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7891A - 影像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7891A
CN111947891A CN202010120227.5A CN202010120227A CN111947891A CN 111947891 A CN111947891 A CN 111947891A CN 202010120227 A CN202010120227 A CN 202010120227A CN 111947891 A CN111947891 A CN 111947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haracteristic
unit
display panel
vi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0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成烨
金洙英
金台澔
李珉卓
许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47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7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4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r aberrations
    • G01M11/0257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r aberrations by analyzing the image formed by the object to be tes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06Specially adapted optical and illumination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4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r aberrations
    • G01M11/0278Detecting defects of the object to be tested, e.g. scratches or dus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021/9511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e.g. mirr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021/9513Liquid crystal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影像测量装置,包括:基座,安装有显示面板;影像获得部,对显示面板的显示面进行摄像来获得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影像反射部,将显示面板的影像反射至影像获得部;以及影像分析部,对根据影像被反射的角度获得的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中的至少一个信息进行分析来决定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影像获得部通过一次摄像来同时获得与多个反射角度对应的影像。影像获得部包括:摄像机,利用从显示面的目标部位垂直入射的光来获得第一影像,并且利用从目标部位向影像反射部反射的光来获得第二影像。

Description

影像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检查系统,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影像测量装置(Image Instrumentation Apparatus)以及影像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影像测量装置对显示在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上的影像进行摄像,对摄像的影像进行光学分析。影像测量装置生成已分析了亮度、颜色等的影像数据,进而基于所分析的影像数据可对像素不良、影像偏差等进行补正。
从影像测量装置输出的影像必然会在除了影像中央部以外的剩余区域发生由视角差引起的影像特性的偏差,其中,上述影像测量装置利用摄像机的单一镜头对平面形状的显示面的影像进行摄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一次摄像来获得针对多个视角的影像特性的影像测量装置。
然而,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的目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以及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扩展。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可包括:基座,安装有显示面板;影像获得部,对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进行摄像来获得上述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影像反射部,将上述显示面板的影像向上述影像获得部反射;以及影像分析部,对根据上述影像被反射的角度获得的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中的至少一个信息进行分析来决定上述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上述影像获得部可通过一次摄像来同时获得与多个反射角度对应的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影像获得部可包括:摄像机,利用从上述显示面的目标部位(target spot)垂直入射的光来获得第一影像,并且利用从上述目标部位向上述影像反射部反射的光来获得第二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反射部可包括配置在上述摄像机的视场(field ofview)内的至少一个反射镜(mirror)部件。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可以是包括平坦的反射面的全反射镜。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全反射镜可向上述影像获得部反射上述目标部位的影像的光。