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1209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1209A
CN112071209A CN202010973240.5A CN202010973240A CN112071209A CN 112071209 A CN112071209 A CN 112071209A CN 202010973240 A CN202010973240 A CN 202010973240A CN 112071209 A CN112071209 A CN 112071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egment
area
metal
display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32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然然
盖翠丽
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32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12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1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1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由扇出区经过弯折区延伸至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走线和多条第二走线,第一走线所在区域分布于第二走线所在区域的两侧;第一走线包括位于扇出区的第一金属段和位于弯折区的第二金属段;第二走线包括位于扇出区的第三金属段和位于弯折区的第四金属段;第三金属段的长度大于第一金属段的长度,并且第三金属段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显示面板边缘的数据线和中心区域的数据线之间的电阻差异,从而可以使得充电更加均匀,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端显示面板,窄边框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
目前高端中小尺寸屏体,数据线从显示区引出后连接至驱动芯片或覆晶薄膜。现有技术中,由于各数据线距离驱动芯片的距离不同,导致显示区边缘构成数据线的走线的长度远长于显示区中心区域构成数据线的走线的长度,造成各数据线上的电阻差异较大,容易降低显示均匀性,从而降低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各数据线上的电阻差异较大,而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划分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具有扇出区和弯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所述扇出区经过所述弯折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走线和多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所在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二走线所在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一金属段和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三金属段和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四金属段;
所述第三金属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金属段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率。
可选地,所述第三金属段为弯折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均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五金属段,所述第三金属段包括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一子金属段和第二子金属段,所述第一子金属段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子金属段的长度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五金属段的长度方向同向。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并由所述显示面板边缘靠近中间,所述第三金属段的长度依次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五金属段与所述第三金属段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走线连接区,所述走线连接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第二金属段延伸至所述走线连接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分布在所述走线连接区;
所述第一金属段与所述电源线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段和所述第四金属段均与所述电源线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金属段的电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的10倍。
可选地,所述扇出区包括焊盘,所述第三金属段的一端与焊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金属段连接,所述焊盘与所述弯折区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三金属段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金属段和第二金属段的第一走线,以及包括第三金属段和第四金属段的第二走线来改变各数据线上的电阻。其中,第一金属段和第三金属段位于扇出区,第二金属段和第四金属段位于弯折区。通过将扇出区的第三金属段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金属段的长度,并且将位于显示区边缘的第一走线中的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率设置为小于第三金属段的电阻率,来均衡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电阻,减小显示面板边缘的数据线和中心区域的数据线之间的电阻差异,从而可以使得充电更加均匀,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出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AA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CC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BB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DD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EE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数据线从显示区引出后,经过非显示区,一般是经过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连接到位于非显示区的焊盘(也称垫、焊垫等),焊盘用于绑定驱动芯片或者覆晶薄膜,以传输显示驱动信号至数据线上,非显示区还会设置有电源线,在布线过程,需要将数据线避开电源线进行布置,且数据线通常采用电阻较大的第一金属层或第二金属层进行布线。由于数据线在显示区沿一定方向(例如竖直方向)延伸,而在非显示区会向非显示的扇出区聚集,这样显示区中的各条数据线与非显示区中的驱动芯片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同,位于显示面板边缘处的数据线的长度要远大于位于显示面板中心区域的数据线的长度,从而导致显示面板边缘的数据线上的电阻大于显示区中心区域的数据线上的电阻。在通过数据线向像素电路充电时,由于不同数据线电阻的差异,造成充电延时,从而在相同的充电时间内,向不同像素电路写入的数据电压不同,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大大降低了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金属段和第二金属段的第一走线,以及包括第三金属段和第四金属段的第二走线来改变各数据线上的电阻。其中,第一金属段和第三金属段位于扇出区,第二金属段和第四金属段位于弯折区。通过将扇出区的第三金属段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金属段的长度,并且将位于显示区边缘的第一走线中的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率设置为小于第三金属段的电阻率,来均衡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电阻,减小显示面板边缘的数据线和中心区域的数据线之间的电阻差异,从而可以使得充电更加均匀,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20包括扇出区220和弯折区210,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由扇出区220经过弯折区210延伸至显示区10的多条数据线101,数据线101包括多条第一走线1和多条第二走线2,第一走线1所在区域分布于第二走线2所在区域的两侧;第一走线1包括位于扇出区220的第一金属段221和位于弯折区210的第二金属段211;第二走线2包括位于扇出区220的第三金属段222和位于弯折区210的第四金属段212;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长度,并且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率。
