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7902A -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7902A
CN112157902A CN202010955795.7A CN202010955795A CN112157902A CN 112157902 A CN112157902 A CN 112157902A CN 202010955795 A CN202010955795 A CN 202010955795A CN 112157902 A CN112157902 A CN 112157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rod
pressing
pressing plate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57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7902B (zh
Inventor
吴传杭
黄生妮
吴传玉
余兰
毛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h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57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7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7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7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7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0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47Lightn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包括送料转盘、下料装置、吸膜装置和机械臂,吸膜装置包括压板、真空吸盘、真空泵和连通管,真空吸盘固定于压板上并开口朝下用于吸膜,真空吸盘通过连通管与真空泵相连通,机械臂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于送料转盘和下料装置之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机械臂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竖直方向上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机械臂的下方沿压板水平方向的运动路径设置有压边装置,压边装置包括支撑架、接料底座、抵接杆和若干第一气缸,接料底座设置于支撑架上端,抵接杆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气缸沿接料底座的上边缘设置于支撑架上,抵接杆朝向接料底座的中心设置并用于背光源压边。本申请具有节省人力、提升压边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源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源被广泛用于触摸屏、LCD/LCM、手机、平板电脑、GPS、太阳能电池等行业,其一般包括灯条、导光板、扩散膜片、增光膜片及黑白胶片等。
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562001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贴膜机,其包括送料转盘、依次围设于送料转盘的上料装置、贴扩散膜装置、贴下增光膜装置、贴上增光膜装置、贴黑白胶装置及下料装置。实际应用时,上料装置将背光源半成品送至送料转盘上,送料转盘转动对背光源半成品进行送料,贴扩散膜装置、贴下增光膜装置、贴上增光膜装置及贴黑白胶装置分别将扩散膜片、下增光膜片、上增光膜片及黑白胶依次贴在背光源半成品上,然后,下料装置对贴好膜的背光源进行下料,从而完成背光源的贴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背光源半成品放置在送料转盘上的最下端为承载膜片的框架,背光源经过送料装盘依次在框架内依次贴好相应的膜片通过下料装置下料后,还需要人工对背光源的半成品的框架进行压边,从而通过框架对贴好的膜片进行卡接,在此过程中,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浪费人力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节省人力、提升压边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包括送料转盘、下料装置、吸膜装置和机械臂,所述送料转盘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送料盘,所述机械臂设置于送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之间,所述吸膜装置包括压板、真空吸盘、真空泵和连通管,所述真空吸盘固定于压板上并开口朝下用于吸膜,所述真空吸盘通过连通管与真空泵相连通,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于送料转盘和下料装置之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械臂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竖直方向上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机械臂的下方沿压板水平方向的运动路径设置有压边装置,所述压边装置包括支撑架、接料底座、抵接杆和若干第一气缸,所述接料底座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端,所述抵接杆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一气缸沿所述接料底座的上边缘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抵接杆朝向接料底座的中心设置并用于背光源压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光源的框架内在送料转盘上依次贴膜后,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启动真空泵,真空泵通过连通管使得压板上的真空吸盘产生负压,并将送料转盘上送料盘的背光源半成品吸取至压边装置上的接料底座上,再通过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抵接杆朝向背光源半成品的框架侧面进行抵接,因为抵接杆是朝向接料底座的中心根据背光源的框架边数对应设置,所以背光源每条边的框架在抵接杆的抵接作用下进行翻边,从而使得翻折后的背光源