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3079A -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3079A
CN112133079A CN201910553477.5A CN201910553477A CN112133079A CN 112133079 A CN112133079 A CN 112133079A CN 201910553477 A CN201910553477 A CN 201910553477A CN 112133079 A CN112133079 A CN 112133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tube
resistor
pulse signal
receiv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3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3079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34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3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3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3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3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3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5/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correcting errors; 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3/00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 G08C23/04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using light waves, e.g. infrar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该电路包括具有红外发射管及红外接收管的红外对管模块;与红外发射管连接,控制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与红外接收管连接,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的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连接的控制器;当控制器输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时,控制模块根据第一脉冲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控制器根据第二脉冲信号和第一脉冲信号判断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红外对管模块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红外技术,以通过红外光发射及接收的检测实现开关作用,其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
现有红外对管进行红外检测时,由于外界的自然光所产生的干扰,使得常常需要设置在阴暗环境中。当红外对管需要设置在明亮环境下时,则需要加装滤光镜以实现自然光的滤除,或者在红外接收管中配备专用的接收头使得实现38KHz的红外载波,然而现有通过加滤光镜或者加专用接收头都会使得增加红外对管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红外对管模块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外检测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具有红外发射管及红外接收管的红外对管模块;
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
与所述红外接收管连接,检测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的检测模块;
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与所述控制模块所控制的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控制器;
当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所述检测模块根据检测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判断确定出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驱动所述红外发射管工作的驱动单元;
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状态的开关单元。
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的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源和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连接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与所述红外接收管连接的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的第三三极管、及与所述第三三极管连接的第一电容;
所述红外接收管正极分别与电源和所述第五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和所述第七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容一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红外接收管分别与对应一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管与所述驱动单元之间还连接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红外检测电路的红外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脉冲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的第二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为所述检测模块根据检测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的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发送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接收的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更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更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之间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由于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红外发射管按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连续的亮灭,同时在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时会导通与其连接的电路,此时检测模块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根据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比较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从而可以判断当前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信号是否有效,使得通过在红外发射管中加载脉冲信号实现红外对管模块中的信号有效通信,而不必如现有需要加装滤光镜头或者红外接收管中加装载波接收头,使得可有效的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中与红外接收管相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中与红外发射管相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通过控制器输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使得控制模块根据第一脉冲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被对应的红外接收管接收后导通与其连接的电路,此时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控制器根据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使得通过在红外发射管中加载脉冲信号实现红外对管模块中的信号有效通信,而不必如现有需要加装滤光镜头或者红外接收管中加装载波接收头,使得可有效的节省成本。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的模块示意图,红外检测电路包括:
