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2763B -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2763B
CN111952763B CN202010400707.7A CN202010400707A CN111952763B CN 111952763 B CN111952763 B CN 111952763B CN 202010400707 A CN202010400707 A CN 202010400707A CN 111952763 B CN111952763 B CN 111952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air
laminate
locked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07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2763A (zh
Inventor
盐田晃司
藤川诚
砂田悟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52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2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包括连接器层叠体(100)和用于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卡定的可拆卸的连接件(5)。在连接器层叠体(100)中,与线束(300)的端部(301)连接的多个连接器(1)的连接器壳体(2)在与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垂直的层叠方向(X)上层叠。连接件(5)包括爪部,所述爪部能够越过设置在连接器层叠体(100)的对应的连接器壳体(2)上的被卡定部并卡定。通过解除爪部的卡定,连接件(5)被从连接器层叠体(100)上拆下。

Description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6732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合体连接器,该合体连接器将连接器层叠多层,使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彼此相互合体的合体。在所述合体连接器中,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一个连接器的卡定凸部嵌合于另一个连接器的卡定凹部,由此连接器彼此相互直接卡定。
另一方面,在自动进行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器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作业的情况下,通常,作为其前阶段,需要将连接器以多层层叠的状态储存在储存器中的作业、和利用机械手从储存器中逐个夹紧连接器并自动取出的作业。
若假设在由连接器多层层叠而成的连接器层叠体的状态下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彼此如日本特开平11-67327号公报的合体连接器那样彼此直接卡定的情况,则容易进行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储存到储存器中的作业。
但是,当设想在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储存到了存储器中的状态下,从储存器中逐个取出连接器的情况,则每当取出一个连接器时,就需要进行解除该连接器和与该连接器直接卡定的相邻的连接器之间的卡定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取出作业的作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储存器的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且从储存器中进行取出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良好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及用于该连接器连接结构的连接件和连接器。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其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所述连接件包括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弹性地越过设置于对应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
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利用连接件在将连接器层叠体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运输并储存到储存器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后,通过解除爪部的卡定,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层叠体中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之间通过彼此的定位部而包含所述层叠方向在内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彼此定位,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卡定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在相对于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上所设置的被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的状态下,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夹持所述连接器层叠体,所述一对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能够弹性地越过所述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所述爪部。
在该情况下,起到下述效果。即,在连接器层叠体中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之间在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相互定位。在连接件的一对卡定部相对于配置在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卡定的状态下,利用一对卡定部在层叠方向上夹持连接器层叠体。由于能够利用连接件在将连接器层叠体卡定的状态下一并运输将连接器层叠体并储存到储存器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由于至少一个卡定部具有能够弹性地越过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爪部,因此在储存到储存器后,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全部连接器壳体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是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卡定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相对于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上所设置的被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所述一对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能够弹性地越过所述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爪部。
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在将连接器层叠体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储存到储存器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另外,由于至少一个卡定部具有能够弹性地越过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爪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全部连接器壳体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从储存器中进行取出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一对被卡定部,它们配置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一对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凸部,其向所述层叠方向的一侧突出;以及作为所述定位部的拐角部,其向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侧开放且由相互垂直的三个定位面形成,使各所述定位面在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状态下与在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连接器壳体的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凸部卡合。
