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6563A -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6563A
CN111976563A CN202010814040.5A CN202010814040A CN111976563A CN 111976563 A CN111976563 A CN 111976563A CN 202010814040 A CN202010814040 A CN 202010814040A CN 111976563 A CN111976563 A CN 111976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bearing
fixedly connected
backrest frame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4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Tongh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Tongh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Tongh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Tonghuan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40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6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6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31Worm and worm gear articul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76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ssag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包括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包括靠背框和连接座,所述靠背框下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框与连接座之间安装有转轴,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座远离靠背框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靠背框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转轴带动靠背框转动,对靠背角度进行调节,且由于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蜗杆和蜗轮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从而产生自锁,使蜗轮无法带动蜗杆转动,避免靠背受力时,通过蜗轮带动蜗杆转动,从而改变靠背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基本上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两种。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的跨地区流动、人口流动的增加,大中型客车档次及座椅的安装率不断提高,驾驶位的座椅的舒适度影响着驾驶员。汽车座椅靠背内部设置有支撑骨架结构。
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结构大多强度不高,受到较大的力后易出现变形;靠背的角度调节方式大多为手动调节,不够方便;靠背不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疲劳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结构大多强度不高,受到较大的力后易出现变形;靠背的角度调节方式大多为手动调节,不够方便;靠背不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疲劳的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包括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包括靠背框和连接座,所述靠背框下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框与连接座之间安装有转轴,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座远离靠背框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靠背框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套接,所述第一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板,所述第一轴承盖板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座侧面,所述连接座内部中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转轴中部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所述靠背框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相视面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安装有滑块,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靠背框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板,所述电机板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移动板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与螺纹孔螺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螺杆上端与加固板转动连接,所述加固板上方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加固板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靠背框上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上侧开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端与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上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板,所述第二轴承盖板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座上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蜗杆和第一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靠背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伸缩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按摩敲击杆。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蜗杆和蜗轮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转轴带动靠背框转动,对靠背角度进行调节,且由于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蜗杆和蜗轮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从而产生自锁,使蜗轮无法带动蜗杆转动,避免靠背受力时,通过蜗轮带动蜗杆转动,从而改变靠背角度;
2)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杆转动,配合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从而能够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通过气缸带动按摩敲击杆前后移动,当靠背外套安装后,按摩敲击杆能够敲击靠背,对人的背部进行按摩,缓解疲劳,便于长时间开车后,休息时使用,缓解疲劳;
3)通过加强杆、支撑板和加固板的设置,使靠背框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骨架本体、2靠背框、3连接座、4支撑板、5螺杆、6加固板、7第三电机、8丝杆、9气缸、10按摩敲击杆、11滑块、12第一电机、13蜗杆、14蜗轮、15转轴、16第二轴承、17第二轴承盖板、18第一轴承、19第一轴承盖板、20滑槽、21螺纹孔、22连接轴、23移动板、24第二电机、25电机板、26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包括骨架本体1,所述骨架本体1包括靠背框2和连接座3,所述靠背框2下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座3,通过连接座3与坐垫骨架进行连接,所述靠背框2与连接座3之间安装有转轴15,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座3远离靠背框2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一轴承18,所述第一轴承孔与第一轴承18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靠背框2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另一端与第一轴承18套接,所述转轴15与第一轴承18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第一轴承18外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板19,所述第一轴承盖板19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座3侧面,所述连接座3内部中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3,所述转轴15中部固定连接有蜗轮14,所述蜗杆13与蜗轮14相互啮合,所述靠背框2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4之间的相视面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0,左右两侧的所述滑槽20位置左右对应,所述滑槽20中安装有滑块11,所述滑槽20与滑块11滑动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3,所述靠背框2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板25,所述电机板25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杆5,所述移动板23中部开设有螺纹孔21,所述螺杆5与螺纹孔21螺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板6,所述螺杆5上端与加固板6转动连接,从而提高螺杆5转动的稳定性,所述加固板6上方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三电机7,所述加固板6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丝杆8,所述丝杆8贯穿靠背框2上侧,丝杆8用于和头枕螺接,从而能够带动头枕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座3上侧开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套接有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下端与蜗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6上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板17,所述第二轴承盖板17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座3上侧,通过连接轴22的设置,提高蜗杆13转动时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轴22、蜗杆13和第一电机12输出轴同轴设置,便于第一电机12平稳带动蜗杆13转动。
