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5969B - 引导线保持器具 - Google Patents

引导线保持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5969B
CN112165969B CN201980035153.0A CN201980035153A CN112165969B CN 112165969 B CN112165969 B CN 112165969B CN 201980035153 A CN201980035153 A CN 201980035153A CN 112165969 B CN112165969 B CN 112165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guide wire
hook
distal end
lu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51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5969A (zh
Inventor
铃木贵大
片山智文
矢沼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65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5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5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7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upper alimentary canal, e.g. oesophagoscopes, gastr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02/041Bile 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47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 wires
    • A61M2025/015Details of the distal fixation of the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77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external means for receiving guide wires, wires or stiffening members, e.g. loops, clamps or later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16Design of handles or shafts or gripping surfaces thereof for manipulating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25Device for locking a guide wire in a fixe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atheter or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75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 A61M2025/09183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having tools at the distal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42Alimentary tract
    • A61M2210/1053Stomach
    • A61M2210/1057Duoden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007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for contrast medi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该引导线保持器具包括:护套(2),其具有管腔(21);操作线(3),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在所述管腔内贯穿;以及钩(5),其与所述操作线的顶端相连,自所述护套的顶端突出,所述护套具有形成从所述护套的顶端朝向所述护套的基端侧延伸的槽(26)的内壁面,所述槽具有向所述护套的外周面开口的开口部(263),所述钩具有能够与引导线卡合的引导线卡合面,该引导线保持器具构成为,能够在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与所述内壁面之间保持引导线。

Description

引导线保持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导线保持器具和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本申请是要求基于2018年7月20日提出申请的国际申请PCT/JP2018/027283号的优先权的申请,将所述国际申请的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已知在针对人体的管腔脏器的治疗、检查时,使用引导线将医疗器具导入到管腔脏器内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若在管腔脏器的开口部存在狭窄、闭塞等障碍,则有时无法将引导线插入管腔脏器。例如,在十二指肠乳头闭塞的情况下,难以经由十二指肠乳头将引导线向胆管、胰管等成为对象的管腔脏器插入。
作为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公知有被称作交会法的方法。在交会法中,使从除十二指肠乳头以外的部位导入到胆管、胰管内的引导线自十二指肠乳头突出,并利用医疗器具保持突出的引导线的端部。将从十二指肠乳头突出的引导线经由插入到十二指肠内的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拉出至体外。利用拉出到体外的引导线进行支架留置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捕获从十二指肠乳头突出的引导线的医疗器具。该医疗器具具有管状的护套、贯穿于护套的线、设于线的顶端且沿着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顶端部。顶端部具有弯曲成预定的形状以便卡挂引导线的弯曲部。
另外,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已知如下方法:在通过交会法留置支架等处置器具时,通过将从十二指肠乳头突出到十二指肠内的引导线向胆管、胰管内拉回,从而将把持了引导线的医疗器具连同处置器具一起向胆管、胰管内导入。
在交会法中,在超声波图像的观察下确认胆管、胰脏,将穿刺针从食道、胃、十二指肠向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穿刺。将引导线向穿刺到胆管中的穿刺针的内部插入,将引导线的顶端向胆管或者胰管的内部插入。之后,将引导线推进,使其通过十二指肠乳头,使引导线的顶端侧部分向十二指肠内突出。接下来,一边利用内窥镜图像确认从十二指肠的乳头伸出的引导线的顶端侧部分,一边利用处置器具(例如把持钳子)的把持部把持引导线的顶端侧部分的局部。通过在该状态下牵引引导线,将处置器具向乳头内拉入。由此,例如,能够将留置在胆管内的处置器具作为引导护套的替代品,将支架等留置物覆盖于处置器具而留置在胆管内。
对用于实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手术的处置器具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3的设备为了在抑制乳头组织的损伤的同时将处置器具向胆管内插入而捕获引导线,并将处置器具沿着引导线向十二指肠乳头侧插入。具体而言,专利文献3的设备具有如下结构:在护套的顶端部具备缺口部,在缺口部内保持引导线。在该内窥镜用导管中,具备如下结构:通过从斜外方将缺口部的开口压靠于引导线,从而成为引导线插入到缺口部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护套沿着引导线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0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12108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1697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交会法,期望能够沿着引导线移动而顺畅地向乳头侧插入的引导线保持器具。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用导管的护套的顶端部的缺口部沿着护套的长度轴线形成,因此为了将引导线插入到缺口部内,需要使护套的轴向与引导线的伸出方向(轴向)一致,护套的顶端部的对位较为困难。另外,缺口部为在护套的顶端部的侧面开放的结构,因此在将护套向乳头侧插入的操作时,存在缺口部自引导线脱落的可能性。若缺口部自引导线脱落,则需要重新进行将引导线向缺口部内插入的操作,手术需要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交会法中能够沿着引导线顺畅地向乳头侧插入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和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包括:护套,其具有中心轴线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操作线,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能够进退地在所述管腔内贯穿;以及钩,其与所述操作线的顶端相连,从所述护套的顶端突出,所述护套具有形成从所述护套的顶端朝向所述护套的基端侧延伸而成的槽的内壁面,所述槽具有向所述护套的外周面开口的开口部,所述钩具有能够与引导线卡合的引导线卡合面,该引导线保持器具构成为,在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位于比所述槽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所述引导线卡合面和所述内壁面保持引导线。