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67C - 八音盒 - Google Patents

八音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67C
CN1120467C CN97101822.7A CN97101822A CN1120467C CN 1120467 C CN1120467 C CN 1120467C CN 97101822 A CN97101822 A CN 97101822A CN 1120467 C CN1120467 C CN 11204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work spring
framework
music box
cylinder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18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23A (zh
Inventor
浅川新六
竹村纯一
臼井本基
折井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359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23085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36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23085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1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FAUTOMAT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F1/00Automat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F1/06Musical boxes with plucked teeth, blad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oy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八音盒,其框架上支撑着弹击振动板并演奏乐曲的滚筒、成为滚筒的旋转驱动源且被条盒围绕的发条、以及对滚筒的旋转速度进行调节的调速装置,调速装置由具有2个蜗杆的增速轮系及制动装置构成,发条一端固定在条盒内的卷轴上,另一端与框架上的卡合部卡合,框架上形成防止发条另一端向条盒外移动的阻挡部以及防止蜗杆向推力方向移动的位置保持装置。本发明八音盒的滚筒可稳定旋转,演奏乐曲时音质良好。

Description

八音盒
本发明涉及用嵌设于滚筒中的销钉弹击振动阀而演奏乐曲的八音盒。
用嵌设于滚筒中的销钉弹击振动阀而演奏乐曲的八音盒是把来自旋转驱动源的驱动力经过滚筒传递给称为调速器的调速装置而使滚筒的旋转保持稳定。调速器用于稳定滚筒的旋转,由增速轮系与制动装置构成。在增速轮系中,为了增大速比,有的在增速轮系中设有多个蜗杆和蜗轮,例如,当在增速轮系的中间和最终级使用蜗杆时,在用于最终级的蜗杆上设置制动构件并使其作高速旋转,利用这时的摩擦制动来稳定滚筒的旋转。
另一方面,作为滚筒的驱动源使用的发条以卷绕在卷轴上的状态容纳于由八音盒的框架和外壳等构成的称为条盒的空间内。该发条的一端从条盒外插入并固定在条盒内伸出的卷轴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条盒外周壁上形成的卡合部,以防止发条卷入时该另一端进入条盒内。在固定于该卡合部的发条的另一端形成颈部。为便于发条卷入时和另一端卡合时的作业性,在颈部与卡合部之间相对发条扩展方向而形成游隙,条盒内的发条呈涡卷状卷绕在卷轴上而被加载,在这一状态下通过调速装置的作用渐渐释放,对滚筒作旋转驱动而演奏乐曲。
在八音盒中,考虑到蜗杆的组装性和零件公差等因素,一般是使其具有称为推力间隙的轴向间隙而支撑着蜗杆。然而,当该蜗杆接受来自蜗轮的旋转而作高速旋转时,会因轴向发生的偏移力而移动。该偏移力的方向根据对蜗杆的输入方向、即蜗杆的旋转方向而有所不同。例如,对蜗杆的输入若是从驱动源一侧传递的,则在轴的输入切向力方向移动,若来自驱动源一侧的输入较弱而高速旋转的制动装置的惯性力较强时则在与上述输入切向力相反的方向移动。
