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3636A - 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3636A
CN112083636A CN202010528574.1A CN202010528574A CN112083636A CN 112083636 A CN112083636 A CN 112083636A CN 202010528574 A CN202010528574 A CN 202010528574A CN 112083636 A CN112083636 A CN 112083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position information
image unit
transf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85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3636B (zh
Inventor
草壁一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083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3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78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having lifetime indic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反映因部件的波动产生的影响,对各个图像单元设定适当的更换时期。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单元(20),包含像载体(21);转印单元(30),与像载体(21)相邻地配置;以及控制部(7),基于图像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对该可使用期间进行管理。例如,控制部(7)取得与图像单元(20)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64),并且取得与转印单元(30)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63),基于第一位置信息(64)和第二位置信息(63)而确定图像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相对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特别涉及设定包含像载体在内的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清洁刮板(cleaning blade)、带电部以及显影部配置于在圆筒状的表面具有感光层的像载体的周围,它们与像载体构成为一体的图像单元。由于在像载体的表面形成的感光层磨损而使得图像单元达到寿命。例如,清洁刮板的前端部与感光层的表面接触,若像载体与印刷任务的执行相伴地被旋转驱动,则感光层由于与清洁刮板的摩擦而逐渐磨损。另外,由于像载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而也会产生感光层的磨损。例如,为了提高调色剂像从像载体到中间转印带的转印效率,对中间转印带的移动速度和像载体的转数设置了恒定的速度差。由于中间转印带与像载体的速度差,中间转印带在像载体的表面产生摩擦,因此感光层逐渐磨损。若感光层磨损了一定量以上,则成为在印刷时产生图像噪声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更换图像单元。
以往,作为掌握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的方法,通常有例如预先记录像载体的转数或印刷张数等,在转数或印刷张数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更换时期的方法,或检测从带电部向像载体流动的电流,测定电流的变化量而检测是更换时期的方法等(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以往的方法中,在像载体的转数或印刷张数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在电流的变化量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图像单元处于更换时期,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未考虑各个图像单元中的部件的波动等,无法准确地判定更换时期。例如,中间转印带被设置成通过配置于与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的一次转印辊而被按压于感光层的表面上的状态。一次转印辊通过将中间转印带按压于像载体的表面,从而向中间转印带与像载体之间施加转印压力,使调色剂像从像载体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但是,若在图像单元内保持有像载体的位置发生波动,或者一次转印辊的设置位置发生波动,则从一次转印辊赋予给像载体的转印压力出现变动,因此在中间转印带与像载体的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发生变化,感光层的磨损程度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准确地判定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优选考虑到各个图像单元的部件的波动等而适当地掌握在图像单元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的感光层的磨损程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2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各个图像单元而设置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单元,包含像载体;转印单元,与所述像载体相邻地配置;以及控制机构,设定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对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管理。
在技术方案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具备:位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与所述图像单元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并且取得与所述转印单元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机构,基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技术方案二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单元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接触;以及一次转印辊,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向所述像载体按压,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图像单元中的所述像载体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转印单元中的所述一次转印辊的位置信息,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机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而计算所述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技术方案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四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一次转印辊的外径信息,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像载体的外径信息。
在技术方案二至四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五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存储机构,所述转印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第二存储机构,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机构从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技术方案二至四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六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机构,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机构经由所述通信机构而从所述外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技术方案一至六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七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与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有关的默认值,从而决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一至七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八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并且所述转印单元在与所述图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八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九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未使用状态的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到了所述装置主体时,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八或九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保持第一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并且保持第二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信息而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图像单元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在技术方案一至十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与使所述图像单元以及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动作而进行图像形成相伴地对所述像载体的使用量进行更新,通过对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比较而检测所述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是否已到来。
在技术方案十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二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的比较结果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用户进行通知。
技术方案十三涉及的发明是一种设定方法,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进行设定的设定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单元,包含像载体;以及转印单元,与所述像载体相邻地配置,所述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的控制步骤。
