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015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015A
CN112152015A CN202010522712.5A CN202010522712A CN112152015A CN 112152015 A CN112152015 A CN 112152015A CN 202010522712 A CN202010522712 A CN 202010522712A CN 112152015 A CN112152015 A CN 112152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ain body
leg
arm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2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015B (zh
Inventor
间宫裕马
木田新二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5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在解锁时使应力分散,能够避免在嵌合状态下变为大型。连接器具备壳体主体和将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的锁臂。锁臂具有腿部和臂主体,腿部从壳体主体立起,臂主体与壳体主体对置,并与腿部交叉地延伸。腿部形成为随着离开壳体主体而向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形态。锁臂在嵌合方向上的腿部的形成范围、且在腿部与臂主体之间具有进入空间,对方壳体的顶端部进入到进入空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阴壳体和阳壳体,所述阴壳体具有锁臂,所述阳壳体具有被卡止部。通过锁臂将被卡止部卡止,从而两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锁臂和被卡止部的锁定状态利用解除臂解除。解除臂具有从阴壳体的主体部分立起的一对腿片,能够以两腿片为支点进行挠曲。两腿片成为从壳体主体的上表面朝向后方弯曲状倾斜的形态。
专利文献2公开的连接器也与上述同样,具备具有锁臂的壳体。锁臂具有:一对腿片,其从壳体的主体部分向斜上后方延伸且位于宽度方向中央部;一对臂主体,其从两腿片的上端向前方延伸;以及锁定主体,其架设于两臂主体的前端之间。
在专利文献1、2的情况下,两腿片成为朝向后方倾斜的形态。因此,在进行锁臂的解锁之际,当从上方被赋予按压力时,能够使应力分散于两腿片的长度方向,能够防止两腿片折损、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6604号公报(第18图、第19图)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43481号公报(第1图、第2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2的情况下,当阴阳两壳体处于嵌合状态时,阳壳体的顶端和两腿片在前后方向分开地配置,有可能在整体上在前后方向大型化。因此,有如下问题:在连接器的设置空间是在前后方向狭小的空间的情况下,使用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在解锁时使应力分散,能够避免在嵌合状态下大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主体和锁臂,所述壳体主体能与对方壳体嵌合,所述锁臂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所述锁臂具有腿部和臂主体,能以所述腿部为支点进行挠曲,所述腿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立起,所述臂主体与所述壳体主体对置,并与所述腿部交叉地延伸,所述腿部形成为随着离开所述壳体主体而向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形态,所述锁臂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腿部的形成范围、且在所述腿部与所述臂主体之间具有进入空间,所述对方壳体的顶端部进入到所述进入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如下连接器:其能够在解锁时使应力分散,能够避免在嵌合状态下大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中、检测构件相对于壳体设置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且检测构件已到达检测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且检测构件已到达检测位置的状态的在与图2不同的位置截断的剖视图。
图4是从后方观看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检测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检测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主体和锁臂,所述壳体主体能与对方壳体嵌合,所述锁臂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所述锁臂具有腿部和臂主体,能以所述腿部为支点进行挠曲,所述腿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立起,所述臂主体与所述壳体主体对置,并与所述腿部交叉地延伸,所述腿部形成为随着离开所述壳体主体而向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形态,所述锁臂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腿部的形成范围、且在所述腿部与所述臂主体之间具有进入空间,所述对方壳体的顶端部进入到所述进入空间。据此,当壳体主体与对方壳体处于嵌合状态时,对方壳体的顶端部进入到进入空间,能够位于在嵌合方向上与腿部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在嵌合方向大型化。另外,腿部形成为随着离开壳体主体而向嵌合方向倾斜的形态,因此在进行锁臂的解锁时,作用于锁臂的应力均匀地分散于腿部的长度方向。且结果,能够防止腿部折损、破损。
(2)优选的是,所述对方壳体具有罩部,在所述罩部的内侧嵌合所述壳体主体,所述罩部在顶端部具有将所述壳体主体导入的导入部,所述导入部进入到所述进入空间。因为导入部相对于罩部的邻接区域形成得薄,所以容易进入到进入空间,也能够与进入空间的狭小化对应。