一旦如此发生的偏移力方向使蜗杆的移动方向发生变化,有时在偏移力的方向转换时,会在蜗杆与蜗轮间产生很大游隙,致使制动装置不起作用,驱动源成自由状态,滚筒急剧旋转。对此,如果各蜗杆的推力间隙为0就没有问题,但从零件公差等问题来看,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即便间隙为0,由于作用于蜗杆上的偏移力,当支撑蜗杆的支撑部在采用某些材料时就会在偏移力作用的方向被蜗杆端部磨损,结果仍要产生推力间隙。
在演奏乐曲时,这种因滚筒的急剧旋转而造成的滚筒旋转不稳会造成音质低下、声音刺耳等问题。特别是当增速轮系中使用多个蜗杆时,由于增速装置的增速比很大,设于同一轮系中间的蜗杆的偏移力所造成的轴向移动会对与减速侧蜗轮之间的啮合状态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在用发条作为滚筒的驱动源的场合,当发条释放时,即,在演奏乐曲时,如果发条的最外周面和条盒内周面间的摩擦力(第1摩擦力)与最外周面和位于其内侧一圈的第2外周面间的摩擦力(第2摩擦力)间的关系破坏,则发条就不能顺利释放,且钩在卡合部的另一端会向飞出条盒外的方向移动。一旦形成这样的状态,会产生发条另一端与卡合部间的击打音,这是造成演奏中杂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对演奏乐曲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上述第1摩擦力与第2摩擦力的关系如果始终保持“第1摩擦力>第2摩擦力”,则可以顺利地释放发条,而不会发生这类问题,但要使摩擦力维持上述关系是很困难的,需要进行多次试验,而且可靠性差,不仅产品开发要耗费大量时间,同时也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上述传统技术在乐曲演奏方面的缺陷的八音盒,具体而言,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蜗杆向推力方向移动、避免因滚筒旋转不稳造成乐曲演奏方面缺陷的八音盒,以及提供一种通过可靠地阻止发条另一端的移动而避免乐曲演奏缺陷且音质良好的八音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对由框架支撑的驱动源的旋转驱动而弹击振动板的振动阀并演奏乐曲的滚筒旋转速度进行调节的调速装置由具有2个蜗杆的增速轮系与设于该增速轮系前端的制动装置构成,在上述框架上设置有由对所述2个蜗杆中至少位于所述驱动源一侧的第1蜗杆向推力方向加力的弹性构件构成的位置保持装置,位置保持装置向着所述第1蜗杆被所述驱动源驱动时产生的偏移力的方向而对所述第1蜗杆加力。由于位置保持装置阻止了该齿轮向推力方向的移动,故由偏移力引起的增速轮系的游隙可以减到极小。从而,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始终作用于滚筒,使滚筒得以稳定旋转,成为可音质良好地演奏乐曲的八音盒。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八音盒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八音盒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八音盒的滚筒及其支撑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4(A)是表示连结卷轴和1号齿轮的棘轮一例的俯视图,(B)是其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八音盒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阻止发条另一端向条盒外方向移动的阻挡部与卡合部构造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发条另一端与卡合部间卡合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增速轮系构造的侧视图。
图9是构成增速轮系的3号蜗杆的支撑构造和与之啮合的齿轮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3号蜗杆和2号蜗轮及凸缘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3号蜗杆的支撑构造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位置保持装置之构造的外壳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和图2所示的八音盒是在框架1的大致中央设置发条2及其卷绕用的轴(以下称为“卷轴”)3,在其周围的四角设置:滚筒4、具有多个梳齿状振动阀5a的振动板5、成为调速装置的增速轮系6和制动装置7。这些发条2、卷轴3及增速轮系6等安装在框架1上并被成为条盒的外壳8大致覆盖。
