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1603A -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1603A
CN112111603A CN202010879354.3A CN202010879354A CN112111603A CN 112111603 A CN112111603 A CN 112111603A CN 202010879354 A CN202010879354 A CN 202010879354A CN 112111603 A CN112111603 A CN 112111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
virus
composition
respiratory
influenz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3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德勇
邓中平
戴立忠
任小梅
陈晓亮
刘佳
程星
孙青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sure Bio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sure Bio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sure Biotech Inc filed Critical Sansure Bio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8793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1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1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1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7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rus or bacteriophage
    • C12Q1/701Specific hybridization pro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44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 C12Q1/686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12Disease subtyping, staging or classif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Vir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偏肺病毒的检测;与此同时,还提供了包含所述组合物的试剂盒,所述组合物的用途,以及用于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结合荧光探针法和熔解曲线法,能够在一管同时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进行分型,其成本低,通量高,耗时少,极大的提升了检测效率,并且操作简便,单管操作避免由于样本间交叉引起的假阳性和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更具体的,更具体地,涉及新型冠状病 毒2019-nCo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偏肺病毒的检测并分型。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呼吸道疾病 的病原体种类很多,通过临床症状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测很难鉴别确定所感染的 病原体种类。呼吸道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急性呼吸道病的的病原体具 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等特点,可引起广泛的急性上呼吸道 和下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在此 之前已知有6种可以感染到人类,如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以前从未在 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中的β类型冠状病毒,具有囊膜 和刺突细胞学特征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ssRNA)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 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 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 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某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 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 virus),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 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 的RNA病毒,临床研究表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的 病原,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症状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 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成人 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Adenoviruses,HAdv)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ae),根据免疫 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特性不同,将其分为A~G 7个亚种,共有52个血清型, 不同的血清型有不同的器官亲和性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对呼吸道、胃肠道、 尿道和膀胱、眼、肝脏等均可感染。
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HPIVs)是单链的RNA病毒,常常 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其致病性仅次于RSV。与RSV一样,人类副流感病 毒可以造成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它也能造成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 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和有免疫缺陷人群中。
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 人类呼吸道感染之间存在病原学关系的新型副粘液病毒。2001年荷兰学者首次 报道了HMPV,随后世界各国研究表明,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已 经在人类中传播了至少50年。HMPV被认为是目前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 原因,且与RSV属于同一家族,后者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第一大病因。HMPV 与近10%的病因不明的呼吸道感染有关,可引起相当一部分婴儿、儿童和成人 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上述7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征, 严重的可能导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是 防止的根本。然而,通过临床症状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测很难鉴别确定所感染的 病毒种类,而且病毒的培养条件较苛刻,造成培养阳性率低,甚至有些病毒在 目前条件下尚不能培养,这给呼吸道感染患者及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快速、客观的检测多种呼吸道病毒的方法, 从而实现明确病原、及早诊断、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 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同时包括:
