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9603B - 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 Google Patents

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9603B
CN111989603B CN201980025886.6A CN201980025886A CN111989603B CN 111989603 B CN111989603 B CN 111989603B CN 201980025886 A CN201980025886 A CN 201980025886A CN 111989603 B CN111989603 B CN 111989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nent
screens
holding member
resin
component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58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9603A (zh
Inventor
古屋博之
浦上进
黑塚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89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9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9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1Scanning systems with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flecting means, e.g. raster or XY scan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7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non-optical structures, e.g. having integrated holding or alignment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2Translucent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保持架(301)(树脂部件保持部)包括镁合金等金属材料,并对屏幕(108、109)(树脂部件)进行保持。保持架(301)至少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具备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例如,在带剖面线的区域应用该结构。

Description

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包括树脂材料的部件进行保持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光扩散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称为平视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开发不断发展。在被搭载于乘用车的平视显示器中,将通过图像信息而调制出的光朝向挡风玻璃(Front glass,挡风玻璃)投射,并将其反射光照射到驾驶员的眼睛。由此,驾驶员能够在挡风玻璃的前方看到图像的虚像。
在这种图像显示装置中,一边根据影像信号对从光源出射的激光进行调制,一边扫描屏幕。将激光在光扩散构件即屏幕中扩散,并向驾驶员的眼睛附近的眼动范围引导。由此,驾驶员即使稍微摇动头部也能够良好并且稳定地看到图像(虚像)。屏幕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被给定的保持构件保持而被设置于装置。
在该结构下,屏幕能够在车内等高温且高湿的环境下暴露。因此,屏幕需要被设置于即使在高温且高湿的环境下也正常地动作的装置。
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由因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而伸缩的多个屏幕构成,并投影从影像发生源发出的影像光的透过型屏幕。该透过型屏幕具备第1屏幕、以及与第1屏幕相比相对较低刚性的第2屏幕。在高温或高湿中放置而伸长了的状态的第2屏幕被固定于第1屏幕。由此,记载了:可得到在相对较低刚性的第2屏幕不会起皱纹或者产生分离,且影像的劣化少的透过型屏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71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会引起太阳光等外部光在光学系统中逆行而朝向屏幕的情况。因此,对屏幕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作为因外部光的聚光导致的加热的对策,通常由金属材料构成。此外,保持构件为了防止在虚像生成用的光中混入杂光,被实施黑色的涂装、消光等表面加工的处理。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这样的表面加工的处理对屏幕的特性造成影响这一情况完全没有研究。
鉴于该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实施表面加工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确保被保持构件即树脂部件的特性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的树脂性的光扩散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包括金属材料,并对给定的树脂部件进行保持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该方式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至少在所述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区域具备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所述树脂部件渗入的结构。
根据本方式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能够防止碱性残留物从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向设置在树脂部件保持构件的树脂部件渗入。因此,在对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实施涂装、消光等表面加工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碱性残留物导致的树脂部件的劣化。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被保持构件即树脂部件的特性。
此外,本方式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并不一定限于对屏幕(光扩散构件)进行保持的构件,还可以是对透镜等其他树脂部件进行保持的构件。此外,本方式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还可以并不一定被用于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被用于激光雷达等其他装置。
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图像显示装置。该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第1方式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以及被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树脂部件。
根据本方式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可获得与第1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能够抑制树脂部件的劣化,因此能够较高地维持图像显示装置的品质以及性能。
本发明的第3方式涉及被包括金属材料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而被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扩散构件。该方式所涉及的光扩散构件具备:树脂制的基材;多个透镜部,至少被形成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以及平坦部,被形成于形成所述透镜部的面中的至少被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的端缘附近的区域。
