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881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8818B
CN112038818B CN202010496856.8A CN202010496856A CN112038818B CN 112038818 B CN112038818 B CN 112038818B CN 202010496856 A CN202010496856 A CN 202010496856A CN 112038818 B CN112038818 B CN 112038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connector
housing
fitting direction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68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8818A (zh
Inventor
大福亮介
宫川知之
岩下和之
清水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38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8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连接至配对连接器;以及滑动件,其能够在配合方向上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中。壳体和滑动件包括:引导机构,其被构造为在配合方向上引导滑动件向壳体的移动;以及止动机构,其被构造为防止滑动件向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脱离。引导机构具有:一对肋,其设置在壳体和滑动件之中的一者中,该肋在配合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槽,其设置在壳体和滑动件之中的另一者中,该槽在配合方向上延伸。止动机构设置在与引导机构的在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处的端部相邻的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设置在车载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充气机侧连接器与向充气机供应控制信号的线束侧连接器互相配合(例如,见日本专利No.6023580)。
例如,日本专利No.6023580中描述的线束侧连接器的壳体包括:滑动件,其能够在配合方向上移动地保持在壳体中,并且被推压部件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推压;以及止动机构,用于防止滑动件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脱离。
在其连接器的配合操作期间,滑动件抵接充气机侧连接器,从而滑动件作用为向充气机侧连接器施加由推压部件的推压力所引起的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力。据此,在连接器的未完全配合状态下,由于滑动件作用为将两个连接器在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保持为彼此远离,因此容易检测未完全配合状态下的异常。
发明内容
同时,在上述线束侧连接器中,重要的是使滑动件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壳体稳定地移动。即使当由于意外的外力而使以宽度方向为轴而转动的力矩作用在滑动件上时,重要的也是尽可能防止滑动件由于突破止动机构而脱离壳体的状态。在日本专利No.6023580中描述的线束侧连接器中,还需要改善上述缺点。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不仅能够使滑动件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壳体稳定地移动,还能够尽可能防止滑动件由于突破止动机构而从壳体脱离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方面,一种连接器,其被构造为在所述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互相靠近的配合方向上的各自的前侧处,所述连接器配合至所述配对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连接至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以及滑动件,该滑动件能够在所述配合方向上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利用推压部件朝着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被推压,所述滑动件被构造为:在向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合操作期间,该滑动件通过抵接所述配对连接器而介由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向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施加力。壳体和滑动件包括: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动件向所述壳体的移动;以及止动机构,其被构造为防止滑动件向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脱离。引导机构具有:一对肋,该一对肋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一者上,所述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一者上设置在与所述配合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所述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一者上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槽,所述一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另一者上,所述槽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另一者上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所述槽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另一者上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一对肋接合。止动机构设置在与引导机构的在连接器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处的端部相邻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方面,其中,所述引导机构的结构被构造为使得:当将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所述槽与所述肋彼此适当配合的适当位置向与所述配合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移位;并且当使所述滑动件移位时,由于所述槽与所述肋未彼此配合的事实,所述滑动件受到来自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抵接位置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力,从而当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弹性变形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位时,在所述抵接位置处,所述滑动件的弹性恢复力给予所述滑动件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力。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所述一对肋,该一对肋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以及所述一对槽,该一对槽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所述结构包括在各个所述肋的上表面上形成的锥状面,所述上表面用作所述抵接位置。所述锥状面倾斜为随着朝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行进而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处。