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178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178A
CN112009178A CN202010473926.8A CN202010473926A CN112009178A CN 112009178 A CN112009178 A CN 112009178A CN 202010473926 A CN202010473926 A CN 202010473926A CN 112009178 A CN112009178 A CN 112009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rooves
tire
main groove
inclin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39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9178B (zh
Inventor
荒川早纪
山冈宏
田原功太郎
野口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020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53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020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53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02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53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09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9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12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inclined with regard to a plane normal to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其包括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具有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且设置有三条主槽而将所述胎面部轴向地划分为包括最宽的外侧中间陆地区的四个陆地区,其中第一倾斜槽(16)横穿整个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宽度;第二倾斜槽(17)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第四倾斜槽(19)与所述第二倾斜槽(17)连接且在外侧胎肩主槽侧与第一倾斜槽连接,并且第一倾斜槽(16)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和第二倾斜槽(17)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沿轴向划分为四个陆地区的胎面部的轮胎。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120380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胎面部的轮胎。在该胎面部中形成有外侧胎肩陆地区、外侧中间陆地区、内侧中间陆地区和内侧胎肩陆地区。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对设置在外侧中间陆地区的槽的布置进行了具体地限定以期提高雪上性能,并且抑制外侧中间陆地区的刚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外侧中间陆地区具有其横向刚性不足的倾向。这导致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恶化。因此,需要改善该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其胎面部轴向地划分为四个陆地区,并且其可表现出优异的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轮胎,包括:
胎面部,当所述轮胎被安装于车辆上时,该胎面部具有分别位于车辆的外侧和内侧的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
所述胎面部在内侧胎面边缘和外侧胎面边缘之间设置有三个主槽,
所述三个主槽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将所述胎面部轴向地划分为四个陆地区,
所述三个主槽包括:
外侧胎肩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三个主槽中最靠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以及
胎冠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侧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相邻,并且
所述四个陆地区包括:
外侧中间陆地区,其被限定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
其中,
在所述四个陆地区中,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最大,
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
第一倾斜槽,各个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第一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槽,各个第二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以及
第四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倾斜槽横穿整个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
所述第二倾斜槽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
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并且
各个所述第四倾斜槽与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且在所述第一倾斜槽的长度的中点的外侧胎肩主槽侧的位置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
在本申请中,当一个槽表示为与另一个槽连接时,它是指所述两个槽彼此相交而形成交叉结,或者所述两个槽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相接而不相交而形成T结或Y结。
优选地,所述第四倾斜槽分别横穿所述第二倾斜槽。
优选地,所述第四倾斜槽的所述胎冠主槽侧的端部在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
优选地,在比所述第二倾斜槽的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的端部更靠近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所述第四倾斜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槽连接。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都具有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朝向所述胎冠主槽递减的槽宽。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都具有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肩主槽递减的槽宽。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和所述第二倾斜槽都是弯曲的,且所述第二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优选地,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上述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槽。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三倾斜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穿过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而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和所述第三倾斜槽都是弯曲的,且所述第三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优选地,外侧胎肩主槽的宽度中心线与各个所述第三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胎冠主槽的宽度中心线与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将所述胎冠主槽设置在所述轮胎赤道与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之间。