根据本方式所涉及的光扩散构件,由于至少在被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的端缘附近的区域形成有平坦部,因此可抑制由于从母基板将光扩散构件切出时的应力导致光扩散构件的端缘附近从基材剥离这一情况。由此,能够抑制树脂部件保持构件的碱性残留物从端缘附近的剥离部位向树脂制的基材渗入,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基材的劣化。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对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实施表面加工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确保被保持构件即树脂部件的特性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将更加明确。然而,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的(a)、(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使用方式的图,图1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照射光生成部以及在照射光生成部中使用的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3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幕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幕与扫描线的关系的图。
图4的(a)、(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屏幕进行驱动的驱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的(a)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支承构件与悬架组装后的状态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的(a)、(b)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比较例所涉及的保持架设置了屏幕的情况下的屏幕的劣化状态的图。图7的(b)是表示屏幕的劣化原因的验证结果的照片。
图8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架的俯视图。图8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的图。
图9的(a)、(b)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10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除去了碱性残留物的情况下的屏幕的状态进行验证而得的验证结果的照片。图10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了屏幕的状态的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1的(a)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保持架的俯视图。图11的(b)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设置了隔离件的状态的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变更例2所涉及的保持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会在屏幕产生的剥离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变更例3所涉及的屏幕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变更例3所涉及的在屏幕中形成平坦部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14的(a)、(b)分别是变更例4所涉及的保持架的一部分放大图。
但是,附图主要用于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地标注相互正交的X、Y、Z轴。
图1的(a)、(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的使用方式的图。图1的(a)是从乘用车1的侧方透视乘用车1的内部而得的示意图,图1的(b)是从乘用车1的内部观察行驶方向前方而得的图。
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载用的平视显示器的实施方式。如图1的(a)所示那样,图像显示装置20被设置于乘用车1的仪表板11的内部。
如图1的(a)、(b)所示那样,图像显示装置20将根据影像信号而调制出的光投射至挡风玻璃12下侧的靠近驾驶席的投射区域13。投射的光在投射区域13被反射,并照射到驾驶员2的眼睛的位置周边的横长的区域(眼动范围区域)。由此,在驾驶员2的前方的视野中,作为虚像显示给定的图像30。驾驶员2能够在挡风玻璃12的前方的景色上重叠作为虚像的图像30来进行观察。即,图像显示装置20使作为虚像的图像30在挡风玻璃12的投射区域13的前方的空间成像。
图1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的结构的图。
图像显示装置20具备照射光生成部21和反射镜22。照射光生成部21出射根据影像信号而调制出的光。反射镜22具有曲面状的反射面,将从照射光生成部21出射的光朝向挡风玻璃12反射。被挡风玻璃12反射出的光照射到驾驶员2的眼睛2a。照射光生成部21的光学系统和反射镜22被设计成在挡风玻璃12的前方以给定的大小显示基于虚像的图像30。
反射镜22构成用于通过从后述的屏幕108、109(光扩散构件)产生的光来生成虚像的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还可以不一定仅由反射镜22构成。例如,该光学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反射镜,此外,也可以包括透镜等。
图2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20的照射光生成部21的结构以及在照射光生成部21中使用的电路的结构的图。
照射光生成部21具备:光源101;准直透镜102a~102c;光圈103a~103c;反射镜104;分色镜105a、105b;扫描部106;修正透镜107;和屏幕108、109。
光源101具备三个激光光源101a、101b、101c。激光光源101a、101b、101c被设置于一个电路基板110。
激光光源101a出射包含在635nm以上且645nm以下的范围中的红色波长的激光,激光光源101b出射包含在510nm以上且530nm以下的范围中的绿色波长的激光,激光光源101c出射包含在440nm以上且460nm以下的范围中的蓝色波长的激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彩色图像显示为图像30,光源101具备这三个激光光源101a、101b、101c。激光光源101a、101b、101c例如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在作为图像30显示单色的图像的情况下,光源101可以仅具备与图像的颜色对应的一个激光光源。此外,光源101还可以是具备出射波长不同的两个激光光源的结构。
从激光光源101a、101b、101c出射的激光分别通过准直透镜102a~102c被变换为平行光。透过准直透镜102a~102c后的激光分别通过光圈103a~103c被整形为大致相同尺寸的圆形的光束。
之后,从激光光源101a、101b、101c出射的各色的激光通过反射镜104和两个分色镜105a、105b来对光轴进行匹配。反射镜104对透过了准直透镜102a的红色激光进行大致全反射。分色镜105a对透过了准直透镜102b的绿色激光进行反射,使被反射镜104反射出的红色激光透过。分色镜105b对透过了准直透镜102c的蓝色激光进行反射,并将经由分色镜105a的红色激光以及绿色激光透过。反射镜104和两个分色镜105a、105b被配置成使从激光光源101a、101b、101c出射的各色的激光的光轴匹配。
扫描部106对透过了分色镜105b的各色的激光进行反射。扫描部106例如包括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反射镜,根据驱动信号,使入射了透过分色镜105b后的各色的激光的反射镜106a围绕与X轴平行的轴、以及与X轴垂直且与反射镜106a的反射面平行的轴而旋转。通过这样使反射镜106a旋转,激光的反射方向在与X-Z平面平行的方向以及与Y-Z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发生变化。由此,如后述那样,通过各色的激光,对屏幕108、109进行二维扫描。
修正透镜107被设计成与基于扫描部106的激光的摆角无关地,使各色的激光朝向Z轴正方向。修正透镜107例如是将多个透镜组合而构成的。
屏幕108、109是使光扩散的光扩散构件。屏幕108、109通过扫描激光而形成图像,并具有使入射的激光向驾驶员2的眼睛2a的位置周边的区域(眼动范围区域)扩散的作用。屏幕108、109可由微透镜阵列、扩散板等构成。屏幕108、109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的树脂构成。
屏幕108、109通过驱动部300在Z轴方向上被驱动。屏幕108用于显示在进深方向上具有视差的图像,屏幕109用于显示在进深方向上没有视差的图像。屏幕108、109被配置成以边界在Y方向上大致重叠的状态在Z轴方向上以给定的高低差而相互分离。屏幕108、109由驱动部300一体地在Z轴方向上被驱动。驱动部300例如具备线圈和磁路,通过在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来驱动保持屏幕108、109的保持架。关于驱动部300的结构,随后参照图4的(a)~图6的(b)进行说明。
