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9909B - 摄像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9909B
CN111989909B CN201980025989.2A CN201980025989A CN111989909B CN 111989909 B CN111989909 B CN 111989909B CN 201980025989 A CN201980025989 A CN 201980025989A CN 111989909 B CN111989909 B CN 111989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fan
convex portion
circuit board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59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9909A (zh
Inventor
加藤盛一
风间敦
增田圭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89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9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04Roll-film cameras
    • G03B19/07Roll-film cameras having more than one objectiv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散热效果而能够抑制温度上升的摄像机装置。在本发明的摄像机装置(200)中,在第二外壳(52)上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52)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凸部(1),凸部(1)是以将至少由第二外壳(52)和凸部(1)划定的第一空间(11)与至少由第二外壳(52)和凸部(1)划定的第二空间(12)隔开的方式延伸而形成。在摄像机装置(200)被罩体(72)罩住的情况下,形成从第二外壳(52)侧通过第一空间(11)由风扇(71)排出的空气的流路(13)和从第一外壳(51)侧绕过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2)由风扇(71)排出的空气的流路(14)这2个空气流路。

Description

摄像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有将摄像装置搭载于车辆上,根据摄像装置(所谓的摄像机装置)获取到的车辆行驶时的周围的环境数据向驾驶员提供安全行驶用的信息或者自动进行车辆控制的驾驶辅助系统。作为这种驾驶辅助系统中使用的摄像机装置,例如有使用立体摄像机的立体摄像机装置。立体摄像机装置利用左右设置的一对摄像元件得到的图像来识别自身车辆周边的车辆、行人、障碍物等对象物,而且测量到该对象物的距离,驾驶辅助系统根据测量出的距离的信息等来进行自动制动控制等控制。
另外,摄像机装置由于摄像机视野角度的广角化、识别对象物的增加而存在信号处理量增加、耗电增加的倾向,伴随耗电而来的发热带来的温度也处于上升倾向。此外,为了识别车辆前方的对象物,大多设置在前挡风玻璃附近,容易发生太阳光、装置内部的发热等所引起的温度上升。于是,当内部的构成零件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时,担忧动作不良的发生和构成零件的寿命降低等情况。
作为这种摄像机装置的散热相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摄像单元,其具有多个摄像装置、保持所述多个摄像装置的壳体以及电路基板,该摄像单元具备与所述壳体或所述电路基板接触设置的传热构件,所述传热构件具有比所述壳体的热导率大的热导率,并且具备用于摄像单元的被设置构件的安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45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从摄像单元经由传热构件及其安装部向车体侧传递热来谋求抑制摄像单元的温度上升。然而,例如在设置摄像机装置的前挡风玻璃等车体侧因太阳光等而发生温度上升、车体侧与摄像机装置没有充分的温差或者车体侧的温度反而高于摄像机装置的情况下,认为得不到充分的散热效果,无法抑制摄像机装置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散热效果而能够抑制温度上升的摄像机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包含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举其一例,为一种摄像机装置,具备:多个摄像机模块;电路基板,其在板状构件的两面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具有进行所述摄像机模块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的功能;以及外壳,其内包所述电路基板,该摄像机装置中,所述外壳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以朝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相对地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的风扇突出的方式形成,所述凸部是以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隔开的方式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空间至少由所述外壳的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第一主面侧的面和所述凸部划定、用于排出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侧的空气,所述第二空间至少由所述外壳的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第一主面侧的面和所述凸部划定、用于排出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二主面侧的空气,而且配置成在从沿着所述风扇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风扇重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提高散热效果来抑制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上方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下方立体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4为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情况下的一例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5为图2中的A-A线截面图。
图6为表示作为比较例加以展示的现有技术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下方立体图。
图7为作为比较例加以展示的现有技术的摄像机装置的图6中的B-B线截面图。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下方立体图。
图9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10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11为将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的C-C线截面图。
图13为将第5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
图14为图13中的D-D线截面图。
图15为将第6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
图16为图15中的E-E线截面图。
图17为将第7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
图18为图17中的F-F线截面图。
图19为将第8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
图20为图19中的G-G线截面图。
图21为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22为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图5,一边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图,图1为上方立体图,图2为下方立体图,图3为仰视图。图4为表示将摄像机装置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情况下的一例的部分截面侧视图。此外,图5为摄像机装置的图2中的A-A线截面图。再者,图4及图5中展示的是摄像机装置200被罩体72罩住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各图中,设定如下正交坐标系来进行说明:沿摄像机装置的前后方向(摄像机模块的光轴方向)规定以前方向为正的x轴,沿上下方向规定以上方向为正的y轴,沿左右方向规定以右方向为正的z轴,z轴正方向在x轴正方向的右方。
如图1~图3所示,摄像机装置200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例示2个的情况)摄像机模块53、53;电路基板54,其在板状构件的两面具有第一主面55及第二主面56,具有进行摄像机模块53、53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的功能;以及外壳(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其内包电路基板54。