优选地,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上述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五倾斜槽;并且
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
优选地,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上设置有:
第三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其中各个所述第三倾斜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然后与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以及
第五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其中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并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
优选地,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上设置有:
第三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其中各个所述第三倾斜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然后与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
第五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其中,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并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且不横穿其间,以及
所述胎冠主槽,其被设置在所述轮胎赤道与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中心的线的所述胎冠主槽侧,所述第五倾斜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槽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中心的线的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所述第五倾斜槽分别与所述第二倾斜槽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槽、所述第二倾斜槽和所述第五倾斜槽都是弯曲的,并且
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大于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并且大于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轮胎,包括:
胎面部,当将轮胎安装于车辆上时,其具有分别位于车辆的外侧和内侧的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
在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与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之间,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三条主槽;
所述三条主槽沿所述轮胎周向连续延伸而将所述胎面部轴向地划分为四个陆地区,
所述三条主槽包括:
外侧胎肩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三条主槽中最靠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以及
胎冠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侧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相邻;以及
四个陆地区,其包括被限定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外侧中间陆地区,
其中
在所述四个陆地区中,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是最大的,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
第一倾斜槽,各个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向第一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槽,各个第二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以及
第三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倾斜槽横穿整个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
所述第二倾斜槽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
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并且
所述第三倾斜槽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且然后与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指定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轮胎,包括:
胎面部,当将所述轮胎安装于车辆上时,其具有分别位于车辆的外侧和内侧的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
在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与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之间,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三条主槽;
所述三条主槽沿所述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将所述胎面部轴向地划分为四个陆地区,
所述三条主槽包括
外侧胎肩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三条主槽中最靠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以及
胎冠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侧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相邻;以及
四个陆地区,其包括被限定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外侧中间陆地区,
其中
在所述四个陆地区中,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是最大的,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
第一倾斜槽,各个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向第一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槽,各个第二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以及
第五倾斜槽,其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倾斜槽横穿整个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
所述第二倾斜槽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
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并且
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且不横穿其间,并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
附图说明
