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5065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15065A CN112015065A CN202010471855.8A CN202010471855A CN112015065A CN 112015065 A CN112015065 A CN 112015065A CN 202010471855 A CN202010471855 A CN 202010471855A CN 112015065 A CN112015065 A CN 1120150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belt
- fixing
- center
- heater
- sl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具备定影带、加压部件和加热部。加热部面对定影带的内周面。加热部具有加热器和加热器固定部件。加热器对定影带进行加热。加热器固定部件对加热器进行固定。加热器固定部件具有接触内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具有倾斜狭缝。倾斜狭缝沿着定影带的旋转轴方向排列。倾斜狭缝具有位于加压部件一侧的一端和位于加压部件一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另一端比一端更靠近旋转轴方向的中央(中心)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上。定影装置具备皮带、加压部件、热源、缝隙形成部件和热移动辅助部件。
皮带具有柔韧性,是环状的。加压部件面对皮带,使皮带从动旋转。热源设置在皮带的内部。缝隙形成部件设置在皮带的内侧,在皮带与加压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热移动辅助部件覆盖缝隙形成部件上与皮带相对的面。
皮带由于加压部件而旋转后,皮带与缝隙形成部件发生摩擦。皮带与缝隙形成部件发生摩擦后,产生摩擦粉。摩擦粉混入到润滑油中。润滑油附着在皮带的内周面上。润滑油使皮带与缝隙形成部件的摩擦变小。润滑油中混入摩擦粉后,润滑油的粘度增加。润滑油的粘度增加后,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下降。润滑油的性能下降后,皮带与缝隙形成部件的摩擦增大。皮带与缝隙形成部件的摩擦增大后,皮带旋转时的扭矩增加。
定影装置中,在皮带的内侧配置了第二润滑油,并使第二润滑油滴加到皮带的内周面上。其结果,定影装置将润滑油补充到皮带的内周面上,抑制由于润滑油的粘度增加导致皮带旋转时的扭矩增加。
发明内容
然而,定影装置不能防止润滑油从皮带端部流出去。
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备定影带、加压部件和加热部。所述加压部件对所述定影带的外周面进行加压,并使所述定影带进行旋转。所述加热部面对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所述加热部具有加热器和加热器固定部件。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固定部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固定。所述加热器固定部件具有接触所述内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倾斜狭缝。所述倾斜狭缝沿着所述定影带的旋转轴方向排列。所述倾斜狭缝具有位于所述加压部件一侧的一端和位于所述加压部件一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靠近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中央侧。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所述定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使润滑油不会轻易从定影装置中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的定影装置省略了定影带的立体图。
图5是从Z轴正侧观察到的图4的定影装置。
图6是从Z轴负侧观察到的图4的定影装置。
图7(a)~图7(c)是图5的A1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a)~图8(c)是图6的A2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是从Z轴正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
图10是从Z轴正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
图11(a)和图11(b)是图10中的A1和A2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还有,本实施方式一中,图中画出了彼此正交的X轴、Y轴和Z轴。Z轴平行于铅垂面,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面。
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是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兼具这些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本实施方式一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单色多功能一体机。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定影装置1、图像形成部2、读取部3、原稿输送部4、供纸部5、输送部6和排出部7。
读取部3读取原稿D的图像。读取部3根据读取的图像生成图像数据。原稿输送部4将原稿D输送到读取部3。供纸部5收纳多张纸张P,并将纸张P送到输送部6。纸张P例如是由纸或者合成树脂制造的。纸张P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输送部6含有多对输送辊对,将纸张P经由图像形成部2输送到排出部7。
图像形成部2基于图像数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图像数据例如用来表示原稿D的图像。图像形成部2例如具有电子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补充装置、转印辊、清洗装置和静电消除装置。
定影装置1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P上。输送部6将调色剂像已定影的纸张P输送到排出部7。排出部7将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壳体外部。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本实施方式一的定影装置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具备定影带10、加压部件20、加热部30、定影带固定部件60。
定影带10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进行加热。定影带10是环状的。定影带10大致是圆筒形状。定影带10具有柔韧性。定影带10以第一旋转轴线L1为轴心进行自由旋转。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延伸。定影带10具有第一端部101、第二端部102和外周面103。第一端部101和第二端部102是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端部。以下,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有时记载为“旋转轴方向”、“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或“定影带10的宽度方向”。还有,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中央(中心)10c有时记载为“定影带中央10c”。还有,中央10c有时记载为“中心10c”。还有,通过定影带中央10c的虚线记载为中央线CL。中央线C1有时记载为“中心线CL”。
定影带10还具有若干层。定影带10例如具有聚酰亚胺层和脱模层23。脱模层形成在聚酰亚胺层的外周面上。脱模层23例如是氟树脂制造的耐热膜。
加压部件20对定影带10的外周面103进行加压,并使定影带10进行旋转。加压部件20对定影带10进行加压的同时,也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进行加压。具体来说,加压部件20大致是圆柱状,配置成面对定影带10。加压部件20具有外周面201。加压部件20对定影带10进行按压。由此,加压部件20的外周面201与定影带10的外周面103抵接,形成定影夹持部。
