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6113A - 唱头壳 - Google Patents

唱头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6113A
CN111916113A CN202010359574.3A CN202010359574A CN111916113A CN 111916113 A CN111916113 A CN 111916113A CN 202010359574 A CN202010359574 A CN 202010359574A CN 111916113 A CN111916113 A CN 111916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cylinder
mark
shell
cartrid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95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6113B (zh
Inventor
间下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o Technica KK
Original Assignee
Audio Technic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o Technica KK filed Critical Audio Technica KK
Publication of CN11191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00Recording by mechanical cutting, deforming or pressing, e.g. of grooves or pits; Reproducing by mechanical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3/02Arrangements of heads
    • G11B3/10Arranging, supporting, or driving of heads or of transducer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3/34Driving or guid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3/36Automatic-feed mechanisms producing progressive transducing traverse across record carriers otherwise than by grooves, e.g. by lead-screw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00Recording by mechanical cutting, deforming or pressing, e.g. of grooves or pits; Reproducing by mechanical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3/02Arrangements of heads
    • G11B3/10Arranging, supporting, or driving of heads or of transducer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3/42Arranging, supporting, or driving of heads or of transducer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adaptation or interchange of hea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00Recording by mechanical cutting, deforming or pressing, e.g. of grooves or pits; Reproducing by mechanical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3/02Arrangements of heads
    • G11B3/10Arranging, supporting, or driving of heads or of transducer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3/12Supporting in balanced, counterbalanced or loaded operative position during transducing, e.g. loading in direction of traverse
    • G11B3/121By using mechanical 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11B3/14, G11B3/20, e.g. using c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00Recording by mechanical cutting, deforming or pressing, e.g. of grooves or pits; Reproducing by mechanical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3/44Styli, e.g. sapphire, diamond
    • G11B3/54Storing; Manipulating, e.g. feeding styli to and from hea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容易且准确地进行超距调节的唱头壳。一种唱头壳(1),其能够从/向唱机的唱臂的连接器拆/装,保持唱头,该唱头壳具有能从/向连接器拆/装的筒体(20)、被筒体保持的唱头壳主体(10)、以及能将唱头壳主体固定于筒体的固定螺丝(50)。筒体具备圆筒状的筒体外周面(23a)以及在筒体外周面沿着筒体的轴向配置的槽(23b)。在筒体的周向上,在固定螺丝与槽之间形成间隙(G1、G2)。

Description

唱头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唱头壳。
背景技术
唱机通过将机械性地划过唱片的音槽的唱针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方式,对记录在唱片上的音频信号进行播放。唱针安装在拾音唱头(以下简称“唱头”)上。唱头安装在唱头壳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唱头壳保持唱头。唱头壳安装在唱机的唱臂上。唱头壳将来自唱头的电信号传送至信号线,该信号线布线于唱臂内。
