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2586B -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2586B
CN112172586B CN202010888126.2A CN202010888126A CN112172586B CN 112172586 B CN112172586 B CN 112172586B CN 202010888126 A CN202010888126 A CN 202010888126A CN 112172586 B CN112172586 B CN 112172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otection
vehicle
collis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81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2586A (zh
Inventor
赵璞
金东�
段浩
潘乐真
陈征远
王三桃
林群
朱海立
李大任
张志军
刘畅
周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81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2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2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4Detail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operability, e.g. vehicle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or b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基于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保护终端和车载终端,服务器可根据保护终端上传驶入信息、驶出信息和碰撞信息确定肇事车辆,可实时的监控管理分散式充电桩,当充电桩因碰撞受损时,还可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此外,保护终端可以是保护性障碍物,比如防护桩,可有效避免车辆直接冲击充电桩,降低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鉴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现阶段国家电网所属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大多规划于士城区外的新城区域。考虑到未来我国电动汽车逐渐管及化的趋势,主城区内的社区、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医疗机构、文化娱乐机构等目的地停车场应改通原有停车区,配建相适应的分散式充电设备。最终由现阶段城市边缘地带充(换)电站的充电网络模式转变为城市中心区量大面广的分散式充电桩网络模式。
目前电动汽车停车方式主要为露天停车和室内停车两种。除满足普通燃油车停车空间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外,加装充电设施(充电桩或充电器)又使得停车场内的电动汽车充电停车空间设计具有一些特殊性,涉及内容包括停车位、车行道、人行通道、场地构造、绿化隔离带和景观等,其中,停车位与充电设备之间都应该安装保护性障碍物,且由于缺乏集中的监控管理,当分散式的充电设备在停车场车位中因碰撞受损时,往往很难对肇事车辆追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散式充电桩在停车场车位中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包括:
服务器、保护终端、车载终端;所述服务器、所述保护终端和所述车载终端通过网络通讯连接;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在驶入或驶出所述保护终端识别范围时,向所述保护终端发送所述车载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保护终端,安装于充电桩上或充电桩四周,用于在所述保护终端连接所述车载终端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保护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的连接消息,在所述保护终端断开所述车载终端时,向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断开消息,在所述保护终端受到碰撞时,向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碰撞消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连接消息时,记录驶入信息,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断开消息时,记录驶出信息,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碰撞消息时,记录碰撞信息,以及,根据所述驶入信息、所述驶出信息和所述碰撞信息,从而确定肇事车辆。
优选地,所述驶入信息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驶入时刻,所述驶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驶出时刻,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标识和碰撞时刻。
优选地,所述保护终端在受到碰撞时采集画面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画面信息的碰撞消息。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的所述碰撞消息时,记录包含画面信息的所述碰撞信息。
优选地,所述保护终端包括防护桩,所述防护桩内设置通信单元和碰撞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保护终端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装设于所述防护桩上远离所述充电桩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内装设有警报单元,当所述缓冲垫受到冲击时所述警报单元可以发出警报。
优选地,所述保护终端还包括可伸缩的连接件,所述缓冲垫通过所述连接件可移动的装设于防护桩上远离充电桩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防护桩内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接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可带动所述连接件伸展。