这里简单说明八音盒的整体动作。卷绕在卷轴3上的发条2通过其蓄能的释放而使卷轴3旋转,并使与增速轮系6之一部的卷轴3形成一体的1号齿轮12旋转,经过与滚筒4形成一体的小齿轮10而对滚筒4进行旋转驱动。滚筒4通过其旋转弹击振动阀5a从而演奏乐曲。另外,1号齿轮12的旋转经过增速轮系6而增速并传递给制动装置7。制动装置7利用该旋转产生摩擦制动进行调速,以避免滚筒4的旋转过度上升,从而稳定滚筒4的旋转。
框架1用锌合金等金属制造成型,其平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框架1上设有安装孔37、38,使螺钉等穿过安装孔37、38并固定于未图示的共鸣构件,从而把八音盒安装于共鸣构件上。共鸣构件由譬如木材、金属、玻璃等构成。符号39所示的孔是安装未图示的止动器等用的安装部。
在用锌金属等铸造的金属制框架1上,向上方伸出形成可穿过外壳8上所设安装孔40、41、42、43的铆接用销钉40a、41a、42a、43a,在各销钉穿过各安装孔后,把销钉的头部铆住,以将外壳8固定在框架1上。在这里,是通过各销钉的铆接使外壳8与框架1形成一体的,当然也可以不用销钉,而用设置螺钉孔的螺钉紧固方式。
外壳8是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型有构成容纳发条2的条盒的发条罩壳部61、围绕增速轮系6的齿轮罩壳部62、与框架1之间旋转自如地支撑滚筒4的滚筒轴承部9及供制动装置7的旋转体70滑接并对增速轮系6施加制动的固定壁部60等。另外,也可把发条罩壳部61、齿轮罩壳部62、滚筒轴承部9及固定壁部60等的成型部分开或部分分开成型后在框架1上装成一体。
滚筒4的旋转轴芯竖立在框架1的一角并垂直于该框架1,受框架1及从与之平行的外壳8伸出的滚筒轴承部9支撑并可围绕垂直的旋转中心而旋转自如。该滚筒4如图3所示,由周面嵌设有弹击振动阀5a的销钉4d的筒部4a、堵住该筒部4a的一端且构成轴承部的上端板4b、及与输出齿轮11形成一体的下端板4c构成,上述输出齿轮11用来向与卷轴3上所设的1号齿轮啮合的小齿轮10和未图示的可动构件传递驱动力。
滚筒4通过把上端板4b和下端板4c直接压入而嵌合,由此而使滚筒整体形成一体。即,分别从上端板4b及下端板4c向内伸出形成一体成型压入用的套筒4f、4g,通过在两端板4b、4c之间夹装筒部4a并把套筒4f、4g压入嵌合,使两端板4b、4c与筒部4a结合为一体。这样可防止演奏时下端板4c的空转,并增强滚筒刚性,提高音质。
该滚筒4的下端板4c上一体形成的轴部4e被框架1上形成的滚筒轴支承孔18所支撑,另外从与外壳8形成一体的滚筒轴承部9向下凸出设有轴部19,上端板4b通过与该轴部19的嵌合,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受到支撑。滚筒轴支承孔18的靠滚筒4的下端板4c一侧的开口部为锥孔18A,配合支撑在下端板4c的轴部4e形成的锥形肩部18B。在滚筒轴支承孔18周围的框架1上,容纳小齿轮10部分的凹部20比框架上面1a还低一段,从而可抑制滚筒附近的高度。
在滚筒轴承部9和上端板4b之间,夹装着对滚筒4在轴向加力的弹簧构件22,在把滚筒4推向框架1的锥孔18A的同时,对该滚筒4施加一定的制动力。而且该弹簧构件22把形成于滚筒轴承部9内侧的圆筒状轴部19插入滚筒4的上端部4b的孔21内,旋转自如地支撑着该滚筒4。这里的弹簧构件22用的是碟形弹簧,当然并不限于这种弹簧。输出齿轮11附近的框架1’略大于该齿轮11的外径,以防止八音盒落下时输出齿轮11的破损等。
发条2的卷轴3是在框架1的大致中央穿过该框架1而设置于发条罩壳部61内,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被该外壳8和框架1支撑。具体地说,如图4(B)所示,在框架1的大致中心处,从发条罩壳部61的中央部凸出设有开设轴承部47的轮毂部46,卷轴3的上端3a嵌合支撑于该轴承部47,下端3b穿过在框架1上形成的轴承部23而向框架1外伸出。如图5所示,该向框架1外伸出的卷轴3的下端3b上设有螺纹部3c,通常安装未图示的卷发条用钥匙或作为其代用品的未图示的基部。
在卷轴3的中央,如图4(B)所示,在径向凸出设有用于固定发条2的内端2a的发条止动销29。在发条2的内端2a上形成孔2c,把发条止动销29钩在该孔2c内,使卷轴3向卷绕方向旋转即可将发条2卷入发条罩壳61内。
与卷轴3连结的1号齿轮12与滚筒4的小齿轮10同样,容纳于比框架1任一处均低的凹部内,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被框架1的轴支承孔23周围形成的凸部48支撑着。发条2则设置在其上方。