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方面,所述连接器和所述配对连接器是车载的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连接器,所述配对连接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充气机侧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对应于向所述充气机供应控制信号的线束侧连接器。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连接器中,由于以在配合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肋与一对槽彼此接合的方式形成引导机构,所以滑动件能够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壳体稳定地移动。由于用于防止滑动件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脱离的止动机构设置在与引导机构的配合方向的前侧的端部相邻的刚性极高的位置,所以即使当以宽度方向为轴转动的力矩作用在滑动件上时,也极难发生滑动件由于突破止动机构而从壳体脱离的状态。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连接器中,在滑动件相对于壳体从与槽和肋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移位的状态下,当使得滑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在滑动件中自动地产生朝向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力。因此,仅通过相对于壳体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推动滑动件,滑动件就能够在槽与肋互相配合的适当位置自动地组装至该处。因此,当滑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在由于周围的情况而使滑动件相对于壳体从与槽部和肋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移位的状态下,仅通过当需要将滑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相对于壳体在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推动滑动件,滑动件就能够在适当的位置自动地组装到该处。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连接器中,能够以锥状面形成在肋的上表面上这样的简单结构实现所述结构。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连接器中,针对用于安全气囊系统中的连接器,滑动件能够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壳体稳定地移动,并且即使当以宽度方向为轴转动的力矩作用在滑动件上时,也极难发生滑动件由于突破止动机构而从壳体脱离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不仅能够使滑动件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壳体稳定地移动,而且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滑动件由于突破止动机构而从壳体脱离的状态。
以上简要描述了本公开。通过阅读以下参考附图的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方式”),将进一步阐明本公开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5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8A是图3所示的壳体的立体图,并且图8B是图8A中的肋和止动部当从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看时的放大图;
图9A是图3所示的滑动件的立体图,并且图9B是从不同方向观看的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当滑动件组装至壳体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将滑动件组装至壳体的中间阶段的后视图;
图12是完成滑动件到壳体的组装的阶段的后视图;
图13A是图5所示的保持器的立体图,并且图13B是沿着图13A 中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
图14A是图5所示的分流环(shunt ring)的立体图,并且图14B 是沿着图14A中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
图15A是分流环的侧视图,并且图15B是设置在分流环的锁定臂上的锥状面的放大图;
图16A是示出当分流环组装至保持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并且图 16B是示出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互相配合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A是示出当冲击作用在根据比较例的分流环上时力的传递的图,并且图17B是示出当冲击作用在根据实施例的分流环上时力的传递的图;以及
图18是示出当冲击作用在根据实施例的变型例的分流环上时力的传递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第二连接器 3的连接器连接结构1。如图1和2所示,连接器连接结构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3与作为配对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2互相配合的结构。
连接器连接结构1通常用于车载安全气囊系统。此处,图5至7 所示的第一连接器2是设置在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充气机侧连接器,并且图3和4所示的第二连接器3是向充气机供应控制信号的线束侧连接器。以将第一连接器2的配合口62(见图5)与第二连接器3的连接部12(见图3)互相配合的方式获得连接器连接结构1。
为方便描述,如图1和2所示,定义“配合方向”、“宽度方向”、“上下方向”、“前”、“后”、“上”和“下”。“配合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彼此正交。第一连接器2侧的配合方向的前后方向与第二连接器3侧的配合方向的前后方向相反,并且在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的任意一者中,将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定义为前侧,并且将配合方向上的后侧定义为后侧。
首先,将描述图3和4所示的第二连接器3的构造。如图3和4 所示,第二连接器3包括壳体4和滑动件5。滑动件5是在配合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4上的构件。
首先将描述壳体4。如图8A所示,树脂壳体4一体地包括:大致长方体的主体部11,该主体部1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大致长方体的连接部12,该连接部12从主体部11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突出。
在连接部12中,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开口的一对端子容纳室13 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排列。一对金属阴端子(未示出)容纳在一对端子容纳室13内部。当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互相配合时,一对阴端子电连接至第一连接器2侧的一对阳端子53(见图5)。
一对电线14连接至一对阴端子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与一对阴端子连接的一对电线14在主体部11内部向下延伸,并且从主体部1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从主体部11延伸的一对电线14连接至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部(未示出)。
