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6654A -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6654A
CN112196654A CN202011089882.5A CN202011089882A CN112196654A CN 112196654 A CN112196654 A CN 112196654A CN 202011089882 A CN202011089882 A CN 202011089882A CN 112196654 A CN112196654 A CN 112196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uide
engine
engine body
section
cool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98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宏亮
马超
胡会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98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66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6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6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上,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上。由于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因此,冲击在导流件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上。如此,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

Description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散热片主要是通过捕捉迎风气流进行对流换热来冷却发动机,保证发动机在一个合理的温度下工作。否则如果发动机热负荷高,不仅会引起发动机因过热而导致零部件力学性能下降和热变形过大后工作不稳定;还会引起因机油温度过高而导致润滑性能下降,这些都会导致发动机摩擦损失增加,最终会导致油耗和排放均会增加。
为了降低油耗和排放,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发动机小型化,以降低油耗和排放,然而小型化设计则需要限定散热片不能太大和动力要求强劲,这样势必会增加发动机热负荷高的风险;二、采用稀薄燃烧方式降低油耗和排放,但是制约稀薄燃烧的约束条件之一就是发动机热负荷高。因此,传统的方案引起的高热负荷,最终还是会反过来提高油耗和排放,无法根本、有效地解决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增强发动机的对流散热,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根本、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
一种辅助冷却结构,所述辅助冷却结构包括:安装件;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连接在所述安装件,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部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用于将气流导流至发动机本体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上,所述第二导流部用于将所述气流导流至所述发动机本体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上。
上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将辅助冷却结构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上,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上。由于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因此,冲击在导流件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上。如此,使得发动机本体上方的气流与散热片充分接触,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此外,通过本辅助冷却结构,将发动机本体上方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发动机本体的顶部和侧面,增大气流在发动机本体的对流范围,使得发动机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导流段相对所述安装件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侧的第二连接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段一侧的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导流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二导流段相对所述安装件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为圆弧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圆弧曲率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圆弧曲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用于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顶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流段上沿着气流的导流方向,且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本体顶部相切的一个延长线为第一极限线,所述第二导流段上沿着气流的导流方向,且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本体侧面相切的一个延长线为第二极限线,所述第一极限线与所述第二极限线相交为导流角度θ,所述第一导流段和第二所述第二导流段上的延长线均在所述导流角度θ之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相对两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两个侧向部,所述侧向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一侧上,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及所述侧向部围成导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导流部及所述第二导流部为一体化结构。
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所述辅助冷却结构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上方,所述发动机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片,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侧面设有第二散热片。
上述的发动机,将辅助冷却结构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上,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上。由于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因此,冲击在导流件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上。如此,使得发动机本体上方的气流与散热片充分接触,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此外,通过本辅助冷却结构,将发动机本体上方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发动机本体的顶部和侧面,增大气流在发动机本体的对流范围,使得发动机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沿着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沿着垂直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轴线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本体还包括缸头与缸体,所述缸头装设在所述缸体上。
一种摩托车,包括空滤器与以上所述的发动机,所述空滤器位于发动机本体的上方,所述安装件装设在所述空滤器上。
