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8786A - 直型精梳机 - Google Patents

直型精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8786A
CN112048786A CN202010506048.5A CN202010506048A CN112048786A CN 112048786 A CN112048786 A CN 112048786A CN 202010506048 A CN202010506048 A CN 202010506048A CN 112048786 A CN112048786 A CN 112048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g machine
frame
motor
machine according
co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60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米格利蒂
M·富尔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udino Worksho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udino Worksho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1020190000087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201900008712A1/it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1020190000117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201900011706A1/it
Application filed by Gaudino Worksho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udino Worksho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48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8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9/00Combing machines
    • D01G19/06Details
    • D01G19/14Drawing-off and delivery apparatus
    • D01G19/18Roller, or roller and apron, devices, e.g. operating to draw-off fibres continuous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9/00Combing machines
    • D01G19/06Details
    • D01G19/08Feed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9/00Combing machines
    • D01G19/06Details
    • D01G19/26Driv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型精梳机,其中一对反向旋转的撕拉辊(18、20)安装在框架(22)上,该框架(22)在第一电动传动装置的控制下,相对于保持纤维带(F)的夹钳(12)以往复运动的方式绕第一轴线(P1)摆动,以便将撕拉辊(18、20)移动到更靠近夹钳(12)的位置,从而夹住带(F)的伸出头部,然后使撕拉辊(18、20)移离夹钳(12),以便从带(F)撕拉一簇纤维。电动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该第一连杆曲柄机构借助于连杆(33)连接到框架(22),并且由电机(32)致动,根据预定数学函数对该电机进行电子控制。

Description

直型精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型精梳机(rectilinear combing machine,直线精梳机,平梳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直线梳理是对诸如亚麻、大麻、蚕丝、羊绒和类似物的天然来源的纤维进行的操作,以改善正在加工的纺织材料,消除残留杂质,并去除短于设定的最小长度的纤维。除此之外,在梳理过程中,使得纤维沿着有利于后续纺纱操作的方向平行。
在现代的直型精梳机中,纤维梳理操作是根据以下简要描述的步骤进行的。
一条纤维带以逐步的方式向设置有两个钳口(jaw,钳板)的夹钳(clamp)供给(feed,馈送,喂给)。
夹钳通过闭合来阻塞接近端部的带,从而允许簇头(head of a tuft,线束的头部)伸出。
在这一点上,簇头被所谓的“圆梳(circular comb,锡林)”梳理,该圆梳由旋转滚筒组成,该旋转滚筒具有设置有针(needle,梳针)的扇区。
在此之后,一对反向旋转的辊(roller,罗拉)(被称为撕拉辊(tearing roller,撕裂辊,拔取辊))由支撑件支撑,该支撑件可以采取往复运动的方式移动并被称为撕拉托架(carriage,滑架),该对反向旋转的辊靠近夹钳并夹住被梳理过的簇头。然后撕拉托架远离夹钳,从带上撕拉下一簇。
所谓的“撕拉套”可以插入在撕拉辊之间,并且由旋转垫组成,该旋转垫成环状闭合,并且在下撕拉辊和导向辊之间的张力下被支撑,以便支撑从撕拉辊输出的纤维。
在远离夹钳的移动过程中,通过所谓的直线梳(rectilinear comb)或固定梳梳理簇尾。
直线梳包括杆,该杆设置有一排密集的细且尖的针,以便允许少量纤维在一根针与另一根针之间通过。
直线梳以大致垂直的往复运动的方式移动,以便在梳理簇头时静止在非干涉区域中,然后在撕拉托架拉动直线梳远离夹钳时,该直线梳进入纤维簇,以便梳理簇尾。
最后,撕拉托架再次接近夹钳,撕拉辊反转旋转方向,以便将刚刚已经梳理过的纤维的尾部提供给下一簇的纤维的头部,使得它们在随后的周期中连接在一起。
在传统的精梳机中,撕拉托架相对于夹钳的往复运动是由凸轮通过连杆机构致动的。
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基于凸轮的传动装置具有因磨损而需要频繁干预以进行维护和更换的缺点。
此外,在该领域(sector)中,基于凸轮的传动装置在润滑步骤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复杂性。众所周知,用于润滑凸轮的油实际上倾向于滴到机器的底座上,从而捕获织物纤维和污垢,因此在清洗和处理用过的油方面产生随之而来的问题。
已知的直型精梳机的另一个缺点与压区距离调整有关。
众所周知,压区距离由撕拉辊和夹钳之间的最小距离组成,当撕拉辊夹住簇头时出现该最小距离。压区距离是必须根据正在加工的纤维的类型来调整的参数,因为它确定被夹住的纤维的长度。
在传统的精梳机中,通常通过松开锁定螺钉并基于机器上设置的刻度尺(graduated scales,分度标)调整调整螺钉来手动调整压区距离。
众所周知,这种调整系统具有有限的精度和重复性。
为了自动调整压区距离并增加其重复性,一些已知的精梳机设置有致动轴,该致动轴支撑一组具有不同轮廓的凸轮,可以交替选择这些凸轮以致动撕拉托架的移动。
