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3576A -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3576A
CN111963576A CN202010784152.0A CN202010784152A CN111963576A CN 111963576 A CN111963576 A CN 111963576A CN 202010784152 A CN202010784152 A CN 202010784152A CN 111963576 A CN111963576 A CN 111963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earing
pipe
lubricating oi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41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63576B (zh
Inventor
史建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shan Zhongtian Heavy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史建凯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史建凯 filed Critical 史建凯
Priority to CN2020107841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3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3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3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63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3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7/00Cooling of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11/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grease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Grease cups
    • F16N11/12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grease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Grease cups by centrifugal a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10/00Applications
    • F16N2210/14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中间轴承组件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轴承套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上轴瓦,下轴瓦、上轴瓦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中间转轴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一侧的甩油盘。该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通过设于轴承座四轴的分隔板和侧挡板设计,配合接通轴承座内的冷却水,直接在轴承座内对热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热油再回流至甩油盘处进行重复利用,有效的避免了现有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与甩油盘下方待使用的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由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中间轴承组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背景技术
中间轴承常用于船舶轴系的支承单元,其作用是威力减少轴系挠度而设置的轴系支撑点,他用来承受中间值本身的自重,以及轴系传递转矩时发生变形产生的径向负荷,只能见轴承的润滑及散热是由在中间转轴上的甩油盘旋转,利用离心力将甩油盘浸入底部油池的润滑油送至顶部的上轴瓦处,对中间转轴和轴承部位进行散热。
然而,现有的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回流后,与甩油盘下方待使用的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由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的问题,且现有的中间轴承通过设置在甩油盘下方油池中的中间盘管通入冷却水进行散热,由于需要保障甩油盘浸入油中,油量较多,中间盘管的口径设置不能太大,这导致中间盘管吸热的效率较低,油池内的油温无法快速降低,热油随甩油盘进入上轴瓦中,使得散热效果较差,容易造成中间轴承磨损严重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具备润滑油吸热效果好和冷却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轴承套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上轴瓦,下轴瓦、上轴瓦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中间转轴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一侧的甩油盘,轴承套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上的注油斗,上轴瓦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下方一侧润滑槽,轴承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两侧的分隔板,两个分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两侧的侧挡板,两个分隔板均与中间转轴活动套接,一个分隔板位于甩油盘和轴承座之间,两个分隔板和侧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下方的矩形环板,且矩形环板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轴承座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轴承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下方的导油管,导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的一侧,且导油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换热管远离导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下油管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的上方,轴承座顶部开设有若干位于定位板上方的漏油孔,轴承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下方的输水管,轴承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下方的排水管。
优选的,甩油盘朝向分隔板一侧的外沿开设有导油槽,轴承座侧面中部的一个导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导油槽内,且该导油管的一端与甩油盘的侧面不接触,轴承座侧面的其他导油管的一端均与甩油盘的侧面不接触。
优选的,甩油盘的外沿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分布的L型刮板,且L型刮板的侧面与轴承套的内壁不接触。
优选的,矩形环板位于定位板的上方,漏油孔位于矩形环板顶部。
优选的,输水管和排水管均与换热管相互垂直,且输水管和排水管分别设于换热管的两端处。
有益效果如下:
1、该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通过设于轴承座四轴的分隔板和侧挡板设计,配合接通轴承座内的冷却水,直接在轴承座内对热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热油再回流至甩油盘处进行重复利用,有效的避免了现有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与甩油盘下方待使用的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由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的问题。
