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1506A -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1506A
CN112161506A CN202010940498.5A CN202010940498A CN112161506A CN 112161506 A CN112161506 A CN 112161506A CN 202010940498 A CN202010940498 A CN 202010940498A CN 112161506 A CN112161506 A CN 112161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flow
header
baffl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04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1506B (zh
Inventor
王凯
吴迎文
杨瑞琦
王雪东
康宁
马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9404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1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1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1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1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1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集流管具有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及用于分隔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的挡板,集流管对应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槽,所述挡板设置有流通结构和导流结构,所述流通结构连通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集流腔的一侧,且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冷媒流向所述流通结构,本方案中挡板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的挡板提高了冷媒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冷媒集中从流通孔流向第二集流腔,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充注量少等优点,传统的单排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受换热面积限制,不能在大冷量高能效的空调器上使用,为了满足在较小空间的情况下达到所需能力要求,可采用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将前后排换热器串联起来的串联换热器能有效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可满足在大冷量空调器。现有串联换热器的冷媒从集流管的前排腔体进入后排腔体时,冷媒气液混合不均匀,且冷媒在前排腔体内流动涣散,无法集中流向后排腔体。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具有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及用于分隔所述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的挡板,所述集流管对应所述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槽;
所述挡板设置有流通结构和导流结构,所述流通结构连通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集流腔的一侧,且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冷媒流向所述流通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结构包括沿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流通孔。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流通孔沿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孔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流通结构在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导流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结构连接形成横截面轮廓为倒“V”型。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具有用于与换热芯体装配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呈阶梯状。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外侧的第一阶梯面及位于所述第二集流腔外侧的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分别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所述扁管槽。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分别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通过隔板分隔有多个管腔,每个所述管腔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腔及所述挡板。
一种换热器,安装有上述集流管。
一种空调器,安装有上述换热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使第一集流腔内的冷媒集中流向第二集流腔,提高冷媒从第一集流腔流向第二集流腔的流通速度,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集流管具有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及用于分隔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的挡板,集流管对应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槽,所述挡板设置有流通结构和导流结构,所述流通结构连通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所述导流结构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集流腔的一侧,且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冷媒流向所述流通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的挡板提高了冷媒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冷媒集中从流通孔流向第二集流腔。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流管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流管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换热器冷媒经过集流管的流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集流管;200-前排扁管;300-后排扁管;400-前排流通管;500-后排流通管;
110-第一集流腔;120-第二集流腔;130-挡板;140-安装面;150-隔板;160-第一扁管槽;170-第二扁管槽;
131-导流结构;132-流通孔;
141-第一阶梯面;142-第二阶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方案提供一种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集流管100安装于换热器,换热器为双排微通道串联换热器,集流管100具有第一集流腔110、第二集流腔120及用于分隔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的挡板130,集流管100对应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槽,根据换热器的使用状态及气流流经换热器的方向,将换热器的扁管分为前排扁管200和后排扁管300,前排扁管200与第一集流腔110对应的扁管槽装配连接,后排扁管300与第二集流腔120对应的扁管槽装配连接,冷媒从前排扁管200流入集流管100,从后排扁管300流出集流管100,挡板130设置有流通结构和导流结构131,流通结构连通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第一集流腔110的冷媒通过流通结构流向第二集流腔120,导流结构位于挡板130朝向第一集流腔110的一侧,导流结构131用于引导第一集流腔110内的冷媒流向流通结构,有利于提高冷媒在第一集流腔110内的集中流动性,相对于平面结构的挡板,本方案中的挡板130提高了冷媒的从第一集流腔110流向第二集流腔120的流通速度。
