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198B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198B
CN112136198B CN201880092991.7A CN201880092991A CN112136198B CN 112136198 B CN112136198 B CN 112136198B CN 201880092991 A CN201880092991 A CN 201880092991A CN 112136198 B CN112136198 B CN 112136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ontact
fixed contact
switch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6198A (zh
Inventor
大谷孝平
井上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1811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058631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36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6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026Movable parts and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14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bridging contact that is no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either line contact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 H01H31/16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bridging contact that is no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either line contact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with angularly-movable bridging contact or contact-carry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26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movable contact that remain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line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 H01H31/28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movable contact that remain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line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with angularly-movabl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365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self-align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01H2001/425Knife-and-clip contacts with separate contact pressure spring confined between two contact knifes and urging the knifes onto a mating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1Spiral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03Earthing switch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将闸刀(2)的一端部(EP)以压接状态枢轴连接于固定接触件(1a),并且利用闸刀(2)的转动操作将另一端部(EF)压接于固定接触件(1b),在闸刀(2)的一端部(EP)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a)的导通接触面和闸刀(2)的另一端部(EF)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b)的导通接触面设有切断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的至少一条狭缝(8),在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处形成为多点接触,设有将另一端部(EF)压接于固定接触件(1b)的接触压力弹簧(3b)的闸刀(2)的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厚度形成为比另一端部(EF)薄。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已知装设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使用闸刀(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4公开了一种结构,由两组固定接触件、由在一方的固定接触件设置旋转中心的相对的一对并排接触件构成的闸刀(可动接触件)、两组接触压力弹簧、连杆以及销构成,通过对闸刀施加接触压力弹簧负载,与旋转中心侧、受电侧、供电侧以及接地侧的固定接触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从而通电或者接地。
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切断闸刀或者在闸刀的前端部形成狭缝来增加接触面,从而使每个接触面的电流减少来提高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3-257722号公报(图3、图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25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49-37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装设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电路由金属制的固定接触件、闸刀、接触压力弹簧、连杆以及销构成。在闭合电路的情况下,由于伴随流过大电流而产生电磁力,使闸刀和固定接触件的接触部由于电磁力而分离,存在从接触件的间隙产生电流电弧以及在接触件彼此之间发生熔敷的可能,因此需要在接触件之间通过比电磁力大的接触压力弹簧负载施加接触压力。