卷轴3和1号齿轮12以经过棘轮24而只在一个方向传递旋转的状态连结。棘轮24譬如图4(A)所示,平面形状大致呈S字形,并以中央部的环状部24a只在旋转方向与卷轴3卡合的状态嵌合。这里,在环状部24a的内周面每隔90°形成凹部25,只在旋转方向与在卷轴3的外周面每隔90°形成的凸部26卡合,使卷轴3与棘轮24一体旋转。在相向位置对称地形成棘轮24的圆弧状弹性臂24b,其尖端设有爪部27,该爪部27与1号齿轮12的轮毂部内周面上形成的爪部28只在一个方向卡合。爪部28具有在棘轮24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与爪部27卡合的法线方向的齿面,并设有当棘轮24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弹性臂24b向内侧变形、使爪部27越过爪部28并阻止棘轮24的旋转向1号齿轮12传递的斜面。
发条2的外端2b如图2所示,向发条罩壳部61之外伸出,如图5、图6所示,形成颈部49。该颈部49钩住由外壳8和框架1形成的卡合部50而被固定。卡合部50由在框架1的上面1a一体成型的横向肋51和在外壳8的背面8a成型的凸起部52构成,把颈部49钩在两者上面。用这两者构成限制装置,以克服作用于卷轴3上的卷绕力并限制发条2的外端2b向箭头A(见图6)所示的条盒内方向移动。上述横向肋51和凸起部52如图7所示,其宽度小于颈部49的宽度W,以便在卷绕发条时使颈部49能顺利地与卡合部50卡合。另外在横肋51附近还设有载放凸起部52及外壳8的背面8a的纵向肋53、54。
如图5、图6所示,在卡合部50的附近,从框架1的上面1a垂直地伸出设置有安装振动板5的底座57。振动板5如图1、图2所示,是用螺钉58等紧固件固定在底座57的侧壁57a上,与滚筒4同样,垂直于框架1且横向设置。从而,振动板5在框架1上所占的平面积大致在板的厚度以内。振动板5在固定于底座57的状态下,其尖端与滚筒4的销钉4d卡合,且与滚筒4的旋转中心轴略微重叠,以在滚筒4的最大扭矩的部位弹击振动阀5a。另外,振动板5以高音域靠近框架1一侧的状态固定于底座57上,相应地,滚筒4也以高音域处于框架1附近,而低音域靠近滚筒轴承部9一侧的状态设置。
底座57用铸造等方法与框架1一体成型,形成单臂支撑构造。该底座57如图6、图7所示,在底座57的下部57b上一体成型有上述的横向肋51、纵向肋53、54,另外,在与安装振动板5的侧板57a正交的方向凸出成型有作为阻挡发条2的外端2b的尖端2b1的阻挡部的挡壁55,可限制外端2b的移动。该挡壁55从底座57的下部57b向着上部57c呈L字状伸展,也与框架1连接形成一体,以增加底座57的下部壁厚、提高底座57的刚性。挡壁55设置于卡合部50外侧。
在挡壁55的内面55a和横肋51的外面51a之间形成空间59,其宽度W1小于外端2b的尖端2b1到颈部49的宽度。从而在把发条2的外端2b置于空间59时,即被横肋51与挡壁55夹持,以阻止该外端2b向箭头B所示的条盒外方向移动。当然该宽度W1也可以设定成大于从尖端2b1到颈部49的宽度。但无论在何种场合,挡壁55总是比尖端2b1更处于箭头B方向一侧。
在挡壁55与外壳8之间,如图1、图5所示,形成开口部56。开口部56如图2所示,与发条罩壳部61连通,成为发条2向发条罩壳部61插入的插入口。
该发条2向发条罩壳61内的卷绕是在八音盒组装完毕后用卷轴3进行的。即,从开口部56插入发条2的内端2a并固定于卷轴3的止动销29上,在不使内端2a脱落的状态下用自动卷发条机等机械性强扭矩把发条2卷紧。当发条2卷紧且外端2b进入开口部56时,把该外端2b推向卡合部50,使凸起部52和横肋51在颈部49卡合,使外端2b如图7所示那样插入空间59内。这样一来,尖端2b1即根据宽度W1的设定状态以与挡壁55或相接或脱离的状态保持在空间59内。
从而,即使如传统技术那样,发生发条2与发条罩壳部61间摩擦力的变化,由于在箭头B所示的条盒外方向设置有挡壁55,故可通过该挡壁55而可靠地限制外端2b向条盒外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顺利地将蓄能的发条2释放,同时可以减轻因外端2b的移动而引起的与卡合部50间的打击音,可减少八音盒的杂音。另外,元需用摩擦力调节等方法进行多次试验,故可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
加之,由于通过卡合部50限制了向箭头A所示的条盒内方向的移动,故外端2b几乎不会移动,发条2能更顺利可靠地释放,同时可进一步减轻与卡合部50间的打击音。
又,由于在底座57上凸出设置呈L字形的挡壁55,从而在下端57b一侧与框架1相连,故增加了底座57的下部壁厚,提高了刚性,来自位于底座57的上部57c一侧的振动板5的低音域的振动充分地向框架1传递,可以缓和低音域音量降低的程度。还有,安装于底座57的振动板5是在高刚性的下端57b一侧支撑振动较弱的高音域,故可将高音域充分地传递给框架1,确保足够音量。