加压部件20以第二旋转轴线L2为轴心进行自由旋转。加压部件20旋转时,定影带10从动于加压部件20进行旋转。换言之,加压部件20使定影带10进行旋转。通过这样的结构,纸张P通过定影夹持部时,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纸张P上。另外,纸张P沿着纸张输送方向(Z轴正侧)输送。加压部件20例如是加压辊。加压部件20沿着第二旋转轴线L2延伸。另外,第二旋转轴线L2与第一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
加压部件20具有圆柱状的芯棒21、圆筒状的弹性层22和脱模层23。弹性层22形成在芯棒21上。脱模层23覆盖弹性层22的表面。芯棒21以第二旋转轴线L2为轴心进行自由旋转。芯棒21例如由不锈钢或者铝形成。弹性层22具有弹性,例如由硅橡胶形成。脱模层23例如由氟树脂形成。
定影带固定部件60对定影带10的端部进行固定。定影带固定部件60具有第一固定部件61和第二固定部件62。第一固定部件61对定影带10的第一端部101进行固定。第二固定部件62对定影带10的第二端部102进行固定。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图3中省略了定影带10的内部的一部分以及定影带固定部件60。
如图3所示,定影带10还具有内周面104。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面对加热部30。换言之,加热部30配置在定影带10的内侧,面对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加热部30具有加热器31、加热器固定部件32和加固部件33。
加热器31对定影带10进行加热。加热器31沿着第一旋转轴线L1延伸。加热器31例如是面状加热器或者细长薄板状加热器。加热器31例如是陶瓷加热器,具有陶瓷基板和电阻发热体。加热器31的厚度例如是1mm。加热器31隔着定影带10受到来自加压部件20的压力。加热器31通过加热器固定部件32受到来自加固部件33的压力。
加热器固定部件32对加热器31进行固定。加热器固定部件32隔着加热器31面对定影带10。加热器固定部件32配置在定影带10中面向加压部件20一侧的内侧。加热器固定部件32例如由耐高温树脂制造。加热器固定部件32沿着第一旋转轴线L1延伸。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2个端部中的1个端部例如可以与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上的连接器进行嵌合。
加热器固定部件32具有第一侧面320和第二侧面350。第一侧面320是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Z轴正侧的侧面。第二侧面350是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Z轴负侧的侧面。第一侧面320和第二侧面350接触到内周面104的一部分。内周面104的一部分接触到第一侧面320和第二侧面35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加固部件33对加热器固定部件32进行加固。加固部件33例如是细长状的金属支架部件。加固部件33在沿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观察的截面视图中大致是倒U字状。加固部件33沿着第一旋转轴线L1延伸。加固部件33面对加热器固定部件32。加固部件33隔着加热器固定部件32面对加热器31。加热器固定部件32固定在定影带固定部件60上。
从动于加压部件2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R2的旋转,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进行旋转。因此,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中,面对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侧面320的这一部分向X轴负侧移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中,面对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侧面350的这一部分向X轴正侧移动。
在定影带10的内侧,涂布了润滑油G。润滑油G随着定影带10的旋转而移动。具体来说,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时,润滑油G在没有与第一侧面320和第二侧面350接触的部分向参照图2说明了的第一端部101侧或者第二端部102侧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4~图6,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一的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图2中的定影装置1省略了定影带10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第一侧面320具有第一端部321、中央322和第二端部323。以下,中央322有时记载为“中心322”。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端部321和第二端部323是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宽度方向端部。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宽度方向是Y轴方向。中央322是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宽度方向中央(中心)。中央322位于参照图2说明了的中央线CL上。第一固定部件61卡合在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端部321。第二固定部件62卡合在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端部323。
第一侧面320具有主体部32a、若干个肋部32r和若干条倾斜狭缝32s。倾斜狭缝32s不限于若干条。该事项适用于本申请的全文。若干个肋部32r沿着Y轴方向等间隔排列。若干个肋部32r不限于等间隔排列。Y轴方向是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与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若干个肋部32r各自从主体部32a突出来。若干条倾斜狭缝32s各自从主体部32a凹进去。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5~图6,对若干条倾斜狭缝32s进行说明。图5是从Z轴正侧观察到的图4的定影装置1。具体来说,图5是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侧面320这一侧观察到的图。
如图5所示,倾斜狭缝32s沿着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与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倾斜狭缝32s配置成相对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22是对称的。具体来说,倾斜狭缝32s配置成以通过定影带10的中央10c(参照图2)的中央线CL为轴是线对称的。
若干条倾斜狭缝32s沿着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与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等间隔排列。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不限于等间隔排列。该事项适用于本申请的全文。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也可以配置成相对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22是对称的。具体来说,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也可以配置成以通过定影带10的中央10c(参照图2)的中央线CL为轴是线对称的。
以下,比中央322更靠近第一端部321一侧的若干条倾斜狭缝32s有时记载为“第一狭缝组”。还有,比中央322更靠近第二端部323一侧的若干条倾斜狭缝32s有时记载为“第二狭缝组”。
第一侧面320具有倾斜狭缝32s或者第一汇合狭缝321s或第二汇合狭缝322s。第一狭缝组含有第一汇合狭缝321s。第二狭缝组含有第二汇合狭缝322s。本实施方式一中,第一汇合狭缝321s含有2条倾斜狭缝32s。还有,第二汇合狭缝322s含有2条倾斜狭缝32s。