具体地,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101,也即多条第一走线1和多条第二走线2。第一走线1所在的区域分布在第二走线2所在区域的两侧,第一走线1的分布区域可以为位于显示面板两侧的边缘区域,第二走线2的分布区域可以为显示面板中除了第一走线1的分布区域之外的区域,如显示面板的中心区域。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一走线1为位于显示面板的边缘的数据线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走线1包括位于弯折区210的第二金属段211和位于扇出区220的第一金属段221,第一金属段221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230,第一金属段2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段211延伸至显示区10。第二走线2包括位于弯折区210的第四金属段212和位于扇出区220的第三金属段222,第三金属段222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230,第三金属段2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金属段212延伸至显示区10。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均位于弯折区210,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的电阻相等(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的横截面积相同,电阻率相同)。每条数据线101在显示区10中沿竖直方向Y延伸,在外围区域(包括弯折区210和扇出区220)连接至驱动芯片230,并在扇出区220中弯曲向扇出区的中心聚集以连接至扇出区220的中间区域的焊盘。在外围区域,不同的数据线101的弯曲程度不同,例如,显示面板中心区域的数据线101在扇出区220中的弯曲程度较小,而显示面板边缘区域的数据线101在扇出区220中的弯曲程度较大,因此导致显示面板边缘的第一走线1的长度远大于显示面板中心区域的第二走线2的长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长度,能够减小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长度差。也就是说,通过增加扇出区220中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二走线2中的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使得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的长度相同或相近,以减小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同时,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率,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在减小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的同时,还能够均衡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从而第三金属段222能够在增加较短的长度的情况下,即可使得第二走线2的电阻与第一走线1的电阻相近或相等,进而降低扇出区220的走线布线难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金属段和第二金属段的第一走线,以及包括第三金属段和第四金属段的第二走线来改变各数据线上的电阻。其中,第一金属段和第三金属段位于扇出区,第二金属段和第四金属段位于弯折区。通过将扇出区的第三金属段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金属段的长度,并且将位于显示区边缘的第一走线中的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率设置为小于第三金属段的电阻率,来均衡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电阻,减小显示区边缘的数据线和显示区中心区域的数据线之间的电阻差异,从而可以使得充电更加均匀,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出区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1、图2和图3,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均包括位于显示区10的第五金属段241,第三金属段222包括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一子金属段201和第二子金属段202,第一子金属段20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子金属段202的长度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五金属段241的长度方向同向。
具体地,第一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为X方向。第一金属段221连接第二金属段211,第二金属段211连接第五金属段241,第五金属段241延伸至显示区10,形成第一走线1;第三金属段222连接第四金属段212,第四金属段212连接第五金属段241,第五金属段241延伸至显示区10,形成第二走线2。第一走线1电阻等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第二金属段211的电阻与第五金属段241的电阻之和,第二走线2电阻等于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第四金属段212的电阻和第五金属段241的电阻之和。由于第一走线1的长度大于第二走线2的长度,因此,第一走线1的电阻大于第二走线2的电阻,通过将第二走线2中的第三金属段222设置为弯折形状以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从而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进而可以增加第二走线2的电阻,有利于减小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第三金属段222包括第一子金属段201和第二子金属段202,第一子金属段201和第二子金属段202交替连接形成弯折形状的第三金属段222。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可以由包括该条第三金属段222的第二走线2与显示面板边缘两侧的第一走线1之间的电阻差值进行确定。根据电阻公式可知,在走线的横截面积和电阻率固定时,电阻值与走线长度成正比,也即第三金属段222越长,第二走线2的电阻越大。其中,第二子金属段202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沿第二方向,并由显示面板边缘靠近中间,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依次增大。也就是说,由于显示面板两侧边缘的第一走线1的电阻大于显示面板中间区域的第二走线2,且显示面板中线位置的第二走线2的电阻最小,因此,由显示面板边缘靠近中间并沿第二方向,根据相邻两条走线之间的电阻差,通过调整第一子金属段201和第二子金属段202的数量和电阻依次增大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使得显示面板边缘处的第一走线1与显示面板中间位置的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相等或相近。同时,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率,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便于扇出区220的布线。示例性地,第三金属段222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子金属段201和第二子金属段202,第三金属段222与第一金属段221和第四金属段212不同层设置,第三金属段222通过过孔30与第四金属段212连接,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率,如第三金属段222可以采用第一金属层制作,第一金属段221、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可以采用第四金属层制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3,非显示区20还包括走线连接区240,走线连接区240位于显示区10和弯折区210之间,第二金属段211延伸至走线连接区240;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24,电源线24的部分走线分布在走线连接区240;例如电源线24包括提供高电压的电源线和提供低电压的电源线,提供低电压的电源线可以包括连接阴极,向阴极提供电压的信号线;还可以是包括连接显示区的像素电路的初始化信号线,初始化信号线提供对像素电路中存储电容以及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进行初始化的信号,第一金属段211可以与电源线24中的至少部分走线同层设置。其中,走线连接区240位于显示区10和弯折区210之间,第五金属段241的一端连接第二金属段211或第四金属段212,另一端连接第一金属段221或第三金属段222。走线连接区240还包括电源线24,电源线24沿第二方向排布,且为了防止短路,电源线24不与第五金属段241同层设置,电源线24与第一金属段221同层设置。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第三金属段222为弯折形状。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第三金属段222的弯折方向可以沿Y方向弯折也可以沿X方向弯折,有利于减小扇出区220的面积。该弯折形状可以为直角弯折,也可以圆弧弯折,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第一金属段221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形状,也可以为一条直线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金属段221的形状不做任何限制。
由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空间限制,相邻第三金属段222之间的距离较小,如果将第三金属段222沿X方向弯折,相邻第三金属段222之间容易发生短路。因此,可以将第三金属段222的弯折方向设置Z方向,其中Z方向为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这样将第三金属段222设置为弯折形状增加了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而且不增加第三金属段222沿X方向所占用的空间,降低相邻第三金属段222短路的风险,也易于实现下窄边框。