如果把卷轴2设置在框架1的中央,则八音盒整体的平衡良好,使八音盒整体以从框架1伸出的卷轴3为中心旋转,或是增加了在共鸣构件上的安装自由度。
还有,由于把滚筒4和底座57竖设在框架1上,且把振动板5安装在底座57的侧面57a,故滚筒4和振动板5在框架1上所占的平面积小于把滚筒4的旋转轴和振动板与框架1平行设置的一般八音盒,成为小型且音质好的八音盒。
以下说明构成调速装置的增速轮系6和制动装置7的构造。
增速轮系6如图2、图8所示,其中采用相正交的2根蜗杆(以下称“3号蜗杆15”、“4号蜗杆17”),并使它们的设置位置尽可能接近发条2的周围,同时得到高增速比。特别是成为最终级的4号蜗杆17,其旋转达到高速。
增速轮系6由以下部分构成,即,与因作为驱动源的发条2释放而旋转的卷轴3形成一体的1号齿轮12所啮合的2号齿轮13、与该齿轮13在同一轴上的2号蜗轮14所啮合的3号蜗杆15、设置在与3号齿轮同一轴上的3号蜗轮16所啮合的4号蜗杆17。1号齿轮12也与和滚筒4形成一体的小齿轮10啮合。即,在该八音盒上,对滚筒4和调速装置分别传递来自发条2的驱动力。
4号蜗杆17构成增速轮系6的最终级,在其尖端一侧设有制动装置7的旋转体70。如此构成的增速轮系6被在外壳8上形成的齿轮罩壳部62覆盖,以防止外部尘埃或异物进入。
3号蜗杆15的设置位置比4号蜗杆17更靠近发条2(减速侧),成为第1蜗杆。而且3号蜗杆15设置在1号齿轮12的外壳8一侧的上方位置。如图9所示,从2号蜗轮14向3号蜗杆15传递旋转时,即,在用发条2的驱动力进行驱动时,由于在3号蜗杆15上向箭头C、D所示的推力方向和径向作用的偏移力,3号蜗杆15被推向外壳8上形成的轴承部31。轴承部31是向下开口的倒U字形槽,可限制3号蜗杆15的轴部15a向上方及侧方移动。
如图10所示,2号蜗轮14的下端设有凸缘30,通过该凸缘30支撑不传递旋转时的3号蜗杆15。
在与轴部15a相对的一侧形成的3号蜗杆15的轴部15b如图9、图11所示,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被在外壳8的内壁8A上形成且相对框架1呈倒U字形的轴承部32、以及从框架1一侧伸出并与之嵌合的凸部33所夹持。在支撑该轴部15b的轴承部32的外侧,在外壳8上一体成型有作为位置保持构件的舌片44,该舌片44向着位于箭头C所示偏移力方向的轴承部31而对3号蜗杆15略微加力。该舌片44与外壳8同样用树脂制造,如图12所示,设置在由内壁8A和外壳8的侧壁8B构成的空间45内,形成从外壳8向框架1伸出的弹性片,并与3号蜗杆15的轴端15c轻微接触。
从而,即使在轴承部31、32与3号蜗杆15之间形成允许的制造误差或组装误差的间隙,由于舌片44将该蜗杆15向箭头C方向加力,故可防止该蜗杆15轴向的移动。另外,这里是把舌片44与外壳8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采用与外壳8分开的构件而加以组装,而且也可用板簧等替代舌片44。但无论如何,关键是位置保持构件要具有弹性。
由于可防止3号蜗杆15轴向的移动,故不会因发条2的移动而产生诸如向滚筒4的急剧的扭矩传递,可稳定滚筒4的旋转,实现良好的演奏状态。特别是,增速轮系6中使用2个蜗杆15、17来增大增速比,故当发条2的蓄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来自设置在增速侧的制动装置7的惯性力输入增大时,由于该输入旋转使齿轮的啮合中产生游隙,导致滚筒4的旋转不稳定,故限制3号蜗杆15轴向的移动尤为重要。本发明在轴承部31、32与第3蜗杆轴15之间设置某种程度的间隙,同时又解决了这一重大课题,从而使增速轮系6的顺利组装成为可能,还放宽了对框架1或外壳8的精度要求,可以降低成本。
在3号蜗杆15和4号蜗杆17交叉的部位,如图8、图9所示,形成3号蜗轮16,其上设有4号蜗杆17与之啮合。4号蜗杆17如图2所示,其一端插入在外壳8的固定壁部60上形成的轴承部34,另一端则被3号蜗轮16及在外壳8上形成的倒U字形轴承部35旋转自如地支撑着。
从而,不必为了从下方支撑4号蜗杆17的另一端而设置凸起等构件,不仅可减少框架1上的凸起部,同时因在靠近框架1的位置支撑,故高度也可降低。
2号齿轮13和2号蜗轮14及凸缘30用塑料或必要时用金属等一体成型,如图8所示,旋转自如地支撑于从外壳8向框架1一侧伸出、且与外壳8形成一体的轴63上。轴63从齿轮罩壳部62的顶面向框架1一侧伸出。轴的尖端63a插入在框架1上开口的支撑孔36,被框架1和外壳8支撑,并在靠近框架1处支撑2号齿轮13及2号蜗轮14。