具有红外发射管21(IR)及红外接收管22(RX)的红外对管模块20;
与红外发射管21连接,控制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30;
与红外接收管22连接,检测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的检测模块40;
分别与控制模块30和检测模块40连接,根据检测模块40所检测的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与控制模块30所控制的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判断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发出的控制器50;
当控制器50输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30时,控制模块30根据第一脉冲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检测模块40根据检测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控制器50根据第二脉冲信号和第一脉冲信号判断确定出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红外对管模块20为包括一用于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发射管21和一用于接收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管22,其红外接收管22接收红外发射管21发射的红外光后导通与其所连接的电路,其红外对管模块20可应用于多个日常生活领域,其主要根据红外接收管22是否获取到红外发射管21所对应发射的红外光,以确定红外对管模块20之间是否有遮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与红外发射管21连接,用于控制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其例如控制模块30输出高电平至红外发射管21时,红外发射管21根据接收到的高电平相应的发射红外光;控制模块30输出低电平至红外发射管21时,红外发射管21根据接收到的低电平相应的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0与红外接收管22连接,用于检测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其根据红外接收管22是否接收到红外光后所连接的电路的电平变化相应的检测出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其例如当检测模块40检测到低电平时,确定为红外接收管22接收到红外光导通所连接的电路使得电平为低电平;当检测模块40检测到高电平时,确定为红外接收管22未接收到红外光断开所连接的电路使得电平为低电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50分别与控制模块30和检测模块40连接,用于根据检测模块40所检测的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与控制模块30所控制的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判断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发出红外管,即判定当前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有效红外光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控制器50发出控制信号至控制模块30,以使控制模块30根据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具体的,该控制信号为第一脉冲信号,即每间隔信号周期时间内发出连续的高低电平信号,以使红外发射管21周期性的进行通断变化。进一步地,检测模块40检测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并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此时控制器50接收检测模块40所检测的第二脉冲信号,并将发送的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进行比较,以确定出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从而判断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的有效性,避免控制器50根据红外接收管22接收到的无效红外光而做出错误的控制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红外发射管按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连续的亮灭,同时在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时会导通与其连接的电路,此时检测模块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根据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比较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从而可以判断当前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信号是否有效,使得通过在红外发射管中加载脉冲信号实现红外对管模块中的信号有效通信,而不必如现有需要加装滤光镜头或者红外接收管中加装载波接收头,使得可有效的节省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包括:
与红外发射管21连接,驱动红外发射管21工作的驱动单元31;
与驱动单元31连接,控制驱动单元31状态的开关单元3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1包括与红外发射管21连接的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三极管Q1连接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红外发射管21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分别与电源VCC和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分别与第一电阻R1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开关单元32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单元32包括与驱动单元31连接的第二三极管Q2、与第二三极管Q2连接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与开关单元32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b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e与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控制器50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模块40包括与红外接收管22连接的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七电阻R7,与第五电阻R5连接的第三三极管Q3、及与第三三极管Q3连接的第一电容C1。红外接收管22正极A分别与电源VCC和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红外接收管22负极K分别与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分别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c、第一电容C1一端及控制器50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b与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e接地,第七电阻R7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红外发射管21与驱动单元31之间还连接有一第八电阻,红外发射管21的正极与第八电阻连接,红外发射管21的负极接地。具体的,该第八电阻与开关单元32中的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连接。需要指出的是,该电源VCC为一控制红外检测电路工作的供电电源,具体本实施例中,该电源VCC为5V供电电源,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源VCC还可以其他供电电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50为MCU,其第一引脚IR_CTR与开关单元32连接,用于发送第一脉冲信号至开关单元32,以使开关单元32在预设周期时间内连续的处于开关状态;其第二引脚Check1与检测模块40连接,用于接收检测模块40所检测的电平信号。其控制器50根据由第一引脚所输出的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引脚所检测的第二脉冲信号,确定出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对应发射的红外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模块中的第一电阻R1为分压电阻,用于实现分压,使得当开关单元32导通时,其电源VCC电压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后接地,使得第一电阻R1的两端实现分压,且流经该第一电阻R1所产生的压差实现该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其中驱动模块中的第二电阻R2为限流电阻,用于限制流经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流。该开关单元32中的第三电阻R3为分压电阻,第四电阻R4为限流电阻。该检测模块40中的第五电阻R5为上拉电阻,用于分压;第六电阻R6为限流电阻,用于限流;第七电阻R7为分压电阻,用于提供基准电压以及对实现对红外接收管22的保护,避免流经红外接收管22的电流过大导致对红外接收管22的损坏问题。与红外发射管21连接的第八电阻为限流电阻,限制流经红外发射管21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导致对红外发射管21的损坏问题。其中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
