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7216A - 旋转电机单元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7216A
CN111917216A CN202010359832.8A CN202010359832A CN111917216A CN 111917216 A CN111917216 A CN 111917216A CN 202010359832 A CN202010359832 A CN 202010359832A CN 111917216 A CN111917216 A CN 111917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achine
bulging portion
rotating electric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98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7216B (zh
Inventor
金田和弥
河野正人
藤森琢也
横井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17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7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配线的伸出且减小在轴方向上的尺寸的旋转电机单元。旋转电机单元(1)具备壳体(30)。壳体(30)具有收纳第一旋转电机(10)以及第二旋转电机(20)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31)、以及对壳体主体(31)的开口部(31a)进行密封的壳体罩(40)。壳体罩(40)具备与第一旋转电机(10)的线圈端部(13e)对置的第一鼓出部(41)、以及与第二旋转电机(20)的线圈端部(23e)对置的第三鼓出部(43)。第三鼓出部(43)位于比第一鼓出部(41)靠壳体主体(31)侧的位置,并且与第一旋转电机(10)连接的第一配线(51)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三鼓出部(43)的表面配置。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电动车辆等的旋转电机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车辆等中,作为驱动源搭载有旋转电机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旋转电机,其中作为配电部件的中性点形成导体以及将U相(V相、W相)的线圈彼此连接的U相(V相、W相)连接部在从轴方向观察时配置于线圈端部的表面。
此外,在一般的旋转电机中,配置有用于检测转子位置的旋转变压器、温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装置,并且来自这些传感器装置的信号线等的配线从壳体的内部引出到外部,并与控制装置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236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中,配电部件在从轴方向观察时,配置于线圈端部的表面。当配电部件布线于壳体的表面时,则壳体罩在轴方向上的长度增加,在这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配线的伸出并且能够减小在轴方向上的尺寸的旋转电机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种旋转电机单元,其具备:
第一旋转电机;
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与该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平行且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旋转轴偏置配置的旋转轴;以及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以及对形成于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一侧的该壳体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壳体罩,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具备:
定子铁芯;
安装于该定子铁芯的多相线圈;以及
以与所述壳体罩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相线圈的线圈端部,并且连接所述多相线圈的配电部件,
所述壳体罩具备:
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的第一鼓出部;以及
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的第三鼓出部,
所述第三鼓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鼓出部靠所述壳体主体侧的位置,
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位于比第一鼓出部靠壳体主体侧的位置的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由此能够抑制配线的伸出。因此,能够减小旋转电机单元在轴方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在移除壳体罩状态下的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单元的第一旋转电机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旋转电机单元
5 第一配电部件(配电部件)
6 第二配电部件(配电部件)
10 第一旋转电机
11 旋转轴
12 定子铁芯
13 多相线圈
13e 线圈端部
21 旋转轴
22 定子铁芯
23 多相线圈
23e 线圈端部
20 第二旋转电机
30 壳体
31 壳体主体
31a 开口部
40 壳体罩
41 第一鼓出部
42 第二鼓出部
43 第三鼓出部
44 第四鼓出部
51 第一配线(配线)
52 第二配线(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中,符号Fr、Rr、L、R、U、D分别表示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下方。但是,这些方向是为了简化说明,与搭载有旋转电机单元的车辆等的前后方向无关。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旋转电机单元1是搭载有动力控制单元2的机电一体型的旋转电机单元,并且例如配置在电动车辆等的发动机室内。
如图3所示,旋转电机单元1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0、第二旋转电机20、以及收纳它们的壳体30。
第一旋转电机10的旋转轴11与第二旋转电机20的旋转轴21相互平行地配置,且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两个旋转轴11、2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偏置配置。
如图1所示,壳体30具有收纳第一旋转电机10以及第二旋转电机20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31和对壳体主体31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一侧的开口部31a(参照图3)进行密封的壳体罩40。另外,旋转轴方向(轴方向)是指沿着所述旋转轴11、21的旋转轴心的方向,且从旋转轴方向(轴方向)观察是指从旋转轴心看起来为点的方向观察。