通过一边使屏幕108、109移动一边利用各色的激光在屏幕108描绘图像,从而在挡风玻璃12的前方显示在进深方向上具有视差的图像。此外,通过在使屏幕108、109在Z轴方向的给定位置静止的状态下,利用各色的激光在屏幕109描绘图像,从而在挡风玻璃12的前方显示没有视差的图像。
图像控制电路20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处理单元、存储器,对输入的影像信号进行处理来控制激光器驱动电路202、反射镜驱动电路203以及屏幕驱动电路204。
激光器驱动电路202根据从图像控制电路201输入的控制信号来使激光光源101a、101b、101c的出射强度变化。反射镜驱动电路203根据来自图像控制电路201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扫描部106的反射镜106a。屏幕驱动电路204根据来自图像控制电路201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驱动部300。
图3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屏幕108的结构的立体图。
屏幕108成为在基材108a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形成了透镜层108b、108c的结构。在透镜层108b,使激光在X轴方向上发散的多个透镜部被形成为在X轴方向上排列。此外,在透镜层108c,使激光在Y轴方向上发散的多个透镜部被形成为在Y轴方向上排列。
当在Y轴方向上观察时,在透镜层108b形成的透镜部是圆弧形状。此外,当在X轴方向上观察时,在透镜层108c形成的透镜部是圆弧形状。各透镜部的宽度(间距)是几十μm左右。各透镜部的曲率被设定成将透过屏幕108的激光引导至在驾驶员2的眼睛2a的位置周边的横长的区域(眼动范围区域)。
基材108a包括聚碳酸酯、PET等透明树脂材料。在基材108a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通过使用了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模压成形来形成透镜层108b、108c。
屏幕109也是与屏幕108同样的结构。然而,屏幕109的Y轴方向的宽度变得比屏幕108短。如后述那样,屏幕108、109被保持于金属制的保持架301。
图3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屏幕108、109与扫描线的关系的图。
具有上述结构的屏幕108、109的入射面(Z轴负侧的面)被各色的激光重叠而得的光束B1扫描。相对于屏幕108、109的入射面,预先在Y轴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定有光束B1所经过的扫描线L1~Ln。扫描线L1~Ln跨越屏幕108、109的边界BR1来设定。通过扫描线L1~Ln来描绘1帧的图像。
这样设定出的扫描线L1~Ln从Y轴正侧起按顺序由光束B1扫描。在扫描线L1~Ln上的各像素位置,各色的激光从激光光源101a~101c以给定的脉冲宽度进行脉冲发光。
这样,通过利用光束B1对屏幕108、109进行二维扫描,在屏幕108、109上描绘1帧量的图像。从扫描线L1到扫描线Ln的扫描周期例如为1/60秒。如上述那样,在屏幕108描绘用于显示在进深方向上具有视差的图像的图像,在屏幕109描绘用于显示在进深方向上没有视差的图像的图像。
图4的(a)是表示驱动部3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的(b)是表示将磁盖308以及保持架301拆卸了的状态的驱动部3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图4的(a)、(b)示出了驱动部300被支承基座306以及固定基座310支承的状态。在支承基座306以及固定基座310设置有用于使各色的激光在Z轴方向上通过的开口。经由该开口,各色的激光从Z轴负侧照射到屏幕108、109。
如图4的(a)所示那样,屏幕108、109以在相互相同的方向上倾斜的方式,一体地被支承于保持架301。两个屏幕108、109在与激光的行进方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并且被设置于在激光的行进方向(Z轴方向)上以给定的高低差相互错开的位置。在保持架301的上表面设置有遮光构件302a、302b。遮光构件302a、302b用于防止在图1的(c)的光学系统中逆行的外部光侵入到驱动部300的内部。
设置了屏幕108、109的保持架301被设置于图4的(b)所示的支承构件303的内框部303a。支承构件303通过四个悬架304,以能够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支承单元305。支承单元305被设置于支承基座306。支承单元305在X轴正侧和X轴负侧分别具备凝胶盖305a,在这些凝胶盖305a内填充有用于减振的凝胶。
这样,屏幕108、109经由保持架301、支承构件303、悬架304以及支承单元305以能够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基座306。
在支承基座306进一步设置有磁路307。磁路307用于对在支承构件303装配的线圈311(参照图5的(a))赋予磁场。通过对线圈311施加驱动信号(电流),在线圈311中激励出Z轴方向的电磁力。由此,支承构件303与同线圈311一起在Z轴方向上被驱动。这样,屏幕108、109在Z轴方向上移动。
在磁路307的上表面载置了磁盖308。磁盖308包括磁性材料,作为磁路307的磁轭发挥功能。若在磁路307的上表面载置磁盖308,则磁盖308被磁路307吸附。由此,将磁盖308设置于驱动部300。如图4的(a)所示那样,在磁盖308设置有用于使保持架301通过的开口308a和用于使支承构件303的梁部303c(参照图5的(a))通过的狭缝308b。
支承基座306经由减振单元309而被设置于固定基座310。减振单元309在使支承基座306相对于固定基座310而在Z轴正方向上浮起的状态下对支承基座306进行支承。减振单元309在通过支承构件303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从支承基座306传递到固定基座310之前,对振动进行吸收。
在固定基座310还设置有位置检测单元400。位置检测单元400具备与支承构件303的X轴正侧的侧面对置的印刷基板401。在该印刷基板401的X轴负侧的面配置有编码器(未图示)。通过该编码器来检测支承构件303的Z轴方向的位置。
图5的(a)是表示将支承构件303与悬架304组装后的状态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5的(a)所示那样,支承构件303具有框状的形状。支承构件303由轻量且刚性高的材料来形成。支承构件303具备分别在俯视观察下大致长方形的内框部303a和外框部303b。通过四个梁部303c来连结内框部303a和外框部303b,以使在俯视观察下内框部303a的中心与外框部303b的中心相互一致。内框部303a被抬起到相对于外框部303b而向上方(Z轴正方向)偏移了的位置。
在内框部303a的上表面设置保持架301。此外,在外框部303b的下表面装配线圈311。线圈311以沿着外框部303b的下表面的方式卷绕成长方形的角被倒圆的形状。
在外框部303b的四角,形成有以放射状延伸的连结部303d。这些连结部303d在上端以及下端分别具有凸缘部。将上侧的悬架304的端部通过固定件303e而固定安装于连结部303d的上侧的凸缘部的上表面。此外,将下侧的悬架304的端部通过固定件303e而固定安装于连结部303d的下侧的凸缘部的下表面。这样,悬架304被装配于支承构件303。
此外,支承构件303具备将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连结部303d相连的桥部303f。桥部303f的除了Y轴方向的两端以外的部分在Y轴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在该部分的中央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设置面303g。在支承构件303的X轴正侧的桥部303f的设置面303g设置有标度尺。该标度尺与图4的(a)、(b)所示的位置检测单元400的编码器对置。这样,通过编码器来检测支承构件303的Z轴方向的位置。
悬架304在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具有三个孔304a。此外,悬架304在三个孔304a的两侧具有曲柄形状的伸缩构造304b。Y轴正侧的两个悬架304和Y轴负侧的两个悬架304分别经由三个孔304a而如图4的(a)、(b)所示那样被装配于支承单元305。
图5的(b)是表示磁路307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5的(b)中示出了磁路307被设置于支承基座306的上表面的状态。
磁路307具备被配置成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磁轭321。在X轴方向上观察时的磁轭321的形状为U字状。两个磁轭321分别将内侧的壁部321b分为两个。在各磁轭321的外侧的壁部321a的内侧设置磁铁322。此外,在各磁轭321的内侧的两个壁部321b的外侧,分别与磁铁322对置地设置磁铁323。在相互对置的磁铁322与磁铁323之间,产生插入上述线圈311的间隙。
此外,磁路307具备被配置成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两个磁轭324。在Y轴方向上观察时的磁轭324的形状为U字状。两个磁轭324分别将外侧的壁部324a分为两个,内侧的壁部324b也被分为两个。在各磁轭324的外侧的两个壁部324a的内侧分别设置了磁铁325。此外,在各磁轭324的内侧的两个壁部324b的外侧分别设置了与磁铁325对置的磁铁326。在相互对置的磁铁325与磁铁326之间,产生插入上述线圈311的间隙。磁铁326的Y轴方向的端部与相邻的磁轭321的内侧的壁部321b在侧面重叠。
