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2109B -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2109B
CN112042109B CN201980025274.7A CN201980025274A CN112042109B CN 112042109 B CN112042109 B CN 112042109B CN 201980025274 A CN201980025274 A CN 201980025274A CN 112042109 B CN112042109 B CN 112042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voltage conversion
connector
conversion element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52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2109A (zh
Inventor
小关知延
加藤和
小仓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42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2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2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2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81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monitoring the steering system, e.g. fail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5/00Stee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15/02Steering position indicators ; Steer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teering aids
    • B62D15/025Active steering aids, e.g. helping the driver by actively influencing the steering system after environment eval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81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monitoring the steering system, e.g. failures
    • B62D5/048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monitoring the steering system, e.g. failures for reaction to failures, e.g. limp hom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 H02P25/22Multiple windings; Windings for more than three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H02P29/028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the motor continuing operation despite the fault condition, e.g. eliminating, compensating for or remedying the faul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在电源系统、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被冗余化且控制系统的接地线被公共化的系统中,在GND连接器或者GND线束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进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电子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第一、第二逆变器;第一、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逆变器的接地线和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并检测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地电流。并且通过第一、第二控制电路,基于分别流经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电流,检测第一、第二GND连接器的异常状态。

Description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冗余构成的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用的电子控制装置,要求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以冗余方式构造系统,使得即使发生故障或障碍也能够继续进行控制。例如,在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随着车辆大型化和车道保持辅助的采用,辅助的突然丧失成为问题。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形成双系统的电机驱动电路,并按每个系统控制卷绕了两组的多相电动机绕组的电动机,即使一个系统发生了故障,也可以用另一系统驱动电动机,由此能够继续辅助转向力。
此外,作为对今后的自动驾驶的对应,要求更高水平的安全策略,并要求向EPS系统的电源供给也期望是双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经由双系统的电力供给线从两个电源向第一逆变器部和第二逆变器部分别供给电力,并驱动具有第一绕线组和第二绕线组的电动机的对应的绕线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3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3297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就从成本和尺寸方面而言,在从两个电源经由双系统的电力供给线向双系统的电机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供电的情况下,期望各电源连接器和线束的电流容量是单系统的情况下的一半。但是,若将控制电路的接地线公共化,则在一个接地连接器产生了断开故障的情况下,存在超过另一个接地系统的电流容量的可能性。即,由于双系统的驱动电路的电流集中在正常的系统的接地连接器和接地线束,导致接点过热,有引起所谓的共连故障的危险。如此,若双系统的驱动电路同时无法通电,则会发生“突然的辅助丧失”。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在电源系统、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被冗余化且控制系统的接地线被公共化的系统中,在接地连接器或者接地线束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在其一个侧面中,具备: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第一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并对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通电而驱动;第二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并对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通电而驱动;第一、第二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进行工作,该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从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外部电源电压生成,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第二逆变器;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的异常状态;以及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异常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在其一个侧面中,电子控制装置具备: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第一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对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通电而驱动;第二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对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通电而驱动;第一、第二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进行工作,该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从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外部电源电压生成,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第二逆变器;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的异常状态;以及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异常状态,作为诊断电子控制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方法,具备:向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分别输入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的步骤;以及用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分别判断所述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是否是异常状态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于流经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电流,用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来检测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的异常状态,因此在接地连接器或者接地线束故障或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进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被应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第一、第二逆变器和电动机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来自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正常时的第一、第二电源的电流的流动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来自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GND连接器断开时的第一、第二电源的电流的流动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连接器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连接器部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被应用的电动助力转向(EPS:Electric PowerSteering)系统100的概略结构。