第一组:
如SEQ ID NO:1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3所示的新 型冠状病毒2019-nCoV探针;
如SEQ ID NO:4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上游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的乙 型流感病毒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6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探针;和
如SEQ ID NO:7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上游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的呼 吸道腺病毒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9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探针;以及
第二组:
如SEQ ID NO:10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1所示的 甲型流感病毒下游引物;
如SEQ ID NO:12所示的副流感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3所示的副 流感病毒下游引物;
如SEQ ID NO:14所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5所示 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下游引物;和
如SEQ ID NO:16所示的偏肺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7所示的偏肺 病毒下游引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同时包括上述引物和探针中的一 种或多种。
所述如SEQ ID NO:1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下游引物,其靶标序列为Genbank登录 号为:NC_045512.2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全基因组。
所述如SEQ ID NO:7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上游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 的呼吸道腺病毒下游引物,其靶标序列为Genbank登录号为:MN628615.1的 呼吸道腺病毒全基因组。
进一步地,第一组的探针上带有荧光报告基团,第二组的每一对的上游引 物和/或下游引物带有荧光报告基团,并且第一组内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彼此互 不相同且互不干扰,并且第二组内每一对的荧光报告基团彼此互不相同且互不 干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当第二组的每一对的上下游引物均带有荧光报 告基团时,其荧光报告基团是一样的。
在本发明中,“互不相同且互不干扰”是指组合物中所用的荧光基团是不一 样的,并且不会影响彼此的检测,即可以利用不同的通道进行检测。例如可以 使用FAM、HEX、ROX和CY5,这些基团吸光值不接近,能选择不同的通道, 因而不会互相干扰。
在本发明中,第一组采用的是荧光探针法,第二组采用的是熔解曲线法。 具体地,荧光探针法的荧光报告基团在探针上,熔解曲线法的荧光报告基团在 上游和/或下游引物的一个T碱基上。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第一组还包括:用于监控的内标上游引物、内标下 游引物和内标探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各成分存在于同一个包装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以混合的形式存在于同一个包 装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如SEQ ID NO:18所示的 内标上游引物、如SEQ ID NO:19所示的内标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0所 示的内标探针。
在本发明中,荧光报告基团可以选自FAM、HEX、ROX、VIC、CY5、 5-TAMRA、TET、CY3和JOE,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探针3’末端还连有猝灭基团,例如BHQ1或BHQ2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SEQ ID NO:3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如SEQ ID NO:6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 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HEX;如SEQ ID NO:9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探针的荧光 报告基团为ROX。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SEQ ID NO:10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上游引 物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如SEQ ID NO:12所示的副流感病毒上游引物的荧 光报告基团为HEX;如SEQ ID NO:14所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上游引物的荧光 报告基团为ROX;如SEQ ID NO:16所示的偏肺病毒的荧光报告基团为CY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SEQ ID NO:20所示的内标探针的荧光报告 基团为CY5。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中引物的用量为50~150nM;所述组合物中探针的 用量为25~75nM。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备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 并分型的试剂盒中的用途。
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偏肺病毒。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试剂盒,所述 试剂盒包括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核酸释放试剂、dNTP、逆转录酶、DNA聚 合酶、PCR缓冲液以及Mg2+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中引物的用量为50~150nM;所述组合物中探针的 用量为25~75nM;所述dNTP的用量为0.2~0.3mM。
进一步地,所述逆转录酶的浓度为5U/μL~15U/μL,例如逆转录酶可以是鼠 白血病逆转录酶(MMLV);所述DNA聚合酶的浓度为5U/μL~15U/μL,例如 DNA聚合酶可以是Taq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盒除上述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之外,还 进一步包括以下组份和用量:
组份 每一个反应中的体积/浓度
Mg<sup>2+</sup> 4mM
dNTPs(100mM) 0.25mM
MMLV(10U/μl) 10U
Taq酶(5U/μl) 5U
引物 100nM
探针 50nM
PCR缓冲液(1.5x) 补至50μl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释放待测样本的核酸;
2)使用如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或上述本发明的试剂盒对步骤1)获得的核 酸进行荧光定量PCR;
3)获得并分析结果。
在本发明中,用于检测的样本可以是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等, 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所述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为:
逆转录,温度为50℃,时间25~35分钟,1次循环;预变性,温度为94℃, 时间2~10分钟,1次循环;变性,温度为94℃,时间为10~20秒,退火,温度 为60℃,时间为20~40秒,45~50次循环;熔解曲线分析,温度为50℃~95℃, 每上升0.5℃采集一次荧光,1次循环。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用于以非诊断目的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释放待测样本的核酸;
2)使用如上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或上述本发明的试剂盒对步骤1)获得的核 酸进行荧光定量PCR;
3)获得并分析结果。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以科研为目的的实验中 的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上述病毒。
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结合荧光探针法和熔解曲线法,能够使用一个管在 一次试验中同时检测7种呼吸道相关病毒并进行分型,其成本低,通量高,耗 时少。使得单次试验一管能给出8个靶点的信息,极大的提升了检测效率,并 且操作简便,结果读取过程通过扩增曲线和CT值即可以判定。检测全过程均 在单管封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由于样本间交叉引起的假阳性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组合物检测样本的FAM通道检测结果:图1A为熔解曲线法 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图1B为荧光探针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的检测结果;
图2为本发明组合物检测样本的HEX通道检测结果:图2A为熔解曲线法 检测副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图2B为荧光探针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结 果;
图3为本发明组合物检测样本的ROX通道检测结果:图3A为熔解曲线法 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结果,图3B为荧光探针法检测呼吸道腺病毒 2019-nCoV的检测结果;
图4为本发明组合物检测样本的CY5通道检测结果:图4A为熔解曲线法 检测偏肺病毒的检测结果,图4B为荧光探针法检测内标的检测结果;
图5~12为本发明组合物检测浓度为500拷贝/ml的各个病毒的检测结果;
图13为本发明组合物的特异性检测结果:图13A为熔解曲线法检测特异 性的检测结果,图13B为荧光探针法检测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图14~29为本发明组合物的对比例检测各个病毒的检测结果;
图30为本发明组合物与本发明组合物的对比例分别检测阴性样本的检测 结果,图30A为本发明组合物的检测结果,图30B为本发明组合物的对比例的 检测结果;
图31为本发明组合物和本发明对比例组合物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引物和探针单独检测新冠样本的检测结果;
图32为本发明组合物和本发明对比例组合物中的呼吸道腺病毒引物和探 针单独检测呼吸道腺病毒样本的检测结果;
图33为本发明组合物和本发明对比例组合物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引物和探针在联检体系中的检测结果;
图34为本发明组合物和本发明对比例组合物中的呼吸道腺病毒引物和探 针在联检体系中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各 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 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所使用的引物及探针
本发明所使用的引物及探针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081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091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01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乙型流感病 毒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HEX;呼吸道腺病毒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ROX, 探针的3’末端还具有BHQ1或BHQ2猝灭基团。
甲型流感病毒上游引物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副流感病毒上游引物的荧 光报告基团为HEX;呼吸道合胞病毒上游引物的荧光报告基团为ROX;偏肺 病毒的荧光报告基团为CY5。荧光引物基团的荧光报告基团均标记在引物中的 一个T碱基上。
实施例2、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方法
本发明检测样本为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磁珠法提取病毒核 酸,在样本处理室进行如下操作:
2.1取适量1.5mL灭菌离心管,分别标记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及待测样本, 每管加入300μL RNA提取溶液1;
2.2每管加入200μL待测样本或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盖上管盖,震荡混 匀10秒钟,瞬时离心;
2.3每管加入100μL RNA提取溶液2-mix(充分混匀后吸取),震荡混匀 10秒钟后,室温静置10分钟;
2.4瞬时离心后将离心管置于分离器上,3分钟后缓慢将溶液吸出(注意不 要碰到吸附于管壁的棕色物);
2.5每管加入600μL RNA提取溶液3和200μL RNA提取溶液4,震荡混匀 5秒钟,瞬时离心后将离心管再次置于分离器上;
2.6约3分钟后,上清液分为两层,将吸头插入离心管底部,从底部开始 缓慢将液体完全吸出丢弃,静置1分钟后将管底残余液体完全吸出丢弃;
2.7每管加入50μL PCR-mix,用吸头吸取PCR-mix洗脱吸附于离心管壁的 棕色残留物,反复几次尽量将其完全洗脱,然后将洗脱后的全部棕色混合液转 移至0.2mL PCR反应管中,盖上管盖,转移到扩增检测区。
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按照如下进行配置: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11
PCR扩增程序如下进行设置: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12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21
结果分析:
1)目的检测信号为FAM,HEX(或VIC)及ROX,内参检测信号为CY5;
2)Baseline的设置:Baseline一般设置为3-15个循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其调整原则为:选择指数扩增前荧光信号较稳定的区域,起点(Start) 避开荧光采集起始阶段的信号波动,终点(End)比最早出现指数扩增的样本 Ct减少1-2个循环。Threshold的设置:设定原则以阈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对 照品的最高点;
3)先分析内标在CY5通道是否检测扩增曲线,且Ct≤39,若有,表示本 次检测有效,继续进行后续分析:
A)若FAM通道检测到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且Ct<39,表示新型冠状病 毒2019-nCoV检测结果为阳性;若FAM通道检测到Tm(69.5±1.0℃)特征峰, 表示甲型流感病毒229E检测结果为阳性;
B)若HEX通道检测到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且Ct<40,表示乙型流感病 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若HEX通道检测到Tm(67.0±1.0℃)特征峰,表示副流 感病毒为阳性;
C)若ROX通道检测到典型的S型扩增曲线,且Ct<40,表示腺病毒检测 结果为阳性;若ROX通道检测到Tm(70.5±1.0℃)特征峰,表示呼吸道合胞 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D)若CY5通道检测到Tm(68.0±1.0℃)特征峰,表示偏肺病毒检测结果 为阳性;
4)若内标在CY5通道没有检测到Ct或Ct>39,表示本次检测样本浓度太 低或者有干扰物质抑制反应,需重新准备实验。