框架对背光源框架内贴好的膜片进行卡接,在此过程中,通过机械自动化操作完成对背光源框架进行压边处理,并对背光源框架内的膜片进行卡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优选的,所述压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板通过连杆相连,所述送料盘中心与接料底座中心的直线距离与连杆长度相等,所述下料装置为传送带,所述接料盘中心与传动带的直线距离与连杆长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经过贴膜后的背光源依次从送料转盘上运输至压边装置和下料装置上的过程中,因为在连杆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压板,每个压板上均设置有真空吸盘,同时因为连杆的长度与送料盘中心与接料盘中心的直线距离相等,以及连杆的长度还与接料盘中心与传动带的直线距离相等,所以当连杆的前端压盘通过真空吸盘对送料转盘上的背光源进行吸取,同时连杆的后端压盘通过真空吸盘对压边装置上的背光源进行吸取,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在连杆的带动下,使得两个压板一同移动,在连杆前端压盘上的真空吸盘将送料装盘上的背光源带动至压边装置的接料底座上进行压边,同时,在连杆后端压盘上的真空吸盘将前一个在接料底座上经过压片装置压片的背光源带动至下料装置上进行下料,之后,连杆和压板进行复位,如此往复循环,便于背光源在送料装盘上经过贴膜后快速运输至压边装置上经过压边后,最后再通过下料装置下料,提升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械臂上并连接有竖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竖板上并与连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二气缸,当压板上的真空吸盘对背光源吸取后,通过第二气缸便于压板在送料转盘和下料装置之间水平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三气缸,通过第三气缸便于对压板进行升降后,从而便于对背光源的取放。
优选的,所述抵接杆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抵杆和抵块,所述支撑架上沿每根抵接杆的滑动方向分别设置有供抵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抵块穿出滑槽的一端用于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所述抵杆朝向接料底座的中心设置并用于背光源压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杆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的过程中,抵杆先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并进行压边处理,之后抵块与背光源的侧面进行抵接,同一直线方向上的两块抵块的直线距离与背光源的长度相等,所以抵块可以在抵杆对背光源进行压边的过程中,将背光源卡接定位至接料底座中心,从而便于抵杆对背光源进行精准压边。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螺纹杆,所述支撑杆与接料底座相连,所述螺纹杆设置于接料底座中心的正下方,所述螺纹杆下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纹杆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支撑杆上朝向螺纹杆并垂直螺纹杆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内部中空内嵌并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横杆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开槽,所述套筒通过斜杆穿过开槽与滑块相连,所述斜杆分别与套筒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抵块下端面穿出滑槽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块穿出开槽连接有用于与限位块相抵接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不同尺寸的背光源时,根据背光源的尺寸大小,对同一直线方向上的两块抵块的直线距离进行调整,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的正反转,螺纹杆转动可以带动套筒沿着螺纹杆的长度方向进行升降,在此过程中,套筒通过斜杆穿过开槽带动滑块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从而根据背光源的尺寸通过滑块带动限位杆运动至需要与限位块相抵接的位置,从而在背光源压边的过程中,限位块与限位杆相抵接后,每块抵块均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从而完成对背光源在接料底座上的卡接定位,从而便于抵杆对背光源进行精准压边。
优选的,所述滑槽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刻度尺,在根据背光源尺寸大小在调节限位杆的位置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观察。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于接料底座下方设置有用于与接料抵接相连的减震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减震弹簧,使得背光源在落入接料底座上时,对背光源进行缓震,减少背光源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压板上开设有两条相交的导向槽,两条所述导向槽相交于压板中心,每条所述导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真空吸盘,每个所述真空吸盘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用于与压板相抵接的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不同尺寸的背光源时,可以根据背光源尺寸的大小,可以对同一导向槽内的两个压板的间距进行调整,以适配背光源的尺寸大小,最后再通过紧固螺母与压板相抵接,从而对真空吸盘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将经过贴膜后的背光源依次从送料转盘上运输至压边装置和下料装置上的过程中,因为在连杆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压板,每个压板上均设置有真空吸盘,同时因为连杆的长度与送料盘中心与接料盘中心的直线距离相等,以及连杆的