在技术方案十三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四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图像单元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并且取得与所述转印单元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基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技术方案十四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五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单元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接触;以及一次转印辊,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向所述像载体按压,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图像单元中的所述像载体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转印单元中的所述一次转印辊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中,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而计算所述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技术方案十五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六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一次转印辊的外径信息,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像载体的外径信息。
在技术方案十四至十六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七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存储机构,所述转印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第二存储机构,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从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技术方案十四至十六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八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机构,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经由所述通信机构而从所述外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技术方案十三至十八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十九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与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有关的默认值,从而决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十三至十九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并且所述转印单元在与所述图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二十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未使用状态的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到了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二十或二十一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二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保持第一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并且保持第二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信息而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图像单元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在技术方案十三至二十二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三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与使所述图像单元以及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动作而进行图像形成相伴地对所述像载体的使用量进行更新,通过对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比较而检测所述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是否已到来。
在技术方案二十三的设定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四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的比较结果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通知。
技术方案二十五涉及的发明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了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程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单元,包含像载体;以及转印单元,与所述像载体相邻地配置,所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设定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的控制步骤。
在技术方案二十五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六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步骤具有: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图像单元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并且取得与所述转印单元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基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技术方案二十六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七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单元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接触;以及一次转印辊,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向所述像载体按压,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图像单元中的所述像载体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转印单元中的所述一次转印辊的位置信息,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中,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而计算所述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技术方案二十七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八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一次转印辊的外径信息,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像载体的外径信息。
在技术方案二十六至二十八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二十九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存储机构,所述转印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第二存储机构,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从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技术方案二十六至二十八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机构,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经由所述通信机构而从所述外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在技术方案二十五至三十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一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与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有关的默认值,从而决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二十五至三十一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二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并且所述转印单元在与所述图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三十二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三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未使用状态的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到了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在技术方案三十二或三十三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四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保持第一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并且保持第二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信息而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图像单元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在技术方案二十五至三十四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五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与使所述图像单元以及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动作而进行图像形成相伴地对所述像载体的使用量进行更新,通过对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比较而检测所述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是否已到来。
