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3039A -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3039A
CN111903039A CN201980022220.5A CN201980022220A CN111903039A CN 111903039 A CN111903039 A CN 111903039A CN 201980022220 A CN201980022220 A CN 201980022220A CN 111903039 A CN111903039 A CN 111903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magnet fixing
raised strip
magnet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2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一圆明
金城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0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3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子具有轴、转子铁芯以及多个磁铁。转子铁芯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铁固定面。在多个磁铁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第1凸条部,该第1凸条部位于固定在该磁铁固定面上的磁铁的周向一侧。在多个磁铁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第2凸条部,该第2凸条部位于固定在该磁铁固定面上的磁铁的周向另一侧。第1凸条部从磁铁固定面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第2凸条部从磁铁固定面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第1凸条部和第2凸条部由磁性体构成。

Description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马达的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其与轴一同旋转;以及磁铁,其沿转子铁芯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在这样的马达中产生的齿槽扭矩会导致马达的振动和噪音增大。因此,期望在马达中抑制齿槽扭矩产生。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1/114574号中记载了通过使转子铁芯的磁铁相对于轴向倾斜(skew)来降低齿槽扭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1457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存在组装转子花费时间而生产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齿槽扭矩并且简化组装的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子具有:轴,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转子铁芯,其由磁性体构成,固定于所述轴;以及多个磁铁,它们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铁固定面。在多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上分别固定有所述磁铁。在多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第1凸条部,该第1凸条部位于固定在该磁铁固定面上的所述磁铁的周向一侧,并从该磁铁固定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多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第2凸条部,该第2凸条部位于固定在该磁铁固定面上的所述磁铁的周向另一侧,并从该磁铁固定面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第1凸条部从所述磁铁固定面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所述第2凸条部从所述磁铁固定面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第2凸条部由磁性体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上述转子;以及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上述马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够抑制齿槽扭矩并且简化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6是变形例1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1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2的转子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示出具有变形例2的转子的马达的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或数量等不同。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附图中,适当地用箭头θ来表示周向。
另外,将轴向中的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中的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周向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沿箭头θ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的方向相反地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转子20、定子30、轴承保持架12、壳体11以及一对轴承15、16。转子20绕中心轴线J旋转。壳体11呈具有底部的筒状。壳体11在内部收纳转子20、定子30、轴承保持架12以及一对轴承15、15。轴承保持架12位于定子3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12被壳体11的内周面支承。一对轴承15、16在轴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轴承15、16对转子20的轴21进行支承。一对轴承15、16中的一个轴承15被轴承保持架12支承,另一个轴承16被壳体11支承。
定子30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环状。即,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0Z以及多个线圈30C。定子铁芯31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31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铁芯31例如是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的。定子铁芯31具有大致环状的铁芯背部31a和多个齿31b。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背部31a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背部31a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齿31b从铁芯背部31a的径向内侧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1b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绝缘件30Z安装于定子铁芯31。绝缘件30Z覆盖齿31b。绝缘件30Z的材料例如是树脂等绝缘材料。线圈30C安装于定子铁芯31。线圈30C是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30Z卷绕于齿31b而构成的。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多个磁铁23,其中,该轴21具有中心轴线J。轴21沿着中心轴线J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轴21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21被多个轴承15、16支承为绕中心轴线J旋转自如。轴21不限于上述圆柱状,例如也可以呈筒状。