(3)也可以为,具备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在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对方壳体正规嵌合时被容许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腿部的形成范围、且在隔着所述腿部与所述进入空间成为反侧的、所述腿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具有第2进入空间,所述检测构件的加强部进入到所述第2进入空间。检测构件的加强部通过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能够位于在嵌合方向上与腿部重叠的位置,能够更良好地避免嵌合方向的大型化。另外,通过检测构件的加强部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从而可防止腿部向第2进入空间侧倾动,能够确实地维持锁臂的锁定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希望包括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连接器具备壳体10及检测构件60。壳体10能与对方壳体90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两壳体10、90在开始嵌合时相互相对的面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将除图5之外的各图作为基准。
<壳体10>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具有壳体主体11、将壳体主体11的外周包围的嵌合筒部12、将壳体主体11及嵌合筒部12连接的沿着径向的连结部13、以及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上方的锁臂14。壳体主体11与嵌合筒部12之间、且比连结部13靠前方的空间形成为嵌合空间15,对方壳体90的后述的罩部91(参照图2及图3)嵌合到嵌合空间15。
壳体主体11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腔16。如图4所示,各腔16在壳体主体11中沿左右排列设置。如图2所示,壳体主体11在各腔16的下表面具有能挠曲的矛状部17。在各腔16中从后方被插入端子零件50。
如图2所示,端子零件50卡止于矛状部17,从而在壳体主体11的腔16内防脱。端子零件50为导电金属制,与电线80的末端部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对嵌合到电线80的外周的橡胶栓85进行保持。橡胶栓85为硅橡胶等橡胶制,液密地插入到腔16内。
如图4所示,壳体主体11在后端部具有向径向伸出的凸缘部18。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中的凸缘部18与连结部13之间环绕设置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用于安装未图示的盖构件。
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嵌合有环形的密封构件20。密封构件2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与比连结部13靠前方的台阶部分碰触。如图2所示,密封构件20在两壳体10、90嵌合时在罩部91与壳体主体11之间被向径向压缩。两壳体10、90借助密封构件20被液密地密封。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11从前方被安装前保持体21。前保持体21为合成树脂制,将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覆盖,并且起到限制密封构件20向前方脱出、且限制矛状部17的挠曲动作的作用。前保持体21通过限制矛状部17的挠曲动作,从而使端子零件50二次防脱。
如图4所示,嵌合筒部12在上部具有一对侧壁22和上壁23,一对侧壁22在锁臂14的左右两侧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上壁23在锁臂14的上方架设在两侧壁22的上端之间。
两侧壁22从壳体10的前端形成到靠后端的位置。如图4所示,两侧壁22在内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后端开口的一对槽部25,进一步在两槽部25的内表面具有防脱部27(图4仅图示一方)。
上壁23与两侧壁22的上端的前部连续设置。锁臂14配置于比上壁23靠后方,在俯视时能够目视锁臂14整体。
锁臂14具有左右一对腿部28和臂主体29,如图4所示,左右一对腿部28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立起,如图1所示,臂主体29与两腿部28交叉,并从两腿部28的上端向前方延伸。
两腿部28的立起端部分与臂主体29的后端部连续设置。两腿部28的根部分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连续设置。两腿部28呈沿着左右方向的板片状,成为从根部分到立起端部分呈直线状后倾的形态。换句话讲,两腿部28从根部分到立起端部分以向对方壳体90的嵌合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移位(后退)的方式倾斜。
如图1所示,两腿部28的前表面形成为与嵌合空间15从后方面对、且与臂主体29从下方面对的倾斜面41。锁臂14在两腿部28的前后方向的形成范围(从两腿部28的根部分的前端到立起端部分的后端为止的区域)内、且在两腿部28的倾斜面41与臂主体29的下表面中的与倾斜面41在上下对置的区域之间具有进入空间42,对方壳体90的后述的罩部91的顶端部能进入到进入空间42。进入空间42在侧视剖视时呈将臂主体29侧的里端(后端)作为顶点的三角形,并在前方开放。
两腿部28的后表面形成为与组装检测构件60的空间从前方面对、且与壳体主体11从上方面对的第2倾斜面43。第2倾斜面43及倾斜面41各自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同。两腿部28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前后厚度。壳体10在两腿部28的前后方向的形成范围内、且在两腿部28的第2倾斜面43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中的与第2倾斜面43在上下对置的区域之间具有第2进入空间44,检测构件60的后述的加强部67能够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44。第2进入空间44在侧视剖视图中呈将壳体主体11侧的里端(前端)作为顶点的三角形,并在后方开放。
如图3所示,臂主体29在前端部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卡止部30,如图4所示,在卡止部30的左右两侧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部31。如图1所示,两连接部31的下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平坦地形成,在后端部划定进入空间42的上表面。
两连接部31呈沿着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板片状,前端部与卡止部30的左右两端连续设置,如图4所示,后端部与两腿部28连续设置。