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是将引导线保持器具插入乳头的方法,该引导线保持器具包括:护套,其具有中心轴线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和形成从顶端朝向基端侧延伸而成的槽的内壁面;操作线,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进退自如地在所述管腔内贯穿;以及钩,其与所述操作线的顶端相连,具有能够与引导线卡合的引导线卡合面,该钩从所述护套的顶端突出,其中,该方法具有:卡定步骤,将从所述乳头突出的引导线卡挂于所述钩;引导线保持步骤,在将所述引导线卡挂于所述钩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操作线后退,将被所述钩卡挂着的所述引导线保持为沿着所述内壁面延伸的状态;以及护套插入步骤,在将所述引导线保持在所述钩的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与所述内壁面之间的状态下,一边将所述内壁面压靠于所述引导线,一边将所述护套的顶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线向所述乳头插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交会法中能够沿着引导线顺畅地向乳头侧插入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和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顶端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顶端部的俯视图。
图4是从顶端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预弯曲部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旋转防止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在使用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进行基于交会法的手术的例子中的内窥镜图像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在使用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进行基于交会法的手术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从顶端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顶端部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顶端部的俯视图。
图16是从顶端侧观察图15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17是从顶端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18是从顶端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19是从顶端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XX-XX线的剖视图。
图21是从顶端观察本发明第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22是从顶端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23是图22的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9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9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限制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限制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0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顶端部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顶端部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2是在图30中用XXXII-XXXII线表示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俯视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俯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护套的主视图。
图37是在图35中用XXXVII-XXXVII线表示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在使用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在使用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顶端部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顶端部的俯视图,是表示图2所示的钩后退后的状态的图。图4是从顶端侧观察引导线保持器具1而得到的主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在使用时的形态的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旋转防止部7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是能够保持线、例如插入体内来使用的医疗用的引导线的医疗器具。引导线保持器具1是如下这样构成的处置器具:伴随着操作线3的进退,钩5在护套2的顶端侧进退,能够利用钩5捕获并保持位于护套2的外方的引导线。如图1和图2所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包括护套2、操作线3、钩5以及操作部4。
护套2是具有挠性的纵长构件。护套2的基端部连接于由手术者把持的操作部4的操作部主体41。护套2经由内窥镜插入部向体内插入,具有顶端部能够自内窥镜突出的长度。如图2~图4所示,护套2具有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第1管腔21(管腔)。而且,护套2具有与第1管腔21平行地延伸的第2管腔(钩收纳管腔)22。在从沿着护套2的长度轴线L的方向观察护套2的顶端的主视时,第1管腔21和第2管腔22形成于隔着经过护套2的中心轴线O且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直线即第1直径线R1的两侧。第2管腔22具有比第二端部52的外径大的内径。
另外,在图4中,用相同的线记载长度轴线L和中心轴线O,但中心轴线O是经过护套2的大致圆形的截面形状的中心的轴线,长度轴线L是沿护套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
如图1和图4所示,护套2在外周的局部具有槽26。槽26的外周的局部形成为凹状。槽26从护套2的顶端向基端侧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地形成。如图4所示,槽26形成为,护套2的外周的局部从外周面朝向中心轴线O凹陷。槽26具有比护套2的半径长的深度D。如图4所示,在主视时,至少在护套2的顶端,槽26的底部262位于第1管腔21与第2管腔22之间,且槽26具有槽26的开口宽度从底部262朝向护套2的外周面扩大的曲线形状的顶端缘(棱线)261。槽26的底部262的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护套2的外周侧的槽26的外周开口部263(槽的开口)侧的缘部形成为曲线状而具有曲面。槽26在第1直径线R1上开口。另外,槽26不需要必须为比护套2的半径长的深度D,也可以是比护套2的半径短的深度。
槽26从护套2的顶端向基端侧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地形成。槽26从槽26的顶端到基端具有与顶端缘26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槽26既可以遍及护套2的总长地形成,也可以仅形成于从顶端向基端侧具有预定的长度的区域、例如从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突出的部分。
如图1和图6所示,护套2在顶端部具备预弯曲部20。预弯曲部20具有向预定的方向赋予弯曲惯性的弯曲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弯曲部20具有沿着第1直径线R1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预弯曲部20在施加外力时发生弹性变形,但在解除了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具有恢复为预先赋予的弯曲形状的恢复力。槽26形成于如下位置,即,在预弯曲部20恢复为弯曲形状时,向预弯曲部20的弯曲形状的外侧开口的位置。
操作线3由金属制的单线、捻线形成,在护套2的第1管腔21内贯穿。操作线3的基端固定于操作部4的操作滑动件42,在操作线3的顶端连结有钩5。
在操作线3和第1管腔21设有旋转防止部7。利用旋转防止部7防止操作线3相对于第1管腔21绕轴线旋转。旋转防止部7包括设于操作线3的非正圆部71(被限制部)和设于第1管腔21的非正圆开口部72(限制部)。非正圆部71是与操作线3的轴向正交的横截面形状成为椭圆形状(非正圆形状)的部分。非正圆开口部72具有椭圆形状(非正圆形状)的开口形状,从第1管腔21的顶端到基端侧以预定长度设置,是与护套2的长度轴线L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与操作线3的非正圆部71形状相似的椭圆形状的开口。如图7所示,非正圆开口部72具有能够供操作线3进退并且非正圆部71无法绕操作线3的轴线旋转的开口尺寸。另外,限制部和被限制部为非正圆形状即可,也可以是椭圆形状、长圆形状。
如图7所示,非正圆开口部72的椭圆形状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L1比非正圆部71的横截面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L2大。非正圆开口部72的椭圆形状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L3比非正圆部71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L1和长边方向上的尺寸L4大。因而,在操作线3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时,非正圆部71与非正圆开口部72的内壁抵接而限制操作线3绕轴线的旋转。其结果,构成为,防止操作线3相对于护套2绕轴线旋转,并且操作线3能够在第1管腔21进退。
