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644A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71644A CN111971644A CN201980022800.4A CN201980022800A CN111971644A CN 111971644 A CN111971644 A CN 111971644A CN 201980022800 A CN201980022800 A CN 201980022800A CN 111971644 A CN111971644 A CN 1119716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 pitch
- moire
- wiring pattern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5
- 229910001111 Fin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8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284 Cellulose tri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13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2r,3r,4s,5r,6s)-4,5-diacetyloxy-3-[(2s,3r,4s,5r,6r)-3,4,5-triacetyloxy-6-(acetyloxymethyl)oxan-2-yl]oxy-6-[(2r,3r,4s,5r,6s)-4,5,6-triacetyloxy-2-(acetyloxymethyl)oxan-3-yl]oxyoxan-2-yl]meth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O([C@@H]1O[C@@H]([C@H]([C@H](OC(C)=O)[C@H]1OC(C)=O)O[C@H]1[C@@H]([C@@H](OC(C)=O)[C@H](OC(C)=O)[C@@H](COC(C)=O)O1)OC(C)=O)COC(=O)C)[C@@H]1[C@@H](COC(C)=O)O[C@@H](OC(C)=O)[C@H](OC(C)=O)[C@H]1OC(C)=O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3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0—Systems using moiré fring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导电性部件具有配线部,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该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是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导电性部件具有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更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配线图案、尤其能够同时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和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干涉)的配线图案。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及触摸面板具备导电性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即使重叠于显示装置的像素排列图案上也提供莫尔条纹(moire)的可见性得到改善的画质的具有网格状配线图案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于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显示器)的显示单元上的导电性薄膜,例如可以举出具有导电膜的触摸面板用的导电性薄膜等,该导电膜由具有网格状配线图案(以下,也称为网格图案)的金属细线构成。
在这些导电性薄膜中,由网格图案与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干涉所产生的莫尔条纹的视觉辨认成为问题。在此,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能够说是例如R(红)G(绿)B(蓝)滤色器的排列图案或作为其反转图案的黑矩阵(Black Matrix:以下,也称为BM)图案。作为莫尔条纹的视觉辨认问题,即,一直以来已知有将等间距的配线图案重叠于像素排列图案上时规则性的莫尔条纹明显,这成为问题。因此,提出有具有视觉辨认不出莫尔条纹(尤其是规则性的莫尔条纹)或不易视觉辨认的网格图案的各种导电性薄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及3)。
本申请人的申请所涉及的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是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的导电性薄膜:对于如下莫尔条纹频率信息和强度,进入规定频率范围的莫尔条纹强度之和为规定值以下,所述莫尔条纹频率信息和强度通过使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根据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和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高速傅里叶变换(2DFFT:Two Dimensional FastFourier Transform,)光谱的频率和强度计算出的莫尔条纹频率信息和强度而得到。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中,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可见性。
本申请人的申请所涉及的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以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为基础,将配线图案限定于菱形,根据构成网格图案的金属细线的宽度对上述莫尔条纹强度的和为规定值以下的网格图案的菱形形状赋予不规则性。通过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也能够防止莫尔条纹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可见性。
本申请人的申请所涉及的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是以上侧(TOP)和下侧(BOTTOM)的2层配线图案且赋予有不规则的菱形的配线图案为前提的技术。其中,TOP(上侧)和BOTTOM(下侧)中的至少一侧是对菱形形状的间距赋予有不规则性的配线图案。该技术以根据各颜色的莫尔条纹的评价值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评价值成为阈值以下的方式构成2层的配线图案,所述各颜色的莫尔条纹的评价值通过使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根据各颜色的2DFFT光谱的光谱峰值的强度及频率和所重叠的配线图案的2DFFT光谱的强度及频率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及强度而得到。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中,不依赖于观察距离而根据显示器的强度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从而能够大幅提高可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3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4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014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配线图案的具体例,图标出菱形(钻石)网格图案。但是,当如菱形网格图案那样为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时,即使将其旋转角度及间距等最优化,对抑制规则性的莫尔条纹的产生也存在限制。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3中,为了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进行了对配线图案赋予不规则性的尝试。
然而,对配线图案赋予不规则性时,虽然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减少,但由于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干涉)增加,其结果,存在莫尔条纹(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及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的总和)的可见性不变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中,进行了“选择在赋予不规则性之后莫尔条纹评价指标成为阈值以下的配线图案”的尝试。然而,作为进行这种尝试,与具有规则性的配线图案相比即使能够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也无法保证能够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和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干涉)这两者。在专利文献3中,并没有明确与具有规则性的配线图案相比能够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和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干涉)这两者的配线图案的特征及其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并提供一种在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或将1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和其他的1个方向以上的非直线配线的线配线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中,根据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信息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且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由此具有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更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配线图案、尤其能够同时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和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干涉)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部件是如下导电性部件,其具有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部,其中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是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在此,优选为2个方向以上的所有方向的前述线配线的多个金属细线全部由直线构成。
并且,优选导电性部件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重叠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
并且,优选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前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莫尔条纹评价值是通过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根据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得到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导电性薄膜是如下导电性薄膜,其具有透明基体;及配线部,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配线部具有将直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该直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是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至少1个方向的前述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单元,以规定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及设置于该显示单元上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部件或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薄膜。
在此,优选显示单元为有机EL显示器(OELD),红色(R)、绿色(G)及蓝色(B)中至少2个颜色的像素排列图案不同。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使用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部件或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薄膜。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5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如下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所述导电性部件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具有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部,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是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重叠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获取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对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获取配线图案的透射率,对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导出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并且导出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由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求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即莫尔条纹评价值,制作如此求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在此,线配线优选在2个方向以上的所有方向上为直线配线。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6方式所涉及的导电性薄膜的制作方法是如下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所述导电性薄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具有透明基体和配线部,所述配线部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是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重叠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获取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对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获取配线图案的透射率,对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导出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并且导出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由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求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即莫尔条纹评价值,制作如此求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在上述第1~第6方式中的任意1个方式中,视觉响应特性优选以下述式(1)所表示的视觉传递函数VTF给出。
k≤log(0.238/0.138)/0.1
VTF=1
k>log(0.238/0.138)/0.1
VTF=5.05e-0.138k(1-e0.1k) ……(1)
k=πdu/180
其中,log为自然对数,k为以立体角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deg),u为以长度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mm),d为100mm~1000mm的范围内的观察距离(mm)。
并且,视觉响应特性的观察距离d优选为300mm~800mm中的任一距离。
并且,当将莫尔条纹评价值设为I时,莫尔条纹评价值I优选为利用下述式(2)由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导出的评价值。
I=(Σ(R[i])x)1/x ……(2)
其中,R[i]为莫尔条纹的第i个频率成分的强度,次数x为1~4中的任一值。
并且,次数x优选为2。
并且,莫尔条纹评价值优选为利用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非线性和导出的评价值。
并且,莫尔条纹评价值优选为还包含由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0和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
并且,在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优选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小于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并且,在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优选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大于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
并且,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以下,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评价值优选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评价值,莫尔条纹评价值是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该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是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由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得到。
并且,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下,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优选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并且,在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优选小于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并且,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下,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优选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并且,在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将规定根数设为n且将各个金属细线设为金属细线1、金属细线2、……及金属细线n时,优选距金属细线1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p至少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中的任一个。
条件1:间距p属于(N-d)*T<p<(N+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5-d)*T<p<(N+0.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条件2:间距p属于(N+0.25-d)*T<p<(N+0.2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75-d)*T<p<(N+0.7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其中,T为将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或在仅由金属细线1、金属细线2、……及金属细线n中的任一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金属细线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而以1/F给出的周期,N为0或正的整数且将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间距设为PA时而(n*PA/T)以下的整数,d为0.025~0.25的范围中的任一值。
并且,像素排列图案优选为黑矩阵图案。
并且,规定根数优选为16根以下。
并且,配线部优选为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且所有上述多个金属细线都是直线。
并且,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优选为左右非对称的配线图案。
并且,2个方向的线配线所成的角度优选为40度~140度。
并且,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的线配线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优选为30μm~600μm。
进而,平均间距更优选为300μm以下。
并且,配线部可以具有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与其他的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平均间距相同的配线图案,但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线图案。
并且,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中平均间距最窄的方向的线配线的配线图案优选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更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减少莫尔条纹、尤其能够同时减少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和不规则性的莫尔条纹(干涉)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另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另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8B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像素排列图案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组装有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所示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配线的透射率的图案)的平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16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15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18A是表示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的视觉传递函数的曲线图。
图18B是表示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的另一视觉传递函数的曲线图。
图19是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4根配线的透射率的一维轮廓(profile)。
图20是图19所示的4根配线的第2个配线的透射率的一维轮廓。
图21是图19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一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22是图2所示的最优化结果的4根配线的透射率的一维轮廓。
图23是图2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一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24是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25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27是512根配线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28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27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图29是表示图28所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3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的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另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不同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33是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34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图35是图34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中的、根据图31所示的直线配线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
图36是图34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中的、根据图32所示的直线配线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
图3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3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7所示的配线图案的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
图39是图37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40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39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中根据图38所示的直线配线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
图42是表示图35所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43是表示图41所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人眼的视觉特性的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44是表示图12所示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以及主配线频率成分的cos波及sin波的曲线图。
图45是表示图44所示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的曲线图。