实施例3、本发明组合物测试阳性对照的检测结果
使用本发明表1的组合物,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对各个靶标阳性质 粒进行检测,以模拟临床样本,在宏石荧光定量PCR仪器上进行多重PCR检 测,结果如图1~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荧光探针法和熔解曲线法均能能够 检测出对应靶标,证明本发明组合物能够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
实施例4、本发明组合物灵敏度实验
使用本发明表1的组合物,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对各个靶标阳性质 粒最低浓度在宏石荧光定量PCR仪器上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如图5~12所 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荧光探针法和熔解曲线法均能能够检测出对应靶标,证 明本发明组合物灵敏度为500拷贝/ml。
实施例5、本发明组合物特异性实验
使用本发明表1的组合物,按照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对核酸序列具有同 源性、易引起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的病原体(如冠状病毒(NL63,HKU1, 229E,OC43)、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肠病毒A、B型、肠病毒 C型(EV-C95)、肠病毒D型(EV-D70)、人间质肺病毒、新生隐球菌、化 脓性性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孢子虫、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流 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 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衣原体、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 烟曲霉、白色念球菌、光滑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如病 毒、轮状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在宏石荧光定 量PCR仪器上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如图1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荧光 探针法和熔解曲线法检测均为阴性,证明本发明组合物有很好的特异性。
对比例1、本发明设计的其余的效果不好的引物和探针
在引物和探针设计过程中,发明人还设计了其余的引物和探针(所述表2 中编号为2的构成一个组合物,编号为3的构成另一个组合物)同样用于检测 所述病毒。具体序列如以下表2所示,在宏石荧光定量PCR仪器上使用阳性对 照质粒进行PCR检测,结果如图14~2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检测时,Ct值在25左右;用 对比例表2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2检测时,Ct值在33左右,用对比 例表2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3检测时,Ct值在35左右。
乙型流感病毒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检测时,Ct值在24左右;用对比例表2 中的乙型流感病毒2检测时,Ct值在35左右,用对比例表2中的乙型流感病 毒3检测时,Ct值在26左右。
呼吸道腺病毒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检测时,Ct值在25左右;用对比例表2 中的呼吸道腺病毒2检测时,Ct值在30左右,用对比例表2中的呼吸道腺病 毒3检测时,无扩增曲线。
内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检测时,Ct值在26左右;用对比例表2中的内标2 检测时,Ct值在36左右,用对比例表2中的内标3检测时,Ct值在37左右。
甲型流感病毒用表1中的组合物检测时,特征峰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 甲型流感病毒2检测时,特征峰较不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甲型流感病毒3 检测时,特征峰较不明显。
副流感病毒用表1中的组合物检测时,特征峰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副 流感病毒2检测时,特征峰较不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副流感病毒3检测时, 特征峰仅较为明显。
呼吸道合胞病毒用表1中的组合物检测时,特征峰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 的呼吸道合胞病毒2检测时,特征峰仅较为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呼吸道合 胞病毒3检测时,特征峰较不明显。
偏肺病毒用表1中的组合物检测时,特征峰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偏肺 病毒2检测时,特征峰较不明显;用对比例表2中的偏肺病毒3检测时,无特 征峰。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比例的引物和探针不能很好的对各个病毒进行检测。
同时在对比引物探针表2的引物探针组合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 (引物探针)、乙型流感病毒-2(引物探针)、呼吸道腺病毒-2(引物探针)、 甲型流感病毒-2(引物探针)、副流感病毒-2(引物探针)、偏肺病毒-2(引物 探针)、内标-2(引物探针),此八个靶点组合的引物探针体系在阴性检测的 时候会有非特异性的扩增,容易形成假阳性,如图30所示。
由此可见在多重荧光PCR体系的构建中,并非简单将单靶点引物探针组合 即可得到成功的多重检测体系,稳定的多重体系设计和构建需要多次调整和优 化。
表2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51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61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71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81
对比例2、多种病原体联检,引物探针之间的相互干扰
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时,引物和探针众多,引物和引物、探针和探针或者 引物和探针之间容易发生二聚体,要保证设计的保守性(保守性对检测的准确 性至关重要),又要考虑不同引物探针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精心对引物探针 进行设计。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组合物的优越性,本发明进一步继续了以下实验, 首先,发明人验证了单独使用新冠检测和呼吸道腺病毒的引物和探针的检测效 率:
分别使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 3,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4(表3),对新冠病毒阳 性质粒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31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91
分别使用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 针2、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3,以及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 4(表4),对呼吸道腺病毒阳性质粒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32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653641610000192