因此,在组装电路时,需要一边压缩接触压力弹簧一边进行组装,在组装闸刀和固定接触件时需要特殊组装工具,相对于通过手工操作进行组装增加了工序。此外,由于接触件之间的接触压力负载较高,因此在反复使电路开关时,各导通接触面由于接触件彼此的滑动而发生机械磨损,接触阻力、滑动负载增大导致在反复开关以及使用开关时会发生不良情况,使可靠性降低。此外,列举了以下技术问题:由于接触件之间的接触压力负载较高,因此反复开关电路导致对操作装置的负担较大。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这二者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并且能顺利地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开关包括: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该第二固定接触件配置成相对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空开规定的间隔;以及闸刀,该闸刀的一端部枢轴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通过由操作装置进行的转动操作,该闸刀的另一端部接合到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使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和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桥接而电连接,上述闸刀的一端部压接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并且通过第一接触压力弹簧,上述闸刀的另一端部在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接合的状态下压接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在上述闸刀的一端部的对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导通接触面以及上述闸刀的另一端部的对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导通接触面上,或者在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对于上述闸刀的一端部的导通接触面以及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对于上述闸刀的另一端部的导通接触面上,设有切断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的至少一条狭缝,设有上述第一接触压力弹簧的上述闸刀的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的厚度比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接合的上述闸刀的另一端部薄,在上述闸刀的一端部设有第二接触压力弹簧,上述闸刀的一端部的厚度比上述闸刀的另一端部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开关,通过利用狭缝使闸刀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处的各导通接触面成为多点接触,并且通过使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变形,能顺利地进行开关的开关动作,并且能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这二者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从而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是表示断开电路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是表示闭合电路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开关的闸刀的结构的俯视图和端视图。
图4是表示与接触件彼此的熔敷有关的接触压力负载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的线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另一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装设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开关设备的连接关系的局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使用图1~图4以及图8来说明实施方式一。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开关的断开电路状态下的结构的结构图,图1的(a)是侧视图,图1的(b)是主视图,图1的(c)是表示接触压力弹簧的安装状态的详细结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开关的闭合电路状态下的结构的结构图,图2的(a)是侧视图,图2的(b)是主视图。图2的(c)是表示接触压力弹簧的安装状态的详细结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开关闸刀的结构的结构图,图3的(a)是俯视图,图3的(b)是端视图。图4是表示与接触件彼此的熔敷有关的接触压力负载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的线图。图8是表示装设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开关设备的连接关系的局部电路图。
作为装设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开关设备,如图8所示,由断路器CB、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开关等开关EDS构成。
作为装设于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隔离开关应用的开关如图1的(a)、图1的(b)所示那样构成。图1的(c)表示接触压力弹簧3a的安装状态。
在连结到操作装置的驱动部件的操作连杆7安装有连结销6,连结销6的两端插入销用孔14,该销用孔14在构成闸刀2并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板状部片2a、2b的中央部CP设置,从而使闸刀2与操作连杆7连结。
在闸刀2的一端部EP处,设于板状部片2a、2b的台阶销用孔13、13和设于固定接触件1a的台阶销用孔13a通过台阶销4a连结。台阶销4a使板状部片2a、2b在其一端部EPa、EPb处枢轴连接于固定接触件1a,闸刀2以台阶销4a为枢轴,以其一端部EP为转动中心枢轴连接成转动自如。
此外,如图1的(c)所示,在闸刀2的单面侧与台阶销4a的台阶销台阶部15之间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3a,以在闸刀2与固定接触件1a之间施加接触压力。
由接触压力弹簧3a产生的接触压力使固定接触件1a和闸刀2接触,但是在构成该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设有狭缝8。该狭缝8是在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a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设置的线条状的细缝,并切断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a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使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a成为多点接触关系。狭缝8通过细缝对图1的(a)、图1的(c)所示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的纵深方向进行分割,由此使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a成为多点接触关系。
