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6623A -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6623A
CN112086623A CN202010920280.3A CN202010920280A CN112086623A CN 112086623 A CN112086623 A CN 112086623A CN 202010920280 A CN202010920280 A CN 202010920280A CN 112086623 A CN112086623 A CN 112086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metal
current collector
leveling
lithium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02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建伟
单沈桃
王科技
魏文明
黄强
苏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wei Power Industr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wei Power Industr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wei Power Industr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wei Power Industr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02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6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6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H01M4/0433Mo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5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放卷机构、锂金属熔融锅、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上设有集流体,锂金属熔融锅内设有锂金属,集流体依次经过锂金属熔融锅、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所述放卷机构由多个辊筒组成,辊筒转动带动集流体的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放卷机构提高复合锂金属负极的生产效率,通过刮平机构刮平控制锂的重量,保证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通过整平机构,控制毛刺凹凸不平等缺陷,保证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能够充当锂金属沉积的载体,并大大降低沉积的电流密度,极大地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并缓解了锂金属负极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锂具有高的容量,低的密度,低的电化学势,因此以金属锂作为负极的金属锂二次电池与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高的优异性能。但锂金属负极电池在反复的充放电过程,负极表面会产生大量锂枝晶,锂枝晶的不断生长会刺穿隔膜,造成电池正负极短路,严重时造成电池爆炸。同时枝状的锂枝晶会加速电解液和锂金属的副反应,产生大量的非化学活性的死锂,同时会引起巨大的体积膨胀问题。锂枝晶的主要原因是锂比表面积小导致单位面积电流密度大,锂沉积速度不均匀,所以产生锂枝晶,给电池带来安全问题以及寿命问题。
目前解决锂枝晶的方法是提高锂的比表面积,和锂金属表面涂层增加锂金属的稳定性。提高锂的比表面积一般是指把锂制备在三维集流体上,形成三维结构的锂金属,这种结构的锂金属比表面积大,单位面积的电流密度小。现有的制备方法是将三维集流体手动浸泡在融入的锂中,取出后再处理多余的锂等手动方法,比如专利CN201911152171.5将三维石墨烯膜浸入融熔的锂金属里,得到三维石墨烯复合锂金属负极,比如专利202010008950.4将多孔镍浸入熔融的锂金属里,得到三维结构的复合锂金属负极。
上述公开的这两种操作方式均为手动操作方式,只适合实验室操作,不能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连续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保证锂重量一致性的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放卷机构、锂金属熔融锅、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上设有集流体,锂金属熔融锅内设有锂金属,集流体依次经过锂金属熔融锅、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所述放卷机构由多个辊筒组成,辊筒转动带动集流体的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自下而上设置,经过刮平机构、冷却机构和整平机构的集流体竖直设置,且锂金属熔融锅的出口与整平机构之间不设有辊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流体为多孔铜或多孔镍或三维石墨烯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5-100u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锂金属为纯锂金属或锂铝合金或锂铜合金或锂镁合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刮平机构为螺旋结构的刮刀结构,且刮平机构对称设置于集流体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风机、冷风管和出风板,冷风机位于箱体外,冷风管连通冷风机和出风板,冷风管穿过箱体,出风板位于箱体内,且出风板对称设置于集流体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风板为矩形板结构,且出风板上阵列设置有出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整平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整平辊,对称设置的整平辊设置于集流体两侧,且对称设置的整平辊对集流体进行夹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为封闭结构,箱体内的湿度为0.5%-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放卷机构提高复合锂金属负极的生产效率,通过刮平机构刮平控制锂的重量,保证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通过整平机构,控制毛刺凹凸不平等缺陷,保证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能够充当锂金属沉积的载体,并大大降低沉积的电流密度,极大地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并缓解了锂金属负极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箱体1,放卷机构2,集流体2-1,锂金属熔融锅3,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冷风机5-1,冷风管5-2,出风板5-3,出风口5-4,整平机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放卷机构2、锂金属熔融锅3、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放卷机构2上设有集流体2-1,锂金属熔融锅3内设有锂金属,集流体2-1依次经过锂金属熔融锅3、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放卷机构2由多个辊筒组成,辊筒转动带动集流体2-1的移动,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位于锂金属熔融锅3的水平上方。
放卷机构2由三层不同高度的辊筒组构成,同层的辊筒组由至少两个辊筒构成,三层不同高度的辊筒组可分为第一辊筒组、第二辊筒组和第三辊筒组,第一辊筒组、第二辊筒组和第三辊筒组从左至右进行排布,第一辊筒组位于第二辊筒组上方,且第一辊筒组位于第三辊筒组下方,第二辊筒组位于锂金属熔融锅3内,且锂金属漫过第二辊筒组底部,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位于第二辊筒组和第三辊筒组之间,金属熔融锅3将锂金属熔融形成液态金属锂,当集流体2-1穿过锂金属熔融锅3时,锂金属粘附于集流体2-1表面。