操作线3的非正圆部71设于在操作线3相对于护套2进退动作时在第1管腔21的顶端部的非正圆开口部72通过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线3在操作线3的长度方向上的局部设有椭圆形状的非正圆部71,除非正圆部71之外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正圆形状。
如图1~图3所示,钩5与操作线3的顶端相连地设置。钩5是线状的构件朝向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顶端侧弯折成凸状而形成的。钩5隔着凸状的弯折区域50在两侧具有端部,具有与操作线3的顶端连接的第一端部51和朝向护套2的基端侧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第二端部52。钩5也可以由金属制的单线、例如SUS、镍钛合金形成。
钩5自护套2的顶端突出地设置。钩5伴随着操作线3相对于护套2的进退,在护套2的顶端侧进退。
如图4~图5所示,钩5在主视时向护套2的径向(第1直径线R1方向)且是槽26所处的那一侧弯曲地形成。在与护套2的长度轴线L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与预弯曲部20弯曲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侧视时,钩5形成为,钩5的顶端侧形成为直角或者钝角而向槽26侧弯曲。如图4所示,在主视时,钩5的顶端的弯曲部分的突出端部55位于比槽26的底部262靠护套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也就是说,钩5在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与突出端部55之间沿着第1直径线R1方向向槽26侧弯曲。突出端部55的弯曲部分的内侧的面成为能够与引导线卡合的引导线卡合面53。另外,在此的卡合是指,钩卡挂引导线,无论引导线相对于钩是能够进退还是不能进退都可使用。
在主视时,钩5与槽26的顶端缘261交叉,由钩5和顶端缘261形成闭合的闭区域C1。另外,如图3所示,在自沿着第1直径线R1的方向的第一侧视(俯视)时,在钩5配置于后退位置时,第二端部52收纳于护套2的顶端,在钩5与护套2的顶端之间形成闭区域C2。
如图1所示,操作部4设于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基端侧,与护套2的基端连接。操作部4包括操作部主体41和操作滑动件42。操作部主体41与护套2的基端连接。操作滑动件4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操作部主体41。在操作部主体41具备中空部,形成有与中空部和外部连通且沿着长度轴线L延伸的狭缝(未图示)。操作滑动件42的局部贯穿到狭缝内,操作滑动件42与操作线3的基端部在中空部内连接。若使操作滑动件4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41沿护套2的长度轴线L方向进退,则操作线3相对于护套2进退,钩5构成为,在护套2的顶端侧,能够与操作线3的进退相应地进退。
在使操作滑动件4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41前进时,操作线3在第1管腔21内前进,钩5在护套2的顶端侧前进。在操作滑动件42的可动范围内,若使操作滑动件42前进至最顶端侧,则钩5配置于相对于护套2最大程度地前进的前进位置。对于钩5而言,如图2所示,在前进位置,第二端部52自护套2的顶端离开。具体而言,前进位置的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顶端的分离距离LS(参照图2)比后述的引导线GW的直径长。
第二端部52通过使操作线3后退而能够收纳于第2管腔22。在操作滑动件42的可动范围内,若使操作滑动件42后退至最基端侧,则如图3所示,钩5配置于相对于护套2最大程度地后退的后退位置,第二端部52进入并收纳于第2管腔22的顶端开口内。
由于利用旋转防止部7防止操作线3绕轴线的旋转,因此钩5一边保持绕护套2的中心轴线O的相对位置一边进退。因此,在钩5的后退位置,第二端部52能够可靠地进入第2管腔22的顶端开口。
接下来,说明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使用形态和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在以下,以通过交会法将引导线保持器具1向管腔脏器、例如胆管内导入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的流程图。图9~图11是表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在使用时的形态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使用引导线保持器具1进行基于交会法的手术的例子的示意图。
首先,将第1引导线GW(引导线)留置于十二指肠D内。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将超声波内窥镜200的内窥镜插入部201从患者的口插入至胃St或者十二指肠D,将贯穿于内窥镜插入部201而自内窥镜插入部201的顶端突出的进入针202向胆管Bd穿刺。之后,将第1引导线GW插入内窥镜插入部201,经由进入针202将第1引导线GW插入胆管Bd。推进插入到胆管Bd中的第1引导线GW,使第1引导线GW的顶端从十二指肠乳头Dp朝向十二指肠D内突出。通过使第1引导线GW朝向十二指肠乳头Dp前进,通常,从十二指肠乳头Dp突出的第1引导线GW的顶端沿着十二指肠D的内腔延伸。之后,在使第1引导线GW残留于体内的状态下拔出超声波内窥镜200,使第1引导线GW的顶端留置于十二指肠D内。此时,第1引导线GW的基端侧处于患者的体外。
接下来,将十二指肠内窥镜(未图示)的内窥镜插入部201(参照图12)从患者的口插入至十二指肠D。接下来,将引导线保持器具1插入内窥镜插入部201,使护套2的顶端部自内窥镜插入部201的顶端突出。此时,利用设于内窥镜插入部201的处置器具通道203的顶端部的抬起台(未图示)使护套2的顶端部抬起。在护套2的顶端部自内窥镜插入部201的处置器具通道203突出时,预弯曲部20恢复为预定的弯曲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为将护套2的顶端部映入内窥镜图像内,并且,能够向易于将钩5与引导线GW卡挂的朝向引导护套2。另外,易于将引导线GW插入到槽26内。钩5的第二端部52位于内窥镜图像的中央侧,因此能在比第1引导线GW更靠近内窥镜图像的中央的位置看见第二端部52。其结果,在内窥镜图像中,防止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间隙被第1引导线GW遮挡,能够利用钩5顺畅地卡挂第1引导线GW。
如图10所示,手术者一边确认由十二指肠内窥镜得到的内窥镜图像,一边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具体而言,以从十二指肠乳头Dp朝向十二指肠D内突出的第1引导线GW映入内窥镜图像内的方式配置内窥镜插入部201,在该状态下,使护套2自内窥镜插入部201突出,使护套2靠近第1引导线GW。如图10所示,护套2的顶端部从内窥镜图像的右下侧突出而映入。在使护套2自内窥镜突出时,在内窥镜图像中,钩5的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顶端之间的间隙配置于能够视觉确认的位置。即,第二端部52在内窥镜图像上显示在比第一端部51靠近前侧的位置。
接下来,使操作滑动件42向顶端侧前进,使操作线3相对于护套2前进,使钩5相对于护套2前进至前进位置(钩前进步骤S1)。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手术者一边确认内窥镜图像,一边使第1引导线GW进入钩5的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顶端之间的间隙,利用钩5卡挂第1引导线GW(卡定步骤S2)。
从十二指肠乳头Dp突出的引导线GW在内窥镜图像中从上侧向下侧行进,内窥镜的顶端的附近显示在内窥镜图像的下侧。另一方面,在预弯曲部20经过钳子抬起台100时,成为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外侧朝向钳子抬起台100的状态(参照图25)。因此,通过在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外侧形成槽26,在使预弯曲部20自内窥镜突出时,槽26位于内窥镜图像的下侧。其结果,易于使引导线GW收纳于护套2的槽26。另外,压入护套2的力的矢量易于变换为引导线GW的长轴方向,因此护套2的顶端部易于沿着引导线GW。
接下来,手术者使操作滑动件42向基端侧后退,使操作线3相对于护套2后退,将钩5配置于后退位置。通过使钩5后退至后退位置,能够使第1引导线GW靠近槽26的顶端缘。在后退位置,钩5的第二端部52插入到第2管腔22内,在钩5与护套2之间的闭区域C1、C2内配置并捕获第1引导线GW(引导线保持步骤S3)。
在使钩5后退至后退位置的状态下,引导线GW被引导线卡合面53引导而向槽26插入。在后退位置,钩5的引导线卡合面53位于比槽26的外周开口部263(开口部)的顶端靠顶端侧的位置。此时,在使引导线GW从槽26朝向护套2的基端侧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利用槽26的内壁面264和钩5的引导线卡合面53捕获并保持引导线GW。引导线GW优选以进退自如的方式保持于钩5的引导线卡合面53与槽26的内壁面264之间。另外,通过在钩5的引导线卡合面53与槽26的内壁面264之间保持引导线GW,能够防止引导线GW自引导线保持器具1脱落。
接下来,在将引导线GW保持在钩5与槽26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使槽26的内壁面264抵靠于引导线GW,一边沿着引导线GW将护套2的顶端部插入十二指肠乳头Dp(护套插入步骤S4)。手术者压入操作部4,如图12所示,将护套2的顶端部插入十二指肠乳头Dp。第1引导线GW预先穿过胆管Bd并经由十二指肠乳头Dp延伸至十二指肠D,因此在引导线保持器具1被压入时,护套2沿着第1引导线GW前进,到达胆管Bd内。
