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4580B - 一种集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4580B
CN111924580B CN202010650784.8A CN202010650784A CN111924580B CN 111924580 B CN111924580 B CN 111924580B CN 202010650784 A CN202010650784 A CN 202010650784A CN 111924580 B CN111924580 B CN 111924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ntainer
unit
collecting
dust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0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4580A (zh
Inventor
赵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Huashen Industrial Rubbe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Huashen Industrial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Huashen Industrial Rubbe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Huashen Industrial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07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4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4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4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4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4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18Preventing escape of dust
    • B65G69/185Preventing escape of dust by means of non-sealed systems
    • B65G69/186Preventing escape of dust by means of non-sealed systems with aspir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5/00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 B08B15/04Preventing escape of dirt or fume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y are produced; Collecting or removing dirt or fumes from that area from a small area, e.g. a t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尘方法,涉及物料输送领域。本申请所述集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吸尘,通过集尘装置吸收并存储粉尘颗粒,所述集尘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落料,使所述集尘装置内的粉尘颗粒落回至输送装置上;集尘装置具有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执行吸尘步骤并存储粉尘颗粒:第一单元先进行吸尘步骤,第二单元不进行吸尘步骤;当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第二单元进行吸尘步骤。本申请通过在输送装置上方设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轮换着执行吸尘步骤,不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即可及时收集物体下落产出的扬尘,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容量有限的问题,减少集尘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集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皮带输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尘方法。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在传送物料时,尤其是煤炭、矿石、木屑、砂砾等具有大量粉尘的物料,由于空气流动及惯性的问题会在皮带上方产生大量扬尘,导致生产及施工粉尘污染严重。粉尘污染不仅会影响现场设备的运行,同时会给维护检修人员带来健康危害,更是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及设备损坏等问题。
为了治理上述粉尘污染,需要在皮带输送机上设置集尘装置。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抽风装置将扬起的粉尘颗粒收集到位于皮带输送机之外的容器内,该容器用于存储粉尘颗粒需要较大的容积,占地面积大,对生产及施工场地要求高。一方面,容器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而粉尘颗粒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场地的限制导致无法无限制的扩充容器的存储容量,容器必然会被装满,在处理容器内的粉尘颗粒时无法继续收集皮带输送机上的粉尘颗粒,或是导致现场再次产生粉尘污染,或是停止输送影响物料运输效率;另一方面,若是设置多个容器,交替收集皮带运输机上产生的粉尘颗粒,虽然能够克服容器的容量限制,但替换容器的短暂间隔内无法解决皮带运输机上的扬尘,无法根治粉尘污染,若在替换容器时暂停运输,不但会影响运输效率,频繁地开关也容易造成皮带运输机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尘方法,解决现有集尘方法中的容器存储容量有限及替换容器时无法继续吸收扬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吸尘,通过集尘装置吸收并存储粉尘颗粒,所述集尘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
落料,使所述集尘装置内的粉尘颗粒落回至输送装置上;
集尘装置具有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执行吸尘步骤并存储粉尘颗粒:
第一单元先进行吸尘步骤,第二单元未进行吸尘步骤;
当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第二单元进行吸尘步骤,第一单元进行落料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输送装置上方设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轮换着执行吸尘步骤,不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即可及时收集物体下落产出的扬尘,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容量有限的问题,减少集尘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约空间。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沿着输送装置的行进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粉尘颗粒包括所述输送装置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第二单元开始运行并进行吸尘步骤,待第一单元停止吸尘后,第二单元开始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单元停止吸尘后开始执行落料步骤。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集尘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50-100mm。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容器,第二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容器。