EPS系统100包括方向盘10、转向角传感器11、转向转矩传感器12、转向力的辅助用电动机13、EPS控制用ECU14、本车位置检测传感器15、自动驾驶控制器16以及电源(电池)17a、17b等而构成。在内置有转向轴18的转向柱19内,设置有转向角传感器11、转向转矩传感器12、电动机13以及减速器20。
车辆的驾驶员在进行转向操作时,由转向转矩传感器12检测在转向轴18产生的转向转矩,通过基于该转矩检测值和车速信号等,使用EPS控制用ECU14来驱动电动机13,产生与车辆的行驶状态对应的转向力而进行辅助。由此,若设置在转向轴18的前端的小齿轮21旋转,则齿条轴22沿着行进方向左右水平移动,因此转向操作被传递至车轮(转向轮)23、23而改变车辆的朝向。
另一方面,在进行自动驾驶的情况下,使用摄像机等的本车位置检测传感器15来获取位置信息等,基于该位置信息,从自动驾驶控制器16向EPS控制用ECU14供给自动驾驶请求和转向角命令并进行转向。EPS控制用ECU14基于由转向角传感器11检测的转向角检测值、和由转向转矩传感器12检测的转向轴18的转矩检测值等算出转向量。通过使用该EPS控制用ECU14来驱动电动机13,经由减速器20来对方向盘10进行操作,使得更接近通过自动驾驶控制器16被命令的转向角。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装置与图1的EPS系统100中的EPS控制用ECU14对应。在图2中,抽出向EPS控制用ECU14的电源供给、和与由电动机13进行的转向力的辅助以及操舵角度控制有关的重要部分而进行表示。在EPS控制用ECU14的壳体30内收容有第一逆变器31a、第二逆变器31b、第一控制电路32a、第二控制电路32b、以及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等。
在壳体30设置有第一电源连接器33a、第一接地连接器(称为第一GND连接器)34a、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称为第二GND连接器)34b。从第一电源17a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和第一接地线束(称为第一GND线束)36a,向第一电源连接器33a和第一GND连接器34a供给电力。从第二电源17b分别经由第二电源线束35b和第二接地线束(称为第二GND线束)36b,向第二电源连接器33b和第二GND连接器34b供给电力。
在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上经由电源线37a连接有电源继电器38a,并且连接有第一控制电路32a的电源输入部(正极侧)。电源继电器38a基于第一控制电路32a的输出信号,控制从第一电源17a向第一逆变器31a的电力的供给和切断。检测在电动机13中的第一绕线组中流动的相电流的第一分流电阻器39a的一端被连接到第一逆变器31a的接地端子(负极侧)。
第一分流电阻器39a的另一端经由GND线40a被连接到第一GND连接器34a。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一端经由GND线40a被连接到第一分流电阻器39a以及第一GND连接器34a,另一端被连接到第一控制电路32a的负极侧(与第二控制电路32b的公共接地线)。
同样地,在第二电源连接器33b经由电源线37b连接有电源继电器38b,并且连接有第二控制电路32b的电源输入部。电源继电器38b基于第二控制电路32b的输出信号,控制从第二电源17b向第二逆变器31b的电力的供给和切断。检测流过电动机13中的第二绕线组的相电流的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一端被连接到第二逆变器31b的接地端子。
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另一端经由GND线40b被连接到第二GND连接器34b。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一端经由GND线40b被连接到第二分流电阻器39b以及第二GND连接器34b,另一端被连接到第二控制电路32b的负极侧(与第一控制电路32a的公共接地线)。
第一控制电路32a控制第一逆变器31a,并具备微型计算机(微电脑)42a、驱动电路43a、电源电路44a、电流检测电路45a以及二极管Da等。第二控制电路32b控制第二逆变器31b,并具备微型计算机(微电脑)42b、驱动电路43b、电源电路44b、电流检测电路45b以及二极管Db等。微型计算机42a、42b彼此进行通信,从而不仅是自身系统,还共享其他系统的故障和异常的信息。分别通过微型计算机42a、42b的控制,驱动电路43a、43b向电动机13的第一、第二绕线组供给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进行控制。电流检测电路45a、45b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无需经由放大电路或缓冲电路,直接使用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来检测电流(电流量或者电流的方向)。
电源电压从第一电源17a经由二极管Da被施加到电源电路44a,例如生成5V的第一内部电源电压,分别提供给微型计算机42a、驱动电路43a以及电流检测电路45a。电流检测电路45a由NPN晶体管Tra和电阻器R2a、R3a构成。在NPN晶体管Tra的集电极和内部电源Va之间连接有电阻器R2a,基极被连接到微型计算机42a的数字输出端子DO。电阻器R3a的一端被连接到微型计算机42a的模拟输入端子AD,并且被连接到NPN晶体管Tra的发射极,另一端被连接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一端。从该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一端经由电阻器R3a到达微型计算机42a的模拟输入端子AD的电流路径,作为向微型计算机42a传递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电压的第一传递线进行工作。
通过微型计算机42a的控制,电流检测电路45a具有作为使第一传递线的电位变化的第一电位设定部的功能。即,通过微型计算机42a的控制,NPN晶体管Tra被设定成在通常时是截止状态,在诊断时是导通状态。例如,在车辆(EPS控制用ECU14)的启动时,使NPN晶体管Tra导通。若NPN晶体管Tra成为导通状态,则电流从内部电源Va经由电阻器R2a、NPN晶体管Tra、电阻器R3a以及电阻器R1a流入至公共接地线。此时的电阻R3a的一端的电压被输入至微型计算机42a并被转换为数字数据。内部电源Va的电压被用于判断通过电阻器R2a、R3a、R1a分压的电压是否故障。微型计算机42a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控制NPN晶体管Tra,使从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输入至模拟输入端子AD的电流检测信号的电平变化。并且,在使用微型计算机42a使电流检测信号的电平变化时,确认是否是规定的范围(中间电位),在超出之时,降低向逆变器31a、31b通电的电流的双系统合计值。
另一方面,电源电压从第二电源17b经由二极管Db被施加至电源电路44b,例如生成5V的第二内部电源电压,分别供给至微型计算机42b、驱动电路43b以及电流检测电路45b。电流检测电路45b由NPN晶体管Trb和电阻器R2b、R3b构成。在NPN晶体管Trb的集电极和内部电源Vb之间连接有电阻器R1b,基极被连接到微型计算机42b的数字输出端子DO。电阻器R3b的一端被连接到微型计算机42b的模拟输入端子AD,并且被连接到NPN晶体管Trb的发射极,另一端被连接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一端。从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一端经由电阻器R3b到达微型计算机42b的模拟输入端子AD的电流路径,作为向微型计算机42b传递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电压的第二传递线进行工作。
通过微型计算机42b的控制,电流检测电路45b具有作为设定第二传递线的电位的第二电位设定部的功能。即,通过微型计算机42b的控制,NPN晶体管Trb被设定为在通常时是截止状态,在诊断时是导通状态。例如,在车辆(EPS控制用ECU14)的启动时,使NPN晶体管Trb导通。若NPN晶体管Trb成为导通状态,则电流从内部电源Vb经由电阻器R2b、NPN晶体管Trb、电阻器R3b以及电阻器R1b流入至公共接地线。此时的电阻R3b的一端的电压被输入至微型计算机42b而转换为数字数据。内部电源Vb的电压被用于判断通过电阻器R2b、R3b、R1b分压的电压是否故障。微型计算机42b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控制NPN晶体管Trb,使从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被输入至模拟输入端子AD的电流检测信号的电平变化。并且,在使用微型计算机42b使电流检测信号的电平变化时,确认是否是规定的范围(中间电位),在超出时,降低向逆变器31a、31b通电的电流的双系统合计值。
优选地,正常时的逆变器31a、31b的接地线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的电位差是0.3V以下。例如,若将内部电源Va的电压设为5V,作为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电阻器R1a、R1b)的电阻值设为0.1Ω,将电阻器R2a、R3a的电阻值分别设为10kΩ,则流经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的电路电流是1A,并产生0.1V的电压。因此,异常判定的阈值大于0V,针对0.1Ω的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的电阻值,阈值成为1V,因此通过10A的电流流过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能够进行异常判定。