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响分析部可将垂直轴与从上述目标部位向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入射的光路径之间的角度判断为相对于上述显示面板的视角,其中,上述垂直轴是上述目标部位与上述摄像机之间的垂直轴。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分析部可包括:特性检测部,分析上述第一影像以及上述第二影像各自的光谱三刺激值(spectral tristimulus values)来检测包括亮度以及颜色的信息的影像特性;以及视角特性决定部,比较上述第一影像的第一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二影像的第二影像特性来决定第二影像的相对于上述第一影像的上述视角特性。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响分析部还可包括:影像补正部,生成反映了上述反射镜部件的光学特性的补正参数并提供给上述视角特性决定部。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视角特性决定部可将上述补正参数应用于上述第二影像特性,并且比较已应用了上述补正参数的上述第二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一影像特性。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摄像机可进一步获得第三影像,上述第三影像是包括上述第一影像的整个显示面的2D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特性检测部可检测上述第三影像的影像特性。上述影像分析部还可包括:偏置(offset)决定部,比较上述第一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三影像来计算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目标部位以外的区域的影像偏置。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影像可以是对上述目标部位的正面视点的影像,上述第二影像可以是与预先对上述目标部位设定的视角对应的侧面视点的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可包括互相对置配置的第一反射镜部件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获得部可生成:未被上述第一反射镜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镜部件反射的整个上述显示面的正面视点影像;利用被上述第一反射镜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镜部件反射的总反射次数为奇数次的光获得的整个上述显示面的第一侧面视点影像;以及利用被上述第一反射镜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镜部件反射的总反射次数为偶数次的光获得的整个上述显示面的第二侧面视点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第一侧面视点影像可以是以上述第一反射镜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镜部件的配置位置为基准相对于上述正面视点影像与上述第二侧面视点影像左右翻转的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分析部可分别比较上述正面视点影像的预先设定的第一目标部位的影像特性和上述第一侧面视点影像的预先设定的第二目标部位的影像特性以及上述第二侧面视点影像的预先设定的第三目标部位的影像特性,决定与上述第一侧面视点影像以及上述第二侧面视点影像对应的视角特性。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还可包括:曲面反射镜部件,将从上述显示面垂直发出的光向上述影像获得部反射。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获得部可生成:未被上述第一反射镜部件、上述第二反射镜部件以及上述曲面反射镜部件反射的整个显示面的第一正面视点影像;被上述第一反射镜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反射镜部件中的一者反射而被获得的整个上述显示面的侧面视点影像;以及被上述曲面反射镜部件反射而被获得的第二正面视点影像。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分析部可比较上述第一正面视点影像的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二正面视点影像的影像特性来决定视角特性。
根据一实施例,上述影像测量装置还可包括:影像生成部,生成预先设定的灰度的测试影像而提供给上述显示面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包括多个反射镜部件,通过一次摄像,不仅可获得正面视点影像,还可获得与多个视角对应的侧面视点影像。由此,可大幅缩短用于对显示面板的视角的视角特性进行测定以及补偿的时间,可缩短工序时间。由此,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费用。
此外,通过对获得的影像进行比较分析,可比较准确地计算不同视角下的影像特性(视角特性)。由此,通过将这种视角特性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设计以及驱动,可改善影像品质。
然而,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的效果,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以及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所包括的影像分析部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对于附图中的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的图。
参照图1,影像测量装置1000可包括基座、影像获得部100、影像反射部200以及影像分析部300。在一实施例中,影像测量装置1000还可包括影像生成部400。
影像测量装置1000可对显示面板10所显示的影像进行摄像、对所摄像的影像进行分析来掌握显示面板10的影像特性。进而,影像测量装置1000可基于所分析的影像来生成影像补正值或者补正参数。
影像获得部100可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进行摄像。影像获得部100可获得显示面板10所显示的影像。显示面板10可安装并固定在预定的基座上。