优选地,所述保护终端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碰撞感应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保护终端和车载终端,服务器可根据保护终端上传驶入信息、驶出信息和碰撞信息确定肇事车辆,可实时的监控管理分散式充电桩,当充电桩因碰撞受损时,还可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此外,保护终端可以是保护性障碍物,比如防护桩,可有效避免车辆直接冲击充电桩,降低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终端的物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保护终端12和车载终端13。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制。车载终端13安装于车辆上,比如该车载终端13可以固定在车辆的挡风玻璃内侧、后备箱中或车牌里侧等,使得该车载终端13与车辆之间实现物理绑定,具体地,可以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口的位置来安装车载终端13,将车载终端13安装在充电接口附近更利于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建立通信连接,如充电接口在车头附近可选择将车载终端13安装于前车盖仓中,当充电接口位于车尾附近时,可选择将车载终端13安装于后备箱内。保护终端12安装于充电桩15的外侧,便于起到对充电桩15的监控作用。
车载终端13可以将车载终端13的第一终端标识与车辆标识信息绑定,第一终端标识与车辆标识信息的绑定关系可以预先设置于服务器11数据库中,具体地,车辆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车牌信息、车架号信息或车主人员信息等,确保能够记录到真实的车辆信息,便于后期进行追责等,更进一步地,车载终端13还可将第一终端标识与车主支付账号进行绑定,如银行卡号等,可用于充电桩15自动扣费使用或用于赔偿充电桩15的维修费用等。
车载终端13可以通过网络14与保护终端12之间实现通讯连接;为了使得保护终端12能够对车载终端13进行感知,以识别出该车载终端13所属车辆驶向充电桩15的行为,因而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之间可以建立近场通讯连接,比如该近场通讯连接可以基于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能耗)、ZigBee、WIFI等通讯协议而实现,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识别出保护终端12后,车载终端13可以将自身的第一终端标识发送至该保护终端12;例如,车载终端13可以通过上述的近场通讯连接实现对该第一终端标识的发送操作。而保护终端12根据识别到的车载终端13发送的第一终端标识,通过网络14向服务器11发送连接消息或断开消息,如该网络14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和因特网;其中,当车辆驶向充电桩15时,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建立通信连接,保护终端12向服务器11发送连接消息,车辆驶出充电桩15,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断开通信连接,保护终端12向服务器11发送断开消息。
其中,连接消息、断开消息中均可以包含:车载终端13的第一终端标识、保护终端12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根据第一终端标识与车辆信息之间的绑定关系,服务器11可以获知该车载终端13的第一终端标识对应的车辆信息,以便进一步获知车辆的车牌信息、车架号信息或车主信息等,而根据第二终端标识与充电桩15信息之间的绑定关系,服务器11可以获知第二终端标识对应的充电桩15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确定充电桩15的位置信息等。
保护终端12还可以采集碰撞消息,保护终端12内可以设置碰撞传感器,当碰撞传感器受到大于预设的阈值的冲击力后,该阈值不应设置过小,防止频繁发送碰撞消息,保护终端12采集相关碰撞消息,并通过网络14向服务器11发送该碰撞消息,其中,碰撞消息可以包括冲击强度指数、保护终端12的第二终端标识等。
因此,服务器1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连接消息、碰撞消息、断开消息作出相应决策,其中服务器11可以根据连接消息确定车辆驶入的驶入时刻,根据接收到的断开消息确定车辆驶出的驶出时刻,根据接收到的碰撞消息确定充电桩15发生碰撞时间点的碰撞时刻;以及,服务器11可以根据驶入时刻、驶出时刻和碰撞时刻,确定与充电桩15发生碰撞的车辆信息,具体地,服务器11可以根据碰撞时刻是否位于驶入时刻和驶出时刻之间来确认该车辆是否为肇事车辆,并根据第一终端标识获取车辆信息便于后期追责,同时,当服务器11接收到碰撞消息时还可将碰撞消息通过网络14发送给管理人员,如短信、邮件或APP信息推送等。可见,一方面该系统对驶入或驶出充电桩15的车辆进行了实时监控,另一方面还对突发的车辆与充电桩15的碰撞事故进行了实时监控,既捕捉了肇事车辆便于后期追责,又能及时通知管理维护人员对充电桩15进行维修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1可以在接收到连接消息时,确定车载终端13所在的车辆驶入充电桩15识别范围,并记录包含该车辆的驶入时刻T1的驶入信息,比如该驶入时刻T1可以为连接消息的接收时刻。类似地,服务器11可以在接收到断开消息时,确定车载终端13所在的车辆驶出充电桩15识别范围,并记录包含该车辆的驶出时刻T2的驶出信息,比如该驶出时刻T2可以为断开消息的接收时刻。类似地,服务器11可以在接收到碰撞消息时,确定发生碰撞的时刻并记录包含碰撞时刻T3的碰撞信息,比如该碰撞时刻T3可以为碰撞消息的接收时刻。因此,服务器11可以基于该驶入时刻T1、驶出时刻T2和碰撞时刻T3进行判断,若驶入时刻T1小于等于碰撞时刻T3且驶出时刻T2大于等于碰撞时刻T3则可以确定该车辆与充电桩15发生了碰撞,毫无疑义的,该判断过程中连接消息、断开消息和碰撞消息中包含的第二终端标识均相同。
请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应于于保护终端12的保护装置可以是防护桩121,防护桩121内设有通信单元,用于实现与车载终端13及服务器11之间的通讯连接,且保护终端12至少包含一个防护桩121,防护桩121的安装位置可以位于充电桩15的四个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车辆直接撞击充电桩15,降低充电桩15损坏的风险,优选地,可选装两个防护桩121位于充电桩15的正面两侧位置,且防护桩121其中之一内部设置通信单元即可,降低安装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终端12还包括缓冲垫122,缓冲垫122可以装设于防护桩121上远离充电桩15的一侧,缓冲垫122的安装可以降低车辆对防护桩121的冲击力,不仅降低了防护桩121内的通信单元被碰撞损坏的风险,同时,也可减小防护桩121对车辆的反作用力,将双方的损失都尽可能的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垫122内装设有警报单元,当缓冲垫122受到冲击时可发出警报,警报方式可以包括蜂鸣警报、光亮警报或语音提醒等,提醒车主即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避免损坏充电设施。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终端12还包括可伸缩的连接件123,缓冲垫122与充电桩15通过可伸缩的连接件123连接,缓冲垫122通过连接件123可平移的装设于防护桩121上远离充电桩15的一侧,具体地,连接件123的长度可预设为车辆与充电桩15之间的安全距离,优选地,可将连接件123的水平拉伸长度设置为0.3m,当车辆碰撞到缓冲垫122时,车辆已经进入与充电桩15之间的安全距离,缓冲垫122中的警报单元开始发出警报,提醒车主采取制动措施。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必然有一个初速度,车主制动车辆会有一个制动距离,通过设置可伸缩连接件123的方式,以使车辆进入安全距离范围时缓冲垫122即开始发出警报,给车主预留了充足的制动时间,进一步降低充电设施被损坏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防护桩121内还装设有电机,电机与可伸缩的连接件123传动连接,当车辆驶出后,且连接件123被压缩时,电机工作带动连接件123水平伸展至预设的长度,为下一次防护做准备,其中连接件123可以为连杆结构,所述防护桩内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连杆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连杆结构伸展。