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5884A -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5884A
CN111995884A CN202010879815.7A CN202010879815A CN111995884A CN 111995884 A CN111995884 A CN 111995884A CN 202010879815 A CN202010879815 A CN 202010879815A CN 111995884 A CN111995884 A CN 111995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suspension
layer
stirring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8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95884B (zh
Inventor
彭义霆
丁春苓
张兴华
刘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Ouke Nove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Ouke Nove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Ouke Nove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Ouke Nove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98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5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5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5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95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5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0015Pigments exhibiting interference colours, e.g. transparent platelets of appropriate thinness or flaky substrates, e.g. mica, bearing appropriate thin transparent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6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09C3/063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2200/00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details of pigments exhibiting interference colours
    • C09C2200/10Interference pig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re material
    • C09C2200/102Interference pig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re material the core consisting of glass or silicate material like mica or clays, e.g. kaol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2220/00Methods of preparing the interference pigments
    • C09C2220/10Wet methods, e.g. co-precipitation
    • C09C2220/106Wet methods, e.g. co-precipitation comprising only a drying or calcination step of the finally coated pig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变色珠光颜料的基材外通过水解法包覆有氧化铁层、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二氧化硅层位于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间;包覆位于二氧化硅层内侧的铁/钛层时,当悬浮液显微镜下七彩色中呈现出的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结束该层包覆;包覆硅层时,当悬浮液目测颜色第二次呈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该层包覆;包覆位于硅层外侧的钛/铁层时,当悬浮液目测颜色呈预设颜色时,停止该层包覆。在钛与铁中间设置足够厚的硅层,避免生成金色钛酸铁造成干涉色受限。水解包覆过程中,通过悬浮液显微镜颜色和目测颜色确定包覆量,得到的珠光颜料饱和度高,鲜艳度好,变色区间大,很容易得到铁蓝色珠光颜料。

Description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珠光颜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珠光颜料是由数种金属氧化物薄层包覆云母或玻璃基材构成的。采用在基材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层而制成的珠光颜料,由于一部分入射光被多次折射和反射,使光泽具有深度,从而形成珠光光泽。改变金属氧化物薄层,就能产生不同的珠光效果。珠光颜料与其它颜料相比,其特有的柔和的珍珠光泽有着无可比拟的效果。
珠光颜料干涉效果受各包覆层厚度直接影响。在现有的珠光颜料包覆过程中,通过包覆率来控制厚度。可是,不同批次原料基材径厚比不同,这直接导致了比表面积不同,从而导致相同质量的原料总表面积不同,因此在不同批次的基材上包覆相同包覆率的包覆层但得到的包覆层厚度不同。据此可以得出,根据包覆率来确定包覆量并不能得到精确的包覆厚度,因此珠光颜料的干涉色效果难以保证。
此外,现有的铁钛系列珠光颜料,在铁钛复合包覆时只能产生金色的珠光效果,或是深金色或是浅金色;铁钛分别包覆也只能产生接近金色的珠光颜料,变色区间从铁黄-铁红,因为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直接接触或者迁移后接触都会生成金色的钛酸铁,使得珠光颜料的颜色被限制在金色附近,难以真正到达铁蓝色。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变色珠光颜料的基材外通过水解法包覆有氧化铁层、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二氧化硅层位于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间;
包覆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中的位于二氧化硅层内侧的包覆层时,悬浮液干涉色始终为银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当悬浮液显微镜下七彩色中呈现出的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结束该层包覆;
包覆二氧化硅层的包覆层时,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该层包覆;
包覆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中的位于二氧化硅层外侧的包覆层时,当悬浮液目测颜色呈预设颜色时,停止该层包覆。
在基材外水解包覆过程中,悬浮液开始是银白色(根据基材不同可能是较亮的银白色或者较为灰暗的银白色),随着包覆厚度增加悬浮液从银白色变为彩色,且彩色会规律性循环出现(在包覆的化合物本身无色情况下呈现“银白-金-红-紫-蓝-绿-金-红-紫-蓝-绿-金-……”变化,若化合物本身带有颜色,悬浮液外观色会对应产生偏移)。申请人发现,悬浮液呈银白色时,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七彩色均存在的;随着包覆厚度的增加,各个颜色的比例是变化的。在包覆硅层内侧的钛层/铁层时,当显微镜下呈现的预设颜色(通常以欲制备的珠光颜料在光垂直入射时显示的干涉色为预设颜色)的补色变的最多时结束该层包覆,此时悬浮液目测依然呈现银白色,亮度比之前亮。鉴于显微镜下显示的是透射光颜色,因此推断硅层内侧的钛层/铁层停止包覆时,其实际颜色应是预设颜色最多。随后在硅层包覆过程中,悬浮液干涉色呈现“银白-金-红-紫-蓝-绿-金-……”变化,在第二次呈现预设颜色的补色时,结束硅层包覆;随后在硅层外侧的铁层/钛层包覆过程中,悬浮液干涉色呈现预设颜色时停止该层包覆。如此得到的珠光颜料中低/高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包覆层停在相邻的高/低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包覆层颜色的补色位置,相位差π,相干相长,得到的珠光颜料饱和度高,色彩鲜艳度好,变色区间大,很容易得到铁蓝色珠光颜料;且实验表明,硅层内侧的钛层/铁层包覆停止在银白色时变色区间明显大于停止在彩色时。此外,本申请在二氧化钛包覆层与氧化铁包覆层中间设置足够厚的一层二氧化硅层,阻隔铁化合物与钛化合物迁移,避免生成金色钛酸铁造成干涉色受限。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材加入到软水中,搅拌分散得到银白色悬浮液,加热至60-90℃;