图6的(a)、(b)分别是表示保持架30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a)是从上侧观察保持架301而得的立体图,图6的(b)是从下侧观察保持架301而得的立体图。
保持架301包括框状的构件。保持架301由刚性高且轻量的金属材料形成。保持架301被构成为对表面反射进行抑制。保持架301的表面利用黑色涂装,以使得光的吸收率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301由镁合金一体形成,进而对保持架301的表面实施黑色氧化处理。保持架301还可以由铝等镁以外的材料形成。保持架301是在X轴方向上对称的形状。
保持架301具有用于支承屏幕108的下框部301a、和用于支承屏幕109的上框部301b。
下框部301a在俯视观察下具有长方形的开口301c。此外,在下框部301a上表面的Y轴正侧的缘部分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两个壁301d,在下框部301a上表面的X轴正负侧的缘部分也分别设置有壁301d。此外,在这些壁301d与开口301c之间,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301e。沿着开口301c的周缘来连续地形成突起301e。突起301e的高度低于壁301d的高度。在下框部301a的上表面,在壁301d的位置设置有向Z轴方向突出的四个钩部301f。此外,在Y轴负侧的两个壁301d之间形成有向Z轴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突部301m。
上框部301b在俯视观察下具有长方形的开口301g。此外,在上框部301b上表面的Y轴负侧的缘部分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两个壁301h,并在上框部301b上表面的X轴正负侧的缘部分也分别设置有壁301h。此外,在这些壁301h与开口301g之间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301i。沿着开口301g的周缘来连续地形成突起301i。突起301i的高度低于壁301h的高度。在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在壁301h的位置设置有向Z轴方向突出的四个钩部301j。此外,在Y轴正侧的两个壁301d之间形成有向Z轴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突部301n。
下框部301a与上框部301b之间的高低差由壁部301k塞住。壁部301k的上表面向下方(Z轴负方向)挖下而降低一级。在壁部301k的下端形成有角形的缺口301k1。缺口301k1被形成为遍及壁部301k的大致全长地延伸。
此外,如图6的(b)所示那样,在保持架301的下表面设置有从下表面内侧向下方突出的六个突片301l。保持架301的下表面的轮廓与图5的(a)所示的支承构件303的内框部303a的轮廓相同。若将保持架301载置到内框部303a,则保持架301的六个突片301l嵌入内框部303a的内侧。由此,保持架301被定位于支承构件303。
屏幕108被载置到下框部301a的突起301e,并被保持架301支承。此时,屏幕108的Y轴负侧的端部进入壁部301k的下侧。突起301e在载置了屏幕108的状态下沿着屏幕108的三个边连续地形成。在该状态下,屏幕108收纳于五个壁301d的内侧,屏幕108的外周与壁301d大致抵接。
屏幕109被载置到上框部301b的突起301i,并被保持架301支承。此时,屏幕109的Y轴正侧的端部与壁部301k的上侧重叠。突起301i在载置了屏幕109的状态下沿着屏幕109的三个边连续地形成。在该状态下,屏幕109收纳于五个壁301h的内侧,屏幕109的外周与壁301h大致抵接。
这样,在屏幕108、109分别被设置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之后,图4的(a)所示的遮光构件302a、302b分别被设置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此时,设置在下框部301a的四个钩部301f分别嵌入到遮光构件302a的四个孔中,设置在上框部301b的四个钩部301j分别嵌入到遮光构件302b的四个孔中。此外,保持架301的两个突部301m、301n分别嵌入到遮光构件302a、302b的孔中。在屏幕108、109与遮光构件302a、302b之间插入有耐热性的构件(耐热衬垫)。
然而,在图1的(c)所示的结构中,会引起太阳光等外部光在包含反射镜22的光学系统中逆行而朝向屏幕108、109的情况。因此,作为因外部光的聚光导致的加热的对策,对屏幕108、109进行保持的保持架301如上述那样由镁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此外,保持架301为了防止在虚像生成用的激光中混入杂光,被实施黑色的涂装、消光等表面加工处理。
这里,例如可通过包含阳极氧化处理的工序来进行表面加工。该情况下,为了提高与涂料的亲和性,对保持架301的表面实施化学合成处理。在化学合成处理中使用了包含碱成分的药剂。在化学合成处理之后,保持架301被脱脂清洗,进而被实施中和处理来除去残留碱成分。之后,保持架301被覆盖黑色涂料。
然而,在将图像显示装置20放置于高温(85℃)、高湿(85%)的环境下之后,从保持架301拆卸了遮光构件302a、302b时,在屏幕108、109确认出显著的劣化。具体地,在被载置于保持架301的屏幕108的周边部分,屏幕108的基材108a熔融,透镜层108b、108c从基材108a发生了剥离。屏幕108的下表面被贴附于保持架301的突起301e。针对屏幕109,也产生了同样的劣化。
图7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屏幕108、109的劣化状态的图。此外,在图7的(a)、(b)的验证中,使用了并未形成有图6的(a)、(b)所示的缺口301k1的保持架301。即,壁部301k的下端在整个区域中与X-Y平面平行,并与在下框部301a设置的屏幕108的Y轴负侧的端部重叠。这里,屏幕108、109的基材包括了聚碳酸酯。
在图7的(a)中,带剖面线的区域A10、A11示出了在屏幕108、109中产生了劣化的区域。如图7的(a)所示那样,在上框部301b设置的屏幕109在与保持架301接触的Y轴负侧的端部以及X轴正负侧的端部产生了劣化。在下框部301a设置的屏幕108不仅在与保持架301接触的Y轴正侧的端部以及X轴正负侧的端部,还在Y轴负侧的端部产生了劣化。
因此,发明者们对在屏幕108、109产生的劣化的原因进行锐意研究。并且,发明者们通过验证,对该原因是在上述化学合成处理中在保持架301的表面残留的碱成分的可能性进行了确认。
图7的(b)是表示发明者们所进行的屏幕108的劣化原因的验证结果的照片。
发明者们将屏幕108的一半(范围W1)浸渍到含有碱成分的药剂中之后,将屏幕108在与上述同样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放置了给定期间。在验证中使用的药剂是TMAH(四甲基氢氧化铵)2.38%水溶液。之后,将屏幕108从上述环境下取出,对屏幕108的劣化情况进行确认。由此,得到了图7的(b)的验证结果。
如图7的(b)所示那样,在浸渍于药剂的范围W1,对屏幕108产生了与图7的(a)的情况同样的劣化。图7的(b)的白箭头示出了劣化部位。此外,在未浸渍于药剂的范围W2,在药剂从范围W1流入了的部分,对屏幕108也产生了劣化。
通过该验证,发明者们确认出,图7的(a)所示的屏幕108、109中的劣化的原因在于在保持架301残留的碱成分。即,发明者们判断为,通过基于碱成分的还原反应(水解),屏幕108、109的基材发生了溶解。其结果,发明者们得到如下结论:至少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对保持架301实施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由此,不会对屏幕108产生图7的(a)所示的劣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对保持架301实施了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图8的(a)是保持架301的俯视图,图8的(b)是表示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的图。此外,图9的(a)、(b)分别是表示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的放大图。在图8的(b)以及图9的(a)、(b)中,带剖面线的区域是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
如图8的(a)所示那样,屏幕108、109被载置于突起301e、301i的上表面,以便嵌入到壁301d、301h的内侧。因此,屏幕108、109至少与突起301e、301i的上表面和任意的壁301d、301h的内侧面接触。此外,在突起301e、301i低的情况下,屏幕108、109的下表面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的间隙狭窄。因此,若通过遮光构件302a、302b的设置来将屏幕108、109向下方按压,则存在屏幕108、109的下表面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接触的可能性。
