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7264A -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7264A
CN111907264A CN202010258493.4A CN202010258493A CN111907264A CN 111907264 A CN111907264 A CN 111907264A CN 202010258493 A CN202010258493 A CN 202010258493A CN 111907264 A CN111907264 A CN 111907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inner liner
radial direction
outer side
tire ra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8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7264B (zh
Inventor
大谷匡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0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7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7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7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54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ply turn-up portion parallel and adjacent to carcass main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72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ply reverse folding, i.e. carcass layer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4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chafer or clinch portion, i.e. the part of the bead contacting the r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自动二轮车用轮胎,能够兼顾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以及吸收性。自动二轮车用轮胎(1)包含胎体(6)和内衬层(7)。胎体(6)具有至少1片胎体帘布层(8),该胎体帘布层(8)包含:主体部(8a),其从胎面部(2)起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以及折返部(8b),其与主体部(8a)相连并且绕着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向外侧折返。内衬层(7)包含:内衬层主体部(7a),其配置于主体部(8a)的轮胎内腔侧;以及内衬层外侧部(7b),其配置于折返部(8b)的轮胎轴向的外侧。

Description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包含胎面部、胎侧部以及胎圈部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施加牵引时的刚性感的改善特别受到关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通过使胎侧为两层构造来改善施加牵引时的刚性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5023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在用于后轮的情况等下,在被施加较大的牵引力时,较大的负载作用于胎圈部而使其变形。这样的胎圈部的变形可能成为使自动二轮车用轮胎的刚性感降低的原因。专利文献1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虽然能够通过提高胎圈部的刚性来抑制变形,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冲击、振动的吸收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以及吸收性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本发明是包含胎体和内衬层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具有至少1片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包含:主体部,其从胎面部起经由胎侧部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以及折返部,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并且绕着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向外侧折返,所述内衬层包含:内衬层主体部,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轮胎内腔侧;以及内衬层外侧部,其配置于所述折返部的轮胎轴向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外侧部与所述内衬层主体部相连。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侧部在轮胎轴向的外侧包含至少一层胎侧胶,所述内衬层外侧部配置于所述胎侧胶与所述折返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侧胶包含:第1胎侧胶,其位于轮胎半径方向的最内侧;以及第2胎侧胶,其位于所述第1胎侧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第1胎侧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第2胎侧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内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圈部包含配置于与轮辋接触的接触部的胎圈包布,所述内衬层外侧部配置于所述胎圈包布与所述折返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圈包布包含帆布和硬质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胎圈包布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面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部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层沿着所述胎体帘布层配置。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内衬层具有:内衬层主体部,其配置于主体部的轮胎内腔侧;以及内衬层外侧部,其配置于折返部的轮胎轴向外侧。
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能够加强胎圈部,提高被施加牵引力时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的刚性感。另外,由于内衬层外侧部是与内衬层主体部相同的内衬层,因此能够抑制胎圈部的刚性变得过高,维持良好的吸收性。因此,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能够兼顾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以及冲击、振动的吸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的剖视图。
图2是胎侧部以及胎圈部的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自动二轮车用轮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7:内衬层;7a:内衬层主体部;7b:内衬层外侧部;8:胎体帘布层;8a:主体部;8b:折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1(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标准状态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这里,“标准状态”是指轮胎1组装在标准轮辋上且被调整为标准内压而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是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值。
另外,“标准轮辋”是指在包含有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来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另外,“标准内压”是指在包含有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来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胎体6,其从胎面部2起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内衬层7,其至少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内腔侧。
胎体6例如具有至少1片胎体帘布层8。胎体帘布层8具有:主体部8a,其从胎面部2起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以及折返部8b,其与主体部8a相连并且绕着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向外侧折返。
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包含:内衬层主体部7a,其配置于主体部8a的轮胎内腔侧;以及内衬层外侧部7b,其配置于折返部8b的轮胎轴向的外侧。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加强胎圈部4,提高被施加牵引力时的轮胎1的刚性感。另外,由于内衬层外侧部7b是与内衬层主体部7a相同的内衬层7,因此能够抑制胎圈部4的刚性变得过高,维持轮胎1的良好的吸收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兼顾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以及冲击、振动的吸收性。
作为更优选的方式,轮胎1包含带束层9,该带束层9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且胎面部2的内侧。带束层9例如具有至少1片带束帘布层9A。带束帘布层9A例如包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带束帘线。带束帘线例如由钢丝形成。这样的带束层9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胎体帘布层8包含配置于内衬层7侧的第1胎体帘布层8A和配置于带束帘布层9A侧的第2胎体帘布层8B。第1胎体帘布层8A和第2胎体帘布层8B优选为分别包含主体部8a和折返部8b。
胎体帘布层8例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多个胎体帘线。胎体帘线例如由钢丝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1胎体帘布层8A的胎体帘线向与第2胎体帘布层8B的胎体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在这样的胎体帘布层8中,第1胎体帘布层8A和第2胎体帘布层8B协作,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