S2: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加入氧化锡对应的可溶性锡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基材外水解法包覆锡层;本步骤中,悬浮液目测颜色始终呈银白色,亮度比步骤S1过程中更亮;
S3: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氧化物A对应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锡层外水解法包覆A层;本步骤中,悬浮液干涉色为银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每间隔一段时间将悬浮液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当七彩色中呈现出的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停止滴加,恒温搅拌至完成本步骤的水解包覆;本步骤中悬浮液干涉色始终呈银白色,亮度比步骤S2中更亮;
S4: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二氧化硅对应的可溶性硅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A层外水解法包覆硅层;在本步骤中,悬浮液干涉色在银白色过后会呈现彩色,且彩色是规律性循环呈现;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滴加,恒温搅拌至完成本步骤的水解包覆;
S5: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加入氧化锡对应的可溶性锡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基材外水解法包覆第二锡层;
S6: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氧化物B对应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第二锡层外水解法包覆B层;当悬浮液颜色呈预设颜色时,停止滴加,恒温搅拌至完成本步骤的水解包覆;
S7: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在500-700℃煅烧后,过筛得到颗粒均匀的珠光颜料成品;
氧化物A与氧化物B,其中一个是氧化铁,另一个是二氧化钛。当氧化物A是氧化铁时,A层即铁层,即含铁化合物层;此时氧化物B为二氧化钛,B层即钛层,即含钛化合物层。当氧化物A为二氧化钛,A层即钛层,即含钛化合物层;此时氧化物B是氧化铁时,B层即铁层,即含铁化合物层。
优选的,基材为天然云母基片、合成云母基片或玻璃基片。
优选的,上述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粒径为10~40微米的白云母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并搅拌加热到75℃;
S2: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8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3%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3: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2.0-2.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将700g/L四氯化钛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当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为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时停止加入,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4: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9.5,搅拌下以50-70mL/h的速度,将20g/L硅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8ωt%盐酸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现出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5: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8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6: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3.1-3.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再加入60g/L三氯化铁溶液,在加入过程中,用浓度为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悬浮液pH值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颜色为预设颜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7:悬浮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在600℃下煅烧保温20分钟,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干燥,得变色珠光颜料成品。
优选的,上述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粒径为10~60微米的白云母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并搅拌加热到75℃;
S2: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10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3: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3.1-3.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将300g/L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当显微镜下观察悬浮液颜色中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4: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9.5,搅拌下以50-70mL/h的速度,将35g/L硅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8ωt%盐酸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现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5: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10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6:然后再用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2.0-2.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再加入330g/L四氯化钛溶液,在加入过程中,用浓度为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悬浮液pH值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干涉色为预设颜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7:最后悬浮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在600℃下煅烧保温20分钟,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干燥,得变色珠光颜料成品。