在本发明中,在连接器层叠体中,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彼此通过一方连接器壳体的凸部与另一方连接器壳体的拐角部的三个定位面的卡合,而包含层叠方向在内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相互定位。因此,能够利用连接件的一对卡定部在层叠方向上稳定地夹持连接器层叠体。另外,由于在拐角部集中配置有三个定位面,因此能够使由凸部和拐角部构成的定位结构小型化且简单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所述多个连接器壳体通过相互层叠而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定位,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多个定位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分别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以及多个弹性卡定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具有所述爪部,所述爪部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
在本发明中,起到下述效果。即,在连接器层叠体中,连接件的对应的定位片嵌合于各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由此,在所有的连接器壳体被定位的状态下,连接件的对应的弹性卡定片的爪部钩挂卡定于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由此,能够在利用连接件将连接器层叠体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储存到储存器中,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后,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全部连接器壳体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取出连接器壳体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也可以设置有一对所述连接件,所述一对连接件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及所述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在该情况下,能够与连接器的极数无关地使用共同的连接件。
另外,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也可以是,各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夹紧的一对被夹紧部,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被夹紧部分别被对应的连接件所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夹紧的、各连接器壳体的被夹紧部被连接件覆盖。因此,在运输时等,能够抑制对被夹紧部造成损伤。
另外,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也可以是,各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与设置在储存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储存器上并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卡合,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被引导部分离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器层叠体储存于储存器的状态下,由储存器的引导部沿层叠方向引导的连接器壳体的被引导部与连接件分离配置。因此,能够在安装有连接件的状态下将连接器层叠体储存到储存器中。另外,能够从储存在储存器中的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是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多个定位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分别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以及多个弹性卡定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并包括所述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
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将连接器层叠体在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储存到储存器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另外,由于是使各弹性卡定片的爪部相对于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的结构,因此通过从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能够一并进行相对于全部连接器壳体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取出各连接器壳体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多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相互定位,所述连接器壳体能够通过连接件而被卡定,所述连接件包括: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的多个定位片、以及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的多个弹性卡定片,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供所述定位片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的定位孔、以及能够与所述弹性卡定片的爪部进行钩挂卡定的被卡定部。
在本发明中,在连接器层叠体的状态下,连接件的定位片嵌合于各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由此各连接器壳体借助于连接件而被相互定位。因此,不需要将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彼此直接定位的定位结构,能够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中的(b)是从与图1中(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中的(a)是连接器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2中的(b)是从与图2中(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3中的(a)是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中的(b)是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3中的(c)是连接器壳体的仰视图。
图4中的(a)是连接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4中的(b)是连接器壳体的后视图。
图5中的(a)是连接器壳体的第二块的概略剖视图,相当于沿图4的(a)中的Va-Va线的剖视图。图5中的(b)是第二块的被夹紧部与机械手的夹紧部的卡合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中的(a)及(b)是从相互不同的角度观察由凸部和拐角部构成的定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中的(a)及(b)是从相互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连接件的概略侧视图。
图9中的(a)、(b)及(c)是依次示出利用连接件将连接器层叠体卡定的工序的示意工序图。
图10中的(a)及(b)是示出利用连接件卡定后的连接器层叠体向储存器中储存的中途的状态和储存完成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1中的(a)及(b)是示出储存在储存器中的连接器层叠体或连接件被拆卸的中途的状态和拆卸的完成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储存在储存器中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储存在储存器中的连接器层叠体上拆卸连接件的中途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6中的(a)及(b)是从相互不同的角度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7中的(a)及(b)是从相互不同的角度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概略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P、1Q:连接器;
2、2P、2Q:连接器壳体;
5:连接件;
6:连接件;
7:连接件;
18:定位孔;
19:纵槽(被卡定部);
21:拐角部(定位部);
21a:第一定位面;
21b:第二定位面;
21c:第三定位面;
24:凸部(定位部);
31:第一被卡定部;
32:第二被卡定部;
33:被夹紧部;
50:主体部;
50a:第一端部;
50b:第二端部;
51:第一卡定部;
51a:弹性臂部;
51b:爪部;
51c:夹持面;
51f:卡定面;
52:第二卡定部;
52a:刚性臂部;
52b:凸部;
52c:夹持面;
52d:卡定面;
60:主体部;
61:定位片;
62:弹性卡定片;
62a:爪部;
70:主体部;
71:定位片;
72:弹性卡定片;
100、100P、100Q:连接器层叠体;
200、200P、200Q:连接器连接结构;
300:线束;
301:端部;
500:储存器;
503:引导槽;
L:(线束的)长度方向;
X:层叠方向;
Y:左右方向;
Z:前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的(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的概略立体图。图1的(b)是从与图1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的概略立体图。
连接器连接结构200具有连接器层叠体100和一对连接件5。