倾斜狭缝32s具有一端32s1和另一端32s2。也就是说,若干条倾斜狭缝32s各自具有一端32s1和另一端32s2。一端32s1配置在加压部件20这一侧。相对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方向R1,另一端32s2配置在加压部件20的相反侧。各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与一端32s1相比,更靠近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中央322一侧。换言之,另一端32s2与一端32s1相比,更靠近定影带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10c一侧。如参照图3说明了的那样,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因此,关于若干条倾斜狭缝32s,越是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方向R1上的下游侧,越向定影带10的中央10c一侧延伸。
第一汇合狭缝321s所含有的2条倾斜狭缝32s中,另一端32s2的位置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位于第一端部321侧的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与位于中央322侧的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相比,是更远离加压部件20的。
第二汇合狭缝322s所含有的2条倾斜狭缝32s中,另一端32s2的位置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位于第二端部323侧的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与位于中央322侧的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相比,是更远离加压部件20的。
倾斜狭缝32s形成第一汇合狭缝321s或者第二汇合狭缝322s。第一汇合狭缝321s和第二汇合狭缝322s夹着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22沿着定影带10的宽度方向(也就是说,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排列。第一汇合狭缝321s和第二汇合狭缝322s在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22汇合。
图6是从Z轴负侧观察到的图4的定影装置1。具体来说,图6是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侧面350这一侧观察到的图。
如图6所示,第二侧面350具有第一端部351、中央352和第二端部353。与第一侧面320同样地,第二侧面350也具有主体部35a、若干个肋部35r和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与若干个肋部32r同样地,若干个肋部35r也沿着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等间隔排列。若干个肋部35r不限于等间隔排列。若干个肋部35r各自从主体部35a突出来。倾斜狭缝35s从主体部35a凹进去。也就是说,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各自从主体部35a凹进去。
若干条倾斜狭缝35s沿着定影带10的旋转轴方向等间隔排列。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不限于等间隔排列。若干条倾斜狭缝35s配置成相对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52是对称的。具体来说,若干条倾斜狭缝35s配置成以通过定影带10的中央10c(参照图2)的中央线CL为轴是线对称的。
以下,比中央352更靠近第一端部351一侧的若干条倾斜狭缝35s有时记载为“第三狭缝组”。还有,比中央352更靠近第二端部353一侧的若干条倾斜狭缝35s有时记载为“第四狭缝组”。
第二侧面350具有倾斜狭缝32s或者第三汇合狭缝351s或第四汇合狭缝352s。第三狭缝组含有第三汇合狭缝351s。第四狭缝组含有第四汇合狭缝352s。本实施方式一中,第三汇合狭缝351s含有2条倾斜狭缝35s。还有,第四汇合狭缝352s含有2条倾斜狭缝35s。
倾斜狭缝35s具有一端35s1和另一端35s2。也就是说,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各自具有一端35s1和另一端35s2。一端35s1是加压部件20一侧的端部。另一端35s2是加压部件20的相反侧的端部。各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与另一端35s2相比,更靠近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52一侧。
换言之,一端35s1与另一端35s2相比,更靠近定影带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10c一侧。如参照图3说明了那样,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因此,关于若干条倾斜狭缝35s,越是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方向R1上的下游侧,越向定影带10的中央10c一侧延伸。
第三汇合狭缝351s所含有的2条倾斜狭缝35s中,一端35s1的位置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位于第一端部351侧的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与位于中央352侧的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相比,是更接近加压部件20的。
第四汇合狭缝352s所含有的2条倾斜狭缝35s中,一端35s1的位置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位于第二端部353侧的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与位于中央352侧的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相比,是更接近加压部件20的。
第三汇合狭缝351s和第四汇合狭缝352s夹着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52,并沿着定影带10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三汇合狭缝351s和第四汇合狭缝352s在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52汇合。
接下来,参照图7~图8,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一的润滑油G的流动进行说明。图7是图5的A1部分的放大视图。具体来说,图7(a)~图7(c)是定影带10旋转时位于第一侧面320上的润滑油G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7(a)是定影带10刚开始旋转时的状态。图7(b)是定影带10从图7(a)的状态开始旋转后的状态。图7(c)是定影带10从图7(b)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旋转后的状态。图7(a)~图7(c)中,第一旋转方向R1是X轴负侧方向。
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开始旋转时,如图7(a)所示,润滑油G开始从加压部件20侧向X轴负侧移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侧面320紧密接触。还有,若干条倾斜狭缝32s是从主体部32a凹进去的。因此,润滑油G汇集到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中,沿着若干条倾斜狭缝32s移动。
定影带10的旋转继续进行,如图7(b)所示,润滑油G从X轴负侧附着到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中,沿着若干条倾斜狭缝32s移动。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中,另一端32s2比一端32s1更靠近中央322侧。因此,润滑油G沿着若干条倾斜狭缝32s从第一侧面320的第一端部321侧和第二端部323侧向中央322侧移动。
定影带10的旋转再继续进行,如图7(c)所示,润滑油G到达若干条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到达了另一端32s2的润滑油G从若干条倾斜狭缝32s的另一端32s2溢出。在第一汇合狭缝321s与第二汇合狭缝322s的汇合点,润滑油G容易滞留并溢出。
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侧面320接触的部分,润滑油G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端部321侧或者第二端部323侧向中央322侧移动。其结果,到达第一汇合狭缝321s与第二汇合狭缝322s的汇合点,从倾斜狭缝32s中溢出来。溢出的润滑油G附着到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