影像获得部100可包括摄像机或者影像传感器。例如,摄像机包括单一镜头,其可被垂直配置在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上。然而,这是示例性的,影像获得部100的构成并不限于此。例如,影像获得部100可包括按照多种方式检测显示面的影像的传感器。
影像获得部100的摄像机具有预定的观测视野FOV,可生成并输出与观测视野FOV对应的区域的影像。即,摄像机的观测视野FOV比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大。由此,不仅可输出显示面的影像,还可输出观测视野FOV所包括的区域的影像。越远离摄像机,观测视野FOV会越宽。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获得部100的摄像机可利用从显示面的目标部位TS向镜头垂直入射的光获得第一影像,并且可利用从目标部位TS被影像反射部200反射并入射的光获得第二影像。即,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是分别与目标部位TS对应的影像。此外,影像获得部100可进一步获得整个显示面的2D影像、即第三影像。例如,从显示面直接发出的光以及从影像反射部200反射的光可通过镜头被聚集而被提供至影像获得部100。
影像获得部100可向影像分析部提供包括第一影像至第三影像的影像数据IMG。在一实施例中,影像数据IMG可包括:包括在观测视野FOV内的所有影像信息。此外,影像数据IMG还可以以2D照片的方式被显示在用于影像分析的画面上。
另一方面,对显示面板10的用户的不同视角下的影像特性是显示器特性的重要因素。根据用户的视点(例如,用户与显示装置的位置关系),在显示装置显示的影像可能会被识别为不同。例如,正面视点的影像是相对于从像素垂直发出的光以比较小的角度传播而被识别的,而侧面视点的影像是相对于从像素垂直发出的光以相对较大的角度传播而被识别的。由此,识别侧面视点的影像的一个像素的范围(面积)会相比正面视点的影像减小,侧面视点的影像的亮度可能会被识别为比正面视点的影像的亮度低。
不仅如此,从显示正面视点的影像的像素发出的光路径与从显示侧面视点的影像的像素发出的光路径互相不同,因此,侧面视点的影像可能会受到与正面视点的影像不同的光干扰的影响。例如,对于从像素发出的光而言,透过玻璃盖片(cover glass)等的光和再次反射的光可能会经过相长干涉(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或者相消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ce)而被识别。此时,相比正面视点的影像,在侧面视点的影像中光的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可能会加深。这种光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会随着光的波长而不同,由此,侧面视点的影像的颜色可能会被识别为不同于正面视点的影像。例如,从显示装置发出白色光时,在正面识别出白色光,而在侧面,由于因光路径差引起的波长漂移,可能会识别出浅绿色(greenish)、淡蓝色(bluish)、淡红色(reddish)等色调变化。
换言之,随着侧面视角,相同的影像的亮度以及颜色可能会被识别为不同。由此,需要分析随着这种视角被识别出的影像变得不同的视角特性。
利用现有的影像测量装置,通过对显示面板进行一次影像摄像,不能同时得到正面视点影像的信息和不同视角下的影像特性数据。即,对于相同的影像,利用在多个角度下进行多次摄像而得到的数据才可计算出视角特性。
但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1000包括配置在观测视野FOV内的影像反射部200,从而可通过一次摄像来计算正面视点的数据以及多种视角下的视角特性VAD。
影像反射部200可向影像获得部100反射显示面板10的影像。在一实施例中,影像反射部200可反射目标部位TS的影像而使其入射至摄像机的镜头(影像获得部100)。
影像反射部200可包括配置在摄像机的观测视野FOV内的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由此,从影像反射部200反射的影像可被包括在影像数据IMG中。
反射镜部件可以是包括平坦的反射面的平面反射镜形态的全反射镜。例如,反射镜部件可以是具有99%以上的全反射率的光学反射镜。
反射镜部件可在观测视野FOV内被配置成与摄像机镜头以及目标部位TS形成适当的角度,以便目标部位TS的影像入射至摄像机的镜头。反射镜部件可发挥向影像获得部100传递对显示面(即,目标部位TS)的侧面视点的影像(即,在预定的视角下看到的影像)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反射镜部件可分别被配置成与多个侧面视角对应。每个反射镜部件可执行全反射。由此,影像获得部100通过对对象进行一次摄像,可同时获得与多个反射角度(即,视角)对应的显示面板10的影像。
影像分析部300可分析根据影像被反射的角度获得的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决定显示面板10的视角特性VAD。影像分析部300可将垂直轴和光路径之间的角度决定为显示面板10的视角,其中,该垂直轴是目标部位TS与摄像机之间的垂直轴,该光路径是从目标部位TS向反射镜部件入射的光路径。
影像分析部300可包括:可对影像数据IMG进行光学分析的色差计、分光计等。然而,这是示例性的,影像分析部300可包括:可根据影像数据IMG测定亮度信息、色坐标信息、色温信息等的多种方式的光学仪器、计量仪器等。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分析部300可进一步向影像数据IMG反映包括于影像反射部200的反射镜部件的光学特性(例如,光反射、光折射、光吸收特性)。通过对应用了反射镜部件的光学特性的影像数据IMG进行分析,可计算更加精密的视角特性VAD。视角特性VAD可被提供至存储器、补正装置等外部装置。
影像生成部400可生成预先设定的灰度的测试影像并将其提供给显示面板10。例如,包括于影像分析部300的控制部可生成控制影像生成部40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CON,并将控制信号CON提供给影像生成部400。影像生成部400可响应于控制信号CON而向显示面板10提供用于计算出视角特性VAD以及其它影像特性的影像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1000利用多个反射镜部件,通过一次摄像,不仅可获得正面视点影像,还可获得与多个视角对应的侧面视点影像。由此,可大幅缩短用于对显示面板10的视角的视角特性进行测定以及补偿的时间,可缩短工序时间。
图2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的一例的图。
参照图1以及图2,影像测量装置1000包括影像反射部200,影像反射部200包括多个反射镜部件MR1、MR2、MR3,利用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包括第一影像IM1至第三影像IM3的影像数据IMG。