2、通过热油分散在换热管内流向甩油盘下方,从而增大了热油和冷却水的有效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热油的冷却效果,确保循环再利用的润滑油在后期再利用时保持低温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油长期有效的润滑效果。
3、通过轴承座中部的一个导油管直接向甩油盘侧面的导油槽供油,以便在甩油盘随中间转轴旋转的速度较慢,产生的离心力不足够将润滑油送到轴承套顶部的注油斗处时,配合甩油盘的旋转离心力,来将甩油盘将冷却后的润滑油送至注油斗处,确保能够送出足量的润滑油,以保证中间轴承工作时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结构轴承座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结构甩油盘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中:1、轴承套;101、注油管;2、轴承座;201、定位板;3、下轴瓦;4、上轴瓦;401、润滑槽;5、甩油盘;501、导油槽;502、L型刮板;6、注油斗;7、分隔板;701、侧挡板;8、矩形环板;9、换热管;901、下油管;10、导油管;11、中间转轴;12、输水管;13、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1,轴承套1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3、上轴瓦4,下轴瓦3、上轴瓦4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11,中间转轴11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2一侧的甩油盘5,轴承套1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5上的注油斗6,上轴瓦4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6下方一侧润滑槽401,轴承套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2两侧的分隔板7,两个分隔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两侧的侧挡板701,两个分隔板7均与中间转轴11活动套接,一个分隔板7位于甩油盘5和轴承座2之间,两个分隔板7和侧挡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下方的矩形环板8,且矩形环板8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2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轴承座2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1,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导油管10,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7的一侧,且导油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9,换热管9远离导油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901,下油管901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201的上方,轴承座2顶部开设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上方的漏油孔,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输水管12,轴承座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排水管13,轴承套1底部的一侧设有位于甩油盘5处的注油管101,以便通过注油管101向甩油盘5注入新的润滑油和排出旧润滑油,在中间轴承工作时,中间转轴11带动甩油盘5旋转,使得甩油盘5将轴承套1内腔底部的润滑油带入顶部的矩形环板8内,润滑油经注油斗6、润滑槽401,对旋转轴中间转轴11和轴承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热油流至矩形环板8上,并由矩形环板8上的漏油孔流入轴承座2顶部凹槽内定位板201的上方,再经若干下油管901、换热管9和导油管10流回轴承套1内腔甩油盘5的下方,同时,通过输水管12向轴承座2顶部凹槽定位板201的下方空间持续通入冷却水,冷却水作用于换热管9并经排水管13排出,对换热管9内流经的热油进行吸热冷却,确保热油先经过冷却降温后,再流向轴承套1内甩油盘5的下方,以供循环利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现有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与甩油盘5下方待使用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还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并且,通过热油分散在换热管9内流向甩油盘5下方,从而增大了热油和冷却水的有效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热油的冷却效果,确保循环再利用的润滑油在后期再利用时保持低温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油长期有效的润滑效果,其中,换热管9的长度越长,换热管9的直径可设置较大,换热管9的长度越短,换热管9的纸巾设置越小,确保换热管9内流经的润滑油能够充分冷却。
其中,甩油盘5朝向分隔板7一侧的外沿开设有导油槽501,轴承座2侧面中部的一个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导油槽501内,且该导油管10的一端与甩油盘5的侧面不接触,轴承座2侧面的其他导油管10的一端均与甩油盘5的侧面不接触,在甩油盘5随中间转轴11旋转的速度较慢,产生的离心力不足够将润滑油送到轴承套1顶部的注油斗6处时,通过轴承座2中部的一个导油管10直接向甩油盘5侧面的导油槽501供油,配合甩油盘5的旋转离心力,来将甩油盘5将冷却后的润滑油送至注油斗6处,确保能够送出足量的润滑油,以保证中间轴承工作时的润滑效果。
其中,甩油盘5的外沿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分布的L型刮板502,且L型刮板502的侧面与轴承套1的内壁不接触,利用甩油盘5外沿的L型刮板502进行刮油,配合甩油盘5旋转时甩油的离心力,从而提高了送油效率,进而确保足够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其中,矩形环板8位于定位板201的上方,漏油孔位于矩形环板8顶部,对中间转轴11润滑后的润滑油流入矩形环板8的上方,从而有漏油孔完全流入轴承座2顶部的凹槽内,从而确保润滑油能够完全再利用。
其中,输水管12和排水管13均与换热管9相互垂直,且输水管12和排水管13分别设于换热管9的两端处,使得经输水管12流入轴承座2内的冷却水充分与换热管9接触,从而对换热管9内部的热油进行换热冷却,提高换热效果,确保再利用的润滑油在下次润滑时,温度保持较低的状态。
工作时,中间转轴11旋转带动甩油盘5转都能,甩油盘5下方的润滑油随甩油盘5旋转的离心力作用,被送至甩油盘5顶部的注油斗6处,润滑油经注油斗6、润滑槽401对中间转轴11和轴承连接部位进行润滑,润滑后的油留入两个分隔板7、侧挡板701之间的矩形环板8上,并由轴承座2顶部的漏油孔流入凹槽内,并由下油管901流入换热管9内,同时,通过12向轴承座2内持续通入冷却水,冷却水接触换热管9,对换热管9内的热油进行吸热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经导油管10流回甩油盘5的下方,进行循环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1),轴承套(1)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3)、上轴瓦(4),下轴瓦(3)、上轴瓦(4)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11),中间转轴(11)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2)一侧的甩油盘(5),轴承套(1)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5)上的注油斗(6),上轴瓦(4)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6)下方一侧润滑槽(4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2)两侧的分隔板(7),两个所述分隔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两侧的侧挡板(701),两个所述分隔板(7)均与中间转轴(11)活动套接,一个所述分隔板(7)位于甩油盘(5)和轴承座(2)之间,两个所述分隔板(7)和侧挡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下方的矩形环板(8),且矩形环板(8)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2)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2)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1),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导油管(10),所述