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8991B -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8991B
CN112018991B CN202010474946.7A CN202010474946A CN112018991B CN 112018991 B CN112018991 B CN 112018991B CN 202010474946 A CN202010474946 A CN 202010474946A CN 112018991 B CN112018991 B CN 112018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yoke
coil
magnet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49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8991A (zh
Inventor
土桥将生
北原裕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020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252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97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020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279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107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致动器以及触觉设备,能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在该致动器(1)中,在具有线圈(6)和保持架(7)的支承体(2)和具有在第一方向(Z)上与线圈对置的磁体(5)和磁轭(8)的可动体(3)之间设置有由粘弹性部件构成的连接体(4)。因此,在向线圈施加电流时,可动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承体振动。在设置于支承体上的保持架和设置于可动体上的磁轭在第二方向(X)上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因此,由于不需要用于在磁轭的外侧设置连接体的大的空间,因而即使在减小了致动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磁体及线圈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Description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可动体振动的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磁驱动机构产生振动的设备,有一种致动器已被提出,其中,将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的连接体与支承体及可动体双方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磁体和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磁驱动电路,使可动体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支承体相对移动(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在支承体上设置有保持线圈的保持架,在可动体上以覆盖保持架的方式设置有保持磁体的磁轭。另外,以覆盖可动体的方式将罩设置于支承体上,在磁轭和罩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13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中,因为保持架、磁轭、连接体及罩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所以很难实现致动器的薄型化。另一方面,尝试实现致动器的薄型化时,需要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磁轭和罩之间设置大的空间来配置连接体。此时,如果罩的外形尺寸受限制,则需要在配置连接体的方向上减小磁轭的尺寸及保持架的尺寸,随之,线圈及磁体的尺寸变小。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或从专利文献1的记载能够想到的结构中,难以实现致动器的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的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体;可动体;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双方连接,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以及磁驱动电路,所述磁驱动电路具备磁体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磁体对置的线圈,产生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驱动力,所述支承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一方的保持架,所述可动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磁轭,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在与磁体和线圈对置的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设置于支承体的保持架和设置于可动体的磁轭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因此,能够减小致动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另外,与将连接体设置在以覆盖磁轭的方式设置的罩和磁轭之间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在磁轭的外侧设置连接体的大的空间。因此,即使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中设置有连接体的方向上减小致动器的尺寸,也无需减小磁轭及保持架,所以能够增大磁体及线圈的尺寸。因此,能够获得大的驱动力。因而,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驱动力的产生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磁轭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保持架对置的第一端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保持架对置的第二端板部、相对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相对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体分别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及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磁轭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第一磁轭及第二磁轭构成,所述第一磁轭及所述第二磁轭为相同形状。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线圈是长边方向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地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空芯线圈。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线圈是长边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空芯线圈。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支承体包括所述线圈及所述保持架,所述可动体包括所述磁体及所述磁轭。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支承体具有从外侧覆盖所述磁轭的罩。