显示面板10可安装在预定的基座600上。摄像机120与显示面板10的目标部位TS实质上可垂直配置。例如,目标部位TS可以是包括显示面的中央的一部分像素的区域。
图2所示的影像数据IMG可包括与摄像机120的观测视野FOV对应的影像。可利用从目标部位TS向摄像机120垂直入射的光(表示为L0),获得第一影像IM1。第一影像IM1是视角为0°的条件下的影像,其可以是正面视点影像。
可将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全部影像作为第三影像IM3来获得。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影像IM3可包括第一影像IM1。
影像反射部200可包括第一反射镜部件MR1至第三反射镜部件MR3。第一反射镜部件MR1至第三反射镜部件MR3可分别配置在观测视野FOV内。
第二影像IM2可以是利用从影像反射部200反射的光而获得的目标部位TS的影像。第二影像IM2可包括分别与第一反射镜部件MR1至第三反射镜部件MR3对应的第2-1影像IM2-1、第2-2影像IM2-2以及第2-3影像IM2-3。
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可反射从目标部位TS入射的第一光L1而将其提供给摄像机120。第一光L1可以是与目标部位TS对应的影像的光中向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发出的光的集合。在此,可将垂直轴(例如,对应于L0)与光路径之间的角度判断为第一视角A1,其中,上述垂直轴是目标部位TS与摄像机120之间的垂直轴,上述光路径是从目标部位TS向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入射的光路径。即,第一反射镜部件MR1被配置为与第一视角A1对应,可以将通过第一反射镜部件MR1的反射而获得的第2-1影像IM2-1决定为从第一视角A1观看的目标部位TS的影像。例如,第一视角A1可对应于约15°。
在影像数据IMG的输出画面上,第2-1影像IM2-1可以对应地生成于从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向摄像机120提供的光路径的延长线上。
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可反射从目标部位TS入射的第二光L2并提供给摄像机120。第二反射镜部件MR2被配置为与第二视角A2对应,可以将通过第二反射镜部件MR2的反射而获得的第2-2影像IM2-2决定为从第二视角A2观看的目标部位TS的影像。例如,第二视角A2可对应于约30°。
第三反射镜部件MR3可反射从目标部位TS入射的第三光L3并提供给摄像机120。第三反射镜部件MR3被配置为与第三视角A3对应,可以将通过第三反射镜部件MR3的反射而获得的第2-3影像IM2-3决定为从第三视角A3观看的目标部位TS的影像。例如,第三视角A3可对应于约60°。
图2中示出了影像反射部200包括三个反射镜部件,然而反射镜部件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此外,还可根据所期望的视角调节反射镜部件的位置和角度。
另一方面,图2中示出了反射镜部件相对于显示面板10配置在一侧的情况,然而反射镜部件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反射镜部件也可对应于第二视角A2而配置在显示面板10的左右侧。在该情况下,可获得针对相同的视角从多个方向观测的目标部位TS的影像。由此,可测定并计算出与相同的视角对应的多个方向下的视角特性VAD。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1000包括第一反射镜部件MR1至第三反射镜部件MR3,从而通过一次摄像,不仅可获得正面视点影像,而且还可获得与多个视角对应的侧面视点影像。由此,可大幅缩短用于对显示面板10的视角的视角特性进行测定以及补偿的时间,可缩短工序时间。
图3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所包括的影像分析部的一例的框图。
参照图1至图3,影像分析部300可包括特性检测部320以及视角特性决定部340。影像分析部300还可包括影像补正部360以及偏置决定部380。
特性检测部320可从影像数据IMG分别检测出第一影像IM1至第三影像IM3的影像特性IC1至IC3。在一实施例中,特性检测部320可分析第一影像IM1以及第二影像IM2各自的光谱三刺激值,检测包括亮度以及颜色的信息的第一影像特性IC1以及第二影像特性IC2。第一影像特性IC1可包括第一影像IM1的亮度以及颜色信息。
在图3的说明中,假设第二影像特性IC2是与第2-1影像IM2-1对应的影像特性。第二影像特性IC2可包括第2-1影像IM2-1的亮度以及颜色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特性检测部320可包括可对第一影像IM1至第三影像IM3进行光学分析的色差计、分光计等。
视角特性决定部340可接收从特性检测部320提供的第一影像特性IC1以及第二影像特性IC2。视角特性决定部340可比较第一影像特性IC1与第二影像特性IC2,决定相对于第一影像IM1的第二影像IM2的视角特性VAD。例如,可以以第一影像特性IC1为基准,计算出第一影像IM1与第二影像IM2的亮度差以及测定的灰度差作为视角特性VAD。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补正部360可生成反映了反射镜部件的光学特性的补正参数CP。例如,影像补正部360可生成反映了第一反射镜部件MR1的光学特性的补正参数CP。表面的平坦度、反射率等可随着反射镜部件而不同。此外,不同反射镜部件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也可以不同。影像补正部360可生成反映了这种反射镜部件的光学特性的补正参数CP。可向视角特性决定部340提供补正参数CP。
视角特性决定部340可将补正参数CP应用于第二影像特性IC2。由此,可补正第二影像特性IC2,可更加精密地计算出视角特性VAD。
在一实施例中,视角特性决定部340可对预先设定的视角(例如,第一视角A1至第三视角A3)的视角特性VAD进行插值处理(interpolation),计算出所有视角下的视角特性VAD。
进而,还可进行基于视角特性VAD的视角补偿。
偏置决定部380可接收第一影像特性IC1和第三影像IM3的影像特性、即第三影像特性IC3。如图2所示,从摄像机120到除目标部位TS以外的显示面的一部分区域,会产生视角。因此,在第三影像IM3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能会发生由视角差引起的影像偏差。
偏置决定部380可比较第三影像IM3和第一影像特性IC1,计算出与第一影像特性IC1不同的部分的影像偏置OF。影像偏置OF可应用于显示面的相应区域。由此,对整个显示面的视角特性可被正面视点下的影像特性补偿。
如上所述,影像分析部300计算出多种视角下的视角特性VAD,从而可改善显示装置的影像品质。