多个摄像机模块53是分别具备摄像元件的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使光轴朝向拍摄方向(此处为前方:x轴方向)配置。
电路基板54是使第一主面55朝向下方、使第二主面56朝向上方配置的板状构件,在其左右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的端部分别配置有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在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及第二主面56中的至少某一方配置有进行图像处理的至少1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个)电路元件21(信号处理元件),所述图像处理是求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拍摄到的一对图像中的对象物的视差,并根据该视差来求到对象物的距离。
电路元件21是处理图像信号的微机、信号处理元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是指需要向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等的导热这样的发热量大的元件(发热零件)。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在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而且是相较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之间的中央而言靠一方(右侧:z轴正方向)的摄像机模块处搭载有电路元件21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以及包含电路元件21的电路基板54与外部的电性连接(提供给电力的供给、信号的交换的连接)例如是通过经由第一外壳51的后表面的未图示的开口部向电路基板54上设置的电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线路来进行。
电路基板54被外壳内包,所述外壳由从上方覆盖电路基板54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第一外壳51和从下方覆盖电路基板54的第二外壳52构成。第二外壳52例如使用螺钉等固定在第一外壳51上。
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上搭载的电路元件21为发热零件,经由散热凝胶等第一导热构件22以热方式与第一外壳51连结在一起。此外,电路元件21隔着电路基板54经由第二导热构件23以热方式与第二外壳52连结在一起。
在摄像机装置200的下方,在第二外壳52外部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有风扇71,利用风扇71在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周边形成空气流动,由此来促进从电路元件21、电路基板54经由第一导热构件22、第二导热构件23传递至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52的热的散发。
摄像机装置200在搭载至汽车等车辆时,出于保护摄像机装置200、使驾驶员等不易见到摄像机装置200(所谓的审美性)等观点,考虑利用罩体72罩住。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摄像机装置200与罩体72合并视为摄像机装置200A。
摄像机装置200A例如以摄像机装置200的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靠近前挡风玻璃61的方式设置在从构成车辆的顶棚62的前端部朝前下方倾斜的前挡风玻璃61与顶棚62的交界附近的位置。该位置是摄像机装置200A不会妨碍驾驶员的视野的位置,而且是在以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视野区域53a来拍摄车辆前方的对象物时能抑制被车辆的构成物或者驾驶员等遮挡视野区域53a的位置。
罩体72形成为一体地罩住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和内包电路基板54的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具有排出口71a和开口部73,所述排出口71a容许由用于促进摄像机装置200的散热的风扇71实现的罩体72内部的空气向外部的排出,所述开口部73是配置在罩体72的前表面,用于将来自罩体72外部的空气引导至内部的空气口。
借助配置在摄像机装置200的下表面侧的风扇71,罩体72内部的空气得以从排出口71a排出,而且,得以从配置在罩体72的前表面的开口部73供给外部的空气,由此,在罩体72内部的摄像机装置200的整个外周产生空气的流动,散热效率提高。
关于风扇71相对于摄像机装置200的配置,由于需要供排出到风扇71后方的空气流动的空间和增大罩体72内部的空气流量的必要性,较理想为配置在摄像机装置200下部。
反过来说,在摄像机装置200的前方存在前挡风玻璃61,在上方存在车辆的顶棚62,成为阻碍空气流动的因素,因此可以说对于风扇71的设置是不理想的。
此外,在摄像机装置200的后方大多会配置控制台63,因此,摄像机装置200的后方也大多存在阻碍空气流动的因素,可以说对于风扇71的设置是不理想的。
此外,若将风扇71配置在摄像机装置200的左右方向上(z轴方向的侧面),则电路基板54的发热零件即电路元件21与风扇71的距离变长,通过风扇71产生的空气流动相关的流路阻力就会增大。因而,将风扇71配置在摄像机装置200的左右方向上可以说并不理想。
即,相对于这些不理想的风扇71的配置而言,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将风扇71配置在摄像机装置200的下表面,则可以缩短电路基板54的发热零件(发热源)即电路元件21与风扇71的距离,所以流路阻力减小。因而,通过将风扇71配置在摄像机装置200的下表面,增大罩体72内部的空气流量,摄像机装置200的散热效率提高。
第二外壳52具有凸部1,该凸部1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52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凸部1配置在槽结构内,所述槽结构在相较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之间的中央而言靠一方(例如右侧,也就是z轴正方向)的摄像机模块的位置上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52上,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1,在凸部1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2。第一空间11及第二空间12的z轴方向的中心(也就是凸部1的z轴方向的中心)配置成在z轴方向上与电路元件21的中心以及风扇71的中心重叠。
即,凸部1以将至少由第二外壳52(换句话说就是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的电路基板54上的第一主面55侧)和凸部1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的空气的第一空间11与至少由第二外壳52(换句话说就是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的电路基板54上的第一主面55侧)和凸部1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的空气的第二空间12隔开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而且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风扇71(更详细而言,是风扇71所形成的空气流路的截面)的中心重叠。此外,第一空间11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包含电路元件21(更准确地说,是以热方式与电路元件21连接的第二导热构件23)的范围。换句话说,从开口部73观察,风扇71配置在比电路元件21远的位置。
也就是说,凸部1形成为将因风扇71的排气动作而在罩体72的内部产生的空气流动分支为从开口部73流入而通过电路基板54的下表面(第一主面55)侧的空间及第一空间11、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13和从开口部73流入而经由电路基板54的上表面(第二主面56)侧的空间、绕过电路基板54的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2、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14这2个。
通过在第二外壳52上形成凸部1而将第二外壳52下方的与风扇71之间的空间隔开为第一空间11与第二空间12,可以降低风扇71附近的空气的压力而增加空气流量。此外,通过在第二外壳52上形成凸部1而将从开口部73到达风扇71的罩体72内的空气流动分支为2个,借助通过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侧及第一空间11的空气流动13而主要促进第二外壳52侧的散热,借助从电路基板54的第二面侧绕过摄像机装置200的后方而流过第二空间12的空气流动14而主要促进第一外壳51侧的散热。即,通过分支成2个的空气流动,可以促进整个摄像机装置200的散热,提高摄像机装置200的散热效率(也就是降低温度),而且降低摄像机装置200的第一外壳51与第二外壳52的温差,由此,还能减少温差造成的摄像机装置200的变形。