本发明的触觉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体;可动体;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双方连接,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以及磁驱动电路,所述磁驱动电路具备磁体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磁体对置的线圈,产生使所述可动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的驱动力,所述支承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一方的保持架,所述可动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磁轭,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在与磁体和线圈对置的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设置于支承体上的保持架和设置于可动体上的磁轭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因此,能够减小触觉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另外,与将连接体设置在以覆盖磁轭的方式设置的罩和磁轭之间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在磁轭的外侧设置连接体的大的空间。因此,即使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中设置连接体的方向上减小触觉设备的尺寸,也无需减小磁轭及保持架,所以能够增大磁体及线圈的尺寸。因此,能够获得大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与磁体和线圈对置的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设置于支承体上的保持架和设置于可动体上的磁轭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因此,能够减小致动器或触觉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另外,与将连接体设置在以覆盖磁轭的方式设置的罩和磁轭之间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在磁轭的外侧设置连接体的大的空间。因此,即使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中设置连接体的方向上减小致动器或触觉设备的尺寸,也无需减小磁轭及保持架,所以能够增大磁体及线圈的尺寸。因此,能够获得大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致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XZ剖视图。
图4是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磁驱动电路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第一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磁驱动电路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磁轭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的磁驱动电路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致动器的振动特性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致动器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致动器(触觉设备);2…支承体;3…可动体;4…连接体;5…磁体;6…线圈;7…保持架;8…磁轭;9…罩;10…磁驱动电路;41…第一连接体;42…第二连接体;50…磁化边界线;51…第一磁体;52…第二磁体;61…直线部分;62…曲线部分;71…主体部;72…侧壁;81…第一磁轭;82…第二磁轭;91…第一罩部件;92…第二罩部件;721…第一壁部;722…第二壁部;811…第一端板部;812…第一连接部;813、823…凸部;821…第二端板部;822…第二连接部;F…第四方向;G…第五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致动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设为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在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三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在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标注Z1,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标注Z2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致动器1具有使可动体3相对于支承体2相对移动的磁驱动电路10。磁驱动电路10具有磁体5和在第一方向Z上与磁体5对置的线圈6。磁驱动电路10可以采用线圈6设置于支承体2侧且磁体5设置于可动体3侧的方式。另外,磁驱动电路10也可以采用磁体5设置于支承体2侧且线圈6设置于可动体3侧的方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线圈6设置于支承体2,磁体5设置于可动体3。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致动器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致动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致动器1的XZ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罩9的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第一方向Z观察时与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交叉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F,将从第一方向Z观察时与第四方向F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五方向G。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方向F及第五方向G与由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限定的假想面平行,所以与第一方向Z正交。
(整体结构)
图1、图2及图3所示的致动器1具有包括多边形的罩9的支承体2和容纳于罩9的内部的可动体3。支承体2具有在第三方向Y上对置的一对第一侧面部21、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一对第二侧面部22、以及在第二方向X上对置的一对底面部23。因此,致动器1是长边方向朝向第二方向X的长方体形状。
可动体3隔着配置于可动体3和支承体2之间的连接体4被支承体2支承。连接体4由弹性体或粘弹性体构成,可动体3通过连接体4被支承体2支承为能够在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上相对移动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4由长方体形状的粘弹性体构成。
如后所述,支承体2具有线圈6、保持架7、罩9及电路板(未图示)。可动体3具有磁体5及磁轭8,磁体5和线圈6构成在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方向上驱动可动体3的磁驱动电路10。因此,致动器能够用作向使用安装了致动器1的设备等的人提供触感的振动设备。例如,致动器1能够组装到游戏机的操作部件、操作面板、汽车的方向盘或座位等中使用。
(支承体2)
图4是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磁驱动电路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磁驱动电路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支承体2中,罩9具有第一罩部件91和第二罩部件92,在第一罩部件91和第二罩部件92之间容纳有可动体3、线圈6及保持架7。在罩9的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侧面形成有开口部93。
