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0599B -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0599B
CN112080599B CN202011045266.XA CN202011045266A CN112080599B CN 112080599 B CN112080599 B CN 112080599B CN 202011045266 A CN202011045266 A CN 202011045266A CN 112080599 B CN112080599 B CN 112080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st furnace
air
rate
tapp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52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0599A (zh
Inventor
陈生利
柳浩�
秦跃林
万新
蔡林
余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IS S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IS S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52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0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0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0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0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0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6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监测所述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所述第一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以此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难以对高炉进行合理加风的问题,可以降低高炉加风失败的概率。

Description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炉炉内加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会受多种炉内因素、炉外因素的影响,例如,原燃料的变化、炉前出渣铁状态、设备故障等因素均会影响高炉内部风压。在高炉内部风压超过设定的安全控制标准范围时,有必要对高炉进行减风操作,从而降低高炉内部风压。
但是,在高炉被减风后,在什么条件下再次加风才可以使炉内风量提升至满足生产要求,这一问题完全依赖于高炉值班工作人员的经验来改善,目前并未有具体的数据化信息提供有效加风指导。
实际上,如果在加风条件不合理的情况下对高炉进行加风操作,容易造成高炉内部风压进一步增大,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炉内风压过高,又需要对高炉进行减风,使得高炉被动进行更大幅度的减风操作。最终,会导致高炉内部的风量不但未能按照工作人员的需求得到增加,还会因为需要满足风压的安全控制标准范围而被大量减风,即高炉加风失败。并且,在加风时机不合理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因风压过高造成高炉悬料的现象。
因此,在高炉减风后,如何对高炉进行加风以恢复炉况,对于高炉的生产过程有重要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难以对高炉进行合理加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炉加风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监测所述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
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所述第一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在上述方法中,基于高炉生产过程中监测到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参数,来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这可以为高炉加风操作提供有效数据指导,降低了对于高炉操作人员的要求。相较于高炉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对高炉进行加风的方式,采用上述方法中第一加风提示对应的加风时机对高炉进行加风操作,可以提升高炉加风有效性,有利于实现对高炉的合理加风,降低高炉加风失败的概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是否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
判断所述高炉的出铁率是否达到设定的第一比例;
判断所述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是否达到设定的第二比例;
在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所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所述高炉的出铁率达到所述第一比例,并且所述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所述第二比例时,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确定当前时刻是否允许对高炉进行加风实施方式,基于该实施方式下得到的加风时机对高炉进行加风,有利于提升高炉加风有效性,有利于实现对高炉的合理加风,可降低高炉加风失败的概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控制标准的指数范围是85-100,所述第一比例是80%,所述第二比例是95%。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确定高炉加风时机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实现有效、合理加风。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获取高炉上料系统的布焦炭结束时间;
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
在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所述第一指定时间差时,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二加风条件;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二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二加风提示,所述第二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可以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参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结合高炉上料系统的布焦炭结束时间确定出另一种高炉加风时机。在当前时刻满足第二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加风提示对高炉进行加风,可以降低布焦炭过程对加风结果的不良影响,可降低只增风压而风量得不到增加的概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获取所述高炉对应的热风炉换炉时间;