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可为锁止弹簧,所述缓冲垫通过所述锁止弹簧可移动的装设于所述防护桩上。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桩15上可以安装图像采集单元,如微型摄像头、微型相机等,用于采集现场画面,图像采集单元与保护终端12近场通信连接,比如该通讯连接可以基于BLE、ZigBee、WIFI等通讯协议建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图像采集单元也可与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碰撞感应器电性连接,保护终端12可以将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现场画面上传到服务器11中保存,作为后期追责的证明,具体地,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终端12读取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实时画面信息,将画面信息包含于碰撞消息中再上传至服务器11中,服务器11接受碰撞消息后将包含画面信息的碰撞信息进行记录,便于后期对肇事车辆的进一步确认。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的交互示意图,可以自动的实时监控充电桩15附近驶入或驶出的车辆,并确定肇事车辆。如图3所示,实时监控保护充电桩15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阶段中,通过步骤101~105实现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之间的连接处理。
步骤101,车载终端13向附近发射广播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车载终端13发出的广播信号基于BLE通讯协议而发出,属于近场通讯信号。
步骤102,保护终端12在扫描到车载终端13发射的广播信号后,判断该车载终端13是否满足连接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车载终端13不断地定期发送广播信号,保护终端12可以不断地定期扫描到该广播信号,因而保护终端12可以基于上述的连接条件确定是否需要对该广播信号进行响应。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条件可以包括:连续两次建立BLE连接的间隔时长不小于预设时长。由于广播信号中包含车载终端13的信息,因而保护终端12可以记录最近一次与车载终端13建立BLE连接的时刻,如果当前时刻与该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预设时长,则表明间隔时间过短、不满足连接条件。
当车载终端1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判定为车载终端13满足连接条件、转入步骤103,否则判定为车载终端13不满足连接条件、返回步骤101。
步骤103,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之间建立通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建立的BLE连接,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互。其中,车载终端13向保护终端12发送自身的第一终端标识。
步骤104,保护终端12向服务器11发送连接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消息中包含车载终端13的第一终端标识和保护终端12的第二终端标识。
步骤105,服务器11在收到连接消息后,记录相应的驶入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驶入信息可以包括上述连接消息中包含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车辆驶入的驶入时刻等,其中驶入时刻可以采用连接消息的接收时刻。
在第二阶段中,通过步骤106~108保护终端12对充电桩15进行实时的监控处理。
步骤106,保护终端12监控是否受到碰撞。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终端12内设置碰撞传感器,基于碰撞传感器,保护终端12可以实时监控是否受到车辆碰撞,当碰撞传感器受到大于预设的阈值的冲击力后,保护终端12采集相关碰撞消息,并通过网络14向服务器11发送该碰撞消息,其中,碰撞消息可以包括冲击强度指数、保护终端12的第二终端标识等,更进一步地,保护终端12与图像采集单元通信连接,碰撞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画面信息。
步骤107,保护终端12向服务器11发送碰撞消息。
步骤108,服务器11在收到碰撞消息后,记录相应的碰撞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碰撞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碰撞消息中包含的冲击强度指数、第二终端标识、画面信息、车辆发生碰撞的碰撞时刻T3等,其中碰撞时刻T3可以采用碰撞消息的接收时刻,同时,当服务器11接收到碰撞消息时还可将碰撞信息通过网络14发送给管理人员,如短信、邮件或APP信息推送等。
在第三阶段中,通过步骤109~113实现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之间的断开处理。
步骤109,车载终端13向附近发射广播信号。
步骤110,保护终端12在扫描到车载终端13发射的广播信号后,判断该车载终端13是否满足断开连接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车载终端13不断地定期发送广播信号,保护终端12可以不断地定期扫描到该广播信号,因而保护终端12可以基于上述的断开条件确定是否需要转入步骤111。
在一实施例中,断开条件可以包括:连续两次扫描广播信号的间隔时长大于预设时长。由于广播信号中包含车载终端13的信息,因而保护终端12可以记录最近一次扫描到车载终端13的广播信号的时刻,如果当前时刻与该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表明间隔时间过长、满足断开条件,可以判定车辆已经驶出充电桩15,即车载终端13。
当车载终端1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判定为车载终端13满足断开条件、转入步骤111,否则判定为车载终端13不满足连接条件、返回步骤109。
步骤111,车载终端13与保护终端12之间断开通讯连接。
步骤112,保护终端12向服务器11发送断开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断开消息中包含车载终端13的第一终端标识和保护终端12的第二终端标识。
步骤113,服务器11在收到断开消息后,记录相应的驶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驶出信息可以包括上述断开消息中包含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车辆驶出的驶出时刻T2等,其中驶出时刻T2可以采用断开消息的接收时刻。