此处,狭缝8以具有规定尺寸以上的深度、例如1mm以上的方式设置成贯通板状部片2a、2b的各两面的细缝,以使用于确保上述多点接触关系的上述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的切断可靠。在具有规定尺寸以上的深度、例如1mm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为细缝,而设为具有深度在规定尺寸以上的底部的槽部。构成狭缝8的细缝或者槽部的宽度也在规定尺寸以上、例如1mm以上,以使用于确保上述多点接触关系的上述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的切断可靠。狭缝8分别设于构成闸刀2的分别形成为长条形状的板状部片2a、2b,并沿着板状部片2a、2b延伸的方向延伸。此外,狭缝8使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a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切断并且能越过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向除了上述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之外的区域延伸。此外,如后所述,狭缝8也设于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设于板状部片2a、2b的一端部EPa、EPb和另一端部EFa、EFb这两者的狭缝8分别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图1的(a)、图1的(b)所示的开关的动作方式表示断开电路状态。固定接触件1a和闸刀2始终处于接触状态,与此相对,固定接触件1b和闸刀2处于非接触绝缘状态,使固定接触件1a与固定接触件1b之间的电路断开。
在闸刀2的另一端部EF处的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相互之间,为了在闭合电路动作时将固定接触件1b插入板状部片2a、2b之间,使筒状的间隔件5嵌合于台阶销4b而设置,以确保板状部片2a、2b相互之间的间隙g。
当开关向闭合电路状态转移时,通过由动作指令产生的操作装置的驱动使操作连杆7向图示右方移动。使闸刀2逆时针转动而使闸刀2的另一端部EF朝向固定接触件1b移动,成为通过板状部片2a、2b夹持固定接触件1b的状态并彼此接触,成为图2的(a)、图2的(b)所示的闭合电路状态。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将固定接触件1a和固定接触件1b桥接,并将固定接触件1a、1b连接为电导通且机械导通。
在闸刀2的单面侧与台阶销4b的台阶部之间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3b,在闸刀2的间隙之间安装有间隔件5。此时,为了在接触件之间产生接触压力,设为通过使固定接触件1a、1b的厚度比闸刀2的间隙g(参照图1的(a))大,使接触压力弹簧3a、3b能变形的结构。
固定接触件1b的插入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相互之间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由间隔件5确保的板状部片2a、2b相互之间的间隙g(参照图1的(a))稍大,从而通过接触压力弹簧3b对与板状部片2a、2b之间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Fa、SFb施加规定的接触压力负载。图2的(c)表示接触压力弹簧3b的安装状态。
此处,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3b的闸刀2的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形成为与供固定接触件1b插入的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相比厚度更薄。因此,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刚度较小,在插入固定接触件1b时容易变形,使闸刀2的另一端部EF和固定接触件1b容易顺利地接合。
此外,由于闸刀2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的厚度形成为比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厚,因此能确保闸刀2的刚度。在另一端部EF处,作用成能将固定接触件1b牢固地接合。
此外,闸刀2的一端部EP的厚度也和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厚度同样地,形成为比闸刀2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的厚度薄。一端部EP和固定接触件1a不会伴随开关的开关动作而接触、分离,而是进行滑动,此处也通过使一端部EP变薄来使一端部EP容易变形,从而使开关的开关动作顺利。
在开关的闭合电路状态下,如图2的(a)、(b)所示,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b通过由接触压力弹簧3b产生的接触压力负载机械连接并电连接,从而在受电侧、供电侧或者接地侧形成电路。此外,在闭合电路的状态下,将闸刀2的狭缝8设为比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a、1b接触的部分至少深1mm以上的结构。另外,上述结构是使闸刀2的狭缝8可靠地远离和固定接触件1a、1b的导通接触面的结构,使电流分流(由于当狭缝8与固定接触件1a、1b全面接触时无法分流)。在闸刀2的自由转动端即另一端部EF一侧也设有和闸刀2的一端部EP的狭缝8相同的狭缝8。在开关的闭合电路状态下,在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与固定接触件1b接触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Fa、SFb设有狭缝8,从而切断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b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Fa、SFb,使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b成为多点接触关系。
此外,如图3的(a)、(b)所示,在设于构成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一端部EPa、EPb和另一端部EFa、EFb的狭缝8的整周和板状部片2a、2b的周围处的边缘设置倒角部9,该倒角部9具有由所谓的圆角加工形成的圆弧状曲面。能通过设置由圆角加工形成的倒角部9使由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a、1b的导通接触面的滑动导致的机械磨损量减少,从而能实现高可靠性、长寿命化。此外,设置有台阶销4a、4b用的台阶销用孔13以及与操作连杆7连结的连结销6用的销用孔14。分别设于板状部片2a、2b的一端部EPa、EPb和另一端部EFa、EFb的狭缝8在一端部EPa、EPb和另一端部EFa、EFb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一中,如上所述,通过狭缝8将闸刀2的两端部EP、EF处的板状部片2a、2b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a和固定接触件1b的导通接触面区域SPa、SPb、SFa、SFb切断,从而在闸刀2的两端部EP、EF这两者处将板状部片2a、2b的对于固定接触件1a和固定接触件1b的接触关系设为多点接触。