定影带10进行旋转时,在定影带10中没有与第一侧面320接触的部分,润滑油G流向定影带10的端部。在定影带10中与第一侧面320接触的部分,润滑油G通过若干条倾斜狭缝32s被搬运到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22侧(定影带10的中央10c侧),附着在定影带10的中央10c侧。然后,润滑油G沿着定影带10的旋转方向被搬运。因此,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能够使润滑油G进行循环。
图8是图6的A2部分的放大视图。图8(a)是定影带10刚开始旋转时的状态。图8(b)是定影带10从图8(a)的状态开始旋转后的状态。图8(c)是定影带10从图8(b)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旋转后的状态。图8(a)~图8(c)中,第一旋转方向R1是X轴正侧方向。
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开始旋转时,如图8(a)所示,润滑油G开始从加压部件20侧向X轴正侧移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侧面350紧密接触。还有,若干条倾斜狭缝35s是从主体部32a凹进去的。因此,润滑油G汇集到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中,沿着若干条倾斜狭缝35s移动。
定影带10的旋转继续进行,如图8(b)所示,润滑油G从X轴正侧附着到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中,沿着若干条倾斜狭缝35s移动。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中,一端35s1比另一端35s2更靠近中央352侧。因此,润滑油G沿着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从第二侧面350的第一端部351侧和第二端部353侧向中央352侧移动。
定影带10的旋转再继续进行,如图8(c)所示,润滑油G到达若干条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到达了一端35s1的润滑油G从若干条倾斜狭缝35s的一端35s1溢出。在第三汇合狭缝351s与第四汇合狭缝352s的汇合点,润滑油G容易滞留并溢出。
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侧面350接触的部分,润滑油G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端部351侧或者第二端部353侧向中央352侧移动。溢出的润滑油G附着到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其结果,润滑油G到达第三汇合狭缝351s与第四汇合狭缝352s的汇合点,从倾斜狭缝35s中溢出来。
定影带10进行旋转时,在定影带10中没有与第二侧面350接触的部分,润滑油G流向定影带10的端部。润滑油G通过若干条倾斜狭缝35s被搬运到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52侧(定影带10的中央10c侧),附着在定影带10的中央10c侧。然后,润滑油G沿着定影带10的旋转方向被搬运。因此,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能够使润滑油G进行循环。
由此,在定影带10进行旋转而与第一侧面320接触时,润滑油G从第一侧面320的第一端部321侧和第二端部323侧向中央322侧移动。还有,在定影带10进行旋转而与第二侧面350接触时,润滑油G从第二侧面350的第一端部351侧和第二端部353侧向中央352侧移动。移动后的润滑油G从若干条倾斜狭缝32s和若干条倾斜狭缝35s中溢出来,附着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的中央10c附近。因此,即使定影带10旋转,润滑油G也不会轻易从端部流出。
若干条倾斜狭缝32s配置成相对于第一侧面320的中央322是对称的。还有,若干条倾斜狭缝35s配置成相对于第二侧面350的中央352是对称的。因此,润滑油G不会偏向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一个端部,而是附着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润滑油G不会轻易从定影装置1中流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润滑油G不会轻易从定影带10的第一端部321和第二端部323流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时,在定影带10位于其与加压部件20的夹持部分中时,润滑油G向第一端部101侧或者第二端部102侧移动。定影带10通过其与加压部件20的夹持部分之后,与配置在第一端部101侧或者第二端部102侧的倾斜狭缝35s进行接触的期间,向中心10c侧移动。因此,在定影带10进行旋转的期间,定影装置1能够使润滑油G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很好地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若干条倾斜狭缝35s相对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中央352对称配置,定影装置1能够使润滑油G在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更好地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第一汇合狭缝321s、第二汇合狭缝322s、第三汇合狭缝351s或第四汇合狭缝352s,通过使定影带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能够使得在第一汇合狭缝321s、第二汇合狭缝322s、第三汇合狭缝351s或第四汇合狭缝352s被回收的润滑油G再次循环到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润滑油G再次循环到通过了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上。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在图1~图8的基础上还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图9是从Z轴正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
实施方式二中,倾斜狭缝35s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所具备的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一侧面320上,倾斜狭缝35s配置在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端部(第一端部321、第一端部351、第二端部323、第二端部353)到前往中央10c的途中为止之间的端部区域(端部区域11、端部区域12)。
如图9所示,定影装置1具有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端部区域11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一端部321到前往中央10c的途中的边界线14为止,端部区域12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端部323到前往中央10c的途中的边界线15为止。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侧面350上,也是同样的。在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1中,配置倾斜狭缝35s。
端部区域11中,也可以配置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倾斜狭缝35s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倾斜狭缝35s相同。
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2中,配置倾斜狭缝35s。端部区域12中,也可以配置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倾斜狭缝35s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的倾斜狭缝35s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定影带10的第一侧面320的端部区域11和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2中,各自配置了倾斜狭缝35s,由此能够抑制润滑油G从定影带10的第一端部321、第二端部323、第一端部351和第二端部353流出。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润滑油G集中到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的中央10c,能够使润滑油G均匀分布。