唱头的唱针的顶端(唱针头)会随着唱针的使用时间的增加而磨损。因此,每当使用了规定的时间,就要对唱头的唱针进行更换。此外,唱机所播放的声音(播放音)的音质会因唱头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可能会根据唱机的使用者所期望的音质来更换唱头。一般而言,在更换唱针或唱头时,会将唱头壳从唱臂拆下。
将唱头壳(尤其是更换了唱头后的唱头壳)安装于唱臂时,唱针头相对于唱片的位置容易从合适的位置偏移。唱针头相对于唱片的位置通过所谓超距调节进行调节。超距是指唱臂的支点与唱针头之间的距离减去唱臂的支点与唱片的旋转中心(主轴中心)之间的距离而得到的距离。若超距不恰当,则容易发生循迹误差或播放音的音质下降等故障。
超距通过使用者相对于唱头壳移动唱头的位置而进行调节。唱头应在仰视(俯视)观察时相对于唱头壳平行地安装。据此,使用者在超距调节中,对唱针头的位置以及唱头相对于唱头壳的的斜度进行调节。
迄今为止,提出了一种可在将唱头安装于唱头壳的状态下进行超距调节的唱头壳(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唱头壳具备筒体和唱头壳主体。筒体具备连接部和保持部。连接部安装于唱臂上。保持部保持唱头壳主体。保持部插通配置于唱头壳主体的后端壁的贯穿孔中。唱头壳主体通过螺栓和紧定螺丝(无头螺丝)固定于保持部。
根据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唱头壳,若拧松螺栓和紧定螺丝,则唱头壳主体能够相对于筒体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将筒体安装于唱臂上的状态下,唱头壳主体对相对于筒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因此,该唱头壳的超距能够在唱头安装于唱头壳的状态下进行调节。
但是,根据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唱头壳,唱头壳主体能够分别在筒体的轴向和周向上移动。因此,进行超距调节时,唱头壳主体容易相对于筒体在筒体的周向上转动。因此,进行超距调节时,唱头壳主体经常会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着安装。若唱头壳主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则唱针头不会以恰当的角度(使唱针的轴线与唱片垂直的角度)抵接于音槽。结果就是,可能发生不仅会降低播放音的音质还会损害使用者的财物的故障(例如,唱针头破损或唱片受损等)。因此,根据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唱头壳,在进行超距调节时,还要进行使唱头壳主体与水平面平行的调节(水平度调节)。
在此,当以目视对水平度进行调节时,唱头壳不具备成为目视调节用的明确标准的部位。因此,以目视进行水平度调节并非易事。因此,日常一直使用唱机的发烧友一般采用水平仪进行水平度调节。但是,也有不少发烧友感到采用水平仪进行水平度调节比较麻烦。
然而,随着近年的唱片热潮的兴起,使用唱机的用户群体不再限于发烧友,还有没用惯唱机的新手(年轻人)。发烧友能够充分理解上述超距调节的重要性,也能熟练掌握该调节的技巧。因此,发烧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超距进行调节。而新手没有充分理解超距调节的重要性,也不会精熟于超距调节。因此,新手难以想到使用水平仪,也少有新手会配备有水平仪。意即,新手难以进行超距调节(尤其是进行水平度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将包括水平度调节的超距调节用的调节机构设置于唱头壳时,需要增加零件和加工工序。这会降低唱头壳的生产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6374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T-LH13/OCC使用说明书》、Audio-technica corporation、[online]、[2019年4月11日检索]、互联网<https://www.audio-technica.co.jp/items/contents/101/model/AT-LH13_OCC/donwload/AT-LH13OCC_15_18.pdf>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超距调节的唱头壳。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唱头壳,能够从/向唱机的唱臂的连接器拆/装,保持唱头,该唱头壳的特征在于,具有:筒体,其能够从/向连接器拆/装;唱头壳主体,其被筒体保持;以及固定螺丝,其能够将唱头壳主体固定于筒体,筒体具备:圆筒状的筒体外周面;以及沿着筒体的轴向配置于筒体外周面的槽,在筒体的周向上,在固定螺丝与槽之间,形成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超距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唱头壳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唱头壳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唱头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唱头壳的后视图。
图5是图2的唱头壳的沿图4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图2的唱头壳的沿图5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了图6的唱头壳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进一步放大了图7的唱头壳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安装了拾音唱头的图2的唱头壳的仰视图。
图10是放大了图4的唱头壳的一部分的放大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唱头壳
10:唱头壳主体
12a:后表面(背面)
12h1:插通孔
121:调节槽(第2标识、调节辅助机构)
20:筒体
21:连接部
22:突起部(第1标识、调节辅助机构)
23:主体保持部
23a:外周面(筒体外周面)
23b:螺丝导向槽(槽)
23b1:底面
50:第1固定螺丝(固定螺丝)
50a:顶端面
51:顶端部
G1、G2:间隙
C:拾音唱头
P:唱机
P1:唱臂
P11: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唱头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唱头壳·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唱头壳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该图示出了:唱头壳1、拾音唱头(以下简称“唱头”)C、唱机P的唱臂P1和转盘P2、载置在转盘P2上的唱片R。
唱头C具备划过唱片R的音槽的唱针C1。唱头C将因唱针C1划过音槽所产生的唱针C1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唱臂P1经由唱头壳1支承唱头C,对唱针C1施加固定的压力(唱针压)。唱臂P1具备连接器P11。连接器P11配置于唱臂P1的顶端。在连接器P11上安装唱头壳1。转盘P2使唱片R以固定的速度旋转。