使用时,其控制器50发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30,当控制器50输出高电平时,其第二三极管Q2导通,使得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流通至地,使得第一电阻R1进行分压后所产生的压差实现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其第一三极管Q1导通后输出电流值第八电阻后驱动红外发射管21进行工作发出红外光;依次上述,当控制器50输出低电平时,其第二三极管Q2截止,使得第一三极管Q1截止,从而使得红外发射管21不进行工作。因此其控制模块30根据控制器50所发出的第一脉冲信号相应的控制红外发射管21的工作状态。在红外发射管21发出红外光后,红外接收管22相应的接收到红外光时,其红外接收管22导通,使得与红外接收管22相连接的第六电阻R6的电压由低电平转变为高电平,因此使得第三三极管Q3导通,使得与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c的电压由高电平转变为低电平,因此与第三三极管Q3连接的控制器5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其红外接收管22未接收到红外光而处于断开状态时,其第三三极管Q3截止,使得控制器50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此时控制器50根据检测模块40所检测的高低电平信号可相应的检测出红外接收管22是否接收到红外光。
其中控制器50发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30时,使得控制模块30控制红外发射管21按该第一脉冲信号进行相应的连续亮灭,其红外发射管21发出的按第一脉冲信号进行亮灭的红外光后,其对应的红外接收管22接收到该红外光,并根据接收到的红外光相应导通与其连接的电路,使得检测模块40可检测出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并输出第二脉冲信号至控制器50。此时控制器50根据所发出的第一脉冲信号和所接收的第二脉冲信号进行比较,确定出当前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对应发射的红外光,即确定出当前红外接收管22所接收的红外信号是否有效,使得控制器50可相应的对与其连接的后端电路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红外发射管按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连续的亮灭,同时在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时会导通与其连接的电路,此时检测模块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根据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比较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从而可以判断当前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信号是否有效,使得通过在红外发射管中加载脉冲信号实现红外对管模块中的信号有效通信,而不必如现有需要加装滤光镜头或者红外接收管中加装载波接收头,使得可有效的节省成本。
实施例三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检测电路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红外接收管22的数量为多个,每一红外接收管22分别与对应一检测模块40连接,具体实施时,该红外接收管22的数量为3个,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其红外接收管22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个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其本发明的一个本实施例中,其设有三个红外接收管22,分别为第一红外接收管221(RX1)、第二红外接收管222(RX2)、及第三红外接收管223(RX3),此时各个红外接收管22均连接一对应的检测模块40,如第一红外接收管221连接第一检测模块41,第二红外接收管222连接第二检测模块42,第三红外接收管223连接第三检测模块43,具体的,第一检测模块41的具体结构如上述实施例2中的检测模块40所示。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检测模块42包括与第二红外接收管222连接的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九电阻R9连接的第四三极管Q4、及与第四三极管Q4连接的第二电容C2;第二红外接收管222正极A分别与电源VCC和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第二红外接收管222负极K分别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另一端分别和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c、第二电容C2一端及控制器50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b与第十电阻R10另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e接地,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
该第三检测模块43包括与第三红外接收管223连接的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及第十四电阻R14,与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的第五三极管Q5、及与第五三极管Q5连接的第三电容C3;第三红外接收管223正极A分别与电源VCC和第十二电阻R12一端连接,第三红外接收管223负极K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分别和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c、第三电容C3一端及控制器50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b与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e接地,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3另一端接地。
使用时,其红外发射管21发出红外光,其三个红外接收管22均能接收到红外发射管21所发出的红外光,此时各个检测模块40对应检测与其连接的红外接收管22是否接收到红外光,并分别输出红外接收管22的通断状态至控制器50,此时控制器50根据各个红外接收管22与对应的红外发射管21之间的通断状态控制后端电路做出相应的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红外发射管21的数量还可与红外接收管22的数量相同,具体实施时,例如红外发射管21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为第一红外发射管211(IR1)、第二红外发射管212(IR2)、及第三红外发射管213(IR3),此时该第一红外发射管211具体如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红外发射管21所示,其第二红外发射管212与控制模块30之间连接有第十五电阻R15,第三红外发射管213与控制模块30之间连接有第十六电阻R16。此时各个红外发射管21分别发出红外光,并使红外接收管22接收到与其对应的红外光。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红外检测方法通过应用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检测电路进行实现。该方法包括:
步骤S41,控制器发送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以使控制模块根据第一脉冲信号控制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