通过在闸刀2的两端部EP、EF这二者处将对于固定接触件1a、1b的接触关系分别设为多点接触,能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2的两端部EP、EF这二者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从而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图4是表示接触件的每个接触点的电流值与不会使接触件发生熔敷的接触压力负载之间的关系的线图,表示了以下内容:通过在闸刀2的两端设置狭缝8或者在后述的图5的固定接触件11a、11b设置狭缝8,使每个接触点的电流量减少到1/2,并使接触压力弹簧负载从不会发生接触件之间的熔敷的接触压力弹簧负载的阈值减少到1/4。
(1)实施方式一的开关如图1~图3所示,应用了以下结构。
包括:第一固定接触件1a;第二固定接触件1b,该第二固定接触件1b配置成相对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空开规定的间隔;以及闸刀2,该闸刀2使一端部EP枢轴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并且通过由具有操作连杆7的操作装置进行的转动操作使另一端部EF接合到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并将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和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桥接,从而将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和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连接为电导通且机械导通,通过接触压力弹簧3a使上述闸刀2的一端部EP向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压接,并且通过接触压力弹簧3b使上述闸刀2的另一端部EF在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接合的状态下向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压接。
此外,通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彼此相对的具有长条形状的一对板状部片2a、2b形成上述闸刀2,使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压接并夹持在一对上述板状部片2a、2b的一端部EPa、EPb相互之间,并且在使上述闸刀2的另一端部EF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接合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压接并夹持在一对上述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相互之间,在一对上述板状部片2a、2b的一端部EPa、EPb处的对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a的各导通接触面SPa、SPb以及一对上述板状部片2a、2b的另一端部EFa、EFb处的对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的各导通接触面SFa、SFb设有切断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SPa、SPb、SFa、SFb的至少一条狭缝8,在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SPa、SPb、SFa、SFb处设为多点接触。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狭缝8将闸刀2的一端部EP和另一端部EF处的各导通接触面SPa、SPb、SFa、SFb设为多点接触,从而能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2的一端部EP和另一端部EF这二者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即,通过在闸刀2的两端设置狭缝8,使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a、1b多点接触,从而能使闭合电路时的大电流分流,减小流过每个接触点的电流。因此,能减小用于防止由于产生大电流时的电磁力使接触部分离而导致的接触件之间的电流电弧、金属接触件彼此的熔敷的接触压力弹簧负载,以往由于接触压力弹簧负载较大而用特殊组装工具来组装电路,但是能通过手工操作进行组装,能减少工序。
此外,为了在电路的开关时使各接触件之间产生接触压力,需要使固定接触件1b的厚度比成对构成的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之间的间隙g大,在向闭合电路转移时,首先,使闸刀2和固定接触件1b的前端接触,一边使闸刀的板状部片2a、2b之间的间隙g扩张,一边在固定接触件1b的导通接触面上滑动,因此导通接触面的机械磨损的影响较大,有可能导致导通接触面的接触阻力、滑动负载上升,但是通过减小接触压力弹簧负载能使由反复进行开关动作导致的对于各接触件的滑动面的机械磨损量减少,从而能实现高可靠性、长寿命化。
此外,在实施方式一的开关中,上述闸刀2的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形成为比闸刀2的板状部片2a、2b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薄,并在该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3b。
在上述结构即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设置狭缝8,由于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形成为比板状部片2a、2b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薄,因此容易进行与第二固定接触件1b的接合,使开关的开关动作顺利,从而能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2)实施方式一的开关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1)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使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3a的一端部EP的厚度和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厚度同样地,比其他部分即闸刀2的中央部和另一端部EF薄,从而通过接触压力弹簧3a的弹力使一端部EP容易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一端部EP和第一固定接触件1a不会伴随开关的开关动作而接触、分离,而是进行滑动,此处也通过使一端部EP变薄来使一端部EP容易变形,从而使开关的开关动作顺利,能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3)实施方式一的开关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1)项或者(2)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上述狭缝8在上述闸刀2的一对上述板状部片2a、2b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确保可以根据闸刀2的形状来适当地配置用于确立多点接触关系的狭缝8的准确结构。