如图3所示,第一旋转电机10具备定子铁芯12和安装于定子铁芯12的多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U相、V相、W相这三相)线圈13,并且多相线圈13的线圈端部13e从定子铁芯12的一端面12a以与壳体罩40对置的方式突出而配置。也参照图4,线圈13由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构成,并且在线圈端部13e以与壳体罩40对置的方式作为第一配电部件5而设置有用于连接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的第一中性点汇流条15。此外,在第一中性点汇流条15的附近,同样作为第一配电部件5也设置有将U相线圈彼此连接的第一U相连接汇流条16U、将V相线圈彼此连接的第一V相连接汇流条16V、以及将W相线圈彼此连接的第一W相连接汇流条16W。这些第一配电部件5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从正面观察)时,配置于第一旋转电机10的右上方。
第二旋转电机20具备定子铁芯22和安装于定子铁芯22的多相线圈23,并且多相线圈23的线圈端部23e从定子铁芯22的一端面22a以与壳体罩40对置的方式突出而配置。线圈23由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构成,并且在线圈端部23e以与壳体罩40对置的方式作为第二配电部件6设置有用于连接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的第二中性点汇流条25。此外,在第二中性点汇流条25的附近同样作为第二配电部件6也设置有将U相线圈彼此连接的第二U相连接汇流条26U、将V相线圈彼此连接的第二V相连接汇流条26V、将W相线圈彼此连接的第二W相连接汇流条26W。这些第二配电部件6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从正面观察)时,配置于第二旋转电机20的上方。
动力控制单元2控制第一旋转电机10以及第二旋转电机20。从第一旋转电机10的线圈13引出的第一引出导体13t以及从第二旋转电机20的线圈23引出的第二引出导体23t经由未图示的汇流条与动力控制单元2连接。
第一旋转电机10例如是驱动用马达,第二旋转电机20例如是发电机。另外,也可以将第一旋转电机10作为发电机,而将第二旋转电机20作为驱动用马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壳体罩40具备:与第一旋转电机10的线圈端部13e对置的第一鼓出部41;形成于第一鼓出部41且与第一旋转电机10的第一配电部件5对置的第二鼓出部42;与第二旋转电机20的线圈端部23e对置的第三鼓出部43;以及形成于第三鼓出部43且与第二旋转电机20的第二配电部件6对置的第四鼓出部44。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从正面观察)时,第一鼓出部41以及第三鼓出部43具有圆形状,且第二鼓出部42以及第四鼓出部44具有大致月牙形状。第一鼓出部41至第四鼓出部44的高度关系为,第二鼓出部42最高,按照第一鼓出部41、第四鼓出部44、第三鼓出部43的顺序依次降低。即,第三鼓出部43位于比第一鼓出部41靠壳体主体31侧的位置。
以这种方式,通过将第一旋转电机10的与线圈端部13e对置的部分作为第一鼓出部41而从壳体罩40的表面鼓出,并且通过将第二旋转电机20的与线圈端部23e对置的部分作为第三鼓出部43而从壳体罩40的表面鼓出,从而与使壳体罩40整体变长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壳体30在轴方向上的尺寸。
进而,通过仅使第一旋转电机10的配置有第一配电部件5的部分从第一鼓出部41鼓出而形成第二鼓出部42,与使第一鼓出部41整体鼓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壳体30在轴方向上的尺寸。同样地,通过仅使第二旋转电机20的配置有第二配电部件6的部分从第三鼓出部43鼓出而形成第四鼓出部44,与使第三鼓出部43整体鼓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壳体30在轴方向上的尺寸。
在壳体罩40的外侧配置有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如图3所示,第一配线51与设置于第一旋转电机10的第一旋转变压器17连接,并且从壳体罩40的内部经由设置于第一鼓出部41的贯通孔41a引出到外部。第二配线52与设置于第二旋转电机20的第二旋转变压器27连接,并且从壳体罩40的内部经由设置于第三鼓出部43的贯通孔43a引出到外部。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并不限于与旋转变压器连接的配线,也可以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配线,还可以是配置于其他的传感器装置的配线。
第一配线51从未设置有第二鼓出部42的第一鼓出部41引出,以经过第三鼓出部43上的方式布线于壳体罩40的表面。第二配线52从未设置有第四鼓出部44的第三鼓出部43引出,以经过第三鼓出部43上的方式布线于壳体罩40的表面。即,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三鼓出部43的表面配置。以这种方式,通过将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位于比第一鼓出部41靠壳体主体31侧的位置的第三鼓出部43的表面配置,能够抑制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的伸出,并且能够减小旋转电机单元1的尺寸。
此外,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优选位于比第二鼓出部42的表面靠壳体主体31侧的位置。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伸出到比作为最大鼓出的部分即第二鼓出部42靠外侧的位置。
此外,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不与第二鼓出部42以及第四鼓出部44重叠。即,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未配置于从第一鼓出部41进一步鼓出的第二鼓出部42以及从第三鼓出部43进一步鼓出的第四鼓出部44。通过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配线51以及第二配线52的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动力控制单元2配置于旋转电机单元1的上部的机电一体型的旋转电机,但是旋转电机单元1与动力控制单元2的位置关系能够任意地设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电机单元1,示例了机电一体型的旋转电机单元,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动力控制单元2分体且经由三相线与动力控制单元2连接的旋转电机单元,还可以是与变速器、发动机集成为一体的旋转电机单元。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旋转电机10的旋转轴11和第二旋转电机20的旋转轴21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偏置配置,但是也可以仅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上偏置配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的事项。此外,在括弧内,示出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旋转电机单元(旋转电机单元1),其具备:
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10);
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20),其具有与该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旋转轴11)平行且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旋转轴偏置配置的旋转轴(旋转轴21);以及
壳体(壳体30),其具有收纳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壳体主体31)、以及对形成于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一侧的该壳体主体的开口部(开口部31a)进行密封的壳体罩(壳体罩40),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具备:
定子铁芯(定子铁芯12、定子铁芯22);
安装于该定子铁芯的多相线圈(多相线圈13、多相线圈23);以及
以与所述壳体罩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相线圈的线圈端部(线圈端部13e、线圈端部23e),并且连接所述多相线圈的配电部件(第一配电部件5、第二配电部件6),
所述壳体罩具备:
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的第一鼓出部(第一鼓出部41);以及
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的第三鼓出部(第三鼓出部43),
所述第三鼓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鼓出部靠所述壳体主体侧的位置,
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第一配线51)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
根据(1),由于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位于比第一鼓出部靠壳体主体侧的位置的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由此能够抑制配线的伸出。因此,能够减小旋转电机单元的尺寸。
(2)根据(1)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所述壳体罩进一步具备:
形成于所述第一鼓出部且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配电部件对置的第二鼓出部(第二鼓出部42);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三鼓出部且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配电部件对置的第四鼓出部(第四鼓出部44)。
根据(2),由于通过仅使第一旋转电机的配置有配电部件的部分从第一鼓出部鼓出而形成第二鼓出部,由此与使第一鼓出部整体鼓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小型化。同样地,由于通过仅使第二旋转电机的配置有配电部件的部分从第三鼓出部鼓出而形成第四鼓出部,由此与使第三鼓出部整体鼓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壳体小型化。
(3)根据(2)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所述配线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二鼓出部以及所述第四鼓出部重叠。
根据(3),由于配线未配置于从第一鼓出部进一步鼓出的第二鼓出部以及从第三鼓出部进一步鼓出的第四鼓出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配线的伸出。
(4)根据(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第二配线52)沿着所述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且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四鼓出部重叠。
根据(4),由于与第二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也沿着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且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四鼓出部重叠,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配线的伸出。

Claims (4)

1.一种旋转电机单元,其具备:
第一旋转电机;
第二旋转电机,其具有与该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平行且在从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旋转轴偏置配置的旋转轴;以及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以及对形成于所述旋转轴方向上的一侧的该壳体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壳体罩,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具备:
定子铁芯;
安装于该定子铁芯的多相线圈;以及
以与所述壳体罩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相线圈的线圈端部,并且连接所述多相线圈的配电部件,
所述壳体罩具备:
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的第一鼓出部;以及
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线圈端部对置的第三鼓出部,
所述第三鼓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鼓出部靠所述壳体主体侧的位置,
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所述壳体罩进一步具备:
形成于所述第一鼓出部且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所述配电部件对置的第二鼓出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三鼓出部且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所述配电部件对置的第四鼓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所述配线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二鼓出部以及所述第四鼓出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连接的配线沿着所述第三鼓出部的表面配置,且在从所述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四鼓出部重叠。
CN202010359832.8A 2019-05-09 2020-04-29 旋转电机单元 Active CN111917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9099A JP6920368B2 (ja) 2019-05-09 2019-05-09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JP2019-089099 2019-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7216A true CN111917216A (zh) 2020-11-10
CN111917216B CN111917216B (zh) 2023-05-30

Family

ID=7304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9832.8A Active CN111917216B (zh) 2019-05-09 2020-04-29 旋转电机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7597B2 (zh)
JP (1) JP6920368B2 (zh)
CN (1) CN11191721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7509A (ja) * 1995-07-17 1997-02-07 Tec Corp モーター
CN1706086A (zh) * 2002-10-25 2005-12-07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用于安装在旋转电机后轴承上的保护罩及具有这种保护罩的交流发电机和交流起动机