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
在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差时,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三加风条件;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三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三加风提示,所述第三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可以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参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结合热风炉换炉时间确定出另一种高炉加风时机。在当前时刻满足第三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第三加风提示对高炉进行加风,可以降低热风炉换炉过程对加风结果的不良影响,可降低只增风压而风量得不到增加的概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四加风条件;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四加风条件时,输出第四加风提示,所述第四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所述第四加风条件包括:
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
所述高炉的出铁率达到设定的第一比例;
所述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设定的第二比例;
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高炉的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
以及,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高炉对应的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基于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连续出铁见渣率、布焦炭结束时间和热风炉换炉时间,结合多种因素提供了另一种高炉加风时机。在当前时刻满足第四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第四加风提示对高炉进行加风可以提升加风有效性,可降低加风失败概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间差的范围是1-2分钟,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差的范围是10-20分钟。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确定高炉加风时机的实施方式,有利于实现有效、合理加风。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监测所述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高炉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风量数据;
根据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所述风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的各个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的各个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确定相关系数在设定范围内的部分参数,作为监测参数,所述监测参数包括: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有利于确定出可以对高炉加风过程提供数据指导的监测参数,基于这些监测参数所确定出的高炉加风时机对高炉进行加风,有利于降低高炉加风失败概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的计算表达式包括:
高炉透气性指数=高炉风量/炉内压差*k,k是设定的修正值;
所述出铁率的计算表达式包括:出铁率=出铁量/理论铁量,所述理论铁量是根据矿石批重、矿石品位和上料批数得到的理论值;
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的计算表达式包括:见渣率=铁口来渣时间/出铁总时间。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确定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和连续出铁见渣率的实施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炉加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高炉加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高炉加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高炉加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能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高炉加风过程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经验,如果在不合理的加风时间对高炉进行强行加风,会因为不合理的加风操作造成高炉内部风压进一步增大,然后处于风压安全控制而引发一系列大幅度减风操作,操作高炉被动大幅度减风。在严重情况下,高炉内部会因风压过高而出现悬料现象,这时会需要进行大量减风来处理悬料事件,在一些场景下,为了处理悬料事件,会需要将高炉减风到接近于零,这将对高炉的正常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而如果在高炉具备加风条件时,未能及时对高炉进行加风,即,错过有效加风时机,会对高炉生产的铁产量造成大量损失。
由于不论是过早、过晚对高炉进行加风,都会对高炉生产结果带来较大影响,会影响上吨的铁成本,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发明人提出以下实施例,为高炉加风过程提供数据指导。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炉加风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高炉监控系统,例如,可应用于高炉监控系统中的一个具有数据运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S11-S13。
S11: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监测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作为高炉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参数,用于确定高炉加风时机。
