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1660B - 流路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流路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1660B
CN111911660B CN202010155380.1A CN202010155380A CN111911660B CN 111911660 B CN111911660 B CN 111911660B CN 202010155380 A CN202010155380 A CN 202010155380A CN 111911660 B CN111911660 B CN 111911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s
flow path
port
valve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5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1660A (zh
Inventor
木船仁志
后藤聪志
市川卓
藤田尚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1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1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1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需要体积大型化、成本上升就能够有效地提高Cv值的流路切换阀。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的轴线(O)方向端部(半圆部(16A、16B))配置于比端口(pS)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用阀芯(10)至少堵塞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的一部分,并且将该端口(pS)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例如设为13%以下。

Description

流路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切换阀,该流路切换阀在壳体内配置了形成有由U形转弯形状的连通空间构成的U形转弯连通路的阀芯,尤其涉及适合于在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等中进行流路切换的流路切换阀。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的流路(流动方向)切换构件,已知有四通切换阀、六通切换阀等流路切换阀。作为这种流路切换阀,有滑动阀芯能够滑动地配置于缸型的壳体内的滑动式的流路切换阀以及旋转阀芯能够转动地配置于圆筒状的壳体内的旋转式的流路切换阀。另外,为了使设置于壳体的端口之间有选择性地连通,在该流路切换阀中使用形成有使相邻的端口连通的U形转弯形状的连通空间(以下称为U形转弯连通路)的阀芯也是已知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图7示出以往例的流路切换阀。图示以往例的流路切换阀例如是在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中用作流路切换用的滑动式的四通切换阀1’,具有缸型的壳体80、设置于该壳体80内的阀座部件81、在形成于该阀座部件81的上表面的阀座面82开口的、沿左右方向横向排列设置的端口pC、端口pS(低压端口)及端口pE、以及以能够沿左右方向在阀座面82上滑动的方式配置的截面为倒立碗形状的阀芯(滑动阀芯)10。
阀芯10具有与所述阀座面82对接的密封面12,在阀芯10内,为了选择性地使所述三个端口pC、pS、pE连通,换言之,为了形成使端口pS与端口pE连通的第一连通状态和使端口pS与端口pC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设置有U形转弯连通路15。
在壳体80的两端气密地固定有盖部件87A、87B,壳体80内由左右两个带衬垫的活塞84A、84B气密地分隔,划分出阀室83和两个工作室86A、86B。在阀室83开设有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的端口pD(高压端口)。
两个活塞84A、84B通过横长矩形板状的连结体70以能够一体移动的方式连结。在连结体70形成有供阀芯10从下侧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开口72,阀芯10随着两个活塞84A、84B的往复移动而由连结体70的开口72部分推动,经由形成于其内部的U形转弯连通路15在使端口pE与端口pS连通的右端位置(第一连通状态)和使端口pC与端口pS连通的左端位置(第二连通状态)间滑动。此外,图7示出第二连通状态。
另外,在连结体70,于所述开口72的左右形成有圆形开口75。
所述两个工作室86A、86B经由四通先导阀(在图7中未图示,在图1中图示)选择性地与压缩机排出侧和压缩机吸入侧连接,利用两个工作室86A、86B的压力差,使活塞84A、84B移动,伴随于此,使阀芯10在阀座面82上滑动而进行流路的切换。
另外,形成有上述那样的U形转弯连通路15的阀芯10(的密封面12),通过在其外侧(阀室83内)流通的高压流体与在其内侧(U形转弯连通路15内)流通的低压流体的压力差而被强力地按压于阀座面82,由此,进行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密封(确保密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79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5588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例如在通常的滑动式的流路切换阀中,若堵塞作为阀口的端口的一部分,则流路的开口面积(流体通过面积)减少,因此如图7所示,以不堵塞作为阀口的端口的方式配置阀芯,由此认为容易确保Cv值(相当于流量)(例如也一并参照上述专利文献2)。
另外,通常,端口的周缘(内周缘)与作为阀芯的内径部的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大致齐平地重叠时被认为是最佳的流路。