(4)实施方式一的开关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1)项~上述(3)项中任意一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设于一对上述板状部片2a、2b的一端部EPa、EPb和另一端部EFa、EFb的上述狭缝8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能进一步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2的一端部EP和另一端部EF这二者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从而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5)实施方式一的开关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1)项~(4)项中任意一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在设有上述狭缝8的各上述导通接触面SPa、SPb、SFa、SFb的边缘设有实施了所谓圆角加工的具有弧状曲面的倒角部9。
根据上述结构,能减少由设为多点接触的闸刀2与固定接触件1a、1b的各导通接触面的滑动导致的机械磨损量,从而能实现高可靠性、长寿命化。
实施方式二
根据图5对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图5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开关的闭合电路状态下的结构的结构图,图5的(b)是表示固定接触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二的开关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相同。实施方式二所示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固定接触件11a、11b侧设置狭缝8,使固定接触件11a、11b与闸刀12多点接触。此外,如固定接触件11b的俯视图即图5的(c)以及端视图即图5的(d)所示,在固定接触件11a、11b的狭缝8的整周和接触件周围的边缘设置通过所谓的圆角加工形成的倒角部9,为了与图1相同地在接触件之间产生接触压力,设为通过使固定接触件11a、11b的厚度比闸刀12的间隙g(参照图1的(a))大,使接触压力弹簧能变形的结构。
此外,在闭合电路状态下,使设于固定接触件11a、11b的狭缝8比闸刀12与固定接触件11a、11b接触的部分至少深1mm以上。
在将狭缝8设于固定接触件11a、11b侧的情况下,也像实施方式一那样,通过使闸刀12的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比供固定接触件11b接触的另一端部EF和中央部CP薄,在开关向闭合电路状态转移时,由于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变形,因此容易进行另一端部EF与第二固定接触件11b的接合。
此外,由于闸刀12的一端部EP的厚度也和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厚度同样地,形成为比闸刀12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的厚度薄,因此在伴随开关的开关动作的滑动中,一端部EP容易变形,使开关的开关动作顺利。
此外,通过使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的一端部EP的厚度与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厚度同样地,比其他部分薄,从而通过接触压力弹簧的弹力使一端部EP变得容易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一端部EP和第一固定接触件11a不会伴随开关的开关动作而接触、分离,而是进行滑动,此处也通过使一端部EP变薄来使一端部EP容易变形,从而使开关的开关动作顺利,能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设于固定接触件11a、11b的狭缝8、8在闭合电路状态下的闸刀1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设置成彼此对称的形状。此外,设有狭缝8的固定接触件11a、11b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1)实施方式二的开关如图5所示,应用了以下结构。
包括:第一固定接触件11a;第二固定接触件11b,该第二固定接触件11b配置成相对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空开规定的间隔;以及闸刀12,该闸刀12使一端部EP枢轴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并且通过由具有操作连杆7的操作装置进行的转动操作使另一端部EF接合到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b,并将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和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桥接,从而将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和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连接为电导通且机械导通,通过接触压力弹簧使上述闸刀12的一端部EP向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压接,并且通过接触压力弹簧使上述闸刀12的另一端部EF在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接合的状态下向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压接。
此外,通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彼此相对的具有长条形状的一对板状部片形成上述闸刀12,使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压接并夹持在一对上述板状部片的一端部相互之间,并且在使上述闸刀12的另一端部EF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接合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压接并夹持在一对上述板状部片的另一端部相互之间,在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的对于一对上述板状部片的一端部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以及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对于一对上述板状部片的另一端部处的各导通接触面设有切断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的至少一条狭缝8,在各个上述导通接触面处设为多点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狭缝8将固定接触件11a、11b的对于闸刀12的一端部EP和另一端部EF的各导通接触面设为多点接触,从而能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12的一端部EP和另一端部EF这二者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此外,在实施方式二的开关中,上述闸刀12的一端部EP和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形成为比闸刀12的中央部CP薄,在上述一端部EP和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分别安装有接触压力弹簧3a、3b。