闭区域C1、C2比第1引导线GW的直径充分大,因此护套2和钩5不会在与第1引导线GW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因此,护套2能够沿着第1引导线GW顺畅地进退。另外,在使护套2进入到十二指肠乳头Dp内时,第1引导线GW沿着护套2的长度轴线L方向配置于护套2的槽26内,并且,引导线GW保持在钩5与槽26之间。其结果,第1引导线GW保持沿着护套2的长度轴线L地配置的状态。此时,钩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槽26的顶端靠远位侧的位置。而且,第1引导线GW在更靠近护套2的中心轴线O的位置沿着长度轴线L被保持,并且,如上所述,护套2和钩5相对于第1引导线GW顺畅地进退。因此,能够将护套2和钩5容易地向胆管Bd内插入。以上,完成第1引导线GW向胆管Bd的插入。
在第1引导线GW向胆管Bd的插入完成之后,进行目标的处置。作为具体例,将与第1引导线GW不同的第2引导线插入护套2的其他管腔(未图示)或者第2管腔22,将第2引导线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Dp内。之后,将第1引导线GW和引导线保持器具1从内窥镜插入部201拔出。
之后,将其他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插入十二指肠内窥镜,沿着第2引导线插入到十二指肠内,在十二指肠内进行处置。作为利用其他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进行的处置的例子,可列举出造影剂的注入、采石、支架的留置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具备从护套2的顶端突出且能够相对于护套2进退的钩5,因此能够利用钩5卡定引导线GW。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通过将钩5配置于前进位置,能够利用钩5容易地卡挂引导线GW。另外,在利用钩5卡挂引导线GW时,能够在内窥镜图像下视觉确认在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顶端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能够利用钩5容易地卡挂引导线GW。钩5的前进位置的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顶端的分离距离LS比引导线GW的外径大,因此能够利用钩5容易地卡挂引导线GW。之后,通过将钩5配置于后退位置,能够防止引导线GW自钩5脱落。
由钩5的引导线卡合面53和护套2的槽26的顶端的顶端缘261(棱线)形成的闭区域C1、C2比引导线GW的外径大,因此在闭区域C1、C2内被捕获的引导线GW能够在闭区域C1、C2内顺畅地进退。其结果,在将引导线保持器具1的顶端部向十二指肠内插入时,使护套2沿着引导线GW容易地前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利用旋转防止部7限制操作线3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其结果,在钩5进退时,防止钩5的第二端部52绕护套2的中心轴线O旋转,在钩5后退时,能够将第二端部52可靠地向第2管腔22内插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在护套2的外周具备沿着长度轴线L形成的槽26,因此在将槽26的内壁面264压靠于位于护套2的外方的引导线GW时,能够将引导线GW容易地向槽26内插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在从沿着长度轴线L的方向观察的主视时,钩5与槽26的顶端缘261交叉,由钩5和顶端缘261形成闭合的闭区域C1。因此,在钩5配置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在槽26内捕获位于护套2的外方的引导线GW并将其保持于闭区域C1内。其结果,通过操作线3的进退操作容易地利用钩5卡挂引导线GW,另外,能够在钩5的引导线卡合面53与槽26的顶端缘261之间包围并保持引导线GW。因而,在将护套2向十二指肠乳头Dp内插入时,钩5不会自引导线GW脱落,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将护套2向十二指肠乳头Dp内插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由于将引导线GW插入并保持于槽26,因此能够在护套2的中心轴线O附近保持引导线GW。因而,能够以简易的操作保持引导线GW,并且,能够在管腔脏器内将护套2沿着引导线GW顺畅地推进。而且,引导线GW在沿着槽26的状态下被捕获并保持,因此在将护套2向十二指肠乳头Dp插入时,抑制由护套2和引导线GW构成的部分的直径,能够将护套2容易地向十二指肠乳头Dp内插入。
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在护套2具备预弯曲部20,槽26向预弯曲部20的恢复了的弯曲形状的外侧开口而形成,因此能够将引导线GW容易地插入槽26。另外,预弯曲部20并非必须的结构,即使是在护套2不具备预弯曲部20的结构,引导线保持器具1也能够将引导线GW顺畅地插入槽26。
本发明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出图13~图29所示的变形例。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通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图13是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A的主视图。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钩5设置树脂制的罩构件6。通过将树脂制的罩构件6设于钩5的自护套2突出的部分,能够降低引导线GW与钩5的摩擦阻力。其结果,在将护套2沿着引导线GW压入时,能容易地将护套2压入。另外,罩构件6并非必须的结构。例如,除树脂制的罩之外,也可以实施向钩涂布润滑剂、PTFE涂覆。此外,在闭区域C1、C2相对于引导线GW的直径充分大的情况下,由于抑制了引导线GW与钩5的接触,因此不需要罩构件6。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图14是第2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B的俯视图。图14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护套2的第二端部52的钩收纳管腔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第2变形例中,在护套2的顶端面27B开口的有底形状的凹部22B形成于护套2。凹部22B作为钩5位于后退位置时的第二端部52的钩收纳管腔发挥功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子:作为钩收纳管腔,遍及护套2的总长地形成有管路,将能够供造影剂、其他线贯穿的第2管腔22作为钩收纳管腔加以利用。然而,对于收纳钩5的第二端部52的目的,也可以代替遍及总长形成的第2管腔22,而是能够将第二端部52收纳于仅形成于护套2的顶端的凹部的结构。通过相对于第2管腔22独立地设置钩收纳管腔,能够在将钩5保持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将第2管腔22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在将钩5保持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从第2管腔22供给第2引导线。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图15是第3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C的俯视图。图16是第3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C的主视图。图15和图16所示的第3变形例与第2变形例的凹部22B形状不同。第3变形例的凹部22C在包含护套2的顶端面27C与外周面之间的交界部分的区域凹陷地形成。即使能够收纳第二端部52的钩收纳管腔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收纳第二端部52。
(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图17是第4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D的主视图。本变形例是不具备钩收纳管腔的例子。如图17所示,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钩5配置于后退位置时,第二端部52位于比护套2的顶端的外周面靠外方的位置地靠近配置。在这样的变形例中也是,在使钩5后退至后退位置时,能够使第二端部52位于比护套2的顶端靠基端侧的位置,并且,能够在主视时形成闭区域C1。此外,在不具备钩收纳管腔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钩5配置于后退位置时,第二端部52抵接或者靠近配置于护套2的顶端。当在钩5的后退位置第二端部52靠近配置于护套2的顶端的情况下,只要钩5的第二端部52与护套2的顶端之间的分离距离LS比引导线的外径小,就能够保持引导线GW。
(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图18是第5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E的主视图。本变形例也可以不形成钩收纳管腔,如图18所示,通过对护套2E的顶端部且是第二端部52进退的位置进行D切割(切割为D字型),而形成与护套2的长度轴线大致平行的外表面22E。在这样的变形例中也是,在使钩5后退至后退位置时,能够使第二端部52位于比护套2的顶端靠基端侧的位置,并且能够在主视时形成闭区域C1。
(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
图19是第6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F的主视图。图20是图19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图19和图20所示的第6变形例的护套2F的顶端部的形状和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护套2不同。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具备如下结构:在护套2F的顶端部的局部设置缺口部(台阶)24,护套2F的顶端部的尺寸比基端侧小。像这样,通过减小护套2F的顶端部的尺寸,护套2F更易于插入十二指肠乳头Dp。