唱头壳1保持唱头C。换言之,唱头壳1是用于将唱头C安装于唱臂P1上的转接件。唱头C利用安装螺丝C2、C3安装(保持)于唱头壳1上。唱头壳1安装于唱机P的唱臂P1的连接器P11上。
在以下说明中,“后方”是指连接器P11相对于安装于唱臂P1上的唱头壳1所处的方向。“前方”是指被唱头壳1保持的唱头C相对于安装有唱头壳1的连接器P11所处的方向。“下方”是指在唱针C1划过唱片R的音槽时唱片R相对于唱头壳1所处的方向。“上方”是指在使用者将唱针C1从唱片R拿开时抬起唱头壳1的方向。
·唱头壳的构成
图2是示出唱头壳1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唱头壳1的分解立体图。
唱头壳1具有:唱头壳主体10、筒体20、缓冲件30、绝缘件40、第1固定螺丝50、第2固定螺丝60、手柄70、手柄安装螺丝80。
唱头壳主体10保持唱头C(参照图1)。唱头壳主体10在从侧方观察时呈L字状。唱头壳主体10是例如铝那样的金属制。唱头壳主体10具备第1保持部11和第2保持部12。
第1保持部11保持唱头C(参照图1)。第1保持部11呈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板状。第1保持部11具备4个螺丝插通孔11h1、11h2、11h3、11h4和筒体导向槽111(参照图5)。
螺丝插通孔11h1~11h4是供插通安装螺丝C2、C3(参照图1)的贯穿孔。螺丝插通孔11h1~11h4配置于第1保持部11的前部。
图4是唱头壳1的后视图。
图5是唱头壳1的沿图4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唱头壳1的沿图5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
筒体导向槽111对后述的筒体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筒体导向槽111的内表面在图5所示的剖视观察下呈圆弧状。该内表面沿着筒体20的外周面(后述的主体保持部23的外周面23a)。筒体导向槽111配置于第1保持部11的后部的下表面11a上。筒体导向槽111与后述的插通孔12h1连通。
第2保持部12被筒体20保持。第2保持部12呈沿着上下方向的板状。第2保持部12以相对于第1保持部11直立于下方的方式配置于第1保持部11的后端。第2保持部12与第1保持部11成为一体。第2保持部12具备插通孔12h1、第1螺丝孔12h2、第2螺丝孔12h3、螺丝插通孔12h4、狭缝12g、调节槽121。
需要说明的是,第2保持部也可独立于第1保持部而单独构成。意即,例如,第2保持部也可利用螺丝等连结部件与第1保持部连结。
插通孔12h1是供插通筒体20(保持筒体20)的贯穿孔。插通孔12h1在后视观察下中呈圆形。插通孔12h1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中央处。插通孔12h1沿前后方向(图5的纸面左右方向)贯穿第2保持部12。插通孔12h1的上部的内周面与筒体导向槽111形成为一体。
第1螺丝孔12h2是供拧入第1固定螺丝50的贯穿孔。第1螺丝孔12h2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右侧面的大致中央处。第1螺丝孔12h2与插通孔12h1连通。
第2螺丝孔12h3是供拧入第2固定螺丝60的贯穿孔。第2螺丝孔12h3配置于插通孔12h1的下方且在第2保持部12的右侧面上。
螺丝插通孔12h4是供插通第2固定螺丝60的贯穿孔。螺丝插通孔12h4配置于插通孔12h1的下方且在第2保持部12的左侧面上。螺丝插通孔12h4配置为与第2螺丝孔12h3同轴。
狭缝12g是通过第2固定螺丝60的紧固而变更间隔的间隙。狭缝12g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处且第2保持部12的下端部。狭缝12g沿前后方向贯穿第2保持部12,与插通孔12h1连通。狭缝12g位于第2螺丝孔12h3与螺丝插通孔12h4之间。第2保持部12中的狭缝12g的左右的部分是左右方向的厚度较薄的薄壁部。
调节槽121在后述的超距调节中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调节进行辅助。调节槽121是长槽。调节槽121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后表面12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处且在插通孔12h1的上方。调节槽121从插通孔12h1侧向上方延伸。调节槽121是本发明中的第2标识(凹部)。后表面12a是本发明中的背面。利用调节槽121进行的水平度调节,参见后述内容。
回到图1~图5。
筒体20保持唱头壳主体10。筒体20是例如铝那样的金属制。筒体20插通于插通孔12h1中,保持唱头壳主体10。筒体20具备:连接部21、突起部22、主体保持部23、4个端销24、25、26、27。
连接部21机械连接唱头壳1和唱臂P1,电连接端销24~27和唱臂P1的信号线。连接部21呈圆柱状,具备圆筒状的外周面21a。外周面21a是本发明中的连接器外周面。连接部21安装于连接器P11上。
突起部22将连接部21固定于连接器P11上。突起部22呈圆柱状。突起部22通过外周面21a的一部分从外周面21a在连接部21的径向上突出而形成。突起部22沿上下方向配置于外周面21a的上表面(上端面)上。突起部22是本发明中的第1标识。
连接部21通过与所谓BNC(Bayonet Neill Concelman:尼尔-康塞曼卡口)连接器同样的卡口式的安装方式安装于连接器P11上。意即,通过使突起部22到达连接器P11的锁定槽(未图示)的深处,将连接部21安装于连接器P11上。另一方面,通过使突起部22离开锁定槽,将连接部21从连接器P11拆下。意即,突起部22能将连接部21固定于连接器P11,连接部21能从/向连接器P11拆/装。
主体保持部23插通于插通孔12h1中,保持唱头壳主体10。主体保持部23在后述的超距调节中,作为唱头壳主体10的移动轴及旋转旋转轴发挥作用。主体保持部23呈在前端具有开口的有底圆筒状。主体保持部23是本发明中的保持部。主体保持部23具备:圆筒状的外周面23a、螺丝导向槽23b。外周面23a是本发明中的筒体外周面。
主体保持部23的外径大于连接部21的外径。主体保持部23配置于连接部21的前方,与连接部21形成为一体。在后视观察下,主体保持部23的径向的中心的位置与连接部21的径向的中心的位置相同。意即,筒体20的中心轴线20x分别与连接部21的中心轴线21x和主体保持部23的中心轴线23x重叠。各中心轴线20x、21x、23x在前后方向(图5的纸面左右方向)上平行。因此,筒体20(连接部21、主体保持部23)的轴向是前后方向。
图7是放大了图6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进一步放大了图7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用双点划线示出拧松了第1固定螺丝50的状态。
螺丝导向槽23b将后述的第1固定螺丝50的顶端部51在前后方向上引导,并限制顶端部51在筒体20的周向上的移动(旋转)。螺丝导向槽23b是本发明中的槽。如图3所示,螺丝导向槽23b配置于外周面23a的右侧面上。右侧面是外周面23a中的、当唱针C1(参照图1)划过唱片R(参照图1)的音槽时朝向唱片R的中心侧的面。螺丝导向槽23b以沿着筒体20的轴向(前后方向)的方式从主体保持部23的前端延伸至后端。螺丝导向槽23b由底面23b1、配置于底面23b1的上端的上侧面23b2、配置于底面23b1的下端的下侧面23b3构成。
