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1761A -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1761A
CN112151761A CN202011137546.3A CN202011137546A CN112151761A CN 112151761 A CN112151761 A CN 112151761A CN 202011137546 A CN202011137546 A CN 202011137546A CN 112151761 A CN112151761 A CN 112151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protective layer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75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锡龙
赵伟
李素丽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75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17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1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1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5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1Alkaline or alkaline earth metals elements
    • H01M4/382Lith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金属锂层表面的N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层数集合记为S={1,…,N‑1,N},N≥1,第一层保护层指向第N层保护层的方向为逐渐远离所述金属锂层的方向;其中,至少第N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本发明提供的锂负极,通过在远离金属锂层最外层的保护层中添加流平剂,使得该保护层的厚度均匀分布,不会出现破裂的问题,从而可有效保护金属锂层,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以及化石燃料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需要开发一些新型能源及相关设备器件来缓解或者解决这些问题。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由于其具有循环寿命长、单体电压高、无记忆效应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正极以及负极组成,其中最常用的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目前实际比容量可以达到360mAh/g左右,已接近理论极限。因而迫切需要开发高比容量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金属锂是已知金属中质量最轻、标准电极电位(-3.04V)最负的金属,同时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mAh/g,是石墨理论比容量的10倍多,具有相当诱人的前景。
但当使用金属锂作为主要负极活性材料时,由于金属锂的反应活性较高,容易与电解液反应生成一层SEI膜,然而这层SEI膜并不稳定,会在循环过程中破裂,破裂处暴露的活性锂又会重新与电解液反应,从而导致大量金属锂消耗,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急剧衰减,循环性能变差。
为了保护金属锂负极,可以在金属锂表面涂布聚合物保护层,该保护层可起到人工SEI膜的作用,诱导锂离子沉积在保护层下方,防止金属锂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然而,该方法也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金属锂反应活性高,需将聚合物溶解在非极性或极性低的溶剂中进行涂覆,而涂覆时(尤其是涂覆厚度较薄时),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涂覆层与金属锂层表面的润湿性较差,在干燥时容易出现厚薄不一、鱼眼、甚至漏出基底等现象。厚薄不一的保护层会使得极片表面电流分布不均,不利于锂离子的均匀沉积,容易诱发锂枝晶,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
因此,研发新型锂负极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保护层无法有效保护金属锂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金属锂层表面的N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层数集合记为S={1,…,N-1,N},N≥1,第一层保护层指向第N层保护层的方向为逐渐远离所述金属锂层的方向;
其中,至少第N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设置在金属锂层表面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层数为N,且保护层的层数集合记为S={1,…,N-1,N},N≥1,并将靠近金属锂层的保护层规定为第一层保护层,远离金属锂层的保护层为第N层保护层,N层保护层依次层叠设置在金属锂层的表面,即第一层保护层设置在金属锂层的表面,第二层保护层设置在第一层保护层的表面,以此类推,远离金属锂层的最外层保护层为第N层保护层;在本申请提供的锂负极中,至少第N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即第N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除第N层外的第一层至第N-1层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结合实际需要添加流平剂,在本申请提供的锂负极中,保护层的区分主要依据保护层组成成分的不同,例如,当第N-1层保护层和第N层保护层均包括流平剂时,流平剂或保护层中其他组分的选择可以不同。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1和设置在金属锂层1表面的第一层保护层2(N=1),且该第一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1和设置在金属锂层1表面的第一层保护层2和设置在第一层保护层2表面的第二层保护层3(N=2),其中,第一层保护层2中不包括流平剂,第二层保护层3中包括流平剂;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1和设置在金属锂层1表面的第一层保护层2和设置在第一层保护层2表面的第二层保护层3(N=2),其中,第一层保护层2和第二层保护层3中均包括流平剂。在上述三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现有技术并结合实际生产需要,设置保护层的层数,制备相应的保护层浆液,并在远离金属锂层最外层的保护层浆液中添加流平剂,最后依次涂布在金属锂层的表面得到锂负极。本发明提供的锂负极,通过在远离金属锂层最外层的保护层中添加流平剂,使得该保护层的厚度均匀分布,不会出现破裂的问题,从而有效保护了金属锂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流平剂可使用有机硅流平剂、丙烯酸流平剂、氟碳流平剂以及高沸点流平剂,例如,有机硅流平剂包括MOK2027、迪高410、BYK306;丙烯酸流平剂包括EFKA3777、AKN1377、BYK358N;氟碳类流平剂包括YF-001;高沸点流平剂包括异佛尔酮、Solvesso150、十二烷基硫酸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用上述流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当至少两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时,流平剂的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发明人对不同种类的流平剂进行进一步研究,经研究发现,流平剂中是否含有氟元素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可选用含氟流平剂,例如,含氟流平剂为MOK2027(氟硅流平剂)、EFKA3777(氟碳改性丙烯酸流平剂)、AKN1377(氟碳改性丙烯酸流平剂)、YF-001(氟碳流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所述流平剂的质量为所述第N层保护层质量的0.1%-20%。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保护层的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需要在涂布时控制保护层的厚度,具体地,所述保护层的总厚度为10nm-15μm。
在本发明提供的保护层中,所述保护层还包括聚合物,具体地,所述聚合物为聚酰亚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锂、PEDOT、PVDF-HFP、PEO、PVA、PDMS、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共聚物。
此外,保护层还可以包括0-60wt%的锂盐,即保护层中可以包括或不包括锂盐。