图46是表示图2所示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以及主配线频率成分的cos波及sin波的曲线图。
图47是表示图46所示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的曲线图。
图48是表示图31所示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以及主配线频率成分的cos波及sin波的曲线图。
图49是表示图48所示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的曲线图。
图50是表示图38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以及主配线频率成分的cos波及sin波的曲线图。
图51是表示图50所示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的曲线图。
图52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4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方法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5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方法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5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57是示意性地表示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线配线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58是示意性地表示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线配线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59是示意性地表示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线配线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60是图57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61是图58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62是图59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63是表示在图60~图6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中规定的角度范围中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相对于所有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的比率的曲线图。
图64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65是图6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
图6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1个开口部内的电极内虚设图案部的一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将至少具有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部的部件定义为导电性部件,其中将具备透明基体的部件定义为导电性薄膜。即,本发明的导电性部件既包含直接配置于显示单元上的情况或直接配置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上的情况等中所使用的不具有透明基体的部件,也包含具备透明基体的导电性薄膜。因此,本发明以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图案为特征,与透明基体无关地,无论在未规定透明基体的导电性部件中,还是在具备透明基体的导电性薄膜中,均关于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特征性的配线图案其本身。以下,关于本发明,主要对具有透明基体的导电性薄膜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特征为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图案,因此其说明当然关于上位概念的导电性部件。在此,本发明的导电性部件能够称为传感器部件。
并且,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导电性部件及导电性薄膜,以触摸面板用的导电性薄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只要具有具备如下配线图案的配线部,则可以为任何导电性薄膜,该配线图案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该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因此,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只要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即可。
并且,本发明只要为具备这种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薄膜且为设置于显示装置的各种发光强度的显示单元上的导电性薄膜,则可以为任何导电性薄膜。例如,本发明当然可以为电磁波屏蔽件用的导电性薄膜等。在此,具有设置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当然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有机EL显示器(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或无机EL显示器等。
在此,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的配线图案是指包括“仅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一侧的配线图案”或“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两侧的各个面的配线图案中的一个面的配线图案或两个面的配线图案”或“层叠于透明基体的一面的配线图案中的1个配线图案或2个以上的配线图案”等,并且还是指“将配置于透明基体的两侧的各个面的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重合而成的)配线图案”或“将层叠于透明基体的一面的配线图案中的2个以上的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重合而成的)配线图案”或“贴合分别配置于2片透明基体的配线图案而将2个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重合而成的)配线图案”。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另外,重叠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以下,也称为显示器)只要各像素按照像素排列图案(以下,也称为BM图案)排列而成且在由导电性薄膜的重叠所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评价中能够考虑其发光强度(亮度),则并不特别限制。或者,只要射出包含互不相同的至少3个颜色例如红、绿及蓝的3个颜色的多个颜色的光的各个子像素按照各个子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且在由导电性薄膜的重叠所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评价中能够考虑其发光强度(亮度),则并不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如以往那样RGB等多个颜色中的各个颜色的子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子像素的形状、尺寸、像素排列的周期及方向)全部相同且能够以G子像素为代表的显示单元,也可以为如前述的OELD那样在多个颜色中并不全部相同,即对于至少2个颜色,子像素的像素排列图案不同的显示单元。
并且,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器可以为如高分辨率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那样发光强度高的显示器,也可以为如低分辨率的台式计算机或电视(TV)等那样发光强度低的显示器,也可以为如中分辨率笔记本电脑等那样发光强度中等程度的显示器。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是具有在对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的观点上优异的配线图案、尤其在重叠于像素排列图案时相对于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薄膜。
图1中所例示的导电性薄膜10具有:透明基体12;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个面(图1中上侧的面),由多个金属制的细线(以下,称为金属细线)14构成,且成为第1电极部的第1配线部16a;以被覆金属细线14的方式经由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第1配线部16a的大致整个面的第1保护层20a;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个面(图1中下侧的面),由多个金属制的细线14构成,且成为第2电极部的第2配线部(电极)16b;及经由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第2配线部16b的大致整个面的第2保护层20b。
另外,以下将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总称时简称为配线部16,将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总称时简称为粘接层18,将第1保护层20a及第2保护层20b总称时简称为保护层20。
另外,导电性薄膜10只要至少具有透明基体12和第1配线部16a即可,虽未图示,但可以在透明基体12与第1配线部16a之间或透明基体12与第2配线部16b之间设置密接强化层、底涂层等功能层。
透明基体12只要由透明且具有电绝缘性即绝缘性且透光性高的材料构成且能够支撑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则并不受特别限定。作为构成透明基体12的材料,例如能够举出树脂、玻璃及硅等材料。作为玻璃,例如能够举出强化玻璃及无碱玻璃等。作为树脂,例如能够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环烯烃聚合物(COP:cyclo-olefin polymer)、环状烯烃·共聚物(COC:cyclic olefin copolymer)、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丙烯酸树脂、聚乙烯(PE:polyethylen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聚偏二氯乙烯(PVDC:polyvinylidene chloride)、三乙酰纤维素(TAC:cellulose triacetate)等。透明基体12的厚度例如为20~1000μm,尤其优选为30~100μm。
本发明中,“透明”是指透光率在波长400~800nm的可见光波长区域中为至少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90%以上。透光率使用JIS K7375:2008中规定的“塑料--全光线透射率及全光线反射率的求法”测定。
并且,透明基体12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30%~100%。全光线透射率例如使用JIS K 7375:2008中规定的“塑料--全光线透射率及全光线反射率的求法”测定。
另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部件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中至少具有配线部16a,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部件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一例的平面图,可以说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部件的图。
金属细线14只要为导电性高的金属制的细线,则并不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举出由金(Au)、银(Ag)或铜(Cu)的线材等构成的细线。从可见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金属细线14的线宽细,例如为30μm以下即可。另外,在触摸面板用途中,金属细线14的线宽优选为0.1μm以上且1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9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且7μm以下。另外,尤其优选1μm以上且4μm以下。
如图2所示,配线部16(16a、16b)由具有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4(24a、24b)的配线层28(28a及28b)构成,该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4是将由图3所示的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直线配线21a和由图4所示的在另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直线配线21b重叠而排列成网格状。在此,配线层28a的配线图案24a与配线层28b的配线图案24b可以为相同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也可以为不同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以下,视为相同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而不进行区分,设为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以下,明确是网格状时,也简称为配线图案)24而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24中,直线配线21a及21b是均分别具有4根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Pra和Prb,各个重复间距Pra和Prb为等间距(Pra和Prb为恒定值),直线配线21a的4根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P1a、P2a、P3a及P4a为非等间距(P1a、P2a、P3a及P4a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同时,是直线配线21b的4根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P1b、P2b、P3b及P4b为非等间距(P1b、P2b、P3b及P4b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并且,直线配线21a和21b的4根金属细线14各自的重复间距Pra和Prb相同(Pra=Prb),直线配线21a和21b的4根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也相同(P1a=P1b且P2a=P2b且P3a=P3b且P4a=P4b)。
如图2所示,配线图案24是排列有规定形状的开口部(单元)22(22a、22b、22c、22d)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5a,该开口部是通过作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直线配线21a与直线配线21b的重叠将多个金属细线14彼此相互交叉而形成。
因此,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5a能够说是具有平面视时相互保存规定角度且间距(因此尺寸)不同的多种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的开口部22(22a、22b、22c、22d)在成规定角度的2个方向上多个连续相连而成的配线图案。
在图2所示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5a的直线配线21a及21b中,4根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4根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该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即可。
能够设为非等间距的金属细线14的最小根数为2根,因此规定根数为2根以上。并且,规定根数优选为64根以下,更优选为32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根以下。尤其优选的规定根数为2根以上且8根以下。其原因如后面所说明,是因为,越增加设为非等间距的规定根数,直线配线21的最小频率越降低,直线配线21本身越容易被视觉辨认。并且,认为是因为,越增加规定根数,直线配线21的频率成分越细地扩大,因此,其结果会导致较细地产生多个莫尔条纹成分,无论如何将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最优化,也难以使多个莫尔条纹的全部远离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另外,本发明中,无需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全部的间距不同,只要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中至少2根金属细线的间距不同即可。
并且,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直线配线21为直线配线21a及21b这2个方向,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3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21进行重叠。另外,重叠方向不同的直线配线21的方向的数量优选为8个方向以下,更优选为4个方向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个方向。其原因如后面所说明,是因为为了确保透射率,每单位面积的金属细线14的根数存在上限,因此直线配线21的方向的数量少时,能够增加每1个方向的金属细线14的根数,结果能够缩小金属细线14的配线间距而使莫尔条纹难以产生。并且,是因为,金属细线14的配线间距窄时,在不影响直线配线21本身的可见性的范围内能够更自由地将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最优化而减少莫尔条纹。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作为导电性薄膜的触控传感器的功能欠缺,直线配线21的方向的数量最少需要2个方向,因此最优选2个方向。
在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25a中,将重复间距相等的直线配线21a及21b在2个方向上进行了重叠,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重复间距不同的直线配线在2个方向以上进行重叠。在此,在将直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中,当如图2所示的例子那样2个方向的重复间距相等时,以该重复间距的单位成为菱形,当2个方向的重复间距不同时,以该重复间距的单位成为平行四边形。
并且,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5a是在直线配线21a及21b的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21中规定根数(4根)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4根)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中,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配线图案25b那样,作为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方向不同的直线配线可以仅为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21(直线配线21a及21b中的任一个)。并且,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为3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21全部是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
图5所示的配线图案25b是将直线配线21a和直线配线21c重叠而排列成网格状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直线配线21a在图3所示的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规定根数(4根)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4根)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该直线配线21c由图6所示的在另1个方向上平行地且以等间距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如此,本发明中,至少具有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构成的配线图案即可。在此,由重叠于具有该本发明的特征的直线配线的在另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线配线无需一定为直线配线,也可以为曲线配线、例如如后述的图59所示的曲线配线23c,也可以为由折线构成的线配线。本发明中,将由直线配线、曲线配线及折线构成的线配线等统称为线配线。本发明中,为了减少莫尔条纹,被重叠的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优选为在被重叠的2个方向以上的所有方向上为直线配线。另外,以下以被重叠的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全部为直线配线的例子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只要被重叠的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为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直线配线,则其他的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为非直线配线的情况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因此,配线图案25b包含直线配线21a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因此能够说是具有平面视时相互保存规定角度且间距(因此尺寸)不同的多种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的开口部22在成规定角度的2个方向上多个连续相连而成的配线图案。
另外,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方向不同的直线配线21的数量当然为被重叠的方向不同的直线配线的方向的数量以下,但优选为与被重叠的方向不同的直线配线的方向的数量相等。即,优选为在被重叠的所有方向的直线配线21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其原因如后面所说明,是因为在各个方向的直线配线21中,将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分别设为非等间距以相互抵消导致产生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由此与设为等间距相比更能够减少莫尔条纹,因此优选为在所有方向的直线配线21中设为非等间距以相互抵消导致产生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来减少莫尔条纹。并且,本发明中,设为非等间距的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及规定根数可以在所有方向上相同,也可以在各个方向上不同。
另外,在配线图案25a及25b的直线配线21(21a、21b)中,关于重复间距为等间距的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中至少2根金属细线的非等间距,将重复间距除以规定根数的平均间距设为100%时,为了不使直线配线21本身被视觉辨认,优选为10%以上或190%以下为,并且,为了得到减少莫尔条纹的效果,优选为99%以下或101%以上。即,为了使直线配线21本身不被视觉辨认而得到减少莫尔条纹的效果,至少2根金属细线的非等间距优选为10%以上且99%以下或101%以上且190%以下。
并且,作为规定根数的重复间距的偏差,优选为在±20%以内,更优选为在±10%以内,进一步优选为在±5%以内。
另外,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10具有如下配线图案:该配线图案是将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直线配线21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且包含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21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14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14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相对于显示单元的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另外,本发明中,相对于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配线图案是指相对于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莫尔条纹不会被人的视觉察觉的配线图案。
因此,配线图案24(24a、24b)具有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且是相对于显示单元的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配线图案,并且是由配线图案24a及24b(的透射率图像数据)重合而成的合成配线图案24的合成图像数据和分别熄灭显示器的多个颜色的光时的各颜色的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数据求出的莫尔条纹的评价指标成为规定评价阈值以下的配线图案。即,配线图案24能够说是包含如下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该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重叠于规定发光强度的显示器的显示画面而能够充分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可见性,并且相对于显示单元的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如下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能够生成莫尔条纹的可见性优异的配线图案,该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是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且是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并且相对于显示单元的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
并且,在包含这种被最优化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4中,在构成开口部22的金属细线14的边(直线配线21)上可以形成有断线(断路),也可以如后述的虚设电极部及电极内虚设图案部那样,为了形成电绝缘性而金属细线14因断线(断路)在中途被切断。另外,在重叠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直线配线21a的图5所示的等间距的直线配线21c中,当然也可以在构成开口部22的金属细线14的边上形成有断线(断路),也可以金属细线14在中途被切断。作为这种具有断路(断线部)的网格状配线图案的形状,能够适用本申请人的申请所涉及的日本专利6001089号或WO2013/094729中所记载的导电性薄膜的网格状配线图案的形状。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中,在图1中,透明基体12的上侧(观察侧)的第1配线部16a的多个金属细线14和下侧(显示器侧)的第2配线部16b的多个金属细线14均具有包含图2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或包含图5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b来分别作为配线图案24a及24b,并构成由包含上侧及下侧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4a及24b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24。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中,合成配线图案24与配线图案24a及24b同样地是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而且,配线图案24a及24b是包含相对于显示单元的规定亮度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并且合成配线图案24也是包含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