回到图1~图6。
端销24~27将来自唱头C的电信号传送至唱臂P1的信号线(未图示)。信号线布线于唱臂P1的内部。端销24~27是例如铜那样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制。端销24~27沿前后方向贯穿连接部21和绝缘件40,固定于连接部21上。在将连接部21安装于连接器P11上时,端销24~27与连接器P11的端子(未图示)连接。来自唱头C的电信号经由端销24~27和该端子传送至唱臂P1的信号线。
筒体20从后方插通于插通孔12h1中,贯穿后表面12a(第2保持部12)。此时,主体保持部2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配置于插通孔12h1内。结果就是,唱头壳主体10被筒体20保持。主体保持部23的前上部配置于筒体导向槽111内。螺丝导向槽23b的底面23b1(参照图8)与第1螺丝孔12h2相对。主体保持部23的后部从第2保持部12向后方突出。连接部21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后方。突起部22与第2保持部12分离地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后方。
在以下的说明中,若非特别标注,“轴向”表示筒体20的轴向(前后方向)。若非特别标注,“轴向观察”表示筒体20的轴向观察(主视观察或后视观察)。若非特别标注,“周向”表示筒体20的周向。若非特别标注,“径向”表示筒体20的径向。
在轴向观察下,突起部22配置于调节槽121的下方。当调节槽121沿上下方向配置时,在轴向观察下,突起部22与调节槽121在筒体20的径向上排列配置。此时,在轴向观察下,调节槽121的中心线121x与突起部22的中心轴线22x重叠。在轴向观察下,中心线121x是穿过调节槽12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的直线。中心线121x和中心轴线22x与中心轴线20x正交。意即,在轴向观察下,调节槽121沿径向配置于后表面12a上。因此,使用者在相对于筒体20使唱头壳主体10在周向上旋转时,能以目视确认调节槽121相对于突起部22的位置,能够调节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在周向上的位置。如上所述,调节槽121和突起部22作为对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在周向上的位置的调节进行辅助的调节辅助机构发挥作用。
缓冲件30在连接部21安装于连接器P11(参见图1)上时分别保护连接器P11和筒体20(主体保持部23的后表面)。缓冲件30是例如橡胶那样的合成树脂制,呈环状且为板状。缓冲件30安装于连接部21的前端的外周面21a上,与主体保持部23的后表面抵接。
绝缘件40对端销24~27各自之间进行绝缘。绝缘件40是例如合成树脂制,呈圆板状。绝缘件40安装于连接部21的后表面上。
回到图6~图8。
第1固定螺丝50将唱头壳主体10固定于筒体20上,并限制唱头壳主体10在周向上的移动(旋转)。第1固定螺丝50是平头型的紧定螺丝,具备平面状的顶端面50a。第1固定螺丝50是例如不锈钢制。
第1固定螺丝50的顶端的外周面是被实施了倒角的倒角面50b。第1固定螺丝50拧入第2保持部12的第1螺丝孔12h2中。第1固定螺丝50的顶端从第1螺丝孔12h2向插通孔12h1内突出,配置于螺丝导向槽23b内。第1固定螺丝50的中心轴线50x与中心轴线20x正交。
第1固定螺丝50中的、配置于螺丝导向槽23b内的部分(以下筒称“顶端部51”)是本发明中的顶端部。意即,第1固定螺丝50具备顶端部51。本实施方式中,顶端部51具备顶端面50a和倒角面50b。
在周向上,在顶端部51与螺丝导向槽23b之间,形成有间隙G1、G2。间隙G1形成于顶端部51与上侧面23b2之间。间隙G2形成于顶端部51与下侧面23b3之间。
若紧固第1固定螺丝50,则第1固定螺丝50的顶端面50a与螺丝导向槽23b的底面23b1抵接。意即,第1固定螺丝50能够与螺丝导向槽23b的底面23b1抵接。此时,唱头壳主体10通过第1固定螺丝50固定于筒体20上。当顶端面50a与底面23b1抵接时,间隙G1、G2的周向的长度最短。另一方面,若拧松第1固定螺丝50,则顶端面50a离开底面23b1。结果就是,解除了利用第1固定螺丝50实现的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的固定。如上所述,第1固定螺丝50能够将唱头壳主体10固定于筒体20上。换言之,第1固定螺丝50能够将筒体20固定于唱头壳主体10上。
第2固定螺丝60变更狭缝12g的间隔。第2固定螺丝60是例如具有头部的螺栓,是例如不锈钢制。第2固定螺丝60插通于第2保持部12的螺丝插通孔12h4中,拧入第3螺丝孔12h3中。
若紧固第2固定螺丝60,则狭缝12g的间隔变小。因此,插通孔12h1仅向插通孔12h1的内侧略微变形(插通孔12h1的孔径变小)。此时,插通孔12h1紧固筒体20的力(以下简称“紧固力”)增加。结果就是,唱头壳主体10被固定于筒体20上。另一方面,若拧松第2固定螺丝60,则狭缝12g的间隔变大,恢复至原来的间隔。结果就是,插通孔12h1回到变形前的状态。此时,紧固力降低。结果就是,解除了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的固定。
回到图1~图3。
手柄70用于由使用者将唱针C1从唱片R抬起移动,因此是供使用者的手指接触的零件。手柄70利用手柄安装螺丝80安装于唱头壳主体10的左侧面上。
·唱头壳主体与筒体的关系
下面,参照图5~图8,对唱头壳主体10与筒体20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若分别拧松第1固定螺丝50和第2固定螺丝60,即可解除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的固定。
筒体20能够沿着插通孔12h1和筒体导向槽111相对于唱头壳主体10在周向上旋转。此时,筒体20以中心轴线20x为中心,沿着插通孔12h1和筒体导向槽111旋转。
另一方面,唱头壳主体10能够沿着外周面23a相对于筒体20在周向上旋转。此时,唱头壳主体10以筒体20为旋转轴,沿着外周面23a旋转。唱头壳主体10的旋转的范围通过顶端部51与螺丝导向槽23b抵接而受限。具体而言,唱头壳主体10在后视观察下能够进行逆时针旋转,直至顶端部51与上侧面23b2抵接为止。意即,唱头壳主体10仅能在与间隙G1的周向的长度相对应的角度θ1的角度范围内旋转。与此相反,唱头壳主体10在后视观察下能够进行顺时针旋转,直至顶端部51与下侧面23b3抵接为止。意即,唱头壳主体10仅能在与间隙G2的周向的长度相对应的角度θ2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本实施方式中,唱头壳主体10仅能在沿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约2°的角度范围内旋转。
此外,筒体20能够沿着插通孔12h1和筒体导向槽111,相对于唱头壳主体10在轴向(前后方向)上移动(滑动)。