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均具有负压腔,通过负压腔的负压作用将粉尘颗粒吸收至第一容器或所述第二容器内。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通过在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易内设置隔板将负压腔分隔出来。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通过风机抽气使负压腔保持负压状态。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风机的排风量为3000-10000m2/h。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风机的吸收速度在控制点处为1-2.5m/s。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风机设置在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外侧,风机通过抽风管连接负压腔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粉尘颗粒通过所述吸气口进入第一容器或第二容器。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吸气口通过入料管与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吸气口为喇叭状,罩设在所述输送装置上方。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粉尘颗粒混合的空气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出。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具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过滤装置为滤网。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过滤装置与所述负压腔连通。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粉尘颗粒附着在过滤装置上。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设定值与过滤装置的承载能力成正比。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当过滤装置装满粉尘颗粒时,通过喷吹装置将过滤装置表面附着的粉尘颗粒吹扫下去。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喷吹装置为脉冲式喷气管。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通过控制输送装置与落料口之间的间隙宽度,避免产生二次扬尘,落料口位于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下端。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输送装置与落料口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0-250mm。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通过推送装置将粉尘颗粒导到落料口,推送装置设置在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底部。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推送装置为螺旋铰刀。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物料为煤炭、矿石、木屑、砂砾、粮食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集尘装置,采用如上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输送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集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输送输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输送装置上方设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轮换着执行吸尘步骤,不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即可及时收集物体下落产出的扬尘,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容量有限的问题,减少集尘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申请中一种集尘方法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一种集尘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中
11、第一容器 12、第一风机 13、第一吸气口
14、第一过滤装置 15、第一落料口 16、第一螺旋铰刀
21、第二容器 22、第二风机 24、第二过滤装置
25、第二落料口 26、第二螺旋铰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用于输送装置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包括以下步骤:
吸尘,通过集尘装置吸收并存储粉尘颗粒,所述集尘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
落料,使所述集尘装置内的粉尘颗粒落回至输送装置上;
集尘装置具有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执行吸尘步骤并存储粉尘颗粒:
第一单元先进行吸尘步骤,第二单元未进行落料步骤;
当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第二单元进行吸尘步骤,第一单元进行落料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输送装置上方设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轮换着执行吸尘步骤,不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即可及时收集物体下落产出的扬尘,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容量有限的问题,减少集尘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约空间。
对此,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沿着输送装置的行进方向并排设置,粉尘颗粒包括所述输送装置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颗粒的流向与输送装置的行进方向相同。基于此,本申请不需要改变粉尘颗粒的流向即可替换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以实现持续收集粉尘颗粒,不会在轮换的瞬间使粉尘颗粒逸散开来。
此外,当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第二单元开始运行并进行吸尘步骤,待第一单元停止吸尘后,第二单元开始正常运行。这是由于,第二单元完全启动并达到设定的吸尘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防止在此过程中减弱集尘装置整体的集尘效率,第一单元要等到第二单元正常运行后才可停止吸尘。相同地,当第二单元存储容量即将装满时,第一单元开始运行并进行吸尘步骤,待第一单元正常运行后,第二单元才停止吸尘。
对此,当第二单元存储容量到达设定值时,第一单元已执行完落料步骤,恢复存储能力。具体地,第二单元存储容量满了之后,需要执行落料步骤,并替换成第一单元执行吸尘步骤,所以第一单元需要在第二单元吸尘过程内恢复存储能力,才能实现第二单元和第一单元之间的交替,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容量有限的问题。
此外,集尘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200-300mm。具体地,集尘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方便物料通行,同时,通过降低集尘装置与输送装置之间的间隙,能够控制粉尘下落的过程,降低粉尘掉落在输送装置上的冲击力,到达实现减少二次扬尘的目的。