图4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4中,对于参照图2以及图3说明过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对这种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3以及图4,影像反射部200可包括互相对置配置的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
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未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反射的整个显示面的正面视点影像FV1。正面视点影像FV1可以是假设视角为0°时所获得的影像。正面视点影像FV1可包括预先设定的目标部位TS的影像、即第一目标部位影像TS1。在此,目标部位TS可以是在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虚拟设定的一个区域。然而,这是示例性的,目标部位TS可包括多个目标部位。在该情况下,可计算出显示面内部的不同位置下的视角特性VAD。
从显示面发出的光可以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反射后rushe至摄像机120。
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利用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反射的总反射次数为奇数次的光来获得的整个显示面的影像、即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在一实施例中,可利用仅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反射的光(表示为L2)生成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可以是与第一视角A1’对应的影像。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可包括目标部位TS的影像、即第二目标部位影像TS2。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可以是以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为基准与正面视点影像FVI左右翻转的影像。
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利用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反射的总反射次数为偶数次的光来获得的整个显示面的影像、即第二侧面视点影像SVI2。在一实施例中,可利用从显示面板10发出并被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反射,然后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反射后向影像获得部100入射的光(表示为L3),来获得第二侧面视点影像SVI2。即,第二侧面视点影像SVI2是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总共反射两次后生成的显示面的影像。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可以是与第二视角A2’对应的影像。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可包括目标部位TS的影像、即第三目标部位影像TS3。
影像分析部300可测定(检测)第一目标部位影像TS1至第三目标部位影像TS3的影像特性。影像分析部300可比较第一目标部位影像TS1的影像特性和第二目标部位影像TS2的影像特性,决定与第一视角A1’相应的视角特性VAD。同样地,影像分析部300可比较第一目标部位影像TS1的影像特性和第三目标部位影像TS3的影像特性来决定与第二视角A2’相应的视角特性VAD。
已参照图3对利用影像数据IMG计算出视角特性VAD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图4所示的第三侧面视点影像SVI3及第四侧面视点影像SVI4可分别对应于从与第一侧面视点影像SVI1及第二侧面视点影像SVI2不同的方向测定的影像。例如,第三侧面视点影像SVI3可以是以第一视角A1’从与第三侧面视点影像SVI3不同的方向观测显示面板10而得到的影像。
第三侧面视点影像SVI3可包括第四目标部位影像TS4,第四侧面视点影像SVI4可包括第五目标部位影像TS5。亦可通过与第一目标部位影像TS1的比较来计算出针对第三侧面视点影像SVI3以及第四侧面视点影像SVI4的视角特性VAD。
图5是示出图1的影像测量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中,对于参照图2至图4说明过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对这种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3以及图5,影像反射部200可包括互相对置配置的第一反射镜部件MR1以及第二反射镜部件MR2。影像反射部200还可包括将从显示面垂直发出的光反射至影像获得部的曲面反射镜部件。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反射部200可包括第一曲面反射镜部件CMR1以及第二曲面反射镜部件CMR2。
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未被反射镜部件MR1、MR2、CMR1、CMR2反射的整个显示面的第一正面视点影像FVI1。正面视点影像FVI1是假设视角为0°时的影像。
此外,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被第一反射镜部件MR1和第二反射镜部件MR2中的一个反射而被获得的整个显示面的侧面视点影像SVI。侧面视点影像SVI可以是与第一视角A1”对应的影像。
另一方面,在显示面板10的除中央区域(或者,图2的目标部位TS)之外的剩余区域,也可从摄像机120的镜头存在视角。由此,可被识别出由上述视角引起的失真。例如,从显示面的预定的第一区域AA发出的光不是垂直入射至摄像机120。即,如图5所示,存在第二视角A2”以下的视角。
第一曲面反射镜部件CMR1可将从第一区域AA垂直发出的光反射并将其入射至摄像机120。由此,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第一区域AA的正面视点影像、即第二正面视点影像FVI2。在影像数据IMG的输出画面,第二正面视点影像FVI2可对应生成于观测视野FOV中从第一曲面反射镜部件CMR1向摄像机120提供的光路径的延长线上。