第一罩部件91具有朝向第二方向X的底板部911和从底板部911的端缘向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突出的侧板部912。在侧板部912的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设置有缺口部914。第二罩部件92具有朝向第二方向X的底板部921和从底板部921的端缘向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的侧板部922。在侧板部922的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设置有缺口部9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罩部件91的侧板部912及第二罩部件92的侧板部922中在第三方向Y上对置的部分构成支承体2的第一侧面部21,由在第一方向Z上对置的部分构成支承体2的第二侧面部22。另外,由第一罩部件91的底板部911及第二罩部件92的底板部921构成支承体2的底面部23。
保持架7由树脂材料构成。如图4及图5所示,保持架7保持线圈6及电路板(未图示)。保持架7具有从第一方向Z观察到的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71和从主体部71的端缘向第一方向Z的两侧突出的侧壁72。在主体部71,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凹陷的两个凹部73设置为在第二方向X上并列,在两个凹部73中分别配置有线圈6。凹部73为长边方向沿着第五方向G延伸的长圆形。
就凹部73而言,第五方向G的中央部分在第一方向Z上贯通,并且在第五方向G的两端部分具有底部731。底部731从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线圈6抵接,由此,将配置于凹部73的内侧的线圈6在第一方向Z上定位。线圈6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保持架7的凹部73。线圈6为长边方向沿着第五方向G延伸的长圆形的空芯线圈。因此,线圈6具有沿着第五方向G延伸的两个直线部分61(有效部分)和连接两个直线部分61的端部的曲线部分62(无效部分)。
侧壁72具有位于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一壁部721、位于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第二壁部722、位于第三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三壁部723、以及位于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四壁部724。在第三壁部723的第二方向X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突部725。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第四壁部724的第二方向X的中央部分也与第三壁部723同样地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突部725。
当沿第二方向X组装这样构成的第一罩部件91及第二罩部件92时,通过焊接等来固定。另外,当第一罩部件91及第二罩部件92被固定时,缺口部914及缺口部924构成突部725位于其内侧的开口部93。因此,通过利用粘接等方法将突部725和罩9的侧板部912、922固定,保持架7和罩9被固定。
(可动体3)
图6是图4所示的磁轭8的立体图。如图4及图5所示,在可动体3中,磁体5具有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两个线圈6的直线部分61对置的两个第一磁体51和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两个线圈6的直线部分61对置的两个第二磁体52。磁体5(第一磁体51及第二磁体52)分别保持于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8(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上。
在第一磁体51及第二磁体52中,隔着线圈6对置的部分被磁化为不同的极。另外,在第一磁体51及第二磁体52中,与线圈6的两个直线部分61对置的部分被磁化为不同的极。因此,当向线圈6通电时,磁驱动电路10产生使可动体3在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承体2相对移动的驱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力的产生方向为第四方向F。
磁轭8由第一磁轭81和相对于第一磁轭81配置于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第二磁轭8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为相同形状,就从第三方向Y观察时的形状而言,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均为L字形状。更具体来说,第一磁轭81具有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保持架7的主体部71对置的第一端板部811和从第一端板部811的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向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弯曲的第一连接部812。第二磁轭82具有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保持架7的主体部71对置的第二端板部821和从第二端板部821的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的边缘向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弯曲的第二连接部822。在第一连接部812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端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凸部813,在第二连接部822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端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凸部823。在第一端板部811的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供凸部823嵌入的凹部814,在第二端板部821的第二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供凸部813嵌入的凹部824。
因此,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将第一磁轭81和第二磁轭82重叠时,第一连接部812相对于保持架7在第二方向X的一侧X1连接第一端板部811和第二端板部821,第二连接部822相对于保持架7在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连接第一端板部811和第二端板部821。另外,在将凸部813、823嵌入凹部814、824的状态下,利用焊接等将凸部813、823的边缘和凹部814、824的边缘固定,由此,能够连接第一磁轭81和第二磁轭82。
这样,由于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为相同形状,因此能够将共用的零件用作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因此,能够削减用于致动器1的零件的种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51通过粘接等方法固定于第一磁轭81的第一端板部811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面上,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与线圈6对置。第二磁体52通过粘接等方法固定于第二磁轭82的第二端板部821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面上,在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与线圈6对置。在此,在第一端板部811的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Z2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一磁体51的突部816。另外,在第二端板部821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定位第二磁体52的突部826。突部816、826例如由通过半冲裁加工形成的多个暗榫构成。第一磁体51在配置于由突部816划分的区域时,通过与突部816抵接而被定位于第一端板部811。第二磁体52在配置于由突部826划分的区域时,通过与突部826抵接而定位于第二端板部821。
