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7411A - 后浇带支撑装置和支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后浇带支撑装置和支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7411A
CN111997411A CN202010682397.2A CN202010682397A CN111997411A CN 111997411 A CN111997411 A CN 111997411A CN 202010682397 A CN202010682397 A CN 202010682397A CN 111997411 A CN111997411 A CN 111997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ress
supporting
cantilever plat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23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97411B (zh
Inventor
叶巡安
贾佰渠
王小虎
姜张张
朱黎明
龚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0106823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7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7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7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97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7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4Propping of endangered or damaged buildings or building parts, e.g. with respect to air-raid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025/047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hich telescoping action effected by a pist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和支撑方法,用于支撑悬挑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柱;受力结构,设于支撑柱的一端,适于与悬挑板连接;顶升机构,设于支撑柱的一端,顶升机构与受力结构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顶升机构适于驱动受力结构支撑悬挑板。支撑柱的一端固定,顶升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柱的一端连接,顶升机构的另一端与受力结构连接,顶升机构通过顶升结构顶升受力结构来顶升悬挑板,使受力结构能够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控制悬挑板的竖向变形,在保证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减少工程材料与成本投入,并节约施工工期的目的。

Description

后浇带支撑装置和支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后浇带支撑装置和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地进行地下室开发,当需要在项目施工的部分顶板预留后浇带,此处就必然形成悬挑顶板结构。为了方便项目施工,在悬挑顶板上还要搭设外架、施工电梯以及堆放部分材料等,造成悬挑顶板存在部分堆载。因此,如何保证悬挑顶板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及变形控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悬挑板支撑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悬挑板,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柱;受力结构,设于支撑柱的一端,适于与悬挑板连接;顶升机构,设于支撑柱的一端,顶升机构与受力结构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顶升机构适于驱动受力结构支撑悬挑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柱的一端固定,顶升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柱的一端连接,顶升机构的另一端与受力结构连接,顶升机构通过顶升结构顶升受力结构来顶升悬挑板,使受力结构能够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控制悬挑板的竖向变形。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柱包括:柱段,设置为多个;连接板,设于柱段的一端或两端;紧固件;其中,相邻的两个柱段之间通过贯穿连接板的紧固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柱包括标准单元和非标准单元,其中,其中一部分柱段为标准单元,标准单元采用标准长度的H型钢作为结构材料,两端焊接圆形钢板作为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高强螺栓孔,用于穿设高强螺栓作为紧固件,以连接相邻的两个柱段。另有一部分柱段为非标准单元,非标准单元采用非标准长度的H型钢,两端焊接圆形钢板作为连接板,并留设高强螺栓孔。将支撑柱分为标准单元和非标准单元,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柱的整体长度,提高了适用范围。连接板不仅可以作为相邻两个柱段之间的连接件,且具有支撑柱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的作用,通过紧固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使支撑柱可以进行拼接,拆卸安装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的适用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受力结构与悬挑板铰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受力结构与悬挑板进行铰接,能够缓冲受力结构来自悬挑板的应力,从而可以提高受力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支撑柱的使用寿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顶升机构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柱的相对两侧,每个顶升机构均与受力结构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顶升机构位于支撑柱的相对两侧,可以同时顶升受力结构,也可以分别单独顶升受力结构,使受力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调整受力结构来自悬挑板的受力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顶升机构包括液压千斤顶。