在上述结构即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设置狭缝8,由于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形成为比闸刀12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薄,因此容易进行与第二固定接触件11b的接合,使开关的开关动作顺利,从而能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此外,由于闸刀12的一端部EP也形成为比闸刀12的中央部CP和另一端部EF薄,因此达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效果。
(2)实施方式二的开关如图5所示,在上述(1)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上述狭缝8在上述闸刀12的另一端部EF与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接合的状态下的一对上述板状部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确保可以根据闸刀12的形状来适当地配置用于确立多点接触关系的狭缝8的准确结构。
(3)实施方式二的开关如图5所示,在上述(1)项或者上述(2)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设有上述狭缝8的上述第一固定接触件11a和上述第二固定接触件11b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能进一步平衡良好地准确减轻被转动操作的闸刀12的一端部EP和另一端部EF这二者处的各导通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负载,从而提高开关的可靠性并实现长寿命化。
(4)实施方式二的开关在上述(1)项~(3)项中的任意一项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在设有上述狭缝8的各上述导通接触面的边缘设有实施了所谓圆角加工的具有弧状曲面的倒角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减少由设为多点接触的闸刀12与固定接触件11a、11b的各导通接触面的滑动导致的机械磨损量,从而能实现高可靠性、长寿命化。
实施方式三
使用图6以及图7来说明实施方式三。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图6的(a)是开关的主视图、图6的(b)是表示去除了连结接头10的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另一开关的结构的结构图,图7的(a)是开关的主视图、图7的(b)是表示去除了连结接头10的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三的图6的开关的结构和设为图1、图2所示的开关的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如下。在图1、图2中,与安装于闸刀2的中心孔的连结销6连结的操作连杆7与操作装置连结,通过使操作装置的驱动部直线运动,使开关闸刀2圆弧状地移动,从而使电路开关,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三中,将闸刀16安装于与操作机构直接连结的连结接头10,通过使操作机构的驱动部绕轴旋转,能使闸刀16圆弧状地驱动。闸刀16的一端部EP枢轴连接于固定接触件17a,通过与操作机构直接连结的连结接头10使自由端即另一端部EF转动操作。
图6的闸刀16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地由一组板状部片构成,为了另一端部EF和固定接触件17b、17c的压接而在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设有接触压力弹簧。此外,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和一端部EP的厚度形成为比另一端部EF和闸刀16的中央部CP薄,使刚度减小,从而能容易变形,顺利地进行开关动作和转动操作。
在如图6的(a)所示的闭合电路状态下,闸刀16的一端部EP连接成对固定接触件17a施加接触压力,通过对操作装置发送断开电路指令而使闸刀16逆时针地转动操作,从而使闸刀16的另一端部EF与接地用的固定接触件17c接触并连接而成为接地状态。
此外,实施方式一、二所示的闸刀2、12的两端为圆弧状或者半圆状,但是本实施方式三的闸刀16是带有倒角的方形形状。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地,在狭缝8、狭缝8的周围设有由所谓的圆角加工形成的倒角部9,但是通过将闸刀16的两端部EP、EF以及固定接触件17a、17b、17c形成为方形形状能增大导通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由导通接触面的滑动产生的机械磨损量。
连结接头10与操作机构直接连结,使设于操作机构的驱动部的旋转驱动轴的转速减小并将其机械转换为规定的动作角度的转动动作,旋转输入部与操作机构的旋转驱动轴结合,输出部与闸刀16结合。
在图7所示的另一开关中,闸刀16的从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的设有接触压力弹簧的部位和一端部EP的设有接触压力弹簧的部位沿着狭缝到各端部的区域形成为比闸刀16的中央部CP薄。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顺利地进行开关动作和转动操作。此外,由于另一端部EF的长度方向的侧部的厚度不薄,因此也能牢固地维持与固定接触件17b、17c的接合、压接。
另外,虽然在图6、7中示出了将狭缝形成于闸刀16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像实施方式二那样设于固定接触件17a、17b、17c。
此外,在实施方式三中,由于在闸刀16的中央部CP没有设置连杆机构,因此作为代替,也可以隔着间隔件将一组板状部片通过焊接等接合于中央部,提高闸刀16的强度。此外,也可以是,没有如上所述地用一组板状部片构成闸刀16,而是使用一根方形构件,从两端越过接触压力弹簧形成部位直到中央部附近以留出规定的厚度的方式切削相对的面,利用截面分别从中央部朝向两端U字形地敞开的一对面形成两端部EP、EF以及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EC,并设置接触压力弹簧。
实施方式三的开关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一或者实施方式二的结构中应用了以下结构。
上述操作装置是利用旋转驱动轴的旋转操作上述闸刀16的装置,在上述旋转驱动轴直接连结有连结接头10,随着上述旋转驱动轴的旋转使上述闸刀16经由上述连结接头10旋转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能得到一种开关,具备能利用与操作机构直接连结的连结接头10准确地操作闸刀16的高可靠性。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到实施方式三中,示出了对于一个接触件设置一个狭缝的例子,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于一个接触件设置两个以上的狭缝。在这种情况下,能使接触件之间的多点接触的接触点更多。
本发明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
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被设想在本申请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还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它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符号说明)
1a     固定接触件
1b     固定接触件
2      闸刀
2a     板状部片
2b     板状部片
3a     接触压力弹簧
3b     接触压力弹簧
4a     台阶销
4b     台阶销
5      间隔件
6      连结销
7      操作连杆