该系统的一个缺点是,它仅允许以由凸轮的轮廓差异确定的相对较低的分辨率逐步调整咬合距离。为了在两个步级之间的中间水平上调整压区距离,需要手动干预,具有已经讨论的传统解决方案的缺点。
此外,在已知的精梳机中,清洁和维护撕拉单元的操作对操作员来说相当费力和累人的,并且有很大的受伤风险。实际上有必要手动释放致动撕拉托架的凸轮,并手动移动所述托架,尽管它具有相当大的重量。
传统的精梳机的其他缺点与直线梳的移动系统有关。
具体地说,在传统的精梳机中,直线梳的往复运动也是由凸轮借助于连杆机构致动的。
该移动系统在撕拉托架的移动方面具有上述相同的缺点,特别是涉及因磨损而维护和频繁更换的需要、润滑的需要以及与压区距离的调整相关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关于这最后一个方面,一旦已经调整了压区距离,就必须精确地调整直线梳与撕拉辊之间的距离。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该距离必须在公差范围内尽可能最小,例如1毫米。
在传统的精梳机中,通过松开锁定螺钉并根据机器上设置的刻度尺调整调整螺钉来手动调整直线梳的位置。
然而,该调整系统具有有限的精度和重复性。
此外,在已知的精梳机中,装载纺织材料和维护直线梳组件的步骤对操作员来说非常费力和累人,有很大的受伤风险。实际上,有必要手动释放致动直线梳的凸轮;提升可重达10kg-15kg的直线锥体(rectilinear cone);将直线锥体与弹簧系统接合,使得该直线椎体在操作员工作时保持升高状态;一旦材料装载操作和/或维护操作已经结束,松开直线梳并再次锁定凸轮。
传统的精梳机的另一个缺点与用于使纤维带向夹钳逐步移动的系统相关。
众所周知,这种移动由供给器(feeder,馈送器)组件实现,该供给器组件包括称为针梳(Gill)的元件和称为针板的元件。
针梳由扁平管组成,该导管与纤维带相交。针梳在基于凸轮的传动装置的控制下,执行相对于想要传递给纤维带的逐步移动的来回往复运动。为了调整针梳的行程长度,精梳机可以设有一个致动轴,该致动轴支撑一组具有不同轮廓的凸轮,可以交替选择这些凸轮来致动针梳的往复运动。
针板由支撑多排针的板组成。针板枢接至针梳,以便跟随针梳的来回往复运动,并由额外的凸轮致动,从而通过设置在针梳上的槽周期性将针插入针梳中/从针梳中取出针。
具体地说,当针梳处于最缩回的位置(行程下限)时,针板进入针梳并陷入(sink,下沉)到材料中。然后,针梳前进,从而将由针板夹在其内部的材料带走,该针板跟随针梳移动。当针梳达到最向前的位置(行程上限)时,针板上升,释放材料,然后针梳缩回初始位置,从而带走针板。
针梳的基于凸轮的致动系统的一个缺点是它仅允许以由凸轮轮廓的差异确定的相对较低的分辨率逐步调整行程。
此外,众所周知,针板的升降由弹簧限制(contrast)。在已知系统中,这种情况是额外的缺点的来源。弹簧的刚性实际上受到以下事实的限制:操作员必须能够在材料装载和维护步骤中手动解除弹簧,而且还存在被夹住的风险。
尤其,针梳的基于凸轮的致动系统在撕拉托架和直线梳的移动方面具有上述相同的缺点,特别是涉及由于磨损和润滑需求而需要维护和频繁更换。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标是改进直型精梳机,以便消除使用凸轮在与凸轮润滑有关的磨损、维护和清洁方面产生的缺点。
在此目标内,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撕拉组件,该撕拉组件允许更精确和更可靠地调整压区距离,具有更高的重复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用于调整撕拉组件的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撕拉组件,以便促进并提高清洁操作和维护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撕拉组件,该撕拉组件相对于所涉及的高动态力(high dynamic force)被充分锁定,以便防止可能损害纺织材料的质量并限制机器寿命的振动腐蚀(vibrocorrosion)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撕拉组件,该撕拉组件即使在电气/电子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能与精梳机的其他移动元件接触,从而避免任何碰撞损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整直线梳组件的系统,该系统更精确、更可靠,并且具有更高的重复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用于调整直线梳组件的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直线梳组件,以便促进并提高维护和装载材料的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梳组件,该直线梳组件相对于所涉及的高动态力而被充分阻塞,以防止可能损害纺织材料的质量并限制机器寿命的振动腐蚀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梳组件,该直线梳组件即使在电气/电子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能与精梳机的其他移动元件接触,从而避免任何碰撞损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给器组件,该供给器组件可以在行程调整的步骤期间以及在材料装载和维护步骤期间被远程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供给器组件,以便促进并提高维护操作和材料装载操作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给器组件,该供给器组件即使在电气/电子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能与精梳机的其他移动元件接触,从而避免任何撞击损伤。
该目标以及在下文中将变得更加明显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是通过根据本申请的直型精梳机来实现的,本文还限定了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尽管是次要的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其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通过附图中的非限制性示例来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撕拉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撕拉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从第一角度看的图2的撕拉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第二角度看的图2的撕拉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绘制出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撕拉组件的运动规律的图表;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直线梳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并入图6的直线梳组件的直型精梳机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细节的放大视图;