而且,实施方式二中,非倾斜狭缝36s配置在除了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的中央区域13中。
非倾斜狭缝36s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方向R1大致平行,或者相对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不倾斜。非倾斜狭缝36s也可以配置若干条。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润滑油G集中到定影带10的内周面104的中央10c,能够使润滑油G均匀分布。
(实施方式三)
接下来,在图1~图8的基础上还参照图10、图11(a)和图11(b),对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0是从Z轴正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图11(a)和图11(b)是图10中的A1和A2的放大图。
实施方式三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中,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端部(第一端部321、第一端部351、第二端部323、第二端部353)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如图10所示,定影装置1具有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端部区域11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一侧面320上的第一端部321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4为止,端部区域12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端部323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5为止。其中,也可以不设置图9中说明了的中央区域13。也就是说,端部区域11与端部区域12也可以相邻。
第一侧面320的端部区域11中,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21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也就是说,如图11(a)所示,倾斜狭缝35s1A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θ2大于倾斜狭缝35s1B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θ1。
更具体地来说,角θ2大于角θ1,角θ2是倾斜狭缝35s1A在加压部件20侧的一端35s10和在加压部件20的相反侧的另一端35s11的连接线段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角θ1是倾斜狭缝35s1B在加压部件20侧的一端35s12和在加压部件20的相反侧的另一端35s13的连接线段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
还有,如图11(b)所示,倾斜狭缝35s1C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θ4大于倾斜狭缝35s1D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θ3。
更具体地来说,角θ4大于角θ3,角θ4是倾斜狭缝35s1C在加压部件20侧的一端35s16和在加压部件20的相反侧的另一端35s17的连接线段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角θ3是倾斜狭缝35s1D在加压部件20侧的一端35s14和在加压部件20的相反侧的另一端35s15的连接线段与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所成的角。
第一侧面320的端部区域12中,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二端部323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所具备的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侧面350上也是同样的。
定影装置1具有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端部区域11从加热器固定部件32的第二侧面350上的第一端部351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4为止,端部区域12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端部353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5为止。
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1中,配置倾斜狭缝35s。端部区域12中,也可以配置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倾斜狭缝35s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的倾斜狭缝35s相同。
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51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2中,配置倾斜狭缝35s。端部区域12中,也可以配置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倾斜狭缝35s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的倾斜狭缝35s相同。
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51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了在倾斜狭缝35s被回收的润滑油G过度地再供给到定影带10的中央10c,能够使定影带10的润滑油G均匀分布。
还有,实施方式三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中,再进一步,非倾斜狭缝36s至少夹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中央10c排列2条。
定影装置1具有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端部区域11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一侧面320上的第一端部321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4为止,端部区域12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端部323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5为止。还有,如图9中说明的那样,中央区域13设置成被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夹着。
第一侧面320的端部区域11中,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0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21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第一侧面320的端部区域12中,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二端部323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还有,第一侧面320的中央区域13中,再进一步,非倾斜狭缝36s至少夹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中央10c排列2条。非倾斜狭缝36s也可以夹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中央10c排列3条以上。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影装置1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侧面350上也是同样的。