步骤114,服务器11确定肇事车辆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驶入信息、碰撞信息、驶出信息确定肇事车辆信息,服务器11根据驶入时刻、碰撞时刻、驶出时刻进行判断,若驶入时刻小于等于碰撞时刻且驶出时刻大于等于碰撞时刻,则可以确定该车辆与充电桩15发生了碰撞,更进一步地,服务器11可获取上述碰撞信息中的画面信息进一步确认肇事车辆,便于对肇事车辆进行后期追责。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402、内部总线404、网络14接口406、内存4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4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4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4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4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保护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保护装置应用于安装在充电桩15上或充电桩15四周的保护终端12;该保护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接受单元,用于识别接收附近车载终端13发出的广播信号;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车载终端13发出的信号是否满足连接条件;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与判断终端13建立或断开通讯连接;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器11发送连接消息、碰撞消息或断开消息;
第一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是否受到碰撞;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车载终端13是否满足断开条件。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保护终端和车载终端;所述服务器、所述保护终端和所述车载终端通过网络通讯连接;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在驶入或驶出所述保护终端识别范围时,向所述保护终端发送所述车载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保护终端,安装于充电桩上或充电桩四周,用于在所述保护终端连接所述车载终端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保护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的连接消息,在所述保护终端断开所述车载终端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断开消息,在所述保护终端受到碰撞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碰撞消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连接消息时,记录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驶入时刻的驶入信息,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断开消息时,记录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驶出时刻的驶出信息,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碰撞消息时,记录包括第二终端标识和碰撞时刻的碰撞信息,以及,根据所述驶入信息、所述驶出信息和所述碰撞信息,从而确定肇事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终端在受到碰撞时采集画面信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画面信息的所述碰撞消息,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的所述碰撞消息时,记录包含画面信息的所述碰撞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终端包括防护桩,所述防护桩内设置通信单元和碰撞感应器,所述保护终端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装设于所述防护桩上远离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缓冲垫内装设有警报单元,当所述缓冲垫受到冲击时所述警报单元可以发出警报,所述保护终端还包括可伸缩的连接件,所述缓冲垫通过所述连接件可移动的装设于所述防护桩上远离所述充电桩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杆结构,所述防护桩内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连杆结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连杆结构伸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锁止弹簧,所述缓冲垫通过所述锁止弹簧可移动的装设于所述防护桩上。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终端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碰撞感应器电性连接。
7.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1,车载终端向附近发射广播信号;
步骤102,保护终端在扫描到所述车载终端发射的广播信号后,判断该所述车载终端是否满足连接条件;
步骤103,所述车载终端与所述保护终端之间建立通讯连接;
步骤104,所述保护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连接消息;
步骤105,所述服务器在收到所述连接消息后,记录相应的驶入信息;
步骤106,所述保护终端监控是否受到碰撞;
步骤107,所述保护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碰撞消息;
步骤108,所述服务器在收到所述碰撞消息后,记录相应的碰撞信息;
步骤109,所述车载终端向附近发射广播信号;
步骤110,所述保护终端在扫描到所述车载终端发射的广播信号后,判断该所述车载终端是否满足断开连接条件;
步骤111,所述车载终端与所述保护终端之间断开通讯连接;
步骤112,所述保护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断开消息;
步骤113,所述服务器在收到断开消息后,记录相应的驶出信息;
步骤114,所述服务器确定肇事车辆信息。
CN202010888126.2A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Active CN112172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8126.2A CN112172586B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8126.2A CN112172586B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586A CN112172586A (zh) 2021-01-05
CN112172586B true CN112172586B (zh) 2021-12-31

Family