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在二氧化钛包覆层与氧化铁包覆层中间设置足够厚的一层二氧化硅层,阻隔铁化合物与钛化合物迁移,避免生成金色钛酸铁造成干涉色受限。在基材外水解包覆过程中,悬浮液开始是银白色,随着包覆厚度增加悬浮液从银白色变为彩色,且彩色会规律性循环出现。悬浮液呈银白色时,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七彩色均存在的;随着包覆厚度的增加,各个颜色的比例是变化的。在包覆硅层内侧的钛层/铁层时,当显微镜下呈现的预设颜色(通常以欲制备的珠光颜料在光垂直入射时显示的干涉色为预设颜色)的补色变的最多时结束该层包覆,此时悬浮液目测依然呈现银白色,亮度比之前亮;随后在硅层包覆过程中,悬浮液目测颜色呈现“银白-金-红-紫-蓝-绿-金-……”变化,在第二次呈现预设颜色的补色时,结束硅层包覆;随后在硅层外侧的铁层/钛层包覆过程中,悬浮液呈现预设颜色时停止该层包覆。如此得到的珠光颜料中低/高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包覆层停在高/低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包覆层颜色的补色位置,得到的珠光颜料饱和度高,色彩鲜艳度好,变色区间大,很容易得到铁蓝色珠光颜料;且实验表明,硅层内侧的钛层/铁层包覆停止在银白色时变色区间明显大于停止在彩色时。低折射率金属氧化物指折射率小于1.8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硅;高折射率金属氧化物指折射率大约1.8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二氧化钛。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申请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四氯化钛前悬浮液颜色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四氯化钛前悬浮液显微镜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四氯化钛后悬浮液显微镜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四氯化钛后悬浮液颜色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4)开始加硅酸钠时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的颜色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4)停止加硅酸钠时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的颜色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4)停止加硅酸钠时悬浮液直接观察颜色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6)停止加三氯化铁时悬浮液颜色图;
图9a为实施例1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一截图;
图9b为实施例1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二截图;
图9c为实施例1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三截图;
图9d为实施例1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四截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三氯化铁前悬浮液颜色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三氯化铁前悬浮液显微镜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三氯化铁后悬浮液显微镜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加入三氯化铁后悬浮液颜色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4)开始加硅酸钠时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的颜色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4)停止加硅酸钠时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的颜色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4)停止加硅酸钠时悬浮液颜色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6)停止加四氯化钛时悬浮液颜色图;
图18(a)为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一截图;
图18(b)为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二截图;
图18(c)为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三截图;
图18(d)为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四截图;
图18(e)为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视频第五截图;
图19(a)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对比视频第一截图;
图19(b)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对比视频第一截图;
图19(c)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对比视频第一截图;
图19(d)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对比视频第一截图;
图19(e)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对比视频第一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先将40克玻璃鳞片,粒径为10~40微米,加入到800毫升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并搅拌加热到75℃。
(2)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8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3%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3)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2.0-2.2,此时悬浮液颜色呈图1所示银白色,显微镜下呈图2所示的各色均存在的七彩色;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将700g/L四氯化钛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观察颜色,当悬浮液在显微镜下呈图3所示的绿色占比最大时停止加入四氯化钛溶液,此时悬浮液呈图4所示银白色,对比图1看出此时银白色比图1亮些,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本步骤中悬浮液目测颜色一直呈银白色,尚未出现彩色。
(4)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9.5,搅拌下以50-70mL/h的速度,将20g/L硅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8ωt%盐酸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观察颜色,开始时悬浮液涂抹在黑纸板上颜色如图5所示的银白色,之后规律性循环出现“金-红-紫-蓝-绿-金-红……”,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现图6所示的绿色时停止加入硅酸钠,恒温搅拌30分钟。
本步骤(4)中之所以需要将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是因为直接观察悬浮液颜色很不明显,本步骤停止时悬浮液照片如图7所示。而涂抹在黑色纸板上便能明显看出银白-金-红-紫-蓝-绿-金-红-紫-蓝-绿,随后停止在这第二次出现的绿色处。
(5)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8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6)然后再用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3.1-3.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再加入60g/L三氯化铁溶液,在加入过程中,用浓度为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悬浮液pH值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直接观测悬浮液颜色或者在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观察颜色,当悬浮液颜色为图8所示的红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7)最后悬浮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在600℃下煅烧保温20分钟,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干燥。成品颜色为红-橙-黄-黄绿的变色珠光颜料,外观色为黄色,堆积色为红色。图9(a)图9(b)图9(c)图9(d)本实施例所得为变色珠光颜料成品90°连续翻转(即体现入射光0-90°连续变化)视频中的四幅截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成品色彩鲜艳度好,饱和度高,变色区间为红-橙-黄-黄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先将60克白云母粉,粒径为10~60微米,加入到1000毫升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并搅拌加热到75℃。
