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7395U - 一种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7395U
CN214197395U CN202023137141.8U CN202023137141U CN214197395U CN 214197395 U CN214197395 U CN 214197395U CN 202023137141 U CN202023137141 U CN 202023137141U CN 214197395 U CN214197395 U CN 214197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ston
component
revers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71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7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7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连杆活塞组件,所述连杆活塞组件还包括活塞部件,所述阀腔主阀腔和副阀腔,所述滑块部件位于主阀腔,所述副阀腔包括连通通路的端口部;所述活塞部件包括活塞体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活塞体活动连接,所述密封件能够抵接所述端口部,所述密封件能够沿所述活塞体的轴向和径向相对于所述活塞体位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阀提高了阀腔的密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
背景技术
流体控制技术领域中换向阀使用较为广泛,如在热泵空调系统中使用的换向阀,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的介质流路的换向。
如在公开号为CN2292196Y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调中使用的四通换向阀,该换向阀具体如图1所示。换向阀包括阀体1和设置于阀体1内腔中的阀座,连杆活塞组件包括连杆3、滑块2及固定在连杆3两端的活塞4。活塞4将内腔分隔成中间的主阀腔和两侧的副阀腔,副阀腔通过流体通路5与导阀腔连通,活塞4的前端包括锥形密封塞6,密封塞6可以密闭流体通路5。
在上述背景技术中,如果密封塞6与流体通路5的端口的配合不好,可能造成密封不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换向阀的密闭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连杆活塞组件,所述阀座部件与所述阀体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活塞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换向阀的阀腔,所述连杆活塞组件包括连杆部件、滑块部件,所述滑块部件与所述阀座部件适配,所述连杆活塞组件还包括活塞部件,所述阀腔包括主阀腔和副阀腔,所述主阀腔位于所述活塞部件一侧,所述副阀腔位于所述活塞部件的另一侧,所述滑块部件位于所述主阀腔,所述副阀腔包括连通通路的端口部;所述活塞部件包括活塞体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活塞体活动连接,所述密封件能够抵接所述端口部,所述密封件能够沿所述活塞体的轴向和径向相对于所述活塞体位移;所述活塞体包括轴向限制部,所述轴向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活塞体的轴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阀,密封件能够在活塞体的轴向和径向相对位移,当活塞体受到流体的冲击时,能够减少对密封件的影响,使密封件与端口部配合可靠,提高了阀腔的密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现有技术的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换向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换向阀中的一种活塞部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活塞部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三种活塞部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5中的符号说明:
10-换向阀;
20-阀腔;
21-主阀腔;
22-副阀腔、221-端口部;
100-阀体部件;
110-管状阀体;
120A-第一端盖、120B-第二端盖;
120C-连通通路;
130-流体进口部、140-流体出口部;
150-第一换向端、160-第二换向端;
200-阀座部件;
210-阀座;
211-第一阀口部、212-第二阀口部、213-第三阀口部;
30-连杆活塞组件;
300-连杆部件;
400-滑块部件;
410-内腔;
500/500A/500B-活塞部件;
501-第一活塞部件、502-第二活塞部件;
510/510A-活塞体;
511/511A-本体;
5111/5111A-第一容纳部、5112-中心孔;
5113-第一盘状件、5114-第二盘状件;
5115-台阶部;
5117-台阶形通槽;
512-端片;
5121-第二容纳部、5122-通孔;
570/570A/570B-轴向限制部;
520-密封件;
521-密封基部、522-配合部;
530-压缩弹簧;
540-螺钉;
550-垫片;
560-密封部件;
561-密封圈、562-支承圈;
600/600A-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附图中所示的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换向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换向阀中的一种活塞部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给出的换向阀10包括阀体部件100。阀体部件100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阀体110,第一端盖120A和第二端盖120B分别焊接在管状阀体110的两端形成阀腔20。
阀座部件200包括通过金属材料加工的阀座210,阀座210设置阀腔20,并与管状阀体110焊接固定。阀座210包括第一阀口部211、第二阀口部212及第三阀口部213。三个连接管焊接于阀座210上,分别形成流体出口部140、第一换向端150及第二换向端160,另一个连接管焊接于阀体110形成流体进口部130。
连杆活塞组件30包括连杆部件300、滑块部件400及活塞部件500。活塞部件500为两个(包括第一活塞部件501和第二活塞部件502)分别固定于连杆部件300的两端。滑块部件400设置于两个活塞部件500之间,并与连杆部件300活动连接。
两个活塞部件500将阀腔20分隔成中间的主阀腔21和两侧的副阀腔22,主阀腔21与两侧的副阀腔22之间有节流孔连通(图中未示出),滑块部件400位于主阀腔21中。副阀腔22中设有连通通路120C,在该实施例中,连通通路120C开设在第一端盖120A和第二端盖120B上,连通通路120C与相应的接管或系统连通。