所述第一轴承18和第二轴承16均为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便于安装。
所述支撑板4与靠背框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26,提高靠背框2结构的稳固性。
所述移动板23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气缸9,所述气缸9伸缩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按摩敲击杆10,靠背安装后,按摩敲击杆10通过敲击靠背,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缓解疲劳。
所述蜗杆13的螺旋线升角小于蜗杆13和蜗轮14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达到自锁的目的。
工作原理:第一电机12带动蜗杆13转动,由于蜗杆13与蜗轮14啮合,蜗杆13带动蜗轮14转动,蜗轮14通过转轴15带动靠背框2转动,对靠背角度进行调节,且由于蜗杆13的螺旋线升角小于蜗杆13和蜗轮14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从而产生自锁,使蜗轮14无法带动蜗杆13转动,避免靠背受力时,通过蜗轮14带动蜗杆13转动,从而改变靠背角度,通过第二电机24带动螺杆5转动,配合滑槽20与滑块11滑动连接,从而能够带动移动板23上下移动,通过气缸9带动按摩敲击杆10前后移动,当靠背外套安装后,按摩敲击杆10能够敲击靠背,对人的背部进行按摩,缓解疲劳,便于长时间开车后,休息时使用,缓解疲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包括骨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本体(1)包括靠背框(2)和连接座(3),所述靠背框(2)下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座(3),所述靠背框(2)与连接座(3)之间安装有转轴(15),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座(3)远离靠背框(2)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一轴承(18),所述靠背框(2)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另一端与第一轴承(18)套接,所述第一轴承(18)外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板(19),所述第一轴承盖板(19)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座(3)侧面,所述连接座(3)内部中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3),所述转轴(15)中部固定连接有蜗轮(14),所述蜗杆(13)与蜗轮(14)相互啮合,所述靠背框(2)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4)之间的相视面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中安装有滑块(11),所述滑槽(20)与滑块(11)滑动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3),所述靠背框(2)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板(25),所述电机板(25)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杆(5),所述移动板(23)中部开设有螺纹孔(21),所述螺杆(5)与螺纹孔(21)螺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板(6),所述螺杆(5)上端与加固板(6)转动连接,所述加固板(6)上方左右两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三电机(7),所述加固板(6)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有丝杆(8),所述丝杆(8)贯穿靠背框(2)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上侧开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孔中安装有第二轴承(16),所述第二轴承(16)套接有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下端与蜗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6)上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板(17),所述第二轴承盖板(17)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座(3)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2)、蜗杆(13)和第一电机(12)输出轴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8)和第二轴承(16)均为深沟球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与靠背框(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3)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气缸(9),所述气缸(9)伸缩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按摩敲击杆(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3)的螺旋线升角小于蜗杆(13)和蜗轮(14)啮合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CN202010814040.5A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Pending CN111976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4040.5A CN111976563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4040.5A CN111976563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6563A true CN111976563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4040.5A Pending CN111976563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6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3738A (zh) * 2020-12-01 2021-03-16 张宇 一种波澜式椅子枕头调节机构
CN113829970A (zh) * 2021-08-27 2021-12-24 盐城同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舒适度高的汽车座椅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0158A1 (de) * 2008-10-01 2009-05-28 Daimler Ag Rahmenstruktur
CN206968472U (zh) * 2017-07-07 2018-02-06 甘肃西运联程网络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功能客运汽车座椅
CN209112003U (zh) * 2018-11-29 2019-07-16 吉林省中凯宝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可调节头枕
CN110386037A (zh) * 2018-04-23 2019-10-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
CN110576775A (zh) * 2019-10-21 2019-12-17 山东万方窑炉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座椅牵引器
CN210258125U (zh) * 2019-05-31 2020-04-07 江苏旷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经纬底布可吸湿排汗的汽车用背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0158A1 (de) * 2008-10-01 2009-05-28 Daimler Ag Rahmenstruktur
CN206968472U (zh) * 2017-07-07 2018-02-06 甘肃西运联程网络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功能客运汽车座椅
CN110386037A (zh) * 2018-04-23 2019-10-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
CN209112003U (zh) * 2018-11-29 2019-07-16 吉林省中凯宝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可调节头枕
CN210258125U (zh) * 2019-05-31 2020-04-07 江苏旷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经纬底布可吸湿排汗的汽车用背垫
CN110576775A (zh) * 2019-10-21 2019-12-17 山东万方窑炉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座椅牵引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3738A (zh) * 2020-12-01 2021-03-16 张宇 一种波澜式椅子枕头调节机构
CN112493738B (zh) * 2020-12-01 2023-09-26 佛山市优谊可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波澜式椅子枕头调节机构
CN113829970A (zh) * 2021-08-27 2021-12-24 盐城同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舒适度高的汽车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6563A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
CN111452694A (zh) 一种具有腰部按摩功能的车辆驾驶员座椅
CN211139092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正驾驶座椅靠背骨架总成
CN112493738B (zh) 一种波澜式椅子枕头调节机构
CN213973459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万向轮
CN111546958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新能源汽车用座椅
CN112716738A (zh) 骨科脊柱治疗用康复椅
CN216969447U (zh) 一种稳固型汽车座椅骨架
CN217138616U (zh) 一种自平衡按摩机芯
CN111803340A (zh) 一种气控式气囊神经按摩保健仪
CN213964277U (zh) 一种机芯座的3d按摩头升降机构
CN205737023U (zh) 一种汽车前排电动六向驾驶员座椅
CN206528374U (zh) 一种小型汽车驾驶座椅调节器
CN219727949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高度调节机构
CN215436740U (zh) 一种智慧型电动车
CN212816840U (zh) 一种轮椅踩踏板调节装置
CN217515069U (zh) 一种老人用避障自走车
CN207274478U (zh) 新型可前后调节的汽车座椅
CN218949003U (zh) 一种靠背骨架装配总成
CN212233771U (zh) 一种缓解疲劳的程序员用座椅
CN219947958U (zh) 一种座椅背坐联动装置
CN217259730U (zh) 一种舒适性好的汽车座椅
CN209984413U (zh) 一种仓体长度可调的电子减肥仪
CN214729270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电动车车座
CN21335423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新能源汽车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