即,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将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均由具有包含如图2或图5所示的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结果,由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的金属细线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也包含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任一个配线部16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具备包含图2或图5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或25b的多个金属细线即可。或者,也可以以第1配线部16a的配线图案24a和第2配线部16b的配线图案24b均不包含图2或图5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而在由这些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24中包含如图2或图5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方式构成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的多个金属细线。
如此,通过将导电性薄膜的上侧或下侧的配线部16(配线部16a或16b)的全部或一部分金属细线由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或25b构成,和/或,通过以在由两个配线部16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24中包含配线图案25a或25b那样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方式构成两个配线部16的多个金属细线,能够使由两个配线部16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24包含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来改善由与显示器的干涉而产生的莫尔条纹可见性。也可以将两个配线部16的配线图案均由具有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例如,后述的图12所示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同时以使由两个配线部16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24成为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方式构成两个配线部16的多个金属细线。
并且,也可以将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由具有不同的配线图案24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例如,可以将透明基体12的上侧的第1配线部16a由具有包含图2或图5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下,以图2为代表)的配线图案25a或25b的多个金属细线14(以下,以25a为代表)构成,将透明基体12的下侧的第2配线部16b由具有后述的图12所示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相反地,也可以将第1配线部16a由具有图12所示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将第2配线部16b由具有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由于在由这种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中也包含在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所以利用该合成配线图案能够改善由与显示器的干涉而产生的莫尔条纹可见性。
并且,如上所述,也可以将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多个金属细线14利用断线(断路)如图7所示分断为构成配线层28的电极部17(17a、17b)和虚设电极部(非电极部)26,将电极部17(17a、17b)及虚设电极部26中的任一个由具有包含图2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将另一个由具有图12所示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从而制成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由于在这种由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a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组合与配线图案25a或配线图案25c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中也包含在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所以利用该合成配线图案能够改善由与显示器的干涉而产生的莫尔条纹可见性。
另外,关于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如上所述,第1保护层20a以被覆第1配线部16a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由第1配线部16a构成的配线层28a的大致整个面。并且,第2保护层20b以被覆第2配线部16b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由第2配线部16b构成的配线层28b的大致整个面。
在上述例子中,第1保护层20a利用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配线层28a,第2保护层20b利用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配线层28b的大致整个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保护层只要通过被覆配线层的配线部的金属细线而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则无需一定要将两者粘接,也可以没有粘接层。并且,本发明中,也可以没有第1保护层20a和/或第2保护层20b。
在此,作为粘接层18(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的材料,可以举出湿式层合(wet laminate)粘接剂、干式层合(dry laminate)粘接剂或热熔体(hot melt)粘接剂等,但第1粘接层18a的材质和第2粘接层18b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并且,与透明基体12同样地,保护层20(第1保护层20a及第2保护层20b)由包含树脂、玻璃、硅的透光性高的材料构成,但第1保护层20a的材质和第2保护层20b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1保护层20a的折射率n1及第2保护层20b的折射率n2优选为均是与透明基体12的折射率n0相等或接近其的值。在该情况下,相对于第1保护层20a的透明基体12的相对折射率nr1及相对于第2保护层20b的透明基体12的相对折射率nr2均成为接近1的值。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折射率是指在波长589.3nm(钠的D线)的光中的折射率,例如在树脂中以作为国际标准规格的ISO 14782:1999(对应于JIS K 7105)来定义。并且,透明基体12相对于第1保护层20a的相对折射率nr1以nr1=(n1/n0)来定义,透明基体12相对于第2保护层20b的相对折射率nr2以nr2=(n2/n0)来定义。
在此,相对折射率nr1及相对折射率nr2只要在0.86以上且1.15以下的范围即可,更优选为0.91以上且1.08以下。
另外,通过将相对折射率nr1及相对折射率nr2的范围限定在该范围来控制透明基体12与保护层20(20a、20b)的部件之间的光的透射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并改善莫尔条纹的可见性。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中,透明基体12的上侧及下侧这两侧的配线部16(16a及16b)均成为具备多个金属细线14的电极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1配线部16a及第2配线部16b中的至少一个由电极部和非电极部(虚设电极部)构成。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一例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另外,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与图2、图5或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平面图相同,因此在此省略。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具有:由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个(图7的上侧)面的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构成的第1配线部16a;由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个(图7的下侧)面的第2电极部17b构成的第2配线部16b;经由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由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构成的第1配线部16a的大致整个面的第1保护层20a;及经由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由第2电极部17b构成的第2配线部16b的大致整个面的第2保护层20b。
在导电性薄膜11中,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分别由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并且作为配线层28a而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个(图7的上侧)面,第2电极部17b由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且作为配线层28b而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个(图7下侧)面。在此,与第1电极部17a同样地,虚设电极部26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一个(图7的上侧)面,如图示例那样,由与在形成于另一个(图7的下侧)面的第2电极部17b的多个金属细线14相对应的位置上同样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
虚设电极部26仅与第1电极部17a分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并处于与第1电极部17a电绝缘的状态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中,在透明基体12的一个(图7的上侧)面上也形成有由与形成于透明基体12的另一个(图7的下侧)面的第2电极部17b的多个金属细线14相对应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虚设电极部26,因此能够控制透明基体12的一个(图7的上侧)面上的由金属细线所引起的散射,从而能够改善电极可见性。
在此,配线层28a的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具有金属细线14和由开口部22形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4a。并且,与第1电极部17a同样地,配线层28b的第2电极部17b具有金属细线14和由开口部22形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4b。如上所述,透明基体12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第2电极部17b处于与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电绝缘的状态下。
另外,第1电极部17a、第2电极部17b及虚设电极部26分别能够由与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10的配线部16相同的材料相同地形成。
另外,第1保护层20a以被覆第1配线部16a的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各自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由第1电极部17a及虚设电极部26构成的配线层28a的大致整个面。
并且,第2保护层20b以被覆第2配线部16b的第2电极部17b的金属细线14的方式利用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由第2电极部17b构成的配线层28b的大致整个面。
另外,图7所示的导电性薄膜11的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以及第1保护层20a及第2保护层20b与图1所示的导电性薄膜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如上所述,也可以没有第1保护层20a、第2保护层20b、第1粘接层18a及第2粘接层18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中,具备第2电极部17b的第2配线部16b不具有虚设电极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第2配线部16b中与第1配线部16a的第1电极部17a相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仅与第1电极部17a分开规定间隔而处于与第2电极部17b电绝缘的状态下的由金属细线14构成的虚设电极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中,也能够通过在上述第1配线部16a设置虚设电极部,并且,在第2配线部16b设置这种虚设电极部,而使第1配线部16a的第1电极部17a与第2配线部16b的第2电极部17b的各网格配线对应配置,因此能够控制透明基体12的一个(例如,图7的上侧或下侧)面上的由金属细线所引起的散射,从而能够改善电极可见性。另外,在此所说的虚设电极部相当于WO2013/094729中所记载的非导电图案。
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及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中,在透明基体12的上侧及下侧这两侧分别形成有配线部16(16a及16b),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8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A那样,设为将如下导电性薄膜要素重叠2个的结构,该导电性薄膜要素是在透明基体12的一个面(图8A中上侧的面)形成有由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配线部16,并在配线部16的大致整个面以被覆金属细线14的方式经由粘接层18粘接有保护层20。
图8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A具有:图8A中下侧的透明基体12b;形成于该透明基体12b的上侧面的由多个金属细线14所形成的第2配线部16b;经由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第2配线部16b上的第2保护层20b;例如利用粘接剂等粘接并配置于第2保护层20b上的上侧的透明基体12a;形成于该透明基体12a的上侧面的由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第1配线部16a;及经由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第1配线部16a上的第1保护层20a。
在此,第1配线部16a和/或第2配线部16b的金属细线14的至少一个的全部或一部分是包含图2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或者,由第1配线部16a的配线图案与第2配线部16b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是包含图2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
在图1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及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中,在透明基体12的上侧及下侧这两侧分别形成有配线部16(16a及16b),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8B所示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B那样设为仅具有1个如下导电性薄膜要素的结构,该导电性薄膜要素是在透明基体12的一个面(图8B中上侧的面)形成有由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配线部16,并在配线部16的大致整个面以被覆金属细线14的方式经由粘接层18粘接有保护层20。
图8B所示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B具有:透明基体12;形成于该透明基体12的上侧面的由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第1配线部16a;经由第1粘接层18a粘接于第1配线部16a上的第1保护层20a;及经由第2粘接层18b粘接于透明基体12的下侧的大致整个面的第2保护层20b。此时,也可以没有透明基体12的下侧的面的粘接层18及保护层20。
在此,配线部16a的金属细线14的全部或一部分是包含图2所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
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第3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A及第4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B例如适用于图9中示意性地表示的显示单元30(显示器)的触摸面板(44:参考图10),是在导电性薄膜的上侧或下侧的配线部的全部或一部分金属细线的配线图案和/或由两个配线部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中包含相对于显示器的像素排列(BM)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配线图案的导电性薄膜。
另外,关于本发明中必须的配线图案相对于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的莫尔条纹可见性的最优化,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基本上如上构成。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像素排列图案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如图9中示出其一部分那样,在显示单元30中,多个像素32排列成矩阵状而构成有规定的像素排列图案。1个像素32是3个子像素(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及蓝色子像素32b)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构成。1个子像素呈沿垂直方向纵长的长方形状。像素32的水平方向的排列间距(水平像素间距Ph)与像素32的垂直方向的排列间距(垂直像素间距Pv)大致相同。即,由1个像素32和包围该1个像素32的黑矩阵(BM)34(图案材)构成的形状(参考以阴影线表示的区域36)呈正方形。并且,在图9的例子中,1个像素32的纵横比(aspectratio)并非1,而成为水平方向(横)的长度>垂直方向(纵)的长度。
由图9明确可知,由多个像素32各自的子像素32r、32g及32b构成的像素排列图案以分别包围这些子像素32r、32g及32b的BM34的BM图案38来规定。将显示单元30和导电性薄膜10、11、11A或11B重叠时所产生的莫尔条纹是因为以显示单元30的BM34的BM图案38规定的子像素32r、32g及32b各自的像素排列图案与导电性薄膜10、11、11A或11B的配线图案24的干涉而产生。
当在具有上述子像素32r、32g及32b各自的像素排列图案的显示单元30的显示面板上例如配置导电性薄膜10、11、11A或11B时,就导电性薄膜10、11、11A或11B的配线图案24(配线图案24a与24b的合成配线图案)而言,配线图案24a和24b中的至少一个和/或合成配线图案24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并且相对于子像素32r、32g及32b各自的像素排列图案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因此不存在子像素32r、32g及32b各自的像素排列图案与导电性薄膜10、11、11A或11B的金属细线14的配线图案之间的空间频率的干涉,可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为莫尔条纹的可见性优异。以下,以导电性薄膜10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在导电性薄膜11、11A或11B中也相同。
另外,图9所示的显示单元30可以由液晶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有机EL面板、无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构成,其发光强度可以根据分辨率而不同。
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及其发光强度并不特别限制,可以为以往公知的任何显示器的像素排列图案及其发光强度,也可以与OELD等RGB的各颜色的周期和/或强度不同,也可以与如图9所示的由同一形状的RGB子像素构成且子像素内的强度偏差大、或仅考虑子像素内的强度偏差小且强度最高的G子像素(通道),尤其可以为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强度高的显示器等。作为OELD的像素图案,例如有日本特开2018-19819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PenTile排列。作为组装有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器,可以为PenTile排列的OELD。
接着,参考图10对组装有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0中,作为显示装置40,举出组装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0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为代表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40具有:能够显示彩色图像和/或单色图像的显示单元30(参考图9);检测从输入面42(箭头Z1方向侧)的接触位置的触摸面板44;及收容显示单元30及触摸面板44的框体46。通过设置于框体46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的大的开口部,使用者能够接触触摸面板44。
触摸面板44除了上述导电性薄膜10(参考图1及图2)以外,还具备层叠于导电性薄膜10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的覆盖部件48、通过电缆50与导电性薄膜10电连接的可挠性基板52及配置于可挠性基板52上的检测控制部54。
在显示单元30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通过粘接层56粘接有导电性薄膜10。导电性薄膜10以使另一个主面侧(第2配线部16b侧)与显示单元30对向的方式配置于显示画面上。
覆盖部件48通过被覆导电性薄膜10的一面而发挥作为输入面42的功能。并且,通过防止与接触体58(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的直接接触,能够抑制擦伤的产生和/或尘埃的附着等,能够使导电性薄膜10的导电性稳定。
覆盖部件48的材质例如可以为玻璃、强化玻璃或树脂薄膜。可以使覆盖部件48的一面(箭头Z2个方向侧)以用氧化硅等涂布的状态与导电性薄膜10的一面(箭头Z1方向侧)密合。并且,为了防止由摩擦等所引起的损伤,可以贴合导电性薄膜10及覆盖部件48而构成。
可挠性基板52是具备可挠性的电子基板。在本图示例中,固定于框体46的侧面内壁,但配设位置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检测控制部54构成电子电路,该电路电路在使作为导体的接触体58与输入面42接触(或接近)时,掌握接触体58与导电性薄膜1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该接触位置(或靠近位置)。
适用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显示装置基本上如上构成。
接着,本发明中,对如下进行说明:在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中,在至少1个方向上根据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信息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由此成为在该方向上莫尔条纹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少的配线图案。另外,以下以被重叠的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全部为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如上所述,若被重叠的2个方向以上的线配线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为直线配线,则通过在该直线配线中本发明的“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在该直线配线中会成为莫尔条纹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少的配线图案。
首先,对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时产生莫尔条纹的原理进行说明,接着,基于该原理,对通过本发明的“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而与等间距相比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原因进行说明。
(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时产生莫尔条纹的原理)
为便于理解,以一维思考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将像素排列的发光亮度图案设为bm(x)。其中,bm(x)表示位置x上的亮度。若对bm(x)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则能够如下述式(3)那样表示。其中,记号“*”表示乘法运算。并且,bm(x)设为周期2*Lb的周期函数,ω1、ω2、ω3、……分别为π/Lb、2*π/Lb、3*π/Lb、……。
bm(x)=A0+(a1*cos(ω1*x)+b1*sin(ω1*x)+a2*cos(ω2*x)+b2*sin(ω2*x)……)……(3)
根据欧拉公式,cos(ωn*x)及sin(ωn*x)分别能够如下那样以多表示。其中,i表示虚数单位。
cos(ωn*x)=(exp(i*ωn*x)+exp(-i*ωn*x))/2
sin(ωn*x)=(exp(i*ωn*x)-exp(-i*ωn*x))/(2*i)
因此,上述式(3)成为如下述式(4)那样。
bm(x)=A0+(((a1-i*b1)/2)*exp(i*ω1*x)+((a1+i*b1)/2)*exp(-i*ω1*x))……(4)
如此,上述式(4)能够以多如下述式(5)那样表示。
bm(x)=A0+Σ(An*exp(i*ωn*x)+Bn*exp(-i*ωn*x))……(5)
其中,An及Bn如下那样均以多成为共轭关系。
An=(an-i*bn)/2
Bn=(an+i*bn)/2
同样地,若将配线的透射率图案设为mesh(x)而以多的傅里叶级数表示mesh(x),则能够如下述式(6)那样表示。
mesh(x)=C0+Σ(Cm*exp(i*βm*x)+Dm*exp(-i*βm*x))……(6)
其中,mesh(x)设为周期2*Lm的周期函数,βm表示m*π/Lm。并且,Cm及Dm如下那样均以多成为共轭关系。
Cm=(cm-i*dm)/2
Dm=(cm+i*dm)/2
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图案成为上述像素排列的发光亮度图案(5)和配线的透射率图案(6)的乘法运算,因此可如下表示。
bm(x)*mesh(x)=A0*C0
+C0*(Σ(An*exp(i*ωn*x)+Bn*exp(-i*ωn*x)))
+A0*(Σ(Cm*exp(i*βm*x)+Dm*exp(-i*βm*x)))
+ΣΣ(An*exp(i*ωn*x)+Bn*exp(-i*ωn*x))
*(Cm*exp(i*βm*x)+Dm*exp(-i*βm*x))……(7)
上述式(7)中,第1行的A0*C0表示重叠图案的平均亮度,第2行表示乘以配线图案的平均透射率C0而得到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第3行表示乘以像素排列图案的平均亮度A0而得到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