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千斤顶构造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方便。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挑板支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支撑部件支撑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单根支撑部件的极限承载力值;根据预应力阈值和极限承载力值,获取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件之间的安全间距值;根据安全间距值布设多个支撑部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件支撑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为最小施加预应力值σymin,根据运用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及支撑部件的材料破坏特点来测定单根支撑部件的极限承载力值Pd(cr),进而确定在不同楼板荷载值作用下的多根支撑部件的最大间距值Smax,最终根据单根支撑部件的预应力值σymin与多根支撑部件最大间距值Smax完成后浇带临时支撑的安装与调试,在保证后浇带支撑部件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减少工程材料与成本投入,并节约施工工期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获取支撑部件支撑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的步骤包括:建立一端固定一端铰接的支撑装置的荷载计算模型;根据荷载计算模型,通过公式(1)计算出单位宽度的悬挑板的铰接支座反力:F=(Gt+Q)ls/2(1)式中,F-单位宽度的悬挑板铰接支座反力;G-单位宽度的悬挑板自重荷载;Q-单位宽度的悬挑板自重荷载;l-悬挑板悬挑长度;t-悬挑板厚度;s-悬挑板悬挑单位宽度;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出预应力阈值:σymin=F/A(2)式中,σymin-单位宽度的支撑装置支撑的预应力阈值;F-单位宽度的悬挑板铰接支座反力;A-受力结构横截面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与现场实施部署等资料,确定地下室层数、层高、楼板悬挑长度、楼板上部堆载量等相关参数,计算单位宽度的楼板荷载值,建立一端固定一段铰接荷载计算模型,利用公式(1)计算单位宽度的悬挑板的铰接支座反力,简化了计算过程。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单根支撑部件的极限承载力值的步骤包括: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根据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通过公式(3)确定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ηi=Δξi/Δσi(3)式中,ηi-支撑装置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Δεi-支撑装置的应变变化量;Δσi-第i阶段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根据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确定出现突变的突变点;根据突变点和支撑装置的预应力阈值,通过公式(4)计算出极限承载力值:Pd(cr)=(σymin+nΔσi)×A(4)式中,Pd(cr)-单根支撑装置的极限承载力值;受力结构横截面面积;n-突变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先计算出单根支撑装置的极限承载力值,计算过程简单,可以更加方便地计算出需要的支撑装置的根数。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预应力阈值和极限承载力值,获取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件之间的安全间距值的步骤包括:通过公式(5)计算出安全间距值:Smax=Pd(cr)/yAσmin(5),式中,Smax-多根支撑装置之间的安全距离值;γ-安全系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计算获得需要的支撑装置的数量,保证了对悬挑板200的支撑。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后浇带支撑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悬挑板支撑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悬挑板支撑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悬挑板支撑方法的钢材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悬挑板支撑方法的ηi-Δσi关系曲线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后浇带支撑装置,110:支撑部件,112:支撑柱,1122:柱段,1124:连接板,1126:紧固件,114:受力结构,116:顶升机构,200:悬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目前,对悬挑板的支撑进行施工较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1)设置混凝土构造柱;(2)设置pvc管(Polyvinylchlorid)并內灌混凝土形成构造柱;(3)设置钢结构柱,采用型钢或者钢管等形成构造柱。虽然混凝土构造柱、pvc管构造柱、钢结构柱等可以使悬挑顶板变成简支板,增加悬挑顶板的承载能力,但是,混凝土构造柱、pvc管构造柱往往造成材料浪费、工期时间长等问题,同时,也无法施加预应力,因此不能有效控制悬挑顶板的竖向变形。另外,构造柱的承载能力、布置间距等无理论设计方法,在悬挑顶板的设计中,往往依靠项目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或者三维模拟软件进行验算,这就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用于支撑悬挑板200,后浇带支撑装置10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件110,支撑部件110包括:支撑柱112、受力结构114和顶升机构116,受力结构114设于支撑柱112的一端,适于与悬挑板200连接;顶升机构116,设于支撑柱112的一端,顶升机构116与受力结构114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顶升机构130适于驱动受力结构120支撑悬挑板200。