图9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示出在不同配置中的直线梳组件;
图10是绘制了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直线梳组件的运动规律的图表;
图11是在第一操作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的立体图,为了更好地理解,已经从其中去除了其他附图中所示的一些部件;
图12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11的供给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与图12类似的在不同操作配置中的供给器组件的视图;
图14是图13的供给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的第一细节的仰视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的第二细节的俯视立体图;
图17是从类似于图12和图14的角度看的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的立体图,为了更好地理解,已经从其中去除了一些部件并且增加了其他部件;
图18-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分别在六个连续的操作步骤中的侧视图;
图24是绘制了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的部件中的第一部件的运动规律的图表;
图25是绘制了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的供给器组件的部件中的第二部件的运动规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直型精梳机的撕拉组件10。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撕拉组件介入的步骤之前的步骤中,纤维带F由供给器组件210以逐步的方式向夹钳12供给。下面将参照供给器组件的优选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供给器组件210。夹钳12通常设置有下钳口14和上钳口16,它们与带F的步进供给同步地间歇性打开和闭合。
夹钳12以周期行的方式闭合,以便将带F锁定在接近端部的位置,从而允许将要经受梳理步骤的一簇纤维的头部伸出(图14)。
对于由于超出了本发明的目标和目的而不会在此详细描述的一系列移动,从夹钳12伸出的簇头由布置在夹钳12下面的所谓的圆梳梳理,这在此不作描述,因为它超出了本发明的目标和目的。圆梳通常由设置有装配(fit,安装)有针的扇区的旋转滚筒组成。
在该循环的这一点介入的撕拉组件10包括一对反向旋转的撕拉辊18、20,它们装配在称为撕拉托架22的第一框架上。通常,在环21a中闭合的垫(被称为撕拉套(tearingsleeve,撕拉套筒))插入撕拉辊之间。撕拉套借助于仅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张力辊21c在下撕拉辊18与导向辊21b之间的张力下支撑,并由电机装置(未示出)转动。撕拉套的目的是支撑从撕拉辊出来的纤维。
撕拉托架22在第一电动传动装置(first motorized transmission means,第一机动传动装置)的控制下围绕第一轴线P1摆动,以便使撕拉辊18、20相对于夹钳12周期性地靠近/远离。
在撕拉托架22接近夹钳12时,撕拉辊18、20夹住刚梳理好的簇头,然后撕拉托架22远离夹钳12,从带F上撕拉下来一簇。
在撕拉托架22远离夹钳12时,簇尾C(图1)由直线梳组件110梳理,在下文中,该直线梳组件将在其优选实施例中更详细地描述。
然后,撕拉托架22再次移动靠近夹钳12,并且撕拉辊18、20反转旋转方向,以便将刚刚梳理过的纤维的尾部呈现给下一簇纤维的头部,使得它们在随后的周期中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现在特别参考图2-图4,致动撕拉托架22往复运动的第一电动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该第一连杆曲柄机构通过连杆机构33连接到撕拉托架,并且由第一电机32致动,优选地,该第一电机根据预定的数学函数依据位置被以电子方式控制。
优选地,可以使用由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resolver,解析器)驱动的无刷同步电机。
有利地,连杆机构33包括第一杠杆(lever)装置,优选地,第一对杠杆34与第一致动轴36成一体,该第一致动轴枢接至精梳机的结构(未示出)。第一对杠杆34通过连杆装置在功能上连接到撕拉托架22的相对两侧,优选是一对连杆38,这一对连杆绕第二轴线P2枢接至撕拉托架22。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作用在额外的杠杆装置上,优选是与第一致动轴36成一体的第三杠杆39,以使第三杠杆以往复运动的方式旋转几度。
在这里举例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通过第一偏心枢轴40和第一连杆44来设置,该第一偏心枢轴与第一电机32的驱动轴42成一体并且充当曲柄,该第一连杆的一端装配在第一偏心枢轴40上,而相对的另一端枢接至第三杠杆39。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特征,控制第一电机32的运动的数学函数在驱动轴42的一个完整旋转的圆弧内执行,即旋转360°,而不需要反转旋转方向。由于撕拉托架22的最大行程将始终限于第一偏心枢轴40的偏心率的值,因此该解决方案允许在电机的电子管理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精梳机的各种元件之间的碰撞风险。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撕拉组件10包括可以远程启动的压区距离调整装置。
为了这个目的,第一电机32被固定在第一支撑件48上,该第一支撑件平行于电机轴线绕第三轴线P3枢接至精梳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第一电子控制致动器50的控制下在预先选定的角度位置旋转。通过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和连杆机构33,第一支撑件48围绕第三轴线P3的位置的调整反映在撕拉托架22围绕第一轴线P1的位置的调整中,并相应地反映在压区距离的调整中。
为了防止与所涉及的高动态力相关的振动腐蚀现象,通常通过一对加压流体操作的致动器(优选为第一液压千斤顶52、54)锁定来第一支撑件48。第一液压千斤顶52、54具有杆56、58,这两根杆插入围绕第三轴线P3形成在第一支撑件48上的相应弧形槽60、62中,并在端部处支撑相应垫圈64、66。通过启动千斤顶用于牵引,第一支撑件48保持以三明治状的方式保持夹紧在第一千斤顶52、54的本体与垫圈64、66之间。
在操作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撕拉托架22的运动规律由连杆曲柄机构的典型的正弦函数与控制第一电机32旋转的数学函数的数学和(mathematical sum)给出。