从图31和32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际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 物和探针,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2,以及呼吸道腺病 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和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2在单独检测靶标序 列时,Ct值是相当的,也就是说其单独的检测效果是相当的。
但是,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和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2分别与本发明表1当中的组合物的其余引物探 针进行组合时,结果却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下游引物和探针2却受 到了联合检测体系的影响,Ct值较为靠后,检测效果比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差,实验结果如图33所示。
同理,也发现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2也受到了联合检测体系的 影响,Ct值较为靠后,检测效果比呼吸道腺病毒上下游引物和探针差,实验结 果如图34所示。
因此,证明本发明所寻找到的特点的引物和探针的组合,在检测方面有着 更高的灵敏度优势。
序列表
<110>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0>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160> 64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
ggtatttcta ctacctagga act 23
<210> 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
ttggtgtatt caaggctccc 20
<210> 3
<211> 2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
gccagaagct ggacttccct atggtgc 27
<210> 4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
gagctgccta tgaagacctg a 21
<210> 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
gctcccattc cttctacctg 20
<210> 6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
tttgctggaa catggaaacc ctt 23
<210> 7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7
aagctgggat gggtgcatac gt 22
<210> 8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8
acatgaatcc ccggagggat atggc 25
<210> 9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9
gagatgcatc ttggactgta ttt 23
<210> 10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0
cttctaaccg aggtcgaaac gta 23
<210> 11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1
ggtgacagga ttggtcttgt cttta 25
<210> 12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2
gtatttgtca acggaacatc ac 22
<210> 13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3
gtgtaaccag cagatttact ga 22
<210> 14
<211> 2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4
gggcaaatat ggaaacatac gtgaac 26
<210> 15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5
gtaaatctgc tggcatggat gatt 24
<210> 16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6
ccagaaacgg tgccacaact caa 23
<210> 17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7
tgttgtgctt ttctgtgtat ggta 24
<210> 18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8
gaggtgggac ttcagcatgg c 21
<210> 19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9
tgtttctttt ccttaaagtc aac 23
<210> 20
<211> 2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0
tgcagatttg gacctgcgag cgggttct 28
<210> 21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1
gccccaaggt ttacccaat 19
<210> 2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2
aggtcttcct tgccatgttg 20
<210> 23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3
actgcgtctt ggttcaccgc tctca 25
<210> 24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4
ggccgcaaat tgcacaat 18
<210> 25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5
gtgtgacttc catgccaatg c 21
<210> 26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6
cccccagcgc ttcagcgttc tt 22
<210> 27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7
taaatcacat aatgattggg cattc 25
<210> 28
<211> 2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8
ccygcaaagg tactgattaa tgaagg 26
<210> 29
<211> 3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9
cagatgaatg atgtctgttt ccaaagatca a 31
<210> 30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0
atggctcttt acaatatggc aacac 25
<210> 31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1
caaaactctc aggtcttcat aggc 24
<210> 32
<211> 2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2
ctccraagca agacatgaag aataattg 28
<210> 33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3
aaatggctga agaacttgaa gatg 24
<210> 34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4
ggagcctgag catatacatg agtct 25
<210> 35
<211> 2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5
aggcagaagc accacaagct gatcaga 27
<210> 36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6
gcaaacaacc aaggtgctct ag 22
<210> 37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7
ggctgaacag catttctttc att 23
<210> 38
<211> 2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8
tgaaatgcag ttttttgccc cctctg 26
<210> 39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9