制动装置7如图2所示,包括用橡胶或橡胶类似品等弹性体构成的旋转体70及该旋转体70所接触的固定壁部60。旋转体70受到离心力而在轴向变位,并压入嵌合于高速旋转的4号蜗杆17的轴部。在固定壁部60上,形成旋转体70变位时滑接的未图示的壁面,与受到离心力而在轴向变位的旋转体70滑接以施加摩擦制动。该摩擦制动使增速轮系6和与之连结的滚筒4的旋转保持稳定。
在固定壁部60的附近,形成容纳旋转体70且可使其旋转自如的开口空间73,从该空间73插入未图示的止动器等可使旋转体70停下。
采用这种构造的八音盒,一旦通过发条2的释放而使1号齿轮12旋转,该旋转即通过增速轮系6增速,使旋转体70以高速旋转,并使旋转体70与固定壁部60滑接,对滚筒4的1号齿轮12的旋转施加制动力,使滚筒4的旋转保持稳定。这时,在3号蜗杆15上如图9所示,有舌片44向箭头C方向的微弱加力在起作用,故可稳定并阻止3号蜗杆15轴向的移动。又,这时的3号蜗杆15上因该齿轮的旋转而有向箭头C方向的偏移力在起作用,故舌片44的加力只需很少即可。
另一方面,当滚筒4与振动板5的啮合负载相比发条2的蓄能而过大时,即当发条2的蓄能低下时,位于增速侧的4号蜗杆17上所装的旋转体70的惯性力成为驱动力并传递给3号蜗杆15。这样一来,在3号蜗杆15上有图9箭头E所示方向的偏移力起作用并试图向图中右方移动。然而,因在3号蜗杆15的端部15c有舌片44挡着,故限制了3号蜗杆15轴向的移动。而且,假设成为增速侧的4号蜗杆17的输入造成的向箭头E方向的偏移力过大时,因3号蜗轮16被外壳8的内壁8A挡住,故可防止舌片44的破损。
还有,即使箭头C所示的来自发条2一侧的偏移力大于箭头E方向的偏移力,由于3号蜗杆15始终被舌片44向箭头C所示的偏移力方向加力,故其与2号蜗轮14间的啮合状态是稳定的。即,即使作用于3号蜗杆15的偏移力方向转为相反方向(箭头E方向),由于舌片44限制了该蜗杆15轴向的移动,故增速轮系6中的游隙极小。从而,制动装置7的制动力可稳定地传递给滚筒4,使滚筒4的旋转稳定,不仅可处于良好的演奏状态,且音质也很好。
又,即使轴承部31、32和3号蜗杆15之间有某种程度的制造间隙,由于舌片44限制了3号蜗杆15的移动,故使增速轮系6的顺利组装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放宽对框架1和外壳8的精度要求,从而可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舌片44是作为与外壳8一体成型的弹性片,当然也可以是与外壳8分开的构件,而后安装上去,或是在框架1的上面1a作为一体或分开的构件设置。又,也可用板簧等替代舌片44。但无论在何种场合,重要的是位置保持构件要有弹性,有了这种弹性后,不仅可增加位置保持构件的耐久性,且可增加与3号蜗杆15间位置关系的自由度。
采用本发明,即使向具有2级蜗杆的增速轮系中位于驱动源一侧的第1蜗杆的偏移力方向转变,由于位置保持装置阻止了该齿轮推力方向的移动,故因偏移力而引起的增速轮系的游隙可变得极小,从而,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始终施加给滚筒,可使滚筒稳定旋,成为可演奏音质良好的乐曲的八音盒。
又,如果在由驱动源驱动时产生的偏移力的方向用位置保持装置对第1蜗杆加力,则可更加稳定地限制该第1蜗杆在推力方向的移动,成为可演奏音质更佳的乐曲的八音盒。
还有,如果位置保持装置是弹性片或舌片,则与第1蜗杆间的接触状态是弹性的,不仅可演奏音质良好的乐曲,且位置保持装置的耐久性亦佳。
又,本发明在八音盒的框架上形成阻挡部来阻止在卡合部卡合的发条另一端向条盒外移动,故即使不调节发条与条盒间的摩擦力关系,也能可靠地阻止发条另一端的移动,可以降低另一端的打击音造成的杂音,提供音质良好的八音盒。加之,由于不必为找出合适的摩擦力关系而进行多次试验,故可缩短制作时间,降低八音盒的成本。
又,如果在上述卡合部设置限制构件来克服作用于卷轴上的卷绕力而限制发条另一端向条盒内方向移动,则可限制发条另一端向条盒内方向的移动,进一步减少该另一端的移动,可减轻另一端的打击音造成的杂音,成为音质更佳的八音盒。
还有,如果在竖设于框架的底座上凸出形成也与框架1相连的L字形阻挡部,则不仅可增大底座阻挡部分的厚度,同时增加了底座对框架的强度。从而来自固定在底座上的振动板的振动可有效地传递给框架,成为音质音量俱佳的八音盒。

Claims (7)

1.一种八音盒,在框架上支撑有具有梳齿状振动阀的振动板、弹击所述振动板并演奏乐曲的滚筒、对所述滚筒进行旋转驱动用的驱动源、以及对所述滚筒的旋转速率进行调节的调速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装置包括具有2个蜗杆的增速轮系、及设在该增速轮系的最终级的制动装置,且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由对所述2个蜗杆中至少位于所述驱动源一侧的第1蜗杆向推力方向加力的弹性构件构成的位置保持装置,
