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2410B -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2410B
CN111952410B CN202010622559.3A CN202010622559A CN111952410B CN 111952410 B CN111952410 B CN 111952410B CN 202010622559 A CN202010622559 A CN 202010622559A CN 111952410 B CN111952410 B CN 111952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module
pipe
double
glass
s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25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2410A (zh
Inventor
璁告旦
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Oliv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Oliv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Oliv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Oliv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25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2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2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8Double glass encapsulation, e.g. photovoltaic cells arranged between front and rear glass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片;b、焊接;c、层叠;d、EL检验;e、层压;f、修边;g、封边;h、接线盒安装;i、固化;j、擦拭;k、绝缘测试;l、组件测试;m、外观检验;n、包装入库。本发明具有制作简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双玻双面光伏组件是一种由单体硅电池片通过焊带、汇流条串并连接,使用玻璃、EVA/POE/PVB等封装材料(以下简称封装胶膜)、玻璃密封,安装接线盒,引出正负极,用于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双玻双面组件采用玻璃代替传统组件的背板,具有低水汽透过率、抗PID、抗蜗牛纹、耐候性良好、寿命长等诸多优势。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是用半片电池替代传统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中的整片电池。
现有技术中没有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无法批量制作,因此,设计出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具有制作简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选片:选择所需规格的半片电池,即半片电池的性能一致或相近;b、焊接:将半片电池进行焊接,得到电池串;c、层叠:将表层玻璃、EVA胶膜、电池串、POE胶膜和底层玻璃按照由下向上层次敷设好,得到太阳能组件;d、EL检验:通过红外相机对太阳能组件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有隐裂片;e、层压:将铺设好的太阳能组件放入到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同时,挤压排出中间的气泡,将其粘连在一起;f、修边:手工对太阳能组件的毛边进行修整;g、封边:利用铝边框对太阳能组件四周进行封边;h、接线盒安装:通过硅橡胶将接线盒固定在太阳能组件上;i、固化:将太阳能组件放入到固化室进行固化;j、擦拭:通过擦拭装置对太阳能组件的两面进行擦拭;k、绝缘测试:通过绝缘测试设备对太阳能组件进行测试,测试是否存在漏电;l、组件测试:通过测试装置对太阳能组件的性能进行测试;m、外观检验: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外观检验,检验是否有碰伤;n、包装入库:通过托盘和纸板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包装入库,得到成品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
所述步骤b中的具体步骤为:根据产品间距要求,进行工艺参数的设定,对半片电池片进行焊接,将串焊合格的半片电池片放在串焊托盘上,待焊完一件组件所需的数量后,将串焊托盘放在周转车上。
所述步骤c中用无尘布和酒精对表层玻璃和底层玻璃进行清洁。
所述步骤c中的表层玻璃为半钢化玻璃,表层玻璃的厚度为2.0mm。
所述步骤c中的底层玻璃为半钢化超白玻璃,底层玻璃的厚度为2.0mm。
所述步骤c中的太阳能组件的四角和引出线部位加垫EVA垫块。
采用该结构,可以填充玻璃形变后产生的空胶,结构简单,有效减少双玻双面组件在并串时产生气泡的风险,提高制程良率。
所述擦拭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上端和安装盘相连,安装盘上通过支撑脚固定有用于放置太阳能组件的若干放置框,且放置框呈均匀分布,放置框上具有若干限位头,底座上还依次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和支架四,支架一上设置有喷液组件,支架二上设置有擦拭组件,支架三上设置有吹干组件,支架四上设置有下料组件。
采用该结构,将太阳能组件分别放在放置框上,通过动力结构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安装盘转动,安装盘带动放置框转动,通过对放置框上的太阳能组件进行喷液、擦拭、吹干和下料处理,清洁方便。
所述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箱、上喷管、下喷管和联管一,上喷管和下喷管均水平固定在支架一上,且上喷管与下喷管之间具有供放置框通过的间隙,上喷管和联管一的一端相连,下喷管和联管一的另一端相连,联管一的中部通过输液管和储液箱相连,输液管上设置有输液泵。
采用该结构,通过输液管将储液箱内的清理液输送到上喷管和下喷管处,上喷管和下喷管对放置框上的太阳能组件两面进行喷液处理。