(磁驱动电路10)
图7是图3所示的磁驱动电路10的俯视图。在图7中,磁体5是标注了向右上升的斜线的部分,标注在磁体5上的点划线为磁化边界线50。如图7所示,致动器1具有两组磁驱动电路10,每组磁驱动电路10包括一对磁体5和长圆形的线圈6。各磁驱动电路10产生在第四方向F上起作用的驱动力,第四方向F是由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限定的面内方向,且与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交叉。例如,第四方向F是相对于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倾斜45°的方向。
(连接体4)
如图3及图7所示,连接体4配置于保持架7和磁轭8在与第一方向Z及驱动力的产生方向(第四方向F)双方交叉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磁轭8具备相对于保持架7在第二方向X的一侧X1连接第一端板部811和第二端板部821的第一连接部812和相对于保持架7在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X2连接第一端板部811和第二端板部821的第二连接部822,因此连接体4分别配置于保持架7和第一连接部812之间及保持架7和第二连接部822之间。更具体来说,连接体4由配置于保持架7的第一壁部721和第一连接部812之间的第一连接体41和配置于保持架7的第二壁部722和第二连接部822之间的第二连接体42构成。第一连接体41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持架7的第一壁部721及第一连接部812,第二连接体42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持架7的第二壁部722及第二连接部822。另外,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分别处于在第二方向X上被压缩的状态。
作为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可以使用由硅凝胶等构成的凝胶状部件、天然橡胶、二烯系橡胶(例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等)、非二烯系橡胶(例如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种橡胶材料及它们的改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是由硅凝胶等构成的凝胶状部件。
(驱动方法1)
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中,当向线圈6通电时,磁驱动电路10产生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第四方向F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在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第四方向F上相对于支承体2驱动可动体3,并使可动体3在第四方向F上振动。因此,通过调整施加于线圈6的交流波形,能够使可动体3向第四方向F的一侧移动的加速度和可动体3向第四方向F的另一侧移动的加速度不同。因此,使用安装了致动器1的设备等的人能够体验到在第四方向F上具有方向性的振动。
(驱动方法2)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致动器1的振动特性的说明图,图8的横轴是磁驱动电路10的驱动频率f,是流向线圈6的驱动电流的频率。另外,图8的纵轴是可动体3振动时的加速度。在图7中,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在伸缩方向上变形时的弹簧常数和在剪切方向上变形时的弹簧常数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是粘弹性体。例如,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是由硅凝胶等构成的凝胶状部件。硅凝胶是在伸缩方向上变形时的弹簧常数为在剪切方向上变形时的弹簧常数的三倍左右的粘弹性体。粘弹性体在与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剪切方向)上变形的情况下,因为是被拉伸而伸长的方向的变形,所以具备线性分量大于非线性分量的变形特性。另外,在沿厚度方向被按压而压缩变形时,具备非线性分量大于线性分量的伸缩特性,另一方面,在沿厚度方向被拉伸而伸长的情况下,具备线性分量大于非线性分量的伸缩特性。
在此,磁驱动电路10产生的驱动力是包括第二方向X的分量和第三方向Y的分量的第四方向F的驱动力。另外,当可动体3在第三方向Y上振动时,致动器1构成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在剪切方向上变形的第一振动系统。与此相对,当可动体3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时,致动器1构成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在伸缩方向上变形的第二振动系统。
另外,构成为在构成可动体3在第三方向Y上振动的第一振动系统的情况和构成可动体3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的第二振动系统的情况下,连接体4整体上以不同的弹簧常数变形。因此,就致动器1而言,第一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fA和第二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fB不同,如图8所示,可动体3的最大加速度频率在两个共振频率fA、fB处增大。
因此,如果改变磁驱动电路10的驱动频率,则在设为与共振频率fA一致或接近共振频率fA的值的驱动频率时,可动体3在第三方向Y上大幅振动。其结果是,致动器1能够输出共振频率fA的第三方向Y的振动。另外,在将磁驱动电路10的驱动频率设为与共振频率fB一致或接近共振频率fB的值时,可动体3在第二方向X上大幅振动。其结果是,致动器1能够输出共振频率fB的第二方向X的振动。由此,致动器1仅通过调节共用的磁驱动电路10的驱动频率,就能够输出不同的振动方向且不同的频率的振动。另外,如果调整施加于线圈6的交流波形,使可动体3向一侧移动的加速度和可动体3向另一侧移动的加速度不同,则使用者能够体验到具有方向性的振动。因此,致动器1能够用作通过可动体3在第二方向X或第三方向Y上振动而向使用致动器1或安装了致动器1的设备等的人提供振动的触觉设备。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触觉设备)中,在与磁体5和线圈6对置的第一方向Z正交的第二方向X上,在设置于支承体2的保持架7和设置于可动体3的磁轭8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4。因此,可以减小致动器1的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另外,与将连接体设置在以覆盖磁轭8的方式设置的罩9和磁轭8之间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在磁轭8的外侧设置连接体4的大的空间。因此,即使减小在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方向中设置连接体4的第二方向X上的致动器1的尺寸,也无需在第二方向X上减小磁轭8及保持架7。因此,能够增大磁体5及线圈6的尺寸,所以能够获得大的驱动力。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