在单分流方式的电流检测结构的情况下,向电流检测电路45a、45b的输入电压成为0.3V以下。电流检测电路45a、45b的耐压(ESD保护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同相输入电压是0.3V以下的情况较多,因此通过将输入电压设为0.3V以下,能够抑制误操作和破坏。此外,通过设置电阻器R1a、R1b,能够补偿相当于电位浮动的量。
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被设置在第一GND连接器34a和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并检测地电流。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被设置在第二GND连接器34b和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并检测地电流。在本例中,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由被并联连接的电阻器R1a和电容器C1a构成,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由被并联连接的电阻器R1b和电容器C1b构成。电阻器R1a、R1b将所检测的地电流转换为电压。此外,电容器C1a、C1b为了抑制逆变器31a、31b的接地线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的过度的电位差的产生而工作,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即可。
图3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和电动机13的结构例。如图3所示,辅助转向力的电动机13是三相电机,并具备第一系统的U相线圈Ua、V相线圈Va以及W相线圈Wa(第一绕线组13a)和、第二系统的U相线圈Ub、V相线圈Vb以及W相线圈Wb(第二绕线组13b),并分别构成为能够使用第一逆变器31a和第二逆变器31b单独驱动。
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使电动机13的对应的绕线组通电而驱动。第一逆变器31a是具备将电动机13的U相、V相以及W相的线圈Ua、Va、Wa分别经由驱动线DUa、DVa、DWa按每个相进行驱动的3组的开关元件的三相桥式电路结构。此外,第二逆变器31b是具备将电动机13的U相、V相以及W相的线圈Ub、Vb、Wb分别经由驱动线Dub、DVb、DWb按每个相进行驱动的3组的开关元件三相桥式电路结构。在本例中,第一逆变器31a的各开关元件由N沟道型MOSFET51~56构成,第二逆变器31b的各开关元件由N沟道型MOSFET61~66构成。
第一逆变器31a中的MOSFET51、52是,漏极源极间串联连接于电源继电器38a和第一分流电阻器39a的一端之间,在公共连接点连接有驱动线DUa的一端。MOSFET53、54是,漏极源极间串联连接于电源继电器38a和第一分流电阻器39a的一端之间,在公共连接点连接有驱动线DVa的一端。此外,MOSFET55、56是,漏极源极间串联连接于到电源继电器38a和第一分流电阻器39a的一端之间,在公共连接点连接有驱动线DWa的一端。
在此,在各MOSFET51~56中的源极漏极间被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11~D16是寄生二极管。
第二逆变器31b中的MOSFET61、62是,漏极源极间串联连接于电源继电器38b和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一端之间,在公共连接点连接有驱动线DUb的一端。MOSFET63、64是,漏极源极间串联连接于电源继电器38b和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一端之间,在公共连接点连接有驱动线DVb的一端。此外,MOSFET65、66是,漏极源极间串联连接于电源继电器38b和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一端之间,在公共连接点连接有驱动线DWb的一端。
在此,在各MOSFET61~66中的源极漏极间被正向连接的二极管D21~D22是寄生二极管。
在上述的结构中,微型计算机42a、42b分别基于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的通电方向,检测第一、第二GND连接器34a、34b的异常状态。
如图4中用箭头所示,在正常时,大电流从第一电源17a的正极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第一电源连接器33a、电源线37a、电源继电器38a、第一逆变器31a、第一分流电阻器39a、GND线40a、第一GND连接器34a以及第一GND线束36a流入至第一电源17a的负极。此外,微小电流从第一电源17a的正极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第一电源连接器33a、电源线37a、二极管Da、电源电路44a、公共接地线、电阻器R1a、GND线40a、第一GND连接器34a以及第一GND线束36a流入至第一电源17a的负极。
另一方面,大电流从第二电源17b的正极分别经由第二电源线束35b、第二电源连接器33b、电源线37b、电源继电器38b、第二逆变器31b、第二分流电阻器39b、GND线40b、第二GND连接器34b以及第二GND线束36b流入至第二电源17b的负极。此外,微小电流从第二电源17b的正极分别经由第二电源线束35b、第二电源连接器33b、电源线37b、二极管Db、电源电路44b、公共接地线、电阻器R1b、GND线40b、第二GND连接器34b以及第二GND线束36b流入至第二电源17b的负极。
相比与此,如图5中×标记所示,例如,假设第二GND线束36b从第二GND连接器34b脱落而成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从第二电源17b的正极流经第二电源线束35b、第二电源连接器33b、电源线37b、电源继电器38b、第二逆变器31b、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电流,分别经由GND线40b、电阻器R1b、公共接地线、电阻器R1a、GND线40a、第一GND连接器34a以及第一GND线束36a流入至第一电源17a的负极。此外,微小电流从第一电源17a的正极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第一电源连接器33a、电源线37a、二极管Da、电源电路44a、公共接地线、电阻器R1a、GND线40a、第一GND连接器34a以及第一GND线束36a流入至第一电源17a的负极。
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源17a侧,与正常的情况同样地,大电流从正极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第一电源连接器33a、电源线37a、电源继电器38a、第一逆变器31a、第一分流电阻器39a、GND线40a、第二GND连接器34a以及第一GND线束36a流入至第一电源17a的负极。此外,微小电流从第一电源17a的正极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第一电源连接器33a、电源线37a、二极管Da、电源电路44a、公共接地线、电阻器R1a、GND线40a、第一GND连接器34a以及第一GND线束36a流入至第一电源17a的负极。
这样,若第二GND线束36b脱落而第二GND连接器34b成为断开状态,则流经电阻器R1b的电流的方向与正常时相反。同样地,若第一GND线束36a脱落而第一GND连接器34a成为断开状态,则流经电阻器R1a的电流的方向与正常时相反。因此,微型计算机42a能够在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通电方向相反时检测第一GND连接器34a的断开状态,微型计算机42b能够在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通电方向相反时检测第二GND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
并且,微型计算机42a在检测出第一GND连接器34a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降低或者停止由第一逆变器31a进行的向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供给的电流。此外,微型计算机42b在检测出第二GND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降低或者停止由第二逆变器31b进行的向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
另外,由于使用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无法检测负电流,因此虽然使用第一、第二微型计算机42a、42b检测的电压成为0V,但是通过判定是规定的正的电压还是0V,能够检测通电方向的反转。
异常状态的判断不限于在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能够用各种方法检测。例如,通过第一微型计算机42a或者第二微型计算机42b,在基于使用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所检测的电压的电流值超过了规定值时,或者超过了规定范围时,判断为自身系统的第一GND连接器34a或者第二GND连接器34b是异常状态。或者,也可以在基于使用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所检测的电压的电流值超过规定值的频率、或者脱离规定范围的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判断为自身系统的第一GND连接器34a或者第二GND连接器34b是异常状态。在该判断中,使用持续时间的计时和计数器的计数值,并且考虑连接器额定,设定为在异常判定之前不会烧坏或者损坏。
并且,在检测出第一GND连接器34a或者第二GND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检测出断开状态的第一逆变器31a或者第二逆变器31b,向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或者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停止。在其他系统的逆变器没有被通电的情况下,即使继续向自身系统的逆变器通电,也没有超过连接器的额定的危险。
或者,在检测到第一GND连接器34a的断开状态,并且检测到第二GND连接器34b的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从第一逆变器31a向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在检测到第二GND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并且检测到第一GND连接器34a的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从第二逆变器31b向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