关于如何从与高炉相关的大量不定参数中确定出这些监测参数的内容,可以参阅后文描述,此处不作说明。
其中,高炉透气性指数(index burden permeability of blast furnace)是一种冶炼工艺参数,可简称透气性指数。
高炉透气性指数的计算表达式可以包括:高炉透气性指数=高炉风量/炉内压差*k。k是设定的修正值。例如,k可以是2、3等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高炉设计参数确定该修正值。
炉内压差可以是热风压力和炉顶压力之差。
出铁率的计算表达式可以包括:出铁率=出铁量/理论铁量。
其中,高炉的出铁率、出铁量、理论铁量是基于时间段计算的。即,实际上反映的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出铁率、出铁量、理论铁量。通常情况下,从上一炉次堵口开始算理论铁量的起始计算时间。
理论铁量是根据矿石批重、矿石品位和上料批数得到的理论值。理论铁量的计算表达式可以包括:矿石批重*矿石品位*上料批数。理论铁量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炉料投入情况确定。
连续出铁见渣率的计算表达式可以包括:见渣率=铁口来渣时间/出铁总时间。
其中,铁口来渣时间是指:在从开始出铁时至当前时间的一段出铁总时间内,开始出渣的时间至当前时间的时间长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渣、见渣可视为出现杂质。
在高炉生产过程中,上述的各种监测参数可以通过高炉监控系统监测得到。高炉监控系统是一套联锁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于采集高炉生产过程中的多种冶炼工艺参数,可以对采集到的多种冶炼工艺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理解的是,用于确定高炉加风时机的各个监测参数也可以通过多个独立的仪器分别采集,然后进行汇总。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高炉加风方法的设备或系统可以在需要得到这些监测参数时进行相应的获取操作,从而得到这些监测参数。
在能够得到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的情况下,执行S12。
S12: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S12中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S121-S125。
S121:判断高炉透气性指数是否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
S122:判断高炉的出铁率是否达到设定的第一比例。
S123:判断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是否达到设定的第二比例。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高炉生产过程是在炉内风量较大(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高炉正常产出铁,在出铁一段时间后出渣。
S124:在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高炉的出铁率达到第一比例,并且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第二比例时,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基于S124可以执行S13。
S125:在高炉透气性指数未达到该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或高炉的出铁率未达到该第一比例,或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未达到该第二比例时,确定当前时刻不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如果在此时对该高炉进行加风操作,容易出现加风失败情况。
在一个实例中,设定控制标准的指数范围是85-100,第一比例是80%,第二比例是95%。
即,在监测到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85-100这一范围的中线值,高炉的出铁率等于或大于80%,并且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等于或大于95%时,确定此时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此时可以允许进行加风操作。
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小于该中线值、出铁率小于80%或连续出铁见渣率小于95%时,视为此时不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此时不适合进行加风操作。通过上述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实现有效、合理加风。
通过上述S121-S125的实现方式,综合了三种监测参数提供了一种可以确定当前时刻是否允许对高炉进行加风实施方式,基于该实施方式下得到的加风时机对高炉进行加风,有利于提升高炉加风有效性,有利于实现对高炉的合理加风,可降低高炉加风失败的概率。
在确定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连续出铁见渣率均满足条件,即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时,可执行S13。
S13:在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第一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高炉进行加风。
以前述的S121-S123的判断方式为例,可以在在监测到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85-100这一范围的中线值,高炉的出铁率等于或大于80%,并且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等于或大于95%时,即,确定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
输出第一加风提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但不限于:在现场显示设备上显示加风提示消息、通过加风指示灯来指示允许加风的等级、通过扬声器输出允许加风的时间、向绑定的终端设备发送加风提示消息等。
第一加风提示的内容可以包括允许加风的时间、建议加风的风量(可以设置每次加风的风量相同)等。本申请不对具体的加风提示进行限制。
在上述S11-S13的方法中,基于高炉生产过程中监测到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参数,来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这可以为高炉加风操作提供有效数据指导,降低了对于高炉操作人员的要求。相较于高炉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对高炉进行加风的方式,采用上述方法中第一加风提示对应的加风时机对高炉进行加风操作,可以提升高炉加风有效性,有利于实现对高炉的合理加风,降低高炉加风失败的概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从与高炉相关的大量不定参数中确定出能够用于确定高炉加风时机的监测参数,可选的,在S11之前,可以执行S101-S103。
S101:获取高炉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在历史时间段内的风量数据。