铁氧体芯15(见图4)安装在位于主体部11内部的位置处的一对电线14上。据此,防止来自外部的各种电磁波引起的噪声电流流经一对电线14。树脂盖16从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组装至主体部11,以覆盖安装有铁氧体芯15的一对电线14。
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7设置在连接部12的上表面的末端侧上。突出部17具有通过与第一连接器2侧上的配合臂63的突出部64接合(见图2)而维持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配合状态(后文描述)的功能。
在主体部11的上部(位于连接部12上侧位置处的部分)中,作为用于安装滑动件5的凹入部的滑动件安装空间18形成为在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以及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开口。朝着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延伸的柱状部19设置在主体部11中的将滑动件安装空间18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表面界定的壁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柱状部19用于保持推压滑动件5的螺旋弹簧41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见图10)。
在主体部11中的将滑动件安装空间18的上表面界定的壁表面上,向下突出的止动部21形成在配合方向上的前缘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在主体部11中的将滑动件安装空间18的下表面界定的壁表面上,向上突出的一对止动部22形成在配合方向上的前缘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上。
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在配合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肋23形成在主体部11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于滑动件安装空间18下方的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如图8B所示,肋23的上表面形成有锥状面23a,该锥状面23a倾斜为随着在上下方向上向下行进而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后文将描述锥状面23a的作用。
甚至在一对肋23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处,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一对止动部24形成在与该端部的下侧相邻的位置处。以上描述了壳体4。
接着将描述滑动件5。如图9A和9B所示,树脂滑动件5一体地包括:主体部31,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悬垂部32,其从主体部 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下延伸;以及突出片33,其从主体部31 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突出。
向上突出的突出部34形成在(见图9A和9B)主体部31的上表面上的配合方向上的后缘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向下突出的一对突出部35形成在主体部31的下表面上的配合方向上的后缘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见图9B)。突出部34和一对突出部35分别与壳体4侧上的止动部21和一对止动部22接合,从而具有防止滑动件5从壳体4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脱离的功能。
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一对突出部36形成在一对悬垂部32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的下端部处(见图9B)。结果,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凹入并且在配合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槽部37形成在一对悬垂部32 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见图9B)。壳体4侧的一对肋23配合至一对槽部37,从而引导滑动件5相对于壳体4在配合方向上的移动。一对突出部36与壳体4侧的一对止动部24接合,从而具有防止滑动件5从壳体4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脱离的功能。
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凹入的凹入部38设置在主体部31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表面上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入部38被用于保持用于推压滑动件5的螺旋弹簧41的配合方向上的前端部(见图10)。以上描述了滑动件5。
接着将参考图10至12描述滑动件5到壳体4的组装。如图10所示,首先,螺旋弹簧41的配合方向上的后端部插入壳体4的柱状部19 内,其后使滑动件5从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向壳体4的滑动件安装空间18靠近,并且螺旋弹簧41的配合方向上的前端部插入滑动件5的凹入部38内。螺旋弹簧41的两端部的插入顺序可以相反。
接着,滑动件5在抵抗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的同时进一步移动以更加向滑动件安装空间18靠近,并且滑动件5的一对槽部37配合到壳体4侧的一对肋23。此处,在本实例中,如图11所示,滑动件5相对于壳体4从与槽部37和肋23的配合一致的适当位置向上移位,并且在滑动件5的一对突出部36与一对肋23的锥状面23a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滑动件5被简单地推入相对于壳体4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从而,如图12所示,滑动件5能够在槽部37与肋23互相配合的适当位置自动地组装至该处。
即,如图11所示,在滑动件5的一对突出部36与一对肋23的锥状面23a进行接触的状态下,由于槽部37与肋23未互相配合的事实,导致一对突出部36受到来自一对肋23的锥状面23a的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力,使得滑动件5的一对悬垂部32处于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移位地弹性变形的状态。一对突出部36通过如上所述地弹性变形的滑动件 5的弹性恢复力而朝着宽度方向的内侧挤压一对肋23的锥状面23a。
此处,由于锥状面23a倾斜为随着在上下方向上向下行进而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所以一对突出部36挤压肋23的锥状面23a的力的一部分作用为使得一对突出部36(因此,滑动件5)向下移动的向下的力。结果,在一对突出部36与一对肋23的锥状面23a进行接触的状态下,当将滑动件5推向相对于壳体4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时,滑动件5受到向下的力并且自动地向下移位,从而,如图12所示,滑动件 5能够在槽部37与肋23互相配合的适当位置自动地组装至该处。
如上所述,在抵抗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的同时滑动件5的一对槽 37配合至壳体4侧的一对肋23之后,当解除施加于滑动件5的力时,滑动件5由于受到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而相对于壳体4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移动,其后滑动件5的突出部34和一对突出部35分别与壳体4 侧的止动部21和一对止动部22接合,并且滑动件5的一对突出部36 与壳体4侧的一对止动部24接合。上述接合防止滑动件5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4脱离。