利用第4行的式给出重叠图案的莫尔条纹。关于第4行的式,若对一个n与m的组合进行展开,则能够以下述式(8)表示。
(An*exp(i*ωn*x)+Bn*exp(-i*ωn*x))*(Cm*exp(i*βm*x)+Dm*exp(-i*βm*x))
=An*Cm*exp(i*(ωn*x+βm*x))+Bn*Dm*exp(-i*(ωn*x+βm*x))
=An*Cm*exp(i*(ωn*x+βm*x))+Bn*Dm*exp(-i*(ωn*x+βm*x))
其中,An与Bn为共轭关系,Cm与Dm也为共轭关系,基于此,可知上式的An*Cm与Bn*Dm及An*Dm与Bn*Cm为共轭关系。
并且,可知上式的An*Cm*exp(i*(ωn*x+βm*x))与Bn*Dm*exp(-i*(ωn*x+βm*x))及An*Dm*exp(i*(ωn*x-βm*x))与Bn*Cm*exp(-i*(ωn*x-βm*x))也为共轭关系。
在此,An*Cm及Bn*Dm能够如下表示。
An*Cm=ABS(An*Cm)*exp(i*θ1)
Bn*Dm=ABS(An*Cm)*exp(-i*θ1)
如此一来,上述式(8)的An*Cm*exp(i*(ωn*x+βm*x))+Bn*Dm*exp(-i*(ωn*x+βm*x))成为2*ABS(An*Cm)*cos(ωn*x+βm*x+θ1),能够仅以实数来表示。其中,ABS(An*Cm)表示多An*Cm的绝对值。
同样地,上述式(8)的An*Dm*exp(i*(ωn*x-βm*x))+Bn*Cm*exp(-i*(ωn*x-βm*x))成为2*ABS(An*Dm)*cos(ωn*x-βm*x+θ2),能够仅以实数来表示。
结果,关于上述式(7)式的第4行的式,若对一个n与m的组合进行展开,则成为下述式(9)。
2*ABS(An*Cm)*cos(ωn*x+βm*x+θ1)+2*ABS(An*Dm)*cos(ωn*x-βm*x+θ2)……(9)
由上述式(9)可知,若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进行重叠(即,乘法运算),则在各自的频率ωn及βm的和的频率ωn+βm下产生强度2*ABS(An*Cm)=2*ABS(An)*ABS(Cm)的莫尔条纹,在差的频率ωn-βm下产生强度2*ABS(An*Dm)=2*ABS(An)*ABS(Dm)的莫尔条纹。其中,ABS(Cm)和ABS(Dm)均为配线图案的频率βm的强度且成为相同的值。
另外,如在至今为止的说明中可知那样,ABS(An)、ABS(Bn)、ABS(Cm)、ABS(Dm)分别为多傅里叶级数下的强度,因此成为实数的傅里叶级数下的强度的1/2(这是因为,在多傅里叶级数中分离为共轭关系的2个多)。
并且,由上述式(8)可知,在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乘法运算)而成的图案的一维频率分布中,将像素排列图案的一维频率分布中的各频率ωn的成分的系数An及Bn与配线图案的一维频率分布中的各频率βm的成分的系数Cm及Dm的乘法运算值(多)作为系数的莫尔条纹成分是在将各个频率进行加法运算而得到的频率下产生。其中,将系数Bn的频率视为-ωn,将系数Dm的频率视为-βm。这些莫尔条纹中成为问题的莫尔条纹是频率ωn-βm(及-(ωn-βm))的莫尔条纹。这是因为,人的视觉响应特性对低频图案具有灵敏度,因此即使没有视觉辨认出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的各自的频率ωn及βm的图案,由于频率ωn-βm的莫尔条纹为低频,因此使其被视觉辨认。
至今为止,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以一维思考方式对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和配线的透射率图案进行说明。两个图案实际上为二维,但在二维的情况下,不仅考虑x方向的频率,还考虑y方向的频率即可,能够同样导出表示莫尔条纹的式。其结果,在二维的情况下,在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和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x方向及y方向各自的频率成分的差的频率与和的频率下会产生各个强度的积的强度的莫尔条纹。
接着,利用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图9所示的显示单元30的子像素32r、32g及32b中的任一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一例。并且,在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即,配线的透射率的图案)25c。
其中,将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25c的开口部22的形状设为菱形,在图12中示出与x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6°、间距为101μm的例子。当配线图案25的开口部22的形状为菱形时,能够由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的重叠来表示。在图13中示出2个方向中右方向的(沿在左(上)方向上延伸的右(上)方向排列)直线配线21d。另外,在图6中示出2个方向中左方向的(沿在右(上)方向上延伸的左(上)方向排列)直线配线21c。其中,直线的配线的“方向”是指直线的配线排列的方向,是相对于直线垂直的方向。
并且,图14是图11的像素排列图案(即,像素排列的亮度的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以圆的面积表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图15是图12的配线图案25c的二维频率分布,以圆的面积表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另外,在图14及图15的二维频率分布中仅示出第1象限和第2象限。图15的第1象限的频率成分表示图12的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d的频率成分,图15的第2象限的频率成分表示图12的左方向的直线配线21c的频率成分。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显示单元,能够使用如有机EL显示器(OELD)那样,对于红色(R)、绿色(G)及蓝色(B)中至少2个颜色,像素排列图案不同的显示器的显示单元。在图64中示意性地示出这种有机EL显示器(OELD)的显示单元30a的子像素RGB中的任一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另一例。并且,图65是图64的像素排列图案(即,像素排列的亮度的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以圆的面积表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其中,图64表示对应于图11的像素排列图案,图65表示对应于图14的二维频率分布。
图16是计算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15所示的配线图案25c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即频率的差,并在该差分的频率上标绘各个强度的乘法运算值的图。其中,图16的x频率及y频率的刻度范围与图14及图15不同,并且,各成分的圆的面积与强度的关系也不同。
在此,由上述式(8)可知,为了准确地导出莫尔条纹成分,需要对像素排列图案的所有频率成分(包括共轭关系的成分)及配线的所有频率成分乘法运算各成分的系数(复数)并标绘在各成分的频率的和的频率上(与负频率的和相当于计算上述差)。然而,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图16是标绘有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中y频率为0以下的区域的各成分和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中y频率为0以上的区域中除频率0的成分以外的各成分的莫尔条纹的图。
在此,由上述式(7)可知,在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图案中,除了以上述式(7)的第4行的式给出的莫尔条纹以外,还包含以上述式(7)的第3行给出的“乘以像素排列图案的平均亮度而得到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在图16中还包含该成分。具体而言,对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0的成分(相当于上述式(7)的A0)和配线的各成分进行乘法运算并标绘在频率0的成分与配线的各成分的频率的和即配线的各成分的频率上。
在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图案中还包含以上述式(7)的第2行给出的“乘以配线图案的平均透射率而得到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各频率成分”,但在图16中不包含该成分。具体而言,在将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与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乘法运算值标绘在各成分的频率的和的频率上时,配线图案的频率0的成分(相当于上述式(7)的C0)除外。在图16的标绘中,不需要各莫尔条纹成分的相位信息,只要导出强度即可,因此能够由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15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简单地导出。即,单纯地由图15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与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频率之差,并在该差的频率上标绘各个成分的强度的乘法运算值即可。
在此,如前面所说明,在图16的标绘中还包含“乘以像素排列图案的平均亮度而得到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因此在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包含频率0的成分(相当于上述式(7)的A0),并且,不包含“乘以配线图案的平均透射率而得到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因此在图15的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中不包含频率0的成分(相当于上述式(7)的C0)。本发明中,假设不仅是图16,以后说明中的任何莫尔条纹成分的图均包含“乘以像素排列图案的平均亮度而得到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并且,不包含“乘以配线图案的平均透射率而得到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
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对低频具有灵敏度,即图16的莫尔条纹成分中只有低频成分会被人眼视觉辨认。
图17中示出图16所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的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在此,图17的x频率及y频率的刻度范围与图16不同。并且,各成分的圆的面积所表示的强度也不同,图17中,以更大面积的圆标绘了各成分。本发明中,作为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的灵敏度,使用下述式(1)所表示的Dooley-Shaw的式(R.P.Dooley,R.Shaw:NoisePerception in Electrophotography,J.Appl.Photogr.Eng.,5,4(1979),pp.190-196.)。其中,下述式(1)是作为视觉传递函数VTF而给出。
k≤log(0.238/0.138)/0.1
VTF=1
k>log(0.238/0.138)/0.1
VTF=5.05e-0.138k(1-e-0.1k) ……(1)
k=πdu/180
其中,k为以立体角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deg),以上述式表示。u为以长度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mm),d以观察距离(mm)定义。
另外,Dooley-Shaw的式是以上述式(1)的VTF=5.05e-0.138k(1-e-0.1k)给出,在0周期/mm附近小于1,具有所谓的带通滤波器的特性。然而,本发明中,即使为低空间频带(k≤log(0.238/0.138)/0.1),通过将VTF的值设为1,也能够消除低频成分的灵敏度的衰减。
在图18A及图18B中,作为VTF的例子,示出观察距离500mm及观察距离750mm的例子。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作为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的灵敏度,使用观察距离500mm的VTF。
可知在图17中,在1周期/mm以下的低频区域存在莫尔条纹成分,存在被人眼视觉辨认的莫尔条纹。
该莫尔条纹是由在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x=22.2周期/mm、y=44.4周期/mm)和在图15的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x=21.8周期/mm、y=44.6周期/mm)而产生。
如此,可知若在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和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中存在频率接近的成分,则产生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的莫尔条纹。
另外,以下将如图17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那样使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起作用而得到的各莫尔条纹成分中强度最大的成分,称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及“主莫尔条纹成分”。
(基于本发明的减少莫尔条纹的原理)
由上述莫尔条纹产生的原理可知,若能够使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频率与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频率分离,则不会产生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的莫尔条纹。本发明中,通过“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来达成莫尔条纹的减少。
以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为代表例进行说明。在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配线的透射率图案)中,若沿着配线的方向观察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即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d或左方向的直线配线21c,则成为如图19那样。在图19中有4根配线。这些4根的各个配线的间距当然均相同,为101μm。在图19中仅示出4根配线,但其之后也有配线,其间距当然也为101μm。在此,在图19中仅抽出第2个配线并示于图20。该第2个配线以配线4根量的间距404μm重复。
在此,将图19及图20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一维频率分布示于图21。由图21可知,与原来的配线相比,第2个抽出配线的频率成分多(细)4倍,并且,最小频率也低(1/4)。第2个抽出配线比原来的配线长4倍间距,因此频率成分相反地存在于细4倍的频率中,并且,最小频率也成为低1/4。相对于第2个抽出配线具有多4倍的频率成分,原来的配线的频率成分少的原因在于,第2个抽出配线的各频率成分与其他配线的各频率成分抵消。即,第1个配线、第2个配线、第3个配线及第4个配线分别具有比原来的配线多4倍的频率成分。然而,若将这些配线的各频率成分全部进行加法运算,则只有特定频率(相当于原来的配线的间距的频率的整数倍的频率)的成分被加法运算而增强并残留,其他频率的成分则抵消而消失,从而成为原来的配线的频率成分。频率空间中的加法运算根据相互加法运算的各成分的相位关系而也会成为减法运算(负的加法运算),因此有时会相互抵消。频率空间中的加法运算以各成分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加法运算,但实部和虚部分别根据相位而也会成为负值(参考图21),因此有时会相互抵消。
在此,本发明人得到了如下见解:通过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能够改变配线的频率分布。关于这点,以上述例(规定根数为4根时的例子)进行说明。第1个配线、第3个配线及第4个配线各自的频率成分的强度与图21的黑点(菱形)所示的第2个配线的强度相同。而且,即使改变各个配线的位置(即,即使改变各配线的间距),4根的重复间距也不会变,因此各频率成分的强度不会变而仍然与图21的以黑点表示的第2个配线的强度相同。然而,当改变了各个配线的位置时(当改变了各配线的间距时),由于相位改变,所以各频率成分的实部和虚部的值发生变化。若改变第2个配线的位置,则图21所示的实部和虚部的值发生变化。通过该变化,能够改变将第1个配线、第2个配线、第3个配线及第4个配线各自的频率成分进行加法运算的结果的频率分布。
由于图21的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接近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黑色箭头的频率成分,所以如图17那样产生了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的莫尔条纹。
因此,对第1个配线、第2个配线、第3个配线及第4个配线的位置(间距)的最优化进行了探讨,以使图21的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变小。将其结果示于图22及图23。
图22是最优化结果的4根配线的透射率的一维轮廓。图23表示频率分布。由图23明确可知,能够减小以黑色箭头表示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并且,在图2及图3中示出最优化结果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在图2及图3所示的配线图案中,4根配线的重复间距与图12及图13相同,为404μm。图24是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以圆的面积表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可知在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接近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的成分(以黑色箭头表示)的强度比图15小。
图25中示出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图26中示出图25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上述式(1)所示的表示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的灵敏度的视觉传递函数VTF而得到的结果。可知不存在在图17中观察到的低频的莫尔条纹。另外,图15和图24、图16和图25及图17和图26的各成分的圆的面积所表示的强度的大小分别相同。
在此,通过图21与图23的比较以及图15与图24的比较可知,与等间距的配线相比,本发明的“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配线图案的最小频率小。例如,如图22、图2及图3那样规定根数为4根时,最小频率成为1/4。关于其原因能够如下进行说明。如已说明,图21所示的第1个配线~第4个配线分别具有比原来的等间距的配线多4倍的频率成分,并且,最小频率也成为1/4。而且,若将这些配线的各频率成分进行加法运算,则在等间距的情况下,只有相当于原来的配线的间距(第1个配线~第4个配线的1/4的间距)的频率的整数倍的频率被加法运算而增强并残留,其他频率的成分则抵消而消失。
但是,如本发明那样,若将第1个配线~第4个配线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则不会抵消而残留。如此,本发明中,与等间距的配线相比产生配线图案的低频成分,因此需注意避免视觉辨认到配线图案。为此,在表示将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重叠而成的图案的上述式(7)中,不仅是第4行的式的莫尔条纹成分,第3行的式的“乘以像素排列图案的平均亮度A0而得到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也进行评价即可。具体而言,在由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24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导出图25的莫尔条纹成分时,只要在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包含频率0的成分(相当于上述式(7)的A0)即可。如此,图25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是在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包含频率0的成分而导出的莫尔条纹成分。只要没有特别指定,以下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也指“在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包含频率0的成分而导出的莫尔条纹成分”。
再次整理并说明一下基于本发明的减少莫尔条纹的原理。首先,考虑将配线图案的规定根数设为n根,并且仅抽出第1个配线、……、第n个配线的各个配线图案(在此,称为子配线图案)。各个子配线图案具有比原来的配线图案细且多n倍的频率成分(在图21中为4倍),而且,包含接近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且导致产生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若将各个子配线图案以等间距进行重叠(相当于原来的配线图案),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抵消并减少各频率成分,并且,也能够提高最小频率。另一方面,会残留各个子配线图案中所包含的导致产生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在图21中,以黑色箭头表示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此,通过将各个子配线图案以相互抵消各个子配线图案中所包含的导致产生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地间距进行重叠,与以等间距重叠的情况相比,频率成分的数量增多,并且,虽然最小频率降低,但能够减少莫尔条纹。这是本发明的减少莫尔条纹的原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相对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如图16及图17那样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具有如图25及图26那样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的“规定根数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但规定根数各自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中所使用的配线图案(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特征在于,“规定根数的重复间距为等间隔”;及如图25及图26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那样,与如图16及图17所示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时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相比,莫尔条纹的总和减小。
如在图21中所说明,本发明中,越增加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最小频率越降低,因此配线图案有可能被视觉辨认。并且,同样地,由图21可知,本发明中,越增多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子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变得越细且越多,其中,也会包含很多导致产生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因此认为如相互抵消这些频率成分那样的间距的最优化变得困难。
因此,优选为尽量减少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比,通过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而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根数为最多16根以下。即使将16根以上的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减少莫尔条纹的效果也不会变或者反而变差,另一方面,配线图案本身也容易被视觉辨认。在多数情况下,作为设为非等间距的配线的根数,2~8根左右时,减少莫尔条纹的效果变得最大,即使将根数增加至其以上也不会变或者反而变差。因此,为了在配线图案不被视觉辨认的状态下充分减少莫尔条纹,优选为将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设为最多16根以下。图22及图23所示的例子为对4根配线的间距的最优化进行探讨的例子,在结果上2根配线的重复间距几乎成为等间距,即表示通过2根配线的间距的最优化可得到同等的莫尔条纹减少效果。
在上述专利文献2及3中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针对赋予配线的间距的不规则性,本发明中有“规定根数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的限定。并且,本发明相对于上述现有技术,明示了利用这种配线图案,与如图16及图17那样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相比能够如图26那样减小莫尔条纹的总和及其原理。本发明中进一步记载有“为了在配线图案不被视觉辨认的状态下充分减少莫尔条纹,优选为将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设为最多16根以下”。尝试性地,将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增加至512根并对间距赋予16%左右的随机的不规则性而对莫尔条纹成分进行了调查。将其结果示于图27~图29。图27是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图28是由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和图27的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导出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并且,图29示出乘以上述式(1)所示的视觉传递函数VTF而得到的分布。在此,图27与图15及图24、图28与图16及图25、图29与图17及图26的各成分的圆的面积所表示的强度的大小相同。
若比较本发明的分布的图24~图26和设想上述现有技术的赋予不规则性的分布的图27~图29,则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图24~图26中,接近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配线图案频率成分(以黑色箭头表示)的强度明显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参考图15),其结果,可知不存在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观察到的低频的莫尔条纹成分(参考图16及图17)。另一方面,在图27~图29中,可知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较细地扩大,其结果,虽然不存在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观察到的特定的低频莫尔条纹成分(参考图16及图17),但产生了细的多个莫尔条纹成分。这些细的多个莫尔条纹成分作为不规则的干涉而被视觉辨认。与图17所示的莫尔条纹相比,图29的莫尔条纹虽然不存在特定的大的莫尔条纹,但莫尔条纹的总和反而大。
(在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
接着,作为本发明的应用,对在“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且在至少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中适用本发明的例子也进行说明。
因此,首先对“在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进行说明。
在图30中示出右方向和左方向这2个方向的配线的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25d。在图31中示出由在1个方向(右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直线配线21e。在图32中示出由在另1个方向(左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14构成的直线配线21f。图31所示的直线配线21e的多个金属细线14的配线间距与图32所示的直线配线21f的多个金属细线14的配线间距不同。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能够称为规定形状的开口部(单元)22排列成网格状的各方向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该开口部是将配线间距互不相同的图31所示的直线配线21e和图32所示的直线配线21f进行重叠并使多个金属细线14彼此相互交叉而形成的。