同样地,第二曲面反射镜部件CMR2可将从第二区域BB垂直发出的光反射并将其提供给摄像机120。由此,影像获得部100可生成第二区域BB的正面视点影像、即第三正面视点影像FVI3。在影像数据IMG的输出画面,第三正面视点影像FVI3可对应生成于观测视野FOV中从第二曲面反射镜部件CMR2向摄像机120提供的光路径的延长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分析部300可比较侧面视点影像SVI和第一正面视点影像FVI1来决定针对第一视角A1”的视角特性VAD。可根据参照图2至图4进行说明的方式来计算出针对第一视角A1”的视角特性VAD。
影像分析部300比较第一正面视点影像FVI1的第一区域AA的影像特性和第二正面视点影像FVI2的影像特性,基于比较的结果,可计算出针对第一区域AA的视角的影像。由此,可计算出0°至第二视角A”的视角特性VAD。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分析部300可基于比较第一区域AA的影像特性和第二正面视点影像FVI2的影像特性的结果(和/或比较第二区域BB的影像特性和第三正面视点影像FVI3的影像特性的结果),从第一正面视点影像FVI1去除视角成分。例如,第一区域AA的影像特性可被替代为第二正面视点影像FVI2的影像特性,或者基于第二正面视点影像FVI2的影像特性补正第一区域AA的影像特性。
在一实施例中,影像分析部300可比较去除了视角成分的第一正面视点影像FVI1(即,补正后的第一正面视点影像)的影像特性和侧面视点影像SVI的影像特性,计算出针对第一视角A1”的视角特性VAD。
即,图5的影像测量装置可精密地测定并计算出第二视角A”以下的微小视角下的视角特性VAD。由此,与图4的影像测量装置相比,针对所有视角计算出的视角特性VAD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影像测量装置1000包括多个反射镜部件,从而通过一次摄像,不仅可获得正面视点影像,而且可获得与多个视角对应的侧面视点影像。由此,可大幅缩短用于对显示面板10的视角的视角特性进行测定以及补偿的时间,可缩短工序时间。
此外,通过对所获得的影像进行比较分析,可比较准确地计算出不同视角下的影像特性(视角特性VAD)。由此,这种视角特性VAD被应用于显示装置的设计以及驱动,可改善影像品质。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和宗旨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安装有显示面板;
影像获得部,对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进行摄像来获得上述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
影像反射部,将上述显示面板的影像反射至上述影像获得部;以及
影像分析部,对根据上述影像被反射的角度获得的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中的至少一个信息进行分析来决定上述显示面板的视角特性,
上述影像获得部通过一次摄像来同时获得与多个反射角度对应的影像,
上述影像获得部包括:摄像机,利用从上述显示面的目标部位(target spot)垂直入射的光来获得第一影像,并且利用从上述目标部位向上述影像反射部反射的光来获得第二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影像反射部包括配置在上述摄像机的视场(field of view)内的至少一个反射镜(mirror)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将上述目标部位的影像的光反射至上述影像获得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影像分析部将垂直轴与从上述目标部位向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入射的光路径之间的角度判断为相对于上述显示面板的视角,其中,上述垂直轴是上述目标部位与上述摄像机之间的垂直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影像分析部包括:
特性检测部,分析上述第一影像以及上述第二影像各自的光谱三刺激值来检测包括亮度以及颜色的信息的影像特性;以及
视角特性决定部,比较上述第一影像的第一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二影像的第二影像特性,决定上述第二影像的相对于上述第一影像的上述视角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影像分析部还包括:影像补正部,生成反映了上述至少一个反射镜部件的光学特性的补正参数并提供给上述视角特性决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视角特性决定部将上述补正参数应用于上述第二影像特性,并且比较应用了上述补正参数的上述第二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一影像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机还获得第三影像,该第三影像是包括上述第一影像的整个显示面的2D影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性检测部检测上述第三影像的影像特性,
上述影像分析部还包括:偏置决定部,比较上述第一影像特性与上述第三影像来计算出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目标部位以外的区域的影像偏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影像是对上述目标部位的正面视点的影像,上述第二影像是与对上述目标部位预先设定的视角对应的侧面视点的影像。
CN202010120227.5A 2019-05-15 2020-02-26 影像测量装置 Pending CN1119478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57006 2019-05-15
KR1020190057006A KR20200133052A (ko) 2019-05-15 2019-05-15 영상 계측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7891A true CN111947891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3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0227.5A Pending CN111947891A (zh) 2019-05-15 2020-02-26 影像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133052A (zh)
CN (1) CN11194789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4515A (ja) * 1992-09-11 1994-04-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発散特性測定装置