因此,在进一步提高Cv值时,需要提高U形转弯连通路的高度,形成更漂亮的U形转弯形状(转弯部分为完全的R形状)或者增大端口直径(阀口径),需要壳体外径、配管间距的扩大、扩张,成为整体体积的大型化、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体积大型化、成本上升就能够有效地提高Cv值的流路切换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特征基本为,具备:缸型的壳体;阀芯,该阀芯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配置于该壳体内;以及阀座面,该阀座面供该阀芯对接且供多个端口在轴线方向上排列地开口,所述阀芯具有使所述多个端口中的相邻的端口连通的大小的U形转弯连通路,能够取得经由该U形转弯连通路使所述端口间选择性地连通的多个连通状态,在所述阀芯取得规定的连通状态时,以至少堵塞所述相邻的端口中的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将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配置在比所述端口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所述端口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为13%以下。
所述堵塞率优选为9%以下。
所述堵塞率更优选为5%。
在优选的方式中,利用所述阀芯堵塞所述相邻的端口双方的一部分。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利用所述阀芯仅将所述相邻的端口的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一部分堵塞。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由位于轴线方向端部的一对半圆部和位于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并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直线部构成。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由垂直于与所述阀座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面的面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特征基本为,具备:筒状的壳体;阀芯,该阀芯能够移动地配置于该壳体内;以及阀座面,该阀座面供该阀芯对接且供多个端口排列地开口,所述阀芯具有使所述多个端口中的相邻的端口连通的大小的U形转弯连通路,能够取得经由该U形转弯连通路使所述端口间选择性地连通的多个连通状态,在所述阀芯取得规定的连通状态时,以至少堵塞所述相邻的端口中的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将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所述相邻的端口的并列设置方向端部配置在比所述端口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所述端口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为13%以下。
在优选的方式中,作为所述阀芯,具备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滑动阀芯或能够绕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地配置的旋转阀芯。
在该结构的流路切换阀中,相对于U形转弯连通路的入口侧流路,出口侧流路在端口内的压力平衡上可观察到差异,在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及其附近,内侧(即,相邻的端口侧)发生压力损失,压力比外侧(即,与相邻的端口侧相反的一侧)低一些。
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流路切换阀中,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配置于与端口的周缘一致的位置或者比端口的周缘靠外侧的位置,以不堵塞作为阀口的端口的方式配置阀芯,U形转弯连通路的出口侧端部和端口的截面积(流体通过面积)基本不变,或者,端口侧稍小,因此从成为入口侧流路的端口流入并通过U形转弯连通路的流体(制冷剂)在刚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压力整体(即,在端口的内侧和外侧)开始降低。即,外侧的高压也在刚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发生压力损失,因此实际上难以增大Cv值(流量)。
在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相邻的端口的并列设置方向端部)配置于比端口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用阀芯至少堵塞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的一部分,并且该端口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例如为13%以下,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5%,因此从成为入口侧流路的端口流入并通过U形转弯连通路的流体(制冷剂),在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也可以减少压力降低(特别是端口的外侧的压力降低)。即,外侧的高压在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也难以发生压力损失,因此与上述的以往的流路切换阀相比,能够显著地增大Cv值(流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中,只要用阀芯堵塞端口的一部分即可,不需要扩大、扩张壳体外径、配管间距,因此不会导致体积的大型化、成本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阀芯的仰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阀芯及端口的内部的压力分布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以往产品中的阀芯及端口的内部的压力分布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堵塞率与Cv值(相对值)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以往的流路切换阀的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四通切换阀(流路切换阀)
8 四通先导阀
9 主阀
10 阀芯
12 密封面
12C 密封面的内缘部
13A、13B 半圆部
14A、14B 直线部
15 U形转弯连通路
15C 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
16A、16B 半圆部
17A、17B 直线部
18 锥面
70 连结体
72 开口
75 圆形开口
80 壳体
81 阀座部件
82 阀座面
83 阀室
84A、84B 活塞
86A、86B 工作室