基于要加工的纤维的长度、材料的类型、污染物和必须从材料中去除的废纤维,编制数学函数,以管理撕拉组件在其行程的每个步骤中必须遵循的速度/位置曲线,其中特别注意在撕拉步骤中的速度/位置曲线。
根据机器的几何形状和映射,数学函数是可变的,并且必须设计成避免与机器的其他元件发生碰撞,并优化周期时长。数学函数的编制本身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通知识范围内,因此在此不详细讨论。
举例来说,图5的图表绘制了建立相位与致动轴线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函数,并且该数学函数可以用来控制根据本发明的撕拉组件10的移动。
通过(甚至远程地)致动第一致动器50,既可以采取前面描述的方式调整压区距离,又可以使撕拉托架22移动更大的量以用于清洁和维护操作。
远程控制允许专门从事织物纤维加工的单个操作员从集中控制站控制多台机器,而不必离开他的岗位,也不需要特定的机械知识。
具体参照图6-图10,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直型精梳机的直线梳组件110。为简单起见,图7-图9中只显示了直线梳组件的一部分。
如前所述,直线梳组件110具有在撕拉托架22离开夹钳12时梳理簇尾C的目的。
按照本身的常规方式,直线梳组件110包括称为直线梳124的元件,该元件包括杆126,该杆设置有密集排列的成排的细且尖的针128,以便允许少量纤维在一根针与另一根针之间通过。
直线梳124在第二电动传动装置的控制下,以交替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在静止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移动,该运动相对于精梳机的其他部件是同步的,该静止位置在梳理簇头时不干涉纤维,而该操作位置在直线梳插入两个撕拉辊18、20之间的牵伸关系中时干涉纤维,以便梳理簇尾C(图8)。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二电动传动装置包括第二框架130,直线梳124被固定在该第二框架上,该第二框架绕第三轴线P3枢转(图7),并在第二连杆曲柄机构132的控制下绕所述轴线摆动,该第二连杆曲柄机构在第四轴线P4处作用于第二框架130;第二连杆曲柄机构132由第二电机134致动,根据预定的数学函数优选地依据位置对该第二电机进行电子控制。
有利的是,可以使用通过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驱动的无刷同步电机。
更详细地,第二框架130包括:
-横向构件130a,直线梳124固定在该横向构件上;
-两个第一平行臂130b,其从横向构件130a的相对两端伸出并在第四轴线P4处终止,以便绕所述轴线枢接至第二连杆曲柄机构;以及
-两个平行分支130c,其从第一臂130a的中间点延伸并在第三轴线P3处终止,这两个平行分支绕该第三轴线枢转。
在这里举例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杆曲柄机构通过两个第一偏心轮冠(crown,凸台)136和一对第二平行连杆140提供,第一偏心轮冠设置在由第二电机134致动的第二致动轴138上并充当曲柄,每个第二平行连杆的一端绕第四轴线P4枢接至第一臂130a中的相应一个,而相对的另一端装配在第一偏心轮冠136中的相应一个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致动轴138与第二电机134的驱动轴(未示出)直接同轴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特征,控制由第二电机134致动的第二致动轴138,以便在完整的360°旋转的圆弧上执行数学函数,而不需要反转旋转方向。由于梳124的最大行程将始终限于第一偏心轮冠136的偏心率的值,因此该解决方案允许在电机的电子管理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精梳机的各种元件之间的碰撞风险。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直线梳组件110包括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可以被远程启动,以便改变第三轴线P3和第二致动轴138的位置,从而根据压区距离的变化来调整直线梳124与撕拉辊18、20的距离。
为了这个目的,有利地,分支130c中的每一个绕第三轴线P3枢接至第四杠杆142的端部。第四杠杆142从第一枢轴144一体地伸出,该第一枢轴由第二支撑件146可旋转地支撑,该第二支撑件与机器的结构成一体。第一枢轴144可以在第二致动器148的控制下以预先选定的角度位置旋转,该第二致动器是电子控制的,并且作用于与第一枢轴144成一体的第五杠杆150。
同样地,第二致动轴138在其端部处由一对第六杠杆152支撑,这一对第六杠杆从第二枢轴154一体地伸出,该第二枢轴由与机器结构成一体的一对第三支撑件156可旋转地支撑。第二枢轴154可以在第三致动器158的控制下以预先选定的角度位置旋转,第三致动器158是电子控制的,并且作用于第六杠杆152之一。
为了调整直线梳124与撕拉辊18、20的距离,第二致动器148和第三致动器158被致动,以便根据压区距离的变化,分别沿同一方向朝向或远离撕拉辊18、20移动第三轴线P3和第二致动轴138。
优选地,为了防止与所涉及的高动态力相关的振动腐蚀现象,第一枢轴144的第二支撑件146以及第二枢轴154的第三支撑件156通过相应的加压流体致动装置(优选地,第二液压千斤顶160、162)保持锁定。
在操作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直线梳124的运动规律由连杆曲柄机构的典型的正弦函数与控制第二电机134旋转的数学函数的数学和给出。
编制数学函数,以便根据要加工的材料来管理梳理尾部的步骤,从而避免与机器的其他元件发生碰撞,并优化周期时长。
根据机器的几何形状和映射,数学函数是可变的,并且编制数学函数本身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通知识范围内,因此在此不详细讨论。
举例来说,图10的图表示出了建立相位与致动轴线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函数,并且该数学函数可以用来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直线梳组件110的运动。
在压区距离变化的情况下,如前所示,可以通过致动第二致动器148和第三致动器158来远程调整直线梳124到撕拉辊18、20的距离。
参照图11-图2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供给器组件210,如前所述,供给器组件210的目的是以逐步的方式向夹钳12供给纤维带F(仅在图14中示出)。
供给器组件210包括多孔扁平管(本身被称为针梳220)和板(本身被称为针板222),该多孔扁平管适于与纤维带F交叉。
针梳220固定到第三框架224的活动端224a,并通过位于操作端224a附近的导向装置225(图14)由下钳口14滑动支撑。第三框架224在第一致动装置226的控制下,相对于人们想要赋予纤维带的步进移动执行来回往复运动,该第一致动装置作用在与操作端224a相对的致动端224b处。第三框架224包括两个第二平行臂224p,这两个第二平行臂从针梳220的相对两侧伸出。