对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一边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例进行对比一边进行说明。
图6为表示作为比较例加以展示的现有技术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下方立体图。
此外,图7相当于作为比较例加以展示的现有技术的摄像机装置的图6中的B-B线截面图。再者,图7中展示的是被罩体罩住的摄像机装置。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摄像机装置201的第二外壳57上没有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槽结构和凸部1,因而,第二外壳57的下表面呈平面。如图7所示,在现有技术的摄像机装置201中,风扇71的空气流动集中在流路阻力较小的方向上,因此,在罩体72内部,从开口部73到达风扇71的空气流动成为从开口部73通过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也就是第二外壳52侧)的空气流动15、16。也就是说,几乎没有相较于第二外壳52侧而言流路阻力相对较大的、从开口部73通过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也就是第一外壳51侧)而绕过摄像机装置201的后方到达风扇71的空气流动17。因此,与第二外壳52侧相比,第一外壳51侧的散热能力降低,无法充分抑制电路元件21的温度上升,导致摄像机装置201的内部温度上升,从而容易发生电路基板54的电路元件21等的故障和寿命的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机装置200中,在第二外壳52上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52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凸部1,凸部1是以将至少由第二外壳52和凸部1划定的第一空间11与至少由第二外壳52和凸部1划定的第二空间12隔开的方式延伸而形成,而且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风扇71的中心重叠。由此,在摄像机装置200被罩体72罩住的情况下,凸部1形成从第二外壳52侧通过第一空间11由风扇71排出的空气的流路13和从第一外壳51侧绕过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2由风扇71排出的空气的流路14这2个空气的流路。即,通过将有助于第一外壳51侧的散热的空气流动与有助于第二外壳52侧的散热的空气流动分开,可以提高第二外壳52侧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0来看的情况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0的温度上升。
即,通过设置凸部1,能使摄像机装置200内的电路元件21的热有效地散发至外部,可以将电路元件21的温度保持在动作保证温度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提高摄像机装置200的可靠性。
此外,可以减小摄像机装置200各部的温差,换句话说,可以抑制温度分布的不均而使其更加平衡,从而能减少摄像机装置200的变形,因此,可以提供一种抑制了测定不良或动作故障的发生的、可靠性高的摄像机装置200。
此外,第一空间11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包含电路元件21(更准确地说,是以热方式与电路元件21连接的第二导热构件23)的范围,即,构成为在空气流量更大的场所附近配置电路元件21,因此,能够更为高效地散发发热源即电路元件21中产生的热。此外,由于更小地构成电路元件21与第二外壳52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更薄地构成第二导热构件23的厚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导热构件23的热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风扇71的空气的朝向设为排气、通过风扇71将罩体72内部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将风扇71的空气的朝向设为吸气也能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获得电路元件21的温度降低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第一导热构件22和第二导热构件23这2个导热构件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能够充分进行从电路元件21向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52的导热的情况下,也可构成为使用第一导热构件22及第二导热构件23中的某一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电路元件21配置在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上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构成为配置在第一主面55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根据电路基板54上搭载的电路元件21的个数而形成1个凸部1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电路基板54上搭载多个电路元件21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其个数及配置位置来改变凸部1的个数及配置。
<第2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8及图9,一边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以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空间的连结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空间的宽度宽的方式来形成凸部。
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下方立体图,图9为仰视图。
图8及图9中,摄像机装置202具备: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电路基板54,其在板状构件的两面具有第一主面55及第二主面56,具有进行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的功能;以及外壳(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103),其内包电路基板54。
电路基板54被外壳内包,所述外壳由从上方覆盖电路基板54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第一外壳51和从下方覆盖电路基板54的第二外壳103构成。第二外壳103例如使用螺钉等固定在第一外壳51上。
在摄像机装置202的下方,在第二外壳103外部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有风扇71,利用风扇71在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103周边形成空气流动,由此来促进从电路元件21、电路基板54经由第一导热构件22、第二导热构件23传递至第一外壳51、第二外壳103的热的散发。
第二外壳103具有凸部100,该凸部10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0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00配置在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103上的槽结构内,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0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01,在凸部10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02。其中,槽结构的z轴方向的宽度是以凸部100的后方侧比前方侧宽的方式也就是第二空间102的连结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方向(z轴方向)的宽度105比第一空间101的宽度104宽的方式形成。
即,凸部100是以将至少由第二外壳103和凸部100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的空气的第一空间101与至少由第二外壳103和凸部100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的空气的第二空间102隔开的方式延伸而形成,而且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风扇71(更详细而言,是风扇71所形成的空气流路的截面)的中心重叠。此外,第一空间101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包含电路元件21(更准确地说,是以热方式与电路元件21连接的第二导热构件23)的范围。
也就是说,凸部100形成为在摄像机装置202被罩体72罩住的情况下(参考第1实施方式的图5)将因风扇71的排气动作而在罩体72内部产生的空气流动分支为从开口部73流入而通过电路基板54的下表面(第一主面55)侧的空间及第一空间101、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和从开口部73流入而经由电路基板54的上表面(第二主面56)侧的空间、绕过电路基板54的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02、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这2个。