其中,S101中选取的数据是同类型高炉或同一高炉在一段较长周期内(例如半年、1年、2年、3年等)的历史生产数据。该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与风量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
S102:根据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风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处理,得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的各个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性分析法和降维处理方式是常用的多元数据分析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高炉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大量(数十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风量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处理,实现高相关滤波处理,得到了各种冶炼工艺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各个相关系数。
S103:根据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的各个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确定相关系数在设定范围内的部分参数,作为监测参数,监测参数包括: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
在对各个冶炼工艺参数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进行排序或阈值筛选之后,可得到相关系数的值较大的多种参数作为用于确定高炉加风时机的监测参数。
在一个实例中,以相关系数范围在0.9-1.0之间的参数作为了监测参数,以此确定出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与风量相关的高权重参数。
通过高炉透气性指数可以衡量高炉接受风量的能力。其中,根据矿石与焦炭在粒度、密度等方面的偏差,透气性指数可以反映炉内料柱在最上层料面的阻力(透气性指数高,则阻力较小,炉内的风更容易流动),该透气性指数亦可称为料层透气性指数。
通过炉前的出铁量、出渣率可以得知炉内生成的渣、铁量与高炉风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正相关)。
通过上述S101-S103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确定出可以对高炉加风过程提供数据指导的监测参数,基于这些监测参数所确定出的高炉加风时机对高炉进行加风,有利于降低高炉加风失败的概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高炉加风方法。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S21-S26。
S21: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监测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
S22: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关于S21-S22的细节请参考前述S11-S12的描述,相同部分相互参照,在此不再赘述。
S23:在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获取高炉上料系统的布焦炭结束时间。
其中,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炉内物料下降,为了让高炉持续生产,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高炉的布料口进行布料(包括布焦炭)。在整个布料过程中,可以记录每一次布料操作,以此可以确定布焦炭起始时间、布焦炭结束时间。在高炉的布料口可以设置料口感应装置,通过料口感应装置可以检测布料口是否有物料投入、布料口的开启状态。
S24:判断当前时刻与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
S25:在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当前时刻与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时,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二加风条件。
在一个实例中,第一指定时间差的范围是1-2分钟。即,在布焦炭结束后的1-2分钟以内的时刻视为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
在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并且当前时刻满足第二加风条件时,可执行S26。
S26:在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二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二加风提示,第二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高炉进行加风。
关于第二加风提示的内容可以参考前述第一加风提示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加风提示均可以作为指示加风的内容,区别仅在于适用的场景有所差异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高炉生产场景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各种加风提示进行加风,但并不要求每一次输出加风提示时必须对高炉进行加风。
其中,如果在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并且当前时刻满足第二加风条件时进行加风操作,可以避免布焦炭过程对加风结果的不良影响。该实施原理为:在放料(布料)过程中,高炉的炉顶煤气属于受压状态,由于矿石密度较大、焦炭密度相对较小,在放矿石时,炉顶受压明显,而在放焦炭时,炉顶煤气受压情况会变弱一些,在放焦炭后的1-2分钟内,炉内内压的气流已经恢复到顺畅状态,炉内的压力梯度减小,如果在选择该时间段进行加风,此时炉内气流通道顺畅,相较于放料过程的其他时间,高炉内部容易接受加入的风量。
基于此原理,如果在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即前述的三个监测参数满足条件),但是当前时刻未满足第二加风条件时进行加风操作,例如,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条件,但是当前时刻正在布矿石、焦炭或者从布焦炭结束时至当前时刻的时间差还未达到1分钟时,如果此时进行加风操作,加风效果相较于S26的实施方式会相对较弱。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相较于不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时进行加风的操作方式,仍然可以实现有效加风。
