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894U - 一种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5894U
CN218495894U CN202221674755.6U CN202221674755U CN218495894U CN 218495894 U CN218495894 U CN 218495894U CN 202221674755 U CN202221674755 U CN 202221674755U CN 218495894 U CN218495894 U CN 218495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
lumen
pipe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47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旭升
刘学辉
闫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47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5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5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5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具有第一管腔的第一管,具有第二管腔的第二管,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换热管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多个通道;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多个第一子腔,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一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一管腔或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二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运行时,需要将冷媒均匀分配到每个扁管中,均匀性较难保证,尤其是冷媒为两相流状态时,冷媒在换热器各换热管及管组之间可能出现汇集的现象,很难有较好的一致性表现,此外,若换热器尺寸发生变化,分配方案往往也要同步调整,难以形成标准化的设计,通常需要一器一分配,增加了设计工作难度,不利于换热性能的稳定和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在运行时有利于冷媒的分配,减少冷媒集中,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
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管腔内,这里所说的至少部分是指第一板可以完全位于第一管腔内,以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腔进行分隔,或者部分式的嵌入或插入在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多个第一子腔,所述多个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一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
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一管腔或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二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该换热器通过第一板对第一管进行分隔,使其形成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子腔,至少一个第二件设于所述第一管腔或第二管腔内,第一板可以将换热器分隔形成至少两个流程,而第二件对流经的冷媒进行分配,使得冷媒的分配更加均匀,分配表现也更加稳定,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以保证分配更加均匀,提升换热效率。
另外,结合第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第二管的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管腔包括多个第二子腔,所述多个第二子腔沿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二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件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之间。
对于多流程的换热器(即第一管和第二管内都设有第一板)时,在同一第一管和第二管内相邻的第一板之间布置第二件,可以使得冷媒在各个流程内均能实现均匀分配。
一些实施例中,本换热器还包括翅片,至少部分所述翅片设在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
所述第二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第二件;
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包括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管壁和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管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的中心点到所述第一管壁的最短距离大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孔的中心点到所述第一管壁的最短距离;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的水力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
由于冷媒从换热管流向对应流程的第一管/第二管后,更容易从靠近第二管壁的位置进入下一个流程,且靠近第二管壁一侧的冷媒流量更大。第二孔更靠近第二管壁,因此,至少一个第二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孔的孔径可以有效保证分配的均匀性,也可以降低压降,使得分配更加稳定高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孔排列布置于所述第二件上,两个或者多个第二孔为1列,所述第二件包括n列所述第二孔,n≥1;第n列与第n-1列第二孔平行布置,第n-1列所述第二孔相较于第n列所述第二孔更远离所述换热管。成列布置的第二孔除了可以减小第二件的加工成本以外,还可以使得分配更加均匀。
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n列所述第二孔的水力直径为Dn,Dn满足:D1≥D2≥…≥Dn。由第一管壁到第二管壁的水平方向上,第二孔的孔径逐渐变大,从而可以使得个位置处的第二孔都能较好的起到分配作用,从而提高分配的均匀性。
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管或第二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腔内的所述第二件与设于所述第二管腔内的所述第一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管腔内的所述第二件与设于所述第一管腔内的所述第一板位于同一直线上。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管腔内的第二件也可以略高于或低于第二管腔内的第一板,同理,第二管腔内的第二件也可以略高于或低于第一管腔内的第一板,相对位于同一水平线只是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更具体地说,
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三管,定义在换热器工作时换热管内冷媒流向相同的多个相邻换热管为一个换热管组,所述换热器具有m个换热管组,m≥2;
所述第三管的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1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三管的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1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二管。当同一流程内换热管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即使有第二件的作用,但冷媒分配还是容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因此第三管可以平衡相邻两个流程的冷媒分配,以达到更均匀的分配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第一子腔或同一所述第二子腔内,所述第三管的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二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管的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一子腔或所述第二子腔的顶部的最短距离;