上述的摩托车,将以上的辅助冷却结构安装在发动机本体的上方。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上,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上。由于导流件具有第一导流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因此,冲击在导流件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上。如此,使得发动机本体上方的气流与散热片充分接触,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此外,通过本辅助冷却结构,将发动机本体上方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发动机本体的顶部和侧面,增大气流在发动机本体的对流范围,使得发动机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的排气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述的发动机沿着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的链条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的火花塞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托车一侧外流场仿真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托车另一侧外流场仿真示意图;
100、辅助冷却结构;110、安装件;120、导流件;121、第一导流部;1211、第一连接段;1212、第一导流段;122、第二导流部;1221、第二连接段;1222、第二导流段;123、侧向部;130、导流槽;140、第一极限线;150、第二极限线;200、发动机本体;210、缸头;220、缸体;230、第一散热片;240、第二散热片;300、空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辅助冷却结构100,辅助冷却结构100包括:安装件110与导流件120。导流件120连接在安装件110,导流件120包括第一导流部121及连接在第一导流部121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122。第一导流部121用于将气流导流至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230上。第二导流部122用于将气流导流至发动机本体200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240上。
上述的辅助冷却结构100,在组装过程中,将辅助冷却结构100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00的上方。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120上,并在导流件120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200上。由于导流件120具有第一导流部12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122,因此,冲击在导流件120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121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230;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122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240上。如此,使得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与散热片充分接触,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200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100,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此外,通过本辅助冷却结构100,将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和侧面,增大气流在发动机本体200的对流范围,使得发动机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冷却结构100位于发动机本体200的上方应理解为:当机车使用过程中,辅助冷却结构100位于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之上的空间内。其中,此处的上方不局限于空间上的上下关系,而是相对于发动机本体200而言,若发动机本体200倾斜放置时,辅助冷却结构100则相对于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一段距离倾斜布置;若发动机本体200倒置时,辅助冷却结构100则相对于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一段距离倒置分布等。同时,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辅助冷却结构100的安装部位,只需满足位于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上方即可,比如:安装件110装设在机车的空滤器300上;也可装设在机车的车架上;又或者,装设在机车的覆盖件上等。
还需说明的是,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一散热片230和第二散热片240具体形状,只需满足第一散热片230分布在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第二散热片240分布在发动机本体200的侧面即可。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一散热片230沿着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L延伸设置,即为竖向筋条结构。第二散热片240沿着垂直于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L延伸设置,即为横向筋条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导流部121包括第一连接段1211与第一导流段1212。第一导流段1212通过第一连接段1211连接安装件110上,第一导流段1212相对安装件110倾斜设置。当安装件110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00上方时,第一导流段1212则相对于气流流动方向倾斜分布,有效改变气流流动方向,使得更多的气流在第一导流段1212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121整体可设置成圆弧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段1211可为圆弧段,也可为倾斜直线段。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连接段1211为圆弧段,安装件110与第一导流段1212均为直线段,且第一导流段1212通过第一连接端与安装件110圆滑过渡连接。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二导流部122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段1211一侧的第二连接段1221、及连接在第一导流段1212一侧的第二导流段1222。第二导流段1222通过第二连接段1221连接安装件110上,第二导流段1222相对安装件110倾斜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导流段1212与第二导流段1222均相对于安装件110倾斜设置,这样使得气流更好地改变流动方向,分别流向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和侧面,进一步增大第一散热片230和第二散热片240的对流换热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3,第二连接段1221可为圆弧段,也可为倾斜直线段。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二连接段1221为圆弧段,安装件110与第二导流段1222均为直线段,且第二导流段1222通过第二连接端与安装件110圆滑过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连接段1211与第二连接段1221均为圆弧段。第一连接段1211的圆弧曲率小于第二连接段1221的圆弧曲率。由此可知,第一连接段1211的弯曲角度小于第二连接段1221的弯曲角度。当第一散热片230沿着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延伸设置,即为竖向筋条结构、第二散热片240沿着垂直于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延伸设置,即为横向筋条结构时,将第一连接段1211的弯曲角度设计相对较小,使得行驶方向的迎风气流方向和原本竖向散热片相匹配,减小了气体流动的阻力。同时,将第二连接段1221的弯曲角度设计相对较大,使得行驶前后方向的气流改变为上下方向的气流,以便更好地冲刷横向散热片。因此,根据目标冷却散热片布置方式不同,对应调整第一连接段1211和第二连接段1221的圆弧曲率,使得第一散热片230和第二散热片240上的对流换热系数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圆弧曲率应理解为:就是针对圆弧上弧线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即圆弧上的弧线在某一点的弯曲程度的数值,曲率越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或者弯曲角度越大。