通过上述S21-S26的实现方式,可以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参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结合高炉上料系统的布焦炭结束时间确定出另一种高炉加风时机。在当前时刻满足第二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第二加风提示对高炉进行加风,可以降低布焦炭过程对加风结果的不良影响,可降低只增风压而风量得不到增加的概率,以此有利于高炉的稳定运行,有利于提升实现铁产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高炉加风方法。
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S31-S36。
S31: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监测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
S32: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关于S31-S32的细节请参考前述S11-S12的描述,相同部分相互参照,在此不再赘述。
S33:在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获取高炉对应的热风炉换炉时间。
其中,由于高炉的体积较大,为了让高炉持续生产,为同一个高炉配置了多个可交替提供热风的热风炉,多个热风炉切换配合提供高炉生产过程所需的热风。在更换为高炉提供热风的热风炉时,可以记录换炉时间。基于此可以得到热风炉换炉时间。
S34:判断当前时刻与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
S35:在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当前时刻与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时,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三加风条件。
其中,第二指定时间差的范围可以是10-20分钟。即,在热风炉换炉后的10-20分钟以内的时刻视为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
在一个实例中,在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当前时刻与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达到15分钟时,满足第三加风条件。该实施原理包括:在热风炉换炉后,风温一般会升高50℃以上,相当于炉内热风温度升高50℃以上,在温度升高时,炉内热效应会增强。因此,需要避开炉内热效应快速升高的时间段,等到炉内温度升高且热效应稳定,大约需要10-20分钟,因此在当前时刻与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时,加风更容易成功。
在根据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并且当前时刻满足第三加风条件时,可执行S36。
S36:在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三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三加风提示,第三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高炉进行加风。
关于第三加风提示的内容可以参考前述第一加风提示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的实施原理,如果在当前时刻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即前述的三个监测参数满足条件),但是当前时刻未满足第三加风条件时进行加风操作,例如,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条件,但是当前时刻正在更换热风炉,或,热风炉换炉结束的时间至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还未达到前述的第二指定时间差时,如果此时进行加风操作,加风效果相较于S36的实施方式会相对较弱。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相较于不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时进行加风的操作方式,仍然可以实现有效加风。
通过上述S31-S36的实现方式,可以在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这三个参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结合热风炉换炉时间确定出另一种高炉加风时机。在当前时刻满足第三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第三加风提示对高炉进行加风,可以降低热风炉换炉过程对加风结果的不良影响,可降低只增风压而风量得不到增加的概率,有利于高炉的稳定运行,有利于提升实现铁产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高炉加风方法。
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包括:S41-S42。
S41: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高炉的第四加风条件。
S42:在确定当前时刻满足高炉的第四加风条件时,输出第四加风提示,第四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高炉进行加风。
其中,第四加风条件包括: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高炉的出铁率达到设定的第一比例、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设定的第二比例、当前时刻与高炉的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以及,当前时刻与高炉对应的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
即,第四加风条件包括前述第一加风条件、第二加风条件和第三加风条件。
关于第四加风条件中与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连续出铁见渣率、第一指定时间差、第二指定时间差的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相关描述,关于第四加风提示,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与加风提示有关的内容,各方法中相同的实施部分可相互参照,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前述的中线值、出铁率超过80%、连续出铁见渣率超过95%,并且在热风炉换炉结束的15分钟后,在高炉上料系统布焦炭结束后的1-2分钟内进行加风操作时,可以实现有效加风,可避免出现只增风压不增风量的加风失败情况。
通过上述S41-S42的实现方式,基于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连续出铁见渣率、布焦炭结束时间和热风炉换炉时间,结合多种因素提供了又一种高炉加风时机。在当前时刻满足第四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基于第四加风提示对高炉进行加风可以提升加风有效性,可以降低加风失败概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高炉加风方法。
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包括: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和通信组件503。该电子设备500可用于实现前述的方法。