图2是转子20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转子20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转子20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时,转子铁芯22的外形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转子铁芯22的外形为大致八边形状。转子铁芯22由磁性体构成。更具体而言,转子铁芯22由强磁性体构成。如图1所示,转子铁芯22由沿着轴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22A、22B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在转子铁芯22设置有俯视时位于中央的中央孔22h。中央孔22h沿轴向贯通。轴21压入中央孔22h。由此,转子铁芯22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另外,转子铁芯22也可以经由树脂部件等间接地固定于轴21。
在转子铁芯22设置有沿轴向贯通并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孔部22b。在本实施方式中,俯视时,孔部22b为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铁芯22设置有8个孔部22b。各个孔部22b配置于后述的一个磁铁23的径向内侧。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孔部22b对转子铁芯22进行减重,从而能够实现转子铁芯22的轻量化和材料费削减。在转子铁芯2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磁铁固定面22a和多个槽部22c。即,转子铁芯22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铁固定面22a。
槽部22c位于沿周向相互相邻的磁铁固定面22a彼此之间。槽部22c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另外,槽部22c在径向外侧开口。槽部22c沿轴向延伸。槽部22c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的轴向全长范围延伸。槽部22c的槽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即,沿轴向观察时,槽部22c为楔形形状。在对转子20进行树脂模制的情况下,树脂进入槽部22c的内部。在该情况下,由于槽部22c为楔形形状,从而能够抑制树脂部从转子20脱离。
平面部22a呈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状。另外,磁铁固定面22a也可以是弯曲面。磁铁固定面22a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上沿轴向延伸。磁铁固定面22a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面的轴向全长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磁铁固定面22a的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周向上的长度尺寸。本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22具有8个磁铁固定面22a。
在多个磁铁固定面22a分别固定有磁铁23。即,转子铁芯22在磁铁固定面22a对磁铁23进行保持。磁铁23和磁铁固定面22a也可以经由树脂部件等而间接地固定起来。另外,在对转子20进行树脂模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利用树脂从径向外侧覆盖磁铁23而将磁铁23固定于磁铁固定面22a。
磁铁23是永磁铁。多个磁铁23分别固定于不同的磁铁固定面22a。即,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多个磁铁23以朝向径向外侧的磁极沿周向交替的方式沿周向排列。磁铁23以均匀的截面沿轴向延伸。磁铁23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外侧面23a、朝向径向内侧的内侧面23b以及朝向周向的一对周侧面(端面)23c。
外侧面23a呈以中心轴线J作为中心的圆弧状延伸。内侧面23b是沿与径向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平面。内侧面23b与磁铁固定面22a对置。周侧面23c是与内侧面23b垂直的平面。周侧面23c连接内侧面23b和外侧面23a。沿周向相邻的磁铁23的周侧面23c彼此在周向上对置。磁铁23覆盖磁铁固定面22a的轴向整个范围。另外,磁铁23在周向上配置于磁铁固定面22a的中央。
如图2所示,在磁铁固定面22a上,在周向上设置有磁铁23不接触的一对露出部22aa。一对露出部22aa沿着磁铁固定面22a的周向的一对端缘分别沿轴向延伸。转子铁芯22具有上侧凸条部(第1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第2凸条部)25。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由磁性体构成。更具体而言,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由强磁性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是转子铁芯22的一部分。因此,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构成为构成转子铁芯22的电磁钢板22A、22B的一部分。另外,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与转子铁芯22也可以是分体的部件。
上侧凸条部24设置于多个磁铁固定面22a中的至少一个磁铁固定面22a。同样地,下侧凸条部25设置于多个磁铁固定面22a中的至少一个磁铁固定面22a。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设置于互不相同的磁铁固定面22a。另外,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的磁铁固定面22a和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5的磁铁固定面22a在周向上相邻。另外,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也可以设置于相同的磁铁固定面22a。
如图3和图4所示,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在转子铁芯22各设置有4个。如图3所示,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如图4所示,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5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的磁铁固定面22a和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5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交替排列。
如图2所示,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分别位于磁铁固定面22a的露出部22aa。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分别从磁铁固定面22a向径向外侧突出。上侧凸条部24从磁铁固定面22a的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沿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另一方面,下侧凸条部25从磁铁固定面22a的下端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沿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