此外,第一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容器,第二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容器。优选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交错设置。例如,第一单元具有三个第一容器,分别为A1、A2和A3,第二单元具有三个第二容器,分别为B1、B2和B3,当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交错设置使,输送装置上依次排列A1、B1、A2、B2、A3、B3。这样设置,当第一容器(A1、A2和A3)在落料时,第二容器(B1、B2和B3)能够吸收第一容器(A1、A2和A3)下方产生的二次扬尘,避免产生二次扬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均具有负压腔,通过负压腔的负压作用将粉尘颗粒吸收至第一容器或所述第二容器内。具体地,可以通过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分别设置一块隔板将负压腔分割出来,即隔板的一侧为负压状态,另一侧为正压状态(相应的可以称作是负压腔),由于负压腔与正压腔之间存在压差,能够使正压腔内的空气向负压腔流动,进而达到吸收粉尘颗粒的目的。
此外,可以通过风机抽气使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的负压腔保持负压状态。其中,风机的排风量优选为3000-10000m2/h,且风机的吸收速度在控制点处为1-2.5m/s。控制点指的是粉尘颗粒发散速度为零的位置。即,粉尘颗粒在输送装置上向四面散发时,随着气体散发距离的增加,达到一定距离后,其散发速度为零。当气体散发速度较大时,不容易被捕集,所以将该处成为控制点。具体地,风机设置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外部,风机通过抽风管连接负压腔。
此外,粉尘颗粒可以通过吸气口进入第一容器或第二容器。具体地,吸气口通过入料管与与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正压腔连接,入料管设置在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侧边。吸气口为喇叭状,罩设在输送装置上方。吸气口需要将输送装置完全覆盖住,与输送装置的长度和宽度向匹配,以保证吸尘的效果。
此外,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均设置有过滤装置,与粉尘颗粒混合的空气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出,粉尘颗粒附着在过滤装置上。过滤装置可以具体设置为滤网,滤网包括平面型滤网和圆筒形滤网。该过滤装置具体设置在正压腔内,且与负压腔连通,使得正压腔内的空气经过过滤后流向负压腔。优选地,本申请中采用圆筒形滤网,这是由于平面型滤网在吹扫时,气流容易向四周扩散,影响喷吹效果,而圆筒型滤网在吹扫时能够集中气流,具有较好的吹扫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的设定值与过滤装置的承载能力成正比,也可以说,第一单元的存储容量和第二单元的存储容量机相当于过滤装置的承载能力。当过滤装置装满粉尘颗粒时,风机停止工作,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停止吸尘,通过喷吹装置将过滤装置表面附着的粉尘颗粒吹扫下去。在本申请中,喷吹装置可以具体设置为脉冲式喷气管。
此外,在落料时,通过控制输送装置与落料口之间的间隙宽度,避免产生二次扬尘,落料口位于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下端。优选地,输送装置与落料口之间的间隙宽度具体实施为50-100mm,即粉尘从落料口处落到输送装置上,落料口与输送装置之间的宽度在50-100mm的范围内,能够控制粉尘下落的过程,降低粉尘掉落在输送装置上的冲击力,到达实现减少二次扬尘的目的。若落料口与输送装置之间的宽度大于100mm,则容易造成落料时粉尘颗粒掉落在输送装置上的冲击力过大,导致产生二次扬尘;而若落料口与输送装置之间的宽度小于50mm,则会影响输送装置的运输进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落料时通过推送装置将粉尘颗粒导到落料口,推送装置设置在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底部。推送装置可以具体实施为螺旋铰刀。通过设置螺旋铰刀将粉尘颗粒导出,一方面不需要将容器底部设置成开口,而只需要在某侧开设落料口即可,另一方面能控制落料的速度,不至于落料过快而产生二次扬尘。同时,螺旋铰刀能够将粉尘颗粒挤压成块,进一步抑制落料时产生的扬尘。
在本申请中,上述的物料可以为煤炭、矿石、木屑、砂砾、粮食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是其他具有大量粉尘的物料,并不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集尘装置,采用如上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输送输送装置,在所述输送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集尘装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输送输送装置。
下面通过一实施例来表示本申请所示的一种集尘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该集尘方法应用于一种集尘装置,但本申请并不限制与该实施例。其中,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集尘装置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包括第一容器11,第二单元包括第二容器21,第一容器11和第二容器21并列架设在输送装置上方。
第一容器11侧边设置有第一风机12,第一风机12的抽风管伸入第一容器11内,对着第一容器11内部抽风。在第一容器11两侧,设置有第一吸料口13,第一吸料口13设置在第一容器11底部,第一吸料口13向下朝向输送装置,第一吸料口13与第一容器11连通。在第一容器11内,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14及第一螺旋铰刀16,第一螺旋铰刀16设置在第一容器11的底部。在第一过滤装置14的上方设置有气脉冲装置的吹气口。在第一螺旋铰刀16的一侧,第一容器11的底面开设有落料口15。
第二容器21侧边设置有第二风机22,第二风机22的抽风管伸入第二容器21内,对着第二容器21内部抽风。在第二容器21两侧,设置有第二吸料口,第二吸料口设置在第二容器21底部,第二吸料口朝向输送装置,第二吸料口与第二容器21连通。在第二容器2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24及第二螺旋铰刀26,第二螺旋铰刀26设置在第二容器21的底部。在第二过滤装置24的上方设置有气脉冲装置的吹气口。在第二螺旋铰刀26的一侧,容器2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落料口25。
上述集尘装置在运作时,架设在输送装置上,第一风机12启动,对着第一容器11内部抽风。粉尘颗粒在负压作用下流向第一容器11,并在第一吸料口13处被吸入第一容器内11。进入第一容器11内后,部分粉尘颗粒沉降在第一容器11的底部并被第一螺旋铰刀16导到第一落料口,从第一落料口5处落回执输送装置上;部分粉尘颗粒随着空气流动被过第一滤装置14过滤,附着在第一过滤装置14上。当过第一滤装置装满14时,第一风机12停止运行,气脉冲装置启动,将过第一滤装置14内的粉尘颗粒吹扫至第一容器11底部。同时,第二风机22启动,对着第二容器21内部抽风。粉尘颗粒在负压作用下流向第二容器21,并在第二吸料口23处被吸入第二容器内21,如此往复,交替运行。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24)

1.一种集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吸尘,通过集尘装置吸收并存储粉尘颗粒,所述集尘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
落料,使所述集尘装置内的粉尘颗粒落回至输送装置上;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交替执行吸尘步骤并存储粉尘颗粒:
所述第一单元先进行吸尘步骤,所述第二单元不进行吸尘步骤;
当所述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吸尘步骤,第一单元进行落料步骤;
所述第一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沿着所述输送装置的行进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单元存储容量达设定值时,所述第二单元开始运行并进行吸尘步骤,待所述第一单元停止吸尘后,所述第二单元开始正常运行;
所述第一单元停止吸尘后开始执行落料步骤;
所述粉尘颗粒包括所述输送装置行进过程中物料产生的扬尘;
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50-100mm;
所述集尘装置吸收粉尘颗粒的速度与扬尘量成正比;