长度还与接料盘中心与传动带的直线距离相等,所以当连杆的前端压盘通过真空吸盘对送料转盘上的背光源进行吸取,同时连杆的后端压盘通过真空吸盘对压边装置上的背光源进行吸取,再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在连杆的带动下,使得两个压板一同移动,在连杆前端压盘上的真空吸盘将送料装盘上的背光源带动至压边装置的接料底座上进行压边,同时,在连杆后端压盘上的真空吸盘将前一个在接料底座上经过压片装置压片的背光源带动至下料装置上进行下料,之后,连杆和压板进行复位,如此往复循环,便于背光源在送料装盘上经过贴膜后快速运输至压边装置上经过压边后,最后再通过下料装置下料,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抵接杆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的过程中,抵杆先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并进行压边处理,之后抵块与背光源的侧面进行抵接,同一直线方向上的两块抵块的直线距离与背光源的长度相等,所以抵块可以在抵杆对背光源进行压边的过程中,将背光源卡接定位至接料底座中心,从而便于抵杆对背光源进行精准压边;
在加工不同尺寸的背光源时,根据背光源的尺寸大小,对同一直线方向上的两块抵块的直线距离进行调整,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可以带动套筒沿着螺纹杆的长度方向进行升降,在此过程中,套筒通过斜杆穿过开槽带动滑块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从而根据背光源的尺寸通过滑块带动限位杆运动至需要与限位块相抵接的位置,从而在背光源压边的过程中,限位块与限位杆相抵接后,每块抵块均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从而完成对背光源在接料底座上的卡接定位,从而便于抵杆对背光源进行精准压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压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压边装置的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送料转盘;2、下料装置;3、吸膜装置;31、压板;32、真空吸盘;33、真空泵;34、连通管;4、机械臂;5、送料盘;6、压边装置;61、支撑架;611、支撑杆;612、螺纹杆;62、接料底座;63、抵接杆;631、抵杆;632、抵块;64、第一气缸;7、连杆;8、竖板;9、滑槽;10、电机;11、套筒;12、横杆;13、滑块;14、开槽;15、斜杆;16、限位块;17、限位杆;18、刻度尺;19、减震弹簧;20、导向槽;21、紧固螺母;22、第二气缸;23、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参照图1,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包括送料转盘1、下料装置2、吸膜装置3和机械臂4。送料转盘1上对应贴膜工序设置有相应数量的送料盘5,背光源放置于送料盘5上在送料转盘1不断转动的过程中进行贴膜加工。在本实施中,下料装置2为传送带,用于将加工好的背光源进行运输。
结合图1和图2,吸膜装置3包括压板31、真空吸盘32、真空泵33和连通管34。压板31设置有两个,两个压板31通过连杆7相连,压板31上开设有两条相交的导向槽20,两条导向槽20相交于压板31中心。每条导向槽20内均滑动连接有两个开口朝下用于吸膜的真空吸盘32,每个真空吸盘32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用于与压板31相抵接的紧固螺母21。真空吸盘32通过连通管34与真空泵33相连通,真空泵33螺栓安装于机械臂4上。机械臂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31于送料转盘1和下料装置2之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机械臂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31竖直方向上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二气缸22,第二气缸22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械臂4上并螺栓连接有竖板8。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三气缸23,第三气缸2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竖板8上并与连杆7螺栓相连。
结合图1和图3,机械臂4的下方沿压板31水平方向的运动路径设置有压边装置6,压边装置6包括支撑架61、接料底座62、抵接杆63和第一气缸64。在本实施例中,送料盘5中心与接料盘中心的直线距离与连杆7长度相等,下料装置2为传送带,接料盘中心与传动带的直线距离与连杆7长度相等。
结合图3和图4,支撑架61包括支撑杆611和螺纹杆612,支撑杆611设置有四根并分别通过减震弹簧19与接料底座62相连。螺纹杆612设置于接料底座62中心的正下方,螺纹杆612下端连接有电机10,螺纹杆612上端焊接长度大于螺纹杆612直径的防脱块。螺纹杆612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套筒11,每根支撑杆611上朝向螺纹杆612并垂直螺纹杆612焊接有横杆12。每根横杆12内部中空内嵌并滑动连接有滑块13,横杆12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开槽14。套筒11通过斜杆15穿过开槽14与滑块13相连,斜杆15分别与套筒11和滑块13铰链连接。第一气缸64分别设置有四个,相邻两个第一气缸64沿接料底座62的上边缘互相垂直并螺纹连接于支撑架61上。
结合图3和图4,抵接杆63与第一气缸64的活塞杆相连,抵接杆63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抵杆631和抵块632,支撑架61上沿每根抵接杆63的滑动方向分别设置有供抵块632滑动的滑槽9,滑槽9与接料底座62下端相连通。抵块632穿出滑槽9的一端用于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抵杆631朝向接料底座62的中心设置并用于背光源压边。抵块632下端面穿出滑槽9设置有限位块16,滑块13穿出开槽14焊接有用于与限位块16相抵接的限位杆17。同时,滑槽9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18,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背光源的尺寸对限位杆17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对通过限位块16对抵块632抵接的位置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实施原理为:根据背光源框架的尺寸大小,通过电机10的正反转,螺纹杆612转动可以带动套筒11沿着螺纹杆612的长度方向进行升降。在此过程中,套筒11通过斜杆15穿过开槽14带动滑块13沿着横杆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并观察刻度尺18,根据背光源的尺寸通过滑块13带动限位杆17运动至需要与限位块16相抵接的位置。