在技术方案三十五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三十六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的比较结果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通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作为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能够基于图像单元与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设定与从一次转印辊向像载体赋予的转印压力相应的期间。即,能够设定反映了因图像单元或转印单元中的部件的波动产生的影响的可使用期间。因此,能够根据各个图像单元而对适当的更换时期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放大示出转印单元和各图像单元的图。
图3是示出一次转印辊与像载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与多个轴间距离有关的压下量和转印压力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与像载体的磨损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与可使用期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控制部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由控制部执行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从服务器取得位置信息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从服务器取得相对位置关系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从服务器取得可使用期间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7 控制部(控制机构)
20(20Y、20M、20C、20K) 图像单元
21 像载体
30 转印单元
33 中间转印带
34(34Y、34M、34C、34K) 一次转印辊
50 CPU
52 通信接口(通信机构)
71 位置信息取得部(位置信息取得机构)
72 相对位置关系取得部(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机构)
61 存储器(第二存储机构)
62 存储器(第一存储机构)
63 第二位置信息
64 第一位置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相互共通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重复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通过执行由用户指定的印刷任务而进行印刷输出的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是以电子照相方式在印刷用纸等片材9进行图像形成而输出的打印机,且能够以串联方式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是如下结构:在装置主体内部具备输送部2、图像形成部3、定影部4,将容纳于下部的供纸盒8中的片材9一张一张地输送,在该片材9上形成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而从上部的排出口5排出到排纸托盘6上。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装置主体内部具备控制部7。控制部7是对诸如输送部2、图像形成部3以及定影部4之类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
输送部2具有供纸盒8、拾取辊10、供纸部11、输送路12、对齐部13、二次转印部14。供纸盒8是容纳成摞的片状的片材9的容器。拾取辊10取出容纳于供纸盒8的成摞的片材9的最上部的片材9而向供纸部11送出。供纸部11从由拾取辊10送出的1张或多张片材9中仅抽出位于最上部的1张片材9而向下游侧的输送路12供给。
输送路12是用于将片材9向箭头F2方向输送的路径。由供纸部11送出到输送路12的片材9在对齐部13被实施斜行校正。例如,对齐部13构成为具备一对定时辊(timingroller),在一对定时辊的上游侧对片材9的斜行进行校正,之后,在一对定时辊的啮合部对片材9的前端进行保持。若成为由一对定时辊的啮合部保持了片材9的前端的状态,则输送部2使片材9的输送暂时停止。然后,对齐部13与由图像形成部3形成的调色剂像向二次转印部14的位置移动的定时(timing)一致地驱动一对定时辊,将片材9向二次转印部14的位置输送。片材9在通过二次转印部14的啮合位置时,其表面被转印调色剂像,之后,在通过定影部4时实施转印到表面的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定影部4通过对被输送的片材9实施加热处理以及加压处理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片材9。之后,片材9从排出口5向排纸托盘6上排出。
图像形成部3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能够对通过二次转印部14的位置的片材9同时转印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部3具备与各颜色对应的多个调色剂瓶19(19Y、19M、19C、19K)、与各颜色对应的多个图像单元20(20Y、20M、20C、20K)、与各颜色对应的多个曝光部25(25Y、25M、25C、25K)、以及转印单元30。
转印单元30具有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的一对辊31、32、由环形带构成且以架设于一对辊31、32的状态配置的中间转印带33、在中间转印带33的内侧配置于与各图像单元20相对的位置的多个一次转印辊34(34Y、34M、34C、34K)、以及用于除去残留于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清洁部35,是将它们一体地组装而成的单元。
在一对辊31、32中,一个辊31是装配于在装置主体内部设置的驱动轴而旋转的驱动辊,并且通过使驱动轴进行旋转驱动而使中间转印带33向箭头F1方向循环移动。另一个辊32装配于在装置主体内部设置的从动轴,与中间转印带33的循环移动相伴地进行从动旋转。这一对辊31、32在对中间转印带33赋予了一定的张力(tension)的状态下在装置主体内部设置于以规定间隔分离的位置。辊31通过装配于装置主体内部的驱动轴,从而设置于与二次转印部14相对的位置,在将中间转印带33夹入与二次转印部14之间的状态下对中间转印带33施加按压力。而且,辊31将从对齐部13输送来的片材9夹入于中间转印带33与二次转印部14之间而进行按压,由此使在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片材9。
清洁部35在与辊32相对的位置处保持为与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接触的状态,除去残留于沿箭头F1方向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的调色剂。例如,清洁部35具有清洁刮板或清洁刷,使清洁刮板或清洁刷与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接触。
与各颜色对应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设置于转印单元30的下方位置,与各颜色对应的曝光部25Y、25M、25C、25K设置于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的更下方位置。调色剂瓶19Y、19M、19C、19K配置于转印单元30的上部,对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供给各颜色的调色剂。
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具有相同的结构,仅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即,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具备作为感光鼓而构成的像载体21、配置于像载体21的周围的带电部22、显影器23、清洁刮板24,是将它们一体地组装而成的单元。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在不需要区分图像单元20Y、20M、20C、20K时,有时将它们统称为图像单元20。
像载体21在鼓表面具有感光层,在与中间转印带33接触的状态下沿顺时针方向(时钟方向)旋转,其中该中间转印带33被施加了例如由转印单元30的一次转印辊34产生的转印压力。沿着该旋转方向在像载体21的周围配置有清洁刮板24、带电部22、显影器23。带电部22构成为具备与像载体21的表面接触的带电辊,使像载体21的表面带有规定电荷。曝光部25基于图像数据对通过带电部22而带电的感光层进行曝光,由此在像载体2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23容纳从调色剂瓶19供给的调色剂,通过将搅拌载流子和调色剂而带电的调色剂供给到像载体21的表面,从而利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在像载体21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形成于像载体21的调色剂像在与中间转印带33接触的位置处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一次转印辊34被施加与在像载体21的表面形成的带电的调色剂像极性相反的偏置电压,能够通过静电力使在像载体21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
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与各个一次转印辊34Y、34M、34C、34K协作,一边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叠加于沿箭头F1方向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33一边进行一次转印。因此,若中间转印带33通过最下游的图像单元20K的位置,则在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形成叠加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彩色图像。此外,当在片材9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单元20Y、20M、20C不动作,仅与K(黑色)对应的图像单元20K动作而在中间转印带33形成仅由K的调色剂形成的单色图像。
而且,形成于中间转印带33的调色剂像在通过与二次转印部14相对的位置时与由输送部2输送的片材9接触而被二次转印到该片材9的表面。即,二次转印部14设置于隔着中间转印带33与辊31相对的位置,通过在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的调色剂像与片材9接触时施加与带电的调色剂相反极性的偏置电压,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片材9。
在二次转印部14的位置处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片材9之后,有时在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上也会残留一部分调色剂。这样的残留调色剂在附着于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的状态下与中间转印带33一起循环移动。而且,在通过清洁部35的位置时,残留调色剂被设置于清洁部35的清洁刮板或清洁刷从中间转印带33的表面除去。
另外,在各图像单元20Y、20M、20C、20K中,在将形成于像载体21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之后,有时在像载体21的表面也会残留调色剂。这样的残留调色剂与像载体21的旋转相伴地向清洁刮板24前进,被清洁刮板24从像载体21的表面除去。
图2是放大示出转印单元30和图像单元20Y、20M、20C、20K的图。如图2所示,转印单元30具有单元壳体38。单元壳体38分别保持上述一对辊31、32、中间转印带33、一次转印辊34以及清洁部35,是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的结构。即,转印单元30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更换的部件,若中间转印带33等达到寿命,则被从图像形成装置1拆下,更换为新品。这样的转印单元30被装配成与各图像单元20的上侧相邻。
通过将辊31的旋转轴装配部31a装配于装置主体的旋转轴,并且将辊32的从动轴装配部32a装配于装置主体的从动轴,单元壳体38被装配于装置主体。此时,装置主体的旋转轴成为对转印单元3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第二定位部件)。另外,多个一次转印辊34分别由在单元壳体38的内部设置的保持部件36保持。保持部件36保持一次转印辊34和预紧部件37。预紧部件37是用于将一次转印辊34向图像单元20所处的方向(Y方向)预紧的部件,构成为具备诸如弹簧等弹性部件。