如上所述,完成了滑动件5到壳体4的组装,并且获得了图3和4所示的第二连接器3。在完成滑动件5到壳体4的组装的状态下,滑动件5在壳体4中被保持为,在通过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而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总是被推压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壳体4在配合方向上滑动。当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互相配合时,滑动件5位于第一连接器2的保持器6(后文描述)的中轴线CL的上方(见图2)。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3中,在配合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肋23与一对槽部37接合,从而滑动件5能够相对于壳体4在配合方向上稳定移动。由于防止滑动件5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4脱离的止动部24设置在与肋23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上的端部相邻的刚性极高的位置处,所以即使当以宽度方向为轴而转动的力矩作用在滑动件5上,也极难发生滑动件5由于突破止动部24而从壳体4脱离的状态。
接着将描述图5至7所示的作为配对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2。如图5至7所示,第一连接器2包括保持器6和组装至保持器6的分流环7。保持器6安装在安全气囊充气机上设置的点火端子部上。
首先将描述保持器6。如图13A和13B所示,树脂保持器6一体地包括:筒状的筒形部51,其具有中轴线CL;和盘状的底部52,其闭合筒形部51的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开口。筒形部51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开口。
在保持器6的内部空间中,从底部52朝着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延伸的一对金属阳端子53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排列。一对阳端子53连接至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侧上的电路。
在筒形部51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部分的内周中,径向向外凹入的环形槽部54形成为在与中轴线CL垂直的平面内延伸(见图13B)。环形槽部54的内壁面上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部分形成了面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环状的抵接面55。因此,环状抵接面55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位置处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这样,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位置处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面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抵接面55的部分形成为抵接分流环7的一对锁定臂部66(后文描述)的末端面67。以上描述了保持器6。
接着将描述分流环7。如图14A至15B所示,树脂分流环7包括大致筒状的主体部61。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开口的配合口62形成在主体部61内。第二连接器3的连接部12(见图3)插入到配合口62中。
主体部61一体地设置有悬臂状的配合臂63,该配合臂63从配合方向上的后端部的上端部进入主体部61的内部空间,并且朝着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延伸。配合臂63位于面向配合口62的上侧的位置处。向下(即向配合口62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64形成在配合臂63的末端部(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处。在配合臂63与主体部61的上侧的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开口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的空间65形成为在配合方向上延伸。当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 3互相配合时,滑动件5的在第二连接器3侧的突出片33插入到空间 65中(见图2)。
从外周突出并且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延伸的一对锁定臂部66一体地形成在主体部61的外周中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位置处的部分处(同样见图7)。如图15A所示,锁定臂部66具有当从宽度方向观看时相对于中轴线CL基本上下对称的形状。
作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面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平面,末端面67形成于锁定臂部66的末端部(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同样见图7)。然而,如图15B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末端面67的上部区域(中轴线CL上方的区域)中,锥状面68形成为倾斜的,从而随着靠近末端面67的上端而位于配合方向上的后侧位置处。后文将描述锥状面68的作用。以上描述了分流环7。
如图16A所示,分流环7通过从保持器6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开口配合到保持器6的内部空间而组装至保持器6。在该过程中,分流环7的一对锁定臂部66在抵接保持器6的内周面之后暂时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弹性变形。当该一对锁定臂部66的末端部到达保持器6的环形槽部54时,一对锁定臂部66弹性恢复,并且所述末端部进入环形槽部54。由此完成分流环7到保持器6的组装,并且获得图5至7所示的第一连接器2。
在完成分流环7到保持器6的组装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面向配合方向的前侧的一对锁定臂66的末端面67,与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面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抵接面55在配合方向上互相抵接。结果,防止分流环7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保持器6脱离。
接着将参考图2描述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配合操作。为了使得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互相配合,如图16B所示,使得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在配合方向上相对彼此靠近,并且将第二连接器3的连接部12插入第一连接器2的配合口62内。
当连接部12插入配合口62内时,首先,配合臂63的突出部64 抵接连接部12的突出部17并且骑跨在突出部17上,从而配合臂63 向上弹性变形。因此,空间65在上下方向上变窄,并从而滑动件5的突出片33不能进入空间65。
当插入继续进行时,滑动件5的突出片33的末端接触保持器6,并且尝试进入空间65。然而,在该阶段,由于配合臂63向上弹性变形,所以突出片33不能进入空间65。在滑动件5的突出片33的末端接触保持器6的阶段之后,在滑动件5抵抗由于滑动件5与保持器6之间的接触而施加于保持器6的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的同时,插入继续进行。