US20090251018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Aisin Aw Co., Ltd. Drive device
JP2009262858A (ja) * 2008-04-28 2009-11-12 Aisin Aw Co Ltd 駆動装置
CN103154514A (zh) * 2010-09-20 2013-06-12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
WO2013133550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Lg Electronics Inc. Horizontal type scroll compressor
WO2014013333A2 (en) * 2012-07-20 2014-01-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ransaxle installation device
US20140084719A1 (en) * 2011-02-10 2014-03-27 Aisin Aw Co., Ltd. Power control unit
WO2014192380A1 (ja) * 2013-05-31 2014-12-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5065749A (ja) * 2013-09-24 2015-04-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04928409U (zh) * 2015-08-05 2015-12-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动力工具
CN108702052A (zh) * 2016-02-08 2018-10-2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马达以及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2460B2 (ja) * 2002-09-26 2008-10-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の配線構造
JP4579256B2 (ja) * 2007-01-04 2010-1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搭載構造
JP5728458B2 (ja) * 2012-11-05 2015-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器を備える駆動ユニット
JP6026364B2 (ja) 2013-07-18 2016-1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16052229A (ja) * 2014-09-02 2016-04-11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レゾルバ及びそのモータへの取付方法
JPWO2018030323A1 (ja) * 2016-08-09 2019-06-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7509A (ja) * 1995-07-17 1997-02-07 Tec Corp モーター
CN1706086A (zh) * 2002-10-25 2005-12-07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用于安装在旋转电机后轴承上的保护罩及具有这种保护罩的交流发电机和交流起动机
US20090251018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Aisin Aw Co., Ltd. Drive device
JP2009262858A (ja) * 2008-04-28 2009-11-12 Aisin Aw Co Ltd 駆動装置
CN103154514A (zh) * 2010-09-20 2013-06-12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
US20140084719A1 (en) * 2011-02-10 2014-03-27 Aisin Aw Co., Ltd. Power control unit
WO2013133550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Lg Electronics Inc. Horizontal type scroll compressor
WO2014013333A2 (en) * 2012-07-20 2014-01-2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ransaxle installation device
WO2014192380A1 (ja) * 2013-05-31 2014-12-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5065749A (ja) * 2013-09-24 2015-04-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04928409U (zh) * 2015-08-05 2015-12-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及动力工具
CN108702052A (zh) * 2016-02-08 2018-10-2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马达以及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84866A (ja) 2020-11-12
JP6920368B2 (ja) 2021-08-18
US20200356208A1 (en) 2020-11-12
CN111917216B (zh) 2023-05-30
US11327597B2 (en)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12492A1 (en) Integrated unit
JP5223259B2 (ja) モータ
EP2623394B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device integrated type electric motor
CN110365169B (zh) 驱动设备
CN108475954B (zh) 无刷电机和带减速机构的电机
EP2695794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incorporating drive device
CN110050405A (zh) 电机的定子、电机以及用于电机的布线和接触装置
CN114391217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14629286A (zh) 旋转电机单元
CN111917216B (zh) 旋转电机单元
CN111614193B (zh) 旋转电机单元
JP6090622B2 (ja) 車両用動力ユニット
CN110784050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6289530B2 (ja) 駆動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3421141B2 (ja) 車両用の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134639B2 (ja)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CN111194518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979434B2 (ja) 電力制御装置
JP2021151099A (ja) 電動車両用モータの筐体構造
JP2023170325A (ja) 駆動装置及びカバー体
CN114122813A (zh) 电动驱动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