图33是图30所示的右方向与左方向的配线的间距不同的各方向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d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图34是图30所示的各方向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d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的图,且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33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并且,图35是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33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各频率成分中的右方向的配线图案(图31所示的直线配线21e)的频率成分(第1象限的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即,图35是图34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中根据图31所示的直线配线21e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图36是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33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各频率成分中左方向的配线图案(图32所示的直线配线21f)的频率成分(第2象限的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即,图36是图34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中根据图32所示的直线配线21f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
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和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25c的每单位面积的配线的根数相等,即平均透射率相等。在此,在将右向的直线配线的间距设为p1且将左向的直线配线的间距设为p2时,若(1/p1+1/p2)的值相等,则每单位面积的金属细线14的配置根数变相等。即,若将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图31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e的间距设为p1、将图32所示的左向的直线配线21f的间距设为p2、将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25c的图6及图13所示的左向的直线配线21c及右向的直线配线21d的间距设为p,则1/p1+1/p2=2/p成立。
并且,图33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频率分布与图15所示的配线图案25c的频率分布的各成分的圆的面积所表示的强度的大小相同,并且,图34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与图16所示的配线图案25c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的各成分的圆的面积所表示的强度的大小相同。
并且,在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中,图31所示的右向的配线图案(直线配线21e)的角度例如与图12所示的所有方向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直线配线21c及21d相同,为26°,但图32所示的左向的配线图案(直线配线21f)的角度为24°。并且,在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中,图31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e的配线间距例如为74μm,图32所示的左向的直线配线21f的配线间距例如为149μm。
若比较图16和图34,则可知在图34中不存在所有方向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参考图16)中观察到的低频的莫尔条纹成分(在图16中以黑色箭头表示)。在图33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频率分布中,以黑色箭头表示最接近图14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成分。由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的图34所示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可知,与图12所示的所有方向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图16所示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中观察到的低频的莫尔条纹成分(在图16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相比,产生了高频的莫尔条纹成分。若图34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上述式(1)的VTF,则成为如图26所示那样,在该图表中不存在能够以圆的面积表示的水平的大小的莫尔条纹成分。即,可知若在图35及图36中以箭头表示的低频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上述式(1)的VTF,则如图26所示会消失。即,可知关于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即莫尔条纹评价值,图30所示的配线图案25d小于图12所示的配线图案25c。
与图15所示的所有方向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c的频率分布相比,如图30所示那样改变了右向和左向的配线图案(直线配线21e和21f)的间距时,至少在右向的配线图案(直线配线21e)中,图33所示的各频率成分的频率比所有方向等间距的情况(参考图15)更分离,因此不易产生接近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成分,从而不易产生低频的莫尔条纹。
另一方面,在左向的配线图案(直线配线21f)中,图33所示的各频率成分的频率比所有方向等间距的情况(参考图15)更接近,因此认为产生接近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成分,从而容易产生低频的莫尔条纹。
因此,本发明人在(1/p1+1/p2)不超过规定值的范围(透射率容许的范围内)对右向和左向的配线的间距进行各种改变,并且,对右向和左向的配线各自的角度也进行各种改变而求出了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值即莫尔条纹评价值。在此,图11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及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为左右对称,因此当右向和左向的配线的间距相同时(参考图12),莫尔条纹以相同的配线的角度变得最良好。然而,当右向和左向的配线的间距不同时(参考图30),莫尔条纹未必一定以相同的角度变得最良好,因此如此个别地改变右向和左向的配线各自的角度而对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值即莫尔条纹评价值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得知存在比右向和左向的配线为等间距的情况更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情况。即,得知并非相同地改变右向和左向的配线图案的角度和间距,而是对各自进行个别的改变,由此存在与相同的情况相比更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情况。认为莫尔条纹的减少程度根据像素排列图案、透射率的容许范围或配线的角度范围等而不同。
(在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中的本发明的适用例)
接着,作为本发明的应用,对“在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中适用本发明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37中示出“在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中适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配线图案25e。在图37所示的配线图案25e中,如图38所示,只有右向的直线配线21g将4根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使平均间距与图31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e几乎相同(即,使4根配线的重复间距与图31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e几乎相同)而将4根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另一方面,左向的直线配线21f与图32相同。图38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g的平均间距与图32所示的左向的直线配线21f的平均间距不同。即,图37所示的配线图案25e是本发明的“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并且是“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且是在至少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
图39是图37所示的配线图案25e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图。图40是图37所示的配线图案25e的莫尔条纹的频率分布,且是标绘有由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39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图。图41是仅基于右向的直线配线21g的莫尔条纹成分的频率分布。另外,图39及图33所示的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及图40及图41以及图34、图35及图36所示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中的各成分的圆的面积所表示的强度的大小相同。
在此,由仅基于图35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e(参考图31)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可知,仅基于图41所示的右向的直线配线21g(参考图38)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的低频的莫尔条纹少。
并且,图42是图35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上述式(1)的VTF而得到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的图,图43是图41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上述式(1)的VTF而得到的莫尔条纹频率分布的图。可知图43的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小。
如此,通过在“在2个方向以上的各个方向上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中也适用本发明的“将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同时将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能够进一步减少莫尔条纹。另外,在图37中,仅对右方向的线配线图案适用了本发明,但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左方向的配线图案。
但是,如已说明,当如本发明那样将配线设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时,在配线的频率中产生低频成分,因此尽量在配线的平均间距窄的方向上适用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时,能够在配线不被人眼视觉辨认的范围内改变间距的空间大,因此能够减少莫尔条纹的空间大。
另外,与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25a的情况同样地,图37所示的第3实施例的配线图案25e的情况是将4根配线设为非等间距来探讨莫尔条纹减少的结果,与图2所示的配线图案25a的情况同样地,从结果上来看2根配线的重复间距几乎成为等间距,即表示通过2根配线的间距的最优化可得到同等的莫尔条纹减少效果。
(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特征总结与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
以下,总结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特征,并对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若总结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特征,则本发明的配线图案具有以下特征。
·是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或将1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和另1个方向以上的非直线配线的线配线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
·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
·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
·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
并且,本发明的配线图案还具有以下特征。
·由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和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导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平均间距相同的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即,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与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评价值(以下,将“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也简称为“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并且,将“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也简称为“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其中,上述莫尔条纹成分是使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起作用而得到的莫尔条纹成分。使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起作用是指乘以上述式(1)所表示的视觉传递函数VTF(Dooley-Shaw的式)。另外,上述式(1)的观察距离d设为100mm~1000mm的范围的任一距离。其中,观察距离优选为300mm~800mm中的任一值。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观察距离设为500mm。
并且,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即莫尔条纹的评价值I的计算方法优选为使用在过去的视觉研究中作为概率加法运算模型的近似而由Quick等提唱的下述式(2)。
I=(Σ(R[i])x)1/x ……(2)
其中,R[i]表示莫尔条纹的第i个频率成分的强度,即VTF乘法运算后的各莫尔条纹成分(参考图17、图26、图29、图42及图43)。并且,次数x设为在过去的视觉研究中作为对视觉实验结果良好地拟合(fit)的次数而提出的1~4的范围中的任一值。作为代表性次数,采用由Quick提出的次数x=2。
若将VTF乘法运算后的各莫尔条纹成分(参考图17、图26、图29、图42及图43)中强度最大的成分定义为主莫尔条纹成分,将基于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主莫尔条纹成分定义为非等间距主莫尔条纹成分,且将基于平均间距相同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主莫尔条纹成分定义为等间距主莫尔条纹成分,则本发明的配线图案还具有以下中的任一特征。
·非等间距主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小于等间距主莫尔条纹成分。
·等间距主莫尔条纹成分的频率以下的频率范围中的莫尔条纹成分的总和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并且,若将成为产生主莫尔条纹成分的原因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定义为主配线频率成分,将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主配线频率成分定义为非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将平均间距相同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主配线频率成分定义为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则本发明的配线图案还具有以下中的任一特征。
·非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强度小于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
·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由本发明的“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特征,还可导出与本发明的配线的间距有关的特征。在图2及图12所示的例子中进行具体说明。
在此,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2根配线的重复间距几乎为等间距,但为了说明,将4根配线的重复间距视为等间距而进行说明。首先,图12的配线图案的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是图15的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的频率。在图15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是从接近频率0的一侧起第5个成分。由于图12的配线间距为101μm,所以图15的第1个成分的频率成为(1000μm/101μm=)约9.9周期/mm。另外,在此所说的频率表示在配线的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6°)上的频率。第5个成分的频率成为(9.9周期/mm*5=)49.5周期/mm。
在本发明的图2所示的例子中,该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49.5周期/mm下的强度(图24的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的强度)小,因此可导出与配线的间距有关的特征。
图44的粗实线是在图12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中沿着配线的方向观察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即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d或左方向的直线配线21c的一维轮廓。另外,为了说明,该粗实线的轮廓中将透射率的1和0反转,即,将无配线的部分的透射率设为0,将有配线的部分的透射率设为1。并且,配线的宽度用无限小表示。示出将第1个配线的位置设为0μm,从该配线起以101μm的等间距在位置101μm、202μm、303μm及404μm上分别有第2个、第3个、第4个及第5个配线的情况。在图44中还示出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49.5周期/mm的cos(余弦)波(点线)及sin(正弦)波(实线)。图44中的透射率轮廓乘以图44的cos波及sin波而对所有位置进行了积分的值分别相当于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实部及虚部,实部与虚部的平方和的平方根成为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强度。由图44可知,第1个~第5个配线全部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在图45中示出配线的透射率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第1个~第5个配线全部的透射率成为正值。这些配线的透射率的积分值为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在频率49.5周期/mm下的实部,能够理解该值变大。另外,由图44可知,第1个~第5个配线全部分布于sin波的0附近,因此乘以sin波而进行了积分的值变小,即在频率49.5周期/mm下的虚部为接近0的值。即,在此能够理解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强度由实部确定并成为大的值。
接着,在图46中以粗实线示出在图2所示的配线的透射率图案中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即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a或左方向的直线配线21b的透射率图案的一维轮廓。图46只有透射率轮廓与图44不同,其他与图44相同。在图46中,将第1个配线的位置设为0μm,从该配线起在位置71μm、202μm及272μm处分别有第2个、第3个及第4个配线。在此,4根配线的重复间距为(101μm*4=)404μm的等间距,因此第5个配线的位置成为404μm。并且,由于4根配线以404μm的等间距重复,因此构成该配线图案的所有频率成分以404μm的间距重复,因此,在此仅着眼于404μm的区间的第1个~第4个配线即可(第5个配线为第1个配线的重复,第6个配线为第2个配线的重复、……。)。由图46可知,第1个和第3个配线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第2个和第4个配线属于cos波成为负值的区间。将图46的透射率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示于图47。由图47可知,第1个和第3个配线的透射率成为正值,第2个和第4个配线的透射率成为负值。由此,能够理解将这些值进行了积分的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49.5周期/mm下的实部成为小的值。在此,由图46可知,第1个~第4个配线全部分布于sin的0附近,因此乘以sin波而进行了积分的值变小,即频率49.5周期/mm下的虚部为接近0的值。即,在此能够理解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强度由实部确定并成为小的值。
通过图31的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e的配线图案与图38的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g的配线图案的比较也同样地呈现上述情况。首先,图31的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e的配线图案的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是图33的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的频率。在图33中以黑色箭头表示的成分是从接近频率0的一侧起第4个成分。将图31所示的直线配线21e的配线间距设为79μm,图33的第1个成分的频率成为1000μm/79μm≒12.66周期/mm,第4个成分的频率成为12.66周期/mm*4≒50.6周期/mm。
将该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的cos波(点线)及sin波(实线)示于图48。并且,将图31所示的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e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轮廓(将1和0反转)以粗实线也示于图48。表示将第1个配线的位置设为0μm,从该配线起以79μm的等间距在位置79μm、158μm、237μm及316μm处分别有第2个、第3个、第4个及第5个配线。在图49中示出配线的透射率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
图50的粗实线表示图38所示的右方向的直线配线21g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轮廓。图50只有透射率轮廓与图48不同,其他与图48相同。在图50中,将第1个配线的位置设为0μm,从该配线起在位置108μm、158μm及265μm处分别有第2个、第3个及第4个配线。在此,4根配线的重复间距为79μm*4=316μm的等间距,因此第5个配线的位置成为316μm。由图50可知,第1个及第3个配线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第2个和第4个配线属于cos波成为负值的区间。
将图50的透射率轮廓乘以cos波而得到的轮廓示于图51。由图51可知,第1个和第3个配线的透射率成为正值,第2个和第4个配线的透射率成为负值。由此,能够理解将这些值进行了积分的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50.6周期/mm下的实部成为小的值。在此,由图50可知,第1个~第4个配线全部分布于sin波的0附近,因此乘以sin波而进行了积分的值变小,即频率50.6周期/mm下的虚部为接近0的值。即,在此能够理解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强度由实部确定并成为小的值。
由以上说明总结与本发明的配线的间距有关的特征。在图44~图47及图48~图51的例子中,在等间距的情况下,从第1个配线的第1个、第2个、第3个及第4个配线的间距全部属于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的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情况下,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的根数(第1个和第3个)与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根数(第2个和第4个)相等。在此,在图44及图48的例子中,4根配线全部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但并不是等间距,当对间距赋予不规则性时,还有可能存在属于cos波成为负值的区间的配线。即,第1个配线必定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但间距为0),因此其他配线通过不规则性的赋予而间距从等间距的配线的间距发生比±π/2大的相位的量的变化而还有可能存在属于cos波成为负值的区间的情况。
但是,即使单纯地对间距赋予不规则性,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的配线和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也存在偏差。因此,乘以cos波而进行积分的结果,各配线的cos波乘法运算后的透射率存在正负的偏差,并不被充分抵消,其结果,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实部的绝对值的大小成为与本发明相比大的值。
即,为了如本发明那样充分减小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需要以使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的配线与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大致相等的方式将间距最优化。本发明中,在“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那样对配线的间距的最优化进行探讨的结果中,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的根数与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根数的差大致为±1以下。
另一方面,即使单纯地将属于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的根数与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根数设为大致相等,也存在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不会充分减小的情况。即,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为实部与虚部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因此不仅是实部,虚部也需要减小。即,不仅是cos波(对应于实部),属于sin波(对应于虚部)成为正值的区间的根数与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根数也需要大致相等。但是,如图46~图47及图50~图51的例子那样,各配线的间距在sin波的0附近的小的值的区间时,虚数对强度的贡献小,因此即使属于sin波成为正值的区间的根数与属于成为负值的区间的根数存在偏差,使强度增大的影响也小。