另一方面,唱头壳主体10能够沿着筒体20的主体保持部23,相对于筒体20在轴向上移动(滑动)。此时,顶端部51被螺丝导向槽23b引导,在轴向上移动。如前所述,若唱头壳主体10在周向上旋转,则顶端部51会与螺丝导向槽23b抵接。因此,顶端部51仅能在大致轴向上在螺丝导向槽23b内移动。因此,唱头壳主体10仅能够相对于筒体20在大致轴向上移动。
若紧固第1固定螺丝50和第2固定螺丝60中的任一固定螺丝,则可将唱头壳主体10固定于筒体20上。
·超距调节方法
下面,参照图1~图4,对将唱头C安装于唱头壳1上时的超距调节方法进行说明。超距调节方法包括唱头C的唱针C1的顶端(唱针头)的位置调节以及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调节。超距由唱机P的使用者进行调节。
图9是安装有唱头C的唱头壳1的仰视图。
首先,使用者利用安装螺丝C2、C3将唱头C安装于唱头壳1的第1保持部11的下表面11a上。此时,在仰视观察下,以使唱头C的侧面与第1保持部11的侧面平行的方式,决定唱头C相对于唱头壳1的位置。
然后,使用者将唱头壳1安装于唱臂P1的连接器P11上。此时,通过突起部22和连接器P11的锁定槽,将连接部21固定于连接器P11上。后表面12a朝向唱臂P1侧。
然后,使用者拧松第1固定螺丝50和第2固定螺丝60。结果就是,解除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的固定。因此,唱头壳主体10能够相对于筒体20在轴向上移动。此外,唱头壳主体10能够在与间隙G1、G2(参照图8)对应的角度范围内以筒体20为旋转轴在周向上旋转。意即,调节槽121能够相对于突起部22移动(可旋转)。
然后,使用者使唱头壳主体1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将唱头C的唱针C1的唱针头的位置与恰当的位置Pa对齐。结果就是,将唱针头的位置调节为恰当的位置Pa。
图9所示的例中,使用者使唱头壳主体10向前方移动,据此将唱针头的位置调节为恰当的位置Pa。此时,唱头壳主体10通过顶端部51被螺丝导向槽23b引导而能够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一方面,唱头壳主体10能够在周向上旋转,直至顶端部51与螺丝导向槽23b(上侧面23b2、下侧面23b3:参照图8)抵接为止。因此,使用者使唱头壳主体10移动了时,唱头壳主体10不会相对于筒体20大幅旋转。结果就是,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不会大幅变化。
然后,使用者紧固第1固定螺丝50和第2固定螺丝60。结果就是,将唱头壳主体10固定于筒体20上。
然后,使用者将唱头壳1从唱臂P1的连接器P11拆下。
然后,使用者拧松第1固定螺丝50,并略微拧松第2固定螺丝60。此时,插通孔12h1利用规定的紧固力保持筒体20(主体保持部23)。若使用者对唱头壳主体10施加超过紧固力的力,则唱头壳主体10能够相对于筒体20移动。换言之,只要使用者不对唱头壳主体10施加超过紧固力的力,唱头壳主体10就不会相对于筒体20移动。
图10是局部放大了唱头壳1的放大后视图。
该图示出唱头壳主体10、筒体20、缓冲件30、绝缘件40、第1固定螺丝50分别局部性切除的状态。此外,该图示出了沿图5的BB线分别剖切了唱头壳主体10、筒体20、第1固定螺丝50的状态。而且,该图用双点划线分别示出了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进行了最大程度旋转时的突起部22和螺丝导向槽23b。
然后,使用者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利用调节槽121和突起部22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然后,使用者以突起部22相对于调节槽121的位置为参照,使唱头壳主体10旋转。具体而言,使用者以使调节槽121和突起部22在径向上排列配置的方式(以使调节槽121的中心线121x与突起部22的中心轴线22x重叠的方式),一边观察调节槽121和突起部22,一边使唱头壳主体10旋转。结果就是,大体调节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
然后,使用者紧固第1固定螺丝50和第2固定螺丝60。
然后,使用者将唱头壳1安装于唱臂P1的连接器P11上。结果就是,使用者进行的超距调节结束。
如上所述,使用者不必在进行超距调节时大幅变动水平度,即可调节唱针头的位置。此外,使用者能以目视大体调节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
·总结·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唱头壳1具有:能从/向连接器P11拆/装的筒体20、被筒体20保持的唱头壳主体10、能将唱头壳主体10固定于筒体20上的第1固定螺丝50。筒体20的主体保持部23具备沿着轴向配置于外周面23a上的螺丝导向槽23b。第1固定螺丝50的一部分(顶端部51)配置于螺丝导向槽23b的内侧。在周向上,在第1固定螺丝50与螺丝导向槽23b之间,形成间隙G1、G2。
根据该结构,第1固定螺丝50的周向的移动受限于螺丝导向槽23b内。因此,唱头壳主体10仅能够相对于筒体20在与间隙G1、G2对应的角度范围内在周向上旋转。另一方面,唱头壳主体10通过第1固定螺丝50被螺丝导向槽23b引导而能够相对于筒体20在轴向(前后方向)上滑动。意即,唱头壳主体10能够不相对于筒体20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在周向上旋转地仅在大致轴向上移动。结果就是,使用者在进行超距调节时能够不大幅变动水平度地调节唱针头的位置。如上所述,唱头壳1与现有的唱头壳比较,能够容易而准确地调节超距。
此外,现有的唱头壳在筒体的外周面没有与螺丝导向槽23b相当的槽。另一方面,唱头壳1具有在现有的唱头壳的筒体的外周面上追加(形成)了螺丝导向槽23b的结构。结果就是,唱头壳1既能限制唱头壳主体10的周向的旋转又使轴向的移动变得容易。意即,唱头壳1仅通过在现有的唱头壳形成与第1固定螺丝50对应的螺丝导向槽23b,就能够容易地调节超距。意即,唱头壳1不必追加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振动的零件。结果就是,与现有的唱头壳比较,唱头壳1的生产率基本不会下降。
此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紧固第1固定螺丝50时,第1固定螺丝50的顶端面50a能够与螺丝导向槽23b的底面23b1抵接。当顶端面50a与底面23b1抵接时,依然形成有间隙G1、G2。因此,在紧固第1固定螺丝50时,唱头壳主体10不会从第1固定螺丝50受到朝向周向的力,可利用第1固定螺丝50固定于筒体20上。
而且,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第1固定螺丝50的顶端部51配置于螺丝导向槽23b的内侧。顶端部51具备倒角面50b。一般而言,螺丝的顶端的尺寸(直径)未被规格化,会因存在不完整的螺纹部等而导致顶端的尺寸的公差较大。因此,若是螺丝没有倒角面,会导致间隙的尺寸存在差异。但若在顶端部51形成倒角面50b,则会在顶端部51的顶端面50a侧形成没有不完整的螺纹部的圆锥面。因此,与不具有倒角面的螺丝比较,具有倒角面50b的第1固定螺丝50能够降低间隙G1、G2的尺寸差异。