87A、87B 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流路切换阀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纵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阀芯的仰视图。此外,在图2中,以假想线图示了设置于座部件的端口pC、pS、pE的位置。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方向的记述是为了避免说明的繁琐而按照附图来附加的,并不限定于实际组装于制冷制热系统等的状态下的位置、方向。
另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另外,为了便于作图,有时将形成于部件间的间隙、部件间的分隔距离等描绘得比各构成部件的尺寸大或小。
图示实施方式的流路切换阀是例如在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中用作流路切换用的滑动式的四通切换阀1,具备内置阀芯(滑动阀芯)10的主阀9和四通先导阀8。
主阀9具有缸型(圆筒状)的壳体80、设置于该壳体80内的阀座部件81、在形成于该阀座部件81的上表面的平坦且平滑的阀座面82开口的、沿左右方向(壳体80的长度或轴线O方向)横向排列设置的端口pC、端口pS(低压端口)及端口pE、以及以能够在阀座面82上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的截面为倒立碗形状的阀芯10。
阀芯10例如为合成树脂制,具有与所述阀座面82对接(面对)的密封面12,为了使所述三个端口pC、pS、pE选择性地连通,换言之,为了形成使端口pS与端口pE连通的第一连通状态和使端口pS与端口pC连通的第二连通状态,在阀芯10内,即在密封面12的内侧设置有U形转弯连通路15。
在壳体80的两端气密地固定有盖部件87A、87B,壳体80内由左右两个(一对)带衬垫的活塞84A、84B气密地分隔,划分出阀室83和两个工作室86A、86B。在阀室83(在图示例中为与中央的端口pS相向的位置)开设有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的端口pD(高压端口)。
两个活塞84A、84B通过横长矩形板状的连结体70以能够一体移动的方式连结。在连结体70形成有供阀芯10从下侧滑动自如地嵌合的矩形状的开口72,阀芯10随着两个活塞84A、84B的往复移动而由连结体70的开口72部分推动,经由形成于其内部的U形回转连通路15在使端口pE与端口pS(低压端口)连通的右端位置(第一连通状态)、和使端口pC与端口pS(低压端口)连通的左端位置(第二连通状态)间滑动。此外,图1示出第二连通状态。
另外,在连结体70,在位于所述开口72的左右、即阀芯10取得右端位置(第一连通状态)时位于左侧的端口pC的大致正上方的部位形成有圆形开口75,并且在阀芯10取得左端位置(第二连通状态)时位于右侧的端口pE的大致正上方的部位形成有圆形开口75。
在该主阀9中,所述两个工作室86A、86B经由四通先导阀8及细管#1~#4选择性地与压缩机排出侧和压缩机吸入侧连接,利用两个工作室86A、86B的压力差,使活塞84A、84B移动,伴随于此,使阀芯10在阀座面82上滑动而进行流路的切换。
另外,形成有上述那样的U形转弯连通路15的阀芯10(的密封面12)通过在其外侧(阀室83内)流通的高压流体与在其内侧(U形转弯连通路15内)流通的低压流体的压力差而被强力地按压于阀座面82,由此,进行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密封(确保密封性)。
接着,对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四通切换阀(流路切换阀)1的主要部分的阀芯10周围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可知,阀芯10的环状的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具有俯视大致为跑道的形状,具备位于左右方向(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左右一对半圆部13A、13B和位于前后方向(短边方向)两端部并沿着长边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所述左右一对半圆部13A、13B(的端部彼此)的前后一对直线部14A、14B。
所述左右一对半圆部13A、13B的直径及所述前后一对直线部14A、14B彼此的间隔,比在阀座面82开口的端口pC、pS、pE的口径(内径)稍大。
另外,设置在阀芯10的密封面12的内侧的U形转弯连通路15侧视大致为倒U字状或凹状,具有使下侧(即,端口pC、pS、pE开口的阀座面82侧)开口的、相邻的端口(pC-pS,或pS-pE)连通的大小。
该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与所述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同样地具有俯视大致为跑道的形状,具备位于左右方向(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左右一对半圆部16A、16B,和位于前后方向(短边方向)两端部并沿着长边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所述左右一对半圆部16A、16B(的端部彼此)的前后一对直线部17A、17B。
所述左右一对半圆部16A、16B的直径及所述前后一对直线部17A、17B彼此的间隔比在阀座面82开口的端口pC、pS、pE的口径(内径)稍大,而左右一对半圆部16A、16B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比左右一对半圆部13A、13B的(左右方向的)间隔稍短,前后一对直线部17A、17B的(前后方向的)间隔比前后一对直线部14A、14B彼此的间隔的(前后方向的)间隔稍短,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长度比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稍短。
另外,在本例中,位于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的两端部的所述左右一对半圆部16A、16B由与所述密封面12大致垂直的面构成。
在所述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与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之间设置有锥面(也称为倒角)18。在图示例中,所述锥面18由相对于密封面12倾斜大致45°的倾斜面形成。
此外,在本例中,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具有(除了设置有锥面18的端部以外)从一端到另一端遍及全长大致相等的截面积(通路截面积)。