进一步地,也可以在第一微型计算机42a和第二微型计算机42b中进行微电脑间通信,将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的输出电流降低,使得从第一逆变器31a向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供给的电流、和从第二逆变器31b向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供给的电流之和收敛到额定电流内。由此,能够根据自身系统的电流以及其他系统的电流(或者目标电流)来改变异常判定阈值。若仅一个系统通电,则仅该系统发生GND线束中的电压降低,因此产生电流经由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向其他系统回绕。因此,通过改变异常判定阈值来能够防止错误诊断。
图6表示图2所示的EPS控制用ECU14中的连接器部的结构例。该EPS控制用ECU14安装在印刷基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70上。在该印刷基板70的元件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图案层32G,第一逆变器31a的接地图案层31aG和第二逆变器31b的接地图案31bG隔着该公共接地图案层32G形成。在该公共接地图案层32G,在与GND连接器部3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突起部(合并点)71,岛状的图案层72a、72b隔着该突起部71配置。
作为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工作的电阻层75a(电阻器R1a)被形成为横跨岛状的图案层72a和突起部71,作为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工作的电阻层75b(电阻器R1b)被形成为横跨岛状的图案层72b和突起部71。在此,突起部71用作比电阻层75a和电阻层75b自身的宽度更宽(宽度宽)的图案的布线。
金属板73a、73b从印刷基板70上以台阶状弯曲,且前端部从元件安装面竖直设置以作为GND连接器34a、34b进行工作。这些金属板73a、73b的基部分别电连接到接地图案层31aG、31bG,中间部分别经由支撑部件74a、74b与岛状的图案层72a、72b电连接。具有与第一GND线束36a和第二GND线束36b对应的形状的连接器部的第一、第二GND线束36a、36b,沿着箭头AA1、AA2方向插入到在金属板73a、73b的前端部(第一、第二GND连接器34a、34b)。
如上所述,电阻层75a和电阻层75b之间的图案(突起部71)用作比这些电阻层75a和电阻层75b自身的宽度还宽的图案的布线。由此,在发生了故障或障碍时,能够抑制因从两个电源17a、17b流出相当于双系统的逆变器电流而发生断线。
此外,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图案层32G配置在比从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向第一、第二GND线40a、40b的合并点71更下游的位置。由此,在发生了故障或障碍时,能够抑制逆变器31a、31b的地电流向控制电路32a、32b的接地线内通电。
图7表示图2所示的EPS控制用ECU14中的连接器部的其他结构例。在本例中,在印刷基板70的反面形成作为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进行工作的满版接地(满版GND,ベタグランド)层76的印刷基板70被层压。或者,也可以在印刷基板70的反面形成满版接地层76。
并且,经由在印刷基板70的上述电阻层75a和电阻层75b之间的图案(突起部71)中所形成的多个通孔77(Through-hole),公共接地图案层32G和满版接地层76电气连接。如此,满版接地层76经由在印刷基板70所形成的通孔77被连接,通孔77相对于电阻层(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75a、75b,配置在比这些电阻层75a、75b自身的长度更短的距离的场所。
根据如此的结构,能够使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和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接地线间的阻抗变小。
如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基于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通电方向,用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检测第一或者第二GND连接器的异常状态,因此在GND连接器或者GND线束故障或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进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在电源系统、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被冗余化且控制系统的接地线被公共化的系统中,在GND连接器或者GND线束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进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电子控制装置为EPS控制用ECU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EPS控制用ECU,能够应用各种装置和机器、系统。
此外,以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为电阻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只要能够检测第一、第二GND连接器和第一、第二控制电路的接地线之间的电流或者电压,则不限于电阻器。例如,不设置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电阻器,利用导电部件的电阻值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也可以使用电流检测元件或电压检测元件来代替电流-电压转换元件。
进一步地,表示了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分别为一个电阻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串联连接多个电阻器。在该情况下,即使电阻器中的一个短路故障,也能够通过另一个电阻器来探测异常或故障。
进一步地,此外,在用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检测电流时,转换为电压进行了检测,但是也可以直接测量电流值。
此外,表示了用电流检测电路45a、45b直接检测电流的例子,但是在需要检测准确的电流值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放大电路或缓冲电路来进行放大。
进一步地,对从第一电源17a分别经由第一电源线束35a和第一GND线束36a向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第一GND连接器34a供给电力,从第二电源17b分别经由第二电源线束35b和第二GND线束36b向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第二GND连接器34b供给电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同样地应用在,从单一的电源分别经由第一、第二电源线束35a、35b和第一、第二GND线束36a、36b向第一、第二电源连接器33a,33b以及第一、第二GND连接器34a、34b供给电力的结构。
在此,对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在以下与其效果一同记载。
在该一个方案中,电子控制装置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第一逆变器31a,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并对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通电而驱动;第二逆变器31b,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并对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通电而驱动;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通过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进行工作,该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从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外部电源电压生成,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31a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的异常状态;以及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31b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异常状态。
在另一个优选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输入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使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是否是异常状态,向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输入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使用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是否是异常状态。