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7)的一侧,且导油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9),所述换热管(9)远离导油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901),所述下油管(901)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201)的上方,所述轴承座(2)顶部开设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上方的漏油孔,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输水管(12),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排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5)朝向分隔板(7)一侧的外沿开设有导油槽(501),所述轴承座(2)侧面中部的一个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导油槽(501)内,且该导油管(10)的一端与甩油盘(5)的侧面不接触,所述轴承座(2)侧面的其他导油管(10)的一端均与甩油盘(5)的侧面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5)的外沿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分布的L型刮板(502),且L型刮板(502)的侧面与轴承套(1)的内壁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板(8)位于定位板(201)的上方,所述漏油孔位于矩形环板(8)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12)和排水管(13)均与换热管(9)相互垂直,且输水管(12)和排水管(13)分别设于换热管(9)的两端处。
CN202010784152.0A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Active CN111963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4152.0A CN111963576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4152.0A CN111963576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3576A true CN111963576A (zh) 2020-11-20
CN111963576B CN111963576B (zh) 2021-11-16

Family

ID=7336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4152.0A Active CN111963576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35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787A (zh) * 2021-12-03 2022-04-22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油水冷轴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5248U (zh) * 1976-04-30 1977-11-04
JPS5643198B2 (zh) * 1976-05-26 1981-10-09
CN201517562U (zh) * 2009-10-12 2010-06-30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舰船用超大比压中间支承轴承
CN206753976U (zh) * 2017-03-16 2017-12-1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有甩油叶轮的单级单吸悬臂离心泵
CN206753677U (zh) * 2017-05-19 2017-12-15 浙江耀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搅油盘润滑系统
CN208966884U (zh) * 2018-09-11 2019-06-11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下瓦互换轴承
CN209510926U (zh) * 2018-12-18 2019-10-18 江苏华帝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主推进轴系的中间轴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5248U (zh) * 1976-04-30 1977-11-04
JPS5643198B2 (zh) * 1976-05-26 1981-10-09
CN201517562U (zh) * 2009-10-12 2010-06-30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舰船用超大比压中间支承轴承
CN206753976U (zh) * 2017-03-16 2017-12-15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有甩油叶轮的单级单吸悬臂离心泵
CN206753677U (zh) * 2017-05-19 2017-12-15 浙江耀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搅油盘润滑系统
CN208966884U (zh) * 2018-09-11 2019-06-11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上下瓦互换轴承
CN209510926U (zh) * 2018-12-18 2019-10-18 江苏华帝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主推进轴系的中间轴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787A (zh) * 2021-12-03 2022-04-22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油水冷轴承
CN114382787B (zh) * 2021-12-03 2024-05-03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油水冷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3576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9856A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CN111963576B (zh)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JP2000274432A (ja) パッド型ジャーナル軸受
CN113422472A (zh) 一种油冷电机冷却系统
CN112879420A (zh) 一种陶瓷轴承
CN102734204A (zh) 一种泵用循环润滑散热轴承油箱
CN217999769U (zh) 改善推力轴承内热油循环的装置
CN209483677U (zh) 一种泵用带圆盘喷射器的轴承箱体
CN215636465U (zh) 一种卧式螺旋离心机轴承循环润滑油的冷却装置
CN201875001U (zh) 轴承油循环冷却装置
CN205639090U (zh) 一种卧式中开泵滚动轴承自循环冷却装置
CN217603318U (zh) 一种混合机内减速机降温结构
CN201461208U (zh) 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外加泵外循环冷却系统瓦间隔板装置
CN217328174U (zh) 一种提高自润滑导轴承循环冷却油量的结构
CN216322517U (zh) 一种降温效果好的水泥磨机
JPH0914277A (ja) 立形回転機の軸受装置
CN215762866U (zh) 一种泵用防漏油的轴承部装
CN217682421U (zh) 一种强制风冷自润滑轴承部件
CN107269818A (zh) 一种外置式减速机润滑油的冷却装置
CN210242340U (zh) 一种用于竖炉带冷机的机头冷却系统
CN220321007U (zh) 一种低能耗立式电机用滑动轴承油路结构
CN207073566U (zh) 一种外置式减速机润滑油的冷却装置
CN217235238U (zh) 强制润滑系统
CN212056668U (zh) 一种高速电机的轴承支撑结构
CN217107884U (zh) 一种水电站防止导向轴承瓦温过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316000 Dongshanzui, Xiaosha street, Dinghai District, Zhoush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oushan Zhongtian Heavy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Beijiao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i Jiank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