综上,如本发明那样,为了充分减少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下的强度,需要将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的cos波或sin波中至少1个(对强度的贡献大的一个)波属于正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与属于负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设为大致相等(±1根以下)。
将第1个配线的位置设为0,cos波成为正值的区间以(N-0.25)*T<x<(N+0.25)*T给出,成为负值的区间以(N+0.25)*T<x<(N+0.75)*T给出。另一方面,sin波成为正值的区间以N*T<x<(N+0.5)*T给出,成为负值的区间以(N+0.5)*T<x<(N+1.0)*T给出。其中,N表示0、1、……的整数。T表示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周期,若将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周期/mm),则具有1000/F(μm)的关系。
因此,可以说本发明的配线具有以下特征。
·在将配线的规定根数设为n且将各个配线设为配线1、配线2、……、配线n时,将配线1作为原点的各个配线的间距p至少满足下述条件1及条件2中的任一个。
条件1:间距p属于(N-0.25)*T<p<(N+0.25)*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25)*T<p<(N+0.75)*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条件2:间距p属于N*T<p<(N+0.5)*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5)*T<p<(N+1.0)*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其中,T为平均间距相等的等间距配线的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周期,将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周期/mm)而以1000/F(μm)(1/F(mm))给出。并且,N为0、1、……的整数,且为将平均间距设为PA而(n*PA/T)以下的整数。
上述特征的条件1表示“cos波属于正值的区间和负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大致相等”的特征。
上述特征的条件2表示“sin波属于正值的区间和负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大致相等”的特征。
另外,为了判断上述特征而将cos波或sin波属于正值或负值的区间的配线的根数进行计数时,分别位于cos波或sin波的0附近的配线成为计数的误差,因此优选将其除外。因此,能够如下那样重新定义上述特征。
·在将配线的规定根数设为n且将各个配线设为配线1、配线2、……、配线n时,将配线1作为原点的各个配线的间距p至少满足下述条件1及条件2中的任一个。
条件1:间距p属于(N-d)*T<p<(N+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5-d)*T<p<(N+0.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条件2:间距p属于(N+0.25-d)*T<p<(N+0.2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75-d)*T<p<(N+0.7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其中,T为平均间距相等的等间距配线的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周期,将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周期/mm)而以1000/F(μm)(1/F(mm))给出。即,是将在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而以1/F给出的周期。或者,T是将在仅由金属细线1、金属细线2、……及金属细线n中的任一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金属细线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而以1/F给出的周期。
并且,N为0、1、……的整数(0或正的整数)且为将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间距(平均间距)设为PA而(n*PA/T)以下的整数。
并且,d为0.025~0.25的范围中的任一值。
上述d表示以cos波或sin波的最大或最小的位置为中心的区间的范围,当d为0.25时表示cos波或sin波成为正值或负值的区间的所有范围,当d为0.025时表示cos波或sin波成为正值或负值的区间的1/10的范围。d的值越小,越能够仅将对实部或虚部的大小贡献大的配线进行计数。
如已在“基于本发明的减少莫尔条纹的原理”的项中所说明,将配线的规定根数设为n根,将仅抽出第1个配线、……、第n个配线的各个配线图案定义为子配线图案。如此一来,以相互抵消各个子配线图案中所包含的导致产生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间距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是本发明的配线图案。即,若将子配线图案重叠于像素排列图案上时被人眼视觉辨认的最大的莫尔条纹成分(VTF乘法运算后强度最大的莫尔条纹成分)定义为子主莫尔条纹成分,将成为产生子主莫尔条纹成分的原因的子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定义为子主配线频率成分,则将T作为子主配线频率成分的周期而本发明的配线具有与上述完全相同的特征。即,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间距是抵消子配线图案中所包含的成为莫尔条纹的原因的各频率成分的间距,因此至少针对成为最大的莫尔条纹的原因的子主配线频率成分,以满足上述特征的间距相互抵消。在此,子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包含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同时在细n倍的频率下存在,因此子主配线频率成分与等间距主配线频率成分当然并不一定一致。但是,在图15的例子(图21的例子)及图33的例子中一致。
如已说明,本发明对于对专利文献2及3中的配线的间距赋予的不规则性,具有“规定根数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的制约。如已提出的图27~图29那样,若增多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则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较细地扩大,在结果上导致产生细的多个莫尔条纹成分(作为不规则的干涉而被视觉辨认)。如已说明,在本发明人见识的结果中,为了在配线图案不被视觉辨认的状态下充分减少莫尔条纹,将设为非等间距的根数设为最多16根以下为良好。作为即使增加规定根数,减少莫尔条纹的效果也不会变或者反而变差的原因之一,本发明人认为是因为,如上所述,导致产生多个莫尔条纹成分,怎么将配线的间距最优化,也难以使多个莫尔条纹成分全部从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区域脱离(使多个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全部远离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
本发明中,关于需要将规定根数的重复间距设为等间距及将规定根数设为最多16根以下为优选的情况,在现有专利中连暗示的记载也没有。该制约也可以说是本发明的特征。
关于配线图案是否具有本发明的特征,能够容易由像素排列的发光亮度图案和配线的透射率图案来确定。根据配线图案是否满足如下要件来判断即可:“是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或将1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与其他的1个方向以上的非直线配线的线配线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及“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的规定根数的配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配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另外,判断“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分布”或“由像素排列图案和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配线图案导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分布”或“非等间距的直线配线的间距”是否满足上述特征即可。
以下,对用于导出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实施方法进行说明。
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图15、图16及图17所示的频率分布相比,本发明以图24、图25及图26所示的频率分布的特征来定义,并且,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图44或图45所示的间距相比,以图46或图47所示的间距的特征来定义,用于得到成为这些特征性的频率分布和/或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方法并没有限制。例如,可以将规定根数定为4根,导出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并且,导出等间距时的图15、图16及图17的分布之后,通过反复试验对4根配线的间距进行各种变更,导出如图24、图25及图26那样的频率分布,评价与等间距的情况相比可否减少莫尔条纹,若可减少则选定,反复进行以上处理来得到最佳的配线图案。关于是否能够减少莫尔条纹,能够由上述中所举出的分布如下进行判断。
·参考图14,比较图15和图24来确定与像素排列图案的莫尔条纹成分变得最大的主配线频率成分,评价该成分是否减小。
·比较图16和图25,评价在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区域例如5周期/mm以下的频率区域中包含强度最大的主莫尔条纹成分的各种莫尔条纹成分是否减小。
·比较图17和图26,评价包含主莫尔条纹成分的被人眼视觉辨认的各种莫尔条纹成分是否减小。
如上所述,能够由人来导出如图14、图15、图16、图17、图24、图25及图26那样的分布并通过反复试验得到最佳的配线图案。此时,如图46及图47那样,可以着眼于主配线频率成分的cos波及sin波与间距的关系而以乘以cos波或sin波而得到的透射率成为正值或负值的配线的数量变均等的方式调整间距。另外,如图46及图47那样的cos波及sin波与间距的关系图不仅能够对主配线频率成分进行制作,同样地也能够对成为莫尔条纹的原因的各种配线频率成分进行制作。
并且,如已说明,通过如本发明那样将配线间距设为非等间距,会产生比等间距的配线低的频率成分,因此配线图案有可能被视觉辨认。因此,对通过将配线间距设为非等间距而产生的低频成分,例如对在规定根数为4根的情况下原来的等间距的配线的最小频率的1/4、2/4及3/4的频率,也可以制作如图46及图47那样的cos波及sin波与间距的关系图。对配线的频率成分中成为莫尔条纹的原因的各频率成分及对配线的可见性产生影响的低频成分制作如图46及图47那样的cos波及sin波与间距的关系图,能够一边观察该图,一边调整间距以免各个频率成分变大。
另外,优选对主配线频率成分,以乘以cos波或sin波而得到的透射率成为正或负值的配线的数量尽量变均等的方式调整间距。然而,对于其他的对莫尔条纹及配线可见性的贡献小的频率成分,无需拘泥于乘以cos波或sin波而得到的透射率成为正值或负值的配线的数量变得均等,只要能够在影响小的范围内减小即可。
如以上所说明,人能够使用如图14、图15、图16、图17、图24、图25及图26那样的分布,并且,还能够使用如图46及图47那样的图通过反复试验而得到最佳的配线图案。另一方面,也能够自动得到最优选的配线图案。
以下,对用于自动得到最佳的配线图案的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即,对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自动优化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52中示出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的流程。
另外,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以被重叠的所有方向的线配线为直线配线的情况为前提进行说明,但当被重叠的线配线中还包含非直线配线的线配线时,对除非直线配线的线配线以外的各方向的直线配线,按照图52的流程导出莫尔条纹值总和成为最小的间距和角度来制作配线图案即可。在该情况下,至少对除非直线配线的线配线以外的各方向的直线配线,能够得到莫尔条纹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少的最佳的配线图案。
首先,在步骤S10中,预先准备显示器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可以为利用显微镜等拍摄的图像数据,也可以以像素排列图案的数字数据乘以适当的模糊函数或进行卷积来制作。模糊函数优选由显示于显示器的图像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模糊程度来确定。
另外,在此准备的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当然优选将本像素排列实际发光时的亮度图案再现的图案。即,当使用用显微镜等拍摄的图像数据作为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时,或者根据用显微镜等拍摄的图像确定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模糊函数时,当然优选由显微镜等摄影系统所引起的模糊的影响少。即,优选用如下系统进行拍摄,该系统充分包含本像素排列实际发光时的亮度图案的高频成分而以不使其减少的状态进行拍摄。因由摄影系统所引起的模糊而导致在所拍摄的图像中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高频成分减少时,优选将补偿了该减少的图像数据作为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或者根据经补偿的图像数据确定模糊函数。
并且,在步骤S10中,优选预先导出二维频率分布。
接着,在步骤S12中,将方向i设定为1(i=1)。
接着,在步骤S14中,获取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方向i的平均配线间距和角度。
接着,在步骤S16中,利用以下叙述的方法计算处理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
接着,在步骤S18中,利用以下叙述的方法,与平均配线间距及角度建立对应关联而将所计算出的莫尔条纹值和非等间距信息存储于内存等。
接着,在步骤S20中,判断是否存在应获取的方向i的平均配线间距和角度。
若存在应获取的方向i的平均配线间距和角度(是),则返回到步骤S14,获取所需的方向i的平均配线间距和角度,并反复进行步骤S14~步骤S20。该循环(loop)是指对平均配线间距和角度进行各种变更的循环。
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应获取的方向i的平均配线间距和角度(否)时,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判断方向i是否为n(i=n)(是否留有方向i)。
当方向i不是n(i≠n)(否)时,在步骤S24中,将方向i设为i+1(i=i+1)并返回到步骤S14,反复进行步骤S14~步骤S20。
当方向i为n(i=n)(是)时,进入步骤S26。
接着,在步骤S26中,将方向1的莫尔条纹值、方向2的莫尔条纹值、……、方向n的莫尔条纹值的总和设为莫尔条纹值总和(莫尔条纹评价值)而导出莫尔条纹值总和成为最小的各方向i的间距和角度。
如此,结束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
在此,作为方向1、方向2、……、方向n的莫尔条纹值的总和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线性和来计算。即,可以利用以下式来计算总和。
方向1的莫尔条纹值+方向2的莫尔条纹值+……+方向n的莫尔条纹值
但是,在非等间距莫尔条纹计算处理中,通过后述的概率性的加法运算来计算莫尔条纹值时,优选其总和也通过概率性的加法运算来计算。即,优选利用以下式来计算总和。
(方向1的莫尔条纹值X+方向2的莫尔条纹值X+……+方向n的莫尔条纹值X)1/x
其中,次数x设为与非等间距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中的概率加法运算的次数相同的值。
并且,欲单纯地导出在方向1、……、方向n的所有方向的配线间距与角度的组合中莫尔条纹值成为最小的组合时,分别导出单纯地在方向1、……、方向n的各个循环中莫尔条纹值成为最小的配线间距和角度即可(无需与配线间距及角度建立对应关联而存储莫尔条纹值)。但是,当需要仅限定于关于配线间距和角度而满足某些条件的组合时,如图52那样,成为如下方法:首先,与各方向的配线间距及角度建立对应关联而存储莫尔条纹值,最后,仅限定于各方向的配线间距与角度的组合中满足条件的组合而导出莫尔条纹值总和成为最小的组合。例如,在配线的透射率的观点上欲对每单位面积的配线的根数设定限制时,成为如下方法:将方向1的配线的平均间距设为p1,将方向2的配线的平均间距设为p2、……,将方向n的配线的平均间距设为pn,仅限定于1/p1+1/p2+……+1/pn成为规定值以下的组合而计算莫尔条纹值总和来导出成为最小的组合。
并且,将方向1、方向2、……、方向n的角度范围设为0~180°(与x方向所成的角度),并使各个角度范围不重叠(不包含相同的方向)。当方向为4个时,例如将方向1的角度范围设定为0度以上且小于45度,将方向2的角度范围设定为45度以上且小于90度,将方向3的角度范围设定为90度以上且135度以下,将方向4的角度范围设定为超过135度且180度以下。并且,当方向为2个时,例如将方向1的角度范围设定为0度以上且小于90度,将方向2的角度范围设定为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在此,当像素排列图案如图11那样左右对称时,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也如图14那样成为左右对称,因此若已导出成为左右对称的角度的莫尔条纹值及非等间距信息,则可以将该信息转用于成为左右对称的另一个角度。例如,当方向为2个时且对方向1的角度范围0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各角度、平均间距,导出莫尔条纹值和非等间距信息之后,将该信息转用于方向2的角度范围超过90度且180度以下的成为对称的角度即可。
另外,欲单纯地导出在方向1、方向2、……、方向n的所有方向的配线间距与角度的组合中莫尔条纹值成为最小的组合时(在无需以与配线间距和角度有关的某些条件来限定组合时)且方向1、方向2、……、方向n的角度范围为左右对称时,若导出有在成为左右对称的方向上莫尔条纹值成为最小的配线间距和角度,则可以将该信息转用于成为左右对称的另一个方向(角度转换为左右对称的角度)。例如,当方向为2个时,导出方向1的角度范围为0度以上且小于90度并且莫尔条纹值成为最小的配线间距和角度,即使该配线间距和角度(左右对称的角度)为方向2的角度范围超过90度且180度以下,莫尔条纹值也会成为最小的配线间距及角度。
另外,虽然需要探索时间,但可以探索方向1、方向2、……、方向n的所有角度范围0~180度(可以扩大各个方向的探索角度范围并重叠)。如此容许重叠而分别探索宽的角度范围,由此有可能比不重叠更能够减小莫尔条纹值。这是因为,存在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存在多个莫尔条纹值减小的角度的情况。例如,当在角度范围0~180度中0度以上且小于45度的角度范围内存在莫尔条纹值变得最小的角度,而且还存在莫尔条纹值变得其次小的角度时,若将方向1的配线图案的角度设为在0度以上且小于45度的角度范围内莫尔条纹值变得最小的角度,将方向2的配线图案的角度设为在相同的0度以上且小于45度的角度范围内莫尔条纹值变得其次小的角度,则比在与0度以上且小于45度的角度范围不同的另一角度范围内探索方向2的配线图案的角度更能够减小莫尔条纹值。但是,当如此容许重叠而分别探索宽的角度范围时,最后导出莫尔条纹值总和成为最小的方向1、方向2、……、方向n的配线的间距与角度的组合时,需注意避免使方向1、方向2、……、方向n的角度变得相同。
并且,可以限定方向1、方向2、……、方向n中改变配线间距和角度的方向。当方向为4个时,例如可以将方向2的角度设为67.5度,将方向3的角度固定为112.5度,并且与方向2和方向3一同将配线间距也固定为规定值,仅对方向1和方向4,改变配线间距和角度而导出莫尔条纹值成为最小的组合。
并且,关于不包含非等间距的方向,无需进行“非等间距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只要对指定的配线间距和角度计算莫尔条纹值即可。莫尔条纹值的计算方法如已说明那样,但现在简单说明一下。首先,以指定的配线间距和角度制作配线的透射率图案并导出二维频率分布。接着,由像素排列的亮度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和配线的透射率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导出莫尔条纹成分。最后,对各莫尔条纹成分乘以VTF之后,计算总和,将其作为莫尔条纹值。
以下,关于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的计算处理(图52的步骤S16),记载3种实施方法。
(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1)
在图53中示出本发明中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1的流程。
该方法中,预先准备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对这些间距全部进行评价。
首先,在步骤S30中,预先准备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获取并指定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
接着,在步骤S32中,以所指定的配线间距制作配线的透射率图案,并导出二维频率分布。
接着,在步骤S34中,使用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及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导出莫尔条纹成分。
接着,在步骤S36中,由莫尔条纹成分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
接着,在步骤S38中,若莫尔条纹评价值比所存储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变得良好,则存储该变得良好的间距信息。
接着,在步骤S40中,当在预先准备的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中留有未求出莫尔条纹评价值的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且存在应指定的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是)时,返回到步骤S30,反复进行步骤S30~步骤S38。
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应指定的规定根数的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否)时,结束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1。
关于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信息(非等间距的信息),对等间距赋予预定的范围的随机数的方法简单。
在图52的流程中,对平均配线间距进行各种变更。因此,为了对各个平均配线间距随意使用相同的非等间距信息,优选以相对于平均间距的比率的信息准备非等间距信息。例如,当规定根数为4根时,设为如下信息。
-0.055154472 1.009144324 2.087233728 3.073827362
0.048012206 0.980814732 1.931622256 3.008651204
0.043818677 0.915255691 1.956276096 2.940351965
……
上述是将4根配线与第1个配线的间距分别设为0、1、2及3并对其分别赋予-0.1~+0.1的范围的随机数而得到的间距的信息。上述信息由规定数的第1个~第4个配线的间距组合的信息构成。组合的数量越多,越能够以很多非等间距的组合来评价莫尔条纹,发现莫尔条纹更小的间距组合的概率升高(但是,探索时间延长)。如上所述,通过以比率的信息预先具备间距,能够对任意的平均间距随意使用。例如,对平均间距200μm,根据间距信息“-0.055154472 1.009144324 2.087233728 3.073827362”能够得到“-11μm 202μm 417μm615μm”的非等间距组合。
并且,在此,作为非等间距组合,在平均间距乘以比率的间距信息之后将小数第1位进行了四舍五入。
莫尔条纹成分的导出方法及莫尔条纹评价值的导出方法如已所说明。作为莫尔条纹评价值而导出VTF乘法运算后的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总和时的总和的导出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2)
在图54中示出本发明中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2的流程。
该方法是规定根数为4根的情况,对各配线在预定在从等间距的配线的间距±的范围内以预定的刻度变更间距来进行莫尔条纹评价。
首先,在步骤S50中,作为第1个配线间距,在预定在从等间距的配线的间距±的范围内预先准备预定的刻度,并依次指定第1个配线间距。
接着,在步骤S52中,作为第2个配线间距,在预定在从等间距的配线的间距±的范围内预先准备预定的刻度,并依次指定第2个配线间距。
接着,在步骤S54中,作为第3个配线间距,在预定在从等间距的配线的间距±的范围内预先准备预定的刻度,并依次指定第3个配线间距。
接着,在步骤S56中,作为第4个配线间距,在预定在从等间距的配线的间距±的范围内预先准备预定的刻度,并依次指定第4个配线间距。
接着,在步骤S58中,以所指定的第1个、第2个、第3个及第4个配线间距制作配线的透射率图案,并导出二维频率分布。
接着,在步骤S60中,使用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及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导出莫尔条纹成分。
接着,在步骤S62中,由莫尔条纹成分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
接着,在步骤S64中,若莫尔条纹评价值比所存储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变得良好,则存储该变得良好的间距信息。
接着,在步骤S66中,若留有应指定的第4个配线间距,则对当前的第4个配线间距增加或减少预先准备的刻度而以应指定的新的第4个配线间距返回到步骤S56,反复进行步骤S56~步骤S64。
在步骤S66中,若未留有应指定的第4个配线间距,则进入步骤S68。
接着,在步骤S68中,若留有应指定的第3个配线间距,则对当前的第3个配线间距增加或减少预先准备的刻度而以应指定的新的第3个配线间距返回到步骤S54,反复进行步骤S54~步骤S66。
在步骤S68中,若未留有应指定的第3个配线间距,则进入步骤S70。
接着,在步骤S70中,若留有应指定的第2个配线间距,则对当前的第2个配线间距增加或减少预先准备的刻度而以应指定的新的第2个配线间距返回到步骤S52,反复进行步骤S52~步骤S68。
在步骤S70中,若未留有应指定的第2个配线间距,则进入步骤S72。
接着,在步骤S72中,若残留有应指定的第1个配线间距,则对当前的第1个配线间距增加或减少预先准备的刻度而以应指定的新的第1个配线间距返回到步骤S50,反复进行步骤S50~步骤S70。
在步骤S72中,若未留有应指定的第1个配线间距,则结束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2。
由于存在规定根数的间距变得相同的组合,所以为了缩短最优化时间,优选省略该组合。可以预先准备省略了相同间距的组合的间距信息,并利用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1进行最优化。
与图53所示的实施方法1相比,图54所示的实施方法2能够全面地进行探索,但存在需要探索时间的缺点。
(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3)
在图55示出本发明中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3的流程。
该方法是仅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探索的方法。
首先,在步骤S80中,指定改变非等间距的配线间距的配线。首先,可以指定第1个配线,也可以指定其他顺序的配线。
接着,在步骤S82中,预先准备配线间距的信息,获取并指定配线间距的信息。
接着,在步骤S84中,将所指定的配线设定为所指定的配线间距来制作配线的透射率图案,并导出二维频率分布。
接着,在步骤S86中,使用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及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导出莫尔条纹成分。
接着,在步骤S88中,由莫尔条纹成分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
接着,在步骤S90中,当在预先准备的配线间距的信息中留有未求出莫尔条纹评价值的配线间距的信息且存在应指定的配线间距的信息时,返回到步骤S82,反复进行步骤S82~步骤S88。
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应指定的配线间距的信息时,进入步骤S92。
在步骤S92中,更新为莫尔条纹评价值最良好的配线间距。
接着,在步骤S94中,判断改变配线间距的次数是否已完成规定次数。
当未完成规定次数(否)时,返回到步骤S80,反复进行步骤S80~步骤S92。
当已完成规定次数(是)时,结束非等间距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值计算处理的实施方法3。
图55所示的方法是当规定的根数为4根时以第1个配线→第2个配线→第3个配线→第4个配线→第1个配线→……的顺序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探索的方法。顺序可以从第1至第4依次进行,也可以随机地选择。
对所指定的配线,将配线间距从当前的间距±(增减)规定量而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单纯地,将当前的间距设为p而以p+a、p、p-a的间距进行评价即可。其中,由于已导出间距p的莫尔条纹评价值,所以无需重新导出。对所指定的配线,更新为莫尔条纹评价值最良好的间距。