所述擦拭组件包括上擦拭辊和下擦拭辊,上擦拭辊和下擦拭辊均水平转动安装在支架二上,且上擦拭辊与下擦拭辊之间具有供放置框通过的间隙,上擦拭辊端部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一相连,下擦拭辊端部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二相连。
采用该结构,通过驱动电机一带动上擦拭辊转动,通过驱动电机二带动下擦拭辊转动,上擦拭辊和下擦拭辊对放置框上的太阳能组件两面进行擦拭处理。
所述吹干组件包括上吹气管、下吹气管、鼓风机和联管二,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均水平固定在支架三上,且上吹气管与下吹气管之间具有供放置框通过的间隙,上吹气管和联管二的一端相连,下吹气管和联管二的另一端相连,联管二的中部通过导气管和鼓风机相连,导气管上设置有电加热管。
采用该结构,通过鼓风机将热空气输送到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处,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对放置框上的太阳能组件两面进行吹干处理。
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导轨、滑座、气缸一、气缸二和下料架,放置框上还开设有躲避槽,导轨水平固定在支架四上,滑座设置在导轨上,气缸一固定在支架四上,气缸一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气缸一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座相连,气缸二固定在滑座上,气缸二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气缸二能从躲避槽处通过,气缸二的活塞杆端部和下料架相连。
采用该结构,通过气缸一使滑座位于放置框的正下方,通过气缸二带动下料架向上移动,下料架将放置框上的太阳能组件顶起,通过气缸二使滑座远离放置框,对放置框上的太阳能组件进行下料处理。
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动力电机、主带轮、从带轮和皮带,动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带轮固定在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带轮固定在驱动轴下端,皮带套设在主带轮与从带轮之间。
采用该结构,通过动力电机带动主带轮转动,主带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带轮转动,从带轮带动驱动轴转动。
所述测试装置包括主体和从动轮,所述主体的右端下方安装有装夹头,且装夹头的右端下方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安装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太阳能组件,所述太阳能组件的左端下方安装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左端下方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后方安装有导杆,且丝杆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下方安装有液压杆,所述从动轮位于丝杆的右端,且从动轮的下方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右端安装有减速电机。
所述凹槽贯穿于装夹头的内部,且装夹头关于主体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
所述橡胶垫的外表面与凹槽的内表面相贴合,且太阳能组件贯穿于橡胶垫的内部。
所述装夹头与支撑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且丝杆与支撑座之间为活动连接。
所述丝杆的中轴线与导杆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且导杆关于丝杆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所述滑块与支撑座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固定板通过液压杆与主体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杆关于主体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
所述从动轮的通过主动轮与减速电机构成旋转结构,且丝杆贯穿于从动轮的内部。
通过装夹头、凹槽的设置,有利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装夹固定,可提升太阳能组件在测试时的稳定性,橡胶垫的设置,有利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防护,避免太阳能组件在装夹时边缘与装夹头产生磨损现象,从而对太阳能组件产生损坏;通过支撑座的设置,有利于承担装夹头的重量,可使装夹头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平稳支撑,丝杆的设置,有利于使支撑座带动装夹头进行相对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装夹,导杆的设置,有利于引领支撑座的移动方向,增强支撑座移动时的平稳性;通过滑块、滑槽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支撑座、装夹头的稳定性,液压杆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液压杆对装置进行高度调节,从动轮、主动轮和减速电机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减速电机、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丝杆进行旋转,可使支撑座、装夹头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自动装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通过选片、焊接、层叠、EL检验、层压、修边、封边、接线盒安装、固化、擦拭、绝缘测试、组件测试、外观检验和包装入库等步骤,就可快速实现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批量制作,制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制作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是擦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擦拭装置中喷液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