在阀芯10取得右端位置时,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的左侧的半圆部13A及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中的左侧的半圆部16A位于成为出口侧的端口pS的周缘的右侧(内侧),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中的右侧的半圆部13B及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中的右侧的半圆部16B位于成为入口侧的端口pE的周缘的左侧(内侧)。另外,在阀芯10取得左端位置时,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的左侧的半圆部13A及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中的左侧的半圆部16A位于成为入口侧的端口pC的周缘的右侧(内侧),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中的右侧的半圆部13B及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中的右侧的半圆部16B位于成为出口侧的端口pS的周缘的左侧(内侧)。另外,密封面12的内缘部12C的前后的直线部14A、14B及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中的前后的直线部17A、17B分别位于三个端口pC、pS、pE的前侧及后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配置结构,当阀芯10取得右端位置(第一连通状态)及左端位置(第二连通状态)时,经由U形转弯连通路15连通(成为入口侧流路及出口侧流路)两端口的一部分(外缘部分)(在俯视观察时)被堵塞(特别是参照图2)。即,在阀芯10取得右端位置时,成为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入口侧流路的端口pE的右端部分及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的左端部分被堵塞,在阀芯10取得左端位置时,成为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入口侧流路的端口pC的左端部分及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的右端部分被堵塞。
在这样的结构的四通切换阀1中,如图3、图4所示,相对于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入口侧流路,出口侧流路在端口内的压力平衡上观察到差异,在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及其附近,内侧(即,相邻的口侧)发生压力损失,压力比外侧(即,与相邻的端口侧相反的一侧)低一些,之后,压力随着通过端口内而逐渐降低。此外,在图3、图4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流动方向,该箭头的粗细表示压力的大小,粗线箭头的区域表示高压,细线箭头的区域表示低压,其中间粗细的箭头的区域表示中压。
如以往那样,在以不堵塞作为阀口的端口的方式配置阀芯的情况下,U形转弯连通路的出口侧端部和端口的截面积(流体通过面积)基本上不变或者端口侧稍小,因此如图4所示,从成为入口侧流路的端口流入并通过U形转弯连通路的流体(制冷剂)在刚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整体(即,在端口的内侧和外侧)压力开始降低。即,外侧的高压也在刚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发生压力损失,其结果是,难以实际增大Cv值(流量)。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用阀芯10至少堵塞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在本例中,阀芯10取右端位置时和取得左端位置时均相同的端口pS)的一部分,从而如图3所示那样,从成为入口侧流路的端口(在本例中,在阀芯10取得右端位置时为端口pE、在取得左端位置时为端口pC)流入并通过U形转弯连通路15的流体(制冷剂)在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内之后减少压力降低(特别是端口pS的外侧的压力降低)。即,外侧的高压在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内之后也难以发生压力损失,其结果是,能够显著地增大Cv值(流量)。
图5是示出阀芯10对端口pS的全部开口(在此,端口直径(口径)为)的堵塞率与Cv值(相对值)的关系的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堵塞率是通过以下的数学式(1)算出的比例或比率(数学式(1)中的闭塞量L及端口直径/>参照图3)。在图5中,在堵塞率为正值时,是指在阀芯10的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的半圆部16A、16B)位于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周缘)的内侧,端口的一部分被堵塞的状态,在堵塞率为负值时,是指阀芯10的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的半圆部16A、16B)位于端口(的周缘)的外侧(即,端口未被堵塞)的状态。此外,图5中的Cv值是以堵塞率为-5%时的Cv值为基准(作为100%)来表示的。
[数学式1]
堵塞率(%)=(阀芯的端口的闭塞量L)/(端口直径)×100···(1)
如图5所示,Cv值在堵塞率为0~5%左右逐渐变大,在堵塞率为5%左右成为最大,在堵塞率为5~13%左右逐渐变小,当堵塞率超过约13%时成为基准以下(100%以下)。即,认为若堵塞率约为13%以下(约13%以内),则外侧的高压难以发生压力损失(在5%左右时压力损失最小),若堵塞率超过约13%,则外侧的高压的损失变大。另外,在堵塞率为9%左右时,与堵塞率为0%时(为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中的位于两端部的半圆部16A、16B与端口的周缘一致的位置,且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开口面积未减少时)的Cv值大致相等。
即,从图3、图4、图5可知,在阀芯10的规定的闭塞状况之前,由设置于阀芯10的U形转弯连通路15产生的U形转弯形状的流动引起的损失所造成的影响,比由堵塞端口pS的一部分引起的损失所造成的影响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上述结构的四通切换阀(流路切换阀)1中,相对于U形转弯连通路的入口侧流路,出口侧流路在端口内的压力平衡上观察到差异,在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及其附近,内侧(即,相邻的端口侧)发生压力损失,压力比外侧(即,与相邻的端口侧相反的一侧)低一些。