图55所示的方法比图54所示的方法不需要探索时间。并且,图55所示的方法比图53所示的方法能够更细地探索。但是,存在容易陷入局部解的缺点。
以上的图52~图55所示的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与和导电性薄膜的透明基体的有无无关地实施的配线部的配线图案有关,并未规定透明基体,也能够说是至少具有配线部的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即,图52~图55可以说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部件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的流程。
(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对菱形配线的间距赋予不规则性来判定莫尔条纹评价值成为阈值以下的配线图案。但是,该方法中存在课题。是“利用阈值排除强度小的莫尔条纹成分”。
在该方法中,除了原本欲选定的“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区域的莫尔条纹成分少的配线图案”以外,还会选定阈值以下的莫尔条纹成分多的配线图案。
本来,若对配线的间距赋予不规则性,则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会增加,但在该情况下,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必然会增加。这是因为,无论对配线间距赋予或不赋予不规则性,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平方和也不会变,因此根据巴色伐(parseval)定理,配线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的功率(强度的平方)的总和不会变。功率(强度的平方)的总和不变而频率成分增加意味着强度的总和增加。而且,配线图案的强度的总和增加意味着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总和也增加。即,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增加的结果,莫尔条纹成分也必然地增加而其强度(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乘法运算值)的总和也增加。
其结果,乘以VTF之后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总和也具有增加的倾向。认为在这种倾向下赋予不规则性而选定了莫尔条纹评价值(VTF乘法运算后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总和)低的配线图案时,具有选定强度为阈值以下的莫尔条纹成分多的配线图案(将成为阈值以下的莫尔条纹成分从评价值中排除)的倾向。即,认为即使赋予不规则性来进行探索,由“增加成为阈值以下的莫尔条纹成分”所引起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减小也大于本来作为目标的由“使各莫尔条纹成分的频率比被人眼视觉辨认的低频区域更偏向高频侧”所引起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减小,具有选定这种配线图案的倾向。
本发明人如专利文献3的方法那样设定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阈值并利用实施方法探索了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结果,导出了如上所述的配线图案。这种配线图案是在阈值以下附近分布有多个莫尔条纹成分,若稍微减小阈值而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则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比莫尔条纹评价值反而差,并不是优选的图案。然而,当利用阈值不排除强度小的莫尔条纹成分时,如本发明的配线图案那样,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必然会产生强度小的很多频率成分,因此如上所述,具有莫尔条纹评价值增加的倾向,未能充分选定最佳的配线图案。
在此,在过去的视觉研究中得到了表示“多个频率被重叠的图案的可见性并不是各频率的可见性的线性和,而是非线性和”的实验结果。因此,本发明中,即使在将配线图案设为非等间距而使频率成分比等间距增加的情况下,也为了能够导出准确的莫尔条纹评价值而充分导出最佳的配线图案,由各莫尔条纹成分得到莫尔条纹评价值,作为这种方法,并不是“利用阈值排除强度少的莫尔条纹成分而导出强度的总和(线性和)”,并且,也不是“在无阈值的状态下导出强度的总和(线性和)”,而设为“导出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非线性总和”的方法。在过去的视觉研究中主要提出有以下2种模型,并使用这些方法。
首先,利用非线性函数(设想从亮度对比(contrast)向心理对比变换的函数(转换函数)。)对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进行变换之后,将其总和(线性和)作为莫尔条纹评价值而导出。在此,作为非线性变换函数(转换函数),以Hamerly等或Wilson等所提出的式为代表提出有各种变换式,因此使用这些式中的任一个来进行变换。
或者,将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概率性的加法运算值作为莫尔条纹评价值而导出。在此,作为概率性的加法表达式,使用由Quick等提唱的下述式(2)来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I。
I=(Σ(R[i])x)1/x ……(2)
其中,R[i]表示莫尔条纹的第i个频率成分的强度,即VTF乘法运算后的各莫尔条纹成分。
并且,概率加法运算的次数x采用在过去的视觉研究中作为对视觉实验结果良好地拟合(fit)的次数而提出的1~4的范围中的任一值。在此,当次数x为1时,上述式(2)意味着将各莫尔条纹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线性和)作为莫尔条纹评价值而导出。在该情况下,如前所述,如本发明的配线图案那样,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具有莫尔条纹评价值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增大的倾向,因此难以选定充分最佳的配线图案。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至少能够选定莫尔条纹比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少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因此作为次数x,还采用值1。作为代表性的次数x,采用由Quick提出的值2。
如已说明,当将配线图案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时,具有配线图案其本身的可见性比等间距变差的倾向(作为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产生等间距中所没有的低频成分),因此优选不仅评价莫尔条纹,还评价配线图案其本身的可见性。
上述式(7)中,不仅是第4行的式所表示的各莫尔条纹成分,而且将第3行的式所表示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也编入莫尔条纹评价值中,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在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中还包含频率0(相当于上述式(7)的A0)即可。其结果,在根据图14的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和图15(或图24)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来导出图16(或图25)所示的莫尔条纹成分时,作为与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0(相当于上述式(7)的A0)的莫尔条纹成分而导出上述式(7)的第3行的式所表示的各成分,然后编入到乘以VTF而导出的总和值(莫尔条纹评价值)中。
关于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在将2个方向以上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中,可以仅在1个方向上为非等间距,也可以在所有方向上为非等间距。
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优选将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其原因在于,为了确保透射率,每单位面积的配线的根数存在上限。当每单位面积的配线的根数存在上限时,配线图案的方向少时能够增加每1个方向的配线的根数,其结果,能够缩小配线间距。而且,配线间距窄时难以产生莫尔条纹。具体而言,配线间距窄时频率分布中的各成分的频率分离,因此难以产生接近像素排列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成分,从而难以产生低频的莫尔条纹。并且,配线间距窄时对基于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莫尔条纹减少也有利。这是因为,在本发明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比产生低频成分,但配线间距的窄时最小频率升高,因此如本发明的那样,即使设为非等间距而产生低频成分,由其所引起的对配线图案的可见性的影响也小。即,在对配线图案的可见性不产生影响的范围内能够更自由地将间距最优化而减少莫尔条纹。如此,配线图案的方向少时对莫尔条纹及配线图案的可见性有利,但为了防止导电性薄膜作为触控传感器的功能欠缺,需要最少2个方向。即,为了即使配线断线也维持传感器功能,需要将至少2个方向的配线重叠而具有交点且具有多个通向电极的路径(电流的路径)的图案。因此,优选将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
当配线图案为2层结构时,倾斜观察时有时2层的配线图案的位置(相位)偏离,但在该情况下,作为图15及图24所示的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不仅导出从正面观察时的频率分布,而且还导出从倾斜的任意方向观察时的频率分布,并同样地导出莫尔条纹成分并进行VTF乘法运算而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从而导出该莫尔条纹评价值的最差值比等间距配线图案良好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即可。
在配线图案为2层结构的情况下,不仅包括正面观察,还包括从任意方向的倾斜观察在内,从至少1个方向观察时,若莫尔条纹评价值比等间距配线图案小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则具有本发明的特征。并且,同样地,不仅包括正面观察,还包括从任意方向的倾斜观察在内,从至少1个方向观察时,若“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分布”或“由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导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分布”或“配线图案的间距”满足如前所述的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特征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则具有本发明的特征。
在OELD的情况下,有对于RGB中至少2个颜色,像素排列图案不同的(例如,PenTile排列)显示器。在这种显示器的情况下,对于R、G、B中至少2个颜色,像素排列图案的二维频率分布不同,因此莫尔条纹也不同。在这种显示器的情况下,需为减少R、G、B全部的莫尔条纹的配线图案。在该情况下,对R、G、B的各颜色导出图14所示的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分布,由这些与配线图案的频率分布,对R、G、B的各颜色导出莫尔条纹成分并进行VTF乘法运算而导出莫尔条纹评价值,从而导出该莫尔条纹评价值的最差值比等间距配线图案良好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即可。即使在R、G、B的像素排列图案不同的情况下,在R、G、B中的任一颜色中,若莫尔条纹评价值比等间距配线图案小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则具有本发明的特征。并且,同样地,在R、G、B中的任一颜色中,若“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的分布”或“由像素排列图案和配线图案导出的莫尔条纹成分的分布”或“配线图案的间距”满足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配线图案的特征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则具有本发明的特征。
如图2、图5、图30及图37所示,在将直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中,如图56所示,对于如图11所示的左右对称的像素排列图案,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21i与21j的倾斜角度可以不同。即,如图56所示,如本发明的配线图案可以为将倾斜角度不同的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21i及21j重叠而成的左右非对称配线图案25f。在此,作为左右对称的像素排列图案,能够以“至少各像素的位置为左右对称”来定义。另外,也能够以“还包括各像素的形状及尺寸在内为左右对称”来定义。
本发明中,如图56所示,作为有时配线图案左右为非对称为更好的原因,可以举出“当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时,各个直线配线的莫尔条纹成为最良好的方向(角度)未不一定相同”及“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所成的角度越接近直角(90度),作为触控传感器,二维的接触位置检测的精度就越高”。
图56表示对于如图11所示的左右对称的像素排列图案,按照图52所示的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在配线的透射率的观点上对每单位面积的配线的根数设定限制之后导出的、莫尔条纹值总和变得良好的配线图案的1例。在这种例子中,由于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所以在各个直线配线中莫尔条纹值变得良好的方向(角度)不同。并且,在这种例子中,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均朝向右方向。如这种例子那样,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均朝向右方向或左方向的例子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然而,在将直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中,2个方向所成的角度越接近直角(90度),作为触控传感器,二维的接触位置检测的精度就越高。并且,当配线层存在2层以上时,例如从倾斜观察时等,各层的配线图案的位置有可能产生偏离。而且,有可能因该偏离而直线配线的间距发生变化,但在该情况下,根据各层的配线图案的偏离方向和直线配线的方向而直线配线的间距的变化程度不同。当偏离方向与直线配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直角(90度)时,间距不变,当偏离方向与直线配线的方向相同时,间距的变化最大。由此,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所成的角度越接近直角(90度),即使各层的配线图案的位置偏离,也不会依赖于该偏离方向而将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的总间距变化越小,因此,由该配线图案的间距的变化所引起的莫尔条纹的产生和/或配线图案的可见性下降小。并且,如本发明那样,在莫尔条纹可见性的观点上将配线图案的间距最优化的技术中,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所成的角度接近直角(90度)尤其有效。根据以上,2个方向的直线配线所成的角度并不特别限制,但优选为40度~140度(90度±50度)的范围,更优选为60度~120度(90度±30度)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75度~105度(90度±15度)的范围。
并且,直线配线的平均间距并不特别限制,但优选为30μm~600μm。其原因在于,若平均间距窄,则透射率降低,相反地,若平均间距宽,则金属细线容易变得显眼,导致可见性下降。为了使透射率在能够容许的范围内且降低金属细线的可见性,优选平均间距在上述范围内。
本发明的特征为,是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其至少2根金属细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将金属细线的间距设为非等间距,与等间距的情况相比,配线图案的最小频率降低,因此需注意避免使配线图案被视觉辨认。因此,为了在对配线图案的可见性不产生影响的范围内将间距充分最优化而减少莫尔条纹,平均间距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下。
本发明的特征为,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线配线(1个方向的线配线)是直线配线。然而,本发明中,金属细线无需为完全的直线,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则也可以弯曲。本发明中的直线配线能够如下定义。
本发明中,在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透射率的二维频率分布中,当线配线的频率成分仅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方向上时,该线配线能够视为直线配线。具体而言,在线配线的透射率的二维频率分布中,将频率零的成分除外,若以某一特定的方向为中心从-10度以上至+1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中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相对于所有频率成分(频率零的成分除外)的强度的总和为规定的比率以上,则能够视为直线配线。在此,规定的比率为30%,更优选为45%,进一步优选为55%。并且,某一特定的方向是指0度以上且小于360度的角度范围中的任意角度中某一角度的方向和与该角度相差180度的角度的方向这两者。即,以某一特定的方向为中心的从-10度以上至+1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中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中还包含共轭关系的频率成分(相差180度的角度的方向(相反方向)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在此,例如作为线配线的例子,示出图57~图59所示的线配线。并且,在图60~图62中分别示出图57~图59所示的线配线的透射率的二维频率分布。另外,为了容易观察强度,频率分布适当地调整了强度缩尺(scale)。并且,频率零的成分除外。图57所示的线配线23a是完整的直线在横向上排列而成的直线配线,图60所示的频率分布也仅集中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此,图59所示的线配线23c的构成配线的线为COS波的形状,图62所示的频率分布不仅在水平方向,还在周围的方向上扩大,因此无法视为直线配线。另一方面,图58所示的线配线23b的构成配线的线稍微呈COS波形状,但图61所示的频率分布几乎集中在水平方向上,因此可视为直线配线。
图63是表示在线配线的透射率的二维频率分布中,将水平方向视为角度0度,以从-90度至+90度的各个方向(及除此以外,与各个方向相差180度的角度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中心从-10度以上至+1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中的频率成分(频率零的成分除外)的强度的总和相对于所有频率成分(频率零的成分除外)的强度的总和的比率的曲线图。在图63中,实线为图57所示的线配线23a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比率的曲线图,一点虚线为图58所示的线配线23b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比率的曲线图,点线为图59所示的线配线23c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比率的曲线图。若观察以作为某一特定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即角度0度的方向(及除此以外,角度180度的方向)为中心的-10度以上且+10度以下的角度范围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的比率,则在图57所示的线配线23a的情况下,比率当然为100%,能够视为直线配线。在图58所示的线配线23b的情况下,比率为55%以上,这些也能够视为直线配线。另一方面,在图59所示的线配线23c的情况下,比率小于30%,可知无法视为直线配线。
上述导电性薄膜11的虚设电极部26等虚设电极部如WO2013/094729中所记载的非导电图案那样是在第1配线部16a中,在相邻的第1电极部17a之间以与第1电极部17a电绝缘(断线)的方式设置者,并且,是在第2配线部16b中,在相邻的第2电极部17b之间以与第2电极部17b电绝缘(断线)的方式设置者,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当第1电极部17a和/或第2电极部17b中的至少一个的直线配线21a的间距宽时,如图66所示,可以在网格状的配线图案25a的1个开口部22中,在一个直线配线21a的金属细线14之间,以从被重叠的其他方向的直线配线21b的一个金属细线14朝向另一个金属细线14或者相反地从另一个金属细线14朝向一个金属细线14而前端不与任何金属细线14连接即断线(断路)或者在中途中断的方式,与一个直线配线21a的金属细线14平行地将新的金属细线14拉伸而形成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并且,相反地,可以在一个直线配线21b的金属细线14之间,以另一个直线配线21a的一个金属细线14朝向另一个金属细线14或者相反地从另一个金属细线14朝向一个金属细线14而前端断线(断路)或者在中途中断的方式,与一个直线配线21b的金属细线14平行地将新的金属细线14拉伸而形成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另外,也可以从形成该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的金属细线14进一步与其他方向的直线配线21的金属细线14平行地分支而形成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当然,分支的金属细线14的前端断线(断路)或者在中途中断而不与任何金属细线14连接。图66所示的例子表示仅形成于网格状的配线图案的1个开口部的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但在其他开口部中当然也可以同样地形成有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
如此,通过形成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7,具有如下效果。一般而言,若缩小电极部的金属细线的间距,则电极的寄生容量增大,其结果,导致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下降。另一方面,若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而扩大金属细线的间距,则金属细线容易变得显眼,导致可见性下降。并且,导致容易产生由像素排列图案与电极部的金属细线的配线图案的干涉所引起的莫尔条纹。因此,扩大电极部的金属细线的间距并减小电极的寄生容量来提高触控位置检测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形成电极内虚设图案部来缩小电极部的金属细线与电极内虚设图案部的金属细线的组合的间距而降低金属细线的可见性,并且,能够使莫尔条纹难以产生。
另外,当如此形成电极内虚设图案部时,本发明中,在存在多个由电极部的金属细线与电极内虚设图案部的金属细线的组合所形成的配线图案、进而存在多个配线层的情况下,使在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包含于由这些配线层中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的合成配线图案中,并利用该合成配线图案来改善由与显示器的干涉而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可见性。例如,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薄膜11的情况下,使在莫尔条纹的可见性的观点上被最优化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包含于由2层的配线层28a及配线层28b中1个配线层28a中的第1电极部17a的金属细线与电极内虚设图案部的金属细线的组合所形成的配线图案及合成配线图案中,并利用该合成配线图案来改善由与显示器的干涉而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可见性,该合成配线图案是通过虚设电极部26的配线图案的组合和由另一个配线层28b中的第2电极部17b的金属细线与电极内虚设图案部的金属细线的组合所形成的配线图案的重合而形成。
作为其他虚设电极部的形态,有WO2013/094729中所记载的子非导电图案的形态。
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是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的导电性薄膜,其中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体;及配线部,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该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线配线包含在至少1个方向上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是重叠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根金属细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
并且,可如下: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是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的导电性薄膜,其中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基体;及配线部,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配线部具有将直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该直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配线图案是重叠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在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根金属细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
并且,可如下: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如下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该导电性薄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具有透明基体和配线部,该配线部形成于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配线部具有将直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配线图案,该直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配线图案是重叠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至少1个方向的直线配线中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为非等间距的非等间距配线图案,获取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对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规定根数的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获取配线图案的透射率,对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及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导出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并且导出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由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求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即莫尔条纹评价值,制作如此求出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以上,对本发明的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及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举出各种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则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和/或设计的变更。
符号说明