(2)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10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钛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3)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3.1-3.2,此时悬浮液颜色呈图10所示银白色,显微镜下呈图11所示的各色均存在的七彩色;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将300g/L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观察颜色,当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橙色占比最大(如图12所示)时停止加入,此时悬浮液干涉色呈图13所示的比图10更亮的银白色(外观色受铁离子自身颜色影响,但干涉色此时是银白色),恒温搅拌30分钟。
(4)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9.5,搅拌下以50-70mL/h的速度,将35g/L硅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8ωt%盐酸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涂抹在黑色纸板上观察颜色,最初呈图14所示的银白色,随后呈现彩色;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现图15所示的橙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此时悬浮液照片如图16所示。
(5)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10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6)然后再用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2.0-2.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再加入330g/L四氯化钛溶液,在加入过程中,用浓度为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悬浮液pH值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直接观察悬浮液或者在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观察颜色,当悬浮液颜色为图17所示的蓝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7)最后悬浮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在600℃下煅烧保温20分钟,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干燥,得到变色珠光颜料成品。成品颜色为蓝-紫-红-橙-黄变色珠光颜料,外观色为黄色,堆积色成蓝色。图18(a)图18(b)图18(c)图18(d)图18(e)为本实施例所得为变色珠光颜料成品90°连续翻转(即体现入射光0-90°连续变化)视频中的五幅截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成品色彩鲜艳度好,饱和度高,变色区间为蓝-紫-红-橙-黄。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生产工艺,主要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步骤(3)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停止在悬浮液呈蓝色时。本实施例得到的变色珠光颜料成品变色区间为蓝-紫。
图19(a)图19(b)图19(c)图19(d)图19(e)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所得变色珠光颜料刮卡连续转动(即入射光入射角度连续变化)对比视频五幅截图,从图19可以看出,步骤(3)色相停在悬浮液呈银白色,显微镜观察呈橙色(即直接观测应为蓝色)时,可以使最终产品变色区间较长,变化4-5个颜色。如果步骤(3)色相停在悬浮液直接观测呈蓝色时,变化2-3个颜色。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珠光颜料的基材外通过水解法包覆有氧化铁层、二氧化钛层和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位于所述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间;
包覆所述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中的位于所述二氧化硅层内侧的包覆层时,悬浮液干涉色始终为银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当悬浮液显微镜下七彩色中呈现出的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结束该层包覆;
包覆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包覆层时,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该层包覆;
包覆所述氧化铁层与二氧化钛层之中的位于所述二氧化硅层外侧的包覆层时,当悬浮液目测颜色呈预设颜色时,停止该层包覆。
2.一种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材加入到软水中,搅拌分散得到银白色悬浮液,加热至60-90℃;
S2: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加入氧化锡对应的可溶性锡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基材外水解法包覆锡层;本步骤中,悬浮液目测颜色始终呈银白色,亮度比步骤S1过程中更亮;
S3: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氧化物A对应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锡层外水解法包覆A层;本步骤中,悬浮液干涉色为银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每间隔一段时间将悬浮液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当七彩色中呈现出的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停止滴加,恒温搅拌至完成本步骤的水解包覆;本步骤中悬浮液干涉色始终呈银白色,亮度比步骤S2中更亮;
S4: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二氧化硅对应的可溶性硅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A层外水解法包覆硅层;在本步骤中,悬浮液干涉色在银白色过后会呈现彩色,且彩色是规律性循环呈现;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滴加,恒温搅拌至完成本步骤的水解包覆;
S5: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加入氧化锡对应的可溶性锡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基材外水解法包覆第二锡层;
S6:调节悬浮液pH值,向悬浮液中逐滴加入氧化物B对应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过程中维持pH值稳定,在第二锡层外水解法包覆B层;当悬浮液颜色呈预设颜色时,停止滴加,恒温搅拌至完成本步骤的水解包覆;
S7: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在500-700℃煅烧后,过筛得到颗粒均匀的珠光颜料成品;
所述氧化物A与氧化物B,其中一个是氧化铁,另一个是二氧化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天然云母基片、合成云母基片或玻璃鳞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粒径为10~40微米的白云母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并搅拌加热到75℃;