如图19所示,对于本变形例的护套2F而言,槽26和造影用管腔25沿第1直径线R1方向排列设置,缺口部24设于造影用管腔25的顶端部。因而,缺口部24的长度轴线L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将护套2F插入到胆管内的长度以下。这是因为,若缺口部24比插入到护套2DF胆管内的长度长,则造影用管腔的顶端开口无法插入到胆管内,无法将造影剂注入到胆管内。另外,期望的是,第1直径线R1方向上的缺口部24以第1管腔21和第2管腔22不与护套2F的外部连通的程度欠缺而形成。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护套2的顶端面27由与护套2的长度轴线L正交的面形成,但如图20所示,也可以是,护套2F的顶端面27F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地形成。具体而言,也可以是,以护套2F的顶端面27F中的、槽26侧的部分271位于顶端侧、缺口部24侧的部分272位于后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护套2F的顶端面27F的倾斜角度与钩5向径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大致平行地构成。若像这样,护套2F的槽26侧位于顶端侧,护套2F的顶端面27F以与钩5大致平行的方式倾斜,则在护套2D向十二指肠乳头Dp插入时,能够顺畅地将护套2F的顶端沿着保持于钩5和护套2F的顶端的引导线GW插入。
护套2F的顶端部的尺寸比基端侧的尺寸小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本变形例所示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将护套的顶端部设为遍及整周地顶端侧变细的锥形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
图21是第7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G的主视图。第7变形例的钩5G和护套2G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变形例中,第1管腔21E和第2管腔22G形成于比槽26的底部262靠槽26的外周开口部263侧的位置。另外,钩5G不沿径向弯曲,而是沿着护套2G的长度轴线L方向伸出(弯曲角度θ=180度)。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在槽26的顶端缘261与钩5G的引导线卡合面53G之间形成闭区域C1。因而,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引导线GW收纳于槽26并且保持于闭区域C1内,并且构成为,使护套2G能够沿着引导线GW容易地进退。钩的弯曲角度(参照图5)优选为直角或者钝角(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在该范围内弯曲角度θ越小,在护套2的顶端的主视时,能够将闭区域C1的面积确保得越大。
(第1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
图22是第8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I的主视图。图23是图22的侧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在护套2I的顶端部,也可以在主视时的槽26的两侧设置倾斜面(背切面)26I。倾斜面26I从护套2I的顶端朝向基端侧倾斜。在该情况下,在利用钩5卡挂引导线GW的状态下,在牵引钩5时,引导线GW容易进入槽26。
(第1实施方式的第9变形例)
图24和图25是第9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J的侧视图。在本变形例中,是被限制部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钩5延伸至操作线3的顶端,利用接头33将钩5与操作线3接合起来。被限制部71J将钩5的基端区域的中途部分弯折而形成弯曲部710。被限制部71J具有相比于被限制部71J向顶端侧延伸的第一部分711和向基端侧延伸的第二部分712。即,接头33与钩5之间的弯折形状部分构成被限制部71。在本变形例中,能够仅通过钩5的弯折加工简单地形成被限制部71J。
第一部分711相比于第二部分712位于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外侧,第二部分712位于预弯曲部的弯曲的内侧。而且,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将相对于第1管腔21的内壁的间隙抑制为最小限度。因此,如图25所示,在利用设于内窥镜插入部201的钳子抬起台100使护套2J抬起了时,即使自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外侧对于护套2J而言从钳子抬起台100受力,在第1管腔21内通过的第一部分711也不易向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内侧发生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防止钩5的第二端部52与护套2J的相对位置偏移。因而,即使利用钳子抬起台100使预弯曲部20弯曲,也能够保持第2管腔22与第二端部52的位置关系。
被限制部71J的弯曲部7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4和图25所示的形态。例如,也可以是图26或者图27所示的变形例。图26所示的变形例是在从与钩5的长度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钩5的侧视时,弯曲部7101弯折成V字形状,第一部分711与第二部分712位于大致同轴的位置的例子。弯曲部7101在第1管腔内配置于槽26或者侧面侧。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第一部分711及第二部分712、弯曲部7101的顶点部分与第1管腔21抵接而限制钩5相对于护套2J的旋转。
对于图27所示的变形例而言,在从与钩5的长度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钩5的侧视时,弯曲部7102弯折成Z字形状,第一部分711与第二部分712的轴线在径向上偏移。在本变形例中,在与图24所示的被限制部71J同样地利用钳子抬起台100使护套2J抬起了时,即使自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外侧对于护套2J而言从钳子抬起台100受力,在第1管腔21内通过的第一部分711也难以向预弯曲部20的弯曲的内侧发生位置偏移。
(第1实施方式的第10变形例)
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0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K的沿着长度轴线方向的截面的图。在本变形例中,与第6变形例的护套2F同样地,护套2K的顶端面27K相对于中心轴线O倾斜地形成。护套2K的顶端面27K中的、槽26侧的部分271以位于顶端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另外,钩5的第二端部52K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在第二端部52K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基端形成有弯折部522。弯折部522向与第2管腔22的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折回,端部521以与顶端面27K的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延伸。第二端部52K的端部521沿与第2管腔22的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若钩5向基端侧移动,则端部521与护套2的顶端面27K的倾斜接触地滑动,因此钩5的第二端部52K易于收纳于第2管腔22。
(第1实施方式的第11变形例)
对于各实施例和变形例的护套的顶端形状而言,也可以如图29所示的第11变形例那样,护套2F的顶端面27F呈锥形状倾斜。通过像这样使护套2F的顶端面27F呈锥形状倾斜,护套2F向十二指肠乳头Dp的插入变得容易。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30~图32,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第2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的顶端部分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仅图示引导线保持器具1H的顶端部分,省略操作部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通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的顶端部的侧视图。图31是沿着图30的中心轴线O的剖视图。图32是在图30中用XXXII-XXXII线示出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的钩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钩5H是固定于操作线3H的顶端部的立体形状的构件。钩5H的外形具有大致圆筒形状,沿着长度轴线L方向形成有狭缝56。如图30和图31所示,钩5H的顶端部501的外周部形成R面502。如图32所示,狭缝56是在钩5H的外周面的第1直径线R1上开口,沿径向凹陷的槽。狭缝56沿钩5H的长度轴线L方向遍及全长地延伸形成。在图32所示的例子中,狭缝56是具有U字形状的槽,狭缝56的底面是引导线卡合面53H。
如图31和图32所示,狭缝56向与护套2H的槽26的开口相反的朝向开口。即,槽26的外周开口部263和狭缝56的开口561分别在第1直径线R1上开口,向在周向上相差180度的朝向开口。另外,在从长度轴线方向观察时(在沿着长度轴线的主视时),优选的是,狭缝56的引导线卡合面53H与槽26的曲线形状的顶端缘(棱线)261交叉而形成闭区域C3。另一方面,如图31所示,在长度轴线L方向上,槽26的底部262和引导线卡合面53H不相对,狭缝56位于比槽26的顶端缘靠顶端侧的位置。
如图31所示,引导线卡合面53H以随着从钩5H的基端向顶端去而向护套2H的中心轴线O的延长线靠近的方式倾斜。钩5H的基端部503的引导线卡合面53H的径向上的位置位于比护套2H的槽26的底部262的位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闭区域C3在从长度轴线方向观察时,由至少钩5H的基端部和护套2的槽26的顶端缘261形成闭合的区域即可。因此,在闭区域C3内被捕获的引导线GW能够在闭区域C3内顺畅地进退。其结果,在将引导线保持器具1H的顶端部向十二指肠内插入时,能使护套2H沿着引导线GW容易地前进。另外,护套2H的槽26形成于引导线卡合面53H的倾斜的延长上。