当保护层中包括锂盐时,所述锂盐为LiBF4、LiBOB、LiODFB、LiBMB、LiPF6、LiFSI、LiTFSI、LiNO3、Li3P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结合实际制备需求选择合适的聚合物、流平剂以及锂盐的种类,本发明对其组合方式不作进一步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每层保护层具体地聚合物和流平剂,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N层保护层浆液,按照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涂布技术将N层保护层浆液依次涂布在金属锂层表面,得到锂负极。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负极,通过在远离金属锂层最外层的保护层中添加流平剂,使得该保护层的厚度均匀分布,不会出现破裂的问题,从而有效保护了金属锂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任一所述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在金属锂层表面依次涂布N层保护层浆液,得到所述锂负极,所述N层保护层浆液中层数的集合记为S={1,…,N-1,N},N≥1;
其中,至少第N层保护层浆液中包括流平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负极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得到N层保护层浆液,其中,第N层保护层浆液中包括流平剂,第一层保护层浆液至第N-1层保护层浆液中包括或不包括流平剂,具体可依据实际制备需要进行添加;其次,将第一层保护层浆液涂布在金属锂层表面,得到第一层保护层,第二层保护层浆液涂布在第一层保护层远离金属锂层的表面,得到第二层保护层,依次类推,将N层保护层浆液依次涂布在金属锂层的表面,得到锂负极。本发明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简单便捷,适合大规模制备。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首先,制备得到N层保护层浆液;
当保护层的层数为N层时,由于每层保护层所包括的组分不同,因此,需要分别制备N层保护层浆液,其中,第N层保护层浆液中包括流平剂,第一层至第N-1层保护层浆液中包括或不包括流平剂;
此外,N层保护层浆液中还包括聚合物和锂盐,具体种类如前所述。在制备过程中,可将相应的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溶于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保护层浆液,其中,所述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己烷、环己烷、乙腈、DMSO、NMP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次,在金属锂层表面依次涂布N层保护层浆液,得到所述锂负极;
将制备得到的N层保护层浆液依次涂布在金属锂层的表面,得到锂负极。具体地,将第一层保护层浆液涂布在金属锂层表面,烘干得到第一层保护层,将第二层保护层浆液涂布在第一层保护层表面,得到第二层保护层,依次类推,得到依次层叠设置在金属锂层表面的N层保护层,得到锂负极,涂布工艺可依据现有的常规涂布工艺进行,例如,浸渍提拉法、流延法等。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锂负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在本发明提供的锂负极的基础上,搭配正极片、隔膜、电解液按照常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其锂负极表面的保护层厚度均匀分布,不会出现破裂的问题,有效保护了金属锂层,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负极,通过在远离金属锂层最外层的保护层中添加流平剂,使得该保护层的厚度均匀分布,不会出现破裂的问题,从而有效保护了金属锂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2、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锂负极的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锂负极的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5提供的锂负极的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金属锂层;
2-第一层保护层;
3-第二层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所使用的材料均可通过商购得到;
以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所涉及的操作过程均在干燥环境中进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87质量份的聚酰亚胺、10质量份的LiBF4和3质量份的异佛尔酮,厚度为1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摩尔比为1.01:1的4,4二氨基二苯醚和均苯四羧酸二酐溶于溶剂NMP中,在10℃条件下搅拌反应5h,得到聚酰亚胺;取87质量份的聚酰亚胺与10质量份的LiBF4和3质量份的异佛尔酮,混合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最后,采用浸渍提拉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40℃真空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90质量份的PVDF-HFP、8质量份的LiPF4和2质量份的Solvesso150,厚度为0.6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90质量份的PVDF-HFP溶于溶剂NMP中,加入8质量份的LiPF4和2质量份的Solvesso150,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4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50质量份的PEDOT、45质量份的LiFSI和5质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锂,厚度为0.5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50质量份的PEDOT溶于溶剂甲苯中,加入45质量份的LiFSI和5质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锂,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3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80质量份的PEO、18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BYK306,厚度为1.5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80质量份的PEO溶于溶剂乙腈中,加入18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BYK306,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4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96质量份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2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迪高410,厚度为0.2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60质量份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35质量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溶于1000质量份的溶剂甲苯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质量份的偶氮二异丁腈,搅拌均匀,得到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取96质量份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并与2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迪高410混合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最后,采用浸渍提拉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60℃真空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90质量份的PDMS、6质量份的LiODFB和4质量份的EFKA3777,厚度为2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90质量份的PDMS溶于溶剂甲苯中,加入6质量份的LiODFB和4质量份的EFKA3777,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8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聚丙烯