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12的一端固定,顶升机构116的一端与支撑柱112的一端连接,顶升机构116的另一端与受力结构114连接,顶升机构116通过顶升结构116顶升受力结构114来顶升悬挑板200,使受力结构114能够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控制悬挑板200的竖向变形。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支撑柱112包括:柱段1122、连接板1124和紧固件1126,柱段1122设置为多个;连接板1124设于柱段1122的一端或两端;其中,相邻的两个柱段1122之间通过贯穿连接板1124的紧固件1126进行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12包括标准单元和非标准单元,其中,其中一部分柱段1122为标准单元,标准单元采用标准长度的H型钢作为结构材料,两端焊接圆形钢板作为连接板1124,连接板1124上设有高强螺栓孔,用于穿设高强螺栓作为紧固件1126,以连接相邻的两个柱段1122。另有一部分柱段1122为非标准单元,非标准单元采用非标准长度的H型钢,两端焊接圆形钢板作为连接板1124,并留设高强螺栓孔。将支撑柱112分为标准单元和非标准单元,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柱112的整体长度,提高了适用范围。连接板1124不仅可以作为相邻两个柱段1122之间的连接件,且具有支撑柱112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的作用,通过紧固件1126进行可拆卸连接,使支撑柱112可以进行拼接,拆卸安装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112的适用范围。且通过连接板1124连接,可施加预应力结构包含顶升结构(千斤顶、基座牛腿)、应力施加结构(顶升板、锁定板、高强螺栓、加强肋板、同步油管)。具体地应用案例如下:层结构的层高为4m,标准单元的长度为1.5m,非标准单元的长度为0.5m,受力结构114的长度为0.5m,工字钢采用16号型钢,连接板1124可采用直径为200mm,厚度为10mm的圆形钢板,留设高强螺栓孔的直径为22mm。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受力结构114与悬挑板200铰接。
本实施例中,受力结构114与悬挑板200进行铰接,能够缓冲受力结构114来自悬挑板200的应力,从而可以提高受力结构114的使用寿命和支撑柱112的使用寿命。可施加预应力结构包含顶升结构(千斤顶、基座牛腿)、应力施加结构(顶升板、锁定板、高强螺栓、加强肋板、同步油管),可实现反复进行应力施加。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顶升机构116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柱112的相对两侧,每个顶升机构116均与受力结构114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个顶升机构116位于支撑柱112的相对两侧,可以同时顶升受力结构114,也可以分别单独顶升受力结构114,使受力结构114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调整受力结构114来自悬挑板200的受力。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顶升机构116包括液压千斤顶。
本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构造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方便。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挑板支撑方法,采用任一实施例中的后浇带支撑装置1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支撑部件110支撑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
步骤S104,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单根支撑部件110的极限承载力值。
步骤S106,根据预应力阈值和极限承载力值,获取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件110之间的安全间距值。
步骤S108,根据安全间距值布设多个支撑部件110。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110支撑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为最小施加预应力值σymin,根据运用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及支撑部件110的材料破坏特点来测定单根支撑部件110的极限承载力值Pd(cr),进而确定在不同楼板荷载值作用下的多根支撑部件110的最大间距值Smax,最终根据单根支撑部件110的预应力值σymin与多根支撑部件110最大间距值Smax完成后浇带临时支撑的安装与调试,在保证后浇带支撑部件110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了减少工程材料与成本投入,并节约施工工期的目的。
如图4所示,临时支撑即为支撑部件110。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获取支撑部件110支撑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S202,建立一端固定一端铰接的支撑装置的荷载计算模型。
步骤S204,根据荷载计算模型,通过公式(1)计算出单位宽度的悬挑板的铰接支座反力:
F=(Gt+Q)ls/2 (1)式中,
F-单位宽度的悬挑板铰接支座反力;
G-单位宽度的悬挑板自重荷载;
Q-单位宽度的悬挑板自重荷载;
l-悬挑板悬挑长度;
t-悬挑板厚度;
s-悬挑板悬挑单位宽度;
步骤S206,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出预应力阈值:
σymin=F/A (2)式中,
σymin-单位宽度的支撑装置支撑的预应力阈值;
F-单位宽度的悬挑板铰接支座反力;
A-受力结构横截面面积。
本实施中,根据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与现场实施部署等资料,确定地下室层数、层高、楼板悬挑长度、楼板上部堆载量等相关参数,计算单位宽度的楼板荷载值,建立一端固定一段铰接荷载计算模型,利用公式(1)计算单位宽度的悬挑板的铰接支座反力。
应用于地下室的施工时,例如,在悬挑板200的悬挑长度为2.0m,悬挑板的厚度为200mm,混凝土荷载25KN/m3,活荷载3KN/㎡,悬挑板200的施工荷载为10KN/㎡,堆载荷载为250KN/㎡的工况下,通过一端固定一端铰接的荷载计算模型,利用公式(1)计算单位宽度悬挑板200的铰接支座反力如下:
由:F=(Gt+Q)ls/2 (1)