从开口部73流入而从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绕过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中的流路的距离比从开口部73流入而通过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及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中的流路的距离长。因此,在仅考虑了空气流动的流路的长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比通过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大,因而认为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量比通过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的流量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而谋求空气流量的增加,将第二空间102的z轴方向的宽度105形成得比第一空间101的z轴方向的宽度104宽。由此,可以减少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而接近通过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
再者,在第二空间102的z轴方向的宽度105为风扇71的宽度以上的情况下,随着宽度105变宽,第一外壳51侧的空气流动带来的散热性提高,在宽度105有风扇71宽度的2倍左右的情况下,第一外壳51侧的空气流动带来的散热性达到最高,在宽度105为风扇71宽度的4倍以上的情况下,随着宽度105变宽,第一外壳51侧的空气流动带来的散热性逐渐降低。因此,第二空间102的z轴方向的宽度105通过设为风扇71的宽度以上而且是风扇71宽度的4倍以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摄像机装置202的散热效率,从而能减少电路元件21的温度上升。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构成为将第二空间102的z轴方向的宽度105设为风扇71的宽度以上而且是风扇71宽度的4倍以下,因此能增加从开口部73流入而经由电路基板54的上表面(第二主面56)侧的空间、绕过电路基板54的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02、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路基板54的第一外壳51侧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2的温度上升。
此外,由于形成为使第二空间102的z轴方向的宽度105比第一空间101的z轴方向的宽度104宽,因此减少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而接近通过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由此,能取得通过2个流路的空气流量的平衡,从而进一步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2来看的情况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2的温度上升。
<第3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0,一边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将凸部形成于从开口部观察而比电路元件远而且比风扇的旋转中心近的位置。
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10中,摄像机装置203具备: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电路基板54,其在板状构件的两面具有第一主面55及第二主面56,具有进行摄像机模块53、53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的功能;以及外壳(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113),其内包电路基板54。
第二外壳52具有凸部110,该凸部11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1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10配置在槽结构内,所述槽结构在相较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之间的中央而言靠一方(左侧)的摄像机模块处而且是电路元件21的中心与凸部110的中心(也就是槽结构的中心)在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113上,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1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11,在凸部11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12。
即,凸部110是以将至少由第二外壳113(换句话说就是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113的电路基板54上的第一主面55侧)和凸部110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的空气的第一空间111与至少由第二外壳113(换句话说就是第一外壳51及第二外壳113的电路基板54上的第一主面55侧)和凸部110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的空气的第二空间112隔开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此外,凸部110是以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风扇71(更详细而言,是风扇71所形成的空气流路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而且是在相较于风扇71的中心的x轴方向(摄像机模块53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而言靠前方形成于凸部110的x轴方向的中心的位置115与风扇71的中心的位置114相隔距离116的位置上。
从开口部73流入而从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绕过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中的流路的距离比从开口部73流入而通过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及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中的流路的距离长。因此,在仅考虑了空气流动的流路的长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比通过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大,因而认为通过第二空间102的空气流动的流量比通过第一空间101的空气流动的流量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部110相较于风扇71的中心而言形成于前方,由此来调整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的风扇71(风扇71的截面)与第一空间101及第二空间102的重复面积,构成为风扇71与第二空间112的重复面积比风扇71与第一空间111的重复面积大。由此,通过第二空间112的空气流动相对增加,通过第一空间111的空气流动的流量相对减少,所以能取得通过2个流路的空气流量的平衡,进一步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3来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3的温度上升。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可以取得通过第二空间112的空气流动的流量与通过第一空间111的空气流动的流量的平衡,进一步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3来看的情况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3的温度上升。
<第4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1及图12,一边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形成为从风扇到第二空间的部分内的第二外壳的沿着凸部的方向的距离比从风扇到第一空间的部分内的第二外壳的沿着凸部的距离远。
图11为将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此外,图12为图11中的C-C线截面图。