定影装置1具有端部区域11和端部区域12,端部区域11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侧面350上的第一端部351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4为止,端部区域12从定影带10所具备的定影带10的第二端部353到前往中央10c的边界线15为止。
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1中,配置倾斜狭缝35s。端部区域12中,也可以配置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倾斜狭缝35s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的倾斜狭缝35s相同。
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51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第二侧面350的端部区域12中,配置倾斜狭缝35s。端部区域12中,也可以配置若干条倾斜狭缝35s。倾斜狭缝35s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的倾斜狭缝35s相同。
倾斜狭缝35s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L1的倾斜角θ从定影带10的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51朝向中央10c逐渐变大。
还有,第二侧面350的中央区域13中,再进一步,非倾斜狭缝36s至少夹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中央10c排列2条。非倾斜狭缝36s也可以夹着第一旋转轴线L1方向上的中央10c排列3条以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进一步抑制了在倾斜狭缝35s被回收的润滑油G过度地再供给到定影带10的中央10c,能够使定影带10的润滑油G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下列(1)和(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还有,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或形状、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如参照图1~图11进行的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单色多功能一体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单色打印机。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彩色多功能一体机或者彩色打印机。
(2)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320和第二侧面350这两个侧面上都具有狭缝,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第一侧面320和第二侧面350中的一个侧面上具有狭缝。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
具备定影带、加压部件和加热部,
所述加压部件对所述定影带的外周面进行加压,并使所述定影带进行旋转,
所述加热部面对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
所述加热部具有加热器和加热器固定部件,
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器固定部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固定,
所述加热器固定部件具有接触所述内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倾斜狭缝,所述倾斜狭缝沿着所述定影带的旋转轴方向排列,
所述倾斜狭缝具有位于所述加压部件一侧的一端和位于所述加压部件一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
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靠近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中央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狭缝配置成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中央是对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旋转轴方向的所述中央进行排列的2条所述倾斜狭缝的所述一端或者所述另一端在所述中央汇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这两个侧面上都具有所述倾斜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狭缝配置在端部区域,所述端部区域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端部到前往所述中央的途中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非倾斜狭缝配置在除了所述端部区域的中央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狭缝相对于旋转轴的倾斜角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端部朝向所述中央逐渐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非倾斜狭缝至少夹着所述旋转轴方向的所述中央排列2条。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部,
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
所述定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02278 | 2019-05-31 | ||
JP2019-102278 | 2019-05-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15065A true CN112015065A (zh) | 2020-12-01 |
Family
ID=7350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71855.8A Pending CN112015065A (zh) | 2019-05-31 | 2020-05-29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90046B2 (zh) |
JP (1) | JP7562980B2 (zh) |
CN (1) | CN11201506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27431B2 (ja) | 2019-11-22 | 2024-0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19055B2 (ja) * | 2020-11-30 | 2024-07-19 |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 遊技機 |
JP2022085932A (ja) * | 2020-11-30 | 2022-06-09 |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 遊技機 |
US11467521B1 (en) * | 2021-09-09 | 2022-10-11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Fixing device |
US12044990B2 (en) * | 2022-03-29 | 2024-07-23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deformation of fixing belt and excessive adhesion of lubricant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39787A (ja) * | 1998-07-22 | 2000-02-08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10019676A1 (en) * | 2000-01-20 | 2001-09-06 | Takateru Okubo |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
