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4031A -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24031A CN112124031A CN201910558479.3A CN201910558479A CN112124031A CN 112124031 A CN112124031 A CN 112124031A CN 201910558479 A CN201910558479 A CN 201910558479A CN 112124031 A CN112124031 A CN 1121240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 air conditioner
- automobile
- signal
- air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6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 vehicle driving condition, e.g. sp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包括: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能够防止污染空气进入到车内,避免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提升汽车碰撞后的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作为汽车舒适性的基本和重要部件,随着人们对于空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和各种空调技术的持续创新,当今空调控制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和人性化,除了基本的制冷、采暖及除霜、除雾等功能外,常见的还有空气净化功能、自动恒温控制、自动除霜除雾、支持语音控制、远程开启空调以及香氛系统等等。
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气囊、气帘等被动安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以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为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但是,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若汽车空调仍处于外循环状态,则会将外部存在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空气带入到车内,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下降,对车内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威胁到了驾驶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汽车空调在碰撞事故后将污染空气带入到车内的技术问题,从而防止污染空气进入到车内,避免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提升汽车碰撞后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
作为优选方案,3、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方法包括:
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为:
外围碰撞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围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外围碰撞阀值;
安全气囊控制器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部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
所述安全气囊单元无故障;
安全气囊控制器在通过内部标定算法判定碰撞强度穿过标定阈值线后,点爆了对应的点火回路并发出碰撞总线信号;
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判定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方法包括:
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通过高速总线向汽车网关发送所述碰撞信号,所述汽车网关将所述碰撞信号通过低速车身总线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先对所述碰撞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在有效性校验通过后,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包括:
碰撞检测模块,用于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并将所述碰撞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调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包括安全气囊单元,所述安全气囊单元用于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并将所述碰撞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为:
外围碰撞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围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外围碰撞阀值;
安全气囊控制器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部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
所述安全气囊单元无故障;
安全气囊控制器在通过内部标定算法判定碰撞强度穿过标定阈值线后,点爆了对应的点火回路并发出碰撞总线信号;
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所述安全气囊单元判定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汽车网关,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在汽车发生碰撞后通过高速总线向所述汽车网关发送所述碰撞信号,所述汽车网关将所述碰撞信号通过低速车身总线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先对所述碰撞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在有效性校验通过后,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基于上述方案,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空调系统主动关闭空调鼓风机,同时进入内循环模式,第一时间避免汽车碰撞后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空气进入车内,将汽车的空调系统与被动安全系统关联起来,能够在不增加整车成本和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对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从而提升了整车碰撞后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有效的降低了驾驶员和乘客二次伤害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的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1、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由于汽车都会配备被动安全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在汽车领域非常成熟,目前汽车一般配置有多个气囊或气帘,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SupplementalRestraint System,SRS)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实时弹出气囊或气帘,从而有效的对驾驶员及乘客进行保护。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将被动安全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关联起来,形成相互交互的逻辑,从而在被动安全系统的基础上,汽车空调系统能够进行相关的控制策略调整,以降低汽车碰撞后的二次伤害发生的概率,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
应用本发明技术,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空调系统主动关闭空调鼓风机,同时进入内循环模式,第一时间防止汽车碰撞后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空气进入车内,避免对车内的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案,为了避免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泄露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伤害,所述方法还包括:
S102、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空调压缩机是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起压缩驱动制冷剂的作用,考虑到当碰撞事故发生后,汽车空调压缩机可能没有关闭,有可能会导致制冷剂的泄露,因此,空调控制器会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切断空调压缩机、PTC等,以使制冷压缩机不再循环制冷剂,以及PTC停止加热,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方法包括: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为:
a)外围碰撞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围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外围碰撞阀值;