在单元壳体38中,保持各一次转印辊34的位置在每个个体中存在波动。例如,在以旋转轴装配部31a的中心位置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在各一次转印辊34的中心位置处,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各个方向上产生每个单元壳体38的波动。另外,一次转印辊34也存在个体差异,一次转印辊34的外径也存在波动。因此,若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转印单元30改变,则一次转印辊34向下按压中间转印带33的位置和压下量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各图像单元20也具有单元壳体26。单元壳体26保持上述的像载体21、清洁刮板24、带电部22以及显影器23,是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的结构。即,各图像单元20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更换的部件,若像载体21的表面的感光层达到寿命,则从图像形成装置1拆下,更换为新品。
单元壳体26例如通过将设置于规定位置的多个安装部27、28装配于装置主体而装配于装置主体。此时,在装置主体中供安装部27、28装配的多个被安装部中,供安装部27装配的被安装部成为对图像单元2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第一定位部件)。由此,像载体21被设置成在转印单元30的下方位置处实现了定位的状态。
在单元壳体26中,保持像载体21的位置在每个个体中存在波动。例如,在以安装部27的装配位置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在像载体21的中心位置,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各个方向上产生每个单元壳体26的波动。另外,像载体21也存在个体差异,像载体21的外径也存在波动。因此,若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单元20改变,则像载体21与一次转印辊34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一次转印辊34施加到像载体21的转印压力发生变化。
图像形成装置1在执行印刷任务时,使中间转印带33沿箭头F1方向移动的速度与像载体21旋转的速度产生一定的速度差,提高调色剂像从像载体21向中间转印带33的转印效率。然而,由于该速度差,与从一次转印辊34施加的转印压力相应的摩擦力作用于像载体21的感光层,因此感光层逐渐磨损。而且,若从一次转印辊34施加的转印压力发生变化,则感光层的磨损程度根据该变化而发生变化。即,像载体21的寿命根据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转印单元30以及图像单元20而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设置于图像单元20的清洁刮板24也与像载体21的表面接触。但是,清洁刮板24相对于像载体21的位置、或清洁刮板24的前端相对于像载体21的表面的接触压力等在制造图像单元20时是能够调整的,能够预先消除每个图像单元20的个体差异。因此,如上所述,使像载体21的寿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仅是从一次转印辊34向像载体21施加的转印压力。
图3是示出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图。如上所述,在转印单元30中,一次转印辊34的位置以及外径产生波动,并且在图像单元20中,像载体21的位置以及外径产生波动,因此,根据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转印单元30以及图像单元20各自的个体差异,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即,一次转印辊34以及像载体21在X方向上的轴间距离ΔX和在Y方向上的时间距离ΔY发生改变。另外,由于一次转印辊34的外径和像载体21的外径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一次转印辊34沿Y方向向下按压中间转印带33的压下量W也根据轴间距离ΔX和ΔY而改变。
图4是例示多个轴间距离ΔX而示出压下量W与转印压的关系的图。如图4所示可知,基于一次转印辊34的压下量W越大,则转印压力越大。另外可知,轴间距离ΔX越大,则转印压力越小,相反,轴间距离ΔX越小,则转印压力越大。而且,若利用图4所示的关系,在例如将新的图像单元20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时,若知道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则能够确定作用于像载体21的转印压力的初始值。另外,若能够确定作用于像载体21的转印压力的初始值,则能够预测与印刷任务的执行相伴的像载体21的磨损程度。
图5是示出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与像载体21的磨损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例如,当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2[N]时,像载体21旋转了100k时的磨损量为1.02[μm]。另外,当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4[N]时,像载体21旋转了100k时的磨损量为1.37[μm]。这里,作为一例而假设如下情况:设计方面的目标是,若像载体21旋转了100k时像载体21的磨损量达到1.20[μm],则设为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即,例示作为判定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的标准而设定了磨损量的基准值V=1.20[μm]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若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2[N],则旋转了100k时的磨损量为1.02[μm],因此磨损量相对于基准值V为85%,剩余15%的余量。因此,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2[N]时的图像单元20的更换寿命为默认值(100k转)的118%,可以延长到118k转。另外,如上所述,若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4[N],则由于旋转了100k时的磨损量为1.37[μm],因此旋转了100k时磨损量相对于基准值V为106%,寿命已经用尽。因此,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4[N]时的图像单元20的更换寿命相对于默认值(100k转)为88%,需要缩短到88k转。
若如上所述判明转印压力的初始值,则可以确定图像单元20的更换寿命。因此,当装配了图像单元20时,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适当地设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图6是示出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与可使用期间之间的关系的图。例如,在转印压力的初始值小于规定值V1的情况下,无法从像载体21向中间转印带33适当地转印调色剂像。另外,在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规定值V2(其中,V2>V1)以上的情况下,也同样无法从像载体21向中间转印带33适当地转印调色剂像。因此,如图6所示,在转印压力的初始值小于规定值V1的情况下、或者为规定值V2以上的情况下,转印压力变得不良,在装配图像单元20时发出警告等。
与此相对,在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规定值V1以上且小于规定值V2的情况下,能够从像载体21向中间转印带33适当地转印调色剂像。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转印压力的初始值而设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例如,若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为Vx,则设定与其相应的可使用期间Lx。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对每个图像单元20设定适当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主要在控制部7中进行。以下,对控制部7的具体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控制部7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如图7所示,上述转印单元30以及各图像单元20与控制部7连接。另外,操作面板55与控制部7连接。操作面板55成为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用户接口,例如构成为具备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由触摸面板传感器等构成的操作部、发出警告音等的扬声器。
控制部7构成为具备CPU50、存储器51和通信接口52。CPU50是读出并执行在存储器51存储的程序81的运算处理单元。存储器51是用于预先存储程序81或各种信息的存储机构。通信接口52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到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等网络,与连接到该网络的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CPU50通过读出并执行程序81,而作为位置信息取得部71、相对位置关系取得部72、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可使用期间设定部74、任务执行部75、动作记录部76以及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起作用。CPU50构成为,通过使这些各部件起作用,从而按每个图像单元20,根据一次转印辊34对像载体21施加的转印压力而设定适当的可使用期间,管理适当的更换时期。
存储器51除了存储上述程序81之外,还存储基准位置信息82、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的默认值83、按每个图像单元20设定的可使用期间84、以及每个图像单元20的使用量数据85。基准位置信息82是在装置主体中装配转印单元30以及图像单元20各自时的成为基准位置的信息。例如,在装置主体中,供转印单元30的辊31配置的旋转轴(第二定位部件)与供图像单元20的安装部27装配的被安装部(第一定位部件)之间的位置存在波动。基准位置信息82是包含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和第一基准位置信息的信息,该第二基准位置信息是在装置主体中供转印单元30装配的旋转轴的位置,该第一基准位置信息是作为供各图像单元20装配的基准的被安装部的位置。第一基准位置信息以及第二基准位置信息例如是在制造装置主体时预先测定的信息,是能够计算出装配于装置主体的转印单元30与图像单元2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此外,基准位置信息82可以是预先记录供辊31配置的旋转轴的位置与供图像单元20的安装部27装配的被安装部的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另外,可使用期间的默认值83是作为设计方面的目标值而设定的可使用期间,例如如上所述,作为像载体21的转数而预先设定100k转等的值。另外,可使用期间84是表示通过对默认值83进行校正而决定的每个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的信息,例如相当于图6所示的可使用期间Lx。并且,使用量数据85是表示各图像单元20的使用量的数据,例如记录像载体21的转数等信息。
位置信息取得部71是取得用于确定转印单元30与各图像单元20的相对位置关系所需的位置信息的处理部。例如,在转印单元30安装有存储器61,若将转印单元30装配于装置主体,则控制部7能够访问存储器61。位置信息取得部71访问装配于装置主体的转印单元30的存储器61,读出存储于该存储器61的第二位置信息63。第二位置信息63包含与在转印单元30中以供辊31装配的位置为基准而在制造时预先测定出的一次转印辊34的中心位置以及一次转印辊34的外径有关的信息。