图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展开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侧中间陆地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内侧中间陆地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外侧胎肩陆地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作为比较例的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作为参考例1的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作为参考例2的轮胎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胎面部
3 主槽
4 陆地部
5 外侧胎肩主槽
7 胎冠主槽
11 外侧中间陆地区
16 第一倾斜槽
17 第二倾斜槽
19 第四倾斜槽
Te1 外侧胎面边缘
Te2 内侧胎面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车辆例如卡车和公共汽车等客车和重型车辆的各种轮胎,例如充气轮胎以及非充气轮胎即所谓的无气轮胎。
以下,以用作客车的充气轮胎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
本领域众所周知,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2,其在径向外表面限定了胎面表面;一对轴向间隔的胎圈部,其被安装于轮辋座上;一对侧壁部,其在胎面边缘与胎圈部之间延伸;胎体,其穿过胎圈部和侧壁部在胎圈部之间延伸;以及胎面增强部,其在胎面部中被径向地设置在胎体外侧。
胎面边缘是在正常载荷状态下,当轮胎的外倾角为零时,轮胎接地面(patch)的轴向最外侧边缘。
胎面宽度TW是在无载荷状态下测量的宽度,其作为如上确定的胎面边缘之间的轴向距离。
充气轮胎的无载荷状态是将轮胎安装于标准轮辋上且充气至标准压力,但不加载轮胎载荷。
充气轮胎的正常载荷状态是将轮胎安装于标准轮辋且充气至标准压力,并且加载标准轮胎载荷。
标准轮辋是通过标准组织正式批准或推荐的用于轮胎的轮辋,例如,JATMA(日本和亚洲)、T&RA(北美)、ETRTO(欧洲)、TRAA(澳大利亚)、STRO(斯堪的纳维亚)、ALAPA(拉丁美洲)、ITTAC(印度)等在轮胎制造、销售或使用有效的区域。
标准压力和标准轮胎载荷是在气压/最大载荷表或类似列表中被同一组织指定的用于轮胎的最大空气压和最大轮胎载荷。
例如,标准轮辋是在JATMA中指定的“标准轮辋”,在ETRTO中指定的“测量轮辋”,在TRA中指定的“设计轮辋”等。标准压力是JATMA中的“最大空气压”,ETRTO中的“充气压力”,在TRA中“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限制”表中所给出的最大压力等。标准载荷是JATMA中的“最大负载能力”,ETRTO中的“负载能力”,TRA中的上述表中所给出的最大值等。
在包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充气轮胎的各种尺寸、位置等指的是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尺寸、位置。
根据本发明,轮胎的胎面部2具备左右不对称(关于轮胎赤道C不对称)的胎面花纹。将实施例示于图1中。
因此,指定了轮胎相对于车辆的安装位置。例如,当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外侧的轮胎的侧壁部(未示出)设置有表示“外侧”的指示,并且位于内侧的侧壁部(未示出)设置有表示“内侧”的指示。
胎面部2的上述胎面边缘是位于远离车身中心的位置的外侧胎面边缘Te1;和位于靠近车身中心的位置的内侧胎面边缘Te2。
据此,在本申请中,针对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分别使用术语“外侧”和“内侧”来表示在轮胎轴向的相对位置。
针对轮胎赤道使用术语“轴向内侧”、“轴向向内”等,并且针对胎面边缘使用术语“轴向外侧”、“轴向向外”等来表示在轮胎轴向上的相对位置。
为了形成胎面花纹,胎面部2在外侧胎面边缘Te1与内侧胎面边缘Te2之间设置有三条主槽3,三条主槽3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因此,胎面部2被轴向地划分为四个环状陆地区4。
三条主槽3为:
外侧胎肩主槽5,其被设置在外侧胎面边缘Te1与轮胎赤道C之间,并且其是在三条主槽3中最靠近外侧胎面边缘Te1;
内侧胎肩主槽6,其被设置在内侧胎面边缘Te2与轮胎赤道C之间,并且其是在三条主槽3中最靠近内侧胎面边缘Te2;以及
胎冠主槽7,其被设置在外侧胎肩主槽5与内侧胎肩主槽6之间。
优选地,在轮胎轴向上,将从轮胎赤道C至外侧胎肩主槽5的宽度中心线的距离La设定在0.20至0.35倍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轮胎轴向上,将从轮胎赤道C至内侧胎肩主槽6的宽度中心线的距离La设定在0.20至0.35倍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轮胎轴向上,将从轮胎赤道C至胎冠主槽7的宽度中心线的距离Lb设定在不超过0.15倍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胎冠主槽7设置在轮胎赤道C的内侧胎面边缘Te2侧。然而,也可以将胎冠主槽7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三条主槽3中的每一条都是平行于轮胎周向的直槽。然而,主槽3也可以锯齿状或波浪状延伸。
各个主槽3的槽宽Wa不小于3.0mm,例如,优选设定在4.0%至7.0%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槽宽小于3.0mm的窄槽不被认为是主槽。顺便提及,槽的槽宽是在沿着与宽度中心线正交的方向的槽边缘之间测量的距离。
例如,在客车用充气轮胎的状态下,优选地,将各个主槽3的深度设定在5至10mm的范围内。
四个陆地区4是外侧中间陆地区11、内侧中间陆地区12、外侧胎肩陆地区13和内侧胎肩陆地区14。外侧中间陆地区11被限定在外侧胎肩主槽5与胎冠主槽7之间。内侧中间陆地区12被限定在内侧胎肩主槽6与胎冠主槽7之间。外侧胎肩陆地区13被划分在外侧胎肩主槽5与外侧胎面边缘Te1之间。内侧胎肩陆地区14被限定在内侧胎肩主槽6与内侧胎面边缘Te2之间。
图2示出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四个陆地区4中,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宽度W1是最大的。
一般来说,当如在本发明中所示胎面部是由四个陆地区构成时,外侧中间陆地区在直线行驶和转弯中经受较大的接地压力。在本发明中,外侧中间陆地区11具有最大的轴向宽度以使其具有高的刚性,因此,本发明中的外侧中间陆地区11有助于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优选地,例如将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宽度W1设定在0.25至0.35倍的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外侧中间陆地区11设置有第一倾斜槽16和第二倾斜槽17,第一倾斜槽16和第二倾斜槽17均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一方向倾斜(图2中的右下方)。
此外,外侧中间陆地区11设置有第三倾斜槽18,其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图2中的右上方),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此外,外侧中间陆地区11设置有第四倾斜槽19,其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
由于较大的接地压作用在外侧中间陆地区11上,因此设置在陆地区11上的各个倾斜槽可提供较大的压实的雪块(雪柱),并且因此在雪上行驶时可产生更大的剪切力。
第一倾斜槽16横穿整个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宽度。因此,当在雪上行驶时,第一倾斜槽16能产生在轴向上较长的雪块,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在雪上的牵引性能。
第二倾斜槽17从胎冠主槽7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延伸,但在外侧中间陆地区11内终止而未到达外侧胎肩主槽5。这样的第二倾斜槽17可以提高雪上性能并且维持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和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各个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以及各个第二倾斜槽17的宽度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从胎冠主槽7至外侧胎面边缘Te1逐渐增大。其结果是,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横向刚性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增大,并且提高了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各个第四倾斜槽19与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连接。此外,各个第四倾斜槽19在第一倾斜槽16的长度中点的外侧胎肩主槽5侧的位置与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连接。在转弯期间,这样的第四倾斜槽19,特别是在与第一倾斜槽16连通的部分形成硬的压实的雪块。这有助于提高在雪地路面上的转弯性能。