和/或所述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二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一子腔或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的最短距离。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包括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沿所述第三管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腔内设有第三件;所述第三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第三孔贯穿所述第三件,所述第三孔沿所述第三管长度方向延伸。这里的第三件可以与第二件的结构相似,从而提高分配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m个换热管组内换热管流通横截面的面积之和为Tm、第m个换热管组内所述第二件上至少所述第一孔的面积之和为Am、所述第三管的流通横截面的面积为Bm
Am+Bm满足:Tm-1≤Am+Bm≤Tm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
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多个第一子腔,所述多个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一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
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二管的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二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件可以对流经的冷媒进行分配,使得冷媒的分配更加均匀,分配表现也更加稳定,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只有两个冷媒流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管1,第二管2,换热管3,第一板4,第二件5,翅片6,第一管壁7,第二管壁8,第三管9,第一管腔11,第二管腔21,通道31,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件91,第三孔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换热器的冷媒分配一般采用分配管进行分配,其分配方案是在下集流管内部安装一个分配管,并在分配管上开小孔,冷媒经过分配管分配后进入到集流管中,再流入扁管中,通常分配采用单流程。然而,这种工业界通用的分配方案,尤其是冷媒为两相流状态时,冷媒在换热器各换热管及管组之间可能出现汇集的现象,同一批同规格的换热器,在相同机组上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因为分配管的制造与安装精度难以控制、风场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冷媒分配大相径庭。因此,如何使得换热器的分配更加均匀是换热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本申请记载的换热器有利于冷媒的分配,减少冷媒集中,提高冷媒分配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具体包括:第一管1,所述第一管1包括周壁和第一管腔11,所述第一管腔11沿所述第一管1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2;所述第二管2包括周壁和第二管腔21,所述第二管腔21沿所述第二管2长度方向延伸;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形状只要满足管状结构即可,可以是圆形管、矩形管或其他形状的管状结构。因此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21 可以是只由对应周壁围合形成,也可以由多个形状不同的周壁围合形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多个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连通所述第一管1和所述第二管2,所述换热管3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31,所述通道31连通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理解,将所述通道31展示为并列式的结构,但是换热管3的通道3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和赘述。
至少一个第一板4,第一板4的形状可以与第一管1或第二管2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板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1的所述第一管腔11内,这里所说的至少部分是指第一板4可以完全位于第一管腔11内,以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腔11进行分隔,或者部分式的嵌入或插入在第一管腔11内。所述第一管腔11包括多个第一子腔,所述多个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板4位于在所述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腔之间;
这里说到的第一子腔可以是第一管腔11内带有明显分隔结构的若干空腔,或没有明显分隔,仅是用于安装所述若干第一板4所预设的若干空腔。更具体地,也可以说沿第一管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一子腔是由第一板4所分隔形成的。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板4可以是任何可以隔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腔的板状物或块状物,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板状物
至少一个第二件5,所述第二件5位于所述第一管腔11或第二管腔21内,所述第二件5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51,所述第一孔51贯穿所述第二件5,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51沿所述第二管2长度方向延伸;需要解释说明是的是,第一孔51可以是开设在第二件5上的直通孔,也可以是带有转角的其他形式的通孔,通孔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51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31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平行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还可呈非平行设置,即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
一个所述第一板4位于在所述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腔之间;此时,所述第二件5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管腔11内,也可以位于第二管腔21内,也可以同时位于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21内。以下将对此进行举例说明: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当所述换热器包含两个流程时,一个所述第一板4位于在所述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腔之间;此时,所述第二件5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管腔11内,也可以位于第二管腔21内,也可以同时位于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21内。具体可以根据同一流程内换热管的数量或实际的分配需求决定,在此只举例了第二件5可以位于第二管腔21内的情况,其他可能结构不在此进行一一赘述。
结合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4位于所述第二管2的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管腔包括多个第二子腔,所述多个第二子腔沿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二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与第一管1内的第一子腔同理,这里说到的第二子腔可以是第二管腔21内带有明显分隔结构的若干空腔,或没有明显分隔,仅是用于安装所述若干第一板4所预设的若干空腔。更具体地,也可以说沿第二管2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子腔是由第一板4所分隔形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件5在所述第一管1的长度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板4之间。对于多流程的换热器(即第一管1和第二管2内都设有第一板4)时,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2内相邻的第一板4之间布置第二件5,可以使得冷媒在各个流程内均能实现均匀分配。
当所述换热器包含多个流程时,第一管1被第一板4分隔为多个相互隔断的第一子腔,第二管2也被第一板4相应分隔为多个相互隔断的第二子腔,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间通过换热管3连通。所述第二件5可以仅设于第一管1的第一子腔,可以仅设于第二管2的第二子腔中,还可以同时设于第一管1的第一子腔和第二管2的第二子腔。具体的布置位置和数量根据具体的分配需求决定。