当插入继续进行并且突出部64骑在突出部17上时,能够通过使配合臂63向下弹性恢复而获得突出部64与突出部17被锁定的状态。空间65由于配合臂63的弹性恢复而在上下方向上变宽,并从而滑动件5的突出片33能够进入。因此,滑动件5介由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相对于壳体4向配合方向的前侧滑动,并且突出片33进入空间65。由此完成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配合操作,并且能够获得图2 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结构1。
在完成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配合操作的状态下,滑动件5的突出片33插入空间65中,从而配合臂63不能向上(即,在解除突出部64与突出部17之间的锁定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能够牢固地维持突出部64与突出部17之间的锁定状态(即,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配合状态)。如图2所示,当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互相配合时,突出部64与突出部17之间的锁定部位(锁定机构)位于第一连接器2的保持器6的中轴线CL上方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未完全配合状态下,滑动件5作用为通过螺旋弹簧41的推压力而将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保持为互相分开。因此,易于检查未完全配合状态下的异常。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的完全配合状态下,滑动件5与配合臂63接合,并且防止配合臂63在解除突出部64 与突出部17之间的锁定的方向上变形(发挥所谓的双重锁定功能)。因此,能够更确切地防止发生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意外地彼此分开的状态。
接着,见图17B,将描述在分流环7的一对锁定臂部66的末端面 67上形成的锥状面68(见图15B)的作用和效果。当上述连接器连接结构1用于车载安全气囊系统中时,可能发生如下模式:由于充气机的致动(点火),在使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互相分离的方向(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移动的方向)上的冲击施加于彼此配合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
当发生上述冲击模式时,首先,第一连接器2侧的分流环7的主体部61与第二连接器3侧的壳体4的连接部12彼此锁定所使用的锁定机构(具体地,配合臂63的突出部64与连接部12的突出部17之间的锁定机构)受到在使主体部61与连接部12互相分开的方向(主体部61和连接部12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移动的方向)上的冲击。当锁定机构受到这样的冲击时,接着,分流环7受到在相对于保持器6 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冲击。当分流环7受到这样的冲击时,分流环7的一对锁定臂部66的末端面67受到从保持器6 的抵接面55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反作用力。
此处,由于锁定机构位于保持器6的筒形部51的中轴线CL上方的位置处,所以分流环7在中轴线CL上方隔开的位置处受到在相对于保持器6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冲击力。因此,一对锁定臂部66的末端面67首先在靠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位置处受到从保持器6的抵接面55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反作用力。
因此,例如,代替根据实施例的分流环7,在使用图17A所示的根据比较例的未形成有锥状面68的分流环7’的情况下,当锁定臂部 66的末端面67和保持器6的抵接面55二者在上下方向上的二者能够互相接触的整个区域内均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的简单形状时,锁定臂部66的末端面67易于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P1处首先受到来自抵接面55的反作用力。结果,由应力集中导致的过量的压应力容易作用在锁定臂部66的根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Q1上。
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使用根据实施例的形成有锥状面68 的分流环7的情况下,当锁定臂部66的末端面67受到来自抵接面55 的在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的力时,一对锁定臂部66和抵接面55具有如下结构:作为末端面67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位的锥状面68所开始的位置P2首先受到来自抵接面55的力。因此,与仅有末端面67的上端P1首先受到来自抵接面55的力的比较例相比,作用在锁定臂部66 的根部上的压应力在上下方向上分散(见图17B的区域Q2)。结果,提高了锁定臂部66的耐久性(并且进一步地,连接器连接结构1的耐久性)。
如图18中所示的根据变型例的分流环7”所示,即使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突出的突出部69形成在锁定臂部66的末端面67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位P2处(与锥状面68开始的部位相同的部位处),也能够获得中间部位P2首先受到来自抵接面55的力这样的结构,使得能够获得与根据实施例的分流环7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即使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突出的突出部在保持器6的抵接面55上形成在与中间部位P2 对应的位置处,也能够获得与根据实施例的分流环7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3,由于以在配合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肋23和一对槽部37彼此接合的方式形成引导机构,所以滑动件5能够稳定地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壳体4移动。由于用于防止或滑动件5向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壳体4脱离的止动部24设置在与引导机构的配合方向的前侧的端部相邻的刚性极高的位置处,所以即使当以宽度方向为轴转动的力矩作用在滑动件5上时,也极难发生滑动件5由于突破止动部24而从壳体4脱离的状态。
由于锥状面23a形成在肋23的上表面上,所以在滑动件5相对于壳体4从与槽部37和肋23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上移位的状态下,当使滑动件5安装在壳体4上时,在滑动件5中自动地产生向下的力。因此,仅通过相对于壳体4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推动滑动件5,就能够自动地将滑动件5组装于槽部37与肋23互相配合的适当位置处。因此,当滑动件5安装在壳体4上时,在由于周围的情况而使滑动件5相对于壳体4从与槽部37和肋23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上移位的状态下,当需要将滑动件5安装在壳体4上时,仅通过相对于壳体4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推动滑动件5,就能够将滑动件5自动地组装到适当的位置。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采用各种修改。例如,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适当地修改和改进。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部件的材料、形状、大小、数量和布置位置是自由确定的,并且不受限制。