除此以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唱头壳1具备对筒体20相对于唱头壳主体10在周向上的位置的调节进行辅助的调节辅助机构。因此,使用者以目视确认调节辅助机构,即可容易地对唱头壳主体10相对于筒体20在周向上的位置(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意即,唱头壳1与现有的唱头壳比较,可容易地进行超距的调节。
除此以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调节辅助机构具备第1标识(突起部22)和第2标识(调节槽121)。筒体20具备第1标识,唱头壳主体10具备第2标识。第2标识能够相对于第1标识移动。因此,使用者以目视确认第2标识相对于第1标识的位置,即可容易地对唱头壳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第1标识与第2标识能够在筒体20的径向上排列配置。因此,使用者通过在目视下旋转唱头壳主体10,以使第1标识和第2标识在径向上排列,即能容易地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用于连接器P11和连接部21连接的突起部22作为第1标识发挥作用。因此,唱头壳1不必对现有的唱头壳追加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振动的零件,即可由使用者以目视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第2标识配置于第2保持部12的后表面12a上,沿着筒体20的径向。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后方观察唱头壳1,以目视容易地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第2标识是沿着径向的长槽。因此,使用者通过使使唱头壳主体10旋转,以使第2标识的中心线121x与突起部22的中心轴线22x重合,即能以目视容易地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如上所述,唱头壳1中,借助配置于螺丝导向槽23b的内侧的顶端部51限制唱头壳主体10的旋转。此外,唱头壳1中,使用者以目视确认调节槽121相对于突起部22的位置,即可对唱头壳主体10的水平度进行调节。结果就是,唱头壳1能够容易地调节超距。
此外,如前所述,调节槽121是沿着上下方向的槽,螺丝导向槽23b是沿着前后方向的槽。调节槽121与螺丝导向槽23b配置于由使用者目视确认的唱头壳1的外表面(后表面12a、外周面23a)上。意即,调节槽121与螺丝导向槽23b作为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交错的2个槽出现在唱头壳1的外观上。结果就是,唱头壳1能够使唱头壳1的需求者感到不同于现有唱头壳的美感。
而且,螺丝导向槽只要沿着轴向配置即可,也可不必配置于主体保持部的前端和后端。意即,例如,螺丝导向槽也可以构成为主体保持部的轴向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此时,能够防止在分别拧松了第1固定螺丝和第2固定螺丝的状态下,唱头壳主体从筒体脱落。
此外,在轴向观察下,螺丝导向槽的周向的长度也可以是第1固定螺丝的外径以下。
而且,在轴向观察下,螺丝导向槽的周向的长度也可大于第1固定螺丝的外径。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第1固定螺丝的顶端部含有完整螺纹部,唱头壳主体能够不相对于筒体在较大角度范围内旋转地仅在大致轴向上移动。
除此以外,在紧固第1固定螺丝时,第1固定螺丝的顶端面也可不与螺丝导向槽的底面抵接。换言之,利用第1固定螺丝将唱头壳主体固定于筒体时,第1固定螺丝也可以在周向上与螺丝导向槽抵接。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拧松第1固定螺丝时形成间隙。完成唱头壳主体的水平度调节后,紧固第1固定螺丝直至唱头壳主体相对于筒体不在周向上移动的程度。
除此以外,第1固定螺丝的顶端不限于平头型。意即,例如,第1固定螺丝也可以是具有尖头(剑头)型、圆头型、凹陷头型、棒头型等各种顶端形状的紧定螺丝。
除此以外,第1固定螺丝和第2固定螺丝的各自的材质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除此以外,第1固定螺丝不限于紧定螺丝。意即,例如,第1固定螺丝也可是具有头部的螺栓。
除此以外,第1螺丝孔的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意即,例如,第1螺丝孔也可配置于第2保持部的左侧面或上表面。此时,当筒体插通插通孔中时,螺丝导向槽配置于筒体的外周面中的、与第1螺丝孔对置的位置。
除此以外,第1标识不限于突起部。意即,例如,端销也可作为第1标识发挥作用。在该情况下,例如,使用者以4个端销与调节槽的位置关系为参照,对唱头壳主体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作为第1标识发挥作用的槽、或者圆形、多边形、星形、箭头等图形、符号也可配置于绝缘件的后表面。在该情况下,筒体也可具备绝缘件。
除此以外,唱头壳不具备缓冲件时(或拆下缓冲件时),也可将作为第1标识发挥作用的槽、图形、符号配置于主体保持部的后表面上。
除此以外,也可在筒体的外周面上配置作为第1标识发挥作用的槽、凹部。意即,例如,也可沿着轴向将宽度与调节槽相同的长槽配置于筒体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例如从上方观察唱头壳,对唱头壳主体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第2标识只要是相对于第1标识在周向调节用的标记即可,不限于沿着径向的形状。意即,例如,第2标识也可是图形、符号。
除此以外,作为第2标识发挥作用的凸部也可配置于第2保持部的后表面上。
除此以外,第2标识也可不必由第2保持部的后表面的凹部或凸部形成。意即,例如,第2标识也可以是涂布于后表面的涂料、粘贴于后表面的贴纸。此外,第2保持部的狭缝也可作为第2标识发挥作用。
除此以外,第2标识的数量不限于1个。意即,例如,第2标识也可以是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刻度。
除此以外,第2标识也可配置于第2保持部的上表面。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例如从上方观察唱头壳,对唱头壳主体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除此以外,第2标识也可配置于第2保持部的右侧面。在该情况下,螺丝导向槽作为第1标识发挥作用。
除此以外,第1标识与第2标识只要在轴向观察下能够在径向上排列配置即可。意即,例如,第1标识与第2标识也可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
除此以外,第1标识与第2标识也可由在俯视观察下沿着前后方向的直线状的凹部或凸部构成。意即,例如,第1标识也可配置于第2保持部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处,第2标识也可配置于保持部的上端面上。
除此以外,不应以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当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内容。此外,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结构并非一定是本公开的必要构成要件。