b)安全气囊控制器(SRS ECU)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部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
c)安全气囊单元(SRS)的内部无故障;
d)安全气囊控制器(SRS ECU)在通过内部标定算法判定碰撞强度穿过标定阈值线后,点爆了对应的点火回路并发出碰撞总线信号;
以上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激活碰撞信号,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判定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其中,以上条件所设定的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等参数变量应当需要根据实车标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通过高速总线向汽车网关发送所述碰撞信号,所述汽车网关将所述碰撞信号通过低速车身总线发送至空调控制器。在满足碰撞条件后,安全气囊单元(SRS)发出碰撞CAN信号到网络上,相关信息通过网关转发给空调控制器(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
作为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被动安全系统与汽车空调系统的关联,由于SRS和HVAC两个ECU节点不在同一个CAN网络上,则通过所述汽车网关来转发相应的信号,从而达到信息交互的作用,因此由所述汽车网关接收所述安全气囊单元(SRS)的碰撞信号转发给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所述汽车网关将实时接收到的所述安全气囊单元控制器发出的碰撞信号转发至所述空调控制器;
所述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先对所述碰撞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在有效性校验通过后,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a)所述安全气囊单元(SRS)发送碰撞信号到动力高速总线(PCAN)上;
b)所述汽车网关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把其转化成低速车身总线(BCAN)上;
3)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进行切断空调缩机、关闭空调鼓风机、切换内循环等操作:
a)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实时接收低速车身总线(BCAN)上的数据,收到所述碰撞信号置1且校核和(checksum)数据正常;
b)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控制压缩机离合器断开;
c)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控制鼓风机电机停止工作;
d)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控制风门电机保持在内循环状态;
e)所述空调控制器(HVAC)控制PTC继电器断开;
其中,以上条件a)是前提条件,当a)满足时,b)、c)、d)、e)四个动作会并行触发。
基于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所述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
碰撞检测模块,用于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并将所述碰撞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包括安全气囊单元,所述安全气囊单元用于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并将所述碰撞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为:
a)外围碰撞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围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外围碰撞阀值;
b)安全气囊控制器(SRS ECU)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部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
c)安全气囊单元(SRS)的内部无故障;
d)安全气囊控制器(SRS ECU)在通过内部标定算法判定碰撞强度穿过标定阈值线后,点爆了对应的点火回路并发出碰撞总线信号;
以上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激活碰撞信号,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判定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其中,以上条件所设定的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等参数变量应当需要根据实车标定。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汽车网关,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在汽车发生碰撞后通过高速总线向所述汽车网关发送所述碰撞信号,所述汽车网关将所述碰撞信号通过低速车身总线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先对所述碰撞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在有效性校验通过后,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下面对结合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对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和图3,基于碰撞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经过SRS ECU、HVAC等ECU的处理后,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一些碰撞后的策略。
其中安全气囊单元(SRS)、网关(GW)和空调控制器(HVAC)都是通过CAN网络来交互信号,其中网关(GW)担任一个不同CAN网络的转发任务。
1、安全气囊控制器(SRS ECU)基于碰撞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结合自身ECU内部的算法来判断是否能达到点爆安全气囊,同时在CAN网络上发出SRS_CrashOutputSt信号,该信号占用一个字节,默认值发送0X00;当碰撞发生时,发送0X01,且持续发生时间10s。
2、网关(GW)实时接收安全气囊控制器(SRS ECU)的碰撞信号,转发给空调控制器(HVAC)。
3、空调控制器(HVAC)接收到网关(GW)的SRS_CrashOutputSt信号,同时实时校验该信号的checksum和msgcounter值,确保信号的有效性,当接收到SRS_CrashOutputSt=0X01后持续接收到5帧报文后,则执行切断压缩机、切换内循环、关闭空调鼓风机和断开PTC电磁阀等控制策略。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空调系统主动关闭空调鼓风机,同时进入内循环模式,第一时间避免汽车碰撞后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空气进入车内,对车内的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2)汽车发生碰撞后,汽车空调系统切断空调压缩机电磁阀、PTC继电器等,制冷压缩机不再循环制冷剂,PTC停止加热,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方法包括:
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为:
外围碰撞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围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外围碰撞阀值;
安全气囊控制器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部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
所述安全气囊单元无故障;
安全气囊控制器在通过内部标定算法判定碰撞强度穿过标定阈值线后,点爆了对应的点火回路并发出碰撞总线信号;
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判定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方法包括:
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通过高速总线向汽车网关发送所述碰撞信号,所述汽车网关将所述碰撞信号通过低速车身总线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先对所述碰撞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在有效性校验通过后,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6.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碰撞检测模块,用于汽车发生碰撞时生成碰撞信号,并将所述碰撞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空调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关闭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包括安全气囊单元,所述安全气囊单元用于在判定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时生成碰撞信号,并将所述碰撞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为:
外围碰撞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围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外围碰撞阀值;
安全气囊控制器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部碰撞数据达到预设的内部碰撞阀值;
所述安全气囊单元无故障;
安全气囊控制器在通过内部标定算法判定碰撞强度穿过标定阈值线后,点爆了对应的点火回路并发出碰撞总线信号;