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3中,由于锥状面23a倾斜为随着在上下方向上向下行进而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位置处,所以在滑动件5 相对于壳体4从与槽部37和肋23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上移位的状态下,当将滑动件5安装在壳体4上时,向下的力被构造为在滑动件5中自动地产生。另一方面,锥状面23a可以被构造为倾斜从而随着在上下方向上向上行进而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处。此处,在滑动件5相对于壳体4从与槽部37和肋23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下移位的状态下,当使滑块5安装在壳体4上时,向上的力被构造为在滑块5中自动产生。结果,当将滑动件5安装在壳体4上时,在由于环境情况使得滑动件5相对于壳体4从与槽部37和肋23的配合相符合的适当位置向下移位的状态下,当需要将滑动件5安装在壳体4上时,仅通过相对于壳体4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推动滑动件5,就能将滑动件5自动地组装至该处。
在实施例中,引导机构包括:一对肋23,其设置在壳体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以及一对槽部37,其设置在滑动件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替代地,引导机构可以包括:一对槽部,其设置在壳体4 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以及一对肋,其设置在滑动件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
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结构1用于车载安全气囊系统。同时,连接器连接结构1可以用于任意系统,只要该系统能够产生如下的模式即可:其中,将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彼此分离的方向(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向配合方向上的后侧移动的方向)上的冲击施加到彼此配合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
后文中,将如下概括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3的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方面,一种连接器(3),该连接器(3) 被构造为在在所述连接器(3)与配对连接器(2)互相靠近的配合方向上的各自的前侧处,所述连接器(3)配合至所述配对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3)包括:壳体(4),该壳体(4)具有连接至所述配对连接器(2)的连接部(12);以及滑动件(5),该滑动件(5)能够在所述配合方向上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4)中,并且利用推压部件 (41)向所述连接器(3)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被推压,所述滑动件(5)被构造为在向所述配对连接器(2)的配合操作期间,通过抵接所述配对连接器(2)而介由所述推压部件(41)的推压力向所述连接器(3)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施加力。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5)包括:引导机构(23、37),该引导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动件(5)向所述壳体(4)的移动;以及止动机构(24、36),该止动机构被构造为防止所述滑动件向所述连接器(3) 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所述壳体(4)脱离。所述引导机构(23、 37)具有:一对肋(23),该一对肋设置在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5)之中的一者上,所述肋(23)在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 (5)之中的所述一者上设置在与所述配合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所述肋(23)在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5)之中的所述一者中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槽(37),所述一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5)之中的另一者上,所述槽(37) 在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5)之中的所述另一者上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所述槽(37)在所述壳体(4)和所述滑动件(5)之中的所述另一者中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一对肋(23) 接合。所述止动机构(24、36)设置在与所述引导机构(23、37)的在所述连接器(3)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处的端部相邻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方面,其中,所述引导机构(23、37) 的结构被构造为使得:当将所述滑动件(5)安装在所述壳体(4)上时,所述滑动件(5)相对于所述壳体(4)从所述槽(37)与所述肋 (23)彼此适当配合的适当位置向与所述配合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移位;并且当使所述滑动件(5)移位时,由于所述槽(37)与所述肋(23)未彼此配合的事实导致所述滑动件(5) 受到来自所述滑动件(5)与所述壳体(4)之间的抵接部位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力,从而当所述滑动件(5)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弹性变形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位时,在所述抵接位置处,所述滑动件(5)的弹性恢复力给予所述滑动件(5)朝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力。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方面,所述引导机构(23、37)包括:所述一对肋(23),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以及所述一对槽(37),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5)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所述结构包括形成在各个所述肋(23)的上表面上的锥状面(23a),所述上表面用作所述抵接位置。所述锥状面(23a) 倾斜为随着朝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行进而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处。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方面,所述连接器(3)和所述配对连接器(2)是车载的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连接器,所述配对连接器(2) 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充气机侧连接器,所述连接器(3)对应于向所述充气机供应控制信号的线束侧连接器。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互相靠近的配合方向上的各自的前侧处,所述连接器配合至所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连接至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以及
滑动件,该滑动件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滑动件利用推压部件朝着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被推压,所述滑动件被构造为,在向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合操作期间,所述滑动件通过抵接所述配对连接器而介由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向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施加力,