此外,在另一个方案中,电子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34a,连接于第一电源17a;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34b,连接于第二电源17b;第一逆变器31a,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并对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通电而驱动;第二逆变器31b,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并对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通电而驱动;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通过由所述第一、第二电源17a、17b分别生成的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Va、Vb工作,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31a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以及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31b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基于流经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的电流量,检测所述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34a、34b的异常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流经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41b的电流,通过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检测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的异常状态,因此在接地连接器34a、34b或者接地线束36a、36b故障或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进行电动机13的驱动控制。
在电子控制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所述第一逆变器31a的接地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的公共接地线以及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公共连接的第一接地线40a;以及将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所述第二逆变器31b的接地线、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的公共接地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公共连接的第二接地线40b,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在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通电方向反转时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的断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在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通电方向反转时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传递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输出电压的第一传递线;以及向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传递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输出电压的第二传递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具备使所述第一传递线的电位变化的第一电位设定部,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具备使所述第一传递线的电位变化的第一电位设定部。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从所述第一逆变器31a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在检测出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从所述第二逆变器31b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包括:第一微型计算机42a;以及通过该第一微型计算机42a的控制,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供给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第一驱动电路43a,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包括:第二微型计算机42b;以及通过该第二微型计算机42b的控制,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供给PWM信号的第二驱动电路43b,在所述第一、第二微型计算机42a、42b之间进行通信,进行所述电动机13的驱动控制和异常诊断。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2a还具备:第一电源电路44a,从所述第一电源17a的电压生成第一内部电源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第一微型计算机42a以及所述第一驱动电路43a,所述第二控制电路32b还具备:第二电源电路44b,从所述第二电源17b的电压生成第二内部电源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第二微型计算机42b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43b。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分别将所检测的电流转换为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是第一电阻器R1a,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是第二电阻器R1b,将所述第一、第二电阻器R1a、R1b的两端的电压分别供给至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与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C1a;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C1b。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的接地线和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接地线的过度的电位差的产生。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向所述第一逆变器31a的供给电流的第一分流电阻器39a;以及用于检测向所述第二逆变器31b的供给电流的第二分流电阻器39b。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分流电阻器39a,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31a和第一接地连接器34a之间,并检测流经所述电动机13中的第一绕线组13a的相电流;以及第二分流电阻器39b,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31b和第二接地连接器34b之间,并检测流经所述电动机13中的第二绕线组13b的相电流,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电阻器39a的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公共接地线,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电阻器39b的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公共接地线。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设置在安装有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基板70上,在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和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之间,通过比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自身的宽度更宽的图案的布线(突起部71)进行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发生了故障或障碍时,能够抑制从第一逆变器31a或者第二逆变器31b中流出地电流而发生断线。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配置在比从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向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线40a、40b的合并点71更下游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发生了故障或障碍时,抑制从第一逆变器31a或者第二逆变器31b流出的地电流通电至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的接地内,能够减小对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影响。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印刷基板70,在元件安装面安装有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以及,第二印刷基板,层叠在所述第一印刷基板70的反面,在接合部形成有满版接地层76,所述满版接地层经由在所述第一印刷基板所形成的通孔77,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的一端,所述通孔77相对于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配置在比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自身的长度更短的距离的场所。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和第一控制电路32a的接地线间,以及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和第二控制电路32b的接地线间的阻抗变小。