8      狭缝
9      倒角部
10     连结接头
11a    固定接触件
11b    固定接触件
12     闸刀
13     台阶销用孔
13a    台阶销用孔
14     销用孔
15     台阶销台阶部
16     闸刀
17a    固定接触件
17b    固定接触件
17c    固定接触件
CP     闸刀的中央部
EC     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
EP、EF  闸刀的端部。

Claims (9)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该第二固定接触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空开规定的间隔;以及闸刀,该闸刀的第一端部枢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通过由操作装置进行的转动操作,该闸刀的第二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使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桥接而电连接,所述闸刀的第一端部压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并且,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接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接触压力弹簧压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在所述闸刀的第一端部的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导通接触面以及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的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导通接触面上,或者在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对于所述闸刀的第一端部的导通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对于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的导通接触面上,设有切断各个所述导通接触面的至少一条狭缝,设有所述第一接触压力弹簧的所述闸刀的接触压力弹簧固定部的厚度比与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接合的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薄,在所述闸刀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二接触压力弹簧,所述闸刀的第一端部的厚度比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刀通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板状部片形成,使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压接并夹持在一对所述板状部片的第一端部相互之间,并且在使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接合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压接并夹持在一对所述板状部片的第二端部相互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在一对所述板状部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设于一对所述板状部片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所述狭缝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在所述闸刀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接合的状态下的所述闸刀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所述狭缝形成为彼此对称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设有所述狭缝的各个所述导通接触面的边缘设有倒角部。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装置是利用旋转驱动轴的旋转而操作所述闸刀的装置,在所述旋转驱动轴上直接连结有连结接头,随着所述旋转驱动轴的旋转,所述闸刀被经由所述连结接头进行旋转操作。
CN201880092991.7A 2018-05-10 2018-11-27 开关 Active CN112136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8119 WO2019058631A1 (ja) 2017-09-21 2018-05-10 開閉器
JPPCT/JP2018/018119 2018-05-10
PCT/JP2018/043514 WO2019215946A1 (ja) 2018-05-10 2018-11-27 開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198A CN112136198A (zh) 2020-12-25
CN112136198B true CN112136198B (zh) 2023-04-28

Family

ID=6739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991.7A Active CN112136198B (zh) 2018-05-10 2018-11-27 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8466B2 (zh)
EP (1) EP3792946B1 (zh)
JP (1) JP6548858B1 (zh)
CN (1) CN112136198B (zh)
WO (1) WO2019215946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61368B3 (de) * 2010-12-20 2011-12-08 Elektrotechnische Werke Fritz Driescher & Söhne Gmbh Schaltvorrichtung
CN203760357U (zh) * 2014-03-20 2014-08-06 四川新良大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直流大功率隔离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7167A (zh) * 1972-08-10 1974-04-06
JPS58314U (ja) * 1981-06-25 1983-01-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触子装置の雌側接触子
US5013876A (en) * 1988-09-12 1991-05-07 S&C Electric Company Switch contacts with improved fault-closing capability
JPH03257722A (ja) * 1990-03-07 1991-1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断路器用ブレード
JP2000134730A (ja) * 1998-10-27 2000-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端子接続装置
