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5632B -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5632B
CN112115632B CN202010985842.2A CN202010985842A CN112115632B CN 112115632 B CN112115632 B CN 112115632B CN 202010985842 A CN202010985842 A CN 202010985842A CN 112115632 B CN112115632 B CN 1121156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ical joint
joint surface
virtual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58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5632A (zh
Inventor
沈佳兴
张兴元
徐平
于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9858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5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5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5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5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5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涉及机械结合面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用虚拟材料层代替两个相互接触的零件所构成的机械结合面,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并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建立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再根据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构成机械结合面零件的粗糙度确定虚拟材料层的厚度;并通过实验测得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及零件厚度;进而求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分析机械结合面的导热性能。本发明方法能够非常方便的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分析机械结合面的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合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结合面是指零件之间相互接触的表面,因为机械结合面零件的接触表面是非光滑的,因此其实际接触面积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所以机械结合面的导热系数远小于两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导致两个接触零件产生温度突变产生热应力和热变形。机床是由许多不同功能的零部件组装而成,机床中存在大量的机械结合面,对于机床而言,机床的热变形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准确计算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是分析机床热性能、热变形、热力耦合作用下动态性能的基础。预知这些性能也是设计性能良好的机床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实现对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进行建模分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两个相互接触的零件所构成的机械结合面用虚拟材料层代替,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
所述虚拟材料层能够导热,且具有与厚度相关的导热系数;同时,虚拟材料层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之间的接触面不存在热阻,热量能够完全传递;
步骤2: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建立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设定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中虚拟材料的导热系数为λc,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为hc;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1、h1,另一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2、h2;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的整体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h;当热量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上表面向另一个零件的下表面传递时,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的的上表面温度为T1,与虚拟材料层的接触表面温度为T1',虚拟材料层与另一个零件的接触表面温度为T2',另一个零件的下表面温度为T2
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厚度h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厚度及虚拟材料厚度满足如下关系:
h=h1+hc+h2 (1)
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得到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整体的热流密度q为:
对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其热流密度q1为:
对于虚拟材料层,其热流密度qc为:
对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另一个零件,其热流密度q2为:
因为热传导是连续的,所以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中热流密度为恒量,即满足:
q=q1=qc=q2 (6)
联立式(2)~(6)得到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步骤3:根据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构成机械结合面零件的粗糙度确定虚拟材料层的厚度;
所述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接触表面粗糙度及施加到机械结合面上的压力载荷导致的压缩变形有关,关系如下:
hc=3(Ra1+Ra2)-δ (8)
其中,Ra1和Ra2分别为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相互接触表面的粗糙度,δ为由于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导致机械结合面的压缩变化量,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F和K分别为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机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
步骤4:通过实验测得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及零件厚度;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得到的各参数代入步骤2的函数关系中,求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
将式(1)、(8)、(9)代入式(7)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如下公式所示:
步骤6:根据步骤2-步骤6的函数关系及各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分析机械结合面的导热性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的虚拟材料建模方法,通过虚拟材料层替代机械结合面,并通过计算虚拟材料导热系数和虚拟材料层厚度模拟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该方法能够非常方便的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分析机械结合面的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床床身与机床导轨构成的机械结合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的虚拟材料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械结合面粗糙表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参数的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械结合面有限元分析模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零件和机械结合面所构成整体结构的温度云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零件和机械结合面所构成整体结构的温度沿导热方向变化曲线图。