此外,在屏幕108、109的下表面并未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因湿气导致的露水等介入其间,从而屏幕108、109的下表面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间接地进行接触。该情况下,存在碱性残留物经由露水等而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移动到屏幕108、109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b)所示那样,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中的至少屏幕108、109所重叠的区域被包含在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此外,如图9的(a)、(b)所示那样,壁301d、301h的内侧面的整个范围以及钩部301f、301j的内侧面的整个范围被设定成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关于图9的(a)、(b)所示的以外的壁301d、301h以及钩部301f、301j,也同样地,内侧面的整个范围被设定成排除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区域。
这里,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的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来应用。
(1)在化学合成处理结束之后,通过切削加工,以100~200μm程度,对保持架301表面的对象区域进行挖下而除去结构材料,在对象区域使保持架301内部的金属部分露出。
(2)将保持架301表面的对象区域利用树脂抗蚀剂被覆来执行化学合成处理,在化学合成处理之后,利用有机溶剂来除去被覆部分。
这样,从图8的(b)以及图9的(a)、(b)所示的区域来排除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的存在,由此,能够防止在保持架301残留的碱性残留物向在保持架301设置的屏幕108、109渗入。
图10的(a)是表示对在从保持架301除去了碱性残留物的情况下的屏幕108、109的状态进行验证而得的验证结果的照片。
在该验证中,将化学合成处理后的中和处理比通常更加强化,来彻底进行碱性残留物的排除。具体地,通过使中和处理时的处理温度从常温升高60℃左右,来彻底地进行保持架301中的碱性残留物的排除。这里,对保持架301整体进行了中和处理。之后,在保持架301设置屏幕108、109和遮光构件302a、302b,将保持架301在与上述同样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放置了给定期间。放置结束后,将保持架301从上述环境下取出,并拆除遮光构件302a、302b。
如图10的(a)所示那样,在该验证中,在屏幕108、109并未确认出劣化。由此,发明者们再次确认了屏幕108、109的劣化的原因在于保持架301的碱性残留物,并确认出,通过排除其渗入能够防止屏幕108、109的劣化。由此,如上述那样,通过切削、抗蚀剂的涂敷等,至少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应用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屏幕108、109的劣化。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实现了以下的效果。
由于至少在屏幕108、109(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区域应用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碱性残留物从保持架301向在保持架301(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设置的屏幕108、109渗入。因此,在对保持架301实施涂装、消光等表面加工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碱性残留物导致的屏幕108、109的劣化。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屏幕108、109的特性。其结果,能够较高地维持图像显示装置20的品质以及性能。
这里,关于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例如,如上述(1)所示那样,能够通过对保持架301的对象区域进行切削直至保持架301内部的金属材料露出为止来实现。由此,能够从对象区域可靠地排除碱性残留物,并能够可靠地防止碱性残留物从保持架301向屏幕108、109渗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301的壁部301k的下端设置有角形的缺口301k1。因此,在将屏幕108、109设置于保持架301的状态下,如图10的(b)所示那样,在壁部301k与屏幕108的Y轴负侧的端部之间产生角形的间隙。通过该结构,可防止从壁部301k向屏幕108的表面发生液体滴落。即,在因湿气导致在壁部301k的表面产生了液滴的情况下,在壁部301k的表面流下的液滴在到达缺口301k1之后,绕到缺口301k1的下表面,并沿着缺口301k1的下表面向缺口301k1的最低的端部移动。之后,液滴从缺口301k1的端部向保持架301的内侧面移动,并向下方流下。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含有碱性残留物的液滴移动到屏幕108的Y轴负侧的端部从而该端部发生劣化。即,考虑为,虽然如图7的(a)所示那样,在屏幕108,在Y轴负侧的端部也产生了劣化,然而,该劣化是由于含有碱性残留物的液滴从壁部301k的表面流下到屏幕108而产生的。由此,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壁部301k的下端设置缺口301k1(用于抑制从壁部301k向屏幕108的液体滴落的构造),来防止在壁部301k的表面流下的液滴向屏幕108移动,能够防止Y轴负侧的端部处的屏幕108的劣化。
<变更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树脂构件即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例示了切削加工以及抗蚀剂的被覆的应用、以及中和处理的强化,然而,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并不受限于此。
例如,还可以设为,通过至少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设置用于使屏幕108、109从实施了化学合成处理的表面分离开的隔离件,来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
图11的(a)、(b)是表示该情况下的变更例的结构的图。图11的(a)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保持架301的俯视图。图11的(b)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设置了隔离件331、332的状态的保持架301的俯视图。
如图11的(a)所示那样,在变更例1中,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分别省略了突起301e、301i。并且,如图11的(b)所示那样,作为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在下框部301a的上表面设置了隔离件331,并且在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设置了隔离件332。隔离件331被收纳于下框部301a的四个壁301d的内侧,来沿着开口301c的外周而延伸。此外,隔离件332被收纳于上框部301b的四个壁301h的内侧,来沿着开口301g的外周而延伸。
隔离件331的厚度小于壁301d的高度。此外,隔离件332的厚度小于壁301h的高度。隔离件331、332例如包括氟橡胶、特氟龙(注册商标)树脂或者聚酰胺等对碱性残留物具有耐性的材料。
根据变更例1,由于在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与屏幕108、109之间存在隔离件331、332,因此,能够防止碱性残留物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向屏幕108、109渗入。此外,根据变更例1的结构,能够省略切削、抗蚀剂的被覆等工序,因此,能够简易地构成保持架301。
此外,在变更例1中,在壁301d、301h的内侧面也优选应用如下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切削、抗蚀剂的被覆等来排除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此外,在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的屏幕108、109所重叠的区域中的、设置了隔离件331、332以外的区域,也优选应用如下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切削、抗蚀剂的被覆等来排除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碱性残留物对屏幕108、109的渗入。
<变更例2>