连接器层叠体100是处于下述状态的连接器1的集合体,所述状态是与线束300的端部301连接的连接器1的连接器壳体2在与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垂直的层叠方向X上层叠多层的状态。一对连接件5以在层叠方向X上夹持连接器层叠体100的状态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卡定。
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2之间在包含层叠方向X在内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相互定位。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是作为上下方向的层叠方向X、左右方向Y、和相当于线束30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Z。前后方向Z的前侧也是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方向。
连接器1包括连接器壳体2和未图示的触头。各触头与线束300的对应的包覆电线300a的端部连接。
接着,对连接器壳体2进行说明。
图2的(a)是连接器壳体2的概略立体图。图2的(b)是从与图2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器壳体2的概略立体图。图3的(a)是连接器壳体2的俯视图。图3的(b)是连接器壳体2的正视图。图3的(c)是连接器壳体2的仰视图。图4的(a)是连接器壳体2的侧视图。图4的(b)是连接器壳体2的后视图。
如图2的(a)和图2的(b)所示,连接器壳体2包括连接器壳体主体10、一对第一块20、一对第二块30以及锁定臂40。
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0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Y排列且向前侧及后侧开口的多个触头收容孔11。在各触头收容孔11中收容保持有触头(未图示)。
连接器壳体主体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体而言,连接器壳体主体10包括上壁部12、下壁部13、一对侧壁部14、前壁部15以及后壁部16。如图3的(b)及图4的(b)所示,各触头收容孔11在前壁部15及后壁部16开口。
如图2的(a)及图3的(a)所示,锁定臂40以能够弹性摆动移位的方式支承在上壁部12上。锁定臂40具有未图示的爪部。锁定臂40在连接器1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时,通过使所述爪部与对方侧连接器卡定,而起到锁定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功能。
接着,参照图2的(a)~图4的(b)对第一块20进行说明。
一对第一块20是以分别沿着一对侧壁部14的方式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块,并配置在前后方向Z的中央部。一对第一块20是左右对称的形状。
各第一块20包括:具有作为定位部的拐角部21的基部22、被引导部23以及作为定位部的凸部24。
基部22以沿着侧壁部14的方式形成为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基部22包括上表面22a、下表面22b、前表面22c、后表面22d以及外侧面22e。另外,基部22包括形成在上部的拐角部21。
被引导部23配置在拐角部21的下侧,如图2的(a)所示,是从基部22的外侧面22e向外侧方突出的叶片板。被引导部23被插入在储存器500的引导槽503中(参照图10中的(a)及(b))。通过储存器500的引导槽503,借助被引导部23在层叠方向X上引导连接器壳体2。
如图2的(b)所示,凸部24从被引导部23向下方延伸设置,凸部24相对于基部22向层叠方向X的下侧(一侧)突出。当在层叠方向X上层叠连接器壳体2时,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一对连接器壳体2中,上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凸部24与下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拐角部21卡合,由此,一对连接器壳体2在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相互定位(参照图6中的(a)及(b))。
具体而言,如图2的(a)、图3的(a)及图4的(a)所示,拐角部21向层叠方向X的上侧(另一侧)开放。作为定位部的拐角部21由相互垂直的第一定位面21a、第二定位面21b以及第三定位面21c形成。
第一定位面21a配置在比基部22的上表面22a靠下方的位置,是与层叠方向X垂直的平面,朝向层叠方向X的上侧。被引导部23的上表面23a是与第一定位面21a连续的平面,作为第一定位面发挥功能。第一定位面21a和被引导部23的上表面23a(第一定位面)向上方开放。第二定位面21b向前方开放。第三定位面21c向外侧方开放。
如图3的(c)及图4的(a)所示,作为定位部的凸部24包括作为第一定位面的下表面24a、作为第二定位面的后表面24b以及作为第三定位面的内侧面24c。
如图6中的(a)所示,当连接器壳体2在层叠方向X上被层叠起来时,上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凸部24的下表面24a(第一定位面)与下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拐角部21的第一定位面21a卡合,由此,两连接器壳体2在层叠方向X上被定位。
另外,如图6中的(b)所示,上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凸部24的后表面24b(第二定位面)与下侧的连接器壳体的拐角部21的第二定位面21b卡合,由此,两连接器壳体2在前后方向Z上被定位。
另外,如图6中的(a)所示,上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凸部24的内侧面24c(第三定位面)与下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拐角部21的第三定位面21c卡合,由此,两连接器壳体2在左右方向Y上被定位。接着,对第二块30进行说明。
如图2的(a)~图4的(b)所示,一对第二块30以分别沿着一对侧壁部14的后端部的方式沿层叠方向X延伸。一对第二块30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图5中的(a)是第二块30的概略剖视图,相当于沿图4的(a)中的Va-Va线的剖视图。如这些图4的(a)及图5中的(a)所示,各第二块30包括上表面30a、下表面30b、前表面30c、后表面30d、外侧面30e、上表面凹部30f、外侧面凹部30g、第一被卡定部31、第二被卡定部32以及被夹紧部33。
如图2的(a)及图5中的(a)所示,上表面凹部30f是形成于上表面30a的钩形凹部。如图2的(b)及图5中的(a)所示,外侧面凹部30g形成于外侧面30e。
如图5中的(a)所示,第一被卡定部31包括作为上表面30a的一部分的被夹持面31a以及将上表面凹部30f的底面与被夹持面31a连接的被卡定面31b。
被夹紧部33由形成于第二块30的外侧面30e且沿前后方向Z延伸的凹槽形成。被夹紧部33形成为截面呈梯形形状。被夹紧部33在前后方向Z上开放,其包括槽底面33a和彼此反向地以相等的倾斜角度倾斜的上下一对内壁面33b。
机械手的截面为圆形的一对夹紧部400在与一对被夹紧部33的槽底面33a和一对内壁面33b内接的状态下(参照图5中的(b))夹紧一对被夹紧部33。
如图2的(a)及图3的(a)所示,在第一块20的后表面22d与第二块30的前表面30c之间形成有向外侧方及上下方向开放的纵槽G。配置在机械手的夹紧部400的末端侧的大径部(未图示)与纵槽G嵌合。
如图5中的(a)所示,外侧面凹部30g在被夹紧部33的下侧形成于外侧面30e。外侧面凹部30g包括凹部底面30h、凹部内上表面30k、以及与凹部底面30h相邻地形成于凹部内上表面30k且向上方凹陷的凹部30m。
外侧面凹部30g的凹部内上表面30k与层叠方向X垂直。外侧面凹部30g的凹部底面30h以朝向斜下方的方式倾斜。
第二被卡定部32包括:被夹持面32a,其设置于外侧面凹部30g的凹部内上表面30k;以及被卡定面32b,其连接凹部30m的底面和被夹持面32a。
接着,对连接件5进行说明。
图1的(a)及图1的(b)所示的一对连接件5由共同的合成树脂部件形成,彼此改变方向而使用。
图7中的(a)是连接件5的概略立体图,图7中的(b)是从与图7中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连接件5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连接件5的概略侧视图。
参照图7中的(a)及(b)及图8,连接件5包括: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主体部50、从主体部50的层叠方向X上的第一端部50a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定部51、以及从主体部50的层叠方向X上的第二端部50b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定部52。
主体部50的与层叠方向X垂直的截面形成为槽形,包括主板部53和一对凸缘54。第一卡定部51及第二卡定部52从主板部53延伸设置。在主板部53上形成有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一对矩形的镂空孔53a(参照图7中的(b))。另外,也可以不必形成一对凸缘54。
第一卡定部51包括从主板部53以垂直状延伸的悬臂状的弹性臂部51a和设置在弹性臂部51a的末端部并向第二卡定部52侧突出的爪部51b。
如图8所示,弹性臂部51a能够以与主体部50连接的基端部为支点在层叠方向X上弹性挠曲。弹性臂部51a包括与层叠方向X垂直且朝向第二卡定部52侧的夹持面51c。
爪部51b包括顶部51d、配置在顶部51d两侧的引导面51e以及卡定面51f。顶部51d由与层叠方向X垂直的平面形成。引导面51e是向弹性臂部51a的末端侧开放且相对于弹性臂部51a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卡定面51f是相对于弹性臂部51a延伸方向成锐角的倾斜面。
在主体部50的主板部53上形成有孔部53b(参照图7中的(b)),该孔部53b供形成卡定面51f的要素(对连接件5进行注射成型时的成型模具的要素)在开模时通过。
第二卡定部52是钩状卡定部。即,第二卡定部52包括从主板部53以垂直状延伸的刚性臂部52a以及从刚性臂部52a的末端部向第一卡定部51侧突出的凸部52b。
第二卡定部52的刚性臂部52a比第一卡定部51的弹性臂部51a短,作为几乎不挠曲的刚体发挥功能。刚性臂部52a包括与层叠方向X垂直且朝向第一卡定部51侧的夹持面52c。弹性臂部51a的夹持面51c和刚性臂部52a的夹持面52c在层叠方向X上对置配置。