上侧凸条部24位于固定在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的磁铁固定面22a上的磁铁23的周向一侧。上侧凸条部24与磁铁23的周向一侧的周侧面23c接触。另一方面,下侧凸条部25位于固定在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5的磁铁固定面22a上的磁铁23的周向另一侧。下侧凸条部25与磁铁23的周向另一侧的周侧面23c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凸条部24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和下侧凸条部25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彼此一致。另外,上侧凸条部24的下端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和下侧凸条部25的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彼此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子20的上半部分(轴向一侧的一半)的区域设为上侧区域(第1区域)A1,将转子20的下半部分(轴向另一侧的一半)的区域设为下侧区域(第2区域)A2。转子铁芯22在上侧区域A1中具有上侧凸条部24,而不具有下侧凸条部25。另外,转子铁芯22在下侧区域A2中不具有上侧凸条部24,而具有下侧凸条部25。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曲线图。在图5中示出了转子20的上侧区域A1的齿槽扭矩的波形、下侧区域A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以及将它们合成而得到的齿槽扭矩的波形。比较上侧区域A1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和下侧区域A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它们彼此为逆相位。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对磁铁23施加倾斜,就能够使齿槽扭矩产生逆相位。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合成齿槽扭矩的波形中,上侧区域A1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和下侧区域A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彼此抵消,能够将齿槽扭矩的振幅(合成齿槽扭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抑制得较小。
在上侧区域A1的转子铁芯22的磁铁固定面22a上设置有由磁性体构成的上侧凸条部24。上侧凸条部24位于磁铁23的周向一侧。因此,可以认为在上侧区域A1中,磁铁23的磁通会被上侧凸条部24拉拽而偏向周向一侧。
另一方面,在下侧区域A2的转子铁芯22的磁铁固定面22a上设置有由磁性体构成的下侧凸条部25。下侧凸条部25位于磁铁23的周向另一侧。因此,可以认为在下侧区域A2中,磁铁23的磁通会被下侧凸条部25拉拽而偏向周向另一侧。结果为,在上侧区域A1和下侧区域A2中,由磁铁23产生的磁通的中心偏向周向相反侧,能够得到与使磁铁23倾斜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使磁铁23倾斜,就能够降低齿槽扭矩,因此能够简化转子20的组装工序。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上侧凸条部24与磁铁23的周向一侧的周侧面23c接触。同样地,下侧凸条部25与磁铁23的周向另一侧的周侧面23c接触。由此,能够提高由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所带来的使磁铁23的磁通偏向周向一侧或另一侧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的磁铁固定面22a和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5的磁铁固定面22a在周向上相邻。因此,能够使沿周向相邻的磁铁23的磁通的中心偏向周向的相反侧,能够提高降低齿槽扭矩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上侧凸条部24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和下侧凸条部25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彼此一致。即,转子20的上侧区域A1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和下侧区域A2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彼此一致。因此,能够使上侧区域A1的齿槽扭矩的绝对值和下侧区域A2的齿槽扭矩的绝对值彼此大致一致。由此,上侧区域A1的齿槽扭矩和下侧区域A2的齿槽扭矩彼此抵消,有效地降低了合成齿槽扭矩。
根据本实施方式,上侧凸条部24的数量和下侧凸条部25的数量彼此一致。因此,能够使上侧区域A1的齿槽扭矩的绝对值和下侧区域A2的齿槽扭矩的绝对值彼此大致一致,有效地降低了合成齿槽扭矩。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同样地,如图4所示,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5的上述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沿周向均衡地配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齿槽扭矩。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转子铁芯22由沿着轴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22A、22B构成。另外,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是电磁钢板22A、22B的一部分。在上侧区域A1中,转子铁芯22是通过层叠第1电磁钢板22A而构成的。另外,在下侧区域A2中,转子铁芯22是通过层叠第2电磁钢板22B而构成的。第1电磁钢板22A包含上侧凸条部24。第2电磁钢板22B包含下侧凸条部25。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上侧凸条部24的下端部的轴向位置和下侧凸条部25的上端部的轴向位置彼此一致。因此,转子铁芯22是仅使用两种电磁钢板(第1电磁钢板22A和第2电磁钢板22B)而构成的。并且,第1电磁钢板22A和第2电磁钢板22B互为正反对称形状。因此,能够将第1电磁钢板22A正反翻转而用作第2电磁钢板22B。即,本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22能够由冲压加工得到的一种电磁钢板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构成转子铁芯22的部件的种类增加,能够提供价格低廉的转子20和马达10。
(变形例1)
接下来,基于图6和图7对在上述马达10中可采用的变形例1的转子120进行说明。图6是本变形例的转子120的剖视图,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3对应。图7是本变形例的转子120的剖视图,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4对应。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的转子12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转子铁芯122的全部的磁铁固定面22a上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4和下侧凸条部25。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得到与对全部的磁铁23进行了倾斜的情况相同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降低齿槽扭矩的效果。
(变形例2)
接下来,基于图8和图9对在上述马达10中可采用的变形例2的转子220进行说明。图8是本变形例的转子220的局部立体图。在本变形例中,转子铁芯222具有上侧凸条部(第1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第2凸条部)225。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由磁性体构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变形例的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设置于互不相同的磁铁固定面22a。另外,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24的磁铁固定面22a和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25的磁铁固定面22a在周向上相邻。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24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25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24的磁铁固定面22a和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25的磁铁固定面22a沿周向交替排列。
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分别从磁铁固定面22a向径向外侧突出。上侧凸条部224位于固定在设置有上侧凸条部224的磁铁固定面22a上的磁铁23的周向一侧。下侧凸条部225位于固定在设置有下侧凸条部225的磁铁固定面22a上的磁铁23的周向另一侧。