图中:1、机床导轨;2、机床床身;3、机械结合面;4、虚拟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以如图1所示的机床床身与机床导轨构成的机械结合面为例,采用本发明方法对该机械结合面的导热系数进行模拟分析。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将两个相互接触的零件所构成的机械结合面用虚拟材料层代替,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
所述虚拟材料层能够导热,且具有与厚度相关的导热系数;同时,虚拟材料层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之间的接触面不存在热阻,热量能够完全传递;
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机械结合面3由相互接触的机床床身1与机床导轨2构成,其中,图1所示的机床床身与机床导轨构成的机械结合面的粗糙表面如图3所示,其中,零件1表示机床床身,零件2表示机床导轨,则通过虚拟材料层4代替机械结合面3后构建的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如图4所示。
步骤2: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建立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设定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中定虚拟材料的导热系数为λc,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为hc;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1、h1,另一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2、h2;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的整体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h;当热量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上表面向另一个零件的下表面传递时,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的的上表面温度为T1,与虚拟材料层的接触表面温度为T1',虚拟材料层与另一个零件的接触表面温度为T2',另一个零件的下表面温度为T2,如图5所示;
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厚度h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厚度及虚拟材料厚度满足如下关系:
h=h1+hc+h2 (1)
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得到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整体的热流密度q为:
对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其热流密度q1为:
对于虚拟材料层,其热流密度qc为:
对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另一个零件,其热流密度q2为:
因为热传导是连续的,所以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中热流密度为恒量,即满足:
q=q1=qc=q2 (6)
联立式(2)~(6)得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其中,λ1和λ2为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各零件的导热系数,可以通过查材料性能手册或通过实验测得;h1和h2为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厚度,可通过实验测得;λ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的导热系数,也可通过实验测得;因此只要得到虚拟材料层的厚度即可求得虚拟材料的导热系数;
步骤3:根据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构成机械结合面零件的粗糙度确定虚拟材料层的厚度;
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接触表面粗糙度及施加到机械结合面上的压力载荷导致的压缩变形有关,关系如下:
hc=3(Ra1+Ra2)-δ (8)
其中,Ra1和Ra2分别为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相互接触表面的粗糙度,δ为由于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导致机械结合面的压缩变化量,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F和K分别为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机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二者均可通过实验测得;
步骤4:通过实验测得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及零件厚度;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得到的各参数代入步骤2的函数关系中,求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
将式(1)、(8)、(9)代入式(7)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如下公式所示:
步骤6:根据步骤2-步骤6的函数关系及各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分析机械结合面的导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的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如图6所示,该机械结合与两个零件所构成整体结构的温度云图如图7所示,温度沿导热方向的变化如图8所示,从图8可以,在机械结合面处温度会出现骤降。
综上,在已知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和各参数后,在ANSYS Workbench等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可以非常方便建立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并分析机械结合面的热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两个相互接触的零件所构成的机械结合面用虚拟材料层代替,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
所述虚拟材料层能够导热,且具有与厚度相关的导热系数;同时,虚拟材料层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之间的接触面不存在热阻,热量能够完全传递;
步骤2: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建立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步骤3:根据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构成机械结合面零件的粗糙度确定虚拟材料层的厚度;
步骤4:通过实验测得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及零件厚度;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得到的各参数代入步骤2的函数关系中,求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
步骤6:根据步骤2-步骤5的函数关系及各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分析机械结合面的导热性能;
所述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
设定构建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中虚拟材料的导热系数为λc,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为hc;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1、h1,另一个零件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2、h2;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的整体导热系数和厚度分别为λ、h;当热量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上表面向另一个零件的下表面传递时,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的上表面温度为T1,与虚拟材料层的接触表面温度为T1',虚拟材料层与另一个零件的接触表面温度为T2',另一个零件的下表面温度为T2
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厚度h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的厚度及虚拟材料厚度满足如下关系:
h=h1+hc+h2 (1)