凸部52b包括卡定面52d。在主体部50的主板部53上形成有孔部53c(参照图7中的(b)),该孔部53c供形成卡定面52d的要素(对连接件5进行注射成型时的成型模具的要素)在开模时通过。
接着,图9中的(a)、(b)及(c)是依次示出利用连接件5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卡定的工序的示意工序图。
首先,如图9中的(a)及(b)所示,在使连接件5稍微倾斜的状态下,使连接件5的钩状的第二卡定部52相对于配置在连接器层叠体100的层叠方向X上的下端的连接器壳体2的第二被卡定部32卡定。此时,利用连接器壳体2的外侧面凹部30g的倾斜状的凹部底面30h,第二卡定部52的凸部52b被插入引导到凹部30m内。
在第二卡定部52卡定后,如图9中的(c)所示,使连接件5的第一卡定部51越过配置在连接器层叠体100的层叠方向X上的上端的连接器壳体2的第一被卡定部31并进行卡定。
即,如图9中的(b)所示,第一卡定部51的爪部51b的倾斜状的引导面51e与连接器壳体2的上表面30a和外侧面30e之间的角部抵接。由此,第一卡定部51的弹性臂部51a向上挠曲,爪部51b的顶部51d搁在连接器壳体2的上表面30a上后,如图9中的(c)所示,爪部51b的卡定面51f卡定于第一被卡定部31的被卡定面31b。
由此,在第一卡定部51的弹性臂部51a的夹持面51c与第二卡定部52的刚性臂部52a的夹持面52c之间,连接器层叠体100在层叠方向X上被夹持。另外,在将连接件5从连接器层叠体100上拆卸时,用手指使弹性臂部51a向上侧挠曲而使爪部51b的卡定解除。
另外,在连接件5的卡定状态下,连接件5的主体部50的主板部53成为覆盖各连接器壳体2的被夹紧部33的状态。另外,虽未图示,但一个凸缘54被插入在收容机械手的夹紧部400(参照图5中的(b))的末端的大径部(未图示)的纵槽G中。另一个凸缘54配置在连接器壳体2的后壁部16的后方。由此,一对凸缘54覆盖被夹紧部33的前后,保护被夹紧部33的效果好。
连接器层叠体100在被一对连接件5卡定的状态下被运输后,在工厂内,如图10中的(a)及(b)所示,被储存到储存器500中。
如图10中的(b)所示,储存器500形成为包括主壁部501和一对侧壁部502的槽形。在一对侧壁部502的入口部的内侧面分别形成有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引导槽503。
连接器层叠体100在被一对连接件5卡定的状态下,如图10中的(a)所示,从下侧的连接器壳体2的被引导部23开始依次被插入到引导槽503中,并且如图10中的(b)所示,一并储存到储存器500中。此时,由于各连接件5与插入在引导槽503中的被引导部23分离,因此不会与储存器500发生干涉。
在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储存到储存器500之后,如图11中的(a)及(b)所示,从连接器层叠体100上将一对连接件5向外侧方拆卸。由此,能够从上侧从储存器500依次取出各连接器1。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中,能够在利用连接件5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卡定的状态下一并运输并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500后,解除爪部51b相对于被卡定部(第一被卡定部31)的卡定,由此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上拆卸连接件5。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中,起到下述效果。即,在连接器层叠体100中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2之间在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相互定位。在连接件5的第一卡定部51及第二卡定部52相对于配置在连接器层叠体100的层叠方向X上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2的第一被卡定部31及第二被卡定部32卡定的状态下,如图9中的(c)所示,连接器层叠体100通过连接件5的第一卡定部51及第二卡定部52在层叠方向X上被夹持。
因此,即使是带线束300的连接器1,也能够在层叠多层而成的连接器层叠体100的状态下不凌乱地进行打包,一并进行运输。而且,如图10中的(a)及(b)所示,能够在利用连接件5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卡定的状态下将连接器层叠体100一并存储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如图9中的(b)及(c)所示,由于第一卡定部51具有能够弹性地越过第一被卡定部31并进行卡定的爪部51b,因此,在储存到储存器500后,如图11中的(a)所示,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上拆卸连接件5。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所有的连接器壳体2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中,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400夹紧的各连接器壳体2的被夹紧部33被连接件5的主体部50一并覆盖(参照图9中的(c))。因此,在运输时等,能够抑制被夹紧部33受到损伤。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中,如图10中的(a)所示,连接器层叠体100中的各连接器壳体2的被引导部23被储存器500的引导槽503沿层叠方向X引导。连接器壳体2的被引导部23与连接件5分离配置。因此,能够在安装有连接件5的状态下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另外,如图11中的(a)所示,能够从储存在储存器500中的连接器层叠体100上拆卸连接件5。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中,设置有一对连接件5,一对连接件5在与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及层叠方向X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Y)上分离。因此,能够与连接器1的极数无关地将共用的连接件5配置在例如夹着线束300的两侧来进行使用。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中,各连接器壳体2包括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400夹紧的一对被夹紧部33,各连接器壳体2的一对被夹紧部33分别被对应的连接件5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在运输时等使被夹紧部33受到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件5中,能够在将连接器层叠体100卡定的状态下将连接器层叠体100一并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另外,由于第一卡定部51具有能够弹性地越过第一被卡定部31并进行卡定的爪部51b,因此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上拆卸连接件5。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所有的连接器壳体2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时从储存器500进行取出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连接器层叠体100中,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2之间通过一个连接器壳体2的凸部24与另外一个连接器壳体2的拐角部21的三个定位面21a、21b、21c的卡合,而包含层叠方向X在内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层叠方向X、左右方向Y及前后方向Z)上被相互定位。
因此,能够利用连接件5的第一卡定部51及第二卡定部52在层叠方向X上稳定地夹持连接器层叠体100。另外,由于在拐角部21处集中配置三个定位面21a、21b、21c,因此能够使由凸部24和拐角部21构成的定位结构小型化且简单化。
另外,在连接器1中,连接器壳体2包括连接器壳体主体10以及第一块20,所述第一块20沿着连接器壳体主体10的侧壁部14在层叠方向X上延伸,并且包括凸部24和拐角部21。因此,通过将作为定位部的凸部24和拐角部21集中配置在第一块20上,能够简化结构。
另外,在连接器1中,第一块20包括被引导部23,该被引导部23与设置于储存连接器层叠体100的储存器500上并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引导部(引导槽503)卡合。因此,通过将被引导部23和作为定位部的凸部24及拐角部21集中配置在第一块20上,能够简化结构。
另外,在连接器1中,连接器壳体2包括具有一对被卡定部(第一被卡定部31及第二被卡定部32)的第二块30,第二块30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相对于第一块20配置在线束300侧。
因此,通过将与连接件5的一对卡定部(第一卡定部51及第二卡定部52)卡定的一对被卡定部(第一被卡定部31及第二被卡定部32)集中配置在第二块30上,能够简化结构。另外,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与连接件5卡定的第二块30相对于配置有作为定位部的凸部24及拐角部21的第一块20配置在线束300侧。因此,能够容易地装卸连接件5。
另外,在连接器1中,第二块30包括被夹紧部33,该被夹紧部33能够被机械手(未图示)的一对夹紧部400夹紧,且能够被连接件5分别覆盖。因此,在运输时等,能够抑制被夹紧部33受到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2中,省略了线束300的图示。图13是连接件6的概略立体图。图14是储存在储存器500中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15是示出从储存在储存器500中的连接器层叠体100P上拆卸连接件6的中途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12所示,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包括连接器层叠体100P和一对连接件6。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连接器1P的连接器壳体2P上形成有在后壁部16开口且沿前后方向Z延伸的截面为矩形的定位孔18。