10、11、11A-导电性薄膜,12、12a、12b-透明支撑体,14-金属制的细线(金属细线),16、16a、16b-配线部,17、17a、17b-电极部,18、18a、18b-粘接层,20、20a、20b-保护层,21、21a、21b、21c、21d、21e、21f、21g、21i、21j-直线配线,22、22a、22b、22c、22d-开口部,23a、23b、23c-线配线,24-配线图案,24a-第1(上侧)配线图案,24b-第2(下侧)配线图案,25-配线图案,25a、25b、25e、25f-包含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图案,25c-等间距的配线图案,25d-2个方向的配线的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26、26a-虚设电极部,27-电极内虚设图案部,28、28a、28b-配线层,30、30a-显示单元,32、32r、32g、32b-像素,34-黑矩阵(BM),36-区域,38-像素排列图案,40-显示装置,42-输入面,44-触摸面板,46-框体,48-覆盖部件,50-电缆,52-可挠性基板,54-检测控制部,56-粘接层,58-接触体。
Claims (33)
1.一种导电性部件,其具有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部,其中,
所述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
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线配线是所述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
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所述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2个方向以上的所有方向的所述线配线的所述多个金属细线全部由直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部件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
所述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重叠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其中,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
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是通过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根据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得到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视觉响应特性以下述式(1)所表示的视觉传递函数VTF给出,
k≤log(0.238/0.138)/0.1
VTF=1
k>log(0.238/0.138)/0.1
VTF=5.05e-0.138k(1-e0.1k) ……(1)
k=πdu/180
其中,log为自然对数,k为以立体角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deg),u为以长度定义的空间频率(周期/mm),d为100mm~1000mm的范围内的观察距离(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视觉响应特性的观察距离d为300mm~800mm中的任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设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为I时,利用下述式(2)根据所述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导出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I,
I=(Σ(R[i])x)1/x ……(2)
其中,R[i]为莫尔条纹的第i个频率成分的强度,次数x为1~4中的任意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次数x为2。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是利用所述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非线性和而导出的。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还包含由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频率0和所述配线图案的各频率成分而计算出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小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其中,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大于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其中,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以下,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
所述莫尔条纹评价值是通过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由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出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得到的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频率下,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小于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小于在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其中,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下,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小于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强度。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将所述规定根数设为n且将各个金属细线设为金属细线1、金属细线2、……及金属细线n时,距所述金属细线1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p至少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中的任一个,
条件1:间距p属于(N-d)*T<p<(N+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5-d)*T<p<(N+0.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条件2:间距p属于(N+0.25-d)*T<p<(N+0.2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75-d)*T<p<(N+0.7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其中,T为将在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而以1/F给出的周期,N为0或正的整数且为将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间距设为PA而(n*PA/T)以下的整数,d为0.025~0.25的范围中的任一值。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在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将所述规定根数设为n且将各个金属细线设为金属细线1、金属细线2、……及金属细线n时,距所述金属细线1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p至少满足下述条件1和条件2中的任一个,
条件1:间距p属于(N-d)*T<p<(N+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5-d)*T<p<(N+0.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条件2:间距p属于(N+0.25-d)*T<p<(N+0.2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与间距p属于(N+0.75-d)*T<p<(N+0.75+d)*T的区间的金属细线的根数的差分为1根以下,
其中,T为将在仅由所述金属细线1、金属细线2、……以及金属细线n中的任意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图案中成为对莫尔条纹贡献最大的所述莫尔条纹的频率成分的原因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配线图案的频率成分的频率设为F而以1/F给出的周期,N为0或正的整数且为将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间距设为PA而(n*PA/T)以下的整数,d为0.025~0.25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19.根据权利要求3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像素排列图案是黑矩阵图案。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规定根数为16根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配线部具有将所述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所述网格状的配线图案,且所有所述多个金属细线是直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将所述线配线沿2个方向重叠而成的所述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是左右非对称的配线图案。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2个方向的所述线配线所成的角度为40度~140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沿所述2个方向以上重叠的所述线配线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为30μm~600μm。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平均间距为300μm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所述配线部具有2个方向以上的所述线配线中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与其他的至少1个方向的线配线的平均间距不同的配线图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
2个方向以上的所述线配线中平均间距最窄的方向的线配线的配线图案是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28.一种导电性薄膜,其具有:透明基体;以及配线部,其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
所述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
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线配线是所述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
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所述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29.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
显示单元,其以规定的像素排列图案排列而成;以及
设置于所述显示单元上的权利要求1至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或权利要求28所述的导电性薄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单元为有机EL显示器(OELD),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中至少2个颜色的所述像素排列图案不同。
31.一种触摸面板,其使用权利要求1至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或权利要求28所述的导电性薄膜。
32.一种导电性部件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所述导电性部件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具有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配线部,所述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
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线配线是所述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
所述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重叠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所述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获取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
对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获取所述配线图案的透射率,
对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导出所述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
并且导出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
由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
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计算出的所述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求出作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的莫尔条纹评价值,
制作如此求出的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33.一种导电性薄膜的配线图案的制作方法,所述导电性薄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上且具有透明基体和配线部,所述配线部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至少一个面且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所述配线部具有将线配线沿2个方向以上重叠而成的网格状的配线图案,所述线配线由在1个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金属细线构成,其中,
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线配线是所述多个金属细线为直线的直线配线,
所述网格状的配线图案重叠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图案上,至少1个方向的所述直线配线是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为等间距且所述规定根数的各个金属细线的间距中至少2个间距不同的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获取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
对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由多个直线的金属细线构成、且所述规定根数的所述金属细线的重复间距与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相等且各个所述金属细线的间距相等的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获取所述配线图案的透射率,
对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分别导出所述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
并且导出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
由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以及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的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和所述像素排列图案的亮度或透射率的二维傅里叶频率分布的各频率成分计算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
使人的视觉响应特性作用于如此计算出的所述莫尔条纹的各频率成分而求出作为各频率成分的强度的总和的莫尔条纹评价值,
制作如此求出的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小于所述等间距的配线图案中的莫尔条纹评价值的所述非等间距的配线图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59810 | 2018-03-27 | ||
JP2018059810 | 2018-03-27 | ||
PCT/JP2019/012864 WO2019189187A1 (ja) | 2018-03-27 | 2019-03-26 | 導電性部材、導電性フィルム、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1644A true CN111971644A (zh) | 2020-11-20 |
CN111971644B CN111971644B (zh) | 2024-09-17 |
Family
ID=6806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2800.4A Active CN111971644B (zh) | 2018-03-27 | 2019-03-26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触摸面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22559B2 (zh) |
JP (1) | JP7062609B2 (zh) |
KR (1) | KR102444527B1 (zh) |
CN (1) | CN111971644B (zh) |
TW (1) | TWI793288B (zh) |
WO (1) | WO20191891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9192B (zh) * | 2018-03-27 | 2024-10-1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
WO2019189187A1 (ja) * | 2018-03-27 | 2019-10-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部材、導電性フィルム、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JP2022029727A (ja) * | 2020-08-05 | 2022-02-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内蔵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表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9282A (zh) * | 2013-02-05 | 2015-10-0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
JP2015207103A (ja) * | 2014-04-18 | 2015-11-1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CN105765501A (zh) * | 2013-12-03 | 2016-07-1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片、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6489118A (zh) * | 2014-06-30 | 2017-03-0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
CN107111392A (zh) * | 2014-11-21 | 2017-08-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
CN107407999A (zh) * | 2015-03-26 | 2017-11-28 |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99150B2 (en) * | 2009-10-29 | 2013-12-03 | Atmel Corporation |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
EP2823638A1 (en) * | 2012-02-29 | 2015-01-14 | Sabanci Üniversitesi | Self-reset asynchronous pulse frequency modulated droic with extended counting and having reduced quantization noise |
JP5795746B2 (ja) | 2012-03-30 | 2015-10-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
JP5779535B2 (ja) | 2012-03-30 | 2015-09-1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イ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
JP6031980B2 (ja) | 2012-12-04 | 2016-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
JP5943023B2 (ja) | 2013-07-08 | 2016-06-2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6275618B2 (ja) * | 2014-10-15 | 2018-02-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配線パターンの評価方法 |
JP6506992B2 (ja) * | 2015-03-13 | 2019-04-2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JP6307468B2 (ja) * | 2015-03-31 | 2018-04-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
JPWO2017126212A1 (ja) * | 2016-01-22 | 2018-11-0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WO2019021835A1 (ja) * | 2017-07-27 | 2019-01-3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WO2019189187A1 (ja) * | 2018-03-27 | 2019-10-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部材、導電性フィルム、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CN111919192B (zh) * | 2018-03-27 | 2024-10-1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
JP7015271B2 (ja) * | 2018-05-21 | 2022-0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性部材、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導電性部材の配線パターンの作製方法、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配線パターンの作製方法 |
-
2019
- 2019-03-26 WO PCT/JP2019/012864 patent/WO20191891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26 KR KR1020207027836A patent/KR1024445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3-26 CN CN201980022800.4A patent/CN11197164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6 JP JP2019058538A patent/JP70626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27 TW TW108110730A patent/TWI793288B/zh active
-
2020
- 2020-09-25 US US17/031,938 patent/US1132255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9282A (zh) * | 2013-02-05 | 2015-10-0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
CN105765501A (zh) * | 2013-12-03 | 2016-07-1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片、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和显示装置 |
JP2015207103A (ja) * | 2014-04-18 | 2015-11-1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CN106489118A (zh) * | 2014-06-30 | 2017-03-0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膜、具备其的显示装置及导电性膜的评价方法 |
CN107111392A (zh) * | 2014-11-21 | 2017-08-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
CN107407999A (zh) * | 2015-03-26 | 2017-11-28 |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 光透射性导电材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1644B (zh) | 2024-09-17 |
TW201942724A (zh) | 2019-11-01 |
TWI793288B (zh) | 2023-02-21 |
WO2019189187A1 (ja) | 2019-10-03 |
KR102444527B1 (ko) | 2022-09-20 |
JP2019175454A (ja) | 2019-10-10 |
JP7062609B2 (ja) | 2022-05-06 |
US20210013269A1 (en) | 2021-01-14 |
US11322559B2 (en) | 2022-05-03 |
KR20200124281A (ko) | 2020-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06254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ouch panel,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film | |
JP6507222B2 (ja) | 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評価方法 | |
KR101896395B1 (ko) | 도전성 필름, 그것을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도전성 필름의 배선 패턴의 평가 방법 | |
CN107003777B (zh) | 具有减少的摩尔纹图案的触摸显示系统 | |
TWI621136B (zh) | 具備導電膜的顯示裝置與觸控面版顯示裝置以及導電膜之圖案的決定方法 | |
TWI630516B (zh) | 導電膜、具備其的顯示裝置及導電膜的配線圖案的評價及決定方法 | |
US11322559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ouch panel,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film | |
US11402961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ouch panel,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film | |
KR101615949B1 (ko) |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터치 패널과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