通信组件503包括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电子设备500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
存储器501是一种存储介质,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处理器502具有运算处理能力,可以是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通用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处理器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搭建的处理器。处理器502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存储器501上存储有处理器502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02用于执行存储器5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结构仅作为示意,具体应用时可以有更多的组件,或具有不同于图5所示的其他配置方式。
下面将结合几个用于进行对比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作进一步描述。在以下各个实施例中,以透气性指数达到85-100这一控制标准的中线值92.5、出铁率达到80%并且连续出铁见渣率(简称见渣率)达到95%时为例,视为满足前述的第一加风条件。
实施例1
在2020年6月25日10:25,检测到高炉风量为5830m3/min,且检测到风压高达423kpa(规定的风压上限为420kpa),为了避免风压过高因此需要降低风压,在10:26对高炉进行了减风操作。在减风后,该高炉的风量降为5711m3/min,此时,监测到透气性指数为90(控制标准为85-100),即此时的透气性指数还未满足加风条件,风压为419kpa。
在10:33,监测到风压稳定在417kpa,透气性指数逐步上行至95,即,透气性指数超过控制标准的中线(即满足前述的121)。计算得到的理论铁量为793t。
在10:45时,炉前铁量为762t,出铁率为762/793=96.09%,即,出铁率符合加风条件(满足前述的S122)。见渣率为97%,即,连续出铁见渣率符合加风条件(即满足前述的123)。
由于透气性指数、出铁率、连续出铁见渣率均满足加风条件,此时满足第一加风条件,此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但工作人员实际上可以选择是否在此时进行加风)。在确认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后,同时确认当前时刻是在热风炉换炉15min后,即,满足前述的S35、S36。因此对高炉在10:46和10:50分两次加风,共加风100m3/min,在加风结束后,检测到炉内风量恢复至5800m3/min,并且此时的风压为418kpa,虽然风压稍有上升,但上升不明显,加风后的风压未超过规定的风压上限,因此,高炉实现了有效加风。
实施例2
在2020年7月26日早上7点,检测到高炉风量为5750m3/min,对应的风压是417kpa,此时的透气性指数是95.5(此时透气性指数满足加风条件)。打开铁口后是2分钟见渣,计算出的见渣率是98.3%(即此时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加风条件)。
但是,该高炉在8:37时被工作人员执行了加风操作,加风量是50m3/min,加风时的出铁量为175t,理论铁量为341t,出铁率是175/341=51.31%,小于80%,即,实际上是在出铁率未满足加风条件的情况下被执行了加风操作。
基于8:37时的加风操作,该高炉在8:45的风压小幅上行至420kpa(但风压还未稳定)。并且该高炉在9:18的风压上升至424kpa,为了降低风压规定的风压上限,对高炉进行了减风操作,此次减风量是100m3/min,减风结束后,检测到该高炉对应的风量是5650m3/min,风压降至419kpa。
但是,在9:29,风压再次上升,升至426kpa,所以为了降低风压,再次进行减风操作,此次减风量为100m3/min。减风结束后,检测到该高炉对应的风量5550m3/min,风压开始下行至417kpa。
由此可见,8:37时进行了加风操作是无效的,8:37时进行了不合适加风导致了在8:45、9:18、9:29出现多次风压过高的情况,并在8:37之后因为风压过高而在9:18、9:29执行两次减风,造成风量的非必要损失。
在10:15时,检测到透气性指数达到94.0(透气性指数满足加风条件),见渣率达到98%(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加风条件),并且在10:30时,出铁量为690t,理论铁量为702吨,出铁率为690/702=98.29%(即此时出铁率满足加风条件)。至此,三个参数均满足加风条件,此时满足了第一加风条件,对高炉执行分次加风,每次加风50m3/min,共计加风100m3/min。加风结束后,高炉内风量增至5720m3/min,即,风量基本恢复至减风前的风量水平5750m3/min,且风压基本不变,此次加风操作有效。
经过统计,风量从减风时到恢复至减风前的风量水平,共损失72分钟的时间,损失风量170m3/min,由此可见,加风条件的确认对高炉的产量、生产指标有较大影响,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进行加风操作有利于实现有效加风。
实施例3
在2020年7月9日下午,检测到一个高炉的风量为5550m3/min,对应的风压为417kpa,此时透气性指数为88(此时的透气性指数未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该高炉的2号铁口在打开铁口3分钟后来渣,连续见渣率为96.5%(此时的连续见渣率满足加风条件)。此时2号铁口共出铁338t,理论铁量是327吨,出铁率是103.3%(此时,出铁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
但是,在透气性指数未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在13:10对该高炉执行了不合适的加风操作,加风量为50m3/min,导致在13:16检测到风压上行至423kpa(但还未稳定),此时的风量为5600m3/min。在13:22,检测到风压稳定在424kpa,因风压超出管控规定,所以对该高炉进行减风操作。在13:23,对该高炉减风100m3/min,减风结束后,该高炉的风量为5485m3/min,风压降至417kpa,透气性指数为91。
在13:35,检测到风压继续下降,风量变成5510m3/min,此时检测到风压稳定在415kpa,透气性指数为95.3(此时透气性指数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出铁量465t,理论铁量470t,出铁率是98.93%(此时出铁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2号铁口打开铁口3分钟后来渣,连续见渣率96.5%(此时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即,此时三个参数都满足加风条件,此时满足第一加风条件。
因此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在13:37分执行了加风操作,加风量为50m3/min,加风结束后,对应的风量为5590m3/min,对应的风压为417kpa,对应的透气性指数为96.3,风压整体平稳,高炉实现有效加风。
在13:45,风压回落至416kpa,对应透气性指数97.2(此时透气性指数再次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出铁量549t,理论铁量580吨,出铁率是94.65%,(此时出铁率再次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2号铁口打开铁口3分钟后来渣,连续见渣率96.5%(此时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即此时再次满足前述的第一加风条件。因此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在13:46对高炉再次加风50m3/min,加风结束后,风量升为5655m3/min,对应的风压稳定在418kpa,即加风前、后风压平稳,但风量得到有效增加,高炉再次实现了有效加风。