其中,本方法应用于采用红外对管模块的各个应用场景中,其中,控制器发送第一脉冲信号至控制模块,其中,该第一脉冲信号为在预设时间周期内连续高低电平,其中,在该第一脉冲信号调制时,其可调制该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占空比,脉宽等信息,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脉冲信号相应的控制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使得该红外发射管根据该第一脉冲信号相应的连续亮灭。
步骤S42,控制器接收检测模块所检测的第二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为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的脉冲信号。
其中,在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光后,其红外对管模块中的红外接收管可相应的接收该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并根据所接收的红外光相应的导通与其连接的电路,此时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可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
步骤S43,控制器根据所发送的第一脉冲信号和所接收的第二脉冲信号,判断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判断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21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的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两种参考方式:
方式一:控制器判断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和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若否,则判断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不是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方式二:控制器判断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和第二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之间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若否,则判断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不是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其中,当控制器根据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二脉冲信号后,其将所发出的第一脉冲信号进行比对,其中当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相同时,则确定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其中,由于传输时由于存在一定的损耗,因此本实施例中,其设置有一误差阈值,当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的误差处于该误差阈值范围内时,则确定其为相对应的关系。
例如,其控制器所发出的第一脉冲信号为1KHz时,则其红外发射管一直以该1KHz的频率进行亮灭,当红外接收管也接收到红外管,且检测出红外光中的第二脉冲信号为995Hz时,则其由于之间的频率差值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因此确定其为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而当检测出的红外光的第二脉冲信号为10Hz时,则其确定此时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不为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即控制器确定当前的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信号为无用信号,避免现有由于红外接收管接收到外界环境光而导致的对信号误判的问题。
其中第一脉冲信号中还可以为占空比,此时控制器根据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中的占空比进行比较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对应的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进行比较的参数还可以为脉宽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控制器在确定出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其所发出的红外光后,相应的控制与其连接的后端电路。
具体应用时,例如,其软水机中放置有再生盐,此时通过红外对管用于检测再生盐的剩余含量,其中,例如,软水机中设有三个盐位档,其中盐位档由高到低依次设置为第一红外对管模块,第二红外对管模块,及第三红外对管模块,此时在加盐过程中,其加盐量超过低盐位档时,其第三红外对管模块首先由于盐的遮挡,使得第三红外对管模块中的第三红外接收管无法接收到第三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依次上述,当用户加盐至确定第一红外对管模块中的第一红外接收管无法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时,控制器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停止加盐。相应的,在使用过程中,当其使用至低于高盐位档时,其第一红外对管模块中的第一红外接收管可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此时控制器相应的可确定出当前的再生盐的盐位;当使用至低于低盐位档时,其控制器根据第三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第三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时,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进行加盐。可以理解的,进一步地,该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相应的盐位显示装置,以显示当前盐位。此时控制器可根据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光可相应的进行后端电路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其红外检测方法还可用于现有其他应用红外对管模块的使用场景中,其中,红外对管模块中通过在红外发射管中加载脉冲信号实现红外对管模块中的信号有效通信,而不必如现有需要加装滤光镜头或者红外接收管中加装载波接收头,使得可有效的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具有红外发射管及红外接收管的红外对管模块;
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
与所述红外接收管连接,检测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的检测模块;
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与所述控制模块所控制的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控制器;
当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脉冲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时,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所述检测模块根据检测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第二脉冲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判断确定出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驱动所述红外发射管工作的驱动单元;
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状态的开关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的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源和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连接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与所述红外接收管连接的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的第三三极管、及与所述第三三极管连接的第一电容;