JP2007017909A (ja) * | 2005-07-11 | 2007-01-2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221400A (zh) * | 2006-12-08 | 2008-07-16 |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4174358A (ja) * | 2013-03-11 | 2014-09-22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50234330A1 (en) * | 2014-02-14 | 2015-08-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ixing apparatus |
CN108027580A (zh) * | 2015-09-17 | 2018-05-11 | Ntn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72035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Canon Inc | 画像加熱装置 |
JP2010122447A (ja) | 2008-11-19 | 2010-06-03 | Canon Inc | 像加熱装置 |
JP2016212215A (ja) * | 2015-05-07 | 2016-12-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676956B2 (ja) | 2015-12-21 | 2020-04-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08421B2 (ja) * | 2016-02-01 | 2020-06-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35044B2 (ja) * | 2016-07-05 | 2020-08-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57324B2 (ja) * | 2017-01-17 | 2021-04-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89852B2 (ja) | 2017-03-13 | 2021-06-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119549B2 (ja) * | 2018-05-09 | 2022-08-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20
- 2020-04-13 JP JP2020071698A patent/JP756298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5-29 US US16/887,270 patent/US1099004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5-29 CN CN202010471855.8A patent/CN1120150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39787A (ja) * | 1998-07-22 | 2000-02-08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10019676A1 (en) * | 2000-01-20 | 2001-09-06 | Takateru Okubo |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
JP2007017909A (ja) * | 2005-07-11 | 2007-01-2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221400A (zh) * | 2006-12-08 | 2008-07-16 |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4174358A (ja) * | 2013-03-11 | 2014-09-22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50234330A1 (en) * | 2014-02-14 | 2015-08-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Fixing apparatus |
CN108027580A (zh) * | 2015-09-17 | 2018-05-11 | Ntn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990046B2 (en) | 2021-04-27 |
JP2020197701A (ja) | 2020-12-10 |
JP7562980B2 (ja) | 2024-10-08 |
US20200379386A1 (en) | 2020-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15065A (zh)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7493074B2 (en) | Fixing device, sheet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001736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493891B2 (ja) | 定着装置 | |
US7801474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 |
US7725064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1620167A (zh) | 成像设备 | |
US10248059B2 (en) | Fixation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 |
US10520869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200138B2 (en) | Presser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572849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210382425A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stricting reduction of temperature of fixing belt | |
US20220004127A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210116848A1 (en) | Image heating device that prevents failur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supply of lubricant at ends parts | |
JP7510590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969718B2 (en) |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rotor facing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fixing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916848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2044990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deformation of fixing belt and excessive adhesion of lubricant | |
US11586134B2 (en) | Fix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lide sheet fixed between support portion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fixing device | |
US20240337972A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7006147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7267737B2 (ja) | 像加熱装置 | |
JP2020197576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181087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197574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