리 |
CN104765196A (zh) * | 2015-02-11 | 2015-07-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54277B2 (en) * | 2010-07-14 | 2014-02-18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 plate thereof |
CN107644593B (zh) * | 2017-09-06 | 2020-06-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oled显示面板 |
CN107728382A (zh) * | 2017-11-29 | 2018-02-2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JP2020003526A (ja) * | 2018-06-25 | 2020-01-09 |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WO2020065910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9461382B (zh) * | 2018-12-03 | 2020-08-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弯折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837171B (zh) * | 2019-02-20 | 2022-07-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14313B (zh) * | 2019-03-25 | 2022-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
CN109872635B (zh) * | 2019-03-29 | 2021-07-1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106150A (zh) * | 2019-12-06 | 2020-05-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装置 |
CN111081146A (zh) * | 2019-12-18 | 2020-04-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477099B (zh) * | 2020-04-20 | 2022-09-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1564113B (zh) * | 2020-06-10 | 2022-03-29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11192907.4A patent/CN1122011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23684A (ko) * | 2012-05-03 | 2013-1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칩 온 필름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어셈블리 |
CN104765196A (zh) * | 2015-02-11 | 2015-07-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1154A (zh) | 2021-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7528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1464572B (zh) | 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9606751U (zh) | 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11856741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341794B1 (ko) |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2201154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3363297B (zh) | 显示面板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 |
CN111882984A (zh) | 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 |
KR20210143911A (ko) | 수용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 |
CN113707030A (zh) |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 |
CN113299191B (zh) | 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柔性电路板 | |
CN110782788B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30065240A (ko) | 평판표시장치 및 평판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 |
CN215955284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2937060B (zh) |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
CN113161371B (zh) | 显示面板 | |
CN112863351B (zh) | 一种治具 | |
WO2013132815A1 (ja) | 電子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電子部品内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US20120212888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3597368B (zh) |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 |
CN210052447U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 |
CN114120814B (zh) | 一种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8920896U (zh) | 本压治具及本压设备 | |
CN219876227U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4863831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