集流体2-1位于第一辊筒组的上表面,第二辊筒组的下表面和第三辊筒组的上表面,集流体2-1位于相邻辊筒组的相反表面上,从而在第一辊筒组、第二辊筒组和第三辊筒组对集流体2-1进行张紧,当集流体2-1穿过锂金属熔融锅3时,集流体2-1浸泡于液态金属锂内。
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自下而上设置,经过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的集流体2-1竖直设置,且锂金属熔融锅3的出口与整平机构6之间不设有辊筒。
集流体2-1为多孔铜或多孔镍或三维石墨烯材料,集流体2-1的厚度为5-100um,集流体2-1为长条形的片体结构,集流体2-1缠绕式设置于辊筒上,在辊筒的作用下,带动集流体2-1的移动。
锂金属为纯锂金属或锂铝合金或锂铜合金或锂镁合金,锂金属在锂金属熔融锅3内被加温形成熔融状的金属锂,锂金属熔融锅3通过加热电磁或电阻丝进行加热,锂金属熔融锅3内的加热温度为200-300℃,锂金属在锂金属熔融锅3内加热至200-300℃成熔融状态,将集流体2-1通过放卷机构2经过熔融锂浸泡。
刮平机构4为螺旋结构的刮刀结构,且刮平机构4对称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刮刀结构中部连有转轴,转轴延伸至箱体1外,且转轴上连有电机,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转轴的转动,同步带动刮刀结构转动,对称设置的刮平机构4的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刮刀结构朝向集流体2-1处向下转动。
刮刀结构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刮刀,使用时紧贴集流体2-1,可以刮下多余锂金属并精确控制锂重量。
冷却机构5包括冷风机5-1、冷风管5-2和出风板5-3,冷风机5-1位于箱体1外,冷风管5-2连通冷风机5-1和出风板5-3,冷风管5-2穿过箱体1,出风板5-3位于箱体1内,且出风板5-3对称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出风板5-3为矩形板结构,且出风板5-3上阵列设置有出风口5-4。
冷风机5-1为风机结构,冷风机5-1通过将冷风通过冷风管5-2吹出,出风板5-3的尺寸大于集流体2-1的宽度,阵列设置的出风口5-4使得出风板5-3在出风冷却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冷却机构5为干燥风冷机构,将干燥冷风吹向熔融锂使其冷却凝固。
整平机构6包括对称设置的整平辊,对称设置的整平辊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且对称设置的整平辊对集流体2-1进行夹持,整平辊内设有与整平辊同轴转动的转轴,转轴延伸至箱体1外,且转轴上连有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同步带动整平辊的转动,对称设置的整平辊转动方向相反,整平辊朝向集流体2-1处向下转动。
集流体2-1在经过熔融锂浸泡后,依次经过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且经过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时的集流体2-1为竖直状态,附着于集流体2-1上的熔融锂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由于刀结构朝向集流体2-1处向下转动,当附着于集流体2-1上的熔融锂经过刮平机构4时,在刮平机构4的作用下,多余的熔融锂被向下刮落,刮落的熔融锂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掉落至锂金属熔融锅3,当附着于集流体2-1上的熔融锂经过冷却机构5时,在冷却机构5的作用下,将熔融锂冷却形成固态的金属锂,使得固态的金属锂粘连于集流体2-1上,当附着于集流体2-1上的金属锂经过整平机构6时,在整平机构6的作用下,将附着于集流体2-1上的金属锂挤压形成一定尺寸的片体结构,再在放卷机构2的作用下,进行收卷。
箱体1为封闭结构,箱体1内的湿度为0.5%-1.5%,可在箱体1内放置一定量的干燥机,控制箱体1内的湿度,防止水分影响集流体2-1上金属锂的浓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箱体1,放卷机构2,集流体2-1,锂金属熔融锅3,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冷风机5-1,冷风管5-2,出风板5-3,出风口5-4,整平机构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放卷机构(2)、锂金属熔融锅(3)、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机构(2)上设有集流体(2-1),锂金属熔融锅(3)内设有锂金属,集流体(2-1)依次经过锂金属熔融锅(3)、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所述放卷机构(2)由多个辊筒组成,辊筒转动带动集流体(2-1)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自下而上设置,经过刮平机构(4)、冷却机构(5)和整平机构(6)的集流体(2-1)竖直设置,且锂金属熔融锅(3)的出口与整平机构(6)之间不设有辊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2-1)为多孔铜或多孔镍或三维石墨烯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2-1)的厚度为5-10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为纯锂金属或锂铝合金或锂铜合金或锂镁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平机构(4)为螺旋结构的刮刀结构,且刮平机构(4)对称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冷风机(5-1)、冷风管(5-2)和出风板(5-3),冷风机(5-1)位于箱体(1)外,冷风管(5-2)连通冷风机(5-1)和出风板(5-3),冷风管(5-2)穿过箱体(1),出风板(5-3)位于箱体(1)内,且出风板(5-3)对称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5-3)为矩形板结构,且出风板(5-3)上阵列设置有出风口(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机构(6)包括对称设置的整平辊,对称设置的整平辊设置于集流体(2-1)两侧,且对称设置的整平辊对集流体(2-1)进行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为封闭结构,箱体(1)内的湿度为0.5%-1.5%。
CN202010920280.3A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Pending CN112086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0280.3A CN112086623A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0280.3A CN112086623A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623A true CN112086623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0280.3A Pending CN112086623A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6623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6554A (ja) * 1996-09-25 1998-04-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焼結式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03415654U (zh) * 2013-09-04 2014-01-29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处理装置
CN105460552A (zh) * 2015-12-25 2016-04-06 重庆市坤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带螺旋刮刀的传送带
KR20160049739A (ko) * 2014-10-28 2016-05-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황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제조장치