上侧凸条部224从磁铁固定面22a的上端部沿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另一方面,下侧凸条部225从磁铁固定面22a的下端部沿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在本变形例中,上侧凸条部224的下端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位于比下侧凸条部225的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靠上侧(轴向一侧)的位置。即,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而配置。
在本变形例中,上侧凸条部224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和下侧凸条部225的沿轴向的长度尺寸彼此一致。另外,上侧凸条部224的下端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下侧凸条部225的上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的沿着轴向的距离与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的沿着轴向的长度尺寸一致。
在本变形例中,在上下方向上将转子220划分为三部分,将上侧的区域设为上侧区域(第1区域)B1,将下侧的区域设为下侧区域(第2区域)B2,将被上侧区域B1和下侧区域B2夹着的区域设为中间区域(第3区域)B3。转子铁芯222在上侧区域B1中具有上侧凸条部224,而不具有下侧凸条部225。另外,转子铁芯222在下侧区域B2中不具有上侧凸条部224,而具有下侧凸条部225。并且,转子铁芯222在中间区域B3中不具有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
图9是示出具有本变形例的转子220的马达10的齿槽扭矩的波形的曲线图。在图9中示出了转子220的上侧区域B1的齿槽扭矩的波形、下侧区域B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中间区域B3的齿槽扭矩的波形、以及将它们合成而得到的齿槽扭矩的波形。
比较上侧区域B1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和下侧区域B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它们彼此为逆相位。即,根据本变形例,无需对磁铁23施加倾斜,就能够使齿槽扭矩产生逆相位。因此,上侧区域B1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和下侧区域B2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彼此抵消,能够将齿槽扭矩的振幅(合成齿槽扭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抑制得较小。
中间区域B3是不设置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的区域。比较中间区域B3的齿槽扭矩的波形和合成齿槽扭矩的波形,中间区域B3的齿槽扭矩的绝对值稍大于合成齿槽扭矩的绝对值。中间区域B3设置在转子铁芯222的全长的1/3的区域。因此,推测为,在不在轴向全长范围设置上侧凸条部224和下侧凸条部225的转子220中,会产生图9的中间区域B3的齿槽扭矩的3倍的齿槽扭矩。由此能够确认:通过设置上侧区域B1和下侧区域B2,能够降低合成齿槽扭矩。
根据本变形例,在轴向上,在上侧凸条部224与下侧凸条部225之间设置有间隙。另外,上侧凸条部224的轴向尺寸、下侧凸条部225的轴向尺寸以及间隙的轴向尺寸彼此一致。由此,在转子220设置有轴向尺寸彼此相等的上侧区域B1、下侧区域B2以及中间区域B3。结果为,能够得到与使磁铁23呈3段倾斜的情况相同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齿槽扭矩。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接下来,对搭载本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的马达10的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马达10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搭载于汽车的车轮112的操舵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是通过液压来减轻操舵力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具有马达10、操舵轴114、油泵116以及控制阀117。
操舵轴114将来自方向盘111的输入传递给具有车轮112的车轴113。油泵116使动力缸115产生液压,该动力缸115向车轴113传递基于液压的驱动力。控制阀117对油泵116的油进行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中,搭载有马达10作为油泵116的驱动源。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因此,得到了实现与上述马达10相同的效果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像下述所说明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马达10搭载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00的一例,但不限于此。马达10例如能够用于泵、制动器、离合器、吸尘器、干燥器、吊扇、洗衣机以及冰箱等多种设备。
此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补充说明等中所说明的各结构(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而仅受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转子,其具有:
轴,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
转子铁芯,其由磁性体构成,固定于所述轴;以及
多个磁铁,它们固定于所述转子铁芯,
所述转子铁芯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铁固定面,
在多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上分别固定有所述磁铁,
在多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第1凸条部,该第1凸条部位于固定在该磁铁固定面上的所述磁铁的周向一侧,并从该磁铁固定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在多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第2凸条部,该第2凸条部位于固定在该磁铁固定面上的所述磁铁的周向另一侧,并从该磁铁固定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第1凸条部从所述磁铁固定面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
所述第2凸条部从所述磁铁固定面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沿着轴向延伸至轴向的中段,
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第2凸条部由磁性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设置有所述第1凸条部的所述磁铁固定面和设置有所述第2凸条部的所述磁铁固定面在周向上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凸条部的数量和所述第2凸条部的数量彼此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设置有所述第1凸条部的所述磁铁固定面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设置有所述第2凸条部的所述磁铁固定面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全部的所述磁铁固定面上设置有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第2凸条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凸条部的沿着轴向的长度尺寸和所述第2凸条部的沿着轴向的长度尺寸彼此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凸条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和所述第2凸条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彼此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凸条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位于比所述第2凸条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位置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凸条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2凸条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沿着轴向的距离与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第2凸条部的沿着轴向的长度尺寸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凸条部与所述磁铁的周向一侧的端面接触,