第一倾斜槽16都是弯曲的以使宽度中心线弯曲成从宽度中心线的两端之间绘制的直线向轮胎周向向一侧(图2中向上)凸出。
例如,将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设定在50至200mm的范围内,且更优选在90至110mm的范围内。
如果倾斜槽的宽度中心线不是精确的圆弧,则曲率半径是指穿过宽度中心线两端和宽度中心线的长度中点的三个点的假想的圆弧的半径。
例如,优选将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设定在45至55度的范围内。这样的第一倾斜槽16可以在多方向上产生雪块剪切力。
各个第一倾斜槽16具有从外侧胎肩主槽5朝向胎冠主槽7递减的槽宽,并且在外侧胎肩主槽5侧的其端部的槽宽大于在胎冠主槽7侧的其端部的槽宽。例如,将在外侧胎肩主槽5侧的端部的槽宽设定在6.0至8.0mm的范围内。例如,将在胎冠主槽7侧的端部的槽宽设定在5.0至7.0mm的范围内。
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宽度中心线)截取的第一倾斜槽16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倾斜槽16包括:外侧部16a,其与外侧胎肩主槽5连接;以及内侧部16b,其与胎冠主槽7连接。内侧部16b具有小于外侧部16a的深度。例如,将内侧部16b的深度d2设定在0.40至0.70倍外侧部16a的深度d1的范围内。内侧部16b形成在比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轮胎轴向的中心更靠近胎冠主槽7一侧。这样的内侧部16b有助于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倾斜槽17横穿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或宽度中心线11c。优选地,例如,将第二倾斜槽17的轴向长度L1设定在0.70至0.85倍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宽度W1的范围内。这样的第二倾斜槽17有助于以均衡的方式提高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作稳定性。
第二倾斜槽17以与第一倾斜槽16相同的方向弯曲。优选地,各个第二倾斜槽17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小于各个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例如,第二倾斜槽17与第一倾斜槽16之间在曲率半径上的差别在10至50mm范围内。将第二倾斜槽17的曲率半径设定在50至200mm的范围内,且更优选在80至110mm的范围内。
优选地,例如,将各个第二倾斜槽17的宽度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设定在45至55度的范围内。
优选地,各个第二倾斜槽17均具有从胎冠主槽7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递减的槽宽,并且在胎冠主槽7侧的其端部的槽宽大于位于外侧中间陆地区11内的其终端的槽宽。例如,将在胎冠主槽7的端部的槽宽设定在10.0至12.0mm的范围内。例如,将在终端的槽宽设定在1.0至3.0mm的范围内。在此,在终端处的槽宽是在不包括终端的弧形边缘的位置处测量的。第二倾斜槽17与第一倾斜槽16一起提供较大的雪块剪切力,并且维持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
更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各个第二倾斜槽17的槽宽从胎冠主槽7至其位于外侧中间陆地区11内的终端逐渐减小。这样的第二倾斜槽17可以进一步抑制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的下降。
优选地,第二倾斜槽17至胎冠主槽7的开口宽度W5大于第一倾斜槽16至外侧胎肩主槽5的开口宽度W4。例如,开口宽度W5是在1.2至1.5倍的开口宽度W4的范围内。这使得在湿路状态行驶期间存在于第二倾斜槽17中的水更容易通过第一倾斜槽16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排出。
图4是沿图2的B-B线(宽度中心线)截取的第二倾斜槽17的剖视图。
优选地,如图4所示,各个第二倾斜槽17的深度从胎冠主槽7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逐渐减小。这样的第二倾斜槽17与第一倾斜槽16一起以均衡的方式提高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第二倾斜槽17包括第一恒定深度部17a、第二恒定深度部17b和在它们之间的可变深度部17c。
第一恒定深度部17a沿其长度具有恒定的深度,并且与胎冠主槽7连接。优选地,第一恒定深度部17a具有与图3所示的第一倾斜槽16的外侧部16a相同的深度。
第二恒定深度部17b被设置在第一恒定深度部17a的外侧胎肩主槽5侧。第二恒定深度部17b沿其长度具有恒定深度d4,并且恒定深度d4小于第一恒定深度部17a的恒定深度。优选地,第二恒定深度部17b具有与第一倾斜槽16的内侧部16b相同的深度。例如,将第二恒定深度部17b的深度d4设定为在0.40至0.70倍第一恒定深度部17a的深度d3的范围内。
可变深度部17c具有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的底面,并且深度从第一恒定深度部17a至第二恒定深度部17b逐渐减小。
第三倾斜槽18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和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连接。优选地,如图2所示,各个第三倾斜槽18从外侧胎肩主槽5延伸且与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相交,并且然后与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相接而不相交。第三倾斜槽18分别与第一倾斜槽16相交,并且在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或宽度中心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与第二倾斜槽17相接。第三倾斜槽18与第一倾斜槽16的可变深度部(图3中所示)相交。此外,第三倾斜槽18与第二倾斜槽17的第一恒定深度部17a(图4中所示)连接。当在雪上行驶时,这样的第三倾斜槽18可以在与第一倾斜槽16和第二倾斜槽17的相交的位置强烈地压实雪,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
第三倾斜槽18从外侧胎肩主槽5朝向胎冠主槽7延伸,并且优选横穿轴向中心的线11c。第三倾斜槽18分别与第一倾斜槽16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相交。优选地,将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与第三倾斜槽18的宽度中心线之间的角度θ1设定在例如40至55度范围内。各个第三倾斜槽18在第二倾斜槽17的胎冠主槽侧7的端部附近与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连接,并且不与第二倾斜槽17相交而终止。
第三倾斜槽18弯曲成如下的方向:与连结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两端的直线相比,更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在图2中为下侧)凸出的方向。优选地,第三倾斜槽18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例如,第三倾斜槽18与第一倾斜槽16之间的曲率半径的差别为50至200mm。优选地,例如第三倾斜槽18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为150至450mm。
优选地,第三倾斜槽18的宽度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朝向胎冠主槽7逐渐减小。优选地,例如将该角度设定在60至80度范围内。
优选地,在外侧胎肩主槽5的宽度中心线与第三倾斜槽18之间的角度大于在胎冠主槽7的宽度中心线与第一倾斜槽16之间的角度。
因此,靠近外侧胎肩主槽5的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变得相对较高,并且因此当在干燥路面上赋予轮胎较大的转向角时也能使车辆行为稳定。
优选地,第三倾斜槽18的槽宽沿其长度是恒定的。例如,将该槽宽设定在2.0至3.0mm范围内。
优选地,第三倾斜槽18的深度沿其长度是恒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倾斜槽18的深度小于第一倾斜槽16的外侧部16a的深度和第二倾斜槽17的第一恒定深度部17a的深度。
优选地,第三倾斜槽18的深度与第一倾斜槽16的内部16a的深度和第二倾斜槽17的第二恒定深度部17b的深度相同。
此外,第三倾斜槽18的底表面可设置有沿着第三倾斜槽18的长度延伸的刀槽花纹(未示出)。
在此,术语“刀槽花纹”是指具有不超过1.5mm的宽度的窄槽,包括不具有实质宽度的切口在内。