图2是胎侧部3以及胎圈部4的放大剖视图。如图2所示,优选为第1胎体帘布层8A的折返部8b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8Ae位于比第2胎体帘布层8B的折返部8b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8Be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胎体帘布层8A的外端8A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1比第2胎体帘布层8B的外端8B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2大。这样的胎体帘布层8由于第1胎体帘布层8A的外端8Ae和第2胎体帘布层8B的外端8Be位于不同的高度,因此能够抑制以外端8Ae、8Be为起点的破损,提高轮胎1的耐久性。
第1胎体帘布层8A优选为延伸至比胎体6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部6o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胎体帘布层8A的外端8Ae的高度H1比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6o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3大。这样的第1胎体帘布层8A能够加强胎侧部3,提高被施加牵引力时的轮胎1的刚性感。
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6o的高度H3优选为30mm~40mm。如果最大宽度部6o的高度H3小于30mm,则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轮胎1的吸收性有可能大幅降低。如果最大宽度部6o的高度H3大于40mm,则胎侧部3的刚性有可能不足。
内衬层7的内衬层外侧部7b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7e优选为位于比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6o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4小于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6o的高度H3。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抑制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维持轮胎1的良好的吸收性。
本实施方式的胎侧部3在轮胎轴向的外侧包含至少一层的胎侧胶10。这样的胎侧胶10能够加强胎侧部3,提高被施加牵引力时的轮胎1的刚性感。
本实施方式的胎侧胶10包含:第1胎侧胶10A,其位于轮胎半径方向的最内侧;以及第2胎侧胶10B,其位于第1胎侧胶10A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在这样的胎侧胶10中,第1胎侧胶10A与第2胎侧胶10B协作,能够提高胎侧部3的刚性。
第1胎侧胶10A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10Ae优选为位于比第2胎侧胶10B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内端10Be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5比第2胎侧胶10B的内端10B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6大。这样的胎侧胶10由于具有第1胎侧胶10A与第2胎侧胶10B重叠的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胎侧部3的刚性。
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优选为位于比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6o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的高度H5小于胎体6的最大宽度部6o的高度H3。这样的胎侧胶10能够抑制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维持轮胎1的良好的吸收性。
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的高度H5优选为25mm~35mm。如果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的高度H5小于25mm,则有可能降低胎侧部3的刚性的提高效果。如果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的高度H5大于35mm,则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轮胎1的吸收性有可能大幅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的内衬层外侧部7b配置在胎侧胶10与胎体帘布层8的折返部8b之间。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从胎圈部4起对胎侧部3的下方部分进行加强,能够提高被施加牵引力时的轮胎1的刚性感。
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优选为位于比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比第1胎侧胶10A的外端10Ae的高度H5小。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抑制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维持轮胎1的良好的吸收性。
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优选为位于比第2胎侧胶10B的内端10Be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大于第2胎侧胶10B的内端10Be的高度H6。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可靠地提高胎圈部4的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的内衬层外侧部7b与内衬层主体部7a相连。这样的内衬层7能够将内衬层主体部7a和内衬层外侧部7b一体地粘贴,因此能够提高轮胎1的生产率。
内衬层7优选为沿着胎体帘布层8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的内衬层主体部7a沿着胎体帘布层8的主体部8a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的内衬层外侧部7b沿着胎体帘布层8的折返部8b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绕着胎圈芯5折返。这样的内衬层7能够在生产时重叠配置在胎体帘布层8上,能够进一步提高轮胎1的生产率。
内衬层7例如可以包含空气的非透过性优异的第1层(省略图示)和与胎体帘布层8的粘接性优异的第2层(省略图示)。在该情况下,内衬层主体部7a优选为在轮胎内腔侧配置第1层。内衬层外侧部7b也可以仅由第2层形成。这样的内衬层7与胎体帘布层8的粘接性良好,能够提高轮胎1的生产率。
本实施方式的胎圈部4包含配置于与轮辋(省略图示)接触的接触部的胎圈包布11。这样的胎圈包布11能够加强胎圈部4,提高胎圈部4的刚性。
胎圈包布11例如包含帆布和硬质橡胶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的胎圈包布11耐磨损性优异,能够抑制与轮辋接触的接触部的磨损,提高轮胎1的耐久性。
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7的内衬层外侧部7b配置在胎圈包布11与胎体帘布层8的折返部8b之间。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与胎圈包布11协作,提高胎圈部4的刚性。
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优选为位于比胎圈包布11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11e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小于胎圈包布11的外端11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7。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抑制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维持轮胎1的良好的吸收性。
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优选为位于比胎圈芯5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面5e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大于胎圈芯5的外侧面5e距胎圈基线BL的高度H8。这样的内衬层外侧部7b能够可靠地提高胎圈部4的刚性。
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优选为10mm~30mm。如果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小于10mm,则有可能减小胎圈部4的刚性的提高效果。如果内衬层外侧部7b的外端7e的高度H4大于30mm,则胎侧部3的刚性变得过高,轮胎1的吸收性有可能大幅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出成为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来作为实施例。另外,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出不具有内衬层外侧部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来作为比较例。将这些试制轮胎安装在测试车辆的全部车轮上,测试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和吸收性。
各试制轮胎的共同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
测试车辆:大型自动二轮车
前轮轮胎尺寸:120/70ZR17
后轮轮胎尺寸:200/55ZR17
前轮空气压力:250kPa
后轮空气压力:290kPa
胎体的最大宽度部的高度H3:35mm
第1胎侧胶的外端的高度H5:27mm
<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
在安装了各试制轮胎的测试车辆中,测试驾驶员在干燥路面的柏油路的测试路线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在测试路线的拐角处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表示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越优异。
<吸收性>
在安装了各试制轮胎的测试车辆中,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在干燥路面的柏油路的测试路线上行驶时的冲击、振动的吸收性。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表示吸收性越优异。
测试的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比较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内衬层外侧部的高度H4 0 10 20 25
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指数) 100 105 110 113
吸收性(指数) 100 100 97 95
从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到,实施例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与比较例相比,在维持了同等的吸收性的同时提高了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从而兼顾了被施加牵引力时的刚性感以及吸收性。