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包括:
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动件向所述壳体的移动;以及
止动机构,该止动机构被构造为,防止所述滑动件向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所述壳体脱离,
其中,所述引导机构具有:
一对肋,该一对肋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一者上,所述肋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一者的与所述配合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所述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一者中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及
一对槽,所述一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另一者上,所述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所述槽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另一者中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一对肋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止动机构具有:
止动部,该止动部从所述肋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向上下方向上的一侧延伸,所述上下方向与所述配合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以及
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止动部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器和所述配对连接器是车载的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连接器,所述配对连接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充气机侧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对应于向所述充气机提供控制信号的线束侧连接器。
3.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被构造为,在所述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互相靠近的配合方向上的各自的前侧处,所述连接器配合至所述配对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连接至所述配对连接器的连接部;以及
滑动件,该滑动件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滑动件利用推压部件朝着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被推压,所述滑动件被构造为,在向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合操作期间,所述滑动件通过抵接所述配对连接器而介由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向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施加力,
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包括:
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引导所述滑动件向所述壳体的移动;以及
止动机构,该止动机构被构造为,防止所述滑动件向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从所述壳体脱离,
其中,所述引导机构具有:
一对肋,该一对肋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一者上,所述肋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一者的与所述配合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所述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一者中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及
一对槽,所述一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另一者上,所述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所述槽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中的所述另一者中在所述配合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一对肋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止动机构设置于与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配合方向上的前侧处的所述引导机构的端部相邻的位置,
其中,所述引导机构的结构被构造为使得:
当将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从所述槽与所述肋彼此适当配合的适当位置向与所述配合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移位;并且
当使所述滑动件移位时,由于所述槽与所述肋未彼此配合的事实,所述滑动件受到来自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抵接位置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力,从而当所述滑动件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部弹性变形以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位时,在所述抵接位置处,所述滑动件的弹性恢复力给予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力,
其中,所述引导机构包括:
所述一对肋,该一对肋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以及
所述一对槽,该一对槽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
其中,所述结构包括在各所述肋的上表面上形成的锥状面,所述上表面用作所述抵接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锥状面倾斜为,随着朝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行进而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器和所述配对连接器是车载的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气连接器,所述配对连接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充气机侧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对应于向所述充气机提供控制信号的线束侧连接器。
CN202010496856.8A 2019-06-04 2020-06-03 连接器 Active CN112038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4558A JP6936280B2 (ja) 2019-06-04 2019-06-04 コネクタ
JP2019-104558 2019-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8818A CN112038818A (zh) 2020-12-04
CN112038818B true CN112038818B (zh) 2022-03-08

Family

ID=73578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6856.8A Active CN112038818B (zh) 2019-06-04 2020-06-0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9615B2 (zh)