设置有刀槽花纹的第三倾斜槽18可以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同时维持雪上性能。
优选地,上述第四倾斜槽19在比第二倾斜槽17的外侧胎肩主槽5侧的端部更靠近外侧胎肩主槽5侧的轴向位置分别与第一倾斜槽1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倾斜槽19与第一倾斜槽16的外侧部16a(图3中所示)连接。
考虑到从第四倾斜槽19的宽度中心线与第一倾斜槽16(槽边缘)相交的位置至外侧胎肩主槽5(槽边缘)的轴向距离L2(图2所示),优选将轴向距离L2设定在0.05至0.20倍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轴向宽度W1的范围内。其结果是,以均衡的方式提高了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第四倾斜槽19横穿轴向中心的线11c。并且,第四倾斜槽19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分别与第二倾斜槽17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倾斜槽19与第二倾斜槽17的第一恒定深度部17a(图4所示)相交。第四倾斜槽19的胎冠主槽7侧的端部在外侧中间陆地区11内终止。因此,第四倾斜槽19与第一倾斜槽16和第二倾斜槽17更深的部分相交,并且可以在槽的相交处形成硬雪块(柱)。第四倾斜槽19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三倾斜槽18的轴向长度。这样的第四倾斜槽19能够提高雪上性能并且维持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
例如,优选第四倾斜槽19与第三倾斜槽18在相同的方向上凸状弯曲。优选地,例如,将第四倾斜槽19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设定在150至450m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倾斜槽19的曲率半径与第三倾斜槽18的曲率半径相同。这样的第四倾斜槽19能进一步维持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
优选地,第四倾斜槽19与外侧胎肩主槽5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一倾斜槽16与胎冠主槽7之间的角度,且大于第二倾斜槽17与胎冠主槽7之间的角度。优选地,例如,将第四倾斜槽19与外侧胎肩主槽5之间的角度设定在60至80度的范围内。优选地,例如,将第一倾斜槽16与第四倾斜槽19之间的角度θ2设定在45至55度的范围内。在此,各个角度都在槽的宽度中心线之间。
优选地,第四倾斜槽19的槽宽沿其长度是恒定的。优选地,第四倾斜槽19的槽宽大于第三倾斜槽18的槽宽,且小于第一倾斜槽16的最大槽宽。优选地,第四倾斜槽19的最大深度大于第三倾斜槽18的最大深度。这样的第四倾斜槽19能够以均衡的方式提高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倾斜槽19中,与第二倾斜槽17相交的胎冠主槽7侧的其顶端部19a在槽深度上小于在第二倾斜槽17的外侧胎肩主槽5侧的其主部19b。这样的第四倾斜槽19有助于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外侧中间陆地区11设置有第五倾斜槽20。
第五倾斜槽20与相应的第一倾斜槽16相接而不相交,从而形成T型结。此外,第五倾斜槽20与相应的第二倾斜槽17相接而不相交,从而形成T型结。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T型结,并且第五倾斜槽20可以与第一倾斜槽16和/或第二倾斜槽17相交来形成交叉结。
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第五倾斜槽20与第一倾斜槽16相接。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外侧胎肩主槽5侧,第五倾斜槽20与第二倾斜槽17相接。因此,第五倾斜槽20横穿轴向中心的线11c。具体地,第五倾斜槽20与第一倾斜槽16的内侧部16b相接(图3所示),且与第二倾斜槽17的第二恒定深度部17b相接(图4所示)。通过与第一倾斜槽16和第二倾斜槽17的槽深度较小的一部分连接,第五倾斜槽20可以维持陆地区的刚性。
优选地,各个第五倾斜槽20的轴向长度小于第四倾斜槽19的轴向长度。第五倾斜槽20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二方向倾斜。第五倾斜槽20平行于第四倾斜槽19延伸。优选将第二倾斜槽17与第五倾斜槽20的宽度中心线之间的角度θ3设定在45至55度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倾斜槽20在与第三倾斜槽18以相同的方向弯曲。优选地,第五倾斜槽20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和第二倾斜槽17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具体地,将第五倾斜槽20的曲率半径设定在180至440mm的范围内。
优选,第五倾斜槽20的槽宽沿其长度是恒定的。优选地,第五倾斜槽20的槽宽大于第四倾斜槽19的槽宽且小于第一倾斜槽16的最大槽宽。此外,优选地,第五倾斜槽20的最大深度小于第四倾斜槽19的最大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外侧中间陆地区11优选设置有刀槽花纹25以提高雪上性能和湿路性能。优选地,例如将刀槽花纹25的宽度设定在0.4至1.0mm的范围内。
优选地,刀槽花纹25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此外,刀槽花纹25优选在与第三倾斜槽18以相同的方向凸状弯曲。这样的刀槽花纹25通过其边缘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并且维持外侧中间陆地区11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刀槽花纹25为:
多对第一刀槽花纹26和第二刀槽花纹27,各自都是从外侧胎肩主槽5延伸至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
第三刀槽花纹28,其从胎冠主槽7延伸至相应的第一倾斜槽16;以及
第四刀槽花纹29,如图2所示,其分别从第四倾斜槽19延伸至第一倾斜槽16。
各个第一刀槽花纹26从外侧胎肩主槽5延伸,且与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相交,并且延伸穿过相邻的第三倾斜槽18与第四倾斜槽19之间,然后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与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相接而不相交。优选地,第一刀槽花纹26平行于第三倾斜槽18延伸。
各个第二刀槽花纹27从外侧胎肩主槽5延伸穿过相邻的第三倾斜槽18与第四倾斜槽19之间,且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外侧胎肩主槽5侧与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相接而不相交。关于第二刀槽花纹27与第二倾斜槽17的相接位置,优选第二刀槽花纹27与第五倾斜槽20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的延伸部相接。优选地,第二刀槽花纹27与第四倾斜槽19平行地延伸。
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将各个第三刀槽花纹28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倾斜槽16与第二倾斜槽17之间。各个第三刀槽花纹28从胎冠主槽7朝向外侧胎肩主槽5延伸,且与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相接而不相交。关于第三刀槽花纹28与第一倾斜槽16相接的位置,优选第三刀槽花纹28与第五倾斜槽20朝向胎冠主槽7的延伸部相接。优选地,第三刀槽花纹28与第三倾斜槽18平行地延伸。
将各个第四刀槽29设置在轴向中心的线11c的胎冠主槽7侧,且从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朝向第四倾斜槽19的一个的端部延伸。优选地,第四刀槽花纹29与第五倾斜槽20平行地延伸。
图5示出内侧中间陆地区12的一部分。例如,优选将内侧中间陆地区12的轴向宽度W2设定在0.10至0.20倍的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例中的内侧中间陆地区12设置有中间横槽30,其从胎冠主槽7延伸且在内侧中间陆地区12内终止。
如图5所示,中间横槽30包括
第一部分31,其从胎冠主槽7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一方向倾斜;以及
第二部分32,其沿轮胎周向从第一部分31连续延伸。