擦拭装置中擦拭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擦拭装置中吹干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擦拭装置中下料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擦拭装置中动力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测试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测试装置中拆去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测试装置中支撑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安装盘;3、驱动轴;4、支架一;5、限位头;6、放置框;6a、躲避槽;7、支撑脚;8、支架二;9、支架三;10、支架四;11、储液箱;12、输液泵;13、输液管;14、联管一;15、上喷管;16、下喷管;17、驱动电机二;18、驱动电机一;19、上擦拭辊;20、下擦拭辊;21、鼓风机;22、电加热管;23、导气管;24、联管二;25、上吹气管;26、下吹气管;27、气缸一;28、气缸二;29、下料架;30、滑座;31、导轨;32、动力电机;33、主带轮;34、皮带;35、从带轮;41、主体;42、装夹头;43、凹槽;44、橡胶垫;46、支撑座;47、丝杆;48、导杆;49、固定板;50、滑块;51、滑槽;52、液压杆;53、从动轮;54、主动轮;55、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选片:选择所需规格的半片电池,即半片电池的性能一致或相近;b、焊接:将半片电池进行焊接,得到电池串;c、层叠:将表层玻璃、EVA胶膜、电池串、POE胶膜和底层玻璃按照由下向上层次敷设好,得到太阳能组件;d、EL检验:通过红外相机对太阳能组件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有隐裂片;e、层压:将铺设好的太阳能组件放入到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同时,挤压排出中间的气泡,将其粘连在一起;f、修边:手工对太阳能组件的毛边进行修整;g、封边:利用铝边框对太阳能组件四周进行封边;h、接线盒安装:通过硅橡胶将接线盒固定在太阳能组件上;i、固化:将太阳能组件放入到固化室进行固化;j、擦拭:通过擦拭装置对太阳能组件的两面进行擦拭;k、绝缘测试:通过绝缘测试设备对太阳能组件进行测试,测试是否存在漏电;l、组件测试:通过测试装置对太阳能组件的性能进行测试;m、外观检验: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外观检验,检验是否有碰伤;n、包装入库:通过托盘和纸板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包装入库,得到成品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
步骤b中的具体步骤为:根据产品间距要求,进行工艺参数的设定,对半片电池片进行焊接,将串焊合格的半片电池片放在串焊托盘上,待焊完一件组件所需的数量后,将串焊托盘放在周转车上。
步骤c中用无尘布和酒精对表层玻璃和底层玻璃进行清洁。
步骤c中的表层玻璃为半钢化玻璃,表层玻璃的厚度为2.0mm。
步骤c中的底层玻璃为半钢化超白玻璃,底层玻璃的厚度为2.0mm。
步骤c中的太阳能组件的四角和引出线部位加垫EVA垫块。
采用该结构,可以填充玻璃形变后产生的空胶,结构简单,有效减少双玻双面组件在并串时产生气泡的风险,提高制程良率。
如图2-图7所示,擦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3,驱动轴3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3上端和安装盘2相连,安装盘2上通过支撑脚7固定有用于放置太阳能组件的若干放置框6,在本实施例中,放置框6的数量为五个;且放置框6呈均匀分布,放置框6上具有若干限位头5,底座1上还依次固定有支架一4、支架二8、支架三9和支架四10,支架一4上设置有喷液组件,支架二8上设置有擦拭组件,支架三9上设置有吹干组件,支架四10上设置有下料组件。
采用该结构,将太阳能组件分别放在放置框6上,通过动力结构带动驱动轴3转动,驱动轴3带动安装盘2转动,安装盘2带动放置框6转动,通过对放置框6上的太阳能组件进行喷液、擦拭、吹干和下料处理,清洁方便。
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箱11、上喷管15、下喷管16和联管一14,上喷管15和下喷管16均水平固定在支架一4上,且上喷管15与下喷管16之间具有供放置框6通过的间隙,上喷管15和联管一14的一端相连,下喷管16和联管一14的另一端相连,联管一14的中部通过输液管13和储液箱11相连,输液管13上设置有输液泵12。
采用该结构,通过输液管13将储液箱11内的清理液输送到上喷管15和下喷管16处,上喷管15和下喷管16对放置框6上的太阳能组件两面进行喷液处理。
擦拭组件包括上擦拭辊19和下擦拭辊20,上擦拭辊19和下擦拭辊20均水平转动安装在支架二8上,且上擦拭辊19与下擦拭辊20之间具有供放置框6通过的间隙,上擦拭辊19端部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一18相连,下擦拭辊20端部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二17相连。
采用该结构,通过驱动电机一18带动上擦拭辊19转动,通过驱动电机二17带动下擦拭辊20转动,上擦拭辊19和下擦拭辊20对放置框6上的太阳能组件两面进行擦拭处理。
吹干组件包括上吹气管25、下吹气管26、鼓风机21和联管二24,上吹气管25和下吹气管26均水平固定在支架三9上,且上吹气管25与下吹气管26之间具有供放置框6通过的间隙,上吹气管25和联管二24的一端相连,下吹气管26和联管二24的另一端相连,联管二24的中部通过导气管23和鼓风机21相连,导气管23上设置有电加热管22。
采用该结构,通过鼓风机21将热空气输送到上吹气管25和下吹气管26处,上吹气管25和下吹气管26对放置框6上的太阳能组件两面进行吹干处理。
下料组件包括导轨31、滑座30、气缸一27、气缸二28和下料架29,放置框6上还开设有躲避槽6a,导轨31水平固定在支架四10上,滑座30设置在导轨31上,气缸一27固定在支架四10上,气缸一27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气缸一27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座30相连,气缸二28固定在滑座30上,气缸二28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气缸二28能从躲避槽6a处通过,气缸二28的活塞杆端部和下料架29相连。
采用该结构,通过气缸一27使滑座30位于放置框6的正下方,通过气缸二28带动下料架29向上移动,下料架29将放置框6上的太阳能组件顶起,通过气缸二28使滑座30远离放置框6,对放置框6上的太阳能组件进行下料处理。
