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29618U -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29618U
CN212229618U CN202021263324.1U CN202021263324U CN212229618U CN 212229618 U CN212229618 U CN 212229618U CN 202021263324 U CN202021263324 U CN 202021263324U CN 212229618 U CN212229618 U CN 212229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screen
metal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33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33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29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29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29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突起的支撑柱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支撑柱;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错开布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支撑柱位置处上方的触控电极与非支撑柱位置处上方的触控电极与OLED阴极层之间距离不同导致相应寄生电容不同而带来的噪音;同时避免了因寄生电容较大而劣化触控灵敏度及触摸屏整体的报点率。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包含该触控显示屏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具有主动发光、可视角度大,色域宽、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低功耗,以及结构上可弯曲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逐渐取代LCD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
柔性OLED按照其发光位置的不同分为顶发光型和底发光型两种。目前顶发光型为OLED量产技术的主流,如图1所示,现有的触控显示屏其结构从下往上依次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0、有机发光层200、薄膜封装层300,以及位于薄膜封装层300上方的触控电极层400,其中有机发光层200又包括阳极层201、像素定义层202、电致发光层203和阴极层204。支撑柱205(Photo Spacer,PS)按照一定规律分散设置在像素定义层的上方,形成一个个小突起,主要用来在EL蒸镀的时候,当阵列基板与高精度金属掩模板接触时,只有阵列基板表面的突起的支撑柱与金属掩模板接触,从而有效防止阵列基板上的金属线路等被金属掩模板刮伤。
由于OLED的阴极层是整面蒸镀在阵列基板的像素定义层上表面,因此支撑柱所在位置处的阴极层与位于薄膜封装层表面的触控电极的距离D1相较于周围区域像素定义层上表面的阴极与位于薄膜封装层表面的触控电极的距离D2更近,导致支撑柱位置正上方的触控电极的寄生电容较大,从而影响该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等性能;同时,触控电极层不同区域的电极与OLED阴极之间距离不同的话,会导致触控电极不同区域与OLED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不同,从而导致OLED显示耦合到触控电极信号不同,从而产生影响触控性能的噪音。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避免不同位置处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不同的问题,从而避免触控灵敏度降低和噪音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以避免局部寄生电容过大以及不同位置处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不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突起的支撑柱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支撑柱;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错开布置。
特别地,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浮置电极,所述浮置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浮置电极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重合。
特别地,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浮置电极同层设置,并经由同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浮置电极与四周紧邻的所述触控电极断开。
特别地,所述浮置电极为包括至少一根金属线段的第一金属图案,或所述浮置电极为包括多个金属网格的第二金属图案。
特别地,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电性绝缘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浮置电极设在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交界区域,和/或,所述浮置电极设在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
特别地,位于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交界区域的所述浮置电极为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的所述浮置电极为所述第二金属图案。
特别地,位于所述驱动电极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的所述浮置电极为多个大小相同并阵列布置的所述第二金属图案。
特别地,所述显示面板上设有多个发光子像素,所述支撑柱布置在相邻所述发光子像素中间的间隔区域,所述触控电极为沿相邻所述发光子像素中间的间隔区域走线形成的金属网格。
特别地,所述金属网格为直线型结构或曲线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支撑柱位置处上方的触控电极与非支撑柱位置处上方的触控电极与OLED阴极层之间距离不同,相应寄生电容不同,而引起的下方显示耦合到触控电极的信号不同而导致的噪音;同时避免了由于覆盖在支撑柱位置处上方的OLED阴极层与位于薄膜封装层表面的触控电极的距离较小导致支撑柱位置正上方的触控电极的寄生电容较大,而劣化该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等性能,进而影响触控显示屏整体的报点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层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层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中触控电极层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10,其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从下往上依次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0、有机发光层200、薄膜封装层300,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200又包括阳极层201、像素定义层202、电致发光层203、阴极层204和若干支撑柱205。所述触控面板400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薄膜封装层300的一侧并与所述显示面板重叠,所述触控面板400包括绝缘层401和触控电极层402,所述绝缘层401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300和所述触控电极层402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柱205按照一定规律分散设置在像素定义层202的上表面,形成一个个小突起,所述阴极层204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支撑柱205的上表面。
所述触控电极层402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驱动电极4021和感应电极4022,所述驱动电极4021和所述感应电极4022电性绝缘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在触控面板400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支撑柱205在触控面板400上的正投影位置错开布置,如图2所示,触控电极层中驱动电极4021和感应电极4022布置在绕过支撑柱205在触控面板400的正投影位置的区域,由于所述触控电极层402是位于触控面板400上的,所述支撑柱205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即是指的在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层的正投影位置。这样支撑柱正上方由于没有布置触控电极,就不会导致支撑柱位置处的阴极与触控电极之间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避免劣化该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等性能,进而影响触控显示屏整体的报点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400还包括浮置电极4023,所述浮置电极4023与所述驱动电极4021、所述感应电极4022电性绝缘设置,所述浮置电极4023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的位置与所述支撑柱205在触控面板400的正投影位置重合。由于浮置电极并非有效的触控电极,且不与任何外围金属线路或者有效触控电极连接,因此并不会增加触控电极的寄生电容,也不会产生影响触控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电极4021与所述感应电极4022和所述浮置电极4023同层设置,并经由同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浮置电极与四周紧邻的所述触控电极断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中的所述像素定义层202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发光子像素,如图2-3所示,所述支撑柱205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02中对应相邻所述发光子像素101之间的间隙区域中以避开所述发光子像素101。
所述触控电极为金属网格结构,如图3-4所示,相邻所述发光子像素101之间形成有间隙区域,所述金属网格是金属线沿所述间隙区域走线形成,使得所述发光子像素101位于金属网格的网孔处。所述金属网格的网格形状会依据发光子像素的外形形状而进行适应性的设置,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子像素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等规则形状时,金属网格的网格形状可设为直线型结构,例如规则的方形或菱形结构,这样可以简化金属网格的布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子像素外形为椭圆形或其他曲边弧形结构,所述金属网格的网格形状也可设置为相应曲线型结构,这样能够使得网格的金属线距离相邻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有利于保证发出光线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置电极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金属图案,所述金属图案与其四周紧邻的触控电极通过缺口断开。