如图4所示,臂主体29在后端部具有矩形框状的框部33。框部33具有止动部34和解除部35,止动部34沿左右架设在两腿部28的上端之间,解除部35在比止动部34靠上方与止动部34对置地配置。止动部34及解除部35呈沿着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板片状。止动部34的左右两端与两连接部31的后端部的下端连续设置。解除部35的左右两端与两连接部31的后端部的上端连续设置。解除部35配置得比臂主体29中的其他区域高一级。
如图3所示,臂主体29在比卡止部30靠后方、且两连接部31之间具有插入孔36。插入孔36在前后方向贯穿框部33的内部,并在卡止部30与框部33之间上下开放。在插入孔36中从后方被插入检测构件60的后述的卡止片63。
如图4所示,止动部34的后端在左右方向上的两腿部28之间的位置具有切口成U字状的形状的凹部37。凹部37的左右的侧缘与两腿部28的对置的内表面没有台阶地连续。
解除部35的上表面是在上方露出的平坦面,在后端部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的突部38。如图1所示,突部38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两腿部28的立起端部分重叠的位置、且比两腿部28的根部分靠后方。当解除部35的上表面被按压时,臂主体29以两腿部28支点倾动,以使卡止部30向上移位。
<检测构件60>
检测构件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壁部61;一对防脱片62,其从壁部61的下部的左右两端部向前方突出;以及卡止片63,其从壁部61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向前方突出。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能在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于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在待机位置上,如图1所示,壁部61配置成向比臂主体29靠后方离开,在检测位置上,如图2及图3所示,壁部61能与臂主体29的后端碰触。
壁部61呈纵壁状,以能将两侧壁22之间的后方区域覆盖的大小构成。壁部61在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状的一对突片部64。两突片部64遍及壁部61的整个高度而形成。两突片部64的下部的外表面与两防脱片62连续设置。
如图6所示,壁部61的下部在前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嵌合突片部65。另外,壁部61的下部在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爪状的一对加强部67。两加强部67的下表面与壁部61的下表面连续。两加强部67的外表面与两突片部64连续设置。两加强部67的上表面朝向前方以下坡倾斜。当检测构件60位于检测位置时,如图2所示,两加强部67进入到壳体10的第2进入空间44。两加强部67的上表面沿着第2倾斜面43配置。两加强部67的上表面及第2倾斜面43各自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同。
两防脱片62能以与壁部61的左右两端部连续设置的根部分为支点向内外(左右)挠曲。两防脱片62与两侧壁22的槽部25嵌合。两防脱片62在前端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爪状的防脱突起66。两防脱片62的防脱突起66在待机位置上与防脱部27对置地卡止。
卡止片63能以与壁部61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连续设置的根部分为支点向上下挠曲。如图5所示,卡止片63的前端配置于比两防脱片62的前端靠前方。
如图3所示,卡止片63的后部73成为从壁部61向前方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卡止片63的后部73与嵌合突片部65的上端连续设置。
如图3所示,卡止片63的前部74具有向比后部73靠上方配置得高的部分。卡止片63的前部74具有从顶端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爪状的卡止突起69。卡止片63的前部74在侧视时成为向上方弯曲的形态。
<对方壳体90>
对方壳体90为合成树脂制,固定于未图示的汽车的设备。如图2所示,对方壳体90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91。对方端子零件95的突片96配置成突出到罩部91内。如图3所示,在罩部91的上表面突出地设置有锁定突部92。如图2所示,罩部91具有通过将开口端侧(顶端侧)的内表面倾斜地切除而构成的形状的导入部93。导入部93在罩部91的开口端侧的内表面中分割成前后区域而配置,该前后区域隔着沿着前后方向的直线区域。罩部91的开口端侧部分进入到锁臂14的进入空间42。导入部93及倾斜面41各自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同。
<连接器的嵌合及脱离作业>
在连接器嵌合之前,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从后方组装。当检测构件60到达待机位置时,两防脱片62的防脱突起66与防脱部27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并且卡止片63的卡止突起69与臂主体29的卡止部30从后方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由此,检测构件60相对于壳体10保持为在待机位置上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卡止片63以贯穿框部33的状态插入到臂主体29的插入孔36。
接下来,对方壳体90的罩部91插入到壳体10的嵌合空间15。在两壳体10、90的嵌合过程中,锁定突部92与卡止部30干涉,锁臂14以两腿部28为支点挠曲变形。臂主体29从与两腿部28连续设置的后端直到前端向斜上前方倾斜。锁定突部92在卡止部30的下表面滑动。当两壳体10、90正规嵌合时,锁臂14弹性复原,臂主体29沿着前后方向配置,锁定突部92从下方插入到臂主体29的插入孔36。通过锁定突部92从插入孔36侧与卡止部30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从而两壳体10、90保持为嵌合状态。端子零件50与对方端子零件95的突片96电连接。
当两壳体10、90正规嵌合时,罩部91的开口端侧的部分进入到锁臂14的进入空间42,导入部93与倾斜面41平行且对置地配置(参照图2)。罩部91的上表面沿着臂主体29的两连接部31的下表面配置。罩部91的内表面在比导入部93靠后方与密封构件20弹性地密合。由此,罩部91与壳体主体11之间被液密地密封。
另外,伴随锁定突部92向插入孔36插入,卡止突起69被锁定突部92按压而向上方移位。由此,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被解除,检测构件60变为能向成为检测位置侧的前方移动的状态。