Claims (17)

1.一种唱头壳,能够从/向唱机的唱臂的连接器拆/装,保持唱头,该唱头壳的特征在于,
具有:
筒体,其能够从/向所述连接器拆/装;
唱头壳主体,其被所述筒体保持;以及
固定螺丝,其能够将所述唱头壳主体固定于所述筒体上,
所述筒体具备:
圆筒状的筒体外周面;以及
沿着所述筒体的轴向配置于所述筒体外周面的槽,
所述固定螺丝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槽的内侧,
在所述筒体的周向上,在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槽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唱头壳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筒体在所述周向上旋转,
所述旋转的范围通过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槽抵接而受到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丝具备顶端面,
所述顶端面可与所述槽的底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唱头壳主体具备插通孔,该插通孔供所述筒体插通,供所述筒体的一部分配置,
所述固定螺丝突出于所述插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唱头壳主体,
所述保持部具备所述筒体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螺丝具备顶端部,该顶端部配置于所述槽的内侧,
在所述周向,在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槽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部具备被实施了倒角的倒角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唱头壳主体通过所述固定螺丝被所述槽引导而能够在所述筒体的所述轴向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具有调节辅助机构,该调节辅助机构对所述唱头壳主体相对于所述筒体在所述周向上的位置的调节进行辅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辅助机构具备:
第1标识;以及
第2标识,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标识移动;
所述筒体具备所述第1标识,
所述唱头壳主体具备所述第2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标识与所述第2标识,在所述筒体的所述轴向观察下,能够在所述筒体的径向上排列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具备:
连接部,其能够从/向所述连接器拆/装;以及
突起部,其能够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器,
所述突起部作为所述第1标识发挥作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备圆筒状的连接器外周面,
所述突起部从所述连接器外周面在所述连接部的径向上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唱头壳主体具备背面,该背面在所述筒体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时朝向所述唱臂侧,
所述第2标识配置于所述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贯穿所述背面,
所述第2标识沿着所述筒体的径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具备凹部或凸部,
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作为所述第2标识发挥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唱头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沿着所述筒体的径向的长槽。
CN202010359574.3A 2019-05-07 2020-04-29 唱头壳 Active CN111916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7638 2019-05-07
JP2019087638A JP7323914B2 (ja) 2019-05-07 2019-05-07 ヘッドシェ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6113A true CN111916113A (zh) 2020-11-10
CN111916113B CN111916113B (zh) 2024-03-12

Family

ID=7061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9574.3A Active CN111916113B (zh) 2019-05-07 2020-04-29 唱头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017800B2 (zh)
EP (1) EP3736810A1 (zh)
JP (1) JP7323914B2 (zh)
CN (1) CN111916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3914B2 (ja) * 2019-05-07 2023-08-09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ヘッドシェ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5401U (zh) * 1975-12-22 1977-06-25
JPS548403U (zh) * 1977-06-21 1979-01-20
JPS5515606U (zh) * 1978-07-12 1980-01-31
JPS56157017U (zh) * 1980-04-22 1981-11-24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0802U (zh) * 1975-01-18 1976-07-21
JPS5647783Y2 (zh) * 1977-05-14 1981-11-09
JPS55158006U (zh) * 1979-05-02 1980-11-13
GB2059132B (en) * 1979-08-23 1983-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ickup cartridge and mounting device therefor