[实施方式2]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致动器1的说明图,表示磁驱动电路10及连接体4的平面结构。此外,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对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中,磁驱动电路10相对于一个线圈6在第一方向Z的一侧Z1及另一侧Z2双方设置有磁体5。在此,线圈6为长边方向沿着第二方向X延伸的长圆形的空芯线圈。更具体来说,在线圈6中,两个直线部分61(有效部分)在第二方向X上延伸,就磁体5而言,不同的磁极与两个直线部分61对置。因此,磁驱动电路10产生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X正交的第三方向Y的驱动力。因此,可动体3在第三方向Y上相对于支承体2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连接体4配置于保持架7和磁轭8在与第一方向Z及驱动力的产生方向(第三方向Y)双方交叉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更具体来说,连接体4由配置于保持架7的第一壁部721和磁轭8的第一连接部812之间的第一连接体41和配置于保持架7的第二壁部722和磁轭8的第二连接部822之间的第二连接体42构成。第一连接体41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持架7的第一壁部721及第一连接部812,第二连接体42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持架7的第二壁部722及第二连接部822。另外,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分别处于在第二方向X上被压缩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体41及第二连接体42是由硅凝胶等构成的凝胶状部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触觉设备)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与磁体5和线圈6对置的第一方向Z正交的第二方向X上,在设置于支承体2的保持架7和设置于可动体3的磁轭8对置的部分设置有连接体4。因此,能够减小致动器1或触觉设备在第一方向Z上的尺寸。另外,与将连接体设置在以覆盖磁轭8的方式设置的罩9和磁轭8之间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在磁轭8的外侧设置连接体4的大的空间。因此,即使减小致动器1在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方向中的设置连接体4的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也无需在第二方向X上减小磁轭8及保持架7。因此,能够增大磁体5及线圈6的尺寸,所以能够获得大的驱动力。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驱动力的增大这双方。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线圈6的第一方向Z的两侧配置磁体5(第一磁体51及第二磁体52),但也可以仅在相对于线圈6的第一方向Z的一侧Z1或另一侧Z2配置磁体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圈6及保持架7设置于支承体2,将磁体5(第一磁体51及第二磁体52)及磁轭8(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设置于可动体3,但也可以在将线圈6及保持架7设置于可动体3并将磁体5(第一磁体51及第二磁体52)及磁轭8(第一磁轭81及第二磁轭82)设置于支承体2的致动器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体;
可动体;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双方连接,且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磁驱动电路,所述磁驱动电路具备磁体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磁体对置的线圈,且产生使所述可动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的驱动力,
所述支承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一方的保持架,
所述可动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磁轭,
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驱动力的产生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所述磁轭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保持架对置的第一端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保持架对置的第二端板部、相对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相对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连接体分别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及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配置的第一磁轭及第二磁轭构成,
所述第一磁轭及所述第二磁轭为相同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长边方向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地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空芯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是长边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空芯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包括所述线圈及所述保持架,
所述可动体包括所述磁体及所述磁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具有从外侧覆盖所述磁轭的罩。
7.一种触觉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体;
可动体;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承体及所述可动体双方连接,且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磁驱动电路,所述磁驱动电路具备磁体及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磁体对置的线圈,且产生使所述可动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承体相对移动的驱动力,
所述支承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一方的保持架,
所述可动体包括保持所述磁体及所述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磁轭,
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驱动力的产生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连接体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部分,
所述磁轭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保持架对置的第一端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保持架对置的第二端板部、相对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相对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端板部和所述第二端板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连接体分别配置于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及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CN202010474946.7A 2019-05-31 2020-05-29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Active CN112018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2076A JP7325225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102076 2019-05-31
JP2019-179721 2019-09-30
JP2019179721A JP7402006B2 (ja) 2019-09-30 2019-09-30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227941A JP7410705B2 (ja) 2019-12-18 2019-12-18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触覚デバイス