在该一个方案中,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具备: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第一逆变器31a,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对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通电而驱动;第二逆变器31b,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对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通电而驱动;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通过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进行工作,该第一、第二内部电源电压从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33a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33b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外部电源电压生成,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31a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的异常状态;以及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b,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31b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的公共接地线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异常状态,作为诊断电子控制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34a、34b的方法,具备:向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分别输入所述第一、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41b的输出电压的步骤;以及用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分别判断所述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34a、34b是否是异常状态的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基于流经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41b的电流,用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检测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的异常状态,因此在接地连接器34a、34b或者接地线束36a、36b故障或异常时,能够用正常的系统继续进行电动机13的驱动控制。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通过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基于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41b的通电方向,判断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的异常状态的步骤。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是否是异常状态的步骤是,通过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在用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41b所检测的电流值超过规定值时,判断为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是异常状态。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是否是异常状态的步骤是,通过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在用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41b所检测的电流值超过规定值的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是异常状态。
根据上述方法,通过超过规定值的的持续时间或次数,并考虑第一、第二接地连接器34a、34b的额定来限制电流,由此能够设定为在异常判定之前不会被损坏。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是否是异常状态的步骤是,通过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控制电路32a或者32b,在探测到所述第一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41a或者41b的通电方向的反转时,判断为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是断开状态。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检测出断开状态的所述第一逆变器31a或者第二逆变器31b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或者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的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在第一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的断开检测功能丧失的情况下,使向第一逆变器31a或者第二逆变器31b的通电电流降低或者停止,从能够继续进行辅助。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的断开状态,并且在检测出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所述第一逆变器31a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在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34b的断开状态,并且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34a的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所述第二逆变器31b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的步骤。
根据上述方法,在一个接地连接器34a或者34b断开且从一个逆变器31a或者31b无法通电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即使继续正常侧的逆变器的通电,也不会超过接地连接器的额定。
在另一个更优选的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第一、第二控制电路32a、32b进行通信的步骤;以及降低所述第一、第二逆变器31a、31b的输出电流,以使从所述第一逆变器31a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一绕线组13a供给的电流、和从第二逆变器31b向所述电动机13的第二绕线组13b供给的电流之和收敛在额定电流内的步骤。
标号的说明
13…电动机
13a…第一绕线组
13b…第二绕线组
14…EPS控制用ECU(电子控制装置)
17a…第一电源
17b…第二电源
30…壳体
31a…第一逆变器
31b…第二逆变器
32a…第一控制电路
32b…第二控制电路
33a…第一电源连接器
33b…第二电源连接器
34a…第一GND连接器(第一接地连接器)
34b…第二GND连接器(第二接地连接器)
35a…第一电源线束
35b…第二电源线束
36a…第一GND线束(第一接地线束)
36b…第二GND线束(第二接地线束)
37a、37b…电源线
38a、38b…电源继电器
39a…第一分流电阻器
39b…第二分流电阻器
40a、40b…GND线
41a…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
41b…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
42a…第一微型计算机
42b…第二微型计算机
43a、43b…驱动电路
44a、44b…电源电路
45a、45b…电流检测电路
R1a、R1b…电阻器
C1a、C1b…电容器

Claims (20)

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
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
第一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并对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通电而驱动;
第二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并对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通电而驱动;
第一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并生成第一内部电源电压而控制所述第一逆变器;
第二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并生成第二内部电源电压而控制所述第二逆变器;
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以及
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输入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是否是异常状态,
向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输入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用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是否是异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接地线,将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接地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以及所述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公共连接;以及
第二接地线,将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接地线、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公共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通电方向反转时检测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通电方向反转时检测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传递线,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传递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以及