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和稳态导热特性得到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整体的热流密度q为:
对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一个零件,其热流密度q1为:
对于虚拟材料层,其热流密度qc为:
对于构成机械结合面的另一个零件,其热流密度q2为:
因为热传导是连续的,所以机械结合面虚拟材料等效模型中热流密度为恒量,即满足:
q=q1=qc=q2 (6)
联立式(2)~(6)得到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及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导热系数的函数关系:
所述虚拟材料层的厚度与接触表面粗糙度及施加到机械结合面上的压力载荷导致的压缩变形有关,关系如下:
hc=3(Ra1+Ra2)-δ (8)
其中,Ra1和Ra2分别为构成机械结合面的两个零件相互接触表面的粗糙度,δ为由于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导致机械结合面的压缩变化量,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F和K分别为机械结合面的压力载荷和机械结合面的接触刚度;
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
将式(1)、(8)、(9)代入式(7)得虚拟材料层的导热系数,如下公式所示:
CN202010985842.2A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Active CN112115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5842.2A CN112115632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5842.2A CN112115632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5632A CN112115632A (zh) 2020-12-22
CN112115632B true CN112115632B (zh) 2024-02-06

Family

ID=7380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5842.2A Active CN112115632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563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0595A (zh) * 2017-09-21 2017-12-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与装置
CN108760800A (zh) * 2018-05-09 2018-11-06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计算中空玻璃微珠等效导热系数的方法
JP2018189626A (ja) * 2017-04-28 2018-11-2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伝導性材料の等価熱伝導率を求める方法、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における熱伝導性材料のモデル作成方法及び熱解析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10348166A (zh) * 2019-07-19 2019-10-1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结合面的虚拟材料参数可视化识别方法
CN110362951A (zh) * 2019-07-24 2019-10-22 常州工学院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结合部虚拟材料模型参数获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9626A (ja) * 2017-04-28 2018-11-2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伝導性材料の等価熱伝導率を求める方法、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における熱伝導性材料のモデル作成方法及び熱解析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7490595A (zh) * 2017-09-21 2017-12-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接触热阻影响关系的测定方法与装置
CN108760800A (zh) * 2018-05-09 2018-11-06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计算中空玻璃微珠等效导热系数的方法
CN110348166A (zh) * 2019-07-19 2019-10-1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结合面的虚拟材料参数可视化识别方法
CN110362951A (zh) * 2019-07-24 2019-10-22 常州工学院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结合部虚拟材料模型参数获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虚拟梯度材料的螺栓结合面建模方法;廖静平;张建富;郁鼎文;冯平法;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第46卷(第4期);1149-115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5632A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3970B (zh) 一种面向电子产品可靠性仿真分析的热分析方法
CN110555253A (zh) 一种汽车制动系统中电磁阀线圈温升的计算方法
Babu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
CN113378386B (zh) 一种基于残余应力修正的3d打印管道补偿设计方法
CN112115632B (zh) 一种基于虚拟材料的机械结合面导热系数分析方法
JP6111717B2 (ja) 演算処理方法、演算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73796A (ja) 光学素子のプレス成形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ai et al. FEM-based prediction of workpiec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deformations during milling
Vandevelde et al. Parameterized modeling of thermomechanical reliability for CSP assemblies
Hu et al.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contact condition on th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between copper and indium
CN109562442B (zh) 模具的寿命预测方法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15026136B (zh) 一种无头轧制楔形过渡过程板形预测方法
CN111128316B (zh) 一种具有直裂纹或异质拼接材料的热性能分析方法
Murashov Temperature field simulation of gyro unit-platform assembly accounting for thermal expansion and roughness of contact surfaces
CN113505506A (zh) 一种轮盘危险部位裂纹扩展模拟件设计方法
Lee et al. Method of Predicting Shrinkage Defects and Deriving Process Conditions in HPDC (High-Pressure Die-Casting) for Electric Vehicle Motor Housings
JP2009298035A (ja) 金型設計方法
JP2004155005A (ja) 樹脂流動解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696345B2 (ja) ディスタンスブロックの配置方法
US116913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tacked materials
CN115616030B (zh) 一种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Krausche et al. Simplified approach to calculate welding effect for multi-layer welds of I-girders
Kashyap Development of a procedure to describe plastic gear geometry after a temperature change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gear load distribution
Sandeep et al.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Channels
Cheng et al. Design of irregular slider surface for satisfying specified load dem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