另外,在各图像单元20中还安装有存储器62,若各图像单元20被装配于装置主体,则控制部7能够访问存储器62。位置信息取得部71访问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图像单元20的存储器62,读出存储于存储器62的第一位置信息64。第一位置信息64包含与在图像单元20中以供安装部27装配的位置为基准而在制造时预先测定出的像载体21的中心位置以及像载体21的外径有关的信息。
另外,位置信息取得部71从存储器51读出基准位置信息82。这样,位置信息取得部71取得各种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取得部71在检测到对装置主体装配了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取得位置信息即可。
另外,更优选地,在对装置主体装配了未使用状态的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的情况下,位置信息取得部71取得位置信息。装配于装置主体的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是否处于未使用状态可以通过设置于转印单元30的熔断器(fuse)65或设置于图像单元20的熔断器66是否被切断来判别。即,若将未使用状态的转印单元30装配于装置主体,从装置主体通电,则熔断器65被切断。另外,若将未使用状态的图像单元20装配于装置主体,从装置主体通电,则熔断器66被切断。若在检测到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装配于装置主体之后,在通电时检测到熔断器65、66被切断,则位置信息取得部71能够确定所装配的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处于未使用状态。位置信息取得部71以装配于装置主体的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处于未使用状态为条件而取得位置信息,由此具有如下优点:例如在不更换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而进行了用于消除卡纸等的简单的拆装操作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不必要的处理。
相对位置关系取得部72是基于由位置信息取得部71取得的第一位置信息64、第二位置信息63以及基准位置信息82,取得图像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具体地,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处理部。即,相对位置关系取得部72基于基准位置信息82而确定图像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第一位置信息64以及第二位置信息63而确定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取得上述的轴间距离ΔX以及压下量W。
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是基于在相对位置关系取得部72中取得的、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的处理部。例如,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基于由相对位置关系取得部72取得的轴间距离ΔX和压下量W,利用图4所示的关系而计算转印压力的初始值。而且,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基于转印压力的初始值,参照图5所示的关系,对可使用期间的默认值83进行校正,由此决定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另外,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也可以在导出转印压力的初始值之后利用图6所示的关系来决定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
可使用期间设定部74是将由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决定的可使用期间设定为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的处理部。即,可使用期间设定部74将由可使用期间决定部73决定的可使用期间84与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单元20有关联地记录于存储器51,由此设定反映了图像单元20的个体差异的可使用期间84。
任务(job)执行部75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印刷任务的执行。例如,在经由通信接口52接收到印刷任务的情况下,在CPU50中任务执行部75进行动作。任务执行部75基于印刷任务而驱动上述的输送部2、图像形成部3以及定影部4,在片材9上形成基于印刷任务的图像而输出。
动作记录部76是与由任务执行部75执行印刷任务相伴地更新与各图像单元20有关的使用量数据85的处理部。例如,动作记录部76对在印刷任务的执行中被驱动的像载体21的转数进行计数,将该转数与使用量数据85所包含的转数相加而更新使用量数据85。
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是与由动作记录部76更新使用量数据85相伴地判定是否达到图像单元20的寿命的处理部。若使用量数据85被更新,则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读出该使用量数据85,并且读出存储于存储器51的可使用期间84。而且,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对记录于使用量数据85的像载体21的转数和在可使用期间84中规定的转数进行比较。在像载体21的转数超过在可使用期间84中规定的转数的情况下,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判定为图像单元20的更换期间已到来,经由操作面板55而提示用户更换图像单元20。此时,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可以在操作面板55的显示部显示警告画面,也可以从扬声器产生警告音。另外,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也可以经由通信接口52向外部装置通知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已到来的情况。
另外,在像载体21的转数未达到在可使用期间84中规定的转数的情况下,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判断是否满足了规定的条件。例如,判断直到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为止的像载体21的剩余转数是否小于规定转数。在判断为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经由操作面板55向用户通知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临近的情况。另外,图像单元寿命判定部77也可以经由通信接口52向外部装置通知图像单元20的更换期间临近的情况。
接着,说明在控制部7中进行的具体的处理过程的一例。图8是示出控制部7进行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处理是通过控制部7的CPU50执行程序81而进行的处理,是由控制部7反复执行的处理。控制部7若开始该处理,则判断是否检测到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向装置主体的装配(步骤S10)。在未检测到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的装配(步骤S10中为“否”),则控制部7进行的处理进入步骤S20。
在检测到转印单元30或图像单元20的装配的情况下(步骤S10中为“是”),控制部7判断所装配的单元是否为未使用状态(步骤S11)。例如,控制部7判断熔断器65、66是否在单元装配之后与开始向该单元的通电相伴地被切断,由此确定该单元是否为未使用状态。在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单元不是未使用状态而是已经使用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11中为“否”),控制部7进行的处理进入步骤S20。
在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单元为未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中为“是”),控制部7判断是否装配了图像单元20(步骤S12)。在装配了未使用状态的图像单元20的情况下(步骤S12中为“是”),控制部7对与该图像单元20对应的使用量数据85进行初始化(步骤S13)。由此,至此为止所存储的像载体21的转数被复位为0。此外,在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单元不是图像单元20而是转印单元30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3的处理。
接着,控制部7取得与图像单元20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64和与转印单元30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63(步骤S14),并且从存储器51读出基准位置信息82(步骤S15)。然后,控制部7基于在步骤S14、S15中取得的位置信息,取得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步骤S16)。若取得相对位置关系,则控制部7从存储器51读出试用期间的默认值83(步骤S17),基于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默认值83,由此决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步骤S18),设定该可使用期间84(步骤S19)。由此,若未使用状态的图像单元20被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则与该图像单元20相应的可使用期间84被设定。
此外,有时不更换图像单元20而仅更换转印单元30。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7当在步骤S18中设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时,进行与上述不同的处理。例如,若装配未使用状态的转印单元30,则控制部7基于一次转印辊34与像载体21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引导转印压力,基于该转印压力而校正已经设定的可使用期间84即可。即,控制部7基于与新装配的转印单元30的关系,对图像单元20的之后的可使用期间84进行校正。这样,即使在仅更换了转印单元30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管理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
接着,控制部7判断是否执行了印刷任务(步骤S20)。在未执行印刷任务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否”),控制部7进行的处理结束。与此相对,在执行了印刷任务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是”),控制部7更新使用量数据85(步骤S21)。然后,控制部7读出更新后的使用量数据85(步骤S22),将使用量数据85与可使用期间84进行比较(步骤S23)。基于使用量数据85和可使用期间84的比较结果,控制部7判断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是否到来(步骤S24)。在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到来的情况下(步骤S24中为“是”),控制部7进行用于提示图像单元20的更换的警告处理(步骤S25)。另外,在未达到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为“否”),控制部7判断规定的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26)。例如,在达到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为止的像载体21的剩余转数小于规定转数的情况下,判断为规定的条件成立。此外,除此之外,规定的条件可以适当设定,也可以预先设定多个条件。而且,在规定的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为“否”),控制部7进行的处理结束。另外,在规定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步骤S26中YES),控制部7进行用于通知图像单元20的更换时期临近的通知处理(步骤S27)。至此,控制部7进行的处理结束。