第二传递线,向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传递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具备使所述第一传递线的电位变化的第一电位设定部,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具备使所述第二传递线的电位变化的第二电位设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从所述第一逆变器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在检测出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从所述第二逆变器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微型计算机;以及第一驱动电路,通过该第一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供给PWM信号即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微型计算机;以及第二驱动电路,通过该第二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供给PWM信号,
在所述第一微型计算机、第二微型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从而进行所述电动机的驱动控制和异常诊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具备:第一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生成第一内部电源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第一微型计算机以及所述第一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具备:第二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生成第二内部电源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第二微型计算机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分别将检测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并联连接;以及
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并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分流电阻器,用于检测向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供给电流;以及
第二分流电阻器,用于检测向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供给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分流电阻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和第一接地连接器之间,并检测流经所述电动机中的第一绕线组的相电流;以及
第二分流电阻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和第二接地连接器之间,并检测流经所述电动机中的第二绕线组的相电流,
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电阻器的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公共接地线,
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流电阻器的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公共接地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安装有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基板上,
在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之间,用比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自身的宽度更宽的图案的布线来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和所述第一接地线、第二接地线的合并点更下游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印刷基板,在元件安装面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以及
第二印刷基板,层叠于所述第一印刷基板的反面,在接合部形成有满版接地层,
所述满版接地层经由在所述第一印刷基板所形成的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一端,
所述通孔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配置在比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自身的长度更短的距离的场所。
15.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控制装置具备:
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一接地连接器;
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第二接地连接器;
第一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并对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通电而驱动;
第二逆变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并对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通电而驱动;
第一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并生成第一内部电源电压而控制所述第一逆变器;
第二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并生成第二内部电源电压而控制所述第二逆变器;
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以及
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接地线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公共接地线之间,
作为诊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中的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方法,具备:
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分别输入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输出电压的步骤;以及
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分别判断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第二接地连接器是否是异常状态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或者第二控制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的通电方向,判断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的异常状态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是否是所述异常状态的步骤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或者第二控制电路,在用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所检测出的电流值超过规定值时,判断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是异常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是否是所述异常状态的步骤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或者第二控制电路,在用所述第一电流-电压转换元件或者第二电流-电压转换元件所检测出的电流值超过规定值的频率高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是异常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或者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检测出断开状态的所述第一逆变器或者第二逆变器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或者第二绕线组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在检测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并且检测出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所述第一逆变器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一绕线组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的步骤;以及
在检测出所述第二接地连接器的断开状态,并且检测出所述第一接地连接器的正常状态的情况下,使从所述第二逆变器向所述电动机的第二绕线组供给的电流降低或者停止。
CN201980025274.7A 2018-04-12 2019-03-13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Active CN112042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6698A JP6999480B2 (ja) 2018-04-12 2018-04-12 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診断方法
JP2018-076698 2018-04-12
PCT/JP2019/010205 WO2019198407A1 (ja) 2018-04-12 2019-03-13 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診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2109A CN112042109A (zh) 2020-12-04