参照图1和图5所示,本换热器还包括翅片6,至少部分所述翅片6设在所述第一管1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3之间。
所述第二件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孔52,所述第二孔52贯穿所述第二件5;与第一孔51 同理,所述第二孔52可以是直孔,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或形式的贯穿孔。
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1包括靠近所述换热管3的第一管壁7和远离所述换热管3的第二管壁8,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52的中心点到所述第一管壁7的最短距离大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孔51的中心点到所述第一管壁7的最短距离;根据第一管1和第二管2 形状的不同,第一管壁7和第二管壁8的具体位置也不同,本实施例以圆形管为例,靠近或朝向所述换热管3的第一管壁7即为第一管1与换热管3最近位置处的管壁,而第二管壁8则与换热管3最远处的管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的数量可以根据换热器实际的分配需求决定,可以只有至少一个第一孔51,也可以有至少一个第一孔51和至少一个第二孔52。
例如,第一管1或第二管2的管径较小,同一流程内换热管3数量少时,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的数量就可以较少,反之第一管1或第二管2的管径较大,同一流程内换热管3数量多时也可以对应增多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的开设数量。此外,多个第二孔52的排布顺序可以是无序的,即满足上述条件下,随意开设在第二件5上的若干通孔。从所述第一管壁7到第二管壁8的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52的水力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51的水力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的通孔,因此不做具体的限制,但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所例举的第一孔 51和第二孔52的形状都是圆形。
参照图6所示,所述第二孔52排列布置于所述第二件5上,两个或者多个第二孔为1列,所述第二件5包括n列所述第二孔52,n≥1;所述第n列与所述n-1列第二孔52平行布置,所述第n-1列第二孔52相较于所述第n列第二孔52更远离所述换热管。n列所述第二孔52的水力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孔51的水力直径。
成列布置的第二孔52除了可以减小第二件5的加工成本以外,还可以使得分配更加均匀。更具体的说,定义第n列所述第二孔52的水力直径为Dn,Dn满足:D1≥D2≥…≥Dn。另外还有一些实施例中,n列所述第二孔52与所述第一管壁7到第二管壁8的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 °。夹角为90°时可以保证由第一管壁7到第二管壁8的水平方向上,平行于该方向的若干行第二孔52的水力直径是越来越大的,而第二孔52的水力直径又大于第一孔51的水力直径。从而使得第二件5的分配效果更好,分配更稳定。
参照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腔11内的所述第二件5与设于所述第二管腔 21内的所述第一板4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二管腔21内的所述第二件5与设于所述第一管腔11内的所述第一板4位于同一水平线。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管腔11内的第二件5也可以略高于或低于第二管腔21内的第一板4,同理,第二管腔21内的第二件5也可以略高于或低于第一管腔11内的第一板4,相对位于同一水平线只是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更具体地说,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三管9,定义在换热器工作时换热管内冷媒流向相同的多个相邻换热管3为一个换热管组,所述换热器具有m个换热管组,m≥2;更具体的说,一个换热管组即为换热器的一个流程,具有m个换热管组即具有m个流程。
所述第三管9的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一管1或第二管2,所述第三管9的另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1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一管1或第二管2。当同一流程内换热管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即使有第二件5的作用,但是冷媒分配还是容易出现不均匀,因此第三管9可以平衡相邻两个流程的冷媒分配,以达到更均匀的分配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管9的形状也可以是圆管状、矩形管状或其他形状的管型结构。因此不做具体限制,但是本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二件5与第三管9的截面形状,因此本实施例中以方形管作为第三管9的截面形状,并进行对应的说明。
参照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第一子腔或同一所述第二子腔内,所述第三管9的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二件5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管9的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一子腔或所述第二子腔的顶部的最短距离;和/或所述第三管9的另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二件5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管9的另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一子腔或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的最短距离。更具体的说,就是第三管9从上一个流程靠近第二件的位置开始,跨接至下一个流程靠近第二件的位置。
参照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9包括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沿所述第三管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腔内设有第三件91,所述第三件91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孔92,所述第三孔92贯穿所述第三件91,所述第三孔92沿所述第三管9长度方向延伸。这里的第三件91可以与第二件5的结构相似,从而提高分配效果。也就是说,第三件91上开设的第三孔92也具有由第一管壁7向第二管壁8一侧孔径逐渐增大的结构。
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m个换热管组内换热管流通横截面的面积之和为Tm、第m个换热管组内所述第二件上至少所述第一孔的面积之和为Am、所述第三管的流通横截面的面积为Bm;则Am+Bm满足:Tm-1≤Am+Bm≤Tm。Am+Bm之和如果过小,会造成冷媒压降过大,而Am+Bm之和过大时又起不到预设的分配效果,因此Am+Bm满足Tm-1≤Am+Bm≤Tm时可以达到最优分配。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件上还包括第二孔时,这里所说的Am为第一孔和第二孔的面积之和。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
翅片,至少部分所述翅片设在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
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多个第一子腔,所述多个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一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
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二管的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二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该实施例中的第二件可以对流经的冷媒进行分配,使得冷媒的分配更加均匀,分配表现也更加稳定,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第二件的分配方案,可以使得蒸发工况的气液两相流冷媒更加均匀地分配,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性能,在同一流程,即同一换热管组内换热管的数量较多时,可以使用第三管进行跨接,使得相邻两个流程的冷媒分配更加均匀,从而总体提升换热器性能。
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设计方法,部件加工较为简单,安装配合一致性好,冷媒分配一致性较好,同样的分配方案,从红外热成像和热电偶的温度分布可以看出,具有较好的分配一致性,将经验公式标准化后,可以简化热泵开发设计难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