所述位置保持装置向着所述第1蜗杆被所述驱动源驱动时产生的偏移力的方向而对所述第1蜗杆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由发条构成,且该发条的卷轴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大致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蜗杆具有轴,该轴被所述框架上形成的轴承可转动地支承,且所述轴的端部与构成所述位置保持装置的弹性片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八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是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的舌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八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是在与所述框架构成一体且围绕所述驱动源的条盒上一体成型的舌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由发条构成,该发条的一端固定在围绕该发条的条盒内设置的卷轴上,该发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上所设的卡合部卡合,且在所述框架上形成阻止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发条另一端向条盒外方向移动的阻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八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具有克服作用于所述卷轴的卷绕力以限制所述发条的另一端向条盒内方向移动的限制构件。
CN97101822.7A 1996-02-20 1997-01-29 八音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4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2359/1996 1996-02-20
JP3235996A JPH09230856A (ja) 1996-02-20 1996-02-20 オルゴール
JP032360/1996 1996-02-20
JP032360/96 1996-02-20
JP032359/96 1996-02-20
JP3236096A JPH09230855A (ja) 1996-02-20 1996-02-20 オルゴール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561346A Division CN1492391A (zh) 1996-02-20 1997-01-29 八音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23A CN1161523A (zh) 1997-10-08
CN1120467C true CN1120467C (zh) 2003-09-03

Family

ID=2637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561346A Pending CN1492391A (zh) 1996-02-20 1997-01-29 八音盒
CN971018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467C (zh) 1996-02-20 1997-01-29 八音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561346A Pending CN1492391A (zh) 1996-02-20 1997-01-29 八音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877439A (zh)
CN (2) CN1492391A (zh)
TW (1) TW342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6979B2 (ja) * 1994-12-17 2004-05-17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オルゴール