S2: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8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3%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3: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2.0-2.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将700g/L四氯化钛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当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为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时停止加入,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4: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9.5,搅拌下以50-70mL/h的速度,将20g/L硅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8ωt%盐酸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现出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5: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8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6: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3.1-3.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再加入60g/L三氯化铁溶液,在加入过程中,用浓度为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悬浮液pH值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颜色为预设颜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7:悬浮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在600℃下煅烧保温20分钟,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干燥,得变色珠光颜料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粒径为10~60微米的白云母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悬浮液,并搅拌加热到75℃;
S2: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10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3: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3.1-3.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将300g/L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在反应釜取料口,蘸取少量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观察颜色,存在七彩色中各种颜色;当显微镜下观察悬浮液颜色中预设颜色的补色占比最大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4:接着再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9.5,搅拌下以50-70mL/h的速度,将35g/L硅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在此过程中逐滴加入18ωt%盐酸溶液来保持悬浮液pH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颜色第二次呈现预设颜色的补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5:然后用18ωt%的盐酸把悬浮液的pH值调为1.0-1.5,接着搅拌下以20-30mL/h的速度,计量加入100g/L氯化锡溶液,加入量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锡质量为云母质量的0.5%为准,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滴的加入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pH值稳定,当加料完毕后,恒温搅拌30分钟;
S6:然后再用用15ωt%氢氧化钠溶液将悬浮液的pH值调到2.0-2.2,搅拌下以30-50mL/h的速度,再加入330g/L四氯化钛溶液,在加入过程中,用浓度为15ωt%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悬浮液pH值稳定,每隔半小时观察悬浮液颜色,当悬浮液干涉色为预设颜色时停止加入,恒温搅拌30分钟;
S7:最后悬浮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在600℃下煅烧保温20分钟,然后粉碎过100目筛,干燥,得变色珠光颜料成品。
CN202010879815.7A 2020-08-27 2020-08-27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Active CN111995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815.7A CN111995884B (zh) 2020-08-27 2020-08-27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815.7A CN111995884B (zh) 2020-08-27 2020-08-27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5884A true CN111995884A (zh) 2020-11-27
CN111995884B CN111995884B (zh) 2022-05-10

Family

ID=7347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815.7A Active CN111995884B (zh) 2020-08-27 2020-08-27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58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5208A (zh) * 2020-12-01 2021-05-14 正太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高催化珠光颜料制备方法
CN115073937A (zh) * 2021-11-25 2022-09-20 北京理工大学 鸟嘌呤基彩色珠光颜料的合成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9988A (en) * 1981-12-24 1985-04-09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Haftung Nacreous pigments having improved light fastnes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563210A (zh) * 2004-04-19 2005-01-12 付建生 随角异色颜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53488A (zh) * 2008-09-25 2009-01-28 河北欧克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饱和度的多层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258A (zh) * 2010-10-14 2011-02-16 河北欧克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饱和度的多层变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312A (zh) * 2011-12-08 2012-06-13 河北欧克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饱和度铁系列颜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3183972A (zh) * 2011-12-21 2013-07-03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效果颜料