JP (1) JP6936280B2 (zh)
CN (1) CN1120388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6280B2 (ja) * 2019-06-04 2021-09-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597A (en) * 1995-12-28 2000-05-09 Yazaki Corporation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US20020132516A1 (en) * 2001-03-15 2002-09-1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US20040102075A1 (en) * 2002-10-10 2004-05-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5894B2 (ja) * 1995-12-28 2003-05-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5993238A (en) 1996-12-19 1999-11-30 Yazaki Corporation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JP3685290B2 (ja) * 1997-07-01 2005-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596729B2 (ja) * 1998-08-31 2004-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US6705886B1 (en) * 2003-01-23 2004-03-1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US6811424B2 (en) * 2003-03-26 2004-11-0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JP5050820B2 (ja) * 2007-12-05 2012-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53150B2 (ja) * 2010-09-16 2015-01-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8016606B1 (en) * 2011-01-10 2011-09-13 J.S.T. Corporation Unstressed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8137142B1 (en) * 2011-09-22 2012-03-20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US8678846B2 (en) * 2012-03-28 2014-03-2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8926355B2 (en) * 2012-06-29 2015-01-06 Lear Corporatio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for a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4110182A (ja) * 2012-12-03 2014-06-12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スクイブの接続装置
JP6023580B2 (ja) * 2012-12-26 2016-11-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WO2014181415A1 (ja) * 2013-05-08 2014-11-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5050103A (ja) * 2013-09-03 2015-03-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67965B2 (ja) * 2017-08-31 2020-03-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12018004678T5 (de) * 2017-08-31 2020-06-04 Yazaki Corporation Stecker
JP6876659B2 (ja) * 2018-08-24 2021-05-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構造
JP6774471B2 (ja) * 2018-10-02 2020-10-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65725B2 (ja) * 2018-10-31 2021-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647188B1 (ko) * 2018-11-14 2024-03-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넥터 장치
JP6936280B2 (ja) * 2019-06-04 2021-09-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98383B2 (ja) * 2019-06-04 2021-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597A (en) * 1995-12-28 2000-05-09 Yazaki Corporation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US20020132516A1 (en) * 2001-03-15 2002-09-1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US20040102075A1 (en) * 2002-10-10 2004-05-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6280B2 (ja) 2021-09-15
CN112038818A (zh) 2020-12-04
JP2020198251A (ja) 2020-12-10
US11139615B2 (en) 2021-10-05
US20200388964A1 (en)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7965B2 (ja) コネクタ
JP3806926B2 (ja) コネクタ
JP426793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EP2866309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0350357B (zh) 连接器
KR20010062582A (ko) 커넥터와 커넥터에 연결되어지는 객체의 연결을 안내하는안내부를 가진 커넥터
JP6401752B2 (ja) コネクタ
CN110911891B (zh) 连接器结构
JP5510346B2 (ja) コネクタ
EP170141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189956B2 (en) Liquid-tight movable connector
JP2015170489A (ja) コネクタ
CN112038832B (zh) 连接器连接结构和连接器
CN112038818B (zh) 连接器
JP6023580B2 (ja)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JP3555591B2 (ja) コネクタ
CN111834820A (zh) 连接器
CN110770981A (zh) 连接器
JP7103913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2020155222A (ja) コネクタ
CN107634379B (zh) 连接器
JP2005183342A (ja) コネクタ
JP7103914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N113557641B (zh) 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
JP5986919B2 (ja)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