钩5H是由树脂构成的构件。钩5H在考虑乳头插入性而设为较小的形状时为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即可。在由树脂形成钩5H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ABS、PEEK、PSU、PPSU等。钩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另外,钩也可以组合金属与树脂而形成。例如,只要狭缝的内壁面由树脂形成,就能够使引导线GW顺畅地滑动。
如图30和图32所示,钩5H具有供操作线3H插入并固定的线固定部54。线固定部54设于狭缝56与钩5H的外周面之间。线固定部54具备将与长度轴线L方向平行地延伸的2根管腔在顶端部连通的U字形状的连通孔,操作线3H在连通孔内贯穿,例如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操作线3H与线固定部54的固定方法并不限于粘接剂,也可以通过嵌合、压接等固定。
如图30所示,对于操作线3H而言,2根操作线3H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设置。2根操作线3H在钩5H的顶端部内被折回而向基端侧平行地延伸。另外,2根操作线3H在钩5H的顶端部内折回的结构并非必须的结构。操作线3H以能够进退的方式在护套2H的第1管腔(未图示)内贯穿。在本实施方式中,2根操作线3H均以能够进退的方式在第1管腔内贯穿,不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第2管腔。若使操作线3H相对于护套2H进退,则钩5H能够相对于护套2H进退。
钩5H的引导线卡合面53H和护套2H的槽26的内壁面264配置为,能够将引导线GW在钩5H与槽26之间保持为进退自如。狭缝56的引导线卡合面53H以狭缝56的顶端部位于护套2H的中心轴线O附近的方式倾斜,因此引导线GW在钩5H的顶端部501以位于护套2的中心轴线O附近的方式被保持。其结果,在将引导线保持器具1H的顶端部向十二指肠内插入时,能使护套2H容易地沿着引导线GW前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通过将钩5H配置于前进位置,能够利用钩5H容易地卡挂引导线GW。另外,在利用钩5H卡挂引导线GW时,能够在内窥镜图像下视觉确认狭缝56的开口561,因此能够在钩5H的狭缝56内容易地引导引导线GW,能够将引导线GW容易地卡挂于狭缝56。另外,在利用引导线卡合面53H卡挂引导线GW的状态下,通过使钩5H后退(将钩5H配置于后退位置),能够使引导线GW进入到护套2H的槽26内。此时,优选的是,通过将钩5H的基端部503的基端面505抵接于护套2的顶端面27H,钩5H、特别是引导线卡合面53H在比槽26的顶端靠远位侧的位置被定位。在该状态下,引导线GW保持在引导线卡合面53H与槽26的内壁面264之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护套2H沿着引导线GW顺畅地向乳头侧插入。
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是将具有狭缝56的立体形状的钩5H固定于操作线3H的顶端部的结构,因此易于将引导线GW捕获到狭缝56内,另外,若将钩5H配置于后退位置,则能够将引导线GW容易地保持于引导线卡合面53H与槽26的内壁面264之间的闭区域C3。另外,在将钩5H配置于后退位置时,能够防止引导线GW自钩5H的脱落。其结果,例如能够将护套2H顺畅地向乳头侧插入。
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H是将立体形状的钩5H固定于操作线3H的结构,因此与如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线3那样使用线状的钩5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操作线的直径较细。因而,能够使用柔软性较高的操作线,在护套2H内贯穿的操作线3H的柔软性提高。其结果,引导线保持器具1H整体的柔软性极大地提高,能够提高设备整体的柔软性。若设备整体的柔软性较高,则作为进行插管的设备的可操作性提高。
本发明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并不限定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出图33~图42所示的变形例。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通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图33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M的顶端部的立体图。图34是本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M的顶端部的俯视图,图35是本变形例的引导线保持器具1M的顶端部的侧视图。图36是本变形例的护套的主视图。图37是在图35中用XXXVII-XXXVII线表示的位置的剖视图。本变形例的钩5M、护套2M以及操作线3M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钩5H的基端部503形成为平面状的例子,但本变形例的钩5M形成有相比于钩5M的基端面向基端侧突出的突起58。突起58形成于设有线固定部54的区域,突起58沿着操作线3M向护套2侧突出。突起58具备在使钩5M后退时能够与护套2M的侧面抵接的抵接面581。
护套2M的顶端部与第2实施方式的护套2H同样地具备槽26。在护套2M的顶端面27M形成有台阶部273,该台阶部273是贯穿有操作线3M的第1管腔21M的区域向基端侧凹陷而成的。在台阶部273形成有沿着长度轴线L呈平面状欠缺而形成的侧面274。另外,也可以将突起58设定为,在钩5M配置于后退位置时,钩5M的突起58的基端或者基端面503的至少任意的部分抵接于护套2。例如,也可以将突起58设定为,在突起58的基端抵接于台阶部273时,钩5M、特别是引导线卡合面53M被定位在比槽26的顶端靠远位侧的位置。在突起58的基端抵接于台阶部273的状态下,优选的是,钩5M的基端面505(除了突起58)与护套2M的顶端面27M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另外,例如也可以将突起58设定为,钩5M的基端面505(除了突起58)与护套2M的顶端面27M抵接。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突起58的基端与台阶部273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在如上所述使钩5M与护套抵接的状态下,引导线GW保持在引导线卡合面53M与槽26的内壁面264之间。
操作线3M的2根操作线31、32沿长度轴线L方向延伸地设置。2根操作线31、32中的第1操作线31与长度轴线L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第2操作线32以在侧视时在上下方向上凹凸的方式在多个部位弯折地设置。第1操作线31的基端固定于操作部4的操作滑动件42。第2操作线32的基端配置于第1管腔21M内。即,第2操作线32的基端不与操作部4连接,配置于第1管腔21M内。如图34所示,第1操作线31和第2操作线32在俯视时与长度轴线L重叠地延伸。第1操作线31和第2操作线32以能够进退的方式在护套2M的第1管腔21M内贯穿。如图36所示,第1管腔21M在至少顶端开口部具有长椭圆形状。以第1管腔21M的长边21a与侧面274平行的方式形成第1管腔21M。根据该结构,第1管腔21M和侧面274作为限制部发挥功能,2根操作线31、32和抵接面581成为被限制部。其结果,与仅利用第1管腔21M限制操作线的结构相比,能进一步稳定地限制绕轴线的旋转。
将第1操作线31与操作部4连接,设有上下方向上的凹凸的第2操作线32的基端不与操作部4连接,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结果是,稳定地保持第2操作线32的上下方向上的凹凸形状,能够有效地防止钩5H绕轴线的旋转。即,在对操作滑动件42进行了牵引操作的情况等下,在对钩5H沿向基端侧牵引的方向作用有力时,外力难以施加于第2操作线32,能够防止上下方向上的凹凸形状的变形。由此,当在操作线设置成为被限制部的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2根操作线中的、基端不与操作部4连接的操作线设置凹凸形状。
如图35、图38以及图39所示,在钩5M设有能够在X射线图像中视觉确认的X射线标记59。在本变形例中,在操作线3M的顶端部的折回部内配置有X射线标记59,埋设于钩5M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581从狭缝56的内壁面连续地形成,但抵接面581也可以与狭缝56分离地设置。突起58也可以设于与线固定部54不同的位置。
例如,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被限制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将第2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被限制部变更为图24~图27所示的形状的被限制部。
在本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中,由于在钩5M、5H的顶端部501的外周部形成有R面502,因此能够使引导线保持器具1H、1M顺畅地进退。此外,也可以在钩5M、5H的基端部503也形成R面。另外,只要能够使引导线保持器具顺畅地进退,钩的顶端部和基端部的外周部的形状就不限定于R面。例如,也可以是C面。另外,也可以如图40所示的第2变形例那样,在钩的顶端部501具备R面502,在基端部503具备C面的斜面504。此外,也可以如图41所示的第3变形例那样,在钩5M的基端部503,以随着自连结有操作线3M的部分沿钩5M的径向离开而欠缺量变多的方式形成有R面或者C面等斜面504。通过在钩5M的基端部形成这样的斜面,在将钩5M向基端侧牵引时,钩5M不容易与组织卡挂。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钩5H,示出了基端面是平坦的、在外周缘部不具备斜面的例子,但也可以如图42所示的第4变形例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钩5H的基端部503也利用C面或者R面等形成斜面504。另外,在引导线保持器具中,基端部和顶端部的斜面并非必须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5M所示出的突起58并非必须的结构。
X射线标记并不限定于在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示出的形态,钩的至少一部分由X射线不透过性材料形成即可。例如,X射线标记也可以设于操作线,或者暴露在钩5H的外周面地设置。或者,在钩本身由具有X射线不透过性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X射线标记并非必须的。