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多个第一子腔,所述多个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一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
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一管腔或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二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第二管的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管腔包括多个第二子腔,所述多个第二子腔沿所述第二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二子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板;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件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翅片,至少部分所述翅片设在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
所述第二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第二件;
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包括靠近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管壁和远离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管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的中心点到所述第一管壁的最短距离大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孔的中心点到所述第一管壁的最短距离;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的水力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排列布置于所述第二件上,两个或者多个第二孔为1列,所述第二件包括n列所述第二孔,第n列与第n-1列所述第二孔平行布置,第n列所述第二孔相较于第n-1列所述第二孔更远离所述换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第n列所述第二孔的水力直径为Dn,Dn满足:D1≥D2≥…≥Dn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管,定义在换热器工作时换热管内冷媒流向相同的多个相邻换热管为一个换热管组,所述换热器具有m个换热管组,m≥2;
所述第三管的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个所述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1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三管的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连通于第m-1个换热管组的所述第二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子腔或同一所述第二子腔内,所述第二件的数量为1个,
所述第三管的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二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管的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一子腔或所述第二子腔的顶部的最短距离;
或所述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二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管的另一个开口到所述第一子腔或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的最短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包括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沿所述第三管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腔内设有第三件;所述第三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孔,所述第三孔贯穿所述第三件,所述第三孔沿所述第三管长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第m个换热管组内换热管流通横截面的面积之和为Tm、第m个换热管组内所述第二件上至少所述第一孔的面积之和为Am、所述第三管的流通横截面的面积为Bm
Am+Bm满足:Tm-1≤Am+Bm≤Tm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管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
至少一个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管腔包括多个第一子腔,所述多个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相邻所述第一子腔间设有所述第一板;
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二管的所述第二管腔内,所述第二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二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二管长度方向延伸;
定义一个所述第一孔的水力直径与所述换热管一个所述通道的水力直径的比值为A,A满足:1/3<A<3。
CN202221674755.6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 Active CN218495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4755.6U CN21849589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4755.6U CN21849589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5894U true CN218495894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4755.6U Active CN21849589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5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85733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5605945A (zh) 一种底边长度不同的三角形通孔换热器
CN218495894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5486116A (zh) 一种等腰三角形通孔顶角变化的换热器
CN211855020U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12303886B (zh) 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CN110736268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666186U (zh) 换热器
CN105571348B (zh) 一种翅片管夹角逐渐变化的换热器
CN105627789A (zh) 一种连通孔数量变化的换热器
CN2101191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WO2020063972A1 (zh) 换热器
CN2101191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0736378A (zh) 微通道换热器扁管、微通道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112161506B (zh) 集流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119145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2299442U (zh) 换热件、换热结构及热水器
CN114234700B (zh) 集流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112013710A (zh) 分配管和换热器
CN216205612U (zh) 分配结构及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CN215638923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0118455B (zh) 制冷设备
CN109974483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10044119B (zh) 换热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6482482U (zh) 一种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