在进行背光源加工的过程中,背光源的半成品进入送料转盘1上后,依次在框架上进行扩散膜片、下增光膜片、上增光膜片及黑白胶等的粘贴。当在送料转盘1上完成贴膜后并转动至正对压边装置6位置处时,启动真空泵33,先通过第三气缸23带动连杆7前端压板31上的真空吸盘32与送料盘5上的背光源进行吸取,并在第三气缸23的带动下进行上升,然后通过第二气缸22带动送料装盘上的背光源朝向压边装置6的接料底座62上进行运动,最终通过第三气缸23将背光源下放至接料底座62上。
然后,通过四个第一气缸64的活塞杆一同朝向接料底座62上的背光源一同运动,从而带动背光源的框架在抵块632的作用下位于接料底座62的中心,另外通过抵杆631的抵接作用,从而完成对背光源四条边的压边。最后,再通过第二气缸22和第三气缸23的共同作用,再通过支杆后端压板31上的真空吸盘32对背光源进行吸取,从而带动至为传送带的下料装置2上去进行下料。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转盘(1)、下料装置(2)、吸膜装置(3)和机械臂(4),所述送料转盘(1)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送料盘(5),所述机械臂(4)设置于送料装置和下料装置(2)之间,所述吸膜装置(3)包括压板(31)、真空吸盘(32)、真空泵(33)和连通管(34),所述真空吸盘(32)固定于压板(31)上并开口朝下用于吸膜,所述真空吸盘(32)通过连通管(34)与真空泵(33)相连通,所述机械臂(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31)于送料转盘(1)和下料装置(2)之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械臂(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31)竖直方向上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机械臂(4)的下方沿压板(31)水平方向的运动路径设置有压边装置(6),所述压边装置(6)包括支撑架(61)、接料底座(62)、抵接杆(63)和若干第一气缸(64),所述接料底座(62)设置于所述支撑架(61)上端,所述抵接杆(63)与所述第一气缸(64)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一气缸(64)沿所述接料底座(62)的上边缘设置于支撑架(61)上,所述抵接杆(63)朝向接料底座(62)的中心设置并用于背光源压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板(31)通过连杆(7)相连,所述送料盘(5)中心与接料底座(62)中心的直线距离与连杆(7)长度相等,所述下料装置(2)为传送带,所述接料盘中心与传动带的直线距离与连杆(7)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二气缸(22),所述第二气缸(22)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械臂(4)上并连接有竖板(8),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三气缸(23),所述第三气缸(2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竖板(8)上并与连杆(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杆(63)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抵杆(631)和抵块(632),所述支撑架(61)上沿每根抵接杆(63)的滑动方向分别设置有供抵块(632)滑动的滑槽(9),所述抵块(632)穿出滑槽(9)的一端用于与背光源的侧面相抵接,所述抵杆(631)朝向接料底座(62)的中心设置并用于背光源压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1)包括支撑杆(611)和螺纹杆(612),所述支撑杆(611)与接料底座(62)相连,所述螺纹杆(612)设置于接料底座(62)中心的正下方,所述螺纹杆(612)下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螺纹杆(612)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套筒(11),所述支撑杆(611)上朝向螺纹杆(612)并垂直螺纹杆(612)连接有横杆(12),所述横杆(12)内部中空内嵌并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横杆(12)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开槽(14),所述套筒(11)通过斜杆(15)穿过开槽(14)与滑块(13)相连,所述斜杆(15)分别与套筒(11)和滑块(13)转动连接,所述抵块(632)下端面穿出滑槽(9)设置有限位块(16)17,所述滑块(13)穿出开槽(14)连接有用于与限位块(16)相抵接的限位杆(1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1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11)于接料底座(62)下方设置有用于与接料抵接相连的减震弹簧(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1)上开设有两条相交的导向槽(20),两条所述导向槽(20)相交于压板(31)中心,每条所述导向槽(20)内均滑动连接有两个真空吸盘(32),每个所述真空吸盘(32)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用于与压板(31)相抵接的紧固螺母(21)。
CN202010955795.7A 2020-09-11 2020-09-11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Active CN112157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795.7A CN112157902B (zh) 2020-09-11 2020-09-11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795.7A CN112157902B (zh) 2020-09-11 2020-09-11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7902A true CN112157902A (zh) 2021-01-01
CN112157902B CN112157902B (zh) 2022-04-15