既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钩设置X射线标记,也可以由具有X射线不透过性的材料形成钩的至少一部分。
也可以将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线3H的结构与变形例的操作线3M的结构进行替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对各构成要素施加各种变更、或删除、或组合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交会法中能够沿着引导线顺畅地向乳头侧插入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和引导线保持器具的插入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引导线保持器具;2、2A、2B、2C、2D、2E、2F、2G、2H、2I、2J、2K、2M、护套;3、操作线;5、5G、5H、5M、钩;7、旋转防止部;21、21E、第1管腔(管腔);20、预弯曲部;22、第2管腔(钩收纳管腔);22B、22C、凹部(钩收纳管腔);26、槽;26H、D切割部(侧面);26I、倾斜面;261、顶端缘(棱线);263、外周开口部(开口);264、内壁面;51、第一端部;52、第二端部;53、53G、53H、引导线卡合面;56、狭缝;71、71J、非正圆部(被限制部);72、非正圆开口部(限制部)。

Claims (20)

1.一种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该引导线保持器具包括:
护套,其具有中心轴线沿着长度轴线延伸的管腔;
操作线,其沿着所述长度轴线能够进退地在所述管腔内贯穿;以及
钩,其与所述操作线的顶端相连,从所述护套的顶端突出,
所述护套具有内壁面,该内壁面形成槽,该槽从所述护套的顶端朝向所述护套的基端侧延伸,并具有向与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方向凹陷的形状,
所述槽具有向所述护套的外周面开口的开口部,
所述钩具有能够与引导线卡合的引导线卡合面,
该引导线保持器具构成为,在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位于比所述槽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在从所述长度轴线的顶端侧朝向基端侧的方向上的所述护套的顶端及所述钩的主视时,能够利用所述引导线卡合面和所述内壁面将所述引导线保持于所述引导线卡合面和所述内壁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在所述护套的顶端部具备在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形状的预弯曲部,
所述内壁面位于所述预弯曲部的所述弯曲形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钩和所述内壁面配置为,所述引导线进退自如地保持在所述钩与所述内壁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在所述护套的至少顶端部,随着自所述槽的底部朝向所述护套的外周面,所述槽的开口宽度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构成所述槽的所述内壁面为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护套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设于所述管腔的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在该限制部,所述管腔在与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开口形状为非正圆形,
所述钩具有将棒状的构件弯折而形成的被限制部,
通过所述限制部与所述被限制部卡定,限制所述操作线绕其轴线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在所述护套的顶端部具有所述长度轴线弯曲的预弯曲部,
所述钩中的能够收纳于所述管腔内的部分具有相比于所述被限制部向顶端侧延伸的第一部分和相比于所述被限制部向基端侧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部分靠所述预弯曲部的弯曲的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所述预弯曲部的弯曲的内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钩由向顶端侧呈凸状弯曲地形成的线状的构件构成,
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为所述线状的构件的外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钩将线状的构件弯折而形成,具有与所述操作线的所述顶端连接的第一端部和朝向所述护套的基端侧沿着所述长度轴线延伸的第二端部,
所述钩伴随着所述操作线的进退而在所述护套的顶端侧进退,
在所述钩前进后的前进位置,所述第二端部自所述护套的顶端离开,
在所述钩后退后的后退位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护套的顶端靠近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护套具有由比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形成的钩收纳管腔,
通过使所述操作线后退,所述第二端部能够收纳于所述钩收纳管腔,
在所述第二端部被收纳于所述钩收纳管腔时,所述钩以能够在自所述护套突出的部分与所述内壁面之间保持所述引导线的方式自所述护套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护套的顶端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呈锥形状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钩的所述第二端部向与所述钩收纳管腔的长度轴线交叉的方向折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钩在侧视时相对于所述管腔的中心轴线成直角或者钝角地向所述内壁面侧弯曲,
所述钩构成为,能够在使被捕获的所述引导线从所述内壁面朝向所述护套的基端侧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下捕获所述引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护套的顶端面的外周的局部欠缺而从顶端朝向基端延伸形成缺口面,所述槽的所述开口部在该缺口面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护套在所述槽的两侧形成有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从所述护套的顶端朝向基端侧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在所述钩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的底面是所述引导线卡合面,
所述护套的所述槽和所述狭缝向相反朝向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在从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的主视时,所述钩的基端部的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与所述内壁面的棱线交叉,由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引导线卡合面形成闭合的闭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引导线卡合面以随着从所述钩的基端向顶端去而向所述护套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靠近的方式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形成有相比于所述钩的基端面向基端侧突出且在使所述钩后退时能够与所述护套的侧面抵接的突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该引导线保持器具具备旋转防止部,该旋转防止部限制所述操作线绕其轴线的朝向,其由限制部和被限制部构成,该限制部设于所述管腔的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在该限制部,所述管腔在与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截面中的开口形状为非正圆形,该被限制部设于所述操作线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为非正圆形,能够在所述限制部内进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引导线保持器具,其中,
所述限制部设于所述管腔的顶端部,
所述被限制部的基端配置于所述管腔内。
CN201980035153.0A 2018-07-20 2019-01-18 引导线保持器具 Active CN112165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8/027283 2018-07-20
PCT/JP2018/027283 WO2020017024A1 (ja) 2018-07-20 2018-07-20 ガイドワイヤ保持具及びガイドワイヤ保持具の挿入方法
PCT/JP2019/001430 WO2020017077A1 (ja) 2018-07-20 2019-01-18 ガイドワイヤ保持具及びガイドワイヤ保持具の挿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5969A CN112165969A (zh) 2021-01-01
CN112165969B true CN112165969B (zh) 2022-06-21

Family

ID=69163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5153.0A Active CN112165969B (zh) 2018-07-20 2019-01-18 引导线保持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085930A1 (zh)