JPH11153513A (ja) * 1997-11-19 1999-06-08 Otsuka Denshi Kk 光学的視野角測定装置
US20020008868A1 (en) * 2000-03-28 2002-01-24 Hiroshi Kubot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 and 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luminance
TW200510692A (en) * 2003-09-05 2005-03-16 Hawkey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Tilted view angle optic inspection method for panel and device thereof
JP2007017400A (ja) * 2005-07-11 2007-01-25 Sony Corp 視野角特性測定方法及び視野角特性測定装置
JP2010008188A (ja) * 2008-06-26 2010-01-14 Fujitsu Ltd 表示パネルの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6249450A (zh) * 2016-09-05 2016-12-21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4515A (ja) * 1992-09-11 1994-04-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発散特性測定装置
JPH11153513A (ja) * 1997-11-19 1999-06-08 Otsuka Denshi Kk 光学的視野角測定装置
US20020008868A1 (en) * 2000-03-28 2002-01-24 Hiroshi Kubot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 and 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luminance
TW200510692A (en) * 2003-09-05 2005-03-16 Hawkey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Tilted view angle optic inspection method for panel and device thereof
JP2007017400A (ja) * 2005-07-11 2007-01-25 Sony Corp 視野角特性測定方法及び視野角特性測定装置
JP2010008188A (ja) * 2008-06-26 2010-01-14 Fujitsu Ltd 表示パネルの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6249450A (zh) * 2016-09-05 2016-12-21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33052A (ko)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0098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измерения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изделия
US10088364B2 (en) Colorimetry system for display testing
US20080111989A1 (en) Transparent material inspection system
US6700671B2 (en) Non-contact type profile measuring apparatus
JPH08233689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電気光学的試験装置の性能を試験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0783666B1 (ko) 컬러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캘리브레이션하는 보정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와 관련된 제조 방법
US6989894B2 (en) Lens evaluation method and lens-evaluating apparatus
US20130194169A1 (en) Screen light computation device or method
US20140043310A1 (en)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US6987571B2 (en) Sensor head, luminanc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having the sensor head, and unevenness inspection/evaluation apparatus
JP7310606B2 (ja) 二次元フリッカ測定装置及び二次元フリッカ測定方法
WO2017038675A1 (ja) 二次元測色装置及び二次元測色方法
CN113848044B (zh) 一种显示屏亮色度一致性检测方法
JP2007093477A (ja) 色測定装置の校正方法および校正装置、色測定方法、色測定装置
JP2002267574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の測色装置、測色方法、画質調整・検査装置、画質調整・検査方法
JP2021167814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の色分析方法{analysis system for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analysis method thereof}
CN111947891A (zh) 影像测量装置
CN110174351B (zh) 颜色测量装置及方法
JPH11234706A (ja) テレビカメラ映像調整装置
JP5076938B2 (ja) 色測定方法および色測定装置
JP7074202B2 (ja) 化成処理膜検査方法、化成処理膜検査装置、表面処理鋼板の製造方法、表面処理鋼板の品質管理方法及び表面処理鋼板の製造設備
KR19990018136A (ko) 칼라화질검사방법 및 장치
JPH0829361A (ja) Lcdパネル画質検査装置
JP2002250696A (ja) 平面表示パネルの欠陥検査装置
KR100801439B1 (ko) 컬러필터 결함 검사 및 리페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