本实用新型图3-5详细描述了浮置电极图案的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浮置电极4023设为第一金属图案,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包括至少一根金属线段,所述金属线段为金属网格的一部分,具体是指无法形成完整的金属网格的部分线段形成的金属图案。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为两根十字交叉的金属线段,所述金属线段与四周紧邻的触控电极图案通过缺口断开,保持所述浮置电极处于电性隔离状态,所述支撑柱205在所述触控面板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金属图案的金属线段所在位置重合,重合点可以是金属线段交叉点或者是金属线段上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与所述支撑柱在触控电极层的正投影位置的重合点位于交叉点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金属网格为曲线型结构时,构成所述浮置电极4023的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为多条不规则的金属线段,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与四周紧邻的触控电极图案同样通过缺口断开,所述支撑柱205在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层中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一金属图案的金属线段所在位置重合。
如图5所示,所述浮置电极4023可以设为第二金属图案,所述第二金属图案包括多个完整的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图案外形可以是菱形、方形、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所述第二金属图案中的单个金属网格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直线型结构,也可以是前文所描述的曲线型结构。所述浮置电极内部金属网格互相连通,同时与四周紧邻的触控电极通过缺口断开,保证浮置电极电性绝缘。
所述浮置电极可以设在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交界位置,将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隔离开来,还可以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交界位置以及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设于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之间交界位置的浮置电极为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与设于驱动电极或所述感应电极内部的浮置电极为第二金属图案,由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的金属线段为无法形成完整的金属网格的局部图案,占据的面积通常较小,布置在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能够起到很好的绝缘作用,所述第二金属图案包括多个完整的金属网格,其占据的面积通常较所述第一金属图案要大,将其布置在触控电极内部,能够有效的减少寄生电容,提高触控的精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金属图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金属网格的数量来实现面积大小的调整,例如,位于触控电极内部的浮置电极既可以设成一整片面积较大的第二金属图案,也可以设置成多个完全相同的、面积较小并且相互独立的第二金属图案。
如图6所示,所述触控电极由若干触控电极单元阵列形成,所述驱动电极4021与所述感应电极4022交错设置形成一个菱形触控电极单元,在所述菱形触控单元内的所述驱动电极4021与所述感应电极4022的内部分别设有浮置电极4023,所述浮置电极4023为阵列排布的多个大小相同的第二金属图案,所述第二金属图案为菱形,每个所述第二金属图案与四周紧邻的触控电极图案断开,并且不与任何外界金属线路或者电极导通。所述支撑柱205在所述触控面板的正投影位置与形成所述菱形的第二金属图案的金属线所在位置重合。
这样能够使得触控电极均匀布置从而使电场分布更均匀,尽可能的降低不同位置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差值,避免产生影响触控的噪音;同时保证触控电极层不存在没有金属布线的空白区域,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触控单元内,触控电极可以采用金属桥方式连接,如图7所示,在所述驱动电极4021与所述感应电极4022交叉的位置,所述驱动电极4021在触控电极层402断开而所述感应电极4022直接连通,断开的所述驱动电极4021通过连接桥404连接,所述连接桥404设于所述触控电极层402下方的所述绝缘层401中,所述连接桥404可以是双桥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感应电极在触控电极层被所述驱动电极分隔断开,并通过绝缘层中的连接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屏。所述电子装置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具体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或穿戴式设备等,上述电子装置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电子装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屏及包含所述触控显示屏的电子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突起的支撑柱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支撑柱;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错开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浮置电极,所述浮置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性绝缘,所述浮置电极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位置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浮置电极同层设置,并经由同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浮置电极与四周紧邻的所述触控电极断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电极为包括至少一根金属线段的第一金属图案,或所述浮置电极设为包括多个金属网格的第二金属图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电性绝缘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浮置电极设在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交界区域,和/或,所述浮置电极设在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的交界区域的所述浮置电极为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的所述浮置电极为所述第二金属图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驱动电极或所述感应电极的内部的所述浮置电极为多个大小相同并阵列布置的所述第二金属图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设有多个发光子像素,所述支撑柱布置在相邻所述发光子像素中间的间隔区域,所述触控电极为沿相邻所述发光子像素中间的间隔区域走线形成的金属网格。
9.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为直线型结构或曲线型结构。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CN202021263324.1U 2020-06-30 2020-06-30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2229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3324.1U CN212229618U (zh) 2020-06-30 2020-06-30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3324.1U CN212229618U (zh) 2020-06-30 2020-06-30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29618U true CN212229618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1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3324.1U Active CN212229618U (zh) 2020-06-30 2020-06-30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29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4466A (zh)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JP7034170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104354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952938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柔性显示设备
US11209947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touch panel
US1192507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927935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87804A1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JP2023541724A (ja) タッチ構造及びタッチ表示パネル、電子装置
CN10959942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649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2761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1193026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1356852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0984174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460536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12230434U (zh) 触控显示装置
KR10061116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1334592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9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26226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67686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212229618U (zh)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218273359U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WO2023280099A1 (zh) 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