接下来,用手指抓持壁部61的上部等,将检测构件60向前方压入。在检测构件60的移动过程中,壁部61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滑接,两防脱片62与两侧壁22的槽部25的内表面滑接。另外,在检测构件60的移动过程中,卡止片63的后部73在框部33内移位,卡止片63的前部74挠曲变形,卡止突起69与卡止部30的上表面滑接。当检测构件60到达检测位置时,卡止片63弹性复原,如图3所示,卡止突起69与卡止部30的前表面对置并能卡止地配置。
在检测位置上,壁部61的下部与止动部34碰触,并且嵌合突片部65插入到两腿部28之间及凹部37,且两突片部64以将框部33抱住的方式与两连接部31的外表面对置地配置。通过壁部61的下部与止动部34碰触,从而可限制检测构件60向比检测位置靠前方移动。另外,在检测位置上,壁部61沿着臂主体29的后端配置。
而且,如图2所示,在检测位置上,检测构件60的两加强部67进入到壳体10的第2进入空间44,两加强部67的上表面沿着两腿部28的第2倾斜面43配置。
通过检测构件60的壁部61沿着臂主体29的后端配置,检测构件60的两加强部67沿着两腿部28的第2倾斜面43配置,从而可抑制锁臂14的后部在上下方向游移。因此,在检测构件60位于检测位置时,可限制臂主体29以两腿部28为支点倾动,可确实地维持锁臂14和锁定突部92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在两壳体10、90处于正规的嵌合状态时,检测构件60能向检测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当两壳体10、90未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时,锁定突部92不插入到插入孔36,而维持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因此,即使对检测构件60赋予向前方的压入力,也不能使检测构件60向检测位置移动。因此,能够根据检测构件60向检测位置移动而检测出两壳体10、90处于正规的嵌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由于维修等事情而使两壳体10、90脱离时,壁部61的上部被向后方强烈地拉伸。于是,伴随卡止片63的挠曲动作,卡止突起69越过卡止部30,检测构件60返回到待机位置。卡止突起69跨上锁定突部92,卡止片63的前部74成为挠曲变形的状态。
接着,从上方对解除部35赋予按压力。于是,锁臂14以两腿部28为支点挠曲变形,臂主体29的前端向上方移位。由此,卡止突起69从卡止部30解锁。在该状态下,两壳体10、90被向分离方向拉拽而相互被拉离。
另一方面,因为构成为即使从上方对检测构件60赋予按压力,锁臂14也不与检测构件60连动,所以卡止突起69和卡止部30的卡止不会解除。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因为两腿部28以随着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上方去而后退的方式倾斜,所以在将锁臂14和锁定突部92的锁定状态解除之际,当解除部35的上表面被按压时,能够使作用于两腿部28的应力均匀地分散于两腿部28的长度方向。其结果,能够防止两腿部28折损、破损。
另外,当两壳体10、90位于正规的嵌合状态时,罩部91的开口端侧的部分进入到锁臂14的进入空间42,在两腿部28的形成范围内,罩部91的开口端侧的部分和两腿部28配置于在前后方向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位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整体在前后方向变为大型。
罩部91的开口端侧的部分比邻接的部分减薄导入部93的形成量。因此,通过罩部91的导入部93进入到狭小的进入空间42,从而也能够与小型的连接器对应。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隔着两腿部28与进入空间42成为反侧的、两腿部28与壳体主体11之间的空间部分具有第2进入空间44,检测构件60的两加强部67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44。当检测构件60位于检测位置时,在两腿部28的形成范围内,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44的两加强部67和两腿部28配置于在前后方向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更良好地避免前后方向的大型化。而且,通过检测构件60的两加强部67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44,从而能够防止两腿部28向第2进入空间44侧倾动,因此能够确实地维持锁臂14和锁定突部92的锁定状态。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腿部28隔着凹部37成对地设置,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腿部也可以不隔着凹部而以单一的形状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腿部28与壳体主体11之间具有第2进入空间44,检测构件60的加强部67进入到第2进入空间44,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检测构件的加强部也可以不进入到腿部与壳体主体之间。另外,也能够适用于不具备检测构件的连接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腿部28从壳体主体11呈直线状立起,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腿部也可以为从壳体主体弯曲地立起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壳体主体
12:嵌合筒部
13:连结部
14:锁臂
15:嵌合空间
16:腔
17:矛状部
18:凸缘部
19:安装槽
20:密封构件
21:前保持体
22:侧壁
23:上壁
25:槽部
27:防脱部
28:腿部
29:臂主体
30:卡止部
31:连接部
33:框部
34:止动部
35:解除部
36:插入孔
37:凹部
38:突部
41:倾斜面
42:进入空间
43:第2倾斜面
44:第2进入空间
50:端子零件
60:检测构件
61:壁部
62:防脱片
63:卡止片
64:突片部
65:嵌合突片部
66:防脱突起
67:加强部
69:卡止突起
73:(卡止片的)后部
74:(卡止片的)前部
80:电线
85:橡胶栓
90:对方壳体
91:罩部
92:锁定突部
93:导入部
95:对方端子零件
96:突片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中,
具备壳体主体和锁臂,
所述壳体主体能与对方壳体嵌合,
所述锁臂将所述对方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
所述锁臂具有腿部和臂主体,能以所述腿部为支点进行挠曲,所述腿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立起,所述臂主体与所述壳体主体对置并与所述腿部交叉地延伸,
所述腿部形成为随着离开所述壳体主体而向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形态,