流通结构包括沿集流管100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流通孔132,多个流通孔132在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之间形成多个冷媒流通路径,提高冷媒在第二集流腔120内分布的均匀性。多个流通孔132沿集流管100长度方向孔径逐渐减,集流管100在使用时竖直放置,多个流通孔132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冷媒通过前排扁管200进入第一集流腔110,此时冷媒为气液两相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容易向下沉积,因此,多个流通孔132孔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即,对应液态冷媒沉积处的流通孔132孔径小,保证冷媒进入第二集流腔120后气液混合均匀。
结合图1-4所示,挡板130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棱形、三角形等不影响冷媒流通的其它形状。第一集流腔110的体积小于第二集流腔120的体积,集流管100用于与换热芯体装配的一面定义为安装面140,安装面140为阶梯状,安装面140包括与第一集流腔110对应的第一阶梯面141及与第二集流腔120对应的第二阶梯面142,如图4所示,第一阶梯面141为第一集流腔110腔壁的外表面,第二集流面为第二集流腔120腔壁的外表面,集流管100的阶梯状安装面140便于与换热芯体装配定位。第一阶梯面141和第二阶梯面142分别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扁管槽,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集流腔110外壁面开设的扁管槽定义为第一扁管槽160,第二集流腔120外壁面开设的扁管槽定义为第二扁管槽170,第一扁管槽160和第二扁管槽170分别设置有多个,且第一扁管槽160在第一阶梯面141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第二扁管槽170在第二阶梯面142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换热芯体包括前排扁管200和后排扁管300,在集流管100与换热芯体装配过程中,阶梯状安装面140有利于与换热芯体装配定位,避免前排扁管200与后排扁管300转配干涉,提高换热器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2-4所示,导流结构131沿集流管10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流通结构在集流管100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流结构,当挡板130设置有至少两个流通结构时,相邻两个导流结构131连接形成横截面轮廓为倒“V”型的凸起结构。多个流通结构增加第一集流腔110与第二集流腔120之间的流通路径,保证第二集流腔120内冷媒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流向多个后排集流管100的流量均匀性。
在本领域人员的理解下,导流结构131可以为设置于挡板的板状结构,也可以为挡板弯折形成的凸起结构,导流结构131朝向流通结构的一侧称为导流面,流通结构在集流管100长度方向两侧的导流结构131可分别定义为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为板状结构,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除了导流面倾斜方向不同外其余结构相同,第一导流结构的导流面和第二导流结构的导流面相对于流通结构形成扩口状,有利于第一集流腔110的冷媒集中流向流通结构,加速第一集流腔110内冷媒流向第二集流腔120的流动速度。
结合图3所示,集流管100具有多个通过隔板150分隔的管腔,每个管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流腔110、第二集流腔120及用于与分隔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的挡板130,每个挡板130分别设置有导流结构131和流通结构,即每个管腔内的挡板130结构相同,集流管100在每个管腔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一扁管槽160和若干第二扁管槽17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如图5所示,换热器包括上述集流管100、前排扁管200、后排扁管300、前排流通管400及后排流通管500,前排扁管200和后排扁管300分别设置有多个,前排扁管200的一端通过第一扁管槽160与第一集流腔110连通,前排扁管200的另一端与前排流通管400连通,后排扁管300的一端通过第二扁管槽170与第二集流腔120连通,后排扁管300的另一端与后排流通管500连通,气液两相的冷媒从前排流通管400依次流入前排扁管200进行换热、第一集流腔110、第二集流腔120及后排扁管300,最后从后排扁管300进入后排流通管50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换热器。
综上本方案提供一种集流管100、换热器及空调器,集流管100具有第一集流腔110、第二集流腔120及用于分隔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的挡板130,集流管100对应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槽,挡板130设置有流通结构和导流结构131,流通结构连通第一集流腔110和第二集流腔120,第一集流腔110的冷媒通过流通结构流向第二集流腔120,导流结构131位于挡板130朝向第一集流腔110的一侧,导流结构131沿集流管10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流通结构在集流管100长度方向的两侧可分别设置有导流结构131,导流结构131引导第一集流腔110内的冷媒集中流向流通结构,流通结构包括沿集流管100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流通孔,多个所述流通孔沿所述集流管100长度方向孔径逐渐减小,本方案中挡板130的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的挡板130提高了冷媒的流通速度,有利于冷媒集中从流通孔132流向第二集流腔120,多个流通孔132的设计增加第一集流腔110与第二集流腔120之间的流通路径,保证第二集流腔120内冷媒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冷媒流向多个后排集流管100的流量均匀性,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00)具有第一集流腔(110)、第二集流腔(120)及用于分隔所述第一集流腔(110)和所述第二集流腔(120)的挡板(130),所述集流管(100)对应所述第一集流腔(110)和所述第二集流腔(120)分别开设有若干扁管槽;
所述挡板(130)设置有流通结构和导流结构(131),所述流通结构连通第一集流腔(110)和所述第二集流腔(120),所述导流结构(131)位于所述挡板(130)朝向所述第一集流腔(110)的一侧,且所述导流结构(131)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集流腔(110)内的冷媒流向所述流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结构包括沿所述集流管(100)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流通孔(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流通孔(132)沿所述集流管(100)长度方向孔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131)(131)沿所述集流管(10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流通结构在所述集流管(100)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导流结构(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结构(131)连接形成横截面轮廓为倒“V”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00)具有用于与换热芯体装配的安装面(140),所述安装面(140)呈阶梯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1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集流腔(110)外侧的第一阶梯面(141)及位于所述第二集流腔(120)外侧的第二阶梯面(142),所述第一阶梯面(141)和所述第二阶梯面(142)分别沿所述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所述扁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141)和所述第二阶梯面(142)分别沿所述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00)通过隔板(150)分隔有多个管腔,每个所述管腔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集流腔(110)、所述第二集流腔(120)及所述挡板(130)。