Claims (11)

1.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包含胎体和内衬层,其中,
所述胎体具有至少1片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包含:主体部,其从胎面部起经由胎侧部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以及折返部,其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并且绕着所述胎圈芯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向外侧折返,
所述内衬层包含:内衬层主体部,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轮胎内腔侧;以及内衬层外侧部,其配置于所述折返部的轮胎轴向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与所述内衬层主体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侧部在轮胎轴向的外侧包含至少一层胎侧胶,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配置于所述胎侧胶与所述折返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侧胶包含:第1胎侧胶,其位于轮胎半径方向的最内侧;以及第2胎侧胶,其位于所述第1胎侧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第1胎侧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第2胎侧胶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内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圈部包含配置于与轮辋接触的接触部的胎圈包布,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配置于所述胎圈包布与所述折返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圈包布包含帆布和硬质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胎圈包布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面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内衬层外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的外端比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部靠轮胎半径方向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内衬层沿着所述胎体帘布层配置。
CN202010258493.4A 2019-05-10 2020-04-03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Active CN111907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9791A JP7272099B2 (ja) 2019-05-10 2019-05-10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9-089791 2019-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7264A true CN111907264A (zh) 2020-11-10
CN111907264B CN111907264B (zh) 2023-12-29

Family

ID=70285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8493.4A Active CN111907264B (zh) 2019-05-10 2020-04-03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36142B1 (zh)
JP (1) JP7272099B2 (zh)
CN (1) CN11190726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3013A (ja) * 2000-02-25 2001-08-2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70074799A1 (en) * 2003-12-12 2007-04-05 Shinsuke Nakane Pneumatic tire
CN101830149A (zh) * 2009-03-13 2010-09-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US20100314020A1 (en) * 2007-01-15 2010-12-1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3909788A (zh) * 2012-12-28 2014-07-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2015134587A (ja) * 2014-01-20 2015-07-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59840A (ja) * 2015-03-04 2016-09-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85289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16215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13070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用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751U (zh) * 1978-06-21 1980-01-09
JPH0411502A (ja) * 1990-04-27 1992-01-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3352042B2 (ja) 1998-12-15 2002-12-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
JP2016020159A (ja) 2014-07-15 2016-02-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レーシングカート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74416B2 (ja) 2017-02-23 2021-05-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7367488B2 (ja) * 2019-11-26 2023-10-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3013A (ja) * 2000-02-25 2001-08-2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70074799A1 (en) * 2003-12-12 2007-04-05 Shinsuke Nakane Pneumatic tire
US20100314020A1 (en) * 2007-01-15 2010-12-1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1830149A (zh) * 2009-03-13 2010-09-1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3909788A (zh) * 2012-12-28 2014-07-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JP2015134587A (ja) * 2014-01-20 2015-07-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59840A (ja) * 2015-03-04 2016-09-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85289A (zh) * 2015-10-14 2017-04-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16215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913070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用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6142B1 (en) 2023-11-01
JP7272099B2 (ja) 2023-05-12
CN111907264B (zh) 2023-12-29
EP3736142A1 (en) 2020-11-11
JP2020185815A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109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683654B1 (en) Runflat tire
CN110062705B (zh) 泄气保用轮胎
JP472830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2319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50211359A1 (en) Pneumatic tire
JP4723200B2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450647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装着方法
EP2130689B1 (en) Pneumatic tire
JP510405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65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914816B1 (ko) 런플랫 타이어
EP2602125B1 (en) Pneumatic tire
JP4583891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537890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3366495B1 (en) Tire for two-wheeled automotive vehicle
JP3384760B2 (ja)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
CN111907264B (zh)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JP637465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5393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29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8770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2365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12184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6018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