在连接器壳体2P的侧壁部14的外侧面形成有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作为被卡定部的纵槽19。纵槽19与凹槽状的被夹紧部33的前侧相邻地形成。在侧壁部14的外侧面,与纵槽19向前侧分离地突出形成有叶片板状的被引导部23。
如图13及图14所示,连接件6包括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主体部60、多个悬臂状的定位片61以及多个悬臂状的弹性卡定片62。主体部60包括位于连接器壳体2P侧的前表面60a和与前表面60a相反一侧的后表面60b。
多个定位片61是从主体部60的前表面60a向前侧突出的悬臂状的凸片。多个定位片61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在层叠方向X上等间隔地排列。如图14所示,各定位片61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连接器层叠体100P的各连接器壳体2的截面呈矩形的定位孔18中。
如图13及图14所示,多个弹性卡定片62是从主体部60的前表面60a与各定位片61平行地向前侧突出的悬臂状的弹性凸片。弹性卡定片62能够以与主体部60连接的基端部为支点弹性地进行摆动移位。弹性卡定片62在末端部具有朝向对应的定位片61侧突出的爪部62a。
在主体部60上形成有孔部60c,该孔部60c供形成各弹性卡定片62的爪部62a的卡定面62b的要素(对连接件6进行注射成型时的成型模具的要素)在开模时通过。
如图12及图14所示,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中,各弹性卡定片62覆盖连接器壳体2的凹槽状的被夹紧部33。如图14所示,各弹性卡定片62的爪部62a搭在被夹紧部33的槽底面33a上后,钩挂卡定在与被夹紧部33相邻的纵槽19的内壁面19a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中,能够在利用连接件6将连接器层叠体100P卡定的状态下一并运输连接器层叠体100P并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500后,通过解除爪部62a对连接器壳体2P的被卡定部(纵槽19)的卡定,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P上拆卸连接件6。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P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P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关于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在连接器层叠体100P中,在通过将连接件6的对应的定位片61嵌合于各连接器壳体2P的定位孔18中而所有的连接器壳体2P被定位的状态下,连接件6的对应的弹性卡定片62的爪部62a钩挂卡定于各连接器壳体2P的纵槽19(被卡定部)。由此,能够在利用连接件6将连接器层叠体100P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100P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500后,如图15所示,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P上拆卸连接件6。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所有的连接器壳体2P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连接器壳体2P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P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由于各连接器壳体2P经由连接件6的各定位片61被相互定位,因此不需要设置将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一对连接器壳体2P彼此在与层叠方向X垂直的左右方向Y及前后方向Z(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相互直接定位的定位结构。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1P的结构。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中,设置有一对连接件6,一对连接件6在与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及层叠方向X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Y)上分离。因此,能够与连接器1P的极数无关地,将共用的连接件6配置在例如夹着线束300的两侧来进行使用。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P中,各连接器壳体2P包括能够由机械手(未图示)的一对夹紧部400夹紧的一对被夹紧部33,各连接器壳体2P的一对被夹紧部33被分别对应的连接件6、具体而言被对应的弹性卡定片62覆盖。因此,在运输时等,能够抑制被夹紧部33受到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件6中,能够在将连接器层叠体100P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100P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另外,由于是使各弹性卡定片62的爪部62a相对于各连接器壳体2P的纵槽19(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的结构,因此通过从连接器层叠体100P上拆卸连接件6,能够一并进行对全部连接器壳体2P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P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P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P中,在连接器层叠体100P的状态下,连接件6的弹性卡定片62的爪部62a能够钩挂卡定于各连接器壳体2P的纵槽19(被卡定部)。因此,连接件6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连接件6的定位片61与定位孔18嵌合,连接器层叠体100P的各连接器1P通过连接件6而被相互定位。因此,不需要设置将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一对连接器壳体2P彼此相互直接定位的定位结构。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1P的结构。
另外,在连接器1P中,定位孔18沿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延伸。另外,构成为:连接件6的定位片61相对于定位孔18从线束300侧进行插入配置,由此,连接器壳体2P在与层叠方向X及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相当于前后方向Z)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Y)上被定位。另外,构成为:通过将连接件6的弹性卡定片62的爪部62a卡定在被卡定部(纵槽19)中,从而连接器壳体2P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被定位。
因此,能够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从线束300侧相对于连接器层叠体100P容易地安装连接件6,对连接器层叠体100P进行定位卡定。另外,能够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容易地向线束300侧拆卸连接件6。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中的(a)及(b)是从彼此不同的角度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Q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6中的(a)及(b)中,省略了线束的图示。图17中的(a)及(b)是从彼此不同的角度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件7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16中的(a)及(b)所示,连接器连接结构200Q具有连接器层叠体100Q和一对连接件7。在连接器1Q的连接器壳体2Q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Z贯通被引导部23的截面呈矩形的定位孔18。在连接器壳体2Q的侧壁部14的外侧面,形成有作为被卡定部的纵槽19,该纵槽19从引导部23向后侧离开,并沿层叠方向X延伸。纵槽19与未图示的被夹紧部的前侧相邻地配置。
如图17中的(a)及(b)所示,连接件7包括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主体部70、多个截面呈矩形的定位片71、多个弹性卡定片72以及多个连接片73。定位片71和弹性卡定片72从主体部70向前后方向Z的前侧突出,且在层叠方向X上交替配置。各连接片73在弹性卡定片72的前侧将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定位片71彼此连接。另外,在主体部70中,在各定位片71的后方形成有镂空孔70a。
如图16中的(b)及图17中的(a)所示,各定位片71中比连接片73靠前侧的部分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对应的连接器壳体2Q的定位孔18。