实施例4
在2020年7月2日早上,检测到风量为5741m3/min,对应风压为415kpa,透气性指数为95.05(此时透气性指数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此时该高炉的4号口出铁量是320t,理论铁量是338t,出铁率为94.67%(此时出铁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但是,打开4号铁口45分钟后才来渣,见渣率为65.6%,(即,此时连续出铁见渣率未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
在连续出铁见渣率未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在9:20对高炉执行了加风操作,加风量为100m3/min。在9:23检测到该高炉的风压迅速上至423kpa,风量为5810m3/min,9:25风压上至425kpa,风压超出了规定的风压上限,因此为了降低风压,在9:25对高炉实行减风操作,减风量为100m3/min。在9:28,检测到风压为422kpa(仍然偏高),对应的风量5735m3/min,在9:32,高炉风压维持422kpa高位运行。因此为了降低风压,在9:32再次执行减风50m3/min的减风操作,使得风压在9:41下降至415kpa。由于可知,在9:20执行的加风操作是不合适的,该次加风操作造成了后续的两次高风压减风。
在9:41风量下降至415kpa时,风量为5650m3/min,检测到透气性指数为95.1(此时透气性指数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在10:50,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95.5%(此时连续出铁见渣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出铁量760t,理论铁量是748t,出铁率是101.60%(此时出铁率满足前述的加风条件),即此时满足前述的第一加风条件。
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的情况下,在10:51对高炉执行了加风50m3/min的加风操作,加风结束后对应的风压是417kpa,对应的风量为5720m3/min,对应的透气性指数是96.3。在11:00,检测到风压仍然稳定在417kpa,因此高炉实现了有效加风,10:51这一次加风是有效的。
在11:01,再次确认满足了第一加风条件,因此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对高炉再次进行加风操作,加风量为50m3/min,加风结束后对应的风压是419kpa(略有浮动),此次加风结束后对应的风量为5800m3/min,透气性指数为96.8。在11:15,检测到风压稳定在418kpa,未出现明显波动,因此,高炉再次实现平稳加风、有效加风。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得知,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和未满足第一加风条件下进行的加风操作,将对高炉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满足第一加风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加风可以避免加风结束后造成风压过快上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组件或仪器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组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地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用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炉加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高炉的生产过程中,监测所述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
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所述第一加风条件表示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和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均满足条件;
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一加风提示,所述第一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的计算表达式包括:高炉透气性指数=高炉风量/炉内压差*k,k是设定的修正值;
所述出铁率的计算表达式包括:出铁率=出铁量/理论铁量,所述理论铁量是根据矿石批重、矿石品位和上料批数得到的理论值;
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的计算表达式包括:见渣率=铁口来渣时间/出铁总时间;
所述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是否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
判断所述高炉的出铁率是否达到设定的第一比例;
判断所述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是否达到设定的第二比例;
在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所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所述高炉的出铁率达到所述第一比例,并且所述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所述第二比例时,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
所述设定控制标准的指数范围是85-100,所述第一比例是80%,所述第二比例是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获取高炉上料系统的布焦炭结束时间;
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
在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所述第一指定时间差时,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二加风条件;所述第一指定时间差的范围是1-2分钟;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二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二加风提示,所述第二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确定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时,获取所述高炉对应的热风炉换炉时间;
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差的范围是10-20分钟;