图11及图12中,第二外壳123具有凸部120,该凸部12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2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20配置在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123上的槽结构内,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2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21,在凸部12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22。其中,槽结构的y轴方向的深度是以凸部120的后方侧比前方侧宽的方式形成,以凸部120的第二空间122侧的高度125比第一空间121侧的高度124高的方式形成了凸部120。换句话说,形成为从风扇71到第二空间122的部分内的第二外壳123的沿着凸部120的方向的距离(高度125)比从风扇71到第一空间121的部分内的第二外壳123的沿着凸部120的距离(高度124)远。
从开口部73流入而从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绕过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22的空气流动中的流路的距离比从开口部73流入而通过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及第一空间121的空气流动中的流路的距离长。因此,在仅考虑了空气流动的流路的长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空间12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比通过第一空间12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大,因而认为通过第二空间122的空气流动的流量比通过第一空间121的空气流动的流量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通过第二空间12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而谋求空气流量的增加,将凸部120的第二空间122侧的y轴方向的高度125形成得比第一空间121侧的y轴方向的高度124宽。由此,可以减少通过第二空间12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而接近通过第一空间12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所以能取得通过2个流路的空气流量的平衡,进一步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0来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0的温度上升。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可以取得通过第二空间122的空气流动的流量与通过第一空间121的空气流动的流量的平衡,进一步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0来看的情况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0的温度上升。
<第5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3及图14,一边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从凸部130的风扇71侧端部到第一空间131及第二空间132内的第二外壳133(第二外壳133的沿着xz平面的面)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第一倾斜134及第二倾斜135。
图13为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此外,图14为图13中的D-D线截面图。
图13及图14中,第二外壳133具有凸部130,该凸部13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3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30配置在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133上的槽结构内,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3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31,在凸部13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32。其中,槽结构的z轴方向的宽度是以凸部130的后方侧比前方侧宽的方式也就是第二空间132的z轴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空间131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从凸部130的风扇71侧的端部到第一空间131侧的第二外壳133的沿着xz平面的面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二外壳133的沿着xz平面的面所成的角为钝角这样的第一倾斜134。同样地,在从凸部130的风扇71侧的端部到第二空间132侧的第二外壳133的沿着xz平面的面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二外壳133的沿着xz平面的面所成的角为钝角这样的第二倾斜135。
当存在与空气流动垂直的面时,空气流动容易在该垂直端部产生空气的涡流,此外,在死胡同状的结构下,空气流动容易堵塞而出现空气的滞留。即,这样的对应于空气流动的涡流或滞留成为空气的流路阻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消除了由第2实施方式的凸部100形成的相对于空气流动的垂直的面或者死胡同状的结构的结构也就是形成第一倾斜134及第二倾斜135的结构。由此,能对通过第一空间131及第二空间132的空气流动进行整流而抑制涡流或滞留的产生,所以通过第一空间131及第二空间13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减少,可以增加空气流量。
其他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为形成第一倾斜134及第二倾斜135而消除了相对于空气流动的垂直的面或者死胡同状的结构的结构,因此能增加通过第一空间131及第二空间132的空气流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2的温度上升。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以平面形成第一倾斜134及第二倾斜135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能以不会阻碍空气流动的形状来形成倾斜,也就是以能抑制涡流或滞留的产生的曲面等来形成倾斜。
<第6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5及图16,一边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形成于从凸部140的风扇71侧端部到第二空间132内的第二外壳133的沿着xz平面的面的部分的第二倾斜135以外,还形成有第二空间142的z轴方向的宽度朝第二外壳133的后方扩大这样的扇形状148。
图15为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此外,图16为图15中的E-E线截面图。
图15及图16中,第二外壳143具有凸部140,该凸部14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4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40配置在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143上的槽结构内,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4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41,在凸部14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42。其中,槽结构的z轴方向的宽度是以凸部140的后方侧比前方侧宽的方式也就是第二空间142的z轴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空间141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从凸部140的风扇71侧的端部到第一空间141侧的第二外壳143的沿着xz平面的面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二外壳143的沿着xz平面的面所成的角为钝角这样的第一倾斜134。同样地,在从凸部140的风扇71侧的端部到第二空间142侧的第二外壳143的沿着xz平面的面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二外壳143的沿着xz平面的面所成的角为钝角这样的第二倾斜135。
进而,形成有第二空间142的z轴方向的宽度朝第二外壳133的后方扩大这样的扇形状148。
当存在与空气流动垂直的面时,空气流动容易在该垂直端部产生空气的涡流,此外,在死胡同状的结构下,空气流动容易堵塞而出现空气的滞留。即,这样的对应于空气流动的涡流或滞留成为空气的流路阻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进一步消除了第5实施方式的凸部130形成的、相对于空气流动的垂直的面或者死胡同状的结构的结构也就是除了第一倾斜134及第二倾斜135以外还形成扇形状148的结构。由此,可以对通过第二空间142的空气流动进行整流而进一步抑制涡流或滞留的产生,所以通过第二空间14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减少,可以增加空气流量。
其他构成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7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7及图18,一边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外壳的与风扇相对的面上不设置槽结构的情况下形成有凸部。