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散热片230沿着垂直于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延伸设置,即为横向筋条结构、第二散热片240沿着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延伸设置,即为纵向筋条结构时,第一连接段1211的圆弧曲率大于第二连接段1221的圆弧曲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导流件120用于位于发动机本体200顶部的上方。第一导流段1212上沿着气流的导流方向,且用于与发动机本体200顶部相切的一个延长线为第一极限线140。第二导流段1222上沿着气流的导流方向,且用于与发动机本体200侧面相切的一个延长线为第二极限线150。第一极限线140与第二极限线150相交为导流角度θ。第一导流段1212和第二导流段1222上的延长线均在导流角度θ之内。如此,将第一导流段1212和第二导流段1222的延长线合理控制在导流角度θ之内,使得第一导流段1212和第二导流段1222上的气流均能作用在发动机本体200上,从而使得发动机本体200与气流进行充分对流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的导流方向应理解为:气流流动至导流件120上时,会顺着导流件120的表面流动,形成的流动方向为气流的导流方向。本实施例主要调整第一导流段1212和第二导流段1222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一导流段1212和第二导流段1222上的气流均作用在发动机本体200上,提高气流的对流系数。
还需说明的是,请参考图6与图7,图6与图7分别为摩托车的两侧外流场仿真示意图。从图6与图7中可知,在空滤器300与发动机本体200之间增加本实施例的辅助冷却结构100,能够使得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大量导流至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面和侧面上,如此,有效改善发动机本体200上方气流的流动分布,加强气流在发动机本体200上的对流系数,从而提高发动机本体200的降温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二导流部122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流部122分别连接在第一导流部121的相对两侧上,如此,通过两个第二导流部122,使得气流分别流向发动机本体200的链条侧和火花塞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导流件120还包括两个侧向部123。侧向部123连接在第二导流部122远离第一导流部121的一侧上。安装件110、第一导流部121、第二导流部122及侧向部123围成导流槽130,如此,通过侧向部123,使得导流件120上形成导流槽130,避免气流在引导过程中从导流件120的两侧流出,保证气流充分引导至发动机本体20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安装件110、第一导流部121及第二导流部122为一体化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向部123、安装件110、第一导流部121及两个第二导流部122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200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辅助冷却结构100。辅助冷却结构100位于发动机本体200的上方。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片230,发动机本体200的侧面设有第二散热片240。
上述的发动机,将以上的辅助冷却结构100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00的上方。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120上,并在导流件120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200上。由于导流件120具有第一导流部12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122,因此,冲击在导流件120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121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230;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122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240上。如此,使得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与散热片充分接触,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200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100,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此外,通过本辅助冷却结构100,将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和侧面,增大气流在发动机本体200的对流范围,使得发动机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第一散热片230沿着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L延伸设置,第二散热片240沿着垂直于发动机本体200的轴线L延伸设置。由此可知,第一散热片230为纵向筋条结构,第二散热片240为横向筋条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与图5,发动机本体200还包括缸头210与缸体220。缸头210装设在缸体2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摩托车,包括空滤器300与以上的发动机。空滤器300位于发动机本体200的上方。安装件110装设在空滤器300上。
上述的摩托车,将以上的辅助冷却结构100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00的上方。当机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冲击在导流件120上,并在导流件120的引导下,导流至发动机本体200上。由于导流件120具有第一导流部12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122,因此,冲击在导流件120上的气流至少分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在第一导流部121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230;一股气流在第二导流部122的引导下,流向发动机本体200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240上。如此,使得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与散热片充分接触,增大气流与散热片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从而减小零部件的热变形,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同时也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创造了条件。由此可知,在发动机本体200上方设置本辅助冷却结构100,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油耗和排放的问题。此外,通过本辅助冷却结构100,将发动机本体200上方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发动机本体200的顶部和侧面,增大气流在发动机本体200的对流范围,使得发动机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可选地,安装件110在空滤器300上的安装方式可为螺栓连接、卡接、绑接、铆接等。同时,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安装件110的表面形状,其表面形状可根据空滤器300的底部形成具体设计,以便提高安装件110与空滤器300之间的紧凑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却结构包括:
安装件;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连接在所述安装件,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部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用于将气流导流至发动机本体顶部上的第一散热片上,所述第二导流部用于将所述气流导流至所述发动机本体侧面上的第二散热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导流段,所述第一导流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导流段相对所述安装件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侧的第二连接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段一侧的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二导流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二导流段相对所述安装件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为圆弧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圆弧曲率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圆弧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用于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顶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导流段上沿着气流的导流方向,且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本体顶部相切的一个延长线为第一极限线,所述第二导流段上沿着气流的导流方向,且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本体侧面相切的一个延长线为第二极限线,所述第一极限线与所述第二极限线相交为导流角度θ,所述第一导流段和第二所述第二导流段上的延长线均在所述导流角度θ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相对两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两个侧向部,所述侧向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一侧上,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及所述侧向部围成导流槽;和/或,
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导流部及所述第二导流部为一体化结构。
8.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本体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冷却结构,所述辅助冷却结构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上方,所述发动机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散热片,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侧面设有第二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沿着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轴线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沿着垂直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轴线延伸设置;和/或,
所述发动机本体还包括缸头与缸体,所述缸头装设在所述缸体上。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滤器与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发动机,所述空滤器位于发动机本体的上方,所述安装件装设在所述空滤器上。
CN202011089882.5A 2020-10-13 2020-10-13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Pending CN1121966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9882.5A CN112196654A (zh) 2020-10-13 2020-10-13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9882.5A CN112196654A (zh) 2020-10-13 2020-10-13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6654A true CN112196654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09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9882.5A Pending CN112196654A (zh) 2020-10-13 2020-10-13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66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2767A (zh) * 2021-05-26 2021-10-08 珠海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其发动机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2883Y (zh) * 1993-12-10 1994-11-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摩托车强制空冷引擎冷却装置
CN1096849A (zh) * 1992-12-28 1994-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风冷式内燃机中用于引入冷却空气的罩子开口的结构
CN201474787U (zh) * 2009-08-28 2010-05-19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散热片的汽缸盖
JP2010190083A (ja) * 2009-02-17 2010-09-0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JP2013047023A (ja) * 2011-08-28 2013-03-0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CN213450575U (zh) * 2020-10-13 2021-06-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49A (zh) * 1992-12-28 1994-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风冷式内燃机中用于引入冷却空气的罩子开口的结构
CN2182883Y (zh) * 1993-12-10 1994-11-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达摩托车强制空冷引擎冷却装置
JP2010190083A (ja) * 2009-02-17 2010-09-0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CN201474787U (zh) * 2009-08-28 2010-05-19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散热片的汽缸盖
JP2013047023A (ja) * 2011-08-28 2013-03-0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CN213450575U (zh) * 2020-10-13 2021-06-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2767A (zh) * 2021-05-26 2021-10-08 珠海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及其发动机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50575U (zh)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CN112196654A (zh) 辅助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CN104727966A (zh) 汽缸盖结构
CN109973259B (zh) 带egr的发动机
JP6318492B2 (ja) Egr冷却装置
CN214997878U (zh) 前挡泥板及机动车
CN205400915U (zh) 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缸体
JP2015025421A (ja) Egr冷却装置
JP4596157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クーラ取付構造
CN220415486U (zh)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CN214247515U (zh) 汽油机汽缸盖
KR20100138514A (ko) 라디에이터
CN210343539U (zh) Egr系统中冷却器的管芯组件
KR101932194B1 (ko) 열교환기
CN216111027U (zh) 发动机缸体、砂芯、发动机和车辆
US20010029909A1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20849805U (zh) 油壳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CN217059109U (zh) 一种耐用型排气温度传感器
KR101280620B1 (ko) 라디에이터 결합구조
CN207145080U (zh) 风冷式缸头盖
CN208220911U (zh) 一种有散热装置的气缸盖
KR101304470B1 (ko) 차량용 이지알 쿨러
JP3559887B2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構造
CN113202610A (zh) 前挡泥板及机动车
JPH08284743A (ja) 空冷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