针板222固定到第四框架228,该第四框架绕第五轴线P5枢接至第三框架224(图11)。针板222适于在第二致动装置230(图12、图13、图15和图16)的控制下,使其针221周期地插入针梳220中/从针梳中取出。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致动针梳220的第一致动装置226包括由第三电机234致动的曲柄机构(仅在图17中示出),并且基于第一预定数学函数优选地根据位置对该第三电机进行电子控制;致动针板222的第二致动装置230包括由第四电机238致动的第三连杆曲柄机构,也基于与第一数学函数相关的第二数学函数优选地根据位置对该第四电机进行电子控制。
有利地,对于针梳220和针板222两者,都可以使用通过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驱动的无刷同步电机。
更详细地,曲柄机构包括由第三电机234致动的第三致动轴240,该第三致动轴设有两个用作曲柄的第二偏心轮冠242,并且可旋转地接合设置在第三框架224的致动端224b处(即第二平行臂224p的自由端处)的相应环形座244。
第三连杆曲柄机构包括一体地支撑两个曲柄250的第四致动轴248和一对第三连杆252,每个第三连杆的一端绕第六轴线P6(图11)枢接至第四框架228,而相对的另一端枢接至两个曲柄250中的相应一个。第四致动轴248优选通过第三传动装置253由第四电机238致动。
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三传动装置253包括第七杠杆254,该第七杠杆自由地装配在第四致动轴248上,并且受到由第四电机238致动的第四连杆曲柄机构256的作用。更详细地,第四连杆曲柄机构包括第四连杆258,该第四连杆的一端枢接至第七杠杆254的自由端,而相对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二偏心枢轴260(图14和图15)上,用作曲柄,该曲柄与第四电机238的驱动轴成一体。如图15中详细所示,第七杠杆254设置有第一齿262,当第七杠杆254在用于提升针板222的方向(即图15中的箭头R所指示的方向)上转动时,该第一齿与两个曲柄250中的一个接合,从而推动其在相同方向上旋转。
针板222的上升与牵引弹簧264形成对比,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该牵引弹簧将针板222推靠在针梳220上。具体地,针板222设置有多个橡胶垫265a,这些橡胶垫适于抵靠与针梳220成一体的各个支座265b(图11和图14)。具体参照图11-图13和图16,牵引弹簧264在第八杠杆266与第九杠杆270之间动作,该第八杠杆与第四致动轴248成一体,该第九杠杆枢接至机器的结构272。第九杠杆270通过第三臂274铰接到第十杠杆276,该第十杠杆自由地装配在第四致动轴248上,位于第八杠杆266的一侧。第八杠杆266设置有第二齿278(图12和图13),当第十杠杆276在用于提升针板222的方向(即图12中的箭头N所指示的方向)上转动时,该第二齿与第十杠杆276接合,从而在相同的方向上推动第八杠杆266。
第三臂274可以在气动致动器280的致动下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操作位置与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维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
–在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操作位置(气动致动器的杆处于缩回位置),第九杠杆270(图11中可见)远离第八杠杆266旋转,以加载牵引弹簧264,并通过第八杠杆266、第四致动轴248和连杆曲柄机构的其他部件将针板222弹性地推靠在针梳220上;
–在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维护位置(气动致动器的杆处于伸出位置),第九杠杆270朝向第八杠杆266旋转,以释放牵引弹簧264,并且第十杠杆276沿相同方向旋转,以便借助第二齿278沿用于将针板222从针梳220中完全抽出的方向推动第八杠杆266,以进行维护操作。
有利地,存在安全系统281(图17),该安全系统适于在第三电机234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防止针板222与夹钳12的上钳口16之间发生碰撞的危险。
具体参考图17,根据本发明的安全系统包括从第三致动轴240径向地且一体地伸出的保持元件282以及在中心枢接至机器结构272的摇杆(rocker,翘板)284。摇杆284的第一端284a支撑沿着保持元件282的轨迹布置的支承轮286。摇杆284的第二端284b枢接至第五连杆曲柄机构288,该第五连杆曲柄机构在功能上连接至上钳口16的第五致动轴290,使得摇杆284相对于上钳口16的移动独特地摆动。具体地,第五连杆曲柄机构288包括第十一杠杆292,该第十一杠杆与上钳口16的第五致动轴290成一体,并通过第五连杆294连接到摇杆284的第二端284b。
保持元件282和摇杆284被布置成仅在第三电机234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在针板222(布置在针梳220上方)与上钳口16碰撞之前才接触,以防止碰撞。
在操作中,图18-图23连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给器组件执行的供给步骤。
在初始状态下(图18),夹钳12打开,并且针板222插入到针梳220中,该针梳与下钳口14的自由边缘距离L1。
在第一步(图19)中,夹钳12绕第七轴线P7向下旋转,同时上钳口16开始闭合在下钳口14上。同时,在各自的致动装置的控制下,针梳220和针板222前进,从而使针梳220和下钳口14之间的距离L1保持恒定。在夹钳12向下旋转结束时,上钳口16完全闭合在下钳口14上。
在第二步中(图20),针板222在两个连杆曲柄机构的控制下上升,以便将其针221从针梳220中抽出并释放材料。
在第三步中(图21),在曲柄机构的控制下,针梳220通过可由使用者设定的行程LC缩回,并带动绕第五轴线P5枢接至针梳220的针板222。
然后针板222再次下降并进入针梳220(图22)。
然后,在相应的致动装置的控制下,夹钳12开始上升并打开,而针梳220和针板222开始前进,针板222的位置由相应的致动装置补偿,从而确保与针梳220的正确接触(图23)。
最后,系统返回到图18的初始位置。
编制数学函数,以便管理针梳和针板的行程,并有可能进行微调,例如,根据待加工材料进行微调。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那样,在操作条件下针板222的行程由第三连杆曲柄机构的最大行程限定,该最大行程被适当地选择,以避免与机器的其他元件的任何碰撞,即使意外地失去了对第四电机238的控制(也不会与机器的其他元件发生任何碰撞)。
同时,上述安全系统281防止了在失去对第三电机234的控制的情况下针板222与上钳口16之间发生碰撞的危险。
为了材料装载和维护的操作,气动致动器280被致动,以便以上述方式完全抬起针板222。
根据机器的几何形状和映射,控制电机的数学函数是可变的,并且编制数学函数本身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通知识,因此在下文中将不再详细描述。
作为示例,图24和图25的图表示出了分别建立第三电机234和第四电机238的相位与致动轴线之间的关系的两个数学函数。特别地,图24示出了在最大供给行程与最小供给行程之间调整针梳220的运动规律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直型精梳机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目的。