CN103459515A (zh) * 2011-03-25 2013-12-18 埃卡特有限公司 具有高遮盖力和金属外观的高光泽银色颜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3589196A (zh) * 2013-11-15 2014-02-19 浙江凯色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3d变色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67281A (zh) * 2015-12-12 2017-06-20 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度、高色饱和度的珠光颜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715695A (zh) * 2018-04-18 2018-10-30 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候的水性汽车级涂料专用珠光粉的制备方法
CN110698885A (zh) * 2012-12-20 2020-01-17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颜料
CN110746793A (zh) * 2019-11-16 2020-02-04 南阳市凌宝珠光颜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变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
CN111171602A (zh) * 2019-12-30 2020-05-19 河北欧克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珠光颜料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9988A (en) * 1981-12-24 1985-04-09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Haftung Nacreous pigments having improved light fastnes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563210A (zh) * 2004-04-19 2005-01-12 付建生 随角异色颜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53488A (zh) * 2008-09-25 2009-01-28 河北欧克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饱和度的多层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258A (zh) * 2010-10-14 2011-02-16 河北欧克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饱和度的多层变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59515A (zh) * 2011-03-25 2013-12-18 埃卡特有限公司 具有高遮盖力和金属外观的高光泽银色颜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492312A (zh) * 2011-12-08 2012-06-13 河北欧克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饱和度铁系列颜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3183972A (zh) * 2011-12-21 2013-07-03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效果颜料
CN110698885A (zh) * 2012-12-20 2020-01-17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颜料
CN103589196A (zh) * 2013-11-15 2014-02-19 浙江凯色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3d变色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67281A (zh) * 2015-12-12 2017-06-20 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度、高色饱和度的珠光颜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715695A (zh) * 2018-04-18 2018-10-30 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候的水性汽车级涂料专用珠光粉的制备方法
CN110746793A (zh) * 2019-11-16 2020-02-04 南阳市凌宝珠光颜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变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
CN111171602A (zh) * 2019-12-30 2020-05-19 河北欧克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珠光颜料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彩霞等: "随角异色光干涉颜料的湿化学法制备与检测 ", 《硅酸盐通报》 *
汤璐等: "云母钛珠光颜料的研究 ", 《现代商贸工业》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5208A (zh) * 2020-12-01 2021-05-14 正太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高催化珠光颜料制备方法
CN115073937A (zh) * 2021-11-25 2022-09-20 北京理工大学 鸟嘌呤基彩色珠光颜料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5884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6811B2 (en) Pigment having angle dependence of the interference colors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EP1266977B1 (de) Glanzpig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1445674B (zh) 一种磁性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5884B (zh) 变色珠光颜料的生产工艺
US4457784A (en) Green nacreous pigments having calcined Cr oxide and phosphate laye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A2001933C (en) Nacreous pigments colored by adsorbed dyes
CN111171602B (zh) 珠光颜料制备方法
JPH0711161A (ja) 鮮明度が高い色調の真珠光沢顔料
JPH0465098B2 (zh)
JP2000517374A (ja) 多層干渉性顔料
JP2008509068A (ja) 角度によって色が異なる多層変色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55423A (ja) 多層干渉顔料、その調製方法、その使用ならびに該顔料を含有する部材
CN102492312B (zh) 高饱和度铁系列颜料及其生产方法
DE60122594T2 (de) Materialien mit legierungs-farbeffekt und ihre herstellung
CN102951849A (zh) 一种干涉彩色玻璃微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589A (zh) 一种高纯度钛铁合金闪亮黄金色效果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321A (zh) 一种高色浓度和高亮度的金黄色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31424A (zh) 一种云母钛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1364A (zh) 一种异色多彩珠光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84743B (zh) 金红石型高色饱和度干涉色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02124981A (ja) 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903682A (zh) 一种SiO2/彩色颜料双层包覆彩色铝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3263B (zh) 一种18k金钛晶珠光颜料的加工工艺
JPH03103865A (ja) 光沢磁性トナー
CN109943100A (zh) 一种紫色珠光颜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