如图17中的(a)及(b)所示,弹性卡定片72以悬臂状被主体部70支承。弹性卡定片72能够以与主体部70连接的基端部为支点弹性地进行摆动移位。弹性卡定片72在末端部具有爪部72a。如图16中的(a)及图17中的(a)所示,各弹性卡定片72的爪部72a在搭上对应的连接器壳体2Q的侧壁部14的外侧面后,相对于纵槽19(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结构200Q中,能够在利用连接件7将连接器层叠体100Q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100Q运输并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500后,通过解除爪部72a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Q的被卡定部(纵槽19)的卡定,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Q上拆卸连接件7。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Q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Q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关于连接器连接结构200Q,在连接器层叠体100Q中,在通过将连接件7的对应的定位片71嵌合于各连接器壳体2Q的定位孔18中而所有的连接器壳体2Q被定位的状态下,连接件7的对应的弹性卡定片72的爪部72a钩挂卡定于各连接器壳体2Q的纵槽19(被卡定部)。由此,能够在利用连接件7将连接器层叠体100Q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将连接器层叠体100Q储存到储存器500(参照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5)中,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储存到储存器500后,能够容易地从连接器层叠体100Q上拆卸连接件7。通过该拆卸,能够一并进行对所有的连接器壳体2Q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连接器壳体2Q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Q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由于各连接器壳体2Q借助于连接件7的各定位片71而被相互定位,因此不需要设置将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一对连接器壳体2Q彼此相互直接定位的定位结构。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1Q的结构。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Q中,设置有一对连接件7,一对连接件7在与线束300(在图16中未图示)的长度方向L及层叠方向X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Y)上分离。因此,能够与连接器1Q的极数无关地,将共用的连接件7配置在例如夹着线束300的两侧来进行使用。
另外,在连接器连接结构200Q中,各连接器壳体2Q包括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400(参照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中的(b))夹紧的一对被夹紧部33,如图16中的(a)所示,各连接器壳体2Q的各被夹紧部33分别被连接件7的对应的定位片71覆盖。因此,在运输时等,能够抑制被夹紧部33受到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件7中,能够在将连接器层叠体100Q卡定的状态下一并储存到储存器500中,因此储存作业的作业性良好。另外,由于是使各弹性卡定片72的爪部72a相对于各连接器壳体2Q的纵槽19(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的结构,因此通过从连接器层叠体100Q上拆卸连接件7,从而能够一并进行相对于全部的连接器壳体2Q的卡定的解除。因此,不需要每次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Q时的卡定解除作业。因此,从储存器500中取出各连接器壳体2Q时的取出作业的作业性显著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Q中,在连接器层叠体100Q的状态下,连接件7的弹性卡定片72的爪部72a能够钩挂卡定于各连接器壳体2Q的纵槽19(被卡定部)。因此,连接件7的装卸作业非常容易。
另外,通过使连接件7的定位片71与定位孔18嵌合,从而连接器层叠体100Q的各连接器1Q借助于连接件7被相互定位。因此,不需要设置将在层叠方向X上相邻的一对连接器壳体2Q彼此相互直接定位的定位结构。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1Q的结构。
特别是在连接器1Q中,定位孔18沿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延伸。另外,构成为:连接件7的定位片71相对于定位孔18从线束300(在图16中未图示)侧进行插入配置,由此,连接器壳体2Q在与层叠方向X及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相当于前后方向Z)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Y)上被定位。另外,构成为:通过将连接件7的弹性卡定片72的爪部72a卡定在被卡定部(纵槽19)中,连接器壳体2Q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被定位。
因此,能够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从线束300侧相对于连接器层叠体100Q容易地安装连接件7,对连接器层叠体100Q进行定位卡定。另外,能够在线束300的长度方向L上容易地向线束300侧拆卸连接件7。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定部51及第二卡定部52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具有爪部的弹性臂部即可。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弹性卡定片62,而使连接器壳体2P的被夹紧部33被对应的连接件6的定位片61覆盖。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定位片71,而使连接器壳体2Q的被夹紧部33被对应的连接件7的弹性卡定片72覆盖。
以上,通过具体的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理解了上述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其变更、改变以及等同物。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为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其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
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
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
在所述连接器层叠体中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之间通过彼此的定位部而包含所述层叠方向在内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彼此定位,
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卡定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在相对于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上所设置的被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的状态下,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夹持所述连接器层叠体,
所述一对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能够弹性地越过所述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爪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设置有一对所述连接件,
一对所述连接件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及所述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各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夹紧的一对被夹紧部,
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被夹紧部分别被对应的连接件所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各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与设置在储存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储存器上并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卡合,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被引导部分离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第一块,
所述第一块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主体的侧壁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包括凸部和拐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块包括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与设置在储存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储存器上并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块,该第二块包括一对所述被卡定部,
所述第二块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块配置在所述线束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块包括被夹紧部,所述被夹紧部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夹紧并且能够被所述连接件覆盖。