Family

ID=7385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5795.7A Active CN112157902B (zh) 2020-09-11 2020-09-11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79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5087A1 (de) * 1999-06-01 2000-12-07 Rmh Polymer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lasen- und faltenfreien Beschichten von optischen oder 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mit einseitig klebender Schutzfolie
CN203528021U (zh) * 2013-09-11 2014-04-09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产品压取装置及系统
CN104002309A (zh) * 2014-05-23 2014-08-27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抓取机构
CN207207343U (zh) * 2017-03-30 2018-04-10 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led背光源贴膜系统
CN110181545A (zh) * 2019-05-06 2019-08-30 江苏大学 一种多功能机械爪
CN110920972A (zh) * 2019-10-23 2020-03-27 广东金弘达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薄膜包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5087A1 (de) * 1999-06-01 2000-12-07 Rmh Polymer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lasen- und faltenfreien Beschichten von optischen oder 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mit einseitig klebender Schutzfolie
CN203528021U (zh) * 2013-09-11 2014-04-09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产品压取装置及系统
CN104002309A (zh) * 2014-05-23 2014-08-27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抓取机构
CN207207343U (zh) * 2017-03-30 2018-04-10 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led背光源贴膜系统
CN110181545A (zh) * 2019-05-06 2019-08-30 江苏大学 一种多功能机械爪
CN110920972A (zh) * 2019-10-23 2020-03-27 广东金弘达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薄膜包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7902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0270B (zh) 一种玻璃尺寸透明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9202403B (zh) 自动化屏幕组装设备
CN205362461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112157902B (zh) 背光源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CN209888148U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面板自动贴膜机
CN218707070U (zh) 一种用于硅片分选机上料装置
CN218855451U (zh) 一种车辆零部件加工用折弯机
CN218114256U (zh) 一种石墨片材加工进料装置
CN217405387U (zh) 一种效率高的全自动芯片搬运周转设备
CN110654589A (zh) 一种全自动pp杯封口机
CN214934001U (zh) 一种用于邦定机的上料装置
CN210967785U (zh) 脚底按摩环循环式自动装配设备
CN213972616U (zh) 口罩封边机
CN210364552U (zh) 显微镜玻璃载片自动分料机
CN210558030U (zh) 一种板材上料机
CN207494279U (zh) 一种板件自动包边机
CN211003693U (zh) 一种自动进出料印刷装置
CN114160375B (zh) 一种用于电视机玻璃背板的点胶装置
CN110682098A (zh) 脚底按摩环循环式自动装配设备
CN220944069U (zh) 一种个性化定制锅具生产线
CN213111690U (zh) 密集式上料机构
CN215397547U (zh) 一种自动丝印胶片定位贴合设备
CN219618016U (zh) 一种木板清边机
CN207427581U (zh) 一种全自动冲贴机
CN214779234U (zh) 导光板斜边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o Qun

Inventor after: Wu Chuanyu

Inventor after: Yu Lan

Inventor after: Huang Shengni

Inventor after: Wu Chuanhang

Inventor before: Wu Chuanha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Shengni

Inventor before: Wu Chuanyu

Inventor before: Yu Lan

Inventor before: Mao Qu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