得:F=(25×0.3+3+10+300)×2.0×1/2=270.5KN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单根临时支撑应施加大于等于铰接支座反力,才能保证悬挑楼板自由端不发生竖向位移。因此可利用公式(2)计算确定保证单位宽度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最小施加预应力值σymin
由:σymin=F/A (2)
得:σymin=275.5/1.546×10-2=17.82MPa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单根支撑部件110的极限承载力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302,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
步骤304,根据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通过公式(3)确定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
ηi=Δξi/Δσi (3)式中,
ηi-支撑装置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
Δεi-支撑装置的应变变化量;
Δσi-第i阶段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
步骤306,根据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确定出现突变的突变点。
步骤308,据突变点和支撑装置的预应力阈值,通过公式(4)计算出极限承载力值:
Pd(cr)=(σymin+nΔσi)×A (4)式中,
Pd(cr)-单根支撑装置的极限承载力值;
受力结构横截面面积;
n-突变点。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钢材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可知,钢材压缩变形分为三个阶段,(1)弹性阶段,此阶段应变随着应力增加成线性变化;(2)屈服阶段,此阶段应变随着应力增加成快速增加的趋势;(3)强化阶段,此阶段应变在应力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呈迅速增加的趋势;针对钢材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定义支撑部件110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i为支撑部件110的单位应力增载量条件下的压缩应变增加量,其值可由式(3)确定:根据步骤三确定的单位宽度的支撑部件110最小预应力σymin,以σymin为初始应力值,Δσi=0.5σymin为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量,以σymin+Δσi、σymin+2Δσi...σymin+nΔσi作为分阶段应力增加方案增加应力值,并将每一阶段应力增加方案增加应力值Δσi与对应的支撑结构应变变化量Δεi记录在EXCEL表格内。
Figure BDA0002586309830000101
如图6所示,通过绘制支撑部件110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i与应力增量Δσi的关系曲线,可知在弹性变形阶段,ηi为一线性不变常数c;当出现塑性变形时,ηi≥c;当进入强化破坏阶段时,ηi将出现突变,即趋于无穷大。所以将支撑部件110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i发生突变的点对应的应力即为支撑部件110的极限应力值。支撑部件110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i可通过应力应变表格数据,由式(3)确定:
ηi=Δξi/Δσi (3)
Figure BDA0002586309830000111
突变点位置的确定采用作图法,在其曲线突变较明显的位置作ηi-Δσi关系曲线的切线,则其某点前后切线斜率变化最大时的相应n点即为ηi-Δσi关系曲线的突变点,其n点对应的应力σymin+nΔσi即为支撑部件110的极限应力值。绘制支撑部件110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与应力增量Δσi关系曲线Δσi,可知,本次加载方案1-10次加载(σi≤97.9MPa),支撑部件110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i变化处于稳步增加阶段,构件处于弹塑性变形阶段,加载方案11-12次加载(σi≥16.80MPa),支撑部件110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i急剧增加,构件处于强化破坏阶段,因此可判断单根支撑部件110的极限应力值为σymin+nΔσi=97.9MPa。
则,单根临时支撑极限承载力值Pd(cr)可通过公式(4)计算确定。
由:Pd(cr)=(σymin+nΔσi)×A (4)
得:Pd(cr)=(97.9)×1.546×10-2=1513.5KN
实施例9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预应力阈值和极限承载力值,获取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件110之间的安全间距值的步骤包括:
通过公式(5)计算出安全间距值:
Smax=Pd(cr)/yAσmin (5),式中,
Smax-多根支撑装置之间的安全距离值;
γ-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单位宽度悬挑板支撑部件110的最小预应力σymin=17.82MPa,以及单根支撑部件110的极限承载力值Pd(cr)=1513.5KN,同时考虑本工程安全系数γ取1.2,可通过公式(5)计算确定,多根临时支撑最大间距值Smax
由:Smax=Pd(cr)/γAσymin (5)
得:Smax=1513.5/1.2×1.546×10-2×17.82=4.66m(取Smax=4.5m)
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相比传统设计方法,主要根据支撑部件110及悬挑板200的受力特点,确定支撑部件110的测试方案,并在测试施工阶段进行压力与位移数据的搜集与处理,运用结构受力特点及力学传递规律,建立力学模型确定单位宽度的悬挑板的支撑部件110的最小预应力σymin,考虑钢材材料力学性能,总结创造出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参数η,并结合支撑部件110的材料破坏特点确定支撑结构的破坏判据,进而测定单根支撑部件110的极限承载力值Pd(cr),并确定在不同楼板荷载值作用下的多根支撑部件110的最大间距值Smax,最终根据单根支撑部件110的预应力值σymin与多根支撑部件110的最大间距值Smax完成后浇带多根支撑部件110的安装与调试,在保证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减少工程材料与成本投入,并节约施工工期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可施加预应力并可周转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并运用钢材的受力性能建立有效的力学判据,进行构造柱承载力计算与间距布置,在保证悬挑板临时支撑体系满足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工程材料与成本投入,并节约了施工工期。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悬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支撑柱;