优选地,第二部分32的深度小于第一部分31的深度。当在雪上行驶时,中间横槽30能在轮胎周向和轮胎轴向上产生雪块(柱)剪切力,并且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内侧中间陆地区12还设置有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3和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4。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3从胎冠主槽7延伸且在内侧中间陆地区12内终止。第二中间刀槽花纹34从内侧胎肩主槽6延伸,且与相应的中间横槽30相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内侧中间陆地区12还设置有刀槽花纹组合35,该刀槽花纹组合35由两个刀槽花纹36和在两个刀槽花纹36之间延伸的多个切口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的两个刀槽花纹36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3中的一个延伸至中间横槽30中的一个的第一部分31,且逐渐减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隔一个第一中间刀槽花纹33设置刀槽花纹组合35。这样的刀槽花纹组合35有助于在轮胎使用开始时提高抓地性能。
图6示出外侧胎肩陆地区13的一部分。
优选地,如图1所示,外侧胎肩陆地区13的轴向宽度W3大于内侧中间陆地区12的轴向宽度W2。优选地,例如,将轴向宽度W3设定在0.15至0.25倍的胎面宽度TW的范围内。
外侧胎肩陆地区13设置有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槽40和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刀槽花纹41。这样的胎肩横槽40和胎肩刀槽花纹41有助于提高雪上性能。
与外侧胎肩陆地区13类似,如图1所示,内侧胎肩陆地区14也设置有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槽40和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刀槽花纹41。
优选地,内侧胎肩陆地区14设置有倒角42,该倒角42在内侧胎肩陆地区14的接地上表面(构成轮胎触地面的一部分)与内侧胎肩陆地区14的内侧胎肩主槽6侧的侧面之间延伸。优选地,倒角42设置有从轮胎触地面延伸至上述侧面的窄槽(未示出)。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在雪上的抓地性能。
尽管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做出的具体描述,但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而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
比较测试1
试制尺寸215/60R16的充气轮胎作为测试轮胎,其包括:
实施例轮胎,其具有基于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的胎面花纹(实施例1-实施例9);以及
比较例轮胎(Com),其除了如图7所示的在外侧中间陆地区(a)设置有与第二倾斜槽(c)相交且不与第一倾斜槽(b)相交的第四倾斜槽(d)之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大体相同的胎面花纹。
按照如下所述对各测试轮胎进行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测试,使用2500cc前轮驱动客车作为测试车辆,其中测试轮胎被安装于尺寸16×6.5的标准轮辋并且充气至240kPa。
<雪上性能>
由测试驾驶员评估当测试车辆在雪地上行驶时各测试轮胎的雪上性能。结果通过基于比较例为100的指数在表1中示出,其中数值越大,雪上性能越好。
<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由测试驾驶员评估了当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上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结果通过基于比较例为100的指数在表1中示出,其中数值越大,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越好。
表1
Figure BDA0002515221890000191
从测试结果确认了实施例轮胎表现出优异的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比较测试2
试制尺寸215/60R16的充气轮胎作为测试轮胎,其包括:
实施例轮胎(实施例10-实施例18),其具有基于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的胎面花纹;以及
参考例轮胎(Ref.1),其除了如图8所示的外侧中间陆地区(e)设置有横穿整个陆地区(e)的轴向宽度的倾斜槽(f)和仅与相应的倾斜槽(f)相交的倾斜槽(g),且未设置对应于第二倾斜槽17和第三倾斜槽18的槽之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大体相同的胎面花纹。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各测试轮胎进行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测试。测试结果通过基于参考例轮胎Ref.1为100的指数示于表2,其中数值越大,性能越好。
表2
Figure BDA0002515221890000201
从测试结果证实了实施例轮胎表现出优异的雪上性能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比较测试3
试制尺寸215/60R16的充气轮胎作为测试轮胎,其包括:
实施例轮胎(实施例19至实施例27),其具有基于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的胎面花纹;以及
参考例轮胎(Ref.2),其除了如图9所示的在外侧中间陆地区(h)设置有与相应的第二倾斜槽(j)相交且不与第一倾斜槽(i)连接的第五倾斜槽(k)之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大体相同的胎面花纹。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各个测试轮胎进行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测试。通过基于参考例Ref.2为100的指数将测试结果示于表3,其中数值越大,性能越好。
此外,按照如下所述对各测试轮胎进行湿路性能测试。
<湿路性能>
由测试驾驶员评估当测试车辆在湿路表面行驶时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通过基于参考例轮胎Ref.2为100的指数将结果示于表3,其中数值越大,湿路性能越好。
表3
Figure BDA0002515221890000211
从测试结果证实了实施例轮胎表现出优异的湿路性能并且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Claims (18)

1.一种轮胎,其包括:
胎面部,其具有分别位于车辆外侧和内侧的外侧胎面边缘和内侧胎面边缘;
所述胎面部在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与所述外侧胎面边缘之间设置有三条主槽;
所述三条主槽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从而将所述胎面部轴向地划分为四个陆地区;
所述三条主槽包括:
外侧胎肩主槽,其被设置为在三条主槽中最靠近外侧胎面边缘;
胎冠主槽,其被设置为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侧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相邻;以及
四个陆地区,其包括被限定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胎冠主槽之间的外侧中间陆地区,
其中,
在所述四个陆地区中,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最大;
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
第一倾斜槽(16),各个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第一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槽(17),各个第二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以及
第四倾斜槽(19),其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倾斜槽(16)横穿整个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宽度;
所述第二倾斜槽(17)从所述胎冠主槽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16)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
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17)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角度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边缘逐渐增大;并且