US7067728B2 (en) * 2004-07-29 2006-06-27 Kyooh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pring operated record player organ
JP5772889B2 (ja) * 2013-06-28 2015-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オルゴール
KR101785870B1 (ko) * 2016-11-03 2017-10-13 한규락 오르골 장치
CN107358942B (zh) * 2017-07-31 2020-11-27 潘彭伟 八音盒音筒组件及八音盒播放器
CN111899703B (zh) * 2020-08-06 2022-10-25 全南利鑫工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定八音盒底座的音乐盒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80001641Y1 (ko) * 1981-12-25 1988-05-04 가부시기가이샤 산교우 세이기 세이사구쇼 뮤직 박스(music box)
US4464969A (en) * 1982-04-20 1984-08-14 Kabushiki Kaisha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Speed governor for music box
IT1171707B (it) * 1983-09-30 1987-06-10 Babcock Samifi Spa Dispositivo per il raffreddamento dell'olio in una unita' di compressione e, particolarmente, di compressione a vite
JP2532723Y2 (ja) * 1990-02-23 1997-04-16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オルゴールなどの調速装置
JP2928984B2 (ja) * 1995-03-13 1999-08-03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オルゴ−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877439A (en) 1999-03-02
CN1161523A (zh) 1997-10-08
TW342489B (en) 1998-10-11
CN1492391A (zh) 2004-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67C (zh) 八音盒
CN1920235B (zh) 钢丝滚筒式窗玻璃开闭调节器
CN202067077U (zh) 一种处理盒
CN1806539A (zh) 制动操作构件的安装结构
CN1139056C (zh) 八音盒装置
CN1219433C (zh) 钓鱼用卷线机
CN1128645C (zh) 高性能溜溜球
CN201892823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114191C (zh) 音乐盒
CN1135523C (zh) 盘式八音盒装置
WO2022222381A1 (zh) 一种集成变速机构的轮毂电机
JP4154562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駆動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9926C (zh) 盒式磁带机的磁带松弛消除装置
JP2605463Y2 (ja) ギヤの歯打音防止構造
JPS6085179A (ja) ウインドレギユレ−タ
CN102478769B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JPH0444909Y2 (zh)
CN208804402U (zh) 一种印刷机底盘总成
CN216430449U (zh) 一种齿轮箱装置
JPS59831B2 (ja) 電子複写機の感光体
CN207712238U (zh) 无链式自行车传动器与棘轮结合装置
CN206438281U (zh) 一种直驱缝纫机
JPH047969Y2 (zh)
CN2569286Y (zh) 磁盘驱动结构
CN1616129A (zh) 轮盘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