受力结构,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适于与所述悬挑板连接;
顶升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受力结构连接;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顶升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受力结构支撑所述悬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
柱段,设置为多个;
连接板,设于所述柱段的一端或两端;
紧固件;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柱段之间通过贯穿所述连接板的紧固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结构与所述悬挑板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顶升机构均与所述受力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液压千斤顶。
6.一种悬挑板支撑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
根据所述预应力阈值,获取单根所述支撑部件的极限承载力值;
根据所述预应力阈值和所述极限承载力值,获取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安全间距值;
根据所述安全间距值布设多个所述支撑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挑板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悬挑板不发生竖向位移所需要的预应力阈值的步骤包括:
建立一端固定一端铰接的所述支撑装置的荷载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荷载计算模型,通过公式(1)计算出单位宽度的悬挑板的铰接支座反力:
F=(Gt+Q)ls/2 (1)式中,
F-单位宽度的悬挑板铰接支座反力;
G-单位宽度的悬挑板自重荷载;
Q-单位宽度的悬挑板自重荷载;
l-悬挑板悬挑长度;
t-悬挑板厚度;
s-悬挑板悬挑单位宽度;
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出预应力阈值:
σymin=F/A (2)式中,
σymin-单位宽度的支撑装置支撑的预应力阈值;
F-单位宽度的悬挑板铰接支座反力;
A-受力结构横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挑板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应力阈值,获取单根所述支撑部件的极限承载力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应力阈值,获取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
根据所述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通过公式(3)确定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
ηi=Δξi/Δσi (3)式中,
ηi-支撑装置的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
Δεi-支撑装置的应变变化量;
Δσi-第i阶段应力增加方案应力增加值;
根据应力增载应变相应比确定出现突变的突变点;
根据所述突变点和所述支撑装置的预应力阈值,通过公式(4)计算出所述极限承载力值:
Pd(cr)=(σymin+nΔσi)×A (4)式中,
Pd(cr)-单根支撑装置的极限承载力值;
受力结构横截面面积;
n-突变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挑板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应力阈值和所述极限承载力值,获取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安全间距值的步骤包括:
通过公式(5)计算出所述安全间距值:
Smax=Pd(cr)/yAσmin (5),式中,
Smax-多根支撑装置之间的安全距离值;
γ-安全系数。
CN202010682397.2A 2020-07-15 2020-07-15 悬挑板支撑方法 Active CN111997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2397.2A CN111997411B (zh) 2020-07-15 2020-07-15 悬挑板支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2397.2A CN111997411B (zh) 2020-07-15 2020-07-15 悬挑板支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7411A true CN111997411A (zh) 2020-11-27
CN111997411B CN111997411B (zh) 2022-10-11

Family

ID=7346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2397.2A Active CN111997411B (zh) 2020-07-15 2020-07-15 悬挑板支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741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924A (zh) * 2010-04-09 2010-10-06 顾宝洪 一种方便快捷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及支撑加载、卸载方法
CN103866993A (zh) * 2014-03-17 2014-06-18 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式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29364A (zh) * 2015-07-06 2015-09-23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悬挑整体叠层空腹桁架结构辅助施工方法
CN105507612A (zh) * 2016-01-22 2016-04-20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层建筑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液压支撑方法
CN107700494A (zh) * 2017-09-20 2018-02-1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钢管内支撑预应力施加装置