CN112042109B true CN112042109B (zh) 2022-01-25

Family

ID=6816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5274.7A Active CN112042109B (zh) 2018-04-12 2019-03-13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4769B2 (zh)
JP (1) JP6999480B2 (zh)
CN (1) CN112042109B (zh)
DE (1) DE112019001881B9 (zh)
WO (1) WO20191984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9954B (zh) * 2018-03-13 2022-10-18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车辆搭载设备的控制装置
JP7192625B2 (ja) * 2019-04-02 2022-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7188285B2 (ja) * 2019-06-14 2022-1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源システム
US11736049B2 (en) * 2019-11-27 2023-08-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controller
WO2021117636A1 (ja) * 2019-12-10 2021-06-17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US11296490B2 (en) * 2020-04-07 2022-04-05 Hitachi Astemo Americas, Inc. Ground fault control for multiple ground paths
US11904960B2 (en) * 2020-04-14 2024-02-20 Hl Mando Corporation Stee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DE102021204292A1 (de) * 2021-04-29 2022-11-03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Stände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WO2023203746A1 (ja) * 2022-04-22 2023-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4016442A (ja) * 2022-07-26 2024-02-07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24016443A (ja) * 2022-07-26 2024-02-07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888A (zh) * 2007-08-03 2009-02-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CN102981092A (zh) * 2012-11-15 2013-03-20 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 输电线路接地状态检测装置
CN105164545A (zh) * 2013-04-12 2015-12-16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的异常检测电路及具备该电路的蓄电装置
CN105680762A (zh) * 2014-12-04 2016-06-15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设备
CN106029471A (zh) * 2014-03-19 2016-10-1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7204729A (zh) * 2016-03-17 2017-09-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马达控制装置及转向操作控制装置
CN107561351A (zh) * 2017-09-14 2018-01-09 河南工程学院 并网逆变系统的输出电压电流检测装置与快速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292A (ja) * 1994-12-15 1996-06-25 Hitachi Ltd 誘導電動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車両
US6674180B2 (en) * 2001-10-12 2004-01-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supply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JP2014176215A (ja) 2013-03-08 2014-09-22 Nsk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JP2016032977A (ja) 2014-07-31 2016-03-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6427443B2 (ja) 2015-03-12 2018-11-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駆動制御ユニット
JP6418093B2 (ja) * 2015-07-16 2018-11-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6669540B2 (ja) 2016-03-14 2020-03-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7205940A1 (de) 2017-04-06 2018-10-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teilverbunds und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888A (zh) * 2007-08-03 2009-02-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CN102981092A (zh) * 2012-11-15 2013-03-20 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 输电线路接地状态检测装置
CN105164545A (zh) * 2013-04-12 2015-12-16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的异常检测电路及具备该电路的蓄电装置
CN106029471A (zh) * 2014-03-19 2016-10-1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5680762A (zh) * 2014-12-04 2016-06-15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设备
CN107204729A (zh) * 2016-03-17 2017-09-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马达控制装置及转向操作控制装置
CN107561351A (zh) * 2017-09-14 2018-01-09 河南工程学院 并网逆变系统的输出电压电流检测装置与快速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7134A (ja) 2019-10-24
WO2019198407A1 (ja) 2019-10-17
JP6999480B2 (ja) 2022-01-18
US10994769B2 (en) 2021-05-04
DE112019001881B9 (de) 2022-02-24
DE112019001881B4 (de) 2021-12-09
CN112042109A (zh) 2020-12-04
US20210046973A1 (en) 2021-02-18
DE112019001881T5 (de)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2109B (zh) 电子控制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CN112351933B (zh) 具有冗余配置的控制单元的机动车辆转向系统
JP6894041B2 (ja) 車両搭載機器の制御装置
US11088532B2 (en) Control device
JP7188285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JP2020171103A (ja)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626780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JP4680042B2 (ja) 制御回路装置
US1154193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ontrol device
JP7151695B2 (ja) 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
US20220274641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apparatus and its fault detection method
JP7022196B2 (ja) 車両搭載機器の制御装置
JP2020145776A (ja) 電動モ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JP6914003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WO2024024245A1 (ja) 電動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7011995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17441287A (zh) 电力供给装置
WO2024024244A1 (ja) 電動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WO2022059615A1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12805915A (zh) 马达控制系统、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8140372A (zh) 控制装置
CN115211022A (zh) 马达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5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