CN106981625A (zh) * 2017-05-27 2017-07-25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锂带的生产方法
CN108336298A (zh) * 2018-01-07 2018-07-2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复合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9161831A (zh) * 2018-10-22 2019-01-08 天齐锂业(江苏)有限公司 热浸镀制备超薄锂带的方法、系统及超薄锂带
CN109261943A (zh) * 2018-11-22 2019-01-25 甘肃海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加工用定子冷却定型装置
CN109360934A (zh) * 2018-08-09 2019-02-19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一种超薄复合锂带的制备方法
CN111082004A (zh) * 2019-12-05 2020-04-28 重庆天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铜复合箔的制备方法
CN111162246A (zh) * 2018-11-08 2020-05-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连续化可控有效的预锂化系统和补锂方法
CN210614173U (zh) * 2019-08-20 2020-05-26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大宽幅超薄金属锂带的凹版涂布装置
CN212571044U (zh) * 2020-07-14 2021-02-19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极片生产设备及具有其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6554A (ja) * 1996-09-25 1998-04-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焼結式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03415654U (zh) * 2013-09-04 2014-01-29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处理装置
KR20160049739A (ko) * 2014-10-28 2016-05-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황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제조장치
CN105460552A (zh) * 2015-12-25 2016-04-06 重庆市坤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带螺旋刮刀的传送带
CN106981625A (zh) * 2017-05-27 2017-07-25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锂带的生产方法
CN108336298A (zh) * 2018-01-07 2018-07-2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复合锂金属负极的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9360934A (zh) * 2018-08-09 2019-02-19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一种超薄复合锂带的制备方法
CN109161831A (zh) * 2018-10-22 2019-01-08 天齐锂业(江苏)有限公司 热浸镀制备超薄锂带的方法、系统及超薄锂带
CN111162246A (zh) * 2018-11-08 2020-05-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连续化可控有效的预锂化系统和补锂方法
CN109261943A (zh) * 2018-11-22 2019-01-25 甘肃海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加工用定子冷却定型装置
CN210614173U (zh) * 2019-08-20 2020-05-26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大宽幅超薄金属锂带的凹版涂布装置
CN111082004A (zh) * 2019-12-05 2020-04-28 重庆天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铜复合箔的制备方法
CN212571044U (zh) * 2020-07-14 2021-02-19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极片生产设备及具有其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12020015587A2 (pt) Método para preparar liga de grade de bateria de chumbo
CN111211292A (zh) 一种三维石墨烯复合锂合金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CN104868097B (zh) 一种锂硫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5857B (zh) 一种金属锂合金负极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JPS63241859A (ja) 電子伝導性シート上に支持された薄膜電極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4583108A (zh) 锂合金负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二次锂金属电池
Sun et al. Lithium deposition mechanism on Si and Cu substrates in the carbonate electrolyte
CN112736251B (zh) 含有锂合金骨架网络的三维多孔材料、其复合锂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224122B (zh) 具有多孔结构的预锂化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3488659B (zh) 一种负极集流体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锂金属电池
CN109524621A (zh) 一种预锂化程度可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预锂化方法及装置
CN109841828A (zh) 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6872A (zh) 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09229A (zh) 一种三维亲锂性金属泡沫骨架的银包覆方法及其在锂金属负极中的应用的制备方法
CN108774737B (zh) 一种泡沫金属基铅合金复合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086623A (zh) 一种制备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装置
CN111816836B (zh) 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5337B (zh) 一种熔盐原电池法制备铅钙母合金的方法
CN114284530A (zh) 一种电池电解液自驱动系统
CN112467064A (zh) 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电池
CN114335550B (zh) 三维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锂金属负极及电池
CN105514396B (zh) 一种锂硫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50920B (zh) 一种锑基一体化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52598B (zh) 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CN110247093B (zh) 一种铅液流电堆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