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均具有负压腔,通过所述负压腔的负压作用将所述粉尘颗粒吸收至所述第一容器或所述第二容器内;
在输送装置上方设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交替轮换着执行吸尘步骤,不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即可及时收集物体下落产出的扬尘;
当第一容器在落料时,第二容器能够吸收第一容器下方产生的二次扬尘,避免产生二次扬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容器内设置隔板将所述负压腔分隔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通过风机抽气使所述负压腔保持负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风机的排风量为3000-10000m2/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风机的吸收速度在控制点处为1-2.5m/s。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容器的外侧,所述风机通过抽风管连接所述负压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粉尘颗粒通过吸气口进入所述第一容器或所述第二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吸气口通过入料管与所述第一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容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吸气口为喇叭状,罩设在所述输送装置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粉尘颗粒混合的空气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内具设置有所述过滤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为滤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负压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粉尘颗粒附着在所述过滤装置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设定值与所述过滤装置的承载能力成正比。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在落料步骤中,通过喷吹装置将所述过滤装置表面内附着的粉尘颗粒吹扫下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喷吹装置为脉冲式喷气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与落料口之间的间隙宽度,避免产生二次扬尘,所述落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和/或第二容器的下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落料口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00-25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通过推送装置将粉尘颗粒导到落料口,所述推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推送装置为螺旋铰刀。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其中,所述物料为煤炭、矿石、木屑、砂砾、石灰、铝粉、粮食中的一种或多种。
23.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尘方法。
24.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集尘装置。
CN202010650784.8A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集尘方法 Active CN111924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0784.8A CN111924580B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集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0784.8A CN111924580B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集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4580A CN111924580A (zh) 2020-11-13
CN111924580B true CN111924580B (zh) 2023-03-21

Family

ID=7331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0784.8A Active CN111924580B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集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458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071121A1 (it) * 2007-06-01 2008-12-02 Guido Valentini "aspiratore per polveri con pulizia automatica dei filtri"
CN204865300U (zh) * 2015-07-01 2015-12-16 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式脉冲除尘器
CN205216435U (zh) * 2015-12-14 2016-05-11 广东东燃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的布袋除尘器
CN206950845U (zh) * 2017-04-25 2018-02-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连续运行的高温气体除尘装置
CN108787629A (zh) * 2018-08-12 2018-11-13 苏州七瑾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生产用清洁装置
CN110406999A (zh) * 2019-06-27 2019-11-05 张家港市华申工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风式集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4580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9497B (zh) 气力输送系统和粮食收集车
CN105344448B (zh) 蔬菜茎叶打粉设备
CN109481994B (zh) 除尘系统的清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66121A (zh) 煅烧沸腾炉除尘装置
CN206273323U (zh) 一种气箱式布袋除尘器
CN107596840A (zh) 一种粮食粉尘负压除尘系统
CN214440915U (zh) 一种可调节型风选机
CN107185945A (zh) 粉尘回收装置
CN2883276Y (zh) 储料仓给料器卸料用扬尘捕集装置
CN108160464B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重力式土壤筛分装置
CN111924580B (zh) 一种集尘方法
CN106268100B (zh) 一种改进式颗粒层除尘器
CN209663743U (zh) 一种用于三元材料的微粉清除装置
CN113171877B (zh) 一种建筑回收骨料筛分装置
CN202962877U (zh) 分离机及风力分选系统
CN109761072A (zh) 受料仓装置
CN202527373U (zh) 容器式分离器
CN106984409A (zh) 一种大米蛋白负压串联粉碎抽吸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0285577U (zh) 一种抗扬尘溜槽及干物料运输系统
CN111908192A (zh) 一种集尘方法
CN207805266U (zh) 一种滤筒式除尘器
CN208245203U (zh) 气流筛分机
CN112107926A (zh) 一种粉尘颗粒的过滤及吹扫方法
CN103008237B (zh) 风力分选系统
CN206172546U (zh) 一种物料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