图12是表示变更例2所涉及的保持架301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变更例2中,与变更例1相比,在下框部301a的上表面和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多个槽部301o、301p。槽部301o、301p的深度分别大于壁301d、301h的高度。此外,通过槽部301o、301p,突起301e、301i被断开。此外,在变更例2中,在图8的(b)以及图9的(a)、(b)中由剖面线示出的区域中的槽部301o、301p以外的区域,也应用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所述树脂构件渗入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根据变更例2的结构,在设置了屏幕108、109的状态下,通过槽部301o、301p,构成了使保持架301的内部从屏幕108、109的设置部分附近流通到外部的流通部。由此,在将保持架301放置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情况下,保持架301内的湿气并不在屏幕108、109的设置部分滞留,而经由槽部301o、301p被释放到外部。由此,能够防止屏幕108、109的设置部分成为被湿气润湿的状态,并能够防止碱性残留物经由因湿气而产生的水滴而向屏幕108、109渗入。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
此外,槽部301o、301p的数量以及形状并不受限于图12所示的情况,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使保持架301的内部从屏幕108、109的设置部分附近流通到外部的流通部可以并不一定由槽部301o、301p构成,还可以在屏幕108、109的设置部分的近旁设置贯通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横孔。
<变更例3>
图13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会在屏幕108产生的剥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13的(a)中,108b1、108c1分别示出了在屏幕108的透镜层108b、108c形成的剖面圆弧形状的透镜部。一般地,通过从形成了透镜部108b1、108c1的母基板切出给定尺寸的区域,来取得屏幕108。该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那样,在屏幕108的端缘附近的透镜部108c1,由于切出时的应力会引起从基材108a的剥离。若变成这样,则碱性残留物变得容易从剥离的部位向基材108a渗入。其结果,由于碱性残留物导致在树脂制的基材108a容易产生劣化。这在屏幕109也是同样的。
因此,在变更例3中,如图13的(b)所示那样,在屏幕108的端缘附近,替代透镜部108b1、108c1,设置了给定厚度的平坦的平坦部108b2、108c2。即,在屏幕108的形成时,在端缘附近的区域,以给定厚度均匀地涂敷与透镜部108b1、108c1同样的紫外线固化树脂。这样,通过在端缘附近设置平坦部108b2、108c2,可确保端缘附近处的透镜层108b、108c(平坦部108b2、108c2)与基材108a的密接强度。因此,变得难以由于切出时的应力导致在端缘附近产生剥离。由此,能够抑制碱性残留物从剥离部位向基材108a渗入,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因碱性残留物导致的基材108a的劣化。该结构以及效果在屏幕109也是同样的。
图13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变更例3所涉及的在屏幕108、109中形成平坦部的区域的俯视图。
在图13的(c)中,带剖面线的区域A21、A22示出了设置上述的平坦部的区域。平坦部被设置于包含长方形的屏幕108、109的四个边中的至少被保持架301保持的边的区域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屏幕108的Y轴负侧的边并未被保持架301保持,而从保持架301分离开。此外,屏幕109的Y轴正侧的边并未被保持架301保持,而从保持架301分离开。因此,在屏幕108、109的这些边,难以引起碱性残留物从保持架301进行渗入。因此,可以说,在这些边,即使并未设置平坦部来抑制剥离,也难以产生因碱性残留物的渗入导致的劣化。
然而,在这些边也设置平坦部能够顺利地将屏幕108、109从母基板切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这些边也设置平坦部。
平坦部的宽度被设定成,至少不包含激光对屏幕108、109的扫描区域、即在屏幕108、109上描绘图像的区域。即,设定平坦部的宽度,以使在激光的扫描区域必定存在透镜部108b1、108c1。
此外,关于本变更例3所涉及的屏幕108、109,即使在保持架301的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并未应用排除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被使用。即,若在这样的结构的保持架301设置变更例3所涉及的屏幕108、109,则如上述那样,屏幕108、109的端缘附近可被抑制剥离,因此,在该端缘附近,碱性残留物变得难以从保持架301向屏幕108、109的基材渗入。由此,在该情况下,通过具备变更例3的上述结构,也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屏幕108、109的劣化。
<变更例4>
图14的(a)、(b)分别是表示变更例4所涉及的保持架30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的(a)、(b)示出了保持架301的一部分放大图。
如图14的(a)、(b)所示那样,在变更例4中,将图9所示的突起301e、301i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省略。并且,作为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的结构,在下框部301a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301q,并且在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301r。突出部301q被收纳于下框部301a的四个壁301d的内侧,来沿着开口301c的外周而形成。此外,突出部301r被收纳于上框部301b的四个壁301h的内侧,来沿着开口301g的外周而形成。这里,突出部301q、301r被形成为大致等间隔地排列。
在下框部301a的上表面形成的多个突出部301q是圆柱状的形状。突出部301q还可以是方柱或圆锥、角锥等其他形状。突出部301q的高度是固定的。突出部301q的高度低于壁301d的高度。关于突出部301q的尺寸,如果能够在下框部301a的上表面对屏幕108进行支承,则不受特别的限定。
在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形成的多个突出部301r是圆柱状的形状。突出部301r还可以是方柱或圆锥、角锥等其他形状。突出部301r的高度是固定的。突出部301r的高度低于壁301h的高度。关于突出部301r的尺寸,如果能够在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对屏幕109进行支承,则不受特别的限定。此外,突出部301q的高度与突出部301r的高度还可以相互不同。
突出部301q、301r通过上述的切削、抗蚀剂的被覆来除去碱性残留物。由此,即使是并未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除去碱性残留物的状态,由于在屏幕108、109与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除去了碱性残留物的突出部301q、301r,因而也能够防止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此外,根据变更例4的结构,由于仅在突出部301q、301r进行切削、抗蚀剂的被覆等工序,因此能够简易地构成保持架301。
此外,由于突出部301q、301r中的屏幕108、109所直接接触的部分是突出部301q、301r的上表面,因此,可以仅对突出部301q、301r的上表面来进行切削、抗蚀剂的被覆,除去碱性残留物。该情况下,能够更简易地构成保持架301。
此外,在突出部301q、301r是圆锥或角锥、半球的形状的情况下,突出部301q、301r与屏幕108、109之间的接触大致成为点接触,接点的接触面积极小。该情况下,即使不对突出部301q、301r实施除去碱性残留物的处理,也能够设想,由于接触面积极小,因此碱性残留物几乎不会从突出部301q、301r向屏幕108、109渗入。因此,在突出部301q、301r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对突出部301q、301r除去碱性残留物的处理。然而,为了更可靠地防止碱性残留物的渗入,在突出部301q、301r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也优选对突出部301q、301r实施除去碱性残留物的处理。
此外,在变更例4中,在壁301d、301h的内侧面,也优选应用如下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切削、抗蚀剂的被覆等来排除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此外,在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的屏幕108、109所重叠的区域中的、设置了突出部301q、301r以外的区域,也可以应用如下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切削、抗蚀剂的被覆等来排除碱性残留物向屏幕108、109渗入。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碱性残留物对屏幕108、109的渗入。
<其他变更例>