在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一加风条件,并且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所述第二指定时间差时,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三加风条件;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三加风条件时,输出第三加风提示,所述第三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满足所述高炉的第四加风条件;
在确定所述当前时刻满足所述高炉的第四加风条件时,输出第四加风提示,所述第四加风提示用于指示当前时刻允许对所述高炉进行加风;
所述第四加风条件包括:
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达到设定控制标准的中线值;
所述高炉的出铁率达到设定的第一比例;
所述高炉的连续出铁见渣率达到设定的第二比例;
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高炉的布焦炭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一指定时间差;
以及,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高炉对应的热风炉换炉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满足第二指定时间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测所述高炉的高炉透气性指数、出铁率以及连续出铁见渣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高炉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在所述历史时间段内的风量数据;
根据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以及所述风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处理,得到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的各个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的各个参数与高炉内部风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所述多种冶炼工艺参数中确定相关系数在设定范围内的部分参数,作为监测参数,所述监测参数包括:所述高炉透气性指数、所述出铁率以及所述连续出铁见渣率。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045266.XA 2020-09-28 2020-09-28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080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5266.XA CN112080599B (zh) 2020-09-28 2020-09-28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5266.XA CN112080599B (zh) 2020-09-28 2020-09-28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0599A CN112080599A (zh) 2020-12-15
CN112080599B true CN112080599B (zh) 2022-03-11

Family

ID=73740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5266.XA Active CN112080599B (zh) 2020-09-28 2020-09-28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059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3307A (zh) * 2010-08-18 2012-03-14 王万元 炉底中心排出渣铁的新型高炉炼铁工艺
CN110184401B (zh) * 2019-05-10 2020-12-25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高炉出渣铁状态在线检测方法
CN110729057A (zh) * 2019-08-19 2020-01-24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评价高炉炉缸活性的方法及高炉稳定运行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0599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4558B (zh) 一种烧结工序烧结矿质量控制方法
CN110699503B (zh) 高炉炉缸状态调整策略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14014A (zh) 转炉氧枪/加料/温度制度综合简化模型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3439999A (zh) 根据冷却壁温度变化进行高炉异常炉温控制的方法
JP5526565B2 (ja) 転炉製鋼法
CN112080599B (zh) 高炉加风方法和电子设备
EP2851435B1 (en) Method for charging starting material into blast furnace
CN106636504A (zh) 提高钒钛矿高炉煤气利用率的方法
CN110628974B (zh) 一种基于炉缸安全液面的操作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06319153A (zh) 一种不锈钢的aod冶炼工艺
EP398901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cess, operation guidance method, method for operating blast furna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lten iron,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rocess
CN104894314B (zh) 高炉冶炼天然磁铁矿转钒钛烧结矿冶炼快速达产的方法
JP7394610B2 (ja) 熔鉱炉操業における吹き抜け防止方法
TW201639971A (zh) 高爐高鋁渣流動性之控制方法
CN107217120B (zh) 转炉合金添加控制方法
CN111500806A (zh) 一种高炉添加废钢铁提升综合入炉品位的方法
CN109609724B (zh) 一种含合金冷钢的配加系统及方法
CN103834764B (zh) Rh炉顶枪吹氧的自动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28421B (zh) 改变高炉冶炼时炉喉温度极差过大的方法
Kronberger et al. Latest generation sinter process optimization systems
CN117408051A (zh) 一种确定高炉初始气流分布状态的方法
CN107099631A (zh) 一种铬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炉料及其高炉冶炼方法
JP7107050B2 (ja) 高炉操業方法
CN115896369A (zh) 一种高炉复风后的出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60811A (zh) 一种80吨转炉的开新炉冶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