各个所述第四倾斜槽(19)与所述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相交,且在所述第一倾斜槽的长度中点的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的位置与相邻所述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四倾斜槽(19)分别横穿所述第二倾斜槽(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四倾斜槽(19)的在胎冠主槽侧的端部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内终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比所述第二倾斜槽(17)的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的端部更靠近的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一侧,所述第四倾斜槽(19)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槽(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16)具有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朝向所述胎冠主槽递减的槽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17)具有从所述胎冠主槽朝向所述外侧胎肩主槽递减的槽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16)和各个第二倾斜槽(17)是弯曲的,且所述第二倾斜槽(17)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槽(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中
各个所述第三倾斜槽(18)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穿过所述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槽与所述第三倾斜槽彼此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16)和所述第三倾斜槽(18)是弯曲的,且所述第三倾斜槽(18)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三倾斜槽(18)的槽宽是恒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的宽度中心线与各个所述第三倾斜槽(18)的宽度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大于所述胎冠主槽的宽度中心线与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之间的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胎冠主槽被设置在所述轮胎赤道与所述内侧胎面边缘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设置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轴向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五倾斜槽(20),且
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20)延伸至所述第一倾斜槽(16)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并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倾斜槽(17)中的一个而终止不横穿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中心的线的所述胎冠主槽侧,所述第五倾斜槽(20)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槽(16)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区的轴向中心的线的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所述第五倾斜槽(20)分别与所述第二倾斜槽(17)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槽(16)、所述第二倾斜槽(17)和所述第五倾斜槽(20)均是弯曲的,并且
各个所述第五倾斜槽(20)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大于各个所述第一倾斜槽(16)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且大于各个所述第二倾斜槽(17)的宽度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CN202010473926.8A 2019-05-31 2020-05-29 轮胎 Active CN112009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2097A JP7255363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タイヤ
JP2019-102096 2019-05-31
JP2019102091A JP7255361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タイヤ
JP2019102096A JP7255362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タイヤ
JP2019-102091 2019-05-31
JP2019-102097 2019-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178A true CN112009178A (zh) 2020-12-01
CN112009178B CN112009178B (zh) 2024-03-08

Family

ID=7068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3926.8A Active CN112009178B (zh) 2019-05-31 2020-05-29 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4721B2 (zh)
EP (1) EP3744537B1 (zh)
CN (1) CN1120091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25438S1 (en) * 2019-12-11 2021-07-20 Horizon Tire Inc. Tire
USD955973S1 (en) * 2020-08-04 2022-06-28 Horizon Tire Inc. Tire
JP1681059S (zh) * 2020-08-26 2021-03-15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3935A (ja) * 1992-11-09 1994-05-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076338A (ja) * 2004-09-07 2006-03-2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20628A (ja) * 2008-03-13 2009-10-0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90320982A1 (en) * 2006-08-03 2009-12-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EP2154008A1 (en) * 2007-05-14 2010-02-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1758745A (zh) * 2008-12-22 2010-06-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801687A (zh) * 2007-09-13 2010-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1178215A (ja) * 2010-02-26 2011-09-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20318419A1 (en) * 2010-02-26 2012-12-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2991277A (zh) * 2011-09-13 2013-03-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024001A (zh) * 2011-12-28 2014-09-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5120380A (ja) * 2013-12-20 