动力结构包括动力电机32、主带轮33、从带轮35和皮带34,动力电机32固定在底座1上,动力电机32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带轮33固定在动力电机32的输出轴端部,从带轮35固定在驱动轴3下端,皮带34套设在主带轮33与从带轮35之间。
采用该结构,通过动力电机32带动主带轮33转动,主带轮33通过皮带34带动从带轮35转动,从带轮35带动驱动轴3转动。
如图8-图10所示,测试装置包括主体41和从动轮53,主体41的右端下方安装有装夹头42,且装夹头42的右端下方开设有凹槽43,凹槽43贯穿于装夹头42的内部,且装夹头42关于主体41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凹槽43的右端安装有橡胶垫44,且橡胶垫44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太阳能组件,橡胶垫44的外表面与凹槽43的内表面相贴合,且太阳能组件贯穿于橡胶垫44的内部,装夹头42、凹槽43的设置,有利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装夹固定,可提升太阳能组件在测试时的稳定性,橡胶垫44的设置,有利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防护,避免太阳能组件在装夹时边缘与装夹头42产生磨损现象,从而对太阳能组件产生损坏;
太阳能组件的左端下方安装有支撑座46,且支撑座46的左端下方设置有丝杆47,装夹头42与支撑座4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丝杆47与支撑座46之间为活动连接,丝杆47的后方安装有导杆48,且丝杆47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板49,丝杆47的中轴线与导杆48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且导杆48关于丝杆47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支撑座46的设置,有利于承担装夹头42的重量,可使装夹头42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平稳支撑,丝杆47的设置,有利于使支撑座46带动装夹头42进行相对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装夹,导杆48的设置,有利于引领支撑座46的移动方向,增强支撑座46移动时的平稳性;
支撑座46的下方设置有滑块50,且滑块50的下方开设有滑槽51,滑块50与支撑座4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滑块50的外表面与滑槽51的内表面相贴合,滑槽51的下方安装有液压杆52,固定板49通过液压杆52与主体41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杆52关于主体41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从动轮53位于丝杆47的右端,且从动轮53的下方设置有主动轮54,主动轮54的右端安装有减速电机55,从动轮53的通过主动轮54与减速电机55构成旋转结构,且丝杆47贯穿于从动轮53的内部,滑块50、滑槽51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支撑座46、装夹头42的稳定性,液压杆52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液压杆52对装置进行高度调节,从动轮53、主动轮54和减速电机55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减速电机55、主动轮54带动从动轮53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丝杆47进行旋转,可使支撑座46、装夹头42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自动装夹。
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减速电机55、主动轮54带动从动轮53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丝杆47进行旋转,可使支撑座46、装夹头42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自动装夹,装夹头42、凹槽43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装夹固定,可提升太阳能组件在测试时的稳定性,橡胶垫44可对太阳能组件进行防护,避免太阳能组件在装夹时边缘与装夹头42产生磨损现象,从而对太阳能组件产生损坏,支撑座46可承担装夹头42的重量,可使装夹头42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平稳支撑,通过丝杆47可使支撑座46带动装夹头42进行相对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对太阳能组件进行装夹,导杆48可引领支撑座46的移动方向,增强支撑座46移动时的平稳性,通过滑块50、滑槽51增强支撑座46、装夹头42的稳定性,操作人员通过液压杆52可对装置进行高度调节。
以上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技术领域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选片:选择所需规格的半片电池,即半片电池的性能一致或相近;b、焊接:将半片电池进行焊接,得到电池串;c、层叠:将表层玻璃、EVA胶膜、电池串、POE胶膜和底层玻璃按照由下向上层次敷设好,得到太阳能组件;d、EL检验:通过红外相机对太阳能组件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有隐裂片;e、层压:将铺设好的太阳能组件放入到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同时,挤压排出中间的气泡,将其粘连在一起;f、修边:手工对太阳能组件的毛边进行修整;g、封边:利用铝边框对太阳能组件四周进行封边;h、接线盒安装:通过硅橡胶将接线盒固定在太阳能组件上;i、固化:将太阳能组件放入到固化室进行固化;j、擦拭:通过擦拭装置对太阳能组件的两面进行擦拭;k、绝缘测试:通过绝缘测试设备对太阳能组件进行测试,测试是否存在漏电;l、组件测试:通过测试装置对太阳能组件的性能进行测试;m、外观检验: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外观检验,检验是否有碰伤;n、包装入库:通过托盘和纸板对太阳能组件进行包装入库,得到成品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