当以上条件同时满足时,所述安全气囊单元判定所述碰撞点爆气囊条件满足。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车网关,所述碰撞检测模块在汽车发生碰撞后通过高速总线向所述汽车网关发送所述碰撞信号,所述汽车网关将所述碰撞信号通过低速车身总线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碰撞安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先对所述碰撞信号进行有效性校验,并在有效性校验通过后,关闭空调鼓风机并将空调运行模式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58479.3A CN112124031A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58479.3A CN112124031A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24031A true CN112124031A (zh) | 2020-12-25 |
Family
ID=7384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58479.3A Pending CN112124031A (zh) | 2019-06-25 | 2019-06-25 |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24031A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207859A1 (de) * | 1992-03-12 | 1993-09-1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Kaeltemittelkreislauf einer fahrzeug-klimaanlage |
CN1781767A (zh) * | 2004-03-20 | 2006-06-07 | 彭小毛 | 防窒息的汽车安全气囊 |
JP2007191137A (ja) * | 2005-12-19 | 2007-08-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1654089A (zh) * | 2009-09-25 | 2010-02-24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系统 |
CN102303533A (zh) * | 2011-06-28 | 2012-01-04 | 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 |
CN202378713U (zh) * | 2011-12-26 | 2012-08-15 |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电动汽车碰撞时用于高压电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 |
CN102822013A (zh) * | 2010-03-25 | 2012-12-12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中预碰撞安全系统的控制 |
CN104192000A (zh) * | 2014-08-07 | 2014-12-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114135A (zh) * | 2016-07-22 | 2016-11-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内外循环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206530197U (zh) * | 2016-12-05 | 2017-09-29 | 杭州海德世拉索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纹波电机的汽车防夹车窗系统 |
CN107770019A (zh) * | 2016-08-23 | 2018-03-06 |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 车辆控制器间通信 |
CN109070696A (zh) * | 2016-04-06 | 2018-12-2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安全装置 |
-
2019
- 2019-06-25 CN CN201910558479.3A patent/CN1121240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207859A1 (de) * | 1992-03-12 | 1993-09-1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Kaeltemittelkreislauf einer fahrzeug-klimaanlage |
CN1781767A (zh) * | 2004-03-20 | 2006-06-07 | 彭小毛 | 防窒息的汽车安全气囊 |
JP2007191137A (ja) * | 2005-12-19 | 2007-08-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1654089A (zh) * | 2009-09-25 | 2010-02-24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系统 |
CN102822013A (zh) * | 2010-03-25 | 2012-12-12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中预碰撞安全系统的控制 |
CN102303533A (zh) * | 2011-06-28 | 2012-01-04 | 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 |
CN202378713U (zh) * | 2011-12-26 | 2012-08-15 |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电动汽车碰撞时用于高压电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 |
CN104192000A (zh) * | 2014-08-07 | 2014-12-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070696A (zh) * | 2016-04-06 | 2018-12-2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安全装置 |
CN106114135A (zh) * | 2016-07-22 | 2016-11-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内外循环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7770019A (zh) * | 2016-08-23 | 2018-03-06 |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 车辆控制器间通信 |
CN206530197U (zh) * | 2016-12-05 | 2017-09-29 | 杭州海德世拉索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纹波电机的汽车防夹车窗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4279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ct an unattended occupant in a vehicle and take safety countermeasures | |
CN112109653A (zh) | 一种保障车内滞留人员安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
JP2009202841A (ja) | 運転者警告システム | |
CN105904937A (zh) | 一种安全型汽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US10612450B2 (en) |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 |
JPH1144230A (ja) | 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自動停止及び始動装置 | |
CN112060857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
CN112124031A (zh) |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 |
KR101344522B1 (ko) | 차량환기방법 | |
CN111391603A (zh) | 一种基于车载中控的空调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车辆 | |
JP2008529887A (ja) | 自動車の車内における空気の流れ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034747A (zh) | 一种防止前车尾气侵入的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
KR102295490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110962542A (zh) | 一种汽车自动空调的冷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KR20010002713A (ko) | 차량용 자동환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2005112129A (ja) | 車載モニタシステム及び車内温度制御方法 | |
KR102285986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JP4561303B2 (ja) |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 |
JP2000142078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102171401B1 (ko) | 차량용 질식방지 능동제어시스템 | |
KR20130136219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100189188B1 (ko) | 자동차의 실내온도 상승에 따른 어린이 보호방법 | |
JP2020059322A (ja) |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 |
JPH04237623A (ja) | 自動車の室内管理装置 | |
US20220194170A1 (en) | Vehicle ventilat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