滑块部件400包括内腔410,滑块部件400的下端面与阀座210的上端面贴合。通过连杆部件300带动滑块部件400滑动,可以使流体进口部130的流体与第二换向端160的流体连通,并第一换向端150的流体与流体出口部140的流体连通(图示位置);或使流体进口部130的流体与第一换向端150的流体连通,并第二换向端160的流体与流体出口部140的流体连通,达到换向的目的。
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如图3中的活塞部件500包括活塞体510和密封件520。
活塞体510包括本体511和端片512,本体511大致为圆盘状结构,端片512为圆片状结构,端片512通过两个螺钉540固定在本体511上。本体511包括朝向端片512的端部的开口腔,作为第一容纳部5111;端片512包括朝向本体511的冲压形成的开口腔,作为第二容纳部5121,第一容纳部5111与第二容纳部5121相通形成容纳腔600。
密封件520大致为端部具有径向凸出形成台阶的杆状结构,其中杆状部作为密封基部521,台阶部作为配合部522。配合部522置于容纳腔600中,密封基部521穿设端片512的第二容纳部5121的底部的通孔5122,密封基部521的端部伸出活塞体510。
在容纳腔600中还设置有压缩弹簧530。压缩弹簧530的第一端抵接端片512的第二容纳部5121的底部,压缩弹簧530的第二端抵接配合部522,压缩弹簧530使密封件520与本体511抵接。在外力的作用下,密封件520能够克服压缩弹簧530的压力向远离本体511的方向轴向位移。
端片512的朝向第一容纳部5111的端部作为轴向限制部570。密封件520在向远离本体511的方向轴向位移过程中,配合部522能与轴向限制部570抵接,以限制密封件520与活塞体510之间的位移行程,避免密封件520继续位移将压缩弹簧530压死,造成密封件520与本体511之间卡死。
本体511开口腔的内缘大致为圆孔状,配合部522(台阶部)的外缘直径小于圆孔的直径,使密封件520与活塞体510能够沿径向相对位移。
假设上述技术方案的换向阀10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主阀腔21和两个副阀腔22为高压介质。当需要换向时,右边第二端盖120B上的连通通路120C开启,右边副阀腔22内的介质通过连通通路120C流出。由于主阀腔21内高压介质流入副阀腔22的速度小于副阀腔22内介质流出的速度,右边的副阀腔22处于低压。连杆活塞组件30在压差作用下向右移动。
左活塞部件500(可以参见图3左右反置)的活塞体510和密封件520向右移动,离开左边的副阀腔22的连通通路120C的端口部221。当右活塞部件500的密封基部521抵接右边的副阀腔22的连通通路120C的端口部221时,左活塞部件500的活塞体510停止位移,压缩弹簧530将密封件520抵接活塞体510。此时右边的副阀腔22得到高压介质补充处于高压状态。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密封件520与活塞体510活动连接,能够在径向和轴向相对位移,左活塞部件500的活塞体510开始启动向右移动时,密封件520还保持与端口部221配合,当活塞部件500受到主阀腔高压介质冲击时,不会将冲击力传递给密封件520和端口部221,避免了密封件520和端口部221磨损,提高了阀腔密闭可靠性。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有益之处在于:右活塞部件500的密封件520与端口部221配合时,由于密封件520与活塞体510活动连接,能够在径向和轴向相对位移,密封件520能够消除产品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和系统压力拨动影响,通过位移调整与端口部221的配合,提高了阀腔密闭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塞部件500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杆部件300的两端。作为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活塞部件,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活塞部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活塞部件500A包括活塞体510A和密封件520,活塞体510A包括本体511A和端片512。与前述技术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本体511A为分体结构,由第一盘状件5113与第二盘状件5114组成,第一盘状件5113、第二盘状件5114及端片512依次抵接并通过两个螺钉540固定。第二盘状件5114还包括中心孔5112,中心孔5112作为第一容纳部5111A,第一容纳部5111A与第二容纳部5121相通限定了容纳腔600A。该技术方案同样具有前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势在于,由于本体511A为分体结构,可以在第一盘状件5113朝向第二盘状件5114的端部,或第二盘状件5114朝向第一盘状件5113的端部设置台阶形通槽5117,便于在通槽5117中安装密封部件560,其密封部件560包括密封圈561和支承圈562。由于支承圈562为刚性材料,设置台阶形通槽5117便于安装,并通过第一盘状件5113与第二盘状件5114配合后进行轴向限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延伸,中心孔5112还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作为轴向限制部570A。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第三种活塞部件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与前述技术方案不同的是,在该技术方案中,活塞部件500B还包括垫片550,垫片550抵接在端片512与活塞体510之间,并通过螺钉540固定。垫片550作为轴向限制部570B,零件加工简单。该技术方案同样具有前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为能更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例举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所有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部件、阀座部件、连杆活塞组件,所述阀座部件与所述阀体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活塞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换向阀的阀腔,所述连杆活塞组件包括连杆部件、滑块部件,所述滑块部件与所述阀座部件适配,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活塞组件还包括活塞部件,所述阀腔包括主阀腔和副阀腔,所述主阀腔位于所述活塞部件一侧,所述副阀腔位于所述活塞部件的另一侧,所述滑块部件位于所述主阀腔,所述副阀腔包括连通通路的端口部;
所述活塞部件包括活塞体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活塞体活动连接,所述密封件能够抵接所述端口部,所述密封件能够沿所述活塞体的轴向和径向相对于所述活塞体位移;