US4340957A (en) * 1980-09-25 1982-07-20 Audio Dynamics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headshell assembly
JPS56136310U (zh) * 1980-03-12 1981-10-15
JPS56169201A (en) * 1980-05-29 1981-12-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Pipe for tone arm
US4519063A (en) * 1980-07-01 1985-05-21 Pioneer Electric Corporation Phono pickup cartridge
US4382651A (en) * 1980-07-18 1983-05-10 Homac Mfg. Company Transformer bar connector
JPS5826713U (ja) * 1981-08-14 1983-02-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ピツクアツプカ−トリツジの振動系
JPS5874626U (ja) * 1981-11-13 1983-05-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ラミツクシヤフトとメタルシヤフトの接合構造
US4490816A (en) * 1982-09-27 1984-12-25 Shure Brothers, Inc. Tonearm alignment gauge
JPS5995404U (ja) * 1982-12-16 1984-06-28 株式会社オ−デイオテクニカ プラグインカ−トリツジ用アダプタ
GB2199718B (en) * 1986-11-18 1989-05-04 Linn Prod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honographic cartridges
JP2002172438A (ja) * 2000-12-06 2002-06-18 Futaba Corp 金型装置
US10614833B2 (en) * 2015-09-30 2020-04-07 Dong-Chan SON Headshell and tonearm for mounting cartridge of audio turntable and audio turntable comprising same
JP6578179B2 (ja) * 2015-09-30 2019-09-18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ピックアップカートリッジ
KR101589920B1 (ko) * 2015-09-30 2016-01-29 손동찬 오디오 턴테이블의 카트리지 장착용 헤드셸과 톤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오디오 턴테이블
JP6749690B2 (ja) 2016-10-14 2020-09-02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ヘッドシェ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23914B2 (ja) * 2019-05-07 2023-08-09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ヘッドシェ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5401U (zh) * 1975-12-22 1977-06-25
JPS548403U (zh) * 1977-06-21 1979-01-20
JPS5515606U (zh) * 1978-07-12 1980-01-31
JPS56157017U (zh) * 1980-04-22 1981-11-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84390A (ja) 2020-11-12
US20200357428A1 (en) 2020-11-12
US11017800B2 (en) 2021-05-25
CN111916113B (zh) 2024-03-12
EP3736810A1 (en) 2020-11-11
US11164597B2 (en) 2021-11-02
JP7323914B2 (ja) 2023-08-09
US20210158838A1 (en)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6113A (zh) 唱头壳
US8278541B2 (en) Drum pedal with optical sensor
CN103283258A (zh) 麦克风安装装置
JP2015041054A (ja) ドラムシステム
US20120180616A1 (en) Guitar bridge assembly with string-specific saddles and stopbar
JP3656609B2 (ja) 弦楽器用サド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180197518A1 (en) Pickup system and electrically-amplifiable stringed instrument
EP2805320B1 (en) Musical instrument transducer cavity
US20050253891A1 (en) Optical encoder device, and system including same
CN218545574U (zh) 霍尔位移传感器
CN112088401A (zh) 用于切换拾取乐器的弦的振动用的电气或电子系统的设备
JPH0831509A (ja) コネクタガイド機構
US20210204431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leg memb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A1139438A (en) Integrated cartridge and head assembly
JP2005021284A (ja) 弾球遊技機の発射角度調整機構
US20160118027A1 (en) Headstock for stringed instrument
KR102229671B1 (ko) 헤드리스 기타의 스트링 튜닝 시스템
KR200480667Y1 (ko) 검사용 가이드 장치
JP5672555B2 (ja) 簡単着脱サムレスト
JP2730158B2 (ja) 回転ヘッドの位置調整装置
JP2009017933A (ja) ハードダーツボード取付け部材およびソフトダーツゲーム機
WO2019163508A1 (ja)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
GB2508436A (en) Mouthpiece assembly method for a woodwind instrument
JP2016200583A (ja) 測定用治具、補正値測定方法および補正方法
JP2015021919A (ja) ステージ装置および調整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