EP (1) EP3824939A4 (zh)
JP (2) JP7001827B2 (zh)
CN (1) CN112165969B (zh)
WO (2) WO2020017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87695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thod and device of inserting treatment device into hollow organ
BR112023027319A2 (pt) * 2021-06-30 2024-03-12 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 Aparelho de posicionamento de implante endovascular com fio modificado funcionalmente e métodos relacionado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3465A (ja) * 1995-12-27 1997-07-08 Nippon Sherwood Kk ガイドワイヤー把持具
CN1522165A (zh) * 2001-06-28 2004-08-18 (株)世运医疗器具商社 插入导液管用导丝插入设备
WO2018047340A1 (ja) * 2016-09-12 2018-03-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及び医療システム
CN108136161A (zh) * 2015-10-08 2018-06-08 加西亚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从导丝解锁装置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6515B1 (en) * 1996-09-13 2003-08-12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Guide wire insertion and re-insertion tool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40044350A1 (en) * 1999-04-09 2004-03-04 Evalve, Inc. Steerable access sheath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50075647A1 (en) * 2000-03-10 2005-04-07 Greg Walters Tool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necting of a catheter or other tubular member onto a guide-wire without access to the ends of the guide-wire
EP1507491A1 (en) 2002-05-28 2005-02-23 Emphasys Medical, Inc. Implantable bronchial isolation devices and lung treatment methods
US7037293B2 (en) * 2002-11-15 2006-05-0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apid exchange catheter with depressable channel
JP4373083B2 (ja) * 2002-12-26 2009-11-25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インサータ
US20050070821A1 (en) * 2003-07-31 2005-03-31 Deal Stephen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prosthesis
ATE434461T1 (de) * 2004-04-21 2009-07-15 Wilson Cook Medical Inc Distaler drahtanschlag
US8647324B2 (en) * 2011-01-18 2014-02-11 Rebecca Copenhaver DeLegge Catheter access and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2779885B1 (en) * 2011-11-16 2017-04-19 Coloplast A/S Operation device especially intended for proceeding to an operation inside the body of a living being
US9278198B2 (en) * 2011-12-28 2016-03-0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Biliary access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ccessing the biliary tree
WO2015118719A1 (ja) * 2014-02-10 2015-08-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のガイド部材のための保持機構と内視鏡
WO2015133429A1 (ja) * 2014-03-04 2015-09-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及び内視鏡用処置具
US9757103B2 (en) 2014-10-29 2017-09-12 Olympu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serting endoscopic device into hollow organ
CN106999199B (zh) * 2014-12-25 2020-04-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器具
WO2016103900A1 (ja) * 2014-12-25 2016-06-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及び医療システム
JP6682763B2 (ja) 2015-02-03 2020-04-1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16143556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6329101B2 (ja) * 2015-04-15 2018-05-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および内視鏡用処置具の製造方法
JP6722907B2 (ja) 2016-03-23 2020-07-15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内視鏡用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3465A (ja) * 1995-12-27 1997-07-08 Nippon Sherwood Kk ガイドワイヤー把持具
CN1522165A (zh) * 2001-06-28 2004-08-18 (株)世运医疗器具商社 插入导液管用导丝插入设备
CN108136161A (zh) * 2015-10-08 2018-06-08 加西亚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从导丝解锁装置的系统
WO2018047340A1 (ja) * 2016-09-12 2018-03-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及び医療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17024A1 (ja) 2020-01-23
CN112165969A (zh) 2021-01-01
JP7001827B2 (ja) 2022-01-20
EP3824939A4 (en) 2022-04-27
JP7001828B2 (ja) 2022-02-04
EP3824939A1 (en) 2021-05-26
JPWO2020017024A1 (ja) 2021-06-10
WO2020017077A1 (ja) 2020-01-23
US20210128889A1 (en) 2021-05-06
JPWO2020017077A1 (ja) 2021-06-03
US20210085930A1 (en)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1230B2 (ja) インプラント留置装置、連結支持具、及び内視鏡用処置具
US9788831B2 (en) Endoscopic suture cinch system with replaceable cinch
US10448946B2 (en) Endoscopic suture cinch
WO2006033309A1 (ja) 処置手段導入部材及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並びに管路系
US20110152886A1 (en) Applicator and tissue fastening method through natural orifice
WO2013069436A1 (ja) インプラント留置装置
JP5064077B2 (ja) 医療用スネアリング装置
US11701498B2 (en) Guide wire gripping unit
CN112165969B (zh) 引导线保持器具
CN112423823A (zh) 穿刺针及引导线的使用方法
US11478613B2 (en) Catheter
EP2413807A2 (en) Tissue sampl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6999199B (zh) 医疗器具
CN112040894A (zh) 医疗设备
CN114728131A (zh) 内窥镜超声引导的穿刺针
US202200876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of inserting treatment device into hollow organ
WO2016059909A1 (ja) 保持機構と挿入機器
CN118121276A (zh) 穿刺器件及内窥镜处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