2015-07-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837653A (zh) * 2013-03-06 2015-08-1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473349A (zh) * 2013-09-04 2016-04-0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6088344A (ja) * 2014-11-06 2016-05-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50709A (ja) * 2015-02-19 2016-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78507A1 (en) * 2013-12-20 2016-10-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6210247A (ja) * 2015-05-01 2016-12-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70050470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US20170057298A1 (en) * 2015-08-26 2017-03-0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tire
US20170297379A1 (en) * 2016-04-12 2017-10-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80086148A1 (en) * 2016-09-26 2018-03-2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099505A (zh) * 2016-11-24 2018-06-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725101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00917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120A (ja) * 1992-01-08 1994-02-2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44435A1 (de) * 2007-09-18 2009-03-1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5823153B2 (ja) * 2011-04-08 2015-11-2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3935A (ja) * 1992-11-09 1994-05-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076338A (ja) * 2004-09-07 2006-03-2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90320982A1 (en) * 2006-08-03 2009-12-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EP2154008A1 (en) * 2007-05-14 2010-02-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1801687A (zh) * 2007-09-13 2010-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09220628A (ja) * 2008-03-13 2009-10-0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58745A (zh) * 2008-12-22 2010-06-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1178215A (ja) * 2010-02-26 2011-09-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20318419A1 (en) * 2010-02-26 2012-12-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2991277A (zh) * 2011-09-13 2013-03-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024001A (zh) * 2011-12-28 2014-09-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837653A (zh) * 2013-03-06 2015-08-1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473349A (zh) * 2013-09-04 2016-04-0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5120380A (ja) * 2013-12-20 2015-07-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78507A1 (en) * 2013-12-20 2016-10-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6088344A (ja) * 2014-11-06 2016-05-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50709A (ja) * 2015-02-19 2016-08-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210247A (ja) * 2015-05-01 2016-12-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70050470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US20170057298A1 (en) * 2015-08-26 2017-03-0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tire
US20170297379A1 (en) * 2016-04-12 2017-10-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80086148A1 (en) * 2016-09-26 2018-03-2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099505A (zh) * 2016-11-24 2018-06-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725101A (zh) * 2017-04-18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00917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4537B1 (en) 2021-12-08
US11654721B2 (en) 2023-05-23
CN112009178B (zh) 2024-03-08
EP3744537A1 (en) 2020-12-02
US20200376896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2057B2 (en) Pneumatic tire
EP2261064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8382134B (zh) 轮胎
JP4107393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836215B2 (en) Tire
EP2752309B1 (en) Pneumatic tire
EP3015286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16029725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433824B (zh) 轮胎
US20160368326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8688411B (zh) 充气轮胎
CN107867125B (zh) 充气轮胎
KR102569782B1 (ko) 타이어
CN112009178B (zh) 轮胎
WO2017187740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509724B (zh) 轮胎
CN108454324B (zh) 轮胎
CN112009177B (zh) 轮胎
EP3075571B1 (en) Tire
CN112829519A (zh) 轮胎
EP3552846A1 (en) Tyre
US20210101411A1 (en) Tire
JP7255363B2 (ja) タイヤ
JP7485123B2 (ja) タイヤ
JP7255361B2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