ID=7392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8126.2A Active CN112172586B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258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2312A (zh) * 2017-12-04 2018-05-11 西安艾润物联网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8399682A (zh) * 2018-03-05 2018-08-14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94503A (zh) * 2017-06-20 2018-12-28 宁波轩悦行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事故处理方法
CN109584383A (zh) * 2018-10-26 2019-04-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停车收费系统及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209320747U (zh) * 2019-01-16 2019-08-30 南京简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无线监控终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1186327A (zh) * 2020-01-16 2020-05-22 安徽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保护装置
DE102019133166A1 (de) * 2018-12-05 2020-06-10 Hyundai Motor Company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utz vertraulicher information in einem energie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211152077U (zh) * 2019-12-03 2020-07-31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智能充电桩及充电桩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9926B2 (ja) * 2013-03-14 2015-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消費システム
CN207291701U (zh) * 2017-07-31 2018-05-01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CN108416924A (zh) * 2018-03-05 2018-08-17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停车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4503A (zh) * 2017-06-20 2018-12-28 宁波轩悦行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事故处理方法
CN108022312A (zh) * 2017-12-04 2018-05-11 西安艾润物联网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8399682A (zh) * 2018-03-05 2018-08-14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84383A (zh) * 2018-10-26 2019-04-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停车收费系统及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DE102019133166A1 (de) * 2018-12-05 2020-06-10 Hyundai Motor Company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utz vertraulicher information in einem energie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209320747U (zh) * 2019-01-16 2019-08-30 南京简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无线监控终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1152077U (zh) * 2019-12-03 2020-07-31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智能充电桩及充电桩管理系统
CN111186327A (zh) * 2020-01-16 2020-05-22 安徽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586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0276B (zh) 一种基于云的无人停车场自动泊车管理系统
CN105702080A (zh) 智慧城市云计算停车管理信息系统
KR100699414B1 (ko) 차량의 기록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267549B1 (ko) 전기자동차 운행관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796450A (zh) 一种新能源车车联网系统
CN105184940A (zh) 一种基于智能云的车辆道闸机通行系统
CN205375630U (zh) 一种基于车位锁和道闸的车位管理系统
CN11201730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CN110827548A (zh) 一种采用etc实现路边车位无人化智能管理系统
CN103117004B (zh) 停车场车辆循迹定位网关及其进行车辆定位的方法
CN112172586B (zh) 一种分散式充电桩停车场车位停车保护系统
CN112541977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主动式智慧停车收费系统
CN207529524U (zh) 一种开放路段停车管理系统
CN115762220B (zh) 一种新能源停车位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6353333U (zh) 一种智能地扎及停车收费系统
CN207993095U (zh) 一种基于mcu的无线汽车行驶记录仪
CN215576686U (zh) 一种带多功能报警装置的双杆闸机装置
CN110337064B (zh) 一种基于蓝牙和机器视觉的共享单车停放管理系统
CN210734040U (zh) 一种新型电子车牌
CN111243290B (zh) 驾驶行为数据获取和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264731A (zh) 一种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系统
CN112802209A (zh) 一种停车场欠费追缴系统
CN211787498U (zh) 一种基于视频监控的公交车辆防止其他车辆随意插队占道系统
CN203773607U (zh) 一种行驶记录仪
CN219303059U (zh) 一种基于etc的通行数据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