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流路切换阀中,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配置于与端口的周缘一致的位置或者比端口的周缘靠外侧的位置,以不堵塞作为阀口的端口的方式配置阀芯,U形转弯连通路的出口侧端部和端口的截面积(流体通过面积)基本不变,或者,端口侧的稍小,因此从成为入口侧流路的端口流入并通过U形转弯连通路的流体(制冷剂)在刚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整体(即,在端口的内侧和外侧)压力开始降低。即,外侧的高压也在刚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内之后发生压力损失,因此实际上难以增大Cv值(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切换阀(流路切换阀)1中,U形转弯连通路15的开口缘部15C的轴线O方向端部(半圆部16A、16B)配置在比端口pS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用阀芯10至少堵塞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的一部分,并且该端口pS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例如为13%以下,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5%,因此,从成为入口侧流路的端口(端口pE或端口pC)流入并通过U形转弯连通路15的流体(制冷剂)在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内之后也减少压力降低(特别是端口pS的外侧的压力降低)。即,外侧的高压在流出到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内之后也难以发生压力损失,因此与上述的以往的流路切换阀相比,能够显著地增大Cv值(流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四通切换阀(流路切换阀)1中,用阀芯10堵塞端口pS的一部分即可,不需要扩大、扩张壳体外径、配管间距,因此不会导致体积大型化、成本上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阀芯10取得右端位置或左端位置时,通过阀芯10将相邻的端口双方的一部分堵塞,但无须详述,例如如图6所示,即使在通过阀芯10仅堵塞相邻的端口中的成为出口侧流路的端口pS的一部分(与相邻的端口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流路切换阀,例示了四通切换阀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利用阀芯(滑动阀芯)进行流路的切换的二通阀、三通切换阀、五通以上的多通切换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流路切换阀,例示了滑动式的流路切换阀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能够应用于以能够(绕与壳体的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圆筒状的壳体内并利用在内部设置有(一条或多条)U形转弯连通路的阀芯(旋转阀芯)进行流路的切换的旋转式的流路切换阀。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四通切换阀1不仅能够组装到热泵式制冷制热系统中,当然也能够组装到其他系统、装置、设备类中。

Claims (7)

1.一种流路切换阀,具备:缸型的壳体;阀芯,该阀芯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地配置于该壳体内;以及阀座面,该阀座面供该阀芯对接且供多个端口在轴线方向上排列并开口,
所述阀芯具有使所述多个端口中的相邻的端口连通的大小的U形转弯连通路,能够取得经由该U形转弯连通路使所述端口间选择性地连通的多个连通状态,所述流路切换阀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取得规定的连通状态时,以仅堵塞所述相邻的端口中的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将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配置在比所述端口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所述端口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为13%以下,由此使得与不堵塞所述端口的情况相比,所述成为出口侧的端口内的、与所述相邻的端口侧相反的一侧的压力降低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堵塞率为9%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堵塞率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由位于轴线方向端部的一对半圆部和位于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并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直线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轴线方向端部由垂直于与所述阀座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面的面构成。
6.一种流路切换阀,具备:筒状的壳体;阀芯,该阀芯能够移动地配置于该壳体内;以及阀座面,该阀座面供该阀芯对接且供多个端口排列并开口,
所述阀芯具有使所述多个端口中的相邻的端口连通的大小的U形转弯连通路,能够取得经由该U形转弯连通路使所述端口间选择性地连通的多个连通状态,所述流路切换阀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取得规定的连通状态时,以仅堵塞所述相邻的端口中的成为出口侧的端口的一部分的方式将所述U形转弯连通路的开口缘部的所述相邻的端口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端部配置在比所述端口的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所述端口相对于全部开口的堵塞率为13%以下,由此使得与不堵塞所述端口的情况相比,所述成为出口侧的端口内的、与所述相邻的端口侧相反的一侧的压力降低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阀芯,具备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滑动阀芯或能够绕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地配置的旋转阀芯。