9.一种连接器连接结构,其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
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
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
所述连接件包括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弹性地越过设置于对应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
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多个连接器壳体通过相互层叠而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定位,
所述连接件包括:
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
多个定位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分别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以及
多个弹性卡定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具有所述爪部,所述爪部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设置有一对所述连接件,
一对所述连接件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及所述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各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夹紧的一对被夹紧部,
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一对被夹紧部分别被对应的连接件所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各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与设置在储存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储存器上并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卡合,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被引导部分离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定位孔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定位片相对于所述定位孔被从所述线束侧插入配置,从而所述连接器壳体在与所述层叠方向及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定位,
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弹性卡定片的所述爪部与所述被卡定部卡定,从而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被定位。
14.一种连接件,其为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
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
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
所述连接件具有:
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以及
一对卡定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相对于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上所设置的被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
所述一对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能够弹性地越过所述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爪部。
15.一种连接器,其为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
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
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
所述连接件包括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弹性地越过设置于对应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
在所述连接器层叠体中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连接器壳体之间通过彼此的定位部而包含所述层叠方向在内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被彼此定位,
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卡定部,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在相对于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上所设置的被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的状态下,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夹持所述连接器层叠体,
所述一对卡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能够弹性地越过所述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的爪部,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
一对被卡定部,它们配置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一对卡定部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卡定;
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凸部,其向所述层叠方向的一侧突出;以及
作为所述定位部的拐角部,其向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侧开放且由相互垂直的三个定位面形成,使各所述定位面在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状态下与在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连接器壳体的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凸部卡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第一块,
所述第一块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主体的侧壁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包括所述凸部和所述拐角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块包括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与设置在储存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储存器上并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卡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块,该第二块包括一对所述被卡定部,
所述第二块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块配置在所述线束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块包括被夹紧部,所述被夹紧部能够被机械手的一对夹紧部夹紧并且能够被所述连接件覆盖。
20.一种连接件,其是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
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
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
所述连接件包括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弹性地越过设置于对应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
所述连接件具有:
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
多个定位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分别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以及
多个弹性卡定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并包括所述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
21.一种连接器,其是连接器连接结构中使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将与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连接结构具有:
连接器层叠体,其是所述多个连接器的集合体,所述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被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及
