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8923U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8923U
CN215638923U CN202121508329.0U CN202121508329U CN215638923U CN 215638923 U CN215638923 U CN 215638923U CN 202121508329 U CN202121508329 U CN 202121508329U CN 215638923 U CN215638923 U CN 215638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pipe
heat exchanger
pipe
refrigerant
back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83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83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8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8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8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的分流板,分流板将第一集流管隔断成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空腔和下空腔,第一集流管的前端连接有与上空腔连通的冷媒进口管,分流板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多个导流孔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第二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对间隔且并行设置,第二集流管连接有冷媒出口管;以及多个扁管,多个扁管依次间隔设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各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下空腔和第二集流管连通。分流板调整了前后方向上各扁管内的制冷剂流量,使得各扁管内的制冷剂较为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由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集流管和多个设置在两个集流管之间的扁管组成,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流管的侧壁相连接。使用时,制冷剂从其中一个集流管的一端流入,随后制冷剂并行穿过多个扁管后汇集到另一个集流管后流出,制冷剂通过扁管与空气相互接触以实现散热目的。
但是,由于制冷剂是具有一定的流速及压强的流体,当制冷剂从其中一个集流管的进口端流入后,在流体的动能惯性及压强作用下,制冷剂会快速流动并堆积在集流管上远离进口端的一端,导致该端的压强较大,从而使流入远离进口段的扁管的制冷剂流量较多、靠近进口端的扁管的制冷剂流量较少,即微通道换热器上各扁管的制冷剂流量不均匀,从而导致了制冷设备出风温度不均匀,影响了用户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了制冷剂流过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时存在制冷剂流量不均匀而引起出风温度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第一集流管隔断成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前端连接有与所述上空腔连通的冷媒进口管,所述分流板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间隔且并行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有冷媒出口管;以及
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依次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各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空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前后方向上,所述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为0°-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板呈平板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横截面为方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面积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至所述下腔室的连接槽,多个所述扁管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多个所述连接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垂直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扁管之间设有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板将第一集流管隔断成上空腔和下空腔,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的前端进入上空腔后,在流体的动能惯性及压强作用下快速堆积在上空腔的后端,但由于分流板沿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使得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流动至上空腔的前端,增大了流入位于第一集流管前端的扁管的制冷剂总量,以使位于上空腔前端的制冷剂压力较大。同时,分流板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使得流入位于第一集流管前端的扁管的制冷剂更为顺畅,流量充足,进而调整了前后方向上各扁管内的制冷剂流量,使得各扁管内的制冷剂较为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空调舒适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或所述室外机包括上面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集流管和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沿B-B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分流板的俯视图;
图中,
1、第一集流管;11、连接槽;
2、第二集流管;
3、扁管;
4、冷媒进口管;
5、冷媒出口管;
6、分流板;61、导流孔;
7、散热翅片;
10、上空腔;20、下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7,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以及扁管3;第一集流管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集流管1内设有沿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的分流板6,分流板6将第一集流管1隔断成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空腔10和下空腔20,第一集流管1的前端连接有与上空腔10连通的冷媒进口管4,分流板6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61,多个导流孔61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第二集流管2与第一集流管1相对间隔且并行设置,第二集流管2连接有冷媒出口管5;扁管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扁管3依次间隔设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各扁管3的两端分别与下空腔20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
基于上述方案,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1的前端进入上空腔10后,在流体的动能惯性及压强作用下快速堆积在上空腔10的后端,但由于分流板6沿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使得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流动至上空腔10的前端,增大了流入位于第一集流管1前端的扁管3的制冷剂总量,以使位于上空腔10前端的制冷剂压力较大。同时,分流板6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61,多个导流孔61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使得流入位于第一集流管1前端的扁管3的制冷剂更为顺畅,流量充足,进而调整了前后方向上各扁管3内的制冷剂流量,使得各扁管3内的制冷剂较为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空调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1,根据现有微通道换热器的一般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集流管1及第二集流管2均呈两端密封状,冷媒进口管4与第一集流管1的前端端面连通,冷媒出口管5与第二集流管2的前端端面或后端端面连通。扁管3上设有多个供制冷剂流动的微通道,且各微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下空腔20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以使制冷剂从冷媒进口管4流入上空腔10后,穿过导流孔61进入下空腔20,随后通过多个扁管3上的微通道流至第二集流管2,最后从冷媒出口管5流出,如此完成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上的流动过程。
请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至下腔室的连接槽11,多个扁管3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多个连接槽11中。具体地,当扁管3的一端插入连接槽11后,扁管3上的各微通道均与第一集流管1连通,以使位于下空腔20的制冷剂能够进入扁管3的微通道中。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牢固性,扁管3插入连接槽11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扁管3与第一集流管1的侧壁焊接在一起,同时防止制冷剂从扁管3与连接槽11之间的缝隙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流板6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焊接于第一集流管1的内侧,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前后方向上,分流板6的倾斜角度为0°-4°,例如1°、1.5°、2°、2.5°、3°、4°等,通过合理设计分流板6的倾斜角度,有效调整了上空腔10前后两端的制冷剂体积分布,以防止上空腔10前端的制冷剂体积远大于位于上空腔10后端的制冷剂体积,导致位于第一集流管1后端的扁管3的制冷剂流入量不足。
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板6呈平板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流板6可以呈弧形板状。
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的横截面为方形,分流板6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的相对两个内侧相互焊接,便于分流板6在第一集流管1上的安装。
请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孔61的横截面面积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孔6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为方形或三角形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流管1位于第二集流管2的垂直上方。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扁管3之间设有散热翅片7,由于制冷剂的热量是通过扁管3散发在空气中,因此增大扁管3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1的前端进入上空腔10后,在流体的动能惯性及压强作用下快速堆积在上空腔10的后端,但由于分流板6沿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使得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流动至上空腔10的前端,增大了流入位于第一集流管1前端的扁管3的制冷剂总量,以使位于上空腔10前端的制冷剂压力较大。同时,分流板6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61,多个导流孔61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使得流入位于第一集流管1前端的扁管3的制冷剂更为顺畅,流量充足,进而调整了前后方向上各扁管3内的制冷剂流量,使得各扁管3内的制冷剂较为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空调舒适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或室外机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沿前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第一集流管隔断成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前端连接有与所述上空腔连通的冷媒进口管,所述分流板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面积沿前后方向依次减小;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间隔且并行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有冷媒出口管;以及
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依次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各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空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前后方向上,所述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为0°-4°。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呈平板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横截面为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横截面面积为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至所述下空腔的连接槽,多个所述扁管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多个所述连接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垂直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扁管之间设有散热翅片。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或所述室外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2121508329.0U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638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8329.0U CN215638923U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8329.0U CN215638923U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8923U true CN21563892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8329.0U Active CN215638923U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8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44847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핀
CN101995172B (zh)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设备
CN106610151A (zh) 一种热交换器
KR20120044848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마이크로채널튜브
CN102230694B (zh) 能改善换热工质流动均匀性的平行流换热器
CN215638923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WO2024060347A1 (zh) 板式换热器
CN21086181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65622U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214666186U (zh) 换热器
CN217788542U (zh) 动力电池的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CN102748977A (zh) 换热器的扁平换热管及其换热器
CN211084507U (zh) 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WO2022007444A1 (zh) 板管式换热器
CN215063966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12161506B (zh)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119146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2066600A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113280648A (zh) 一种换热器及装配方法
CN21517707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723478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上的分配结构
CN221099447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01191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011914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01191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