具体地,撕拉组件的致动系统和优选的直线梳组件的致动系统和供给器组件的致动系统允许克服影响基于凸轮的已知系统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与凸轮润滑操作有关的磨损、维护和清洁。
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那样,撕拉组件和直线梳组件的往复运动会在反转步骤中产生相当大的应力,其中机构的加速度峰值是由于系统的高动态造成的。通过由数学函数驱动的无刷电机精确控制这一移动在能量吸收方面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与传统的用凸轮致动不同,不可能使用机械飞轮来积累能量并使运动平滑。在这方面,连杆曲柄机构允许相当大地限制能量吸收,并因此在换向步骤期间以更高的精度控制电机,这是因为众所周知,在机构的上死点和下死点,致动轴上的致动扭矩为零,而连杆脚上的作用力是最大的。
如上所述,所述系统还允许限制电机的尺寸,因此降低了制造和操作成本。
此外,由电子控制致动器致动的用于调整撕拉组件中的压区距离的系统更加精确和可靠,与背景技术的手动解决方案相比具有高得多的重复性。
根据上述提供的直线梳组件还有助于实现本发明的目标和目的,因为它也促进并提高了材料装载和维护操作的安全性。具体地,参考图9,通过使第六杠杆152绕第二枢轴154的轴线旋转(在图7和图9中为顺时针方向),从而通过绕第三轴线P3(旋转)的第二连杆140使第二框架130旋转,可以(甚至远程地)提升直线梳124。
远程控制允许专门从事织物纤维加工的单个操作员从集中控制站控制多台机器,而不必离开他的岗位,也不需要特定的机械知识。
此外,由电子控制致动器致动的直线梳组件的调整系统更精确、更可靠,相对于背景技术的手动解决方案具有高度的重复性。
此外,根据预期的目标和目的,在行程调整步骤和材料装载和维护步骤过程中,还可以由专门从事织物纤维加工的单个操作员远程控制供给器组件。操作员可以从一个集中控制站控制多台机器,而不必离开他的岗位,也不需要特定的机械知识。
此外,与背景技术的手动解决方案相比,电子控制的针梳行程调整系统更加精确和可靠,具有高度的重复性。
本发明实现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撕拉组件、直线梳组件和供给器组件的致动系统被配置为即使在电气/电子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也防止精梳机的移动元件之间的接触,从而避免可能的碰撞损伤。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应用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例如,关于撕拉组件,虽然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连杆曲柄机构的“曲柄”是通过与驱动轴成一体的偏心枢轴来提供的,但是很明显,在不同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下,它们可以由形状像杠杆的实际曲柄组成。
此外,当然可以在电机和曲柄之间提供减速单元。
同样重要的是,致动机构的曲柄和连杆当然可以是双重的(duplicated,重复的)。
关于直线梳组件,很明显,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中,连杆曲柄机构具有一些“双重的”元件(例如,双连杆140、双偏心轮冠136等),这仅仅是出于与所述元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相关的构造/设计原因。然而,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方面是完全不相关的,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所述元件的尺寸或通过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来避免。
此外,尽管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直线梳组件的连杆曲柄机构的“曲柄”通过设置有偏心轮冠的致动轴来提供,但是很明显,在不同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下,它们可以由形状像杠杆的实际曲柄组成。
当然,可以在第二致动轴138与第二电机134之间设置减速单元。
关于供给系统,很明显,在此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曲柄机构和连杆曲柄机构具有一些“双重的”元件,这仅仅是出于与所述元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相关的构造/设计原因。然而,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方面是完全不相关的,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所述元件的尺寸或通过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来避免。
此外,尽管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偏心轮冠或偏心枢轴的致动轴来提供一些“曲柄”,但是很明显,在不同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下,它们可以由形状像杠杆的实际曲柄组成。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致动轴与各个电机之间设置减速装置。

Claims (15)

1.一种直型精梳机,包括安装在第一框架(22)上的一对反向旋转的撕拉辊(18、20),所述第一框架在第一电动传动装置的控制下,相对于保持纤维带(F)的夹钳(12)以往复运动绕第一轴线(P1)摆动,以便使所述撕拉辊(18、20)移动到更靠近所述夹钳(12)的位置,从而夹住所述带(F)的伸出头部,然后使所述撕拉辊(18、20)远离所述夹钳(12)移动,以便从所述带(F)撕拉一簇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所述第一连杆曲柄机构借助于连杆机构(33)连接到所述框架(22),并由第一电机(32)致动,所述第一电机根据预定数学函数而被电子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曲柄机构借助于偏心枢轴(40)和第一连杆(44)而被提供,所述偏心枢轴与所述第一电机(32)的驱动轴(42)成一体并充当曲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装配在所述偏心枢轴(40)上,相对的另一端枢接至所述连杆机构(3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2)被控制成在完整的360°旋转内执行所述数学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精梳机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能够被远程启动,以便在所述往复运动期间调整所述框架(22)相对于所述夹钳(12)所达到的最小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支撑件(48),所述第一电机(32)固定到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平行于所述马达轴线而枢接至所