1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集流管(100)。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
CN202010940498.5A 2020-09-09 2020-09-09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112161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498.5A CN112161506B (zh) 2020-09-09 2020-09-09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498.5A CN112161506B (zh) 2020-09-09 2020-09-09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1506A true CN112161506A (zh) 2021-01-01
CN112161506B CN112161506B (zh) 2021-11-16

Family

ID=7385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0498.5A Active CN112161506B (zh) 2020-09-09 2020-09-09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150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5404A2 (en) * 1996-08-12 1998-02-25 Calsonic Corporation Integral-type heat exchanger
KR19980055280U (ko) * 1996-12-26 1998-10-07 김욱한 라디에이터 컨덴서 일체형 열교환기
CN1692265A (zh) * 2002-12-31 2005-11-02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蒸发器
CN1981176A (zh) * 2004-07-05 2007-06-1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1676659A (zh) * 2008-06-27 2010-03-24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蒸发器
CN101738128A (zh) * 2009-12-25 2010-06-16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多排扁管的热交换器的集流管及热交换器
CN202709852U (zh) * 2012-08-17 2013-01-30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使用该集流管的平行流蒸发器
CN103851949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杭州通产机械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用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104110916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8954983A (zh) * 2018-08-22 2018-12-07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换热器
CN210035946U (zh) * 2019-05-28 2020-02-07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流道并联互补的汽车空调蒸发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5404A2 (en) * 1996-08-12 1998-02-25 Calsonic Corporation Integral-type heat exchanger
KR19980055280U (ko) * 1996-12-26 1998-10-07 김욱한 라디에이터 컨덴서 일체형 열교환기
CN1692265A (zh) * 2002-12-31 2005-11-02 穆丹韩国有限会社 蒸发器
CN1981176A (zh) * 2004-07-05 2007-06-13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1676659A (zh) * 2008-06-27 2010-03-24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蒸发器
CN101738128A (zh) * 2009-12-25 2010-06-16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多排扁管的热交换器的集流管及热交换器
CN202709852U (zh) * 2012-08-17 2013-01-30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使用该集流管的平行流蒸发器
CN103851949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杭州通产机械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用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104110916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8954983A (zh) * 2018-08-22 2018-12-07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换热器
CN210035946U (zh) * 2019-05-28 2020-02-07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流道并联互补的汽车空调蒸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1506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012878A (ko) 열교환기
CN102767922A (zh) 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分配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KR20120044848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마이크로채널튜브
CN112161506B (zh)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2128858A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86181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303886B (zh) 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CN214666186U (zh) 换热器
CN109990638B (zh) 扁管、换热器和扁管的制造方法
CN211204519U (zh) 冷凝器与制冷设备
US11892251B2 (en) Heat exchanger
CN209857727U (zh)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0463271U (zh) 一种环形c形口微通道平行流热交换器
CN209820204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12013710A (zh) 分配管和换热器
KR20040051642A (ko) 튜브 삽입깊이를 달리한 마이크로채널 열교환기
CN218821106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5638923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1271999B (zh) 换热器
CN218495894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334692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4234700B (zh) 集流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216482483U (zh) 一种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KR101062650B1 (ko) 열교환기
CN111721036A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