进一步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4,在衬底20的一侧设置缓冲层11,缓冲层11能够起到缓冲和隔绝水氧的作用,防止衬底20上的杂质对阵列基板造成影响,缓冲层11的材料可以为硅氧化物。在缓冲层11远离衬底20的一侧依次形成多晶硅层111、栅极绝缘层12和第一金属层,多晶硅层111可以依次包括沟道区、源极区和漏极区;在像素电路的制作过程中,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112,栅极绝缘层12用于栅极112与多晶硅层111之间的电气绝缘,在第一金属层远离衬底20的一侧还包括电容绝缘层13,在电容绝缘层13远离衬底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包括存储电容的极板115。在第二金属层远离衬底20的一侧还包括层间绝缘层14,在层间绝缘层14远离衬底20的一侧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包括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一极113和第二极114,其中第一极113为源极,第二极114为漏极;第一极113和第二极114分别通过过孔与多晶硅层111连接,在层间绝缘层14远离衬底20的一侧还包括绝缘层15和第四金属层,第四金属层包括电源线24。在第四金属层远离衬底20的一侧还包括平坦化层16,在平坦化层16远离衬底20一侧包括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141、发光层142和阴极143,在发光层142之间可以设置像素定义层17,用于限定多个发光器件。其中,薄膜晶体管110和发光器件均位于显示区1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AA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CC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4、图5和图6,第三金属段222可以与栅极112同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中,第三金属段222并不是第一方向上平铺设置,而是存在弯折,通过将第三金属段222弯折,能够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进而在第三金属段222的宽度一定时能够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第五金属段241可以与薄膜晶体管110的第一极113和第二极114同层设置。第一金属段221和第二金属段211可以与电源线24同层设置,第二金属段211通过过孔30与第五金属段241连接。将电源线160、第一金属段221和第二金属段211设置在同一层,无需新增掩膜版来单独制作第一金属段221和第二金属段211,能够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能够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且第四金属层的电阻率小于第一金属层的电阻率,第一金属段221和第二金属段211的电阻率均小于第五金属段241的电阻率,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第一金属层制作第一走线1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第一走线1的电阻。
可选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BB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DD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沿图3中剖面线EE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5不同的是,图7、图8和图9示出的是沿第二方向X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面结构,而图5示出的是沿第一方向Y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面结构。其中,第三金属段222与图4中所示栅极112同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中,第四金属段212与电源线24中至少部分走线同层设置在第四金属层中,第四金属段212通过过孔与第三金属段222连接。图7-9所示显示面板所示的膜层结构与图5-6相同的部分可以参考对图5和图6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扇出区220包括焊盘40,第三金属段222的一端与焊盘40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金属段212连接,焊盘40与弯折区210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
具体地,焊盘40可以设置在扇出区220,数据线101通过焊盘40连接至驱动芯片230,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均通过焊盘40与驱动芯片230连接。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大于驱动芯片230与弯折区210之间垂直距离,假设驱动芯片230与弯折区210之间垂直距离为M,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为N,则N>M,N的具体数值可以由相邻两条走线之间的电阻差值计算而得。由于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率大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率,结合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能够更加容易的平衡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可选地,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大于或等于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的10倍。示例性地,第一走线1的电阻R1=R1-1+R2+R3,其中,R1-1为第一走线中的第五金属段241的电阻,R2为第二金属段211的电阻,R3为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同理第二走线2的电阻R2=R1-2+R4+R5,其中,R1-2为第二走线中的第五金属段241的电阻,R4为第四金属段212的电阻,R5为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由于弯折区210中的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均由第四金属层制作形成,因此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的电阻相等(第二金属段211和第四金属段212在弯折区210中为直线形状,其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因此R1-R2=R1-1+R3-R1-2-R5,由于各第五金属段241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小,因此R1-1近似等于R1-2,为了保证R1-R2趋近于零,需要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R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在增加第三金属段222的电阻R5的同时,减小第一金属段221的电阻R3,以保证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最小,且有利于减小第三金属段222的长度,便于扇出区220的布线。在调整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的电阻后,由于第一走线1和第二走线2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小,因此通过数据线101向显示区10中的各像素电路充电(即写入数据电压)时,使得显示面板边缘数据线上的信号的延时时间(信号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所占时间)与显示面板中间区域的数据线上的信号的延时时间之间的差异降低,从而能够保证充电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弯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所述扇出区经过所述弯折区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走线和多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所在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二走线所在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一金属段和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二金属段;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三金属段和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四金属段;
所述第三金属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金属段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段为弯折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均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五金属段,所述第三金属段包括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一子金属段和第二子金属段,所述第一子金属段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子金属段的长度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五金属段的长度方向同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并由所述显示面板边缘靠近中间,所述第三金属段的长度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金属段与所述第三金属段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走线连接区,所述走线连接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第二金属段延伸至所述走线连接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分布在所述走线连接区;