述精梳机的结构,并且能够在电子控制致动器(50)的控制下旋转到预定的角度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8)通常借助于第一加压流体操作的致动装置(52、54)而锁定在适当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3)包括第一杠杆装置(34),所述第一杠杆装置与枢接至所述精梳机的结构的第一致动轴(36)成一体,并且通过枢接至所述框架(22)的连杆装置(38)而连接到所述框架(22),所述第一连杆曲柄机构(30)作用在与所述第一致动轴(36)成一体的第二杠杆装置(39)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2)由位置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精梳机还包括直线梳(124),所述直线梳在第二电动传动装置的控制下,能够在静止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以往复运动的方式移动,所述工作位置与插入所述反向旋转的撕拉辊之间的处于牵伸关系的一簇纤维发生干涉,所述第二电动传动装置包括支撑所述直线梳(124)的第二框架(130),所述第二电动传动装置绕第三轴线(P3)枢转,并且在第二连杆曲柄机构(132)的控制下绕所述第三轴线(P3)摆动,所述第二连杆曲柄机构(132)在第四轴线(P4)处作用于所述第二框架(130)上,所述第二连杆曲柄机构(132)由第二电机(134)致动,所述第二电机根据相应的预定数学函数而被电子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曲柄机构借助于至少一个第一偏心轮冠(136)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杆(140)而被提供,所述第一偏心轮冠与由所述第二电机(134)致动的第二致动轴(138)成一体并且充当曲柄,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绕所述第四轴线(P4)枢接至所述第二框架(130),相对的另一端装配在所述第一偏心轮冠(13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精梳机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能够被远程启动,以便改变所述第三轴线(P3)和所述第二致动轴(138)的位置,从而调整所述直线梳(124)与所述撕拉辊(18、20)的最小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杠杆(142),所述第二框架(130)绕所述第三轴线(P3)枢接至所述杠杆,所述杠杆(142)从第一枢轴(144)一体地伸出,所述第一枢轴相对于机器的结构被能够旋转地支撑,并且能够在第二电子控制致动装置(148)的控制下旋转到预定的角度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精梳机还包括供给器组件(210),所述供给器组件适于以逐步的方式向所述夹钳(12)供给所述纤维带(F),所述夹钳(12)被致动为间歇地打开/关闭,以便周期性地阻塞所述带(F),所述供给器组件包括:
-多孔扁平管或针梳(220),适于与所述纤维带(F)相交,并且通过第一致动装置(226)相对于所述纤维带的逐步移动以往复运动的方式来回移动;以及
-设有多排针(221)的针板或针薄片(222),固定到围绕第五轴线(P5)枢接至第三框架(224)的第四框架(228),并且在第二致动装置(230)的控制下,所述针板或针薄片以其针(221)周期性地插入到所述针梳(220)中/从所述针梳中抽出;
并且所述第一致动装置(226)包括由第三电机(234)致动的曲柄机构,所述第三电机基于相应的第一预定数学函数而被电子控制,并且所述第二致动装置(230)包括由第四电机(238)致动的第三连杆曲柄机构,所述第四电机基于相应的第二预定数学函数而被电子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机构包括由所述第三电机(234)致动的第三致动轴(240),所述第三致动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偏心轮冠(242),所述第二偏心轮冠充当曲柄并能够旋转地接合所述第三框架(224)的相应的环形座(244)。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直型精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曲柄机构包括第四致动轴(248)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杆(252),所述第四致动轴由所述第四电机(238)致动并且一体地支撑至少一个曲柄(250),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绕第六轴线(P6)枢接至所述第三框架(228),相对的另一端枢接至所述曲柄(250)。
CN202010506048.5A 2019-06-05 2020-06-05 直型精梳机 Pending CN112048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9000008070 2019-06-05
IT201900008070 2019-06-05
IT102019000008712 2019-06-12
IT102019000008712A IT201900008712A1 (it) 2019-06-12 2019-06-12 Macchin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munita di gruppo strappatore perfezionato
IT102019000011706A IT201900011706A1 (it) 2019-07-15 2019-07-15 Macchin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munita di gruppo di alimentazione perfezionato
IT102019000011706 2019-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8786A true CN112048786A (zh) 2020-12-08

Family

ID=7085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6048.5A Pending CN112048786A (zh) 2019-06-05 2020-06-05 直型精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748051B1 (zh)
CN (1) CN11204878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9209A1 (de) * 1994-04-07 1995-10-12 Spinnereimaschinenbau Leisnig Anordnung zum synchronisierten Antreiben mehrerer Achsen an Kämmaschinen
EP0735167A2 (de) * 1995-03-27 1996-10-02 Gerhard Dr. Mandl Kämmaschine