图17为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此外,图18为图17中的F-F线截面图。
图17及图18中,第二外壳153具有凸部150,该凸部150以从第二外壳153的沿着xz平面的面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2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50以沿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外壳153的沿着xz平面的面上,通过该凸部120而隔开为前方侧的空间与后方侧的空间,由此,在凸部15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51,在凸部15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52。
也就是说,凸部150形成为在摄像机装置200被罩体72罩住的情况下(参考第1实施方式的图5)将因风扇71的排气动作而在罩体72内部产生的空气流动分支为从开口部73流入而通过电路基板54的下表面(第一主面55)侧的空间及第一空间151、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和从开口部73流入而经由电路基板54的上表面(第二主面56)侧的空间、绕过电路基板54的后方而通过第二空间152、从风扇71排出的空气流动这2个。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例如,由于构成为在第二外壳153上不形成凸部150以外的结构(槽结构等)、仅在第二外壳153的需要的部分形成凸部150,因此,只须对第二外壳153的一部分进行加工即可,第二外壳153的制造变得容易,可以降低摄像机装置200的成本。
<第8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19及图20,一边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7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二外壳的与风扇相对的面上不设置槽结构的情况下形成有凸部,进而以与凸部的左右端部相连的方式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
图19为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拔出来加以展示的下方立体图。此外,图20为图19中的G-G线截面图。
图19及图20中,第二外壳163具有凸部160,该凸部160以从第二外壳163的沿着xz平面的面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63外部的风扇71突出并沿z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在凸部160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以沿摄像机装置200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凸部164、165。即,由凸部160、164、165形成了H形状的凸结构,在由凸部160、164、165划定的空间的凸部16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61,在凸部16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62。这可以说是在第二外壳163的由凸部164、165之间沿x轴方向形成的槽结构内配置有凸部160,通过凸部160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6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61,在凸部16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62。
其他构成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通过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凸部164、165,容易沿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光轴方向引导空气流动,使得空气的流速上升,由此,能够提高摄像机装置200的散热性。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形成沿x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凸部164、165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沿着xz平面的曲线状的凸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凸部160、164、165距第二外壳163的突出距离(高度)相同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构成为凸部160、164、165的高度不一样。
<第9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21,一边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在电路基板上搭载的电路元件与风扇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不一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通过凸部在电路元件的位置形成第一空间,另一方面风扇与凸部相重叠。
图2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21中,摄像机装置204的电路元件21搭载于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参考第1实施方式的图5等)而且是相较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之间的中央而言靠一方(例如右侧,也就是z轴正方向)的摄像机模块53处。
第二外壳173具有凸部170,该凸部17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52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71配置在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之间的中央附近,而且是配置在电路元件21的中心的z轴方向的位置176与风扇71的中心的位置177存在距离178程度的差异的位置。凸部170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风扇71(更详细而言,是风扇71所形成的空气流路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此外,凸部170配置在曲线状的槽结构内,所述曲线状的槽结构设置成在从沿着z轴的方向观察时从第二外壳173的前方侧(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起到后方侧(x轴负方向侧)端部为止将电路元件21的位置与风扇71的位置平滑地相连而连通,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7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71,在凸部17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72。即,第一空间171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包含电路元件21(更准确地说,是以热方式与电路元件21连接的第二导热构件23)的范围。
在第二外壳173上,第二空间172的后方侧的开放端(槽结构的后方侧的端部)的z轴方向的宽度175形成得比第一空间171的前方侧的开放端(槽结构的前方侧的端部)的z轴方向的宽度174宽。
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可以不受电路元件21的位置所影响地设定风扇71的z轴方向的位置,因此,例如还可以不论电路元件21的位置如何都考虑罩体72的外观的审美性等而将风扇71配置在z轴方向的中央。
此外,由于将第二空间172的后方侧的开放端的z轴方向的宽度175形成得比第一空间171的前方侧的开放端的宽度174宽,因此减少通过第二空间172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而接近通过第一空间171的空气流动的流路阻力,由此,可以取得通过2个流路的空气流量的平衡,进一步提高就整个摄像机装置204来看的情况下的散热效果,由此,能够抑制摄像机装置204的温度上升。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将第一空间171及第二空间172的z轴方向的壁面(也就是槽结构的壁面)设为曲面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设为平面。
<第10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22,一边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中对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电路基板上搭载的电路元件与风扇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不一样。