DE19904930C2 (de) * 1999-02-06 2000-12-14 Felten & Guilleaume Ag Schalter für den Einsatz in SF6-Mittelspannungsschaltanlagen
US6271489B1 (en) * 1999-12-31 2001-08-07 Square D Company Cam-lock enhanced pressure switch contacts
DE10006821A1 (de) * 2000-02-08 2001-08-09 Siemens Ag Kontaktanordnung für einen Erdungsschalter in Schaltanlagen der Energieversorgung und -verteilung
FR2819626B1 (fr) * 2001-01-12 2003-02-21 Alstom Sectionneur a haute tension a isolation dans l'air
JP4307052B2 (ja) * 2002-11-27 2009-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圧刃形開閉器用端子
JP4435499B2 (ja) * 2003-05-09 2010-03-17 日本高圧電気株式会社 開閉器の固定電極
CA2496250C (en) * 2005-02-08 2014-06-17 General Electric Canada Disconnect switch
EP1873806B1 (en) * 2005-04-20 2013-09-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CN201084627Y (zh) * 2007-08-17 2008-07-09 闫淼江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触头组件
WO2009060513A1 (ja) * 2007-11-06 2009-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開閉器
EP2180486A1 (en) * 2008-10-27 2010-04-28 Abb Research Ltd. A switch device and a switchgear provided therewith
JP5225167B2 (ja) * 2009-03-23 2013-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断路器
CN101661848A (zh) * 2009-10-09 2010-03-03 闫淼江 隔离开关的触头组件
MX2011005004A (es) * 2011-05-11 2012-09-10 Mikhail Sotnikov Cuchilla de desconexion de alto voltaje para uso a la intemperie con aislamiento de aire.
DE102012215479B4 (de) * 2012-08-31 2014-08-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Schließen eines Schalters und Schalter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2017134885A (ja) * 2014-06-12 2017-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スイッチギヤの開閉器および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204497123U (zh) * 2015-04-22 2015-07-22 厦门启和电器有限公司 高压隔离开关
CN205582801U (zh) * 2016-04-15 2016-09-1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开关柜内隔离开关接地刀闸
CN207269008U (zh) * 2017-08-15 2018-04-24 浙江德驰电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触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61368B3 (de) * 2010-12-20 2011-12-08 Elektrotechnische Werke Fritz Driescher & Söhne Gmbh Schaltvorrichtung
CN203760357U (zh) * 2014-03-20 2014-08-06 四川新良大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直流大功率隔离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5946A1 (ja) 2019-11-14
EP3792946A4 (en) 2021-06-02
CN112136198A (zh) 2020-12-25
EP3792946B1 (en) 2022-04-27
EP3792946A1 (en) 2021-03-17
US11158466B2 (en) 2021-10-26
JPWO2019215946A1 (ja) 2020-05-28
US20200395177A1 (en) 2020-12-17
JP6548858B1 (ja)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46886B1 (ko) 스프링식 플러그 단자
EP2390946B1 (en) Conductor-connecting washer, connection mechanism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ductor-connecting washer
KR101545105B1 (ko) 접촉자
CN1822275B (zh) 断开开关
KR101079012B1 (ko) 한류형 배선용 차단기
EP2561535B1 (en) Electric power switch
US6444939B1 (en) Vacuum switch opera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laminated flexible shunt connector
CN112136198B (zh) 开关
WO2022113927A1 (ja) コネクタ
WO2010055548A1 (ja) 接続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トロ-ルセンタ
US4168405A (en) Electrical reversing switch
EP2290667B1 (en) Slide type movable contactor assembly for circuit breaker
JPH11262142A (ja) プラグイン接触子
WO2019058631A1 (ja) 開閉器
KR101343185B1 (ko) 차단기의 가동자 어셈블리
US1831843A (en) Contact finger
JP2000134730A (ja) 端子接続装置
JP6858639B2 (ja) 差し込み端子装置および開閉器
US6062898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s
EP1732098A1 (en) Breaker
JP4307052B2 (ja) 高圧刃形開閉器用端子
JP7043269B2 (ja) 回路遮断器
EP3776619B1 (en) Flexible conductor for disconnector and the disconnector thereof
US4187417A (en) Printed circuit contact
CN108232478B (zh) 具有电线绝缘外皮的穿透部的电连接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11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