atggaatggc taaagacaag ac 22
<210> 40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0
gcattttgga caaagcgtct 20
<210> 41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1
ctaaccgagg tcgaaacgt 19
<210> 42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2
ttagccattc catgagagcc t 21
<210> 43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3
attcgatcca tgctcctcta ctac 24
<210> 44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4
cgactgggag acattgagg 19
<210> 45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5
tatgtcttga actcaaaaat gc 22
<210> 46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6
aactactata attgtctacg gcac 24
<210> 47
<211> 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7
ttcacgargg ctccacat 18
<210> 48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8
tcaattggtt gattgattgg tt 22
<210> 49
<211> 2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9
aacaaaaaga tacwatcaaa acaacact 28
<210> 50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0
acctcactag atcgataytg tgt 23
<210> 5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1
gtctcttcaa gggattcacc 20
<210> 52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2
gttgttgtgc ctacatctc 19
<210> 53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3
acaccttcat cattgcagca ag 22
<210> 54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4
agaaccacct gaacttcact gcctg 25
<210> 55
<211> 1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5
gccaagtgtg agggctg 17
<210> 56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6
ggctgatgaa ctataaaagg gaag 24
<210> 57
<211> 2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7
aatgccccag tctctgtcag cactcc 26
<210> 58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8
ctcggatcca tctcactgc 19
<210> 59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9
ttggaaaaac tgcaacaaca tcat 24
<210> 60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0
caacttcttc aagggcccgg ct 22
<210> 61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1
agaaaaccac ataagttccg agg 23
<210> 6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2
agttactatc agcccttcct 20
<210> 63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3
cttcgatttg ggccatgcta tcct 24
<210> 64
<211> 2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4
tctaaacaaa tactggaatt tggggcac 28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同时包括:
第一组:
如SEQ ID NO:1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上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3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探针;
如SEQ ID NO:4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上游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6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探针;和
如SEQ ID NO:7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上游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9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探针;以及
第二组:
如SEQ ID NO:10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1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下游引物;
如SEQ ID NO:12所示的副流感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3所示的副流感病毒下游引物;
如SEQ ID NO:14所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5所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下游引物;和
如SEQ ID NO:16所示的偏肺病毒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7所示的偏肺病毒下游引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第一组进一步包括如SEQ ID NO:18所示的内标上游引物、如SEQ ID NO:19所示的内标下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0所示的内标探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第一组的探针上带有荧光报告基团,第二组的每一对的上游引物和/或下游引物带有荧光报告基团,并且第一组内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彼此互不相同且互不干扰,并且第二组内每一对的荧光报告基团彼此互不相同且互不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如SEQ ID NO:3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如SEQ ID NO:6所示的乙型流感病毒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HEX;如SEQ ID NO:9所示的呼吸道腺病毒探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ROX;如SEQ ID NO:10所示的甲型流感病毒上游引物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如SEQ ID NO:12所示的副流感病毒上游引物的荧光报告基团为HEX;如SEQ ID NO:14所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上游引物的荧光报告基团为ROX;如SEQ ID NO:16所示的偏肺病毒的荧光报告基团为CY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各成分存在于同一个包装中。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试剂盒中的用途。