图2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22中,摄像机装置205的第二外壳183具有凸部180,该凸部180以朝与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相对地配置在第二外壳183外部的风扇71突出的方式形成。凸部180配置在槽结构内,所述槽结构在相较于z轴方向的中央而言靠一方(例如右侧,也就是z轴正方向)的摄像机模块53的位置上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外壳183上,将该槽结构隔开为前方侧与后方侧,由此,在凸部180靠前方侧形成了第一空间181,在凸部180靠后方侧形成了第二空间182。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的z轴方向的中心(也就是凸部180的z轴方向的中心)的位置184以电路元件21的中心的位置185与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的中心的位置184存在距离186程度的差异的方式配置在相较于电路元件21的中心的位置185而言靠一方(右侧)的摄像机模块53的位置。此外,虽未图示,但风扇71的中心的z轴方向的位置配置在与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相同的位置。此处,槽结构的z轴方向的宽度是以凸部180的后方侧比前方侧宽的方式也就是第二空间182的连结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方向(z轴方向)的宽度比第一空间181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的。
即,凸部180以将至少由第二外壳183和凸部180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一主面55侧的空气的第一空间181与至少由第二外壳183和凸部180划定、用于排出电路基板54的第二主面56侧的空气的第二空间182隔开的方式沿z轴方向延伸而形成,而且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风扇71(更详细而言,是风扇71所形成的空气流路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此外,第一空间181配置成在从沿着风扇71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包含电路元件21(更准确地说,是以热方式与电路元件21连接的第二导热构件23)的范围。
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搭载于电路基板54上的电路元件21靠近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中的某一方的情况下,电路元件21较近那一方的摄像机模块53的温度容易上升。而若是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之间产生温差,则有可能发生测定不良或动作故障,因此,须使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温度相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促进从电路元件21来看较近一方(例如z轴正方向)的摄像机模块53侧的散热,设为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的z轴方向的中心的位置184相较于电路元件21的中心的位置185而言朝离电路元件21较近一方的摄像机模块53侧偏靠了距离186程度的构成,即,构成为在电路元件21的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间方向的中心的位置185与第一空间181和第二空间182的z轴方向的中心的位置184之间设置有距离186。由此,使得第二外壳183的离电路元件21较近一方的摄像机模块53侧的散热效果高于另一方的摄像机模块53侧的散热效果,从而能使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温度相同。
其他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获得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可以根据电路元件21与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各自的位置关系在电路元件21与第一空间181和第二空间182的z轴方向的中心的位置184之间调整距离186,因此能使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的温度相同。
此外,由于可以减小摄像机装置205各部的温差,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抑制温度分布的不均而使其更加平衡,从而能减少摄像机装置205的变形,因此,可以提供一种抑制了测定不良或动作故障的发生的、可靠性高的摄像机装置205。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为在z轴方向上使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的中心的位置184相较于电路元件21的中心的位置185而言朝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中较近一方的摄像机模块53侧偏移距离186程度来配置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将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的中心的位置184与电路元件21的中心的位置185在z轴方向上设为相同位置,并使风扇71的中心的位置(未图示)相较于第一空间181及第二空间182的中心的位置184而言朝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53、53中较近一方的摄像机模块53侧偏移配置,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附注>
再者,本发明包含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例和组合,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所有构成,也包含其构成的一部分删除掉的形态。
符号说明
1 凸部
11 第一空间
12 第二空间
13、14 空气的流路
21 电路元件
22 第一导热构件
23 第二导热构件
51 第一外壳
52、57、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 第二外壳
53 摄像机模块
53a 视野区域
54 电路基板
55 第一主面
56 第二主面
61 前挡风玻璃
62 顶棚
63 控制台
71 风扇
71a 排出口
72 罩体
73 开口部
100、110、120、130、140、150、160、164、165、170、180 凸部
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 第一空间
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 第二空间
104、105、174、175 宽度
114、115、176、177、184、185 位置
116、178、186 距离
134 第一倾斜
135 第二倾斜
148 扇形状
200、200A、201、202、203、204、205 摄像机装置。

Claims (8)

1.一种摄像机装置,具备:
多个摄像机模块;
电路基板,其在板状构件的两面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并且具有进行所述摄像机模块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的功能;以及
外壳,其内包所述电路基板,该摄像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以朝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相对地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的风扇突出的方式形成,
所述凸部是以将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隔开的方式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空间至少由所述外壳的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第一主面侧的面和所述凸部划定、用于排出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侧的空气,所述第二空间至少由所述外壳的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第一主面侧的面和所述凸部划定、用于排出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二主面侧的空气,而且配置成在从沿着所述风扇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风扇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为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所述凸部配置成位于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之间,