CN108343070A (zh) * 2018-03-12 2018-07-31 上海建工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支撑体系变形监测补偿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9356168A (zh) * 2018-11-28 2019-02-19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支撑活络头
CN208517944U (zh) * 2018-05-24 2019-02-19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钢支撑轴力自动补偿装置
CN109958136A (zh) * 2019-04-28 2019-07-02 安徽永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可实施预应力补偿的格构柱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975822U (zh) * 2019-07-03 2020-07-1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循环施加预应力的格构柱活络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924A (zh) * 2010-04-09 2010-10-06 顾宝洪 一种方便快捷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及支撑加载、卸载方法
CN103866993A (zh) * 2014-03-17 2014-06-18 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式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29364A (zh) * 2015-07-06 2015-09-23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悬挑整体叠层空腹桁架结构辅助施工方法
CN105507612A (zh) * 2016-01-22 2016-04-20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层建筑剪力墙混凝土置换用液压支撑方法
CN107700494A (zh) * 2017-09-20 2018-02-1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钢管内支撑预应力施加装置
CN108343070A (zh) * 2018-03-12 2018-07-31 上海建工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支撑体系变形监测补偿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8517944U (zh) * 2018-05-24 2019-02-19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钢支撑轴力自动补偿装置
CN109356168A (zh) * 2018-11-28 2019-02-19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支撑活络头
CN109958136A (zh) * 2019-04-28 2019-07-02 安徽永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可实施预应力补偿的格构柱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975822U (zh) * 2019-07-03 2020-07-1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循环施加预应力的格构柱活络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7411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8114B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向拆除临时支撑转换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2502471B (zh) 一种钢框架结构托梁拔柱改造加固方法及结构
CN103352563A (zh) 自承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72566A (zh) 一种托梁拔柱的托换装置及其托换方法
CN100362200C (zh) 进行构件吊装的支撑移位方法和支撑系统
CN214399425U (zh) 一种改扩建工程新增双电梯支撑结构
CN111997411B (zh) 悬挑板支撑方法
CN209837765U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向拆除临时支撑转换装置
Dong et al. Safety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disc-buckle type steel pipe high support system
CN209066742U (zh) 一种超高女儿墙结构
CN115420630B (zh) 现场载荷和直剪试验复合型竖向加载机构及其加载方法
CN114635586B (zh) 砖混结构承重墙拆除方法及支撑框架
CN216948748U (zh) 一种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横梁结构
CN217439626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临时支撑的支撑架
CN113668930B (zh) 一种用于封闭式堆棚网架基础和挡墙结构的底板结构
CN220184582U (zh) 一种可滑移的悬挂组装式多层施工平台
CN218176121U (zh) 大跨度下凹型立体管桁架结构应力释放装置
CN217105504U (zh) 一种临空和降板处置结构
CN215252993U (zh) 施工电梯基础回顶装置
CN220642173U (zh) 井道施工升降机平台
CN218149160U (zh) 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6587785U (zh) 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楼板升降的装置
CN112962914B (zh) 一种柱贯通式轻钢龙骨电梯井道体系
CN216108122U (zh) 适用于多种截面尺寸墩身施工的梯笼
CN218912360U (zh) 地下室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4

Address after: 201900 floor 1, building 1, No. 58, Dijie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FIRST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40, No. 1, Soochow Road, Dongxihu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FIRST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