还可以并不一定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的整体应用用于排除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相同结构,例如,还可以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的一部分应用通过切削来排除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并在另一部分应用通过抗蚀剂的被覆来排除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此外,还可以如图11的(b)所示的变更例那样,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的一部分配置隔离件331、332,在另一部分应用通过切削或抗蚀剂的被覆来排除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
此外,应用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的区域并不一定受限于图8的(b)以及图9的(a)、(b)中由剖面线示出的区域,至少包含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图8的(b)所示的区域中的突部301m、301n周围的区域从应用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的区域中排除,或者,还可以将下框部301a以及上框部301b的上表面的被壁301d、301h夹着的角的部分包含在应用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的区域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1、2中,在应用了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的区域,还可以替代化学合成处理,实施碱性残留物不会残留的其他表面处理。例如,还可以在该区域进行使用了环氧涂料的耐热涂装(基于静电涂装法的粉体涂装)。由此,在这些区域也能够实施黑色的涂装,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保持架301反射出的杂光混入到虚像生成用的激光中。
此外,壁部301k下端的缺口301k1也可以并不一定是如图10的(b)所示那样在两个方向上倾斜的角形的形状,例如,还可以是仅在一个方向上倾斜的形状。
此外,用于抑制从壁部301k向屏幕108的液体滴落的构造也可以并不一定是缺口301k1,例如,还可以是在壁部301k的Y轴正侧的侧面设置角形的外檐的结构。该情况下,在壁部301k的侧面流下的水滴被外檐接住而向X轴正侧或X轴负侧的端部引导。
此外,保持架301的形状并不一定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1、2所示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并不一定在屏幕108、109能够接触的区域的整体设置有用于防止碱性残留物的渗入的结构。例如,在屏幕108、109中被认为对屏幕108、109的功能造成的影响低的端部部分也可以接触被化学合成处理后的区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屏幕108、109被设置于保持架301,然而,屏幕的数量并不受限于此,还可以仅将一个屏幕设置于保持架301。
此外,屏幕还可以并不一定在Z轴方向上移动,也可以被固定在给定的位置。该情况下,仅显示在进深方向上没有视差的图像。
此外,屏幕108、109还可以并不一定在两面形成有透镜层,例如还可以将使激光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扩散的多个透镜部在屏幕108、109的一个面排列成矩阵状来形成。该情况下,变更例3中示出的平坦部被形成于形成了这些透镜部的屏幕108、109的面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在乘用车1中搭载的平视显示器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车载用,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种类的图像显示装置。
此外,图像显示装置20以及照射光生成部21的结构并不受限于图1的(c)以及图2中记载的结构,能够适当进行变更。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除了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20之外,还能够用于各种装置。例如,还可以在将激光向目标区域出射,并通过其反射光来测定目标区域中的物体的存在或者到物体的距离的激光雷达中,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该情况下,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例如能够被用于保持聚光透镜,该聚光透镜包括用于对反射光进行聚光的树脂材料。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构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20…图像显示装置
108、109…屏幕(树脂部件)
108c1、108b1…透镜部
108c2、108c2…平坦部
301…保持架(树脂部件保持构件)
301k…壁部
301k1…缺口(用于抑制液体滴落的构造)
301o、301p…槽部(流通部)
301q、301r…突出部
331、332…隔离件。

Claims (11)

1.一种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包括金属材料,并对给定的树脂部件进行保持,
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至少在所述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区域具备用于防止基于化学合成处理的碱性残留物向所述树脂部件渗入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其中,
至少所述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所述区域包含:表面被切削而所述金属材料露出了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其中,
至少所述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所述区域包含:替代所述化学合成处理而实施了所述碱性残留物不能残留的其他表面处理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其中,
至少在所述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所述区域,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树脂部件从实施了所述化学合成处理的表面分离开的隔离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其中,
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具备:在设置了所述树脂部件的状态下,使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的内部从所述树脂部件的设置部分附近流通到外部的流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其中,
至少在所述树脂部件能够接触的所述区域,形成有多个用于使所述树脂部件从该区域的表面分离开的突出部。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以及
被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树脂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树脂部件是以树脂材料作为基材的光扩散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第1光扩散构件、以及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第1光扩散构件具有给定的高度的高低差而排列的第2光扩散构件,并在所述第1光扩散构件与所述第2光扩散构件的边界具备与所述高低差对应的壁部,
在所述壁部的下端与所述第2光扩散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抑制从所述壁部向所述第2光扩散构件的液体滴落的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扩散构件至少在被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的端部,形成有不具有透镜部的平坦的平坦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扩散构件具备:
树脂制的基材;
多个透镜部,至少被形成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以及
形成所述透镜部的面中的至少被所述树脂部件保持构件保持的所述端部。
CN201980025886.6A 2018-05-23 2019-03-18 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Active CN111989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8838 2018-05-23
JP2018-098838 2018-05-23