所述第二空间的沿着连结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直线的方向的宽度形成得比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宽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空间的连结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所述风扇的宽度以上而且是所述风扇的宽度的4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为:从所述风扇到所述第二空间的所述外壳为止的沿着所述凸部的方向的距离比从所述风扇到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外壳为止的沿着所述凸部的方向的距离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信号处理元件,其搭载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及所述第二主面中的至少某一方,进行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以及
罩体,其一体地罩住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和内包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外壳,而且具有容许所述风扇进行的空气从所述罩体的内部的排出的排出口,
所述罩体具有用于将来自所述罩体的外部的空气引导至内部的空气口,
从所述空气口观察,所述风扇配置在比所述信号处理元件远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空气口观察,所述凸部配置在比所述信号处理元件远而且比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信号处理元件,所述信号处理元件搭载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及所述第二主面中的至少某一方,进行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
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为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所述凸部配置成位于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之间,
所述信号处理元件及所述凸部相较于沿着连结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直线的方向的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中央而言配置在同一方的摄像机模块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信号处理元件,所述信号处理元件搭载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及所述第二主面中的至少某一方,进行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拍摄到的图像的处理,
所述多个摄像机模块为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元件相较于沿着连结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直线的方向的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的中央而言配置在一方的摄像机模块侧,
所述凸部配置成在从沿着所述风扇的转轴的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风扇重叠,所述风扇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摄像机模块之间的中央。
CN201980025989.2A 2018-04-27 2019-04-10 摄像机装置 Active CN111989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6529 2018-04-27
JP2018086529A JP6974246B2 (ja) 2018-04-27 2018-04-27 カメラ装置
PCT/JP2019/015552 WO2019208215A1 (ja) 2018-04-27 2019-04-10 カメ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9909A CN111989909A (zh) 2020-11-24
CN111989909B true CN111989909B (zh) 2022-02-18

Family

ID=6829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5989.2A Active CN111989909B (zh) 2018-04-27 2019-04-10 摄像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74246B2 (zh)
CN (1) CN111989909B (zh)
WO (1) WO20192082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9978A1 (ja) * 2021-06-24 2022-12-29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子制御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6469A (ja) * 2008-06-06 2009-12-17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2075677A (zh) * 2011-01-25 2011-05-25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防护外壳
JP2016152444A (ja) * 2015-02-16 2016-08-2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の結露防止方法
WO2016143444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放送用ポータブルカメラ
CN106233708A (zh) * 2014-04-18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摄像机组件
WO2017163584A1 (ja) * 2016-03-23 2017-09-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画像処理装置
CN109040560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流通结构、具有该结构的摄像头以及温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9593A (ja) * 1995-11-13 1997-05-27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の空冷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6469A (ja) * 2008-06-06 2009-12-17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2075677A (zh) * 2011-01-25 2011-05-25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机防护外壳
CN106233708A (zh) * 2014-04-18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摄像机组件
JP2016152444A (ja) * 2015-02-16 2016-08-2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の結露防止方法
WO2016143444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放送用ポータブルカメラ
WO2017163584A1 (ja) * 2016-03-23 2017-09-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画像処理装置
CN109040560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流通结构、具有该结构的摄像头以及温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9909A (zh) 2020-11-24
JP6974246B2 (ja) 2021-12-01
WO2019208215A1 (ja) 2019-10-31
JP2019193199A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0267B (zh) 车载影像处理装置
US10131292B2 (en) Camera including triple lenses
US9961242B2 (en) Stereo camera
CN111225831B (zh) 应用于车辆的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模块和车辆
CN111989909B (zh) 摄像机装置
JP7101901B2 (ja) 車載カメラ
CN112470071B (zh) 三光相机、云台结构及移动平台
EP3796085B1 (en) Camera device
US1196287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EP3985431A1 (en) Stereo camera
JP7262626B2 (ja) 撮像装置
JP7154120B2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装置
EP3893481A1 (en) Stereo camera
JP2022077607A (ja) カメラ装置
CN118012239A (zh)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