CN202010155380.1A 2019-05-07 2020-03-09 流路切换阀 Active CN111911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7432A JP6979705B2 (ja) 2019-05-07 2019-05-07 流路切換弁
JP2019-087432 2019-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660A CN111911660A (zh) 2020-11-10
CN111911660B true CN111911660B (zh) 2024-04-26

Family

ID=7304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5380.1A Active CN111911660B (zh) 2019-05-07 2020-03-09 流路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79705B2 (zh)
CN (1) CN1119116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1636A (ja) * 2007-08-08 2009-02-26 Fuji Koki Corp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CN104976376A (zh) * 2014-04-10 2015-10-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流路切换阀用阀芯
JP2017036766A (ja) * 2015-08-07 2017-02-16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6594320A (zh) * 2015-10-16 2017-04-2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715254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式切换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17223273A (ja) * 2016-06-14 2017-12-2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957861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六通切换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1375A (ja) * 2001-01-26 2002-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四方切換弁
JP2011169390A (ja) * 2010-02-18 2011-09-01 Mitsubishi Materials Cmi Corp 四方弁
JP6476152B2 (ja) * 2016-06-13 2019-02-27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6625584B2 (ja) * 2017-05-12 2019-12-25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1636A (ja) * 2007-08-08 2009-02-26 Fuji Koki Corp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CN104976376A (zh) * 2014-04-10 2015-10-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流路切换阀用阀芯
JP2017036766A (ja) * 2015-08-07 2017-02-16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6594320A (zh) * 2015-10-16 2017-04-2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715254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滑动式切换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17223273A (ja) * 2016-06-14 2017-12-2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957861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六通切换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1660A (zh) 2020-11-10
JP6979705B2 (ja) 2021-12-15
JP2020183777A (ja) 2020-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9795B (zh) 流路切换阀
KR101094552B1 (ko) 3 방향 볼 밸브
JP6465619B2 (ja) 流路切換弁
CN108869794B (zh) 流路切换阀
WO2011129966A1 (en) Stackable shuttle valve
JP2015048871A (ja) 流路切換弁
CN112585384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1911660B (zh) 流路切换阀
JP5275948B2 (ja) 四方切換弁
JP2016191403A (ja) 流路切換弁
CN111911661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2585385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1692376B (zh) 流路切换阀
CN215293724U (zh) 流体管理装置
JP6689418B2 (ja) 流路切換弁
CN112113004A (zh) 流路切换阀
RU2713784C1 (ru) Винтовой компрессор (варианты)
JP7137834B2 (ja) 四方切換弁
CN214197395U (zh) 一种换向阀
US11583792B2 (en) Fluid filter device
JP6478780B2 (ja) 流路切換弁
CN218031509U (zh) 双向电磁阀及空调机组
CN217898346U (zh) 两级液压调速系统及液压支架
JP6823864B2 (ja) 六方切換弁
CN112413174B (zh) 流路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