EP0764730A1 (en) * 1995-09-20 1997-03-26 SANT'ANDREA NOVARA S.p.A. A method of combing textile fibres and a combing machin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ITTO20030106A1 (it) * 2003-03-12 2004-08-14 Sant Andrea Novara Sp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con regolazione dello scartamento perfezionata .
CN101495686A (zh) * 2006-07-25 2009-07-29 里特机械公司 精梳机
CN101555639A (zh) * 2008-04-11 2009-10-1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形成梳理的纤维网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16644A (en) * 1928-11-21 1931-07-28 Gegauff Charles Combing machine
IT1014284B (it) * 1974-06-04 1977-04-20 Sant Andrea Novara Officine Procedimento e macchina per la pet tinatura e la selezionatura di fibre tessili
FR2861092A1 (fr) * 2003-10-21 2005-04-22 Schlumberger Cie N Peigneuse rectilig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9209A1 (de) * 1994-04-07 1995-10-12 Spinnereimaschinenbau Leisnig Anordnung zum synchronisierten Antreiben mehrerer Achsen an Kämmaschinen
EP0735167A2 (de) * 1995-03-27 1996-10-02 Gerhard Dr. Mandl Kämmaschine
EP0764730A1 (en) * 1995-09-20 1997-03-26 SANT'ANDREA NOVARA S.p.A. A method of combing textile fibres and a combing machin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ITTO20030106A1 (it) * 2003-03-12 2004-08-14 Sant Andrea Novara Sp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con regolazione dello scartamento perfezionata .
CN101495686A (zh) * 2006-07-25 2009-07-29 里特机械公司 精梳机
CN101555639A (zh) * 2008-04-11 2009-10-1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形成梳理的纤维网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8051A1 (en) 2020-12-09
EP3748051B1 (en) 2022-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6682B1 (de) Antrieb für eine Kämmmaschine
CH703146B1 (de) Vorrichtung zur Fasersortierung bzw. -selektion eines Faserverbandes aus Textilfasern.
CN108674968A (zh) 一种用于织机的纱管自动上下料设备
CN112048786A (zh) 直型精梳机
EP0351371B1 (en) Top-comb drive mechanism for combing machine
CN1241652A (zh) 精梳机的钳板
CN102121145B (zh) 用于全钢针布的安装设备
DE19509209A1 (de) Anordnung zum synchronisierten Antreiben mehrerer Achsen an Kämmaschinen
CN102864526A (zh) 一种内置钳板组件的精梳机锡林结构
EP0653505B1 (en) Nipper apparatus for use in comber
JPH03227439A (ja) 編機のプランジャ針制御装置
IT201900011706A1 (it) Macchin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munita di gruppo di alimentazione perfezionato
EP0764730B1 (en) A method of combing textile fibres and a combing machin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517783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slivers
EP3865610A1 (en) Finishing device for spinning process provided with a roving-winding assembly
CN210560935U (zh) 一种新型自动取落绵机构
EP2400048B1 (en) Combing machine
IT201900008709A1 (it) Macchin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munita di manicotto strappatore perfezionato
IT201900008712A1 (it) Macchina pettinatrice rettilinea munita di gruppo strappatore perfezionato
DE19536009A1 (d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 dem Zangenapparat einer Wollkämmaschine angeordneten, umlaufenden Speisekammanordnung
EP0481181A1 (de) Zangenaggregat für eine Kämmaschine
NL2034470B1 (en) Yarn guiding device for textile manufacturing machine
ITBO950016A1 (it) Dispositivo perfezionato per la tesatura verticale del tessuto di una macchina automatica per maglieria, in particolare rettilinea
CN201186971Y (zh) 分配机构
DE69422C (de) Streckwerk für langfaseriges Gespinnst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