7.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剂盒,其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核酸释放试剂、dNTP、逆转录酶、DNA聚合酶、PCR缓冲液以及Mg2+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剂盒,其中,所述组合物中引物的用量为50~150nM;所述组合物中探针的用量为25~75nM。
10.一种用于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释放待测样本的核酸;优选地,所述样本为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
2)使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对步骤1)获得的核酸进行荧光定量PCR;
3)获得并分析结果。
CN202010879354.3A 2020-08-27 2020-08-27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Pending CN112111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354.3A CN112111603A (zh) 2020-08-27 2020-08-27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354.3A CN112111603A (zh) 2020-08-27 2020-08-27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1603A true CN112111603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4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354.3A Pending CN112111603A (zh) 2020-08-27 2020-08-27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16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3836A (zh) * 2021-11-16 2022-01-18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并鉴定病原体种类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用途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2942A (zh) * 2020-03-02 2020-04-10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冠状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1074011A (zh) * 2020-03-23 2020-04-28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1321251A (zh) * 2020-04-16 2020-06-23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用途
CN111321253A (zh) * 2020-04-26 2020-06-23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2942A (zh) * 2020-03-02 2020-04-10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冠状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1074011A (zh) * 2020-03-23 2020-04-28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1321251A (zh) * 2020-04-16 2020-06-23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用途
CN111321253A (zh) * 2020-04-26 2020-06-23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3836A (zh) * 2021-11-16 2022-01-18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并鉴定病原体种类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用途
CN113943836B (zh) * 2021-11-16 2023-09-22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并鉴定病原体种类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1251B (zh) 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用途
CN111254228B (zh) 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的试剂盒
EP4015654A1 (en) Composition, kit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typing coronaviruses
CN111321253A (zh)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CN114752711B (zh) 检测猴痘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1808997A (zh) 检测10种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CN113881812B (zh) 检测SARS-CoV-2突变株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4369688B (zh) 检测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3981152B (zh) 检测SARS-CoV-2变异株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US20230374615A1 (en) Compositions, kits,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pathogens that caus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use thereof
CN110724764A (zh) 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113652505A (zh)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及其voc-202012/01突变株的方法和试剂盒
CN112501358B (zh) 一种用于检测9种儿童消化道病原体的引物探针组合及试剂盒
CN112111603A (zh) 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JP2012143185A (ja) 口蹄疫ウィルスの包括的検出方法
TWI723675B (zh) 用於檢測登革熱病毒的方法以及套組
CN114058742A (zh) 一种引物探针组合物、包含其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14736991B (zh) 一步法检测致泻性病毒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6042918B (zh) 五种病毒联检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5838836B (zh) 不同类型病毒联检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WO2021164488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SARS-CoV-2
WO2022247833A2 (en) Composition, kit, method, and use thereof for detecting sars-cov-2 mutation sites
CN115261511A (zh) 检测SARS-CoV-2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CN115261507A (zh) 检测轮状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用途及方法
CN114807434A (zh) 检测流感病毒并分型的组合物、试剂盒、方法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