连接件,其能够拆卸,将所述连接器层叠体在层叠状态下卡定,
所述连接件包括爪部,所述爪部能够弹性地越过设置于对应的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并进行卡定,
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多个连接器壳体通过相互层叠而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定位,
所述连接件包括:
主体部,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延伸;
多个定位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分别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中;以及
多个弹性卡定片,它们从所述主体部以悬臂状延伸设置,具有所述爪部,所述爪部分别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各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被卡定部进行钩挂卡定,
所述连接器具有所述连接器壳体,在与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层叠方向上层叠多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连接器层叠体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相互定位,所述连接器壳体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而被卡定,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供所述定位片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合的定位孔、以及能够与所述弹性卡定片的爪部进行钩挂卡定的被卡定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定位孔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定位片相对于所述定位孔被从所述线束侧插入配置,从而所述连接器壳体在与所述层叠方向及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定位,
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弹性卡定片的所述爪部与所述被卡定部卡定,从而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线束的长度方向上被定位。
CN202010400707.7A 2019-05-16 2020-05-13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Active CN111952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3159A JP7303537B2 (ja) 2019-05-16 2019-05-16 コネクタ連結構造、連結具及びコネクタ
JP2019-093159 2019-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763A CN111952763A (zh) 2020-11-17
CN111952763B true CN111952763B (zh) 2024-03-29

Family

ID=7322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0707.7A Active CN111952763B (zh) 2019-05-16 2020-05-13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3537B2 (zh)
CN (1) CN11195276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3251A (ja) * 2004-01-16 2005-07-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
CN102255188A (zh) * 2010-04-13 2011-11-23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手柄式连接器
CN102332645A (zh) * 2010-05-28 2012-01-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CN102610942A (zh) * 2011-01-19 2012-07-2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187647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
CN10407879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线束
JP2015095279A (ja) * 2013-11-08 2015-05-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6256031A (zh) * 2014-05-07 2016-12-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
CN106299869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0465Y2 (ja) * 1990-06-04 1996-09-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組合せ合体構造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3770070B2 (ja) 2000-10-20 2006-04-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用端子金具及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222574B2 (ja) 2014-11-28 2017-11-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3251A (ja) * 2004-01-16 2005-07-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
CN102255188A (zh) * 2010-04-13 2011-11-23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手柄式连接器
CN102332645A (zh) * 2010-05-28 2012-01-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CN102610942A (zh) * 2011-01-19 2012-07-2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187647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电连接器
CN10407879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线束
JP2015095279A (ja) * 2013-11-08 2015-05-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6256031A (zh) * 2014-05-07 2016-12-2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
CN106299869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763A (zh) 2020-11-17
JP7303537B2 (ja) 2023-07-05
JP2020187970A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8788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6857900B2 (en) Cable connector holder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cable connectors
US8187041B2 (en) Coupling connector
WO2009119404A1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WO2009148027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2973879A1 (en) Flexible switch pack
KR101389725B1 (ko) 홀더 잠금 구조물
WO2019142442A1 (ja) コネクタ
CN111952763B (zh)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JP2017004736A (ja) コネクタ
JP2005327617A (ja) コネクタ
JPH09147955A (ja) リヤホルダ付コネクタ
JP2011096397A (ja) 積層式コネクタ
CN103579814A (zh)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壳体
JP3745608B2 (ja) フロントホルダの係止構造
JP2008177096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JP5381602B2 (ja) 積層式コネクタ
JP2015210967A (ja) コネクタ
JP4613725B2 (ja) 分割コネクタ
JP2019128996A (ja) コネクタ
CN104641272A (zh) 光学连接器
US20060099844A1 (en) Plate locking systems for m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040175981A1 (en) Plate locking system for m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CN215782042U (zh) 滤芯舱及净水机
JP4668955B2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