酸锂、2质量份的LiNO3和3质量份的MOK2027,厚度为0.5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聚丙烯酸与氢氧化锂溶于水中,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锂;取95质量份的聚丙烯酸锂,并与2质量份的LiNO3和3质量份的MOK2027混合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最后采用流延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4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PTFE、3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AKN1377,厚度为0.2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95质量份的PTFE溶于溶剂甲苯中,加入3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AKN1377,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8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层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聚丙烯酸锂和2质量份的LiNO3和3质量份的YF-001,厚度为0.5μm;第二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PTFE、3质量份的LiNO3和2质量份的EFKA3777,厚度为0.5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聚丙烯酸与氢氧化锂溶于水中,反应得到聚丙烯酸锂;然后取95质量份的聚丙烯酸锂,并与2质量份的LiNO3和3质量份的YF-001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层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第一层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4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第一层保护层;
将95质量份的PTFE溶于溶剂甲苯中,加入3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EFKA3777,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第二层保护层浆液;采用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层保护层浆液涂覆在第一层保护层表面,在4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层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PVDF-HFP和5质量份的BYK306,厚度为0.5μm;第二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PTFE、3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锂,厚度为0.5μm。
本实施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95质量份的PVDF-HFP溶于溶剂NMP中,搅拌均匀后加入5质量份的BYK306,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第一层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第一层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6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第一层保护层;
将95质量份的PTFE溶于溶剂甲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3质量份的LiTFSI和2质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锂,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第二层保护层浆液,采用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层保护层浆液涂覆在第一层保护层表面,在6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保护层,保护层包括100质量份的PVDF-HFP,厚度为1μm。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PVDF-HFP溶于溶剂NMP中,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8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保护层,保护层包括100质量份的PDMS,厚度为0.5μm。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100质量份的PDMS溶于溶剂甲苯中,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60℃真空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保护层,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PTFE和5质量份的LiTFSI,厚度为1μm。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95质量份的PTFE溶于溶剂甲苯中,加入5质量份的LiTFSI,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60℃鼓风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包括金属锂层和设置在金属锂层表面的第一层保护层和第二层保护层,其中,第一层保护层包括100质量份的PVDF-HFP,厚度为0.5μm;第二保护层包括95质量份的PTFE和5质量份的LiTFSI,厚度为0.5μm。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100质量份的PVDF-HFP溶于溶剂NMP中,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第一层保护层浆液,采用流延法,将第一层保护层浆液涂覆在金属锂层表面,在6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第一层保护层;
将95质量份的PTFE溶于溶剂甲苯中,搅拌均匀,过滤不溶物后得到第二层保护层浆液,采用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层保护层浆液涂覆在第一层保护层表面,在6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得到锂负极。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的锂负极为金属锂层。
将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和对比例5提供的锂负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锂负极的光学显微镜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锂负极的光学显微镜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5提供的锂负极的光学显微镜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锂负极表面的保护层分布均匀,相比图5-6所示的锂负极,可有效保护金属锂层,避免金属锂暴露在电解液中。
本发明进一步将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5提供的锂负极搭配常规正极片、隔膜、电解液使用卷绕工艺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在25℃,0.2C/0.2C的条件下测定容量衰减至初始值的80%时的循环次数,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5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737214860000111
Figure BDA000273721486000012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10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均优于对比例1-5,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锂负极可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根据实施例6-9可知,当保护层中包括含氟流平剂时,可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负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锂层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金属锂层表面的N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层数集合记为S={1,…,N-1,N},N≥1,第一层保护层指向第N层保护层的方向为逐渐远离所述金属锂层的方向;