所述第2凸条部与所述磁铁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铁芯由沿轴向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构成,
所述第1凸条部和所述第2凸条部是所述电磁钢板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铁芯设置有沿轴向贯通并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孔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铁芯设置有多个槽部,该多个槽部位于沿周向相互相邻的所述磁铁固定面彼此之间并沿轴向延伸,
所述槽部在径向外侧开口,该槽部的槽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4.一种马达,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
15.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
CN201980022220.5A 2018-03-30 2019-03-28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Pending CN1119030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9779 2018-03-30
JP2018-069779 2018-03-30
PCT/JP2019/013646 WO2019189599A1 (ja) 2018-03-30 2019-03-28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3039A true CN111903039A (zh) 2020-11-06

Family

ID=6806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220.5A Pending CN111903039A (zh) 2018-03-30 2019-03-28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189599A1 (zh)
CN (1) CN111903039A (zh)
WO (1) WO20191895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0595B2 (ja) * 2020-03-31 2023-12-19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386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Meidensha Corp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04096925A (ja) * 2002-09-02 2004-03-25 Fuji Heavy Ind Ltd 永久磁石型同期モータのロータ構造
JP2005160131A (ja) * 2003-11-20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電動機
JP2012085434A (ja) * 2010-10-12 201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同期電動機の回転子
CN104426313A (zh) * 2013-08-19 2015-03-18 发那科株式会社 减小齿槽转矩的电动机
CN105684264A (zh) * 2013-10-22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转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446A (ja) * 1996-05-31 1997-12-12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025258B2 (ja) * 2006-12-27 2012-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2010119192A (ja) * 2008-11-12 2010-05-27 Yaskawa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形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3864A (ja) * 2002-06-14 2004-01-22 Meidensha Corp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04096925A (ja) * 2002-09-02 2004-03-25 Fuji Heavy Ind Ltd 永久磁石型同期モータのロータ構造
JP2005160131A (ja) * 2003-11-20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電動機
JP2012085434A (ja) * 2010-10-12 201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同期電動機の回転子
CN104426313A (zh) * 2013-08-19 2015-03-18 发那科株式会社 减小齿槽转矩的电动机
CN105684264A (zh) * 2013-10-22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9599A1 (ja) 2019-10-03
JPWO2019189599A1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0621B2 (ja) 電動機用ロータ、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11095736B (zh)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1903039A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7235042B2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63783B2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N111971874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12249354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CN111108665B (zh) 转子、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7122831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回転電機
CN113472169B (zh) 马达
CN113472168B (zh) 马达
CN111742467B (zh) 转子、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468118B2 (ja) モータ
WO2019069547A1 (ja)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1164264A (ja) モータ
JP2021164263A (ja) モータ
CN112400268A (zh) 定子和马达
WO2019064747A1 (ja) ロ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2015186304A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
JP2022510942A (ja) モータ
JP2014073012A (ja) 回転電機
WO2019064746A1 (ja) ロ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JP2017103957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