所述红外接收管正极分别与电源和所述第五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和所述第七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电容一端及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红外接收管分别与对应一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与所述驱动单元之间还连接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接地。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检测电路的红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脉冲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的第二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为所述检测模块根据检测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通断状态确定出的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发送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接收的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频率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是否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之间的差值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出所述红外接收管所接收的红外光为所述红外发射管所对应发出的红外光。
CN201910553477.5A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Active CN112133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3477.5A CN112133079B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3477.5A CN112133079B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3079A true CN112133079A (zh) 2020-12-25
CN112133079B CN112133079B (zh) 2024-04-30

Family

ID=7384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3477.5A Active CN112133079B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307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616A (zh) * 2021-06-10 2021-10-12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出液装置
CN113504747A (zh) * 2021-06-23 2021-10-15 犇畅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螺丝整列机的光耦控制检测设备
CN114220212A (zh) * 2021-11-29 2022-03-22 武汉卓目科技有限公司 点验钞机红外对管校准方法、装置和点验钞机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9403A (en) * 1994-11-30 1999-09-07 Alps Electric Co., Ltd. Remote coordinate designating device
US6415241B1 (en) * 1998-09-21 2002-07-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Distance measurement system
US20020154024A1 (en) * 2001-04-19 2002-10-24 Stevenson George E. Repeat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xtending the effective operational range of an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system
US20030052273A1 (en) * 2001-09-19 2003-03-20 Masashi Iwasawa Multistage active infrared sensor
CN1769845A (zh) * 2005-07-01 2006-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沿轨道移动物体位置和速度的检测方法
CN2852267Y (zh) * 2005-08-12 2006-12-27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用于统计生物族群数量的光栅计数装置
CN101256237A (zh) * 2008-03-19 2008-09-03 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红外线测距系统及方法
CN201210671Y (zh) * 2008-03-24 2009-03-18 应赤 超微功耗红外感应开关
CN201698482U (zh) * 2010-06-28 2011-01-05 北京同方清芝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防止点钞机误启动的检测电路
CN102590885A (zh) * 2012-02-14 2012-07-18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红外技术的皮革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296834A (zh) * 2014-09-30 2015-01-2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线的液位检测系统、蒸箱和液位检测方法
CN204614126U (zh) * 2015-05-19 2015-09-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实验室防盗装置
CN104966121A (zh) * 2015-07-27 2015-10-07 徐伟芳 一种红外线计数方法以及红外计数器
CN105242326A (zh) * 2015-09-02 2016-01-13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变频跟踪红外对射式人行通道通行目标检测方法
CN205091908U (zh) * 2015-11-06 2016-03-1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器
CN105416931A (zh) * 2015-11-05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桶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5139398U (zh) * 2015-10-16 2016-04-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柜柜内物品检测电路
US20160292990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Hankscraft, Inc. Low Salt Alert System
CN205943069U (zh) * 2016-08-16 2017-02-08 浙江大学 一种无线红外遥控光遗传系统
CN106448129A (zh) * 2016-10-26 2017-02-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遥控数据中干扰脉冲的消除方法和装置
CN206192458U (zh) * 2016-10-26 2017-05-24 朱双华 一种软水机盐桶的盐位自动检测与提醒装置
CN206292588U (zh) * 2016-12-20 2017-06-30 珠海中慧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卡到位检测电路
CN107389977A (zh) * 2017-06-01 2017-11-24 斯李克(上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自动识别系统以及识别方法
CN107809287A (zh) * 2017-10-02 2018-03-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7514368U (zh) * 2017-11-16 2018-06-19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阀执行器和阀体分离检测电路
CN108600739A (zh) * 2018-04-27 2018-09-28 长安大学 一种镜头灰尘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270400A (zh) * 2018-11-01 2019-01-25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接收头的测试电路
CN208953052U (zh) * 2018-11-21 2019-06-07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流量计体积修正仪开盖检测电路
CN210129288U (zh) * 2019-06-25 2020-03-06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9403A (en) * 1994-11-30 1999-09-07 Alps Electric Co., Ltd. Remote coordinate designating device