通过上述这种处理,控制部7能够在向装置主体装配了未使用状态的图像单元20的定时,设定与该图像单元20相应的适当的可使用期间。即,控制部7能够预先设定反映了图像单元20的个体差异的可使用期间作为各个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因此能够准确地进行图像单元20的寿命判定。其结果,使得能够继续使用图像单元20直到像载体21的寿命穷尽,因此能够还有助于降低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成本。
另外,在上述中例示了如下情况:在转印单元30以及图像单元20分别安装有存储器61、62,与转印单元30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63预先存储于存储器61,与图像单元20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64预先存储于存储器62。但是,也可以是在转印单元30以及图像单元20未安装上述的存储器61、62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与图像单元20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64以及与转印单元30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63预先保存于互联网等设置于云端的服务器的结构即可。而且,也可以是,位置信息取得部71在取得第一位置信息64以及第二位置信息63时,将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转印单元30以及图像单元20各自的序列号向服务器发送,从服务器取得第一位置信息64以及第二位置信息63。
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从服务器100取得位置信息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7若检测到图像单元20或转印单元30被装配于装置主体(步骤S30),则例如经由操作面板55而受理对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图像单元20或转印单元30的序列号D1的输入操作(步骤S31)。若由用户输入序列号D1,则控制部7经由通信接口52将序列号D1向服务器100发送(步骤S32)。
服务器100具备将序列号与第一位置信息64或者第二位置信息63相互进行关联的数据库,若从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序列号D1,则从数据库读出与序列号D1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64或者第二位置信息63(步骤S33)。然后,服务器100将包含第一位置信息64或者第二位置信息63的位置信息D2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步骤S34)。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7若从服务器100接收到位置信息D2,则将该位置信息D2所包含的第一位置信息64或者第二位置信息63作为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单元的位置信息进行保存。
如上所述,控制部7也可以从服务器100取得与图像单元20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64或者与转印单元30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63。此外,在控制部7从服务器100取得位置信息D2之后,进行与上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由此计算转印单元30与图像单元20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决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即可。
另外,也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1将图像单元20的序列号、转印单元30的序列号以及基准位置信息82向服务器100发送,在服务器100中计算转印单元30与图像单元20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从服务器100取得相对位置关系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7若检测到图像单元20或转印单元30被装配于装置主体(步骤S40),则例如经由操作面板55而受理对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图像单元20或转印单元30的序列号的输入操作(步骤S41)。控制部7将此时输入的序列号与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单元有关联地保存于存储器51。另外,控制部7从存储器51读出基准位置信息82(步骤S42)。然后,控制部7从存储器51读出转印单元30的序列号和图像单元20的序列号,将包含它们的序列号D1向服务器100发送(步骤S43)。另外,控制部7将从存储器51读出的基准位置信息82作为基准位置信息D3向服务器100发送(步骤S44)。
服务器100若从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序列号D1,则基于序列号D1所包含的转印单元30的序列号而从数据库读出第二位置信息63,并且基于序列号D1所包含的图像单元20的序列号而从数据库读出第一位置信息64(步骤S45)。然后,服务器100基于第一位置信息64、第二位置信息63以及基准位置信息D3,计算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转印单元30与图像单元20的相对位置关系(步骤S46)。具体而言,计算作为可使用期间的设定对象的图像单元20的像载体21与一次转印辊34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服务器100将在步骤S46中算出的相对位置关系D4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步骤S47)。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7若从服务器100接收到相对位置关系D4,则将该相对位置关系D4保存到存储器51。
如上所述,控制部7也可以从服务器100取得作为可使用期间的设定对象的图像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相对位置关系D4。此外,控制部7在从服务器100取得相对位置关系D4之后,进行与上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由此决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即可。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在服务器100中决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图1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从服务器100取得可使用期间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图。此外,图11所示的步骤S50~S56的处理与图10所示的步骤S40~S46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服务器100若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的序列号D1以及基准位置信息D3而计算出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转印单元30与图像单元20的相对位置关系,则基于该相对位置关系而决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步骤S57)。然后,服务器100将在步骤S57中决定的可使用期间D5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步骤S58)。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7若从服务器100接收到可使用期间D5,则将该可使用期间D5设定为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84,并保存到存储器51(步骤S59)。当这样在服务器100中决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的结构的情况下,具有能够减轻图像形成装置1的负荷的优点。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若将包含像载体21的图像单元20装配于装置主体,则基于该图像单元20与转印单元30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因此,能够设定反映了图像单元20以及转印单元30中的各部件的安装位置的波动的、准确的可使用期间。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取得与图像单元20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64和与转印单元30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63,基于第一位置信息64和第二位置信息63而计算图像单元20中的像载体21与转印单元30中的一次转印辊34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该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图像单元20的可使用期间,因此能够设定与由一次转印辊34赋予给像载体21的转印压力相应的可使用期间。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能够按每个装配于装置主体的图像单元20而设定适当的更换时期的优点。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可以应用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像形成装置1是仅具备打印功能的打印机的情况。然而,可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仅具有打印功能的打印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是MFP(多功能复合一体机(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也可以是传真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与图像形成装置1协作的服务器100设置于因特网等云端上的情况。但是,服务器100不限于设置于互联网等云端上。例如,服务器100也可以设置于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的局域网。另外,与图像形成装置1协作的外部装置并非一定限定于服务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控制部7的CPU50执行的程序81预先储存于存储器51的情况。但是,程序81可以经由例如通信接口52等而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在这种情况下,程序81以可经由互联网等下载的方式提供。另外,不限于此,程序81也可以以记录于CD-ROM或USB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方式提供。

Claims (3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单元,包含像载体;
转印单元,与所述像载体相邻地配置;以及
控制机构,设定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对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具备:
位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与所述图像单元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并且取得与所述转印单元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