JP2019-227941 2019-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991A CN112018991A (zh) 2020-12-01
CN112018991B true CN112018991B (zh) 2023-01-10

Family

ID=7350630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4913.2A Active CN112018990B (zh) 2019-05-31 2020-05-29 致动器以及触觉装置
CN202010476413.2A Active CN112018992B (zh) 2019-05-31 2020-05-29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CN202010474946.7A Active CN112018991B (zh) 2019-05-31 2020-05-29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4913.2A Active CN112018990B (zh) 2019-05-31 2020-05-29 致动器以及触觉装置
CN202010476413.2A Active CN112018992B (zh) 2019-05-31 2020-05-29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0189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511B (zh) * 2021-12-13 2023-07-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0267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7746087U (zh) * 2015-03-26 2018-08-2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振动致动器和便携式信息终端
CN208128112U (zh) * 2018-03-09 2018-11-20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致动器
CN109475905A (zh) * 2016-08-09 2019-03-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性致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9878A (ja) * 1998-03-12 1999-09-24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の光ピックアップにおける磁石装着方法
JP2002229085A (ja) * 2001-02-07 2002-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hg素子ユニット、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319213B2 (ja) * 2006-10-16 2009-08-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JP2011230067A (ja) * 2010-04-28 2011-11-17 Alps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JP5461381B2 (ja) * 2010-12-17 2014-04-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KR101434264B1 (ko) * 2013-05-30 2014-09-23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햅틱 엑추에이터
JP6648984B2 (ja) * 2014-12-26 2020-02-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056883B2 (ja) * 2015-01-23 2017-01-1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05048757B (zh) * 2015-08-18 2018-02-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KR101621700B1 (ko) * 2015-09-01 2016-05-18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햅틱 액추에이터
CN105305761B (zh) * 2015-10-27 2017-12-1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109564478A (zh) * 2016-08-09 2019-04-0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笔式触觉力觉呈现装置
WO2018030269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JP7020809B2 (ja) * 2017-06-30 2022-02-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428456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致动器
CN108199555A (zh) * 2018-01-03 2018-06-22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746087U (zh) * 2015-03-26 2018-08-2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振动致动器和便携式信息终端
WO2018030267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475905A (zh) * 2016-08-09 2019-03-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性致动器
CN208128112U (zh) * 2018-03-09 2018-11-20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991A (zh) 2020-12-01
CN112018992A (zh) 2020-12-01
CN112018990A (zh) 2020-12-01
CN112018990B (zh) 2023-01-10
CN112018992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5905B (zh) 线性致动器
WO2019003873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0495081B (zh) 致动器
US11095200B2 (en) Actuator
US11283338B2 (en) Actuator
CN211830531U (zh)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JP2019013087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2018991B (zh) 致动器及触觉设备
CN110800198A (zh) 致动器
WO2018030269A1 (ja) 振動発生装置
US11323015B2 (en) Actuator
US11070120B2 (en) Actuator
US20230012117A1 (en) Actuator
CN116054522A (zh) 致动器
JP7386030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410705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触覚デバイス
CN111756210B (zh) 致动器
JP202300979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40200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EP4283848A1 (en) Actuator
JP202202018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触覚デバイス
JP7325225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230387772A1 (en) Actuator
JP2023009797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6470723A (zh) 致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