所述第一金属段与所述电源线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段和所述第四金属段均与所述电源线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段的电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金属段的电阻的10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区包括焊盘,所述第三金属段的一端与焊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金属段连接,所述焊盘与所述弯折区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三金属段的长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973240.5A 2020-09-16 2020-09-1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0712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3240.5A CN112071209A (zh) 2020-09-16 2020-09-1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3240.5A CN112071209A (zh) 2020-09-16 2020-09-1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209A true CN112071209A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6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3240.5A Pending CN112071209A (zh) 2020-09-16 2020-09-1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120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0606A (zh) * 2021-04-01 2021-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299722A (zh) * 2021-05-31 2021-08-24 福州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539108A (zh) * 2021-07-26 2021-10-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964142A (zh) * 2021-11-19 2022-01-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60863A (zh) * 2022-03-04 2022-06-24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设计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4708797A (zh) * 2022-03-31 2022-07-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94202A (zh) * 2022-09-01 2022-11-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282A (zh) * 2017-08-30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70488A (zh) * 2017-11-30 2018-04-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43525A (zh) * 2017-05-23 2019-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条第一接线和多条第二接线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41634A (zh) * 2019-03-19 2019-06-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61669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525A (zh) * 2017-05-23 2019-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条第一接线和多条第二接线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79282A (zh) * 2017-08-30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70488A (zh) * 2017-11-30 2018-04-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61669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9841634A (zh) * 2019-03-19 2019-06-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0606A (zh) * 2021-04-01 2021-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299722A (zh) * 2021-05-31 2021-08-24 福州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539108A (zh) * 2021-07-26 2021-10-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539108B (zh) * 2021-07-26 2023-08-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964142A (zh) * 2021-11-19 2022-01-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60863A (zh) * 2022-03-04 2022-06-24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设计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4708797A (zh) * 2022-03-31 2022-07-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08797B (zh) * 2022-03-31 2024-02-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94202A (zh) * 2022-09-01 2022-11-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120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804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244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969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0480787C (zh) 半导体芯片和利用其的显示设备
US20200058710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369258C (zh)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CN21022335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94466A (zh)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0491666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0838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5451419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95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44189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48859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9909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5517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布线方法
US20240036674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4022254A1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5425046A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5472657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153470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90434B (zh) 顯示面板
CN11513281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