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机构,基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机构取得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单元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接触;以及一次转印辊,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向所述像载体按压,
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图像单元中的所述像载体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转印单元中的所述一次转印辊的位置信息,
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机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而计算所述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相对位置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一次转印辊的外径信息,
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像载体的外径信息。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存储机构,
所述转印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第二存储机构,
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机构从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机构,
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机构经由所述通信机构而从所述外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与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有关的默认值,从而决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并且所述转印单元在与所述图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
在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使用状态的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到了所述装置主体时,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保持第一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并且保持第二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信息而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图像单元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与使所述图像单元以及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动作而进行图像形成相伴地对所述像载体的使用量进行更新,通过对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比较而检测所述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是否已到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的比较结果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对用户进行通知。
13.一种设定方法,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对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进行设定的设定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单元,包含像载体;以及转印单元,与所述像载体相邻地配置,
所述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的控制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具有:
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图像单元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并且取得与所述转印单元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
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基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单元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接触;以及一次转印辊,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向所述像载体按压,
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图像单元中的所述像载体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转印单元中的所述一次转印辊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中,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而计算所述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相对位置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一次转印辊的外径信息,
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像载体的外径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存储机构,
所述转印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第二存储机构,
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从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机构,
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经由所述通信机构而从所述外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与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有关的默认值,从而决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20.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并且所述转印单元在与所述图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未使用状态的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到了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保持第一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并且保持第二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信息而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图像单元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23.如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与使所述图像单元以及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动作而进行图像形成相伴地对所述像载体的使用量进行更新,通过对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比较而检测所述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是否已到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的比较结果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通知。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了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程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单元,包含像载体;以及转印单元,与所述像载体相邻地配置,
所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设定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的控制步骤。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具有:
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图像单元有关的第一位置信息,并且取得与所述转印单元有关的第二位置信息;以及
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基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单元具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接触;以及一次转印辊,将所述中间转印带向所述像载体按压,
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图像单元中的所述像载体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转印单元中的所述一次转印辊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取得步骤中,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而计算所述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的相对位置关系。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一次转印辊的外径信息,
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中还包含所述像载体的外径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的第一存储机构,
所述转印单元具有存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的第二存储机构,
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从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并且从所述第二存储机构取得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机构,
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中,经由所述通信机构而从所述外部装置取得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校正与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有关的默认值,从而决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32.如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并且所述转印单元在与所述图像单元相邻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拆装,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未使用状态的所述图像单元或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到了所述装置主体时,基于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所述图像单元的可使用期间。