所述锁臂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腿部的形成范围、且在所述腿部与所述臂主体之间具有进入空间,所述对方壳体的顶端部进入到所述进入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对方壳体具有罩部,在所述罩部的内侧嵌合所述壳体主体,所述罩部在顶端部具有将所述壳体主体导入的导入部,所述导入部进入到所述进入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备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规嵌合时被容许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
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所述腿部的形成范围、且在隔着所述腿部与所述进入空间成为反侧的、所述腿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具有第2进入空间,所述检测构件的加强部进入到所述第2进入空间。
CN202010522712.5A 2019-06-27 2020-06-10 连接器 Active CN112152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9714 2019-06-27
JP2019119714A JP2021005518A (ja) 2019-06-27 2019-06-2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015A true CN112152015A (zh) 2020-12-29
CN112152015B CN112152015B (zh) 2022-10-28

Family

ID=7389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2712.5A Active CN112152015B (zh) 2019-06-27 2020-06-1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8090B2 (zh)
JP (1) JP2021005518A (zh)
CN (1) CN112152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9250B2 (ja) * 2020-07-27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4363A (zh) * 2004-03-10 2005-09-28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带锁臂的电连接器
CN108475882A (zh) * 2016-01-21 2018-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73624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8413A (en) * 1986-03-21 1987-11-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assurance and assist
JP3235478B2 (ja) * 1996-07-23 2001-12-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2252063A (ja) * 2001-02-26 2002-09-06 Jst Mfg Co Ltd ロック機構付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ー
JP4107230B2 (ja) 2003-12-05 2008-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5289301B2 (ja) * 2009-12-25 2013-09-11 株式会社ニフコ 電気的接続器具のロック用カバー
KR101615388B1 (ko) * 2010-05-20 2016-04-25 스미토모 덴소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JP5375739B2 (ja) 2010-05-20 2013-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4363A (zh) * 2004-03-10 2005-09-28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带锁臂的电连接器
CN108475882A (zh) * 2016-01-21 2018-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736248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05518A (ja) 2021-01-14
CN112152015B (zh) 2022-10-28
US20200412050A1 (en) 2020-12-31
US11128090B2 (en)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8225B (zh) 连接器
US9407025B2 (en) Connector
US9509076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s and rear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 that are offset circumferent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front backlash preventing portions
EP1986284B1 (en)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104469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CN110061380B (zh) 连接器
CN109787035B (zh) 连接器
CN112152016B (zh) 连接器
CN112152015B (zh) 连接器
CN113228427A (zh) 连接器
CN109787015B (zh) 连接器
US10355412B2 (en) Connector
KR101676941B1 (ko) 커넥터
CN111033904A (zh) 连接器
CN109787036B (zh) 连接器
CN112152017B (zh) 连接器
CN108461963B (zh) 连接器
WO2019102837A1 (ja) コネクタ
US11095064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2821134B (zh) 连接器
CN111725652B (zh) 连接器
JP5397124B2 (ja) コネクタ
JP7393296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WO2024101095A1 (ja) コネクタ
CN114830458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