所述擦拭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驱动轴上端和安装盘相连,安装盘上通过支撑脚固定有用于放置太阳能组件的若干放置框,且放置框呈均匀分布,放置框上具有若干限位头,底座上还依次固定有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和支架四,支架一上设置有喷液组件,支架二上设置有擦拭组件,支架三上设置有吹干组件,支架四上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箱、上喷管、下喷管和联管一,上喷管和下喷管均水平固定在支架一上,且上喷管与下喷管之间具有供放置框通过的间隙,上喷管和联管一的一端相连,下喷管和联管一的另一端相连,联管一的中部通过输液管和储液箱相连,输液管上设置有输液泵;所述擦拭组件包括上擦拭辊和下擦拭辊,上擦拭辊和下擦拭辊均水平转动安装在支架二上,且上擦拭辊与下擦拭辊之间具有供放置框通过的间隙,上擦拭辊端部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一相连,下擦拭辊端部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二相连;所述吹干组件包括上吹气管、下吹气管、鼓风机和联管二,上吹气管和下吹气管均水平固定在支架三上,且上吹气管与下吹气管之间具有供放置框通过的间隙,上吹气管和联管二的一端相连,下吹气管和联管二的另一端相连,联管二的中部通过导气管和鼓风机相连,导气管上设置有电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具体步骤为:根据产品间距要求,进行工艺参数的设定,对半片电池片进行焊接,将串焊合格的半片电池片放在串焊托盘上,待焊完一件组件所需的数量后,将串焊托盘放在周转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用无尘布和酒精对表层玻璃和底层玻璃进行清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表层玻璃为半钢化玻璃,表层玻璃的厚度为2.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底层玻璃为半钢化超白玻璃,底层玻璃的厚度为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太阳能组件的四角和引出线部位加垫EVA垫块。
CN202010622559.3A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952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559.3A CN11195241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559.3A CN11195241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410A CN111952410A (zh) 2020-11-17
CN111952410B true CN111952410B (zh) 2021-12-03

Family

ID=7333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2559.3A Active CN11195241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24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42258U (zh) * 2017-07-28 2018-06-26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片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CN108899396A (zh) * 2018-07-22 2018-11-27 杨岩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用表面清洁装置
CN111146312B (zh) * 2020-02-15 2024-05-07 江阴友阳光伏有限公司 一种全黑色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410A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5472B (zh) 一种抽屉式在线脱泡机及其脱泡工艺
CN104196433B (zh) 一种用于生产百叶中空玻璃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CN110434484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生产用电池板基片检测与修边系统
CN111952410B (zh) 一种双玻双面半片太阳能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6705916B (zh) 一种光伏组件修复装置
CN206301831U (zh) 双向高速插片机
CN217831147U (zh) 一种玻璃在线除尘装置
CN104796075A (zh) 光伏组件叠层检查和异物清除设备
CN109719771B (zh) 清污型太阳能背板切割机
CN211428188U (zh) 一种玻璃板及电池芯片吸附装置
CN112693933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输送生产线
CN210551905U (zh) 一种胶合板用环形风冷装置
CN20934411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焊接平台
CN113770706A (zh) 一种过滤器滤芯组装设备
CN112563375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修边装置
CN11286427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加工系统及加工方法
CN109263267B (zh) 一种带除尘的导光板覆膜机
CN111438927A (zh) 一种除静电式贴膜机
CN220253307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入槽高度可调机构
CN212559980U (zh) 一种夜视材料定位切割装置
CN218224142U (zh) 双轨道自动折弯机
CN218690993U (zh) 一种能自动送料的光学玻璃加工装置
CN220341239U (zh) 一种太阳能板模具治具
CN210112558U (zh) 一种smt贴片机的原件供料装置
CN220991861U (zh)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声学测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