3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保持第一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并且保持第二定位部件的位置作为第二基准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信息而确定所述图像单元与所述转印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图像单元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在所述转印单元被装配于所述装置主体时对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定位。
35.如权利要求25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与使所述图像单元以及所述转印单元进行动作而进行图像形成相伴地对所述像载体的使用量进行更新,通过对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进行比较而检测所述图像单元的更换时期是否已到来。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所述使用量和所述可使用期间的比较结果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通知。
CN202010528574.1A 2019-06-13 2020-06-11 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Active CN112083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0010 2019-06-13
JP2019110010A JP7363117B2 (ja) 2019-06-13 2019-06-13 画像形成装置、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3636A true CN112083636A (zh) 2020-12-15
CN112083636B CN112083636B (zh) 2023-05-12

Family

ID=7373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8574.1A Active CN112083636B (zh) 2019-06-13 2020-06-11 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7921B2 (zh)
JP (1) JP7363117B2 (zh)
CN (1) CN11208363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130A (zh) * 1997-07-15 1999-01-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122083A (ja) * 2001-10-15 2003-04-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5114A (ja) * 2002-10-25 2004-05-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847A (ja) * 2005-01-28 2006-08-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7756A (ja) * 2011-05-31 2012-12-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119804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Takashi Hatano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of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method
JP2014149355A (ja) * 2013-01-31 2014-08-21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27907A1 (en) * 2016-02-08 2017-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56709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371287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7018A (ja) * 1996-02-29 1997-09-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2014B2 (ja) * 2015-01-23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052502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Xerox Corporation Print head cleaning mechanism
JP2017090569A (ja) * 2015-11-05 2017-05-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71067B2 (ja) * 2016-09-29 2017-07-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977249B2 (ja) 2016-10-31 2021-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寿命予測方法
JP6750458B2 (ja) 2016-10-31 2020-09-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寿命予測方法
JP7069636B2 (ja) * 2017-10-24 2022-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079981B2 (en) * 2019-02-20 2021-08-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placement uni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130A (zh) * 1997-07-15 1999-01-2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122083A (ja) * 2001-10-15 2003-04-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5114A (ja) * 2002-10-25 2004-05-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847A (ja) * 2005-01-28 2006-08-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7756A (ja) * 2011-05-31 2012-12-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119804A1 (en) * 2012-10-31 2014-05-01 Takashi Hatano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of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method
JP2014149355A (ja) * 2013-01-31 2014-08-21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27907A1 (en) * 2016-02-08 2017-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56709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371287A1 (en) * 2016-06-24 2017-1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201443A (ja) 2020-12-17
CN112083636B (zh) 2023-05-12
US11067921B2 (en) 2021-07-20
US20200393781A1 (en) 2020-12-17
JP7363117B2 (ja)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30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supply controlling unit
US78311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toner image using developer made of toner and carrier
US20090119066A1 (en) Providing directive replacement of hfsi parts based on specific machine performance
JP2008281844A (ja)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消費量演算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111943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284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83715B2 (en) Lubricant supply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252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4943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eaturing control of toner supply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leaning blade
JP20062273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39791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ed therein
JP4948100B2 (ja) トナー消費予測量算出方法、トナー消費予測量算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7765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083636B (zh) 图像形成装置、设定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JP52979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64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88830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0166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2864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09932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61921A (ja) 画像転写補助装置、画像転写補助方法
US1188614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769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60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40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