PCT/JP2019/011175 WO2019225131A1 (ja) 2018-05-23 2019-03-18 樹脂部品保持部材、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拡散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9603A CN111989603A (zh) 2020-11-24
CN111989603B true CN111989603B (zh) 2023-04-04

Family

ID=6861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5886.6A Active CN111989603B (zh) 2018-05-23 2019-03-18 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0085B2 (zh)
JP (1) JP7249544B2 (zh)
CN (1) CN111989603B (zh)
WO (1) WO201922513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3591A (ja) * 2001-08-22 2003-03-05 Nippon Valqua Ind Ltd 耐薬品性シートライニングタンク
JP2004255708A (ja) * 2003-02-26 2004-09-16 Fuji Xerox Co Ltd 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
JP2004341383A (ja) * 2003-05-19 2004-12-02 Fujikura Ltd 線条体の樹脂被覆剥離方法および樹脂被覆離断装置
TW200802830A (en) * 2006-06-30 2008-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15953A (zh) * 2008-04-25 2011-04-13 Lg化学株式会社 环氧基组合物、粘合膜、切割模片粘合膜和半导体器件
CN103674408A (zh) * 2012-09-14 2014-03-26 森萨塔科技公司 气密玻璃密封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7676B2 (ja) * 1998-03-23 2004-1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透過形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2196208A (ja) * 2000-10-17 2002-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組レンズと光ヘッドと光記録再生装置
CN1185637C (zh) 2000-10-17 2005-01-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组、光学头和使用它们的光可记录型播放器
JP2008197282A (ja) * 2007-02-09 2008-08-28 Sharp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977819B2 (ja) 2007-03-23 2012-07-18 ディップソール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用アルカリ脱脂洗浄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の前処理方法
JP2012203244A (ja) * 2011-03-25 2012-10-22 Fujifilm Corp 凹凸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73607B2 (ja) * 2012-05-30 2015-0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クリーン部材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6011104A (ja) * 2014-06-06 2016-01-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356526B2 (ja) * 2014-08-01 2018-07-11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203898A (ja) 2016-05-12 2017-11-16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ミラーユニット
CN110062687B (zh) * 2016-12-12 2022-07-12 东丽株式会社 一体化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3591A (ja) * 2001-08-22 2003-03-05 Nippon Valqua Ind Ltd 耐薬品性シートライニングタンク
JP2004255708A (ja) * 2003-02-26 2004-09-16 Fuji Xerox Co Ltd 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イミド樹脂製無端ベルト
JP2004341383A (ja) * 2003-05-19 2004-12-02 Fujikura Ltd 線条体の樹脂被覆剥離方法および樹脂被覆離断装置
TW200802830A (en) * 2006-06-30 2008-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15953A (zh) * 2008-04-25 2011-04-13 Lg化学株式会社 环氧基组合物、粘合膜、切割模片粘合膜和半导体器件
CN103674408A (zh) * 2012-09-14 2014-03-26 森萨塔科技公司 气密玻璃密封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225131A1 (ja) 2021-07-08
WO2019225131A1 (ja) 2019-11-28
US20210018712A1 (en) 2021-01-21
CN111989603A (zh) 2020-11-24
US11880085B2 (en) 2024-01-23
JP7249544B2 (ja)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2681B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JP5075595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体
JP2815910B2 (ja) 投影形画像表示装置
JPH07270711A (ja) 情報表示装置
KR102051359B1 (ko)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4149405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84821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DE102012100623A1 (de) Head-up Display-Einheit
US9599815B2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CN110462488B (zh) 平视显示器装置
JP6610887B2 (ja) フレネルレンズ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JP2015007717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200301145A1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ortation device
US76431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580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物体装置、透過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
CN111989603B (zh) 树脂部件保持构件、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光扩散构件
JP2017129751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11665621A (zh) 光扫描装置、显示系统以及移动体
US10432899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0444501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20036144A (ja) 乗員監視装置
US20080158532A1 (en) Image Exposing Apparatus and Microlens Array Unit
TW201248337A (en) Light exposure device and light shield board
JP685235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JP2018155801A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