所述活塞体包括轴向限制部,所述轴向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活塞体的轴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件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基部和径向凸出形成的配合部,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抵接所述活塞体,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抵接所述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包括本体和端片,所述端片与所述本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包括朝向所述端片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端片包括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容纳部,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配合部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所限定的容纳腔,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抵接所述端片,所述密封基部穿设所述端片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片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端部作为所述轴向限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片与所述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端片及所述本体抵接,所述垫片作为所述轴向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盘状件和第二盘状件,所述第一盘状件、所述第二盘状件、所述端片依次抵接,所述第一盘状件朝向所述第二盘状件的端部具有台阶形通槽,或所述第二盘状件朝向所述第一盘状件的端部具有台阶形通槽,所述台阶形通槽中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包括密封圈和支承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状件包括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作为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中心孔包括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作为所述轴向限制部。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件为两个,包括第一活塞部件和第二活塞部件,所述主阀腔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与第二活塞部件之间,所述副阀腔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外侧和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部件包括管状阀体、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流体进口部、流体出口部、第一换向端及第二换向端,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与所述阀体焊接固接;所述阀座部件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包括第一阀口部、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包括所述连通通路。
CN202023137141.8U 2020-10-23 2020-12-23 一种换向阀 Active CN2141973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8048 2020-10-23
CN202022378048X 2020-10-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7395U true CN214197395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62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7141.8U Active CN214197395U (zh) 2020-10-23 2020-12-23 一种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7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36876B1 (en) Piloted poppet valve
KR102167326B1 (ko) 폐쇄 보조되는 유동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 밸브
US8991416B2 (en) Shuttle valve
KR20160074674A (ko) 내부 밀봉 장치를 구비한 볼 밸브
CN216142768U (zh)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JP7369815B2 (ja) 電子膨張弁
CN105485402A (zh) 小型电磁阀
CN214197395U (zh) 一种换向阀
EP1404971B1 (en) Double acting simplex plunger pump with bi-directional valves
CN103314213A (zh) 弹簧元件和相应的用于输送流体的活塞泵
CN111594505A (zh) 一种大流量液压系统及其缓冲阀
CN211449693U (zh) 一种流量平稳的燃油计量阀
KR101963214B1 (ko) 압축기
CN114673811A (zh) 一种单向阀及单向阀的组装方法
CN112113004A (zh) 流路切换阀
CN109563946B (zh) 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215059636U (zh) 电磁阀及制冷系统
CN112324950B (zh) 一种电动球阀
CN217354981U (zh) 阀套阀芯组件、功率阀、液压动力机构及工程机械
CN218913796U (zh) 可逆电磁阀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CN217977455U (zh) 可逆电磁阀及空调机组
CN212959979U (zh) 一种按压阀及出水龙头
CN111911661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3586108B (zh)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CN217977457U (zh) 可逆电磁阀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2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Zhejiang Xinc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R & D building of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xialiquan village, Qixing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