其中,至少第N层保护层中包括流平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含氟流平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的质量为所述第N层保护层质量的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总厚度为10nm-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还包括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聚酰亚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锂、PEDOT、PVDF-HFP、PEO、PVA、PDMS、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还包括0-60wt%的锂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LiBF4、LiBOB、LiODFB、LiBMB、LiPF6、LiFSI、LiTFSI、LiNO3、Li3PO4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锂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在金属锂层表面依次涂布N层保护层浆液,得到所述锂负极,所述N层保护层浆液中层数的集合记为S={1,…,N-1,N},N≥1;
其中,至少第N层保护层浆液中包括流平剂。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锂负极。
CN202011137546.3A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21517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7546.3A CN112151761A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7546.3A CN112151761A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1761A true CN112151761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5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7546.3A Pending CN112151761A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176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329A (zh) * 2009-09-30 2012-08-15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多孔膜及二次电池
CN103797613A (zh) * 2011-09-08 2014-05-1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浆料
CN110224177A (zh) * 2019-05-08 2019-09-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锂金属/钠金属负极的保护方法及产品
CN110710023A (zh) * 2017-04-10 2020-01-17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含有保护阳极的聚合物层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11712949A (zh) * 2018-10-31 2020-09-25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电极以及包含该锂电极的锂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329A (zh) * 2009-09-30 2012-08-15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多孔膜及二次电池
CN103797613A (zh) * 2011-09-08 2014-05-1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用浆料
CN110710023A (zh) * 2017-04-10 2020-01-17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含有保护阳极的聚合物层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11712949A (zh) * 2018-10-31 2020-09-25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电极以及包含该锂电极的锂二次电池
CN110224177A (zh) * 2019-05-08 2019-09-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锂金属/钠金属负极的保护方法及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凯: "《新一代锂二次电池技术》", 31 August 2013, 国防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060A (zh) 用于锂电池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79204A (zh) 金属锂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金属锂二次电池
CN109216652B (zh) 一种聚合物保护的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25561B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电池
CN110707287A (zh) 一种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US20210175539A1 (en) Anode-less all-solid-state battery
CN110661032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应用
CN111755693A (zh) 一种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4361711A (zh) 金属锂电池的复合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应的锂电池
CN113410437A (zh) 一种适用于固态锂电池和二次锂电池的负极表面保护方法
CN114335898A (zh) 一种金属锂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应的金属锂电池
CN107069075A (zh) 一种普鲁士蓝/氮化磷酸锂/锂全固态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100359605B1 (ko) 리튬이차전지 음극의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음극과 리튬이차전지 및 리튬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3594456B (zh) 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3471398B (zh) 一种用于基于卤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电极浆料及固体电极、全固态电池
CN112151761A (zh) 一种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21230A (zh) 电池和电极的制造方法
CN111293316B (zh) 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和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KR100382103B1 (ko) 복합 용매를 사용하여 코팅한 리튬 이온 폴리머 전지
CN117650244B (zh) 对锂金属负极材料进行保护的结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36447B (zh) 一种锂/钠金属电池电极片保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02957B (zh) 一种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253763B1 (ko) 치밀한 구조를 가지는 이차전지 용 고체상 복합 전해질 막 제조방법
CN113851705A (zh) 一种利用二维碳化钛-乙炔黑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界面的改性方法
Liu et al. Construction of 3D lithium metal anode using bi-functional composite separator: a new approach for lithium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