US6415241B1 (en) * 1998-09-21 2002-07-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Distance measurement system
US20020154024A1 (en) * 2001-04-19 2002-10-24 Stevenson George E. Repeat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xtending the effective operational range of an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system
US20030052273A1 (en) * 2001-09-19 2003-03-20 Masashi Iwasawa Multistage active infrared sensor
CN1769845A (zh) * 2005-07-01 2006-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沿轨道移动物体位置和速度的检测方法
CN2852267Y (zh) * 2005-08-12 2006-12-27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用于统计生物族群数量的光栅计数装置
CN101256237A (zh) * 2008-03-19 2008-09-03 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红外线测距系统及方法
CN201210671Y (zh) * 2008-03-24 2009-03-18 应赤 超微功耗红外感应开关
CN201698482U (zh) * 2010-06-28 2011-01-05 北京同方清芝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防止点钞机误启动的检测电路
CN102590885A (zh) * 2012-02-14 2012-07-18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红外技术的皮革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296834A (zh) * 2014-09-30 2015-01-2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线的液位检测系统、蒸箱和液位检测方法
US20160292990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Hankscraft, Inc. Low Salt Alert System
CN204614126U (zh) * 2015-05-19 2015-09-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实验室防盗装置
CN104966121A (zh) * 2015-07-27 2015-10-07 徐伟芳 一种红外线计数方法以及红外计数器
CN105242326A (zh) * 2015-09-02 2016-01-13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变频跟踪红外对射式人行通道通行目标检测方法
CN205139398U (zh) * 2015-10-16 2016-04-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柜柜内物品检测电路
CN105416931A (zh) * 2015-11-05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桶盖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5091908U (zh) * 2015-11-06 2016-03-1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线控器
CN205943069U (zh) * 2016-08-16 2017-02-08 浙江大学 一种无线红外遥控光遗传系统
CN106448129A (zh) * 2016-10-26 2017-02-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遥控数据中干扰脉冲的消除方法和装置
CN206192458U (zh) * 2016-10-26 2017-05-24 朱双华 一种软水机盐桶的盐位自动检测与提醒装置
CN206292588U (zh) * 2016-12-20 2017-06-30 珠海中慧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卡到位检测电路
CN107389977A (zh) * 2017-06-01 2017-11-24 斯李克(上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自动识别系统以及识别方法
CN107809287A (zh) * 2017-10-02 2018-03-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7514368U (zh) * 2017-11-16 2018-06-19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阀执行器和阀体分离检测电路
CN108600739A (zh) * 2018-04-27 2018-09-28 长安大学 一种镜头灰尘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270400A (zh) * 2018-11-01 2019-01-25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接收头的测试电路
CN208953052U (zh) * 2018-11-21 2019-06-07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流量计体积修正仪开盖检测电路
CN210129288U (zh) * 2019-06-25 2020-03-06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616A (zh) * 2021-06-10 2021-10-12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感应控制电路、出液装置
CN113504747A (zh) * 2021-06-23 2021-10-15 犇畅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螺丝整列机的光耦控制检测设备
CN113504747B (zh) * 2021-06-23 2023-02-21 犇畅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螺丝整列机的光耦控制检测设备
CN114220212A (zh) * 2021-11-29 2022-03-22 武汉卓目科技有限公司 点验钞机红外对管校准方法、装置和点验钞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3079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3079A (zh)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及方法
TWI419153B (zh) 信號處理裝置、信號處理方法及對應電子裝置
CN108800484B (zh) 空调器电源控制电路、控制器及空调器
AU2001277693A1 (en) Drive circuit of display and display
WO2013162310A1 (ko) 전자제품의 대기전력 차단장치
CN113357550B (zh) 一种可转换光品质模式的光源模组及灯具系统
CN210129288U (zh) 一种红外检测电路
US7541690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CN204506783U (zh) 车载状态指示电路和车载智能终端
EP2096899B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2123538B (zh) 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装置
CN214757022U (zh) 一种led电源输出多路短路保护电路
CN113606761A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和空调
CN108845611B (zh) 干触点外设接口
CN111988898A (zh) 一种独立的dali调光转换模组
WO2018229899A1 (ja) 空気調和機の通信回路
CN111381190A (zh) 一种新型数字网络寻线装置及方法
US11704643B2 (en) Modul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n electronic payment terminal on a receiving dock, corresponding receiving dock
CN114291136B (zh) 一种增加采集cpu单元的机车信号机
CN216161221U (zh) 一种遥控电路及遥控器
CN221101285U (zh) 一种可调节手势感应距离的电路及具有其的吸油烟机
CN213665001U (zh) 基于触控单片机的给皂机
CN219420735U (zh) Igbt驱动器及